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绿色煤都建设(5篇)

时间:2019-05-12 06:5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绿色煤都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绿色煤都建设》。

第一篇: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绿色煤都建设

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绿色煤都”建设

筠连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刘朝平

筠连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效能办的指导帮助下,深入贯彻“三项制度”,以开展“三新”(新作风、新效能、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加强政务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对于加快推进“绿色煤都”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选好三个载体,重在一个“实”

(一)开展好一个活动。我县根据省、市有关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成立了“三新”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从机关部门中抽调了6名同志到“三新”办集中办公,专门负责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日常工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今年4月下旬开始,在全县部门机关中开展了“新作风、新效能、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重点以查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单位存在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一些执纪执法干部中存在的吃拿卡要、办事拖拉、作风飘浮、纪律散漫、执行力差等问题。自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干部上班迟到、早退、溜岗、打游戏、聊天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工作更加务实,形象得以提升,得到的来机关办事的群众广泛好评。

(二)打造好一个平台。县委、政府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是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县政府投入100多万元装修扩建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由原来的不足500平方米扩展到1554.3平方米,扩建后的办公大楼在功能上将集审批服务、公共服务和产权交易为一体,目前装修工作进展顺利,预计春节前可投入使用。二是完善政务中心运行管理机制。从

全县业务目标考核中划出2分纳入政务中心实施考核,并制定了政务中心窗口部门和窗口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每月一次考核,每月一次奖励。三是延伸服务网络。在抓好省、市、县三级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政务网络体系向纵深发展。在塘坝乡开展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开放式办公,将大调解中心、便民服务站、村三职干部集中到大厅办公。同时,在筠连镇、武德乡开展县、乡、村三级代办试点工作,将服务窗口前移至村或社区,实行全程代办服务。

(三)利用好一个系统。充分利用全省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各部门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建立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协调联系制度、月通报和月分析制度,实行零办件和低效能重点督办制度。到目前为止,已对4个部门20项零办项目进行跟踪督办,组织了联合检查组对8个部门效率进行了检查,对2个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驻不全启动了问责程序。

二、创新三个机制,重在一个“优”

(一)创新“四个一线”机制。一是在“一线”了解情况。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要求领导干部从办公室走出来,深入群众中去,增强调研的深入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二是在“一线”落实任务。全面推进“菜单式工作法”,要求各部门细化并制定每月工作任务“菜单”,建立工作任务执行台帐,定期述职交帐。三是在“一线”解决问题。推行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度,要求镇乡党政领导每月到村(社区)、企业现场办公不少于5 天,县级部门领导每月到镇乡、村(社区)现场办公不少于2 天,零距离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在“一线”体现效果。健全绩效考评机制,组织村组(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和企业业主等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进行测评打分,根据群众测评的公认程度确定班子和干部绩效的优劣。

(二)创新“三个分析”机制。一是由监察部门牵头,围绕项目审批进行流程分析。针对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繁杂、拖沓、停滞等问题,对问题的每一环节进行逐一查摆分析,找出阻碍项目审批的结症所在,依法进行整改和处理。二是由信访和群众工作局牵头,围绕群众诉求进行流程分析。抓住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这条主线,深入分析和查找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牵头,围绕执行政令进行流程分析。针对一些乡镇和县级部门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等方面存在的政令不畅、执行不力、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重点查摆政令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根本原因,切实解决影响效能的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三)创新“四个服务”机制。一是推行“门诊式”服务。在政务中心大厅建立“企业审批协调服务窗口”,从镇乡和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人员在窗口坐班,对企业要求快速审批事项,立即启动联合审批程序。二是推行“急诊式”服务。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制定了工作程序和实施方案,由县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各部门确定一名领导和经办人员专门负责,对企业要求特事特办的事项,各部门启动特色特办程序。三是推行“出诊式”服务。针对离城较远的镇乡和部分企业,通过镇乡便民服务站无法代办,必须本人或企业法人到场才能办理的事项,由牵头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实行上门服务,现场受理,现场审批。四是推行“会诊式”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协调联席制度,由相关县领导牵头,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协调会,对重大项目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会诊,实行现场办公、会议审批、监察督办。

