第一篇:通用技术是高中新课改中的一门新课程
通用技术是高中新课改中的一门新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用技术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自开课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基本实现了其应有的课程价值。
但是,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前几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对通用技术重视程度差,开不足课时;在高考的压力下,课程又必需讲完,因此,教学中形成了教师赶进度、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违背了教学规律,背离了开设通用技术课的初衷,脱离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更是脱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重要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强调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动手实践问题因此,笔者就 进行设计实践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重视和注重实施
一、设计实践是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必须坚持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1的内容中,技术设计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必修模块2内容中,每章中间和结束都有设计实践的内容。加强实践活动和动手能力是通用技术课程程重要的特点,技术知识、技术能力,只有在学习的同时紧密联系实践,加强实践才能记得牢、学得会、用得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那种黑板上教设计、一味地理论灌输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只能是扼杀学生的兴趣,灭掉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培养出的只能是夸夸其谈、没有真材实学的赵括式的人物。因此,总体来看,舍掉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环节,就等于抽掉了通用技术课的脊髓,就是违背了学科教学规律,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通用技术教学。
二、通用技术设计实践的几种形式
通用技术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既不能以理论代替实践,也不能以实践代替理论。实践是对理论的体验和检验,是对理论认识的加深和上升,实践是对理论学习兴趣的激发。通用技术课的设计实践如此重要,那么就得节节实践了?那倒不必。
我们提倡的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式的实践活动,做到实践活动恰到其时、恰入其分,使教学活动成为一条完整的链式整体。实践活动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当堂实践型:
这种类型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设计的某一技术思想和方法或设计的某一过程,在课堂上往往 让学生利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设计一些小作品,进行一些小试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先
实践再讲课,按照“实践—理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也可以先讲知识后实践,沿袭“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教学。一般运用先知识后实践的方法比较多。当堂实践的课型要注意:一是教师在备课中要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有机嵌入实践环节;二是对课上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分配,要精讲多练,预留较长的时间让学生能完成设计;三是教师要提前准备需用材料,教师准备不够时,可发动学生准备。
这种类型在修模块1和模块2中很多课节都能相应施用,在必修模块1的教学中使用相对较多。如讲授模块1第一章第二节《技术的发明与革新》中,教材第十一页在“试一试”的栏目中就提出了“发明与革新”的要求,提出了动手实践的问题。我市高华先老师在这一节中就根据这一要求,提前积极准备好十一类材料,在课上的设计实践中,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小设计制作、小组任选材料、设计出很多种有创意的作品,整个课堂生气盎然,活泼热烈。值得赞扬的是,这门课的开课初期,没有通用技术试验教室、更没有现成材料,是老师想法,搜寻的纸板、儿童塑料玩具、泡沫塑料等废旧物品进行实验的。
2、集中课时、单元(章)实践型
有时课程知识内容过于集中,课堂上没有加入实践的时间,或者虽然能嵌入实践内容,但会造成内容和实践都显得零碎而不连贯,这就要相机等待,抽出整壮时间进行实践活动。这种类型也叫实践课,即以整课时用于实践活动。这类实践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保证时间,如果一课时完不成,就提前调成连堂二课时完成,保证让学生实践到位,完成任务;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实践课可安排在一个单元的中间进行,也可在一个单元完结以后集中进行,还可以在一个单元中间穿插完成一次后,单元内容完成后再实践一次。例如必修模块2的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技术试验
1、试验
2、试验3(地质版P22—23)连续的三个试验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应单独拿出一课时进行一次技术试验活动,到这章快结束时,将第五节内容提前至第四节前讲完,再将第四节《学做结构设计》做为一课时进行设计制作。第五节《欣赏和评价结构设计》放在前面可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设计实践。我市的张杰老师指导学生上这节设计实践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老师在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材料准备、课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评价。
3、期末实践型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生负担减轻,学生的节假日成为发展爱好、发挥特长的大好时机,自然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发明创造的适宜机会。放寒、暑假前正是通用技术一个模块或者一个模块的一半内容完成之时,教师可安排一次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假期里完成。因为这不是学生反感的书面作业,而是学生动手的活动,所以学生喜欢。学生在家中还可以查找资料,搜寻模型,并且还可以得到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设计活动会更顺利,制作的模型产品可以更具创造性。老师的安排内容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自己任选题目,更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发挥自己特长的东西。对于爱好发明创造的同学,可能是如鱼得水,极可能
