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2 06:5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表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室检查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实验室检查表Microsoft Word 文档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场检查表格

第页,共页

基本情况

被检查单位法人代表(负责人)地址联系电话

检查执法人员向被检查单位出示执法证件后做以下记录:

1供给血液的来源是否是血站是否 有无供血协议有无 2血库 出入库据记录有无3血袋包装 内容: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

血型

血液品种采血时期或制备时间有效期储存条件5 对储血设施、工作台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是

否建立临床输血审批制度、履行申报手续是

与病人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7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保存于2℃--6℃冰箱 至少7天是

输血完毕,血袋送回血库至少保存1天是否

陪同检查人签字:检查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表

第页,共页

检查执法人员向被检查单位出示执法证件后做以下记录:

实验室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

2、实验室名称负责人面积m3、实验室组织结构

4、实验室研究的病原体(生物危害级别)

5、菌/毒种保藏种类及数量(生物危害级别)

6、直接接触病原体人员数量

7、向卫生部门备案(是否)

8、明显位置生物危险标志(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

9、实验室布局平面图(分区合理)值班室、标本的采集接受处、试验试剂准备区、工作区、报告单消毒发放、洗涤室、安全出口、卫生间、储存区域、放射物品、资料室、管理区、办公室和学习会议室。

1、生物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1、1 单位负责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是、否)

1、2 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有、无)

1、3 指定实验室技术和生物安全负责人的代理人:(有、无)

1、4 危害评估体系及规范的危害评估书面文件:名单:

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的操作规程:

根据危害评估制定的紧急事故处理办法:

1、5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的所有管理、执行或监督规定及管理文件)名单:

生物安全责任制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6建立实验室档案:

2、生物安全体系2、1 实验室工作类型、范围及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22、2 实验室人员随时使用生物安全管理文件:

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sop)记录2、3 生物安全工作定期核查(有、无)

2、4 管理体系每年评审次数、其持续适用和有效性、更改和改进: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表

第页,共页

3、人员3、1 实验室人员数量:实验室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及各部门主管任命文件:

3、2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情况、检验人员考核合格、持证上岗3、3 实验室保存的技术人员有关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技术业绩档案:

4、设施与环境4、1 实验室是否为独立的区域,分区合理(是、否)

4、2 实验室门带锁、可自动关闭,门有可视窗。(是、否)

4、3 靠近出口处设置洗手池。(是、否)

4、4 维护结构内表面易于清洁消毒。地面应防滑、无缝隙。(是、否)

4、5 工作台面不渗水()、耐热()、耐有机溶剂()、耐酸()、耐碱()、耐消毒

剂()

4、6 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的台(架)。(是、否)

4、7 可开启的窗户,安装防昆虫纱窗和挡板。(是、否)

4、8 设置洗眼设施。(有、无)

4、9 应急喷淋装置。(有、无)

4、10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识的标识。(有、无)

4、11 工作区外储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备。(有、无)

4、12 火灾报警器。(有、无)

5、仪器设备5、1Ⅱ级生物安全柜;(安装位置、验证纪录、高效过滤器的检测)

5、2高压灭菌器。(检测报告、检测纪录)

5、3实验室有消毒装置。

5、4仪器、设备的标识。(是、否)

6、个人防护及应急措施:

6、1 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 :

实验室人员的健康档案:

6、2戴角膜接触镜者戴安全眼睛、护目镜或面罩6、3 人员进入相关实验室应有提示和限制/不宜从事相关工作

7样品的处理7、1实验室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表

第页,共页7、2样品的储存、处置、准备过程中的相关设施;样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储存或处置时的维持、监控和记录7、3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记录8、1人员进出实验室工作日期和时间的工作日志8、2实验室事故(暴露)和工作人员旷工的制度和记录8、3实验室温度、压力、冰箱温度、消毒等记录8、4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8、5工作人员健康档案、体检、接种预防服药记录8、6仪器、设备检测记录

第二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xiexiebang推荐)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查二Ο一六年九月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4 评审要求 4.1组织 实验室是单位法人 4.1.1 是否有相应的单位法人证明和合法的服务范围证明? 4.1.2 是否明确承诺并切实履行职责,保证从事的检测和校准活动满 足认可准则和外部有关各方的要求? 4.1.3 是否用组织结构图明确了内外部关系? a)管理和技术人员是否有履行其职责的权力和资源? 4.1.4.b)是否有措施保证管理者和员工免受来自内外部的任何可能 影响工作质量的压力和影响? c)是否有程序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技术所有权

a)是否规定了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 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包括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科室主任与检测工作有关的其他岗位。)b)是否任命了熟悉各项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 任监督员并对检测和校准工作进行了充分监督? c)是否有技术负责人对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4.1.5 全面负责? d)是否指定了质量负责人并保证管理体系在任何时候都能得 到实施和执行?他是否能与最高管理者直接联系? e)是否有权力委派、职务代理人? f)员工是否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 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4.2 人员 a)是否配备有足够的技术人员? 4.2.1 b)化验检测人员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 能力? 是否明确了管理者及相关科室人员职责? 4.2.2 4.2.3 是否建立了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 询问最高管理者通过什么方式将客户 4.2.4 是否规定了人员的基本要求? 要求和法定要求传达到实验室的所有 员工,查阅相关记录和证据。2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4.2.5 是否制定了培训计划和目标? 4.2.6 授权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4.2.7 是否建立有人员技术档案?