三、突出三个关键,重在一个“效”

(一)突出制度建设,确保管理规范。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工作日志公示制度》、《干部工作笔记调阅制度》、《基层

群众恳谈日制度》、《“两代表一委员”社情民意反馈制度》、《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度》、《岗位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和《同岗替代制》等九项工作制度,制定印发了《机关作风及效能建设问题处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二)突出流程优化,确保审批提速。一是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对保留的273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进行逐项会审,做到程序最减、环节最少、时限最短,通过清理压缩,共削减审批环节280余个,减少时限3936个工作日,各部门平均承诺时限普遍压缩50%以上。二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审批速度,大力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代办帮办、预约办件等快速审批方式。到目前为止,共开展各项联合审批180余次,为40名服务对象开展预约审批服务,在筠连巡司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审批过程中,积极组织各部门开展代办帮办的做法,创造了筠连历史上重大项目审批的最快记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

(三)突出效能问责,确保监督有力。一是严格“五步”问责制。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定期派出专项督查工作组,采取定点督查、定向巡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扎实开展效能监察。目前,已开展33次,向责任单位发出《行政效能提示书》、《行政效能告诫书》、《行政效能整改书》12张,有26个单位和37名干部被通报批评。二是加强对机关干部的诚信监督。对工作中不诚实、政绩上弄虚作假或不如实提供去向的情况的记入干部诚信档案。目前,已有1名科级干部不诚信被查实,4个单位被亮“红灯”和“黄灯”。三是推行干部卸职待岗制。对机关工作人员、村(社区)组干部不服从组织决定和安排,工作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作为或乱作为,影响

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由单位党委(党组)直接作出卸职待岗决定。目前,全县已有3个乡镇共6名干部被卸职待岗。

第二篇:推进5S管理建设改善环境新亮点

推进5S管理建设改善环境新亮点

三分厂萃取车间大厅顶棚与墙面,因经年久酸雾造成墙皮脱落和顶棚突发性的装扣板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分厂一直针对性维修,却未见起色,随着5S管理工作的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化、细化。

一、历时42天时间,完成萃取车间大厅顶棚与墙面翻新工程,并对大萃、小萃、配酸、制水车间等的车间门拆除工作,车间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保障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对溶料车间的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和煤厂周围增设围栏设施,确保了现场环境改善。

三、对溶碱车间上料岗位皮带输送机进行了改造。解决了现场安全隐患,减少了员工的上料工作强度,改善了现场的环境卫生,形成三分厂推进5S管理三大亮点,为了精细化管理,精益生产奠定基础。

第三篇: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方忠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其内涵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民生问题。

●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二是坚持产业为支撑,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农牧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写进了中央文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笔者仅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庄及农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沿公路建房,居住点散乱;建新房不拆旧房,村庄建设用地浪费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农民反复拆建自有住房,不仅影响农民自身财富的积累,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紧张。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据有关部门2005年组织的调查,我国41%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96%的村庄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40%的村庄行路难,72%的村庄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68%的村庄垃圾随处丢放,95%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在农村居住区,每年工业和建筑废弃物总量达6.5亿吨,农村自身又产生2.8亿吨生活垃圾,很多地方直排的生活污水污染了农村的沟渠、水塘、溪流和地下水。不少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少。

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其内涵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规划建设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政府引导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手段。规划是否先行到位,是否科学,是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是认真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按照“山上往山下靠、小村往大村靠、农村往城镇靠”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科学预测和确定县(市)域、镇(乡)城内需要保留的村庄。加强与城市相关规划的衔接,通过村庄布点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城乡交通、能源、通信、电网、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二是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治理行动计划。县市级规划建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提出人居环境治理计划,以村容村貌治理、废旧露天粪坑整治、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打通乡村连通道路和硬化村庄内主要道路以及和人居环境治理涉及的“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建庭院经济、建设沼气池或太阳能,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厕、改圈、改厨,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建设治理为目标,使治理后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证,农牧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稳妥分步分批组织实施,要结合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注意区别地域性、阶段性特征,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

