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2 06:5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第一篇: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2004年12月16日)

各位领导、专家:

我校在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下面从两方面把我校开展课改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做法与成效

(一)、思想上重视。

成立实施课改的组织管理机构,有较完善的课改实施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语、数组长及实验老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制订了课改培训、教研制度。学校领导精心选拔起始年级的任课老师,将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教学业务能力较强并且具有献身课改精神的刘静

一、郭丽萍、吴超群、杜丽苹四位老师充当“新课程实验”的排头兵,组织她们参加局一级课程实验的学习和培训。

其次,全体教师能自觉参加课改的有关培训,组织参加了培训者培训、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为参与课程改革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组织广大教师采用各种学习形式,或集中、或分组、或自学,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新课改”实验,是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次教改浪潮,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就是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始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为了将课程实验提高到新的层次,在2003新学年伊始,校长、教导强调,在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计划及语文、数学教研计划中,务必体现“新课标”理念,务必关注课程实验的实践过程,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实验年级的老师,通过报到杂志、上网查找信息等渠道,吸纳先进的课改实践经验。在重视校本课改的同时,学校时刻注视外部课改信息,我校广大老师努力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参加学习,如,2004年春,参加区局组织的在第十一中学举行的省普教室陈小敏主任的课改讲座;周六,到河市听取肖川博士《教师学习与专业成长》的讲座;还分期分批到泉州实小、鲤城实小、通政小学、泉州附小、丰泽中心小学听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个问题》及作文教学竞赛课。今年12月,我校组织部分老师前往福州群众路小学听课

(二)、观念上转变。

通过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很大改变。意识观念的改变带来一系列的改变,对教师的角色的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的态度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如我校教师几年来通过参加各种提高学历的学习,大专学历达20人,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二,还有相当多一部分老师在参加本科学历学习。以校本教研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边教学边研究,教研氛围更加浓厚。如,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同步开展,我校“口语交际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个课题课题研究已通过市级中期验收。

课改的实施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尝试由一年级向各年级全面铺开。学校提出“与时俱进,全校上下推进课程实验”的倡议,并以以实验年级为主导,全体老师参与课改的有关学习与培训,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注意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伴随着学校课改实验的进程,语、数两大学科教研组,在语文组长、数学组长的带领下,加大对学校教研工作力度,强调在分组学习教研方面,每次必须有课题和中心发言人,做到有思必言,言之必诚,各抒己见。许多老师结合当前自身的课改实际,反思以前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可见一斑。

(三)、行动上落实。

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能较好应用新理论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我校全体老师特别是实验年级老师,用她们执着的忘我工作态度,捧回了用自己心血浇铸的一面面奖状:刘静一老师在参加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以《生命的无悔》换回区级一等奖和市级二等奖;郭丽萍老师获2004年洛江区“青年教师业务能手”荣誉称号;杜丽苹老师在参加教研点课改展示活动获得专家好评;刘静一老师《由插嘴引起的意外收获》获市级论文评选二等奖,黄吉平、吴文聪老师论文获市第三届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一、三等奖,刘静一老师今年10月参加区课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优获得二等奖……我们不会忘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的哲理,但我们更记得,以上荣誉的取得,更多的是无私的奉献。

二、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还远远不够。

课程改革这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实验者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探索和创新精神恰恰是教师的薄弱环节,它表现在实验中过多的因循守旧,缩手缩脚,不敢突破旧的框架,尤其是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的框架,只满足局部的改造,难以充分体现课程之“新”。

(二)一些研究课题仍在进行,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实验新教材以外,还有一系列项目要同时进行实验。如口语交际、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课题研究,课程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等,都还仅仅处于刚刚探索之中,目前尚未取得很多进展。

(三)实验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课程改革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势必要涉及到学校内部的改革,反过来,学校内部的改革,又会给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课程改革,二者相辅相承。目前,我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聘用制度、教师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都亟待完善。学校外部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同课改的实施要求仍不相适应。

(四)课程改革实验的理论如何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些老师在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深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缺乏,常常有“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怎么做”的感觉,“摸不着石头过河”。希望多得到专家的具体指导,少走一些弯路。

(五)采用何种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值得探究。

某些评价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来说都是好的,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评价内容太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评价与教师教学之间和学生学习之间存在差异,一些评价方法、手段不适合学生实验,有的甚至出现了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如何在评价中引导: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应尽快完善包括师生在内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促进改革进程。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新课题,课程的开发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开发有困难。社会实践基地少,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备简陋,与实施课程改革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八)使用教材方面的问题:

1、小学语文北师大教版教材内容太多,语文的训练类型很多,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

2、小学数学的北师大版教材教师对教材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用书对于知识点所要达到的程度交待不是很明确,教具与教材配套不够,计算课内容重难点太集中,层次体现不出来。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汇报材料

毛井中心小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几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实践富有声色,为谋求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现将近三年来的课程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课程理念和目标逐步得到体现(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体现);四是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校评价方式——对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追求);五是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学校文化——教师合作的孕育与生成)。

二、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继教主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把教科室作为课改领导小组活动场所,由教务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建立课改激励机制。每年开学,校领导就要召开继续教育工

作会议,完善《毛井中心小学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使全校教师全部培训一遍。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3、建立三级课改网络。学校建立了乡级、校级、教研组级课改网络,使课改实验在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4、保证三个落实。即时间、地点、内容的落实。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校本培训,为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是已做到了未雨绸缪,认真准备,迎接课改的到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课改理念,并积极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优质育人的方法和规律。

(1)把课程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在研究中落实管理。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三个方面的调整:一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三句话要求:“教案一定要写;要体现实效性;提倡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校还设立教师“创新奖”,鼓励教师创造具有鲜活个性的、时代性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二要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三是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2)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作了调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导向。为防止教师在课改中“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指出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课程

理念,对师生的教与行评价。

学校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全体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力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开展了“小学生学业成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已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学科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是测试的分项制:语文从朗读、背诵、听说、查字典、写字、说话、阅读、作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数学除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等笔试外,增加说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多项内容,自然学科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二是发展性评价: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袋”等作出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的信息反馈,在发展中评估学生个性的学习质量;三是发现性评价:如学校设立“品德奖”、“特长奖”、“学业奖”、“进步奖”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成长。

2、锻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我校采取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做法。

(1)落实制度,更新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

理论性学习方面:每周四晚上作为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学习时间,通过讲座、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讨新教材,及时帮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动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面临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吸收现代教学信息,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综合测试,强化了教师学习。

实践方面: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还必须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体会,参与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观摩实践,自觉更新观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主体性教育等实验班,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验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建立帮带制度,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评课,点拨指导,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教学示范制度,学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改研讨课、汇报课,大胆对外展促进教学交流,树立典型。促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提高自己。

3、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

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应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全局发展,建立校本课程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1)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如电脑课、学科活动课以及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的兴趣班,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显示出成效与活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实验工作的效率,推进基础教育课改。

充分利用校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较为完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 30 余万元,千方百计为课改实验创造条件。两年来学校改扩建了电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班班配有电视机、录音机、等设备。初步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这些给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促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学校面对现实,狠抓了校本培训,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我校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主

管部门的肯定,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但对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还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继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未来的路很长,目标会更高,任务会更艰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朝着“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目标不断前进,争创“平安、和谐、活力”校园。

毛井中心小学

2013-3-1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汇报

课改实验阶段小结

新世纪初,由国务院、教育部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现了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六方面的转变和改革。

新课程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教育实验不同于其他的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新课程,新理念,学校领导在我市课改启动前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因而在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开展课改实验后,就注重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尤其在市教育部门组织参观学习、动员培训后,更是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实验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实验方案,即通过课改实验,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树立学校整体形象。因此,我校课改实验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中、小学部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教导处负责学科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科室负责课题指导管理,党政办负责课改实验宣传报道,政教处、大队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改例会,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各部分及实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教导处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结合校情,科学地安排了课程表,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中,体现课改要求。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1、先培训、后上岗。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进入课改前,我校先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和高层次的课改培训,共计25人次。每年暑期,学校又将担任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安排参加市、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教师参加培训后,投身课改的意识得到增强,较好地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思想认识基本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准备。

2、着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本着“学校即教研室,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我校在校本培训上明确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效。培养的总目标就是树立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需要的教育行为,以形成新课程需要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实行责任制,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校本培训形式上分通识培训和专项培训,方法上注重讲座与实践、观摩、研讨等参与式培训相结合,走“学习——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提高”培训之路,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和实践。开学至今,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共作课改讲座12次,其中通识培训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了课改的意识。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在活动上时间上予以保证,让同学科教师有时间去听研讨课,组织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去讨论分析实际教育行为,并让执教者作教后反思,了解与教育观念之间的差距,研究提高或调整的措施,实实在在的实践,解放了教师的手、脑,浓厚了研究氛围,解决了心中疑惑,转变了教师角色,对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有深入的理解和尝试。