4.3 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

4.3.1 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是否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4.3.2 是否明确了管理者和检测人员的相应职责? a)是否建立并实施《现场检测控制程序》? 4.3.3 b)是否建立并实施《实验室安全与内务管理程序》? c)是否建立并实施《环境保护程序》? a)实验室的采光、通风、照明、供电是否满足要求? 4.3.4 b)是否设臵通风橱以排除有毒和刺激性气体? C)是否对温度、湿度和清洁度进行控制? d)实验室布局是否合理? e)是否有必要的隔离措施,以免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4.3.5 检测、控制是否按要求进行?是否进行记录? 4.3.6 特殊区域的控制溶液? 4.3.7 对实验室的安全与内务管理是否有明确规定? 4.4 设备设施 a)是否配备了进行检测、校准、取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 与分析所要求的全部设备? 4.4.1 b)设备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4.4.2 是否制定了管理者和相关科室人员的设备管理职责? a)是否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4.4.3 b)是否建立了《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a)是否配备了检测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4.4.4 b)检测、采样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否满足检测方法要求? a)是否明确规定了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b)检测、校准和取样设备及其软件是否达到了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相应的检测和校准规范要求? 4.4.5 c)是否制定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的校准计 划? d)设备是否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 3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e)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喝茶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 状态的可信度的设备? f)检测和校准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是否妥善保护,并避免 发生导致检测和/校准结果失效的调整? g)是否正确更新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并备份? 1.适合时,用于检测和校准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台设备及其

软件是否有唯一性标识? 2.是否保存对所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有影响的每台设备及 其软件的记录? 3.设备档案内容: a)是否有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b)是否有设备制造商名称、型号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 唯一性标识? c)是否对设备进行符合规范的核查?

d)是否说明当前的位臵(如果适用)? e)如果有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是否说明存放地点?

f)是否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验收准则

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4.4.6 g)是否有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记录(适合时)? h)是否有设备损坏、故障、改装或维修的记录?

4.是否有测量设备的安全处臵、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

维护的程序? 5.设备使用不当、结果可疑、已显示有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时,是否停止使用,并予以隔离,或加贴明显的停用标识,直至修复且经过校准或测试表明能正常工作? 6.是否核查设备故障对先前的检测和校准的影响,并执行了 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7.适合时,实验室控制范围内的需要校准的所有设备是否均以标签、编码或其它标识方式来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

校准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8.脱离过实验室直接控制的设备返回后,是否在使用前对其 功能和校准状态核查合格后才重新投入使用? 9.是否按照《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管理?

a)是否对设备设施进行档案化管理? 4.4.7 b)是否对标准物质使用记录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4.5 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a)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既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 4.5.1 b)是否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和质量负责人在管理体系中的职 责? 4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c)管理体系是否覆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 全部要素? d)体系文件分为几个层次?

e)是否宣贯了管理体系文件并有宣贯记录?

f)是否制定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措施? 4.5.2 公司人员是否熟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a)管理体系的文件是否按程序进行管理?

b)是否明确了相应管理人员在文件管理中的职责? c)是否建立并实施《文件控制程序》? 4.5.3 d)是否明确了内部及外来文件控制的范围?

e)文件审批及发布是否按程序进行?

f)是否保证了现行文件的有效性?

a)是否评审和确定本公司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有效的履行合 同? b)是否明确相应管理人员在合同评审中的职责? c)是否建立并实施《合同的评审程序》? d)是否明确了合同管理的工作程序? e)是否在工作开始前,合同已被双方认可? 4.5.4 f)合同评审内容是否全面? g)实验室能力是否满足评审要求? h)是否规定了评审的简化程序? i)是否保存了评审记录和客户沟通记录? J)对合同的任何偏离是否通知了客户和相关人员?

a)分包项目是否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 要求对分包方进行选择? b)是否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和相应人员对分包工作的职责? c)是否建立《合格分包方名册》? 4.5.5 d)是否建立并实施《分包管理程序》? e)分包实验室是否满足法定条件和相关规定? f)是否保存分包方记录? a)是否有政策和程序管理对检测和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 供应品的选择和采购? 4.5.6 b)是否明确最高管理者和相应人员在采购工作中的职责? c)是否建立并实施《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管理程序》? 5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d)服务及供应品需求的采购计划是否按程序进行审批?

e)是否建立有《合格供应商名录》以保证供应品的质量?

f)是否对所购臵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易耗品验收并记录?