产生出专利发明级别的创造作品。建议老师们利用好这种机会,对特长生加以指导,培养出技术发明创新人才。
以上三种类型,并不是固定单一的运用,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交叉进行,以达到通用技术教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质量的高效化,以完成提升技术素养的目标,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
新课改提倡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更为重要,好的得当的评价,会成为学生发明创造的催化剂,加油器,使学生终生受益。
首先要做到评价的多元化。学生自评,可以阐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分析自己的优劣,起促进、改进作用,学生互评,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评价,更有指导和激励作用。
技术设计制作,应当用技术设计的原则来评价,评价作品制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对学生的作品,应尽可能多的发现其优点进行激励性评价。但是也应有对缺点的指出与评价,这更有利于设计的改正与提高,更有利于技术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对学生的作品,有条件的学校,教师最好开辟展室予以展览,摄影保存于电脑中、洗成照片也可以。这样,一方面作为资料、作为样品服务于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个人荣誉,形成学生专长发挥,创新的增长点,促进学生今后健康的成长,甚至激励其一生。
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巡回于学生之间,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要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发现学生的困惑与企求,要从学生的作品中追寻学生的技术障碍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启发学生、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突破障碍、开阔思维、圆满完成任务。
四、实验用品的解决与实验室建设问题
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材料和用具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验室建设和器材配备,教育部教学器材装备供应处已制订了一个执行标准,各省也有相关的标准出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建设步履艰难。在这样的状况下,通用技术教师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工作,这也是实践活动开展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很多通用技术教师明知困难大,还是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挑战困难想尽各种办法实施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有的教师联系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利用职校的教室和器材进行技术实践活动;有的老师因陋就简利用本校的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及其器材来上实践活动课,有的老师自己想办法搜集废旧材料用于实践活动课。教师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可敬可嘉。这也是一种工作创新精神。
要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应当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与拨款,校长的重视与筹资也是重要解决办法,但是都不能坐等。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在坚持困难条件下上
好通用技术实践课的同时,也要经常向校长汇报教学工作,引起校长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和对实验室的重视并挖掘资金建成实验室,也可以借用上级检查督导促进实验室的建设。
第二篇:高中新课改
高中新课改刚参加完中考的小楼最近很苦恼,本以为暑期能轻松下,哪知又面临新的问题:全省普通高中将施行新课程改革。“刚刚知道要新课改了,对这完全不了解,听说以后我们可以跟大学生一样走班上课。”相比之下,楼妈妈考虑得就更多了:“新旧课程到底有什么区别?新课改后,学生和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准备?”得知新课改的消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为此,记者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多方位的了解。
6月18日,经过浙江省政府批准,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秋季开学后,在全省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在3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学习,修习必修课程满96学分,选修课程满48学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允许提前毕业,参加高考。这仅仅是此次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此外,新课改的内容还包括:删除必修课程中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为学生休息选修课程腾出时间和空间;各学校根据办学特色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课程,推行选课走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新课改借鉴普通高校的课程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性。此外,此次新课改是对2006年启动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成果的深化和巩固,适应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具有深远的意义。”安吉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能让学生和家长对新课改深入了解,记者对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咨询和了解。
记者: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会否影响学校秋季招生?