2、坚持产业为支撑,持续发展。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核心目标。新农村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培育产业为支撑,始终坚持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抓好具有不同产业特色的村庄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牧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人居环境优美村庄、生态社区和生态家园创建活动。“村容整洁”不能单纯理解为打扫卫生、粉刷墙壁等形象工程,也不能片面理解为建新村、盖新房,要围绕

解决农村的“六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话难、看电视和收听广播难),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创造安全、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3、坚持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妥善处理建设中涉及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全面周密的筹划,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把握好政策,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涉及需要农牧民出资等重大事项,要严格办事程序,坚持民主决策,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没有条件的项目,不强搞;群众没有统一认识的,不强推。坚持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推进城乡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共建共享。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分户建设项目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既要防止包办代替、大包大揽,又要防止增加农牧民负担。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国幅员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村庄布局分散,具有高山峡谷、广阔草原等复杂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差异较大。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必须按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突出特色。对过于零乱分散,不利于生产、生活的自然村落,特别是偏远村寨,高山村寨要进一步实施移民工程,逐步进行相对集中,集约使用土地,降低设施配套成本。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保护农村自然生态风貌,力求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乡土气息。避免“千村一面”的类同现象。一要体现地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融草原风光、田园风光、自然山水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二要体现产业特色。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产业特色,抓住重点,并办求在规划中体现出来。三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要善

于融入藏羌各民族的人文元素,使农牧民新农村建设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四要体现建筑风格特色,使不同的村寨体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区域特色。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产业结构,进行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选择抓好不同类型的示范点,既要抓城乡结合部、国道省道、风景名胜区附近基础好的村庄,也要关注高山、偏远和基础薄弱的村庄,积极探索高山峡谷村寨、草原村寨和城乡结合部等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村庄,并结合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观光农牧业、土地整理、移民工程,依托重点建设等项目发展不同产业的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标准,防止一刀切。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5、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进取的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管理和环资源境保护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弱化的矛盾十分突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极不适应。要切实改变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机制及队伍建设,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充实和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人员队伍,工作职能向村镇延伸,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标准,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资源环境监察服务和指导,组织更多的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加强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经营等各类专业培训,分期分批开展对村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农民建设新农村基本技能的培训,科学指导农民建房,注重村庄安全建设,规范农村建筑市场,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帮助农民用好管好村庄公用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建立起以农民为主的公共设施运行与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和资源、环境保护机制。

作者系湖南省双峰县老科协高级农艺师方忠敬

第四篇: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大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大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我们x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决策部署要求,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大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抓住“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一)抓确权定职,夯实工作基础。严格按照项目清理原则、清理范围、清理时限等要求,对全县42家单位的权力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清理、审核、确认。对所有权力项目进行分类定性,逐项核对设立依据、实施机关和审批权限。经反复审核,确认保留行政权力和服务项目2836项,其中行政处罚2369项,行政强制152项,行政征收86项,其它类服务项目229项。

(二)抓项目精简,再造审批流程。将原来县级实施的174项审批项目精简为128项,减少了26.4%;管理服务类项目由原来的90项精简52项,减少42%。全县审批服务类项目,共精简取消63项,合并压缩项目107项,审批项目转为管理服务类项目46项。所有审批项目均按“受理、审核、审批、办结”四个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平均办理时限比原来缩短50%以上,承诺件由原来的25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

(三)抓集中审批,提速增效。对县政务大厅进行迁址重

全了包括考勤签到、量化考核、岗位职责、过错问责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入驻单位和人员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