a)是否与客户或其代表合作,以明确客户要求,并在能确保 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监视与其工作有关的操 作? 4.5.7 b)是否征求客户反馈意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否用和分析这些意见并应用于改进管理体系、检测和校准活动 及对客户的服务? a)是否有政策和程序处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的申诉和投 诉? b)是否保存所有申诉、投诉记录和实验室调查申诉、投诉并

4.5.8 采取措施记录? c)当申诉的问题关系到质量体系和检测结果的重大事项时,是否组织临时审核? a)是否建立并实施了《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b)是否规定了管理不符合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并规定当

识别出不符合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 c)是否对不符合工作严重性进行了评价? d)是否立即进行了纠正,同时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 4.5.9 做出了决定? e)是否在必要时通知了客户并取消工作?

f)是否规定了批准恢复工作的职责?

g)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实验室的运作 对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是否立即执行纠正措 施程序? a)是否制定了政策和程序,并规定实施纠正措施的相应权 利? b)纠正措施程序是否从调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开始?

c)是否选择和实施了最可能消除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 施? d)纠正措施是否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

e)是否将纠正活动调查所要求的任何变更制定成文件并加以 4.5.10 实施? f)是否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果进行了监控? g)在识别的不符合或偏离引起对实验室符合其自身的政策和 程序,或符合本准则产生怀疑时,是否尽快对相关活动区域 进行附加审核?

h)是否开展了识别潜在不符合因素和所需改进的活动? i)在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否有制定、执行和监控预防措 6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施的计划并借机改进? j)是否有启动、控制并确保措施有效性的预防措施程序?

k)是否有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 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 体系的有效性的证据?

a)是否建立和保持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管理程序?

b)质量记录是否包括了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纠正措施 和预防措施记录? c)所有记录是否清晰明了,并存放在便于存取和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的适宜的设施中? d)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 e)所有记录是否安全保护和保密? f)是否有能防止未经授权的接触或修改的保护和备份电子方

式储存的记录程序? g)是否按规定的时间保存各类记录、档案、报告或证书副本?

h)每项记录是否包含了能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检 4.5.11 测或校准能够在尽可能接近原来条件的情况下重复的充分信 息? i)记录是否有负责取样人员、每项检测和校准的操作人员和 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j)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是否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

k)记录是否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

l)当记录出现错误时,是否实行划改,并在旁边填写正确值,而不是擦掉、涂掉,致使字迹模糊或消失? m)记录的所有改动是否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

n)电子存储的记录是否采取同等措施,能避免原始数据丢失

或改动? a)是否按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

核? b)内部审核计划是否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包括检测和 /或校准活动? c)质量负责人是否按照日程表的要求和管理者的需要策划和 组织内部审核? d)审核是否由受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来执行? 4.5.12 e)资源允许时,审核人员是否独立于被审核活动?

f)在发现对运作的有效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 性产生怀疑时,是否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g)在调查表明实验室的结果可能已经受到影响时,是否书面 通知了客户? h)是否记录了审核的活动的领域、审核发现的情况和因此采 7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取的纠正措施? y)跟踪审核活动是否验证和记录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 情况及有效性? a)最高管理者是否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实验

室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管理评审? b)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了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 4.5.13 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员工培训计划的有效性以及总体目标等? c)是否记录了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由此采取的措施?

d)管理者是否在适当和约定的时限内实施这些措施? a)是否建立并实施《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b)是否采用能满足客户要求并适用检测工作和实验室条件的 4.5.14 可操作性的方法? c)是否对使用的非标准方法形成了文件化作业指导书?

d)方法确认是否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来满足特定要求? 4.6 采购服务和供应品 是否有政策和程序管理对检测和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 4.6.1 应品的选择和采购?

是否有试剂和消耗材料的采购、接收和存储的程序? 4.6.2 对检测和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材料 是否经过检查或验证符合有关要求之后才投入使用? 使用的服务和供应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是否保存了所进行符合性检查的活动记录? 4.6.3 影响输出质量的物品的采购文件是否包含了应有的资料,采 购文件发出前,技术内容是否在经过审批? 4.6.4 是否对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供应商进行了评价? 是否保存评价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名单? 4.7 服务客户 4.7.1 是否与客户或其代表合作,以明确客户要求,并在能确保其 8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监视与其工作有关的操作? 4.7.2 是否征求客户反馈意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否使 查阅实验室收集的客户意见和建议,询问相关责任人员,是否对客户的意

用和分析这些意见并应用于改进管理体系、检测和校准活动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对客户的服务? 4.8

投诉 是否有政策和程序处理来自客户或其它方面的投诉? 是否保存所有投诉记录和实验室调查投诉并采取纠正措施的 记录? 4.9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 是否有管理各方面不符合工作应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4.9.1 不符合工作控制政策和程序 a)是否规定了管理不符合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并规定当 识别出不符合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 b)是否对不符合工作严重性进行了评价? c)是否立即进行了纠正,同时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 做出了决定? d)是否在必要时通知了客户并取消工作? e)是否规定了批准恢复工作的职责?

