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学习四辩初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
纵观全场,我们不难发现,对方一直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下来讨论今天的辩题,他们把实践无限的美化,错误的认为参于实践就能获得成长,其实成长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实践只能为再学习提供源材料,就好比你做实验,是为你做实验报告做思考与总结提供依据罢了。
再来看对方是怎么评判应该更注重,假设1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更注重的是交际、配合、实践经验,所以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这显然是一种循环论证,凭什么人才更注重的就是实践经验了呢?
再说了,当代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社会适应能力才是人才的评判标准,而自学能力才是你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具体表现。请大家明确,一个人自学能力的高低,不是在于他能在实践前做多少知识储备,更不是从事实践本身,而是他实践之后能否通过再学习促成自己的成长。
假设2因为“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给予的注重程度远远不够,所以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这是何等苍白无力的标准,难道“学习”的作用可以被替代,只看实践不看学习,这是第一层的以偏概全。现实当中,65%以上的大学生为了参与社团活动、兼职等实践活动毅然选择了旷课、逃课,把学生的本职工作当成了兼职,这难道不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作法吗?这是第二层的以偏概全。
一个错误前提还加上一个片面的评判标准,那这套论证逻辑到底具有几分的可信度呢?
相较之下,我方的论证更加严谨、细腻。分别从社会与人个2个层面,教育的本质是自学能力、大学生的求知特性、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实状态中学习与实践的本末倒置、对再学习的混然不知5个点进行了论述,在此就不再重复。今天我们只想告诉大家,大学来之不易,珍惜学习的光阴,不要到时悲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学习仅仅当成是从前人那里获取知识、撑握规律的过程,请认清再学习的部分才是我们能力的提升,才是我们最最应该注重的。
相信来到这里的都是爱辩论的人,都能明白,准备辩论赛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我们享受比赛给大家带来的快乐,然而,不管谁胜谁负,不管是对方辩友还是所有的观众,请别忘记思考每个辩题背后的意义,请别忘记赛后的思考与总结才是我们前进的脚步,请别忘记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够让我们不断成长。
第二篇:大学生学习应该注重实践or知识一辩稿
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学习应该注重实践。
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却忽略了知识的来源就是实践;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知识的价值,却忽略了知识是通过实践才能体现价值的。在此情况下如果否认自己注重实践,那岂不是舍本求末。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改造自然的行为,大学生实践主要是指通过实践来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回顾历史,从钻木取火到电灯的发明,实践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实践的魅力让多少青年俊才趋之若鹜,忘然销魂。
放眼当下,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不再是看他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利用知识创造出多少价值。据新浪网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掌握高端知识的群体,普遍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实践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作为一个有理想又追求的大学生,学习了知识却不会使用岂不是浪费社会的资源,所以,注重实践已不仅仅是一个辩题,而是一个社会使命,所以我方认为大学生学习应该注重实践,具体原因有三:
第一:只有实践才能让知识发光发热。
纸上谈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赵括的失败,不是败于知识的不足,而是败于实践能力的匮乏。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对课本知识熟记于心,却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报国无门,就业无路。
第二:从大学生本身讲,注重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孰不知,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运用知识就是一种实践啊。而据网络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招聘是更看重实践能力,而非学历,不注重实践,连工作都找不到,还谈什么发展,岂不是天方夜谭?同学们,值此年华需实践,莫等毕业空长叹!
第三:国家的发展需要实践型人才,科技创新离不开实践型人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决议,清华大学等顶级高校每年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投入百万巨款,这些都证明了国家对实践的重视。中科院院士罗沛霖说过: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可见,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脉。同学们,警钟已经敲响,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实践为己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复兴。
最后,我再次强调,我方的观点不是放弃知识,知识作为实践在精神层面的一个寄托品,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所以我方更注重实践。
第三篇: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辩论会一辩稿
平台: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理论学习还是更注重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辩稿数学115班 刘威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今天能和对方辩友一同站在这里,探讨“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的问题。理论是基石,实践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应该在夯实理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实践理论,创造价值!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是指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锻炼,将理论性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实践锻炼的过程就是检验真理的过程。离开实践的理论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校大学生必须坚定的走自己的实践锻炼的道路。
下面我将从以下3点来阐述我方的观点,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的深层原因和重大影响。
第一,从大学教育的目的来看,高等教育法中指出,大学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科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动手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的人才。大学是一个由学生时代转向社会的过渡,大家都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是让你在这个阶段多参加实践,提高自己能力的时候,也是为了以后的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每天还都是钻在课本理论里,也许到了社会上我们要从新适应社会。再者,为什么当今社会在招聘时会有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工作经验”呢?所以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我们学习了再多的理论,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更好的发挥理论的作用。有的人学富五车,可是在实践中却不行。为什么呢,实践与理论是不一样的,光学好理论是不行的,必须要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对社会有效益。今年4月,教育部章副部长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学生如同农民工”。我们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学生辛苦多年却无法在市场的大潮中找到自己落脚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空有一腔学识,却不能把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三,马克思说过“实践里面出真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理论知识上有一定的基础,我们需要去实践去磨合去消化我们的知识。比如说仅仅从书上学得一些驾驶知识就学会驾车了吗?实实在在地去驾车才是最重要的。理论永远是理论,实践才是真理,你只有在实践中去运用你所学到的理论,才能发现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人不可以自己骗自己,在自己内心中一定要明白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够让你在实际操作中驾轻就熟的运用这些理论,更好的提高自己!所以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才能更好的认知理论知识。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我们的意志和毅力也必须在火热的斗争中接受严峻的考验,去经受长期的锻炼。”所以我方一致人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
谢谢大家!