3、加强学习教育,倡导新型师生关系。(1)、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学校领导根据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听到的有关反映,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规范教育。为此,学校提出“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的师德要求,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四种精神:甘为蜡烛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表率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此激励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监督制度,通过师生家长问卷来测评教师师德的满意率。

(2)、倡导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校为革新师生人际关系,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二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三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保护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四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验成功;五要尊重家长,对家长校访要热情接待。以上要求的实质就是营造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为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服务。

(3)、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纲要》明显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决定,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从出勤和制作一般性课件两方面考核教师。分期系统学习了课件制作。教师们参培积极性高,培训效果较好,不少教师从不会使用电脑到能制作课件,为自己上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扫除了障碍,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组织课改知识考核。为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在对全体教师进行通知培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书面考试的形式,检查教师对课改理论的了解程度。试卷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种形式,任课教师均参加了考试,总体效果良好,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新课程理念较快地被教师所认同。

三、着力课堂,加强校本研究,共同发展。

1、教研组课标学习。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系统地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2)大力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突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4)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2、加强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每周一次,具体要求是教师先自备,再教研组集中讨论,后形成自己研究课的教案。集体备课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加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意识。

3、举行课改专题研讨。在通识培训和各教研组学习的基础上,我校每学期举行两次课改专题研讨活动。讨论主题就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通过研讨,教师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形成了一个共识——课程改革的重心在课堂;其次,各学科教研组增强了集体备课的意识,有助于扎实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第三,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增加交流机会;第四,评价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师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尽快出台新课程理念相符的评价制度,已成为我们课改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4、进行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过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首先开展了课改实验教师达标课认定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的教学必须达到性课程的要求。其次,以校内每周的示范课、研究课为主,组织教师听课,集中进行点评交流,教师听课后都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并提出更好的教学设想,基本达到了一课一得的目的。此外,我们抓好每周的随堂听课工作,组织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听评课,就日常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进行探讨。课堂的教与学已有三大变化:

一、凸现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已由被动渐趋主动;

二、老师角色已开始渐变,由传授知识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三、信息技术运用意识逐步增强。

由于深入进行了以上课改实验活动,我校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各项教学竞赛活动中都能获得骄人的成绩,去年秋的三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派出的四位选手有三人获市一等奖,一人获市二等奖。

四、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鲜明办学特色。

1、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就发挥社区和校内课程资源的优势作了几次讨论,将消防支队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将襄江商场作为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把交警三大队和屏襄门派出所作为安全教育基地,把图书室、信息技术中心等作为探索性、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结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了《安全自护教育》、《古诗文欣赏》两项校本课程,并做到了有课表、有教材、由专任教师,正式进入实施。目前,我校正着手开发第三项校本课程,即《雷锋精神伴我成长》。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先安排综合实践讲座,让老师们了解它;其次,学校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选,再次,课改领导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几位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活动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学生在“考察”、“实验”、“做”、“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体验,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过去两年中,积累了一点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并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

4、发挥网络教育效益。教育领域,网络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科教师的培训要求,为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因此,学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局域网栏目设置以校园教育教学为主,专门开辟了“课程改革”栏目,将学校课改实验方案、校本培训方案、课改专题讲稿等输入其中,便于教师上网查阅,及时了解学校课改进程及相关要求。为方便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处初步对校园网资源库进行规划建设,建立了语、数等学科资源库和以校园网站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收集、查询系统,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良好的起步将为今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奠定基础,使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在提高师生素质方面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五、开展课题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促进课改深入。

1、科研带动课改工作。学校领导重视以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实验,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学校各学科组结合龙头课题制定了子课题,使每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

2、突出重点课题研究。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紧密联系课改目标,为课改服务,促进课改深入开展。学校将龙头课题的思想与课改精神融合在一起,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

每学期,学校都邀请省、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指导教科研工作,在专家及时正确的引领下,我校的教育科研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注重课改宣传,浓厚课改氛围,争取家社支持。

1、校园宣传。课程改革需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期初学校就在对全体教师宣传课改精神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课改是促进自身的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敢于质疑,要学会合作,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校园橱窗中出现了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和教师教改活动的图片,黑板报上有了生动形象的宣传内容,集体晨会上校领导作了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专题讲座,真正让学习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家社宣传。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学校必须主动向广大家长、社区和各界广泛宣传课改精神,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课改顺利实施。为此,我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举办课改专题讲座,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课改实验。从家长问卷反馈情况看,家长们对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原来的一些教育观念应该改变,一味地以分数评价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孩子多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存在困惑与思考:

(1)、评价问题,学校就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研讨,教师在课中对学生评价基本上是鼓励性语言,领导及听课老师对执教者评价也逐步向“以学论教”方向上转变,但对学生多元化评价因教师能力、精力和家长认同在实施上存在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因评价内容、标准而存在困难。(2)、社区教育资源深入挖掘还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参与。(3)、课改是教育科研,教科研更多的需要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必须摒弃任何运动的形式。(4)、课改经费得不到满足,日常课堂教学因教学设备缺乏、教学软件不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方向上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四篇: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我国实行教育改革已经很多年了,我们是在教育改革中完成我们的中学生活的。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赶上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

学校开始给我们减负,我们的作业量少了,特别是家庭作业少了很多。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放学回到家后晚上还要在台灯散发出的昏暗的弱光下苦思冥想辛苦奋斗到半夜;我们不必要再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惴惴不安,难以入眠;我们不必再因为担心第二天的作业检查而不敢走进校园半步。这似乎就是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切身利益!

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增加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课。一周不再是简单的语数英理化生六科在那里单调的重复了。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做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更加自由了,课外活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上课也发生变化了,不再是老师简单的一堂灌输。本来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现在变成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甚至去讲解的模式。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好地去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讨论问题,如何讲解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所以更应该以自己为主体,更应该自主学习、自发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勤思考、好讨论、敢于发表不同观点、敢于挑战书本、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与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国家实行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让好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学上了,这是值得褒扬的。这是国家政府为贫困儿童做的一件好事,为贫困的家庭送去了福音。使他们的父母不必再为那“高额”的学费发愁了,也使他们不必再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回家了。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

但是我们国家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农村中学时否得到了好的实施呢?是否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了呢?学生是不是真的减负了?学习生活是不是真的变得非常美好,非常自由了呢?学生的学习压力真的变小了吗?所有学龄儿童真的都接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义务教育的权利了吗?

所谓的减负,在农村中学只是家庭作业确实少了,但是在学校的作业就多了,在学校呆的时间变长,要上交的作业就多了。书面作业确实少了,但是口头作业多了!考试的次数多了!难道这就是减负?我初中时就是这样,而且初三时还得在学校上晚自习。学校还发了好多资料,虽然没强制我们必须完成,但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看到那么多题,不可能不去做啊!所以每天都会在教室做题做到很晚。

因为中考还在所以初三的学生的生活是不会美好的,但绝对是难忘的。中考是决定你高中在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读的关键点。迈进好的高中就是离好大学进一步!只要中考还存在,初中的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减负,就不可能真正的自由。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不可能非常的丰富多彩!他们就不可能有时间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所谓的增加艺术课的课程,那似乎只是在课程表上罢了!我记得我们的课程表上每周的两节体育课总是只上一节课,另外的那节其实是数学课。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是给来检查的教育局领导看的,我们学生用的课程表在我们老师的心中!难道这样也能提高我们的素养修养?难道这样的改革也能达到目标和要求,也能取得效果?

什么素质教育?在还得用高考选拔人才的今天,对农村中学是行不通的。因为农村的师资力量和学校的软件硬件设施是没法和城市的比的。农村的孩子都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他们中学再不天天辛苦努力学习,那他们在高考中终会败得很惨。要想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吸引更多的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应该废除中考!

其实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还有好多地方仍然需要改进!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任就将会落到我们这些未来的准教师身上,我们要认清教育发展的方向,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核心,多结合实际去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贡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我们作为免费师范生,国家为我们付出很多了,我们应该报答国家的培育之恩。所以我们毕业后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去完成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大任。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大纲要求,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我们相信,虽然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在不久的将来,经过一代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辛苦努力,经过一次次的新课程教育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走在世界前列!