4.9.2 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实验室的运作对 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是否立即执行纠正措施 程序?

4.10改进 是否有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 查阅手册是否有规定和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记录及其有效性。系的有效性的证据? 4.1

1纠正措施 4.11.1 是否制定了政策和程序,并规定实施纠正措施的相应权利? 4.11.2 纠正措施程序是否从调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开始?

4.11.3

是否选择和实施了最可能消除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 纠正措施是否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 是否将纠正活动调查所要求的任何变更制定成文件并加以实 施? 4.11.4 是否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果进行了监控? 4.11.5 在识别的不符合或偏离引起对实验室符合其自身的政策和程 序,或符合本准则产生怀疑时,是否尽快对相关活动区域进 行附加审核?

4.12 预防措施 9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是否开展了识别潜在不符合因素和所需改进的活动? 4.12.1 在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否有制定、执行和监控预防措施 的计划并借机改进? 4.12.2 是否有启动、控制并确保措施有效性的预防措施程序? 4.13 记录的控制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管理程序? 4.13.1.1 质量记录是否包括了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纠正措施和 预防措施记录? 所有记录是否清晰明了,并存放在便于存取和防止损坏、变 4.13.1.2 质和丢失的适宜的设施中?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 4.13.1.3 所有记录是否安全保护和保密? 4.13.1.4 是否有能防止未经授权的接触或修改的保护和备份电子方式 储存的记录程序? 4.13.2 技术记录 是否按规定的时间保存各类记录、档案、报告或证书副本? 4.13.2.1 每项记录是否包含了能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检测

或校准能够在尽可能接近原来条件的情况下重复的充分信 息? 记录是否有负责取样人员、每项检测和校准的操作人员和结

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4.13.2.2 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是否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 记录是否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 当记录出现错误时,是否实行划改,并在旁边填写正确值,而不是擦掉、涂掉,致使字迹模糊或消失? 记录的所有改动是否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 4.13.2.3 电子存储的记录是否采取同等措施,能避免原始数据丢失或 改动? 4.14 内部审核

是否按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

4.14.1 内部审核计划是否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包括检测和/ 或校准活动?

质量负责人是否按照日程表的要求和管理者的需要策划和组 织内部审核? 审核是否由受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来执行? 资源允许时,审核人员是否独立于被审核活动? 4.14.2 在发现对运作的有效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 产生怀疑时,是否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0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在调查表明实验室的结果可能已经受到影响时,是否书面通 知了客户? 4.14.3 是否记录了审核的活动的领域、审核发现的情况和因此采取 的纠正措施? 4.14.4 跟踪审核活动是否验证和记录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 况及有效性? 15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是否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实验室 4.15.1 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了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 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员工培训计划的有效性以及总体目标

等? 是否记录了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由此采取的措施? 4.15.2 管理者是否在适当和约定的时限内实施这些措施? 5 技术要求

5.1 总则 5.1.1 决定实验室检测和校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许多,这些因素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设备、测量的溯源性、取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臵。上述因素对总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类别)的检测和不同(类别)的校准之间明显不

5.1.2 同。实验室在检测和校准方法和程序的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所用设备选择和校准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5.2 人员 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和校准、评价结果和签署检测报告 5.2.1 和校准证书的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能力? 是否对在培训中的员工安排适当的监督? 是否对从事特殊检验工作的人员按要求进行资格确认? 管理者是否制订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 5.2.2 是否有确定培训需要和提供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 询问技术主管:如何组织实施员工的培训计划是否适应于当前的和预期的任务? 技术培训,查阅相关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培训计划是否可 是否评价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行,目标是否明确,培训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实验室是否使用长期雇佣或签约人员? 5.2.3 签约和其它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是否胜任、受到监督 并且依据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 11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5.2.4 是否保存了检测和校准的管理、技术和关键支持人员当前工 作的描述? 是否给进行特殊类型的取样、检测和校准、发布检测报告和

5.2.5 校准证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定类型的设备的专门 人员授权? 是否保留了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是否易于获取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日期的上述记录? 5.3设施和环境条件 用于检测和校准的能源、照明和环境条件等设施是否有利于 5.3.1 检测和校准的正确实施?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否会使结果无效或对结果的质量产生不 良影响? 在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取样、检测和校准时,环境条件 是否满足要求? 对影响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是否已 经文件化? 在有关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影响时,是

5.3.2 否监测、控制并记录环境条件? 技术活动涉及的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动水平等因素是否满足要求?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和校准的结果时,是否停止了检测和 校准? 5.3.3 不相容的活动是否进行了有效隔离,不会交叉污染? 5.3.4 是否控制进入和使用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区域,并根据情 况规定控制范围? 5.3.5 是否有良好的内务管理,必要时,是否制定专门的程序? 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 5.4.1 总则 使用的各种方法和程序是否合适所进行的检测和校准,取样