(二)全面组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十个一”标准要求(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帐、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一张便民服务卡),全县11个乡镇都组建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与社会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并重点建设了玉泉、谷前堡两个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中心)。今年以来,共为群众代理各类事项达1300多件,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

(三)依托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平台,积极推进建设服务型机关和服务型政府活动。今年,对30家县直单位、16家驻县条管单位和106家基层站所的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公开民主评议,对群众提出的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制定措施进行了整改落实。各部门单位公开服务承诺280多项,制定便民服务措施230多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6次,为企业和客商解决各类问题110多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5件。

三、强化三大工作机制建设,努力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邀请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举办经济、廉政、时势等各类专题讲座8场,培训党员干部1000多人次,先后分批选拔200多名领导干部和村两委主要干部分赴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参观考察、培训学习。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创优发展环境中涌现出的人和事,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关乎发展形象”的社会氛

第五篇:改善政务环境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改善政务环境,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刘锦春

张晨强

近年以来,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73.1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3.5%;非公有制企业上缴税金171.28亿元,占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3.21%;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数的66%。非公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正如陈川平书记指出的:“民营经济不发展,太原的率先发展就实现不了”,要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问题。

一、非公经济发展政务环境不佳的主要表现

多年来,我市在改善政务环境、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但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积极作用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干部对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太原虽然在发展非公经济的认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人们对发展非公经济已经达成共识,要不要发展非公经济的问题已经解决,社会对非公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服务发展的观念问题依然很突出。尽管市委、市政府出台多个文件,大力鼓励和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但部分干部仍然存在一些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非公经济,认为非公经济无足轻重,无关大局。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估计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组织领导不力,发展力度不大。发展非公经济有的只停留在口号上,缺少具体行动,甚至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尽管县市区和乡镇两级对发展非公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刻;各级党政领导对非公经济的认识更深刻,发展非公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高。由于全市还没有把发展非公经济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以行政考核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力度远远不够。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管理已经成为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实践表明,凡是思想解放彻底的地区,非公经济的发展速度就一定迅速,非公经济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彻底,是造成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根源之一。

2、市场准入的渠道不太畅通,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隐形门槛依然存在。尽管我市出台政策规定,只要是国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领域非公经济都享有“市场准入”公平待遇。但是许多领域对非公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非公资本开放,同时,行业垄断行为的存在也使得非公企业不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名义上开放、实际上限制”的“玻璃门”、“弹簧门”仍有不少,目前,我市非公经济在多个产业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特别在金融、电力、交通、环保等领域,非公经济投资进入较少或进入困难。由于政府审批管理的各部门、各行业及条块之间缺乏完整的配套措施,一些政府执行部门仍习惯于原有的歧视非公经济政策规则,出现了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产生了部分制度法规对非公经济发展存在掣肘效应。

3、行政服务存在不到位现象,部分行政审批项目繁锁。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非公企业面临的较为集中和突出的困扰是,立项审批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前臵条件以及互为前臵的问题,因而导致企业不胜其烦,无从下手,而且找不到承担责任的部门。部分项目审批授权没有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部分项目审批环节复杂,成了相互掣肘的“连环套”,使投资者无所适从。而周边的省会城市在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探索了新经验。比如西安市下放多项审批权,对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的网上审批服务,建立起“可查询、可办事、可监督”的全方位政务应用系统,纪委监察局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通过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电子监察促进效能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非公经济的政策服务不足,影响了非公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了非公企业对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的判断与把握,使其难以作出长远打算、怯于进行长期投资,引发部分非公有制非公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盲目化、短期化、投机化倾向。且一些政府行为的“多变”和干预削弱了相关政策的时效性,使得非公有制非公企业难以把握,甚至坐失发展机遇。