第五篇: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调查报告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调查报告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调查问卷”,从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转变,对云霄县列屿镇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关键词]

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调查

一、调查时间、对象与方法

2011年5月,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列屿镇3所小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对象有小学的校领导10人(男8人、女2人)、参与课改的教师60人(男45人、女15人)。调查问卷主要从参与课改的教师对课改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转变入手进行编制,对小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只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为了 广泛而深入地了解课改中的一些经验及问题,还设有部分开放性问答题。调查实施时,共收回有效问卷70份,其中校领导有效问卷10份,教师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课程改革的态度,首要是准确把握课改理念,科学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实质。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教学观转变为教师的实践,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一)课程目标管理

为扭转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局面,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内容精细化,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课程目标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随着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发展,课程目标有了一定的变化,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我们对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了调查,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开发困难,乡土教材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很难适应各年级学生的真实需要。

(二)建议

针对以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可以少一些集中讲授,多一些现场观摩,少一些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究。逐渐培养出一批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

第二,完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各自的教学特点,在反复学习、研究、听课的基础上,学校要制定出“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操作要点”,可以从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关注学生差异、培养非智力因素、作业布置、多媒体运用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要求。这样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三,改革评价方式。改革对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体系,由过去的单一性评价转变为立体式评价,有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教师等方式,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第四,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教材及教辅材开发。学校、地方可以组织当地的骨干教师进行开发,可以征得当地高校的支持和帮助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同样可以征得多方的援助,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关于课改初期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坚定学校的课改决心,更好地推动课改事业,帮助课改学校解决不同时期遇到的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技术问题。《现代课堂周刊》现面向全国学校,征集课改初期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面临的普遍困惑和关键问题。

二、调查对象

课改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三、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10个选项,从“教师理念、技术支撑、学生学情和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全面调查课改初期存在的问题。调查问题设计如下:

最多可投5项,另请将您认为重要的问题在下跟帖,谢谢!

课改初期,您遇到哪些问题?(按重要性排序)

①受旧观念影响,讲得过多,学生没有自主空间。

②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相互掣肘。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

④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

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

⑥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

⑦脸对脸排座位,学生趁机作乱。

⑧学生不习惯独学。

⑨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

⑩测验成绩下滑。

问题排序:

其他问题:

三、调查方法

调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问卷式调查:博客投票;论坛讨论;重点学校深入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2年3月16日到4月8日

五、调查结果

截止到4月6日,共有88人参与博客投票,“香山论坛”跟帖63个,收到4所学校调查报告。

1.找出问题——困难最实际 博客投票情况如下表:

1.受旧观念影响,讲得过多,学生没有自主空间 35(40%)

2.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相互掣肘 40(45%)

3.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 46(52%)

4.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 16(18%)

5.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 56(64%)

6.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 29(33%)

7.脸对脸排座位,学生趁机作乱 32(36%)

8.学生不习惯独学 11(13%)

9.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 10(11%)

10.测验成绩下滑 34(39%)

从博客投票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②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

统计所有跟帖,在对课改问题的重要性排序上,占据第一位是是⑥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占据第二位是⑨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⑧学生不习惯独学并列第三。

学校提交的调查报告和论坛、博客的跟帖集中指向两大问题:教学案的编制和小组建设的力度。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在课改初期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来自三方面:导学案编制、小组建设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案是课改路线图,小组建设是课改施工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目的地。

另外,①和②得票率高说明,教师的观念陈旧依然是新课改的顽固症结,④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这一选项除了在投票中得到16%外,其余地方几乎没有涉及,这说明,在一线课改中,配套设施对课改的制约不大。课改初期考试成绩的下滑,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社会评价还是以成绩分数论英雄。在课改初期,成效不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也是一个大课题。课改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老师改。

2.分析问题——成败在教师

导学案是课堂的路线图,没有这张路线图,课堂就会陷入迷惘的泥潭。网友跟帖,反映出路线图制定受阻的实况:

第一,从制定层面看,导学案的编写受制于教师的时间和能力。如网友卢望军说:“能好好编导学案的人不多,能编好导学案的人更少,前者是时间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节节课编写导学案挑战着教师的时间,教师对课改理念的了解不深和解读教材能力的不高又导致编写出的导学案质量不高。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像学科知识培训一样,加强对教师导学案编写的培训。

第二,从使用层面看,绕不开经济问题。网友掩帘听雪说:“编制导学案要大量的纸张,我们一个学校有2300名学生,每天每门课的导学案如果学生人手一份,那是一笔大开支。这个费用学校担不起,现在又不能收学生一分钱,所以,我们没法印制导学案。”发展的前提是生存,印刷费用不解决,即使导学案设计得天衣无缝,也只能束之高阁,而不能用于实践。

第三,从管理层面看,一般学校还没有形成导学案审核和评价制度。一份导学案,不管是不是符合学生学情,也不管是不是体现学科特点,更勿论是不是科学是不是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只要教师编制出来,就经由印刷、发放到达学生手中。这就直接造成了导学案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间接掣肘着高效课堂的高效。