和样品处理、运输、存储和准备。适当时,有测量不确定度

的评定和分析检测和校准数据的统计技术? 是否有必要的指导书指导排除对检测和校准结果的影响? 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是否所 有都保持现行有效并便于人员取阅? 偏离检测和校准方法时,已被文件规定、经过技术判断、授 权和客户接受后才允许发生? 方法的选择 5.4.2 是否采用满足客户要求并且适用的测试、校准的方法、取样 方法并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方法? 12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是否优先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标准,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 可能使用? 是否有必要的附加细则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是否从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方法、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方法、或 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 使用实验室制定的方法或被实验室采用的方法,是否满足用 途并经过验证? 是否将选用的方法通知客户? 在标准方法引入检测或校准前,是否证实了能够正确地运 用? 标准方法有改变,实验室是否重新进行证实? 认为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是否通知了客户? 5.4.3 实验室制定的方法 是否有计划地制订检测和校准方法? 是否指定具有足够资源和有资格的人员制订方法? 是否随着方法制定的进度更新计划,并在所有有关人员之间 有效沟通? 非标准方法 5.4.4

使用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方法时,是否遵守与客户达成的协 议,包括对客户要求的清晰说明以及检测和校准的目的? 制定的方法使用前是否经过适当的确认? 5.4.5. 方法的确认 5.4.5.1.确认是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证实某一预期的特定使要求 已经得到满足。是否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 5.4.5.2 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合于预期的用途? 确认是否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 是否记录了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 于预期用途的结论? 5.4.5.3 对预期用途进行评价时,由该方法得到的数据的范围和准确 性是否与客户的需求相适应? 5.4.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4.6.1 校准实验室或进行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是否具有并应用所 有的校准和各种校准类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检测实验室是否具有并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5.4.6.2 检测方法的性质会妨碍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严密的计量学和

统计学的角度进行有效的计算时,是否努力找出不确定度的 所有分量并作出合理评定,并结果的报告方式没有造成对不 确定度的错觉? 13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是否在方法特性的理解和测量范围的基础上,并利用诸如过 去的经验和确认数据建立合理的评定?

5.4.6.3.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是否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将给定情况

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度分量都考虑在内?

5.4.7 数据控制 5.4.7.1 是否对计算和数据的转移进行适当的和系统的检查?

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 5.4.7.2 索管检测或校准数据:

a)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是否被制定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适当验证? b)是否建立并实施了保护数据在输入、采集、、存储、传输 和处理等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程序,c)计算机和自动设备是否维护,并安臵在能确保持功能正常,有利于保护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下?

5.5 设备 是否配备了正确进行检测、校准、取样、物品制备、数据处 5.5.1 理与分析所要求的全部设备? 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以外的设备,是否能满足认可准则的要 求? 检测、校准和取样设备及其软件是否达到了要求的准确度,5.5.2 并符合相应的检测和校准规范要求? 是否制定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的校准计 划? 投入服务前,是否校准或核查设备(包括取样设备),证实能 5.5.2 够满足有关规范或标准要求? 每次使用前是否进行核查或校准?(见5.6.)

设备是否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 5.5.3 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指导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手

册)是否便于取用?

5.5.4

5.5.5 14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5.5.6 5.5.7 5.5.8 5.5.9 5.5.10 5.5.11 是否正确更新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并有备份? 5.5.12 检测和校准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是否妥善保护,并避免发 生导致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失效的调整? 5.6测量溯源性 总则 5.6.1 凡对检测、校准和取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 所有检测和校准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是否进行校准? 是否制定了设备校准计划和程序? 5.6.2 特定要求 5.6.2.1 校准 校准实验室制定和实施的设备校准计划是否已经使实验室所 5.6.2.1.1 进行的校准和测量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 校准实验室是否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实现了测量标准和测量 仪器对SI基准的溯源性? 对SI的链接是否通过参比国家测量标准或其他国家计量院所 校准的次级标准达到的? 使用外部校准服务时,是否使用能证明其资格、测量能力和溯 源性的实验室的校准服务,以保证测量的溯源性? 对外部校准服务的校准证书是否包含测量不确定度和符合不 确定的计量规范的声明? 目前尚不能严格按SI单位进行的校准,通过对适当测量标准 5.6.2.1.2 的溯源来提供测量可信度: 是否通过使用有能力的供应者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来对某种

材料给出可靠的物理或化学特性溯源? 15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是否使用规定的方法或关各方接受并描述清晰的协议标准? 可能时,是否参加了适当的实验室间比对计划? 检测 5.6.2.2 测量设备和具有检测功能的测量,是否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 5.6.2.2.1 实现了测量标准和测量仪器对SI基准的溯源性? 未严格对SI基准溯源的设备是否能够提供校准对测量所需的 总不确定度几乎没有影响的证据? 5.6.2.2.2 测量无法溯源到SI单位或与之无关时: 是否能溯源到有证标准物质? 是否为使用了约定的方法或协议标准 ?