5、政府对非公经济进行产业引导的不够。市场是非公经济赖以生存的环境,非公经济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归根到底要靠市场来引导。成熟的政府服务体系有助于企业正确选择产业,成功走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不少非公企业家迫切需要政府提供产业发展、产业指导、投资名录等方面的服务,因为企业家很难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的信息,加之太原市场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各个要素市场发展不健全,使非公经济天然与市场联系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产业引导服务。

6、政府管理存在“越位”与“缺位”的现象。由于尚未建立和形成职能部门与非公企业的沟通机制。一些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处罚细则并不为非公企业了解,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存在以监督和处罚代替维护和服务的行为。部分非公企业特别是在商业经营领域的企业反映,企业有时接到处罚通知后,还不明白错在哪里。而非公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有时存在往往“缺位”现象,部分企业反应,向一些政府部门反应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改善非公经济发展政务环境的建议

1、解放思想,提高干部发展非公经济的思想认识水平。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解放思想,对标一流,充分利用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契机,全方位消除干部中存在的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形成发展非公经济的共识,即发展非公经济是实现率先发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非公经济是实现富民强市、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主力军,非公经济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要真正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清理各种对非公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的政策和规定;取消一切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限制。坚持“不禁止,则自由”的原则,凡法律、行政法规无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均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对于允许非公经济介入的行业和领域要分别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哪些项目非公企业可以介入,哪些项目鼓励非公企业介入,同时明确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让非公企业明明白白投资经营。

3、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实行“快速反应”效能机制。按照“横向对比,逐项审核,自上而下”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省政府没有明确规定的或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沿海开放城市没有或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太原应一律取消。发达地区、先进城市发展非公经济的好政策、好办法,太原要积极借鉴。要对政府的审批事项,进行“程序革命”,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把必需的程序压缩到最低程度。对于有“前臵审批”的事项,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效能监察”。政府办事大厅或服务窗口,要实行“内转外不转””的运作机制,方便企业办理审批事宜。

4、全面推进“阳光政务”。各级政府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的组织或单位,在政务行为中要坚持“从严治政、注重实效、提高效能、有利监督”的原则,实现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根除政府权力商品化的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整体推进、层层落实、注重质量、取得实效。

5、科学产业引导,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要引导非公经济对接大型国企,承接其剥离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鼓励非公经济积极介入大型国企的服务外包产业。比如物流、商务、信息等产业,政府应抓大带小,设立传统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要鼓励非公企业积极加入到三大基地、四个中心建设中来。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品牌输出、加盟等形式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务重组,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起来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6、建议设立全市非公经济发展领导组织、机构。太原对非公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中小企业局、工商、税务、物价等数十个单位,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协调管理服务的成本,降低了协调管理服务效率。因此,需要在市级层面,设立非公经济发展领导组以及具体办公机构,作为政府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

(作者单位:太原社会科学院)

下载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绿色煤都建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绿色煤都建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改善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5篇]

    县改善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全县上下始终将扩大对外开放和强化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吸引一大批外来投......

    影城服务以及环境改善建议

    一.如何改善影城环境卫生 要做到更有效的改善影城环境卫生要做要以下几点: 1. 加强运营工作员工与保洁的联系互动.常务员工要即使的通知保洁人员快速的进厅打扫卫生,常务,卖......

    “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

    关于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 专项行动的通知 苏卫医〔2009〕57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全省深......

    云南省五项措施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

    云南省五项措施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 2010年12月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经验交流会议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结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

    积极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积极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为打造生活舒适、环境优良、生态怡人的市容环境,有效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我们坚持以“防治并举、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基本工作思路,不断加......

    政务环境建设脚本2稿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风清气正破浪行 河北固安,古称方城,幅员面积696平方公里,人口40万。灿烂悠久的人文历史,物产丰厚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地处京畿的这方沃土赢得了龙......

    嵩明县“五举措”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工作

    嵩明县“五举措”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工作 按照中央、省、市“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嵩明县高度重视,采取“五......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邮储银行鹿泉市支行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很难推进。我邮储鹿泉市支行领导非常重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