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时间:2019-05-12 06:3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第一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二)主备人:刘洁审核人:何成立时间:2011-12-16

一.学习目标:

1.识记:(1)实践实践的概念和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2.理解: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B案

二.主干知识梳理:

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②实践是一种,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注意考选择题)

2、特点:(注意区别开):(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2)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不同历史阶段实践不同)。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区别开、尤其要注意实践如何推动认识发展、实践为什么能检验认识,如何检验)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①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③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判断: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总结:真理的相关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都受到限制)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基础都不断变化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2.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

C案

一.合作探究

辨析题:

1.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2.理论只要来自实践,就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永远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二.当堂训练:

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2011·全国新课标)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2011·江苏)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6.(12分)(2010〃南京模拟)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

A案

1.我国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三期工程为“回”。2010年10月1日傍晚,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为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02.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该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社会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历史性

3.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10的15次方)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目前已研制成功。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年超级计算计的性能就会提高1 000倍,而实际上

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面对各界对曹操墓真伪的不休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这体现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C.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D.规律具有客观性

5.(2011·苏州模拟)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7. 琼楼玉宇知何处,天宫高筑待婵娟。星空无限,探索无尽。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1961年4月,“东方一号”飞船载着27岁的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实现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8年后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宇航员殉难蓝天,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解体,宇航员全部牺牲;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中国神舟载人系列飞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所揭示。

联系材料说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11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第二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6-2)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标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检验、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2.理解:真理的具体性;

3.运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学习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自主学习】

一、真理是客观的材料: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学思考〗

1、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果有用就是真理,会有什么样的情形出现?

3、你认为真理是什么?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自学思考〗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为什么说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为什么说真理都是具体的?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自学思考〗为什么认识会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自学思考〗为什么认识会具有无限性?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自学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知识应用】

(一)本课原理归纳: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真理的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犯错并不可怕,但要能正确对待错误。2.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达标检测】

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错误在于()

A.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B.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 C.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D.否认了真理的能动性

2.下列关于对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凡是真理都是有用的②凡是有用的都是真理

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也会变为谬误④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④

3.下列对真理和认识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 真理属于认识,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② 二者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 二者都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④ 认识属于真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④

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①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5.牛顿力学适用于客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运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6.“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A.由于条件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7.“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不能突破的特权。”这说明()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人们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D.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8.“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①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②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④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09浙江3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运动是客观的,有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问答题

10.(09江苏35)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问: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第三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

(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

2.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而这座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①是人的头脑中天生就储备好了的 ②离不开客观存在 ③来源于实践和生活④来源于书本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4.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C.客观事物物件在人脑中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5.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学生听课做作业 ②教师给学生讲课 ③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④中美进行钢铁贸易谈判 ⑤第五次人口普查 ⑥蜘蛛织网,蜜蜂采蜜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C.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回答7—8题:

7.《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8.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 9.“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 ②世界是物质的 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1.“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主要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物质决定意识

13.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4.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说明的主要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5.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知是行之始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16.对于精彩的幽默和笑话,女性的反应比男性更明显,产生这种差异的生理基础源于女性大脑的左额前叶皮质及负责对外来刺激产生反应的伏隔核比男性更加活跃。上述材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来源于人脑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17.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为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福娃。福娃的色彩与灵感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来自艺术家聪明的大脑B.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8.物质、运动、规律三者间的联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9.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正确说明这一论断的选项是

①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类社会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思维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④意识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

2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22.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固有属性是________。A.联系 运动B.运动 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 2

25.“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6.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33.(2008宁夏高考)阅读数据,完成下列要求。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27.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 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

A.人的意识是能动的,动物的意识是不能动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

B.人的意识水平比动物的意识水平高得多 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C.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D.蜜蜂的智慧在某些方面对人类高得多

28.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

观的 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

29.“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适用范围

B.真理和谬误可以任意转化 34.(全国高考)材料 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

C.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 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

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30.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国人民表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

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感人至深。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

不断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31.(2008广东高考)材料l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

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

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35.材料 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 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 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 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32.(2009年广东高考)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2

第四篇: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二、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

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2013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D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 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 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D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 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 还原真相” 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 戏说” “ 爆料” “ 揭秘” 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 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 飞夺泸定桥等” 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 分)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2 分)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2 分)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

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答案

【课堂探究案】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D

2、A

3、D

4、B 5、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 分)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2 分)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2 分)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

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二、【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

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2013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

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 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 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 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 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 还原真相” 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 戏说” “ 爆料” “ 揭秘” 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 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 飞夺泸定桥等” 极大

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第五篇: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学习永春籍院士林俊德”

永春二中高二年(1)刘明燕 指导教师:刘丰停

9月23日晚《新闻联播》中播放了感人的一幕,一个戴着氧气罩、身上插满各种管线的老人,在护士和家人的搀扶下,在医院的病房中,一丝不苟地整理着科研资料,他喘息的声音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一个75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3天,仍然挣扎着坐在岗位上,用他的生命践行和诠释了马兰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诺言。

最后3天,林俊德老人留给科研的是338个颤抖的笔迹、几页写满工作要求的笔记以及还未整理完的电脑文档,然而留给亲人的,却是一片空白。

是什么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最后的时光献给了国防事业?

是信念。

从默默无闻的贫穷少年,走向“惊天动地”的核科技工程院士,林俊德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践行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苦与国相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赤诚之心。

是坚定。

林俊德用“马兰”一般的坚韧,在茫茫大漠中默默的贡献着自己,从60年代下决心要研制适合当时国情的新型仪器来解决冲击波机测仪器问题那一刻开始,他就坚定地迈上了一条为国用尽全力、将自己的人生同祖国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道路。

这一走,就是50多年。

在他的日夜研究下,我国第一个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诞生了,这种轻便可靠的“小罐子”仪器为中国的核试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大功;搞空中冲击波测量项目;改造完善了地下核爆炸岩体力学测量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测震方法••

一朵怒放的马兰凋谢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更多的马兰人不断向前,学习林俊德,像他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朵盛开的马兰。

总之林俊德院士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他扎根边疆52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林俊德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献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开展向林俊德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我们永春二中举行了向林俊德院士学习的一系列活动:一是一场学习动员会——召开“学习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大会”,二是一场文艺汇演——举行“学习林俊德——弘扬林俊德校友心系母校、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三是一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活动,写一篇学习林俊德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四是一组宣传标语——提炼一组学习林俊德院士的宣传标语,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五是一次征文活动——在全校举行以“学习先进,追求卓越”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六是一期黑板报——各班级出一期以“学习林俊德精神,爱国爱校”为主题的黑板报。深入学习林俊德院士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林俊德校友的先进事迹,并以实际行动践行院士精神。全体学生决心以林俊德校友为榜样,刻苦钻研,励志成才,报效祖国。

下载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