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5.6.3 参考标准 5.6.3.1 是否有参考标准的校准计划和程序? 参考标准的校准是否由有溯源的机构进行? 参考标准仅用于校准以外目的时,是否能够证明其作为参考 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参考标准在进行任何调整的前后,是否均做了校准? 标准物质(参考物质)5.6.3.2 在可能的情况下,标准物质是否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 准物质? 在技术上和经济条件允许时,是否对内部标准物质(参考物 质)进行核查? 期间核查

5.6.3.3 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

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保持对其校准状态的臵信 度? 运输和储存 5.6.3.4 是否有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安全处臵、运输、储存和使用 程序? 5.7 取样 在为后续检测或校准而对物质、材料或产品取样时,是否有 5.7.1 取样计划和程序? 在取样地点是否取样计划和程序可用? 是否制定取样计划,说明取样过程中要控制的因素,保证检 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5.7.2 客户要求偏离、添加或删节文件化的取样程序时,是否详细

记录了要求和相关的取样资料,并记入包含检测和校准结果 的所有文件中? 16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上述变更是否通知了相关人员?

取样作为检测或校准的一部分时,是否按程序记录了与取样 5.7.3 有关的资料和操作? 记录是否包括了所用取样程序、取样人的识别、环境条件(如

果相关)、标明取样位臵的图示或其它等效方式(必要时)、取样程序所依据的统计方法(适用时)?

5.8 样品处臵

5.8.1 是否有检测和校准物品的运输、接收、处臵、保护、存储、保管和/或清理的程序,包括为保护检测和/或校准物品完整 性、保护实验室和客户利益的所需的全部条款? 是否有检测和/或校准物品的标识系统? 5.8.2 该标识系统是否在物品进入实验室后的整个期间内予以保 留? 该标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是否确保物品在实物中、在涉及的 记录和在其它文件中不会混淆? 适用时,该系统是否包含物品群组的细分和物品在实验室内 部和向外的传递? 在接收检测或校准物品时,是否记录异常情况或与检测或校 5.8.3 准方法中所描述的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如果对物品是否适用有疑问,或者物品与描述不符,或者要

求规定不够详细,是否在开始工作前询问客户,要求进一步 给出说明,并记录讨论内容? 是否有程序和适当的设施以避免检测或校准样品在储存、处

臵、准备过程中退化、丢失或损坏? 是否遵守随物品提供的处理说明? 5.8.4 如果检测或校准样品或其一部分需安全保护,实验室是否有 存放和安全作出安排,以保护这些物品或其有关部分的状态 和完整性? 5.9 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 5.9.1 是否有监控检测和/或校准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 是否所有数据的记录方式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 如可行,是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 是否有监控计划并加以评审,包括以下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和/或次级标准物质(参 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c)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的重复检测或校准? d)保存物品的再次检测或再校准? e)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的分析? 17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是否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

5.9.2 在发现质量控制数据超出预定的判据时,是否采取有计划的 查控制数据分析的记录,需要时是否

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5.10 结果报告 总则 5.10.1 每项检测、校准,或一系列检测或校准的结果,是否均按照

检测或校准方法中的规定要求是否准确、清晰、明确、客观 地出具在报告中? 结果是否通常以检测报告(或称检测证书)或校准证书(或 称校准报告)的形式出具,其内容是否包括客户要求的、说

明检测或校准结果所必需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

这些信息是否通常满足5.10.2和5.10.3或5.10.4中所要求

的?

为内部客户或与客户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简化的结果报告 中说明的信息是否可随时调用? 5.10.2 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 是否每份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包括了以下信息: a)标题(如“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与地址,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 验室地址不同的话)? c)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页码,结 尾标识? d)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e)采用的方法识别? f)检测或校准物品的描述、状态及明确的标识? g)检测或校准样品的接收日期(如果该日期对结果的有效性 及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和进行检测或校准的日期? h)与结果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取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i)适用时,包括结果带有测量单位? j)批准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人员姓名、职务、签字或等效 的标识? k)有关时,结果仅与所检测或校准物品有关的声明? 5.10.3.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附加信息 5.10.3.1 a)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除,以及特定检测条件的信 息,如环境条件? b)相关时,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 18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c)在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制定

中提出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对规范限值的符合性时,检测报 告中是否要加入不确定度的信息? d)适用和需要时,给出意见和解释? e)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5.10.3.2 对检测结果作解释并与取样有关时附加信息 a)取样日期?

b)抽取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适用时,包括制造商 名称、型号或类型标示以及相应的系列号)? c)取样位臵,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所用取样计划和程序? e)取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详细信息? f)关于取样方法或程序的所有标准或规范,以及对有关规范 的偏离、增添或删节。5.10.4 校准证书 校准证书附加信息

5.10.4.1

a)进行校准时影响结果的条件(如环境条件)? b)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或条款的声明? c)保证测量溯源的证据? 校准证书是否仅与量和功能性测试的结果有关?