2011/10/12 1:06
第四篇:现代社会更注重能力 四辩陈词专题
四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让我们认识到了现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但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首选。即使再有知识也不能成为社会的主角。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大卫·麦克利兰提出能力素质分五个方面: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同时,麦克利兰应用冰山理论,把属于海平面上的知识和技能称为通用性素质,而真正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人的深层次因素,是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这些鉴别性素质。
我们机电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没有说要求学生达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哪些证书,学院强调的是什么,是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是能力。况且,学习知识最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无疑是获取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而知识比之于能力就以偏概全。当一个人不具备把知识转化为现实公用的能力时,他的知识再多也是没有用处的。这一点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也强调了要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以能力为重。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什么,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特殊技术的能力这五项能力加上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和个人品质三个素质。以上哪里没有提到能力,又有哪里说到了知识呢?能力就像是知识的载体,有了它才能将知识展现出来。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不是当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了,有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懂得怎样运用,又有何用?有了再多的知识,没有能力,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而已,岂能做好事情?
能力是知识在现实中的实践,也是检验知识的最高标准。知识的量并不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关注的是质,并提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这个时代命题,认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信息是无限的,有关方法的知识,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才应当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当下,社会上研究型学习方兴未艾,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舍弃了旧时八股文的科举制度,在现今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中一再将能力的要求强化?不正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发展、现代社会所谋求的进步需要我们具备全方面的能力么?!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它的核心是创新,同时,我们时代的主题是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新的东西,是能带给我们发展的东西,而知识是过去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来源于知识经验但是必须经过固化、总结和创新的。这就要看能力!事实证明,只有知识而无能力的人充其量只能是庸才,必然是社会所不屑的,综上所述,我方一直认为,现代社会更应该的注重的是能力。
第五篇:大学精神培养应该更注重批判精神一辩发炎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观点:大学精神培养更应该注重批判精神。
大学从根本来说,是知识的渊薮,科学的殿堂,人才的摇篮和精神的家园,是学问的象征和文化的化身。大学精神的核心元素即自由,独立和批判。而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最高境界。
批判不是一味否定,不是扼杀新知,更不是泼妇骂街。批判是在具有批判能力下,理性的对已有的认识成果和现实问题进行解剖和辨析的一种思维过程。唯有批判才有扬弃,唯有扬弃才有真理。
首先:知识积累中批判精神不可或缺。
我们所面对的知识浩如烟海,各家学说百家争鸣,正是由于社会批判精神的缺失而导致其鱼龙混杂,真假共存。宇宙中地心说与日心说,哲学上唯心观与唯物观,经济中干预论与自由论,医学上火神派与寒凉派。如果不是在批判中吸收而是一味的包容并收,那必将丧失在知识海洋中丧志自我!大学培养
最终将变成一个极为平庸,自我矛盾的半成品。我们习惯接受。知道兔子是喜欢吃胡萝卜的,骨头汤含钙是丰富的,太阳系是有九大行星的,从不质疑。而今日被告知:其实兔子是不喜欢吃胡萝卜的,骨头汤含钙是和水一样的,太阳系是只有八大行星的。作何感想?首先惊奇,接着再次接纳。有几个人要以批判的眼光寻求真相呢?悲夫!
第二:批判精神在品德完善和人格培养中至关重要。
大学培养的是精英人才,是“士”,作为士,不仅要有文化知识,更要有独立人格与民族气节。要的是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良心!
批判精神包扩批判和自我批判,只有保持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一日三省吾身,才能不让自己在各种叫卖声中看走眼,吃错药,误入歧而不自知。面对丑恶,勇于抨击,荡涤邪恶,弘扬正气!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立足之本和社会良知,是一个文人的气节风骨。有此精神可为苍生造福,舍此精神只是傀儡附属,甚至成为含灵巨贼!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科学在批判中发展,真理在批判中完善,人类文明在批判中进步!毫无疑问:大学精神培养应该更注重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