安吉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新课改并不会影响今年普通高中的秋季招生,招生计划及政策仍和往年一样。另外,在高一新生报到时,学校还会分发一封告家长书,对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作详细介绍,并且在开学初期,给学生和家长充分时间考虑该如何选择选修课程,学校会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综合考虑尽量满足学生选课要求。
第三篇: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步骤
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步骤
(一)课程培训阶段 1.培训内容
(1)通识培训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与资源开发、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
体系的改革等。
(2)学科培训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专题报告;技术设计l、技术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说课和评析等 2.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1)省级培训 由省师资部门组织,教研部门协助。各市、县市、区)选派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选派人员应能承担市、县(市、区)级培训任务。
(2)市、县(区)级培训。由各市、县(市、区)教研人员和参加过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对所在市、县(市、区)教师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分层、分期对全体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
(3)校本培训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分析新教材的教学案
例,开展新教材备课、说课、试教等研讨活动。
各级学校应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担任新学期的高一年级任课教师。
(二)新课程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1.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通用技术学科全面试行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实施教学。
2.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采用集体备课、研究课、观摩课、参与式评点、教学反思、教研沙龙、校际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保证新课程的高起点、高水平地实施。
3.省、市教研部门重点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探究与实践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质量的评价等问题。
4.启动选修课程的研究,为开设选修课程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新课程实施总结调整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1.总结前期工作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总结前一阶段实验新课程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新教材提出修改建议,对新课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部署下阶段的工作。2.加强教学研究 在研究必修课程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着力对选修课程的研究,加强教师的专
业研修。
3.开设选修课程 学校要努力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力,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三级以上学校应具有开齐开足所有选修课程模块的能力。学校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选学选修模块,为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应有的学习氛围。
(四)新课程实施的深化和完善阶段(2008年9月一2009年8月)1.总结新课程实施两年来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开展课题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组织省级优秀教科研、教学
论文评选活动。
3.研究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新课程实施建议
l.执行课程政策,落实教学计划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必修模块有技术设计l、技术设计2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共4个学分。必修模块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强调对技术设计的改进与优化,强化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选修模块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选修模块有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7个模块。选修模块每个模块36个学时,2个学分,其中的“现代农业技术”由6个研修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8个学时,选修2个专题,可获得该模块的2个学分。对于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
各地各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必修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建议高中一年级至少开设一个必修模块。在高二年级开设选修模块。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
必修与选修科目教学计划参见下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年 级
高一
高二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必修1:技术与设计1 必修2:技术与设计2
选修模块 选修I、Ⅱ 选修I、Ⅱ
学时/模块
36 36 高三 第二学期
2.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1)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式,又是技术基础之一,也是通用技术各个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
中应充分注意:
▲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
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 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
▲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
设计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互动的发展,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
▲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是实现技术教学的通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历次改革寻求技术通用性的重大突破。
▲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的思想方法
教材中大量的技术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载体,教师要结合技术思想和方法教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
术思想和方法去学技术。
(3)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属于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的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试验方法有对比试验法、析因试验法、性能试验法等。
(四)倡导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中要结合技术的自身特点,将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六)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四、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该围绕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应逐步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利于学生、教师、课程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通用技术学习中的
发展情况和不足之处,激发学生学习、运用通用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技术素养,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养成。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活动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作品,全面考察学生对通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不
断发展。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已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发
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充分发挥通用技术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评价促进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
(3)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通用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都应该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鼓励。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
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评价要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对