小组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发生的基本载体,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使得高效课堂的构想流于设想。

第一,组员搭配不合理。江西的肖水平老师说:“各小组的整体实力难以分配均衡,所以难以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从而难以形成各小组学习竞赛的氛围,有的小组内的成员合作学习的欲望不强。”而科学的组员搭配,需要老师对所有学生全面了解。

第二,教师评价不到位。连加分这样最基本的评价手段,教师都弃之不用。缺什么评什么,不评什么就缺什么。缺少评价,是小组形同虚设最重要的原因。而小组评价,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大部分教师嫌烦畏难。

第三,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新浪博客的投票结果看,⑦学生脸对脸坐趁机作乱的也占到35%,这是其一;其二,老师虽然讲得少,把舞台让出来了,但让出来的舞台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优生的用武之地,教师担心小组学习有“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倾向;其三,合作学习费力又费时,造成教学进度的迟缓。网友西和玫瑰说:“时间总是不够用,小学生对于预习很难搞清楚,抓不住重点,不会思考,回答问题容易涉及到课堂内容以外的无关话题。” 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高居博客得票榜首,几乎是课改初期让所有老师头痛的问题,也是使得教师缺少课改信心和耐心的原因。

导学案的编制,小组建设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初期遇到的最重要的3个问题。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三个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引导,河北冀州的刘莉老师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中,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习惯及引导者。”教师即条件,显然,环境的创造者和习惯的引导者非教师莫属。所以,课改的成败在教师,学生,从来就不是新课改的阻力,只要教师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赖学生,利用学生,学生就能爆发巨大的潜力。

3.其他重要问题——校长即体制

教师为什么不热衷课改,除了能力、认识、工作积极性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博客和论坛跟帖网友对这个问题做了细致的思考和分析。校长即体制,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杜郎口课改的成功,首先是缘于崔其升校长的强力推进铁腕管理和坚守的毅力。网友胡建明说:“领导们的不团结,干的在干,望的在望。”网友刘晓乾说:“领导不重视,评价要成绩,教师不敢进行课改。” 网友周广玲说:“领导理念跟不上,认为课改要以成绩下滑为代价。”网友海波《手持旧船票,难登新航程——课改半年后的现状分析》第一条详细论述了领导对于课改的决定作用:“应试教育当道,应试思想根深蒂固的年月,成绩决定着一个校长的前途,要想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改革要么是虚假,要么是半途而废,甚至是因噎废食!到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甚至偃旗息鼓!”

六、调查感悟

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教学改革,新课改带着对传统教育传统课堂的质疑甚至颠覆走过了艰难的十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新课改依然任重而道远。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盘踞在教师的脑海,新陈代谢非一朝一夕之功;官本位思想和政绩至上思想,使很多校长不能潜下心来做真教育;参与课改就意味着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更多的辛苦,在教师待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挑战着基础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

课改初期,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1.将踏踏实实开展课改工作作为评价校长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校长潜下心来扎扎实实课改。务虚不务实地课改,不仅无益于课改,而且打击了真正课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不遗余力转变教师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广大一线教师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革命了,技术不是问题。3.导学案的编制和管理,小组的建设和评价,班级文化建设等实际操作问题,急需要有具体制度和具体标准来规范,寄希望于一线教师个体摸索,无异于愚公移山,精神可嘉,但效果欠佳。

4.倡导教师读书和学习,切实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许多学校面临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知识结构老龄化甚至思想认识老龄化问题,不学习不更新的教师群体,将成为课改最大的阻力。

5.规范管理,从源头遏制乱象。

下载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皮山县藏桂乡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皮山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010年11月7日 皮山县藏桂乡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自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学......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开县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我们灵通小学地处农村山区,中心校辖五所村校,学生基础差,分布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师资不齐,结构......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 开县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 2012年下期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我们灵通小学地处农村山区,中心校辖五所村校,学生基础差,分布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师资不齐......

    小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新课程教学研讨交流材料 王典喜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我校几年来的课改实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市区两......

    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麻兰镇大孙小学始建于2007年8月,2007年投资25万元新建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为1049平方余米,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41名学生,20名教职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合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本年度,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学校特色......

    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共享幸福人生 —湘纺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2002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岳塘教育这片沃土,为全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校紧紧......

    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襄城高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我校从2008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困惑。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我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