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1)对课程、教材的评价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体系构建上,要注意与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衔接,遵循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技术教学评价的改革,形成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通用技术教育的评价功能。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
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应努力建构并不断完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单纯由某种特定的评价模式构成,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的评价模式的总和,它注重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师德、师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整合为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获得、交流合作、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机会、积极性和效果、对教师行为的反应等,均可成为评价的依据。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形成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新机制。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①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针对教学行为与过程中的主要问题;②评价指标应具体而明确,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便于操作;③评价信息的采集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④评价指标的制、定尽可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征询多方面的意见,形成相对最佳的方案;⑤让教师明确评价的方式、方法。
(3)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和激励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应遵循注重发展、评价主体和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尊重个性发展、关注结果与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调查、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学习评价的核心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过程性评价的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举措。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实施。过程性评价应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间随机化;评价结果动态化;评价工具简单化;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3.评价方式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驭务,通用技术课程的不同学习模块有不同的特点和呈现方式,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择评价方式要充分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实际情况。.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的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对作品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来收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测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
特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学中的小测验和单元检测非常相似,但是更加侧重于检测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4)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成就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一般地,总结性评价要求检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度。
五.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普通高中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地、各校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人、财‟、物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方面、多渠道地组织实施。
1.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一般包括教科书和相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学生学习辅导资料等。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的体现,使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和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技术培训或自学用书、学生学习技术参考资料、学生课外阅读技术类用书等文本资源,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有计划地配置技术课程的相关文本资料,并使他们得到合理管理和充分利用,还可以利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资源。
2.网络资源
一是:通过学校共用的FTP平台及学校网站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从互联网上搜集
相关资料,借鉴学习。
第四篇:倾听是门技术活儿美文随笔
自嘲自己不会“说”话的大有人在,但几乎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会“听”话。事实上,不会“听”话的人并不比不会“说”话的人少,甚至更为甚之,只是人们不易察觉。不会“说”话的人,显露在外,其一开口人人便能感之,不会“听”的人,隐藏于内,别人难以深入其心。如果自己不甚明了,更难自知自身的短处,便也不会觉察。当最后自己明了的时候,为时已晚。当然,这里的“听”是指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倾听。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通常就是“说”和“听”,如果把说看成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听则是一门技术。丘吉尔曾说“站起来发言需要勇气,而坐下来倾听需要的也是勇气”。但我以为,听比说除了勇气外,更少不了智慧,倾听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儿。
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从大师的睿语到心理学的实验都有充分的明证。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美国幽默大师、著名演说家、作家马克吐温说得更形象,“上帝给了人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是希望人类少说多听。”保罗·赵则说:“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有效的倾听是成功沟通的一半。”内米说:“会倾听的人到处受欢迎”。德谟克利特甚至说:“只愿说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松下幸之助说得更绝,“我的全部经营秘绝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首先,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劝唐太宗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此种种,还有很多,不必一一列举。
除了先哲大师的论述,行为实验研究也有结论表明倾听的重要性。美国学者曾做过调查,其研究发现沟通中的行为比例最大的是倾听,而不是交谈或说话。沟通过程中的行为占比分布为:倾听占40%、交谈占35%、阅读占16%、书写占9%。还有调查表明:54%的争吵、冲突并非因为双方意见不一致,而是相互不好好倾听,不能真正理解对方。日常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学会倾听非常重要。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问的”,一个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是否善于听话,是谈话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决定谈话最终的质量。只有会“听”才能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图、流露出的情绪、传递出的想法、表达出的要求、才能根据对方的言谈了解其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才可能获得信息、发现问题、建立信任、最后达到交谈的目的。
中国古人造字是颇费心思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其字形寓于丰富的含义。繁体的“聴”字就很有趣,“耳”的偏旁,表明耳为王,告诉我们,听,用耳优于用嘴,需要少说多听。右上方的“十目”表明听也要多用眼,听的过程少不了观察。右下面的“心”表明听要常用心,要用心体察对方内心深处的心声。现代人将其简化“听”字,但我们不能忘记,古人所言的听是倾听,它包括两个层面,即身体的倾听和心理的倾听。严格意义上说,现代人所说的听和倾听是有区别的。从听到倾听,至少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消极接受到积极倾听、从敷衍应对到认真倾听、从浅度耳听到深度倾听。这也道出了倾听的三个核心要素,关切的态度、积极的回应、认真的思考。从这一角度看,那些不承认自己不会听话的人,是没有明白听和倾听的不同。他们只停留在听的层次上而不懂倾听。要学会倾听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否则,为什么说倾听是门技术活呢?
掌握倾听技术,就是要学会动用“耳”、“眼”、“体”、“心”、“脑”五个层次的倾听,克服观点各异,偏见先入;主观误差,缺少耐心;不等说完,插话打断;时间不足,急于表达;环境干扰,分心走神;冷漠视之,保持沉默的倾听障碍,应采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关注关切,积极回应;察颜观色,准确理解;以听为主,少下结论的倾听原则,最大限度理解倾述者的真实含义,把握其意图,实现积极有效的倾听。
用“耳”倾听,获取信息传递。这是倾听的第一步,用耳朵听就是人体的听觉器官接受到声音后,对声音所形成的生理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了解通过声音所传达的信息。一般人的正常说话的速度是每分钟125—200字,但是听者平均每分钟可接受400字以上的信息。这就表明,我们完全有时间获取谈话者所要传达出的信息,理解其话语代表的含义。这一过程也是建立倾听关系的开始,重点是对谈话者的态度,倾听者要表现出高度的关切,要让其感觉到无论他讲的是否是你感兴趣的话题,你都愿意听他说下去。心理学观察显示,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实际上,很少有人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当你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们会立即觉得你和蔼可亲,值得信懒。所以,良好的态度既是保持正确倾听的重要步骤,也是让谈话者继续谈下去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全心全意的倾听外,还要不时的做出“真的!”“后来呢?”等积极的回应,协助对方说下去。
用“眼”倾听,懂得表情符号。就像人的交流可分为语言行为交流和非语言行为交流一样。倾听也分为语言倾听和非语言倾听。用眼倾听就是属于后者。人们的表达过程中,非语言行为蕴藏的信息往往比语言行为更丰富、真实。用眼倾听就是要察颜观色,读出面目表情所传递的意图,感受谈话者声调高低与表情变化富有的真实意思。用眼倾听,就是要仔细观察,学会用目光交流,从眼神中捕获语言中没有的讯息。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语言上可以言东而西,但眼神却做不到,从眼神中不仅可以发现语言中没有的东西,还可以证实所言的真伪。人们的嘴可以说谎,但眼晴却撒不了谎。盯着对方的眼睛,细致观察其面目表情,可以让倾听由浅入深。
用“体”倾听,理解姿体语言。人是会用姿体语言来表达意图和情绪的物种,姿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人通过运用头、眼、颈、手、肘、臂、胯、足等人体部位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的思想,形象的地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人们用姿体语言来表达某种情绪和心境。如鼓掌表示兴奋,搓手表示焦虑,摊手表示无奈,垂头表示沮丧,耸肩表示无所谓,双手抱胸表示戒备,顿足表示生气等。用体倾听,就是要学会辩识谈话者所有姿体语言代表的含义,结合其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综合分析明白其真实的意思。同时,在倾听过程中,也要运用姿体语言相配合,消除谈话人的紧张感。如面对谈话人,身体姿势保持开放,适当稍微倾向谈话人,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放松身体姿态。这样才能保证倾听积极有效。
用“心”倾听,明白思想含义。倾听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思想。用心倾听,就是不但要听懂他人的话语以及话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意,更要明白谈话人潜意识里的意图。很多时候,一句话都有着与其本身不一样的含义,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听懂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期节目中,采访了一位小朋友,他问小朋友长大想做什么,小朋友回答他,想当一名飞机驾驶员。他接着又问小朋友,若飞机飞到了太平洋的上空,飞机突然没油了,又只有一只降落伞时,该怎么办呢?小朋友认真思考了一会回答说:“我会嘱咐机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当台下的观众听到小朋友的这个回答,一阵唏嘘,大家心里都在想“这小孩,这么小的年纪,就……”。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位小朋友,看这小孩是不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这时,他发现小朋友的眼泪夺眶而出,委屈和悲恸之情溢于脸庞。林克莱特心有所动,问道:“你为什么这样呢?”小朋友说:“我要去取燃料,我还要回来的!”如果不用心倾听,你能明白小朋友真实含义吗?只有用心倾听,才能了解他人内心。
用“脑”倾听,掌握全部表达。这是倾听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倾听的最高层次。用脑倾听就是要结合前面的耳、眼、体、心四个环节中所获取的内容,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思考、判断,得出综合性的结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准确掌握倾诉者的全部表达,明白其话里话外的真实意图和想法,达到把倾听当着一种关怀、一种分担、一种体贴的最高境界,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和畅,实现倾诉者和倾听者心与心、灵魂与灵魂、感情与感情的交融与共鸣。
大凡一种技术都需要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而且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提高。人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有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训练和实践,还要有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倾听也是一门技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才能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能力。愿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真正掌握这门技术,成为一个会听能说的沟通高手。
第五篇:新课改高中英语论文
浅析新课标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海拉尔第三中学英语组刘秋艳
【摘要】努力学习新课标理念,深入实践新课程教材,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认识;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有效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英语教师都一直努力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改革与进步。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盲目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创新,结果造成教学氛围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仍是摆在许多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一、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认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一些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英语教学应“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1]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包括删减、补充、替代、拓展等;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要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
(二)树立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即帮助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思考教学内容,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等。
(三)树立语言实践观
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即语言实践。新课标提倡一切能够体现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语言实践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这种实践活动通常被称之为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不同于练习:任务是交际性的,而练习不是;任务是开放性的,有互动和交流,而练习是封闭性的,几乎没有互动和交流;任务有语言情景,而练习没有;任务既有语言结果,也有非语言结果,而练习只有语言结果。由此可见,任务的本质就是语言实践。
二、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应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还应从教材中走出来,从宏观的视角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并形成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编写模式上打破了原来的按课时编写教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教学板块。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话题—结构—功能—任务—文化—策略等不同层次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单元内部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2]因此,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听、收看英文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备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补充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足。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所谓的输入和输出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交替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材料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分层输入和分层输出。例如,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输入时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输入时让学生再次阅读,找出文章的细节信息;在第三次阅读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关系。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进行语言输入之处,还应为学生设置各种检测阅读理解性的练习或活动以及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这样有助于深度检
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诸多因素,但核心因素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此外,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树立新的语言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主体观和语言实践观等,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教材,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献臣.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处理的几个辨证关系
[J].课程·教材·教法,2007,(4).[2] 李盛花.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