5.10.4.2 作出符合某规范的说明,是否指明符合哪些条款或不符合哪 些条款? 声明符合某规范而省略了测量结果和相关的不确定度,实验 室是否记录并保存了有关结果以备将来查阅? 做出符合性声明时,是否考虑到测量不确定度? 5.10.4.3 被校准的仪器被调整或维修后,校准证书是否给出了调整或 维修前后的校准结果(如果可获得)? 5.10.4.4 校准证书中是否没有推荐校准时间间隔(该要求应由法律规 定来确定)? 意见和解释 5.10.5 报告中包括意见和解释时,实验室是否将意见和解释的依据 文件化,是否在检测报告中清晰标注了意见和解释? 5.10.6 从分包方获得的检测和校准结果 是否清晰地在报告中标明这些结果来源于分包方? 校准分包时,是否直接由分包校准工作的实验室向合同实验 室出具校准证书? 5.10.7 结果的电子传送 19

条 款 检 查 问 题 判定 检 查 记 事 当用户要求实验室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或电磁方 式传输检测或校准结果时,是否能满足认可准则要求? 报告和证书的格式 5.10.8 设计的格式是否适用于进行的各类检测或校准,没有产生误 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5.10.9 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修改

对已发布的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做实质性修改时,是否只采 用追加文件或更换资料的形式? 上述修改是否满足认可准则的所有要求? 发布一份全新的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时,新报告或证书是否

有唯一性标识,并在其中注明所代替的原件? 20

第三篇:交叉检查表

保利能源山西分公司煤矿安全检查

现场隐患整改意见书

保晋分安[2015]第3-5号 合盛煤矿(公司):

为了确保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山西分公司决定组织灵石四矿进行交叉互查。2015年3月5日分公司安监部组织铁新煤矿各专业人员对你单位进行了两会期间安全大检查,发现有下列隐患,要求你矿认真分析研究,详细制定整改措施方案,抓紧进行治理整改,及时检查验收。于 2015年3月8日前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山西分公司安全监察部。1、2202胶带顺槽皮带跑偏并且三联辊上缠绕物多。2、2202胶带顺槽存放油脂处消防器材缺2个桶及两把消防钎。3、2202轨道顺槽无极绳绞车前变坡处轨道接头间隙大。4、2202轨道顺槽无极绳绞车机尾尾轮无安全罩。5、2202工作面检修采煤机时未对检修范围内支架进行支护。6、2202工作面安全监控分站无管理牌板。

7、上隅角传感器吊挂位置不规范。

8、风速传感器应吊在测风站内。

9、运输顺槽转载机无喷雾。

10、工作面瓦斯检查牌板数据不清。11、2102轨道顺槽轨道缺巷道名称牌、里程牌,避灾路线牌。12、2102九图一表牌板中,平面布置图、断面支护图未注明比例,缺图例。13、2102巷道铺设轨道个别缺道钉。14、2102轨道顺槽个别缺物料标志牌。15、2202工作面个别支架之间间隙大,工作面溜子不直,运巷切顶牌不符合规定,工作面卫生较差。

检查人员(签名): 俞小林 徐金良 李忠斌 王智慧 郭思良 陈强 陈小云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意见: 签名:

2015年3月5日

第四篇:网络安全检查表

附件 1

网络安全检查表

一、网络安全机构和人员

网络安全工作主管领导

姓名

职务

机构名称

机构级别

网络安全专职机构

主要职责

网络安全专职机构负责人

姓名

职务

办公电话

专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数量

联系电话

专职网络安全技术人员数量

业务相关安全人员数量

安全人员资质情况

获奖情况及激励措施

二、日常管理情况

岗位网络安全责任制度

□已建立

□未建立

重点岗位人员安全保密协议

人员管理

人员离岗离职安全管理规定

□全部签订

□部分签订

□均未签订

□已制定

□未制定

□已建立覆盖全部区域□覆盖重要区域□未建立

外部人员访问审批制度

资产管理

部门名称

部门级别

责任部门

主要职责

资产管理责任

□已建立

□未建立

制度

资产管理

资产清查

清查时间

清查范围

资产维修维护 管理制度

和报废管理

□已建立

□未建立

□记录完整 □记录不完整

记录情况

企业级网络安全规划

网络安全

规划

企业级网络安全规划

□已制定

□未制定

□已制定

□未制定

三、用户个人电子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情况

管理制度

□已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未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用户个人

电子信息 管理措施

□授权管理 □安全审计

□金库模式 □其他

保护

技术手段

□数据防泄露产品 □数据防篡改产品

□数据模糊化

□数据加 密产品

□其他

管理制度

责任部门

□已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制度 □未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制度

数据存储

存储地点

□全部境内存储 □部分境内存储

□全部境外存储

情况

存储模式

□未集中存储 □省级集中存储

□全国集中存储

评估机构

数据安全

专项评估

评估时间

评估结果

外包服务总量

机构名称

机构类型

□系统开发企业 □第三方机构 □ 安全企业 □其他: 数据安全

机构性质

□系统研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

外包服务中的 外包服务机 服务类型

数据保护情况 构情况

□安全检测□安全加固 □应急支持

□数据存储 □灾难备份□其他:

服务方式

□远程 □现场

□已签订

数据安全条款或协议

□未签订

涉及合作相关的额数据泄露责任 □已明确

归属情况

□未明确

(如有多个外包服务机构每个机构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合作总数量

机构名称

机构类型

机构性质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机构资质

合作内容

数据类型

数据共享合作 机构情况(包 含开发共享、共享合作涉及的

数据信息

数据规模

其他补充信息

□已签订

大数据分析挖

掘、增值服务 数据安全条款或者协议 等)

□未签订

合作机构数据保护水平评估情况

□已进行评估

□未进行评估

涉及合作相关的数据泄露责任归属情况

□已明确

□未明确

数据共享合作是否 征求主管部门

□已征求意见,不同意合作

意见

□未征求意见

□已征求意见,同意合作

(如有多个数据共享合作机构,每个机构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四、信息技术产品服务使用情况

国内品牌 数量

信息技术产品/类别

总数量

开发或 维护机 构

上半年新增 上新增国 设备数量

产设备数量

网络 高端路由器

设备 中低端路由器

服务 WLAN设备

大型机

小型机

PC服务器

存储 磁带库

设备 磁盘阵列

防火墙

防病毒设备

入侵检测设备

安全 入侵防御设备

设备 安全审计设备

堡垒机

流量清洗设备

安全工具类设备

操作系统

数据库

中间件

虚拟化软件

通用

防病毒软件

软件

文字处理类软件

密码设备

加密设备

密码设备管理中心

使用用户

开发机 构名称 及资质

类别

系统品牌

数量

运维机构名

运维机构资质

邮件

系统 内部邮件系统

(如有多个邮件系统,每个邮件系统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类别

安全

平台 网络安全管理类

部署范

平台名称

开发厂商

上线时间

运维机

运维机

构名称

构资质

网络安全监测类

网络安全防御类

(如有多个安全平台,每个安全平台需单独填写,可在电子版中扩充)

五、网络安全经费投入情况

上一网络安全预算总额

本安全软硬件产品投入预算总额

上一网络安全实际投入总额

本安全平台建设投入预算总 额

本安全服务投入预算总额

本其他安全投入预算总额

本信息化建设总预算

本网络安全投入预算占信息

化建设比例

六、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培训计划 □已制定网络安全培训计划

□未制定网络安全培训计划

培训次数 本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的次数:________

本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的人数:________,占本企业总人数的比例:

培训人数

________%

七、网络安全三同步情况

类别

名称 数量 落实保障措施的业务系统比例

本新上线的业务系统

本在建的业务系统

本已验收的业务系统

八、网络与系统定级备案情况

网络与系统总数量

四级网络与系统数量

三级网络与系统数量

未定级网络与系统数量

本新增网络与系统数量

本变更备案信息的网络与系统数 量

九、符合性评测、风险评估与整改情况

符合性评 评测时间

覆盖范围

本网络划分与级别调整的通信网络单元评测情况

□已评测

□未评测

评测机构

□本单位

□第三方机构

符合性评测结果、整改情况 或 □已报送

机构名称

者整改计划向备案机构报 送

□未报送

评估时间

□本单位

□第三方机构

覆盖范围

风险

评估

评估机构

机构名称

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隐患处

□已报送

理情况或者处理计划向备

□未报送

案机构报送

其他安全

(检查机构、检查成效等)

检查

上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发现隐患的整改 比例

安全隐患

整改

未进行整改的情况说明

重大网络安全漏洞整改说明

十、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情况

应急预案

□已制定

□未制定 演练次数

本修订情况

□已修定

□未修定

应急演练 应急技术队伍

文档记录

□有记录

□无记录

内部团队人数

外部机构名称

外部团队人数

灾备工作负责部门

进行系统级字灾备的系统数量

灾难备份

仅对数据进行灾备的系统数量

无灾备的系统数量

十一、本网络安全事件情况

发生次数

上报比例 处置比例

网络安全事 件情况 特别重大安全事件

重大安全事件

较大安全事件

一般安全事件

第五篇:专题内审检查表

专题内审检查表(小包装分厂)

内审人:戴小明、冀永青、丁洪芬内审时间:年月日 检查表

一、关于30万吨配送中心试生产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10分)

1.人员培训

2.有关HACCP认证硬件实施计划

3.箱码标识

二、查制度落实情况(12分)

1.特别规定落实情况

2.盐产品追溯管理规定

3.质量存在问题

4.污染源控制实地检查

5.皮带工对母盐检查

6.分厂内部对班长、质检员抽查规定

三、查厂长、专职质管员月度质量到位标准(10分)

详见月度质量到位标准考核记录

四、查班长、质检员质量到位标准落实情况(15分)

1.现场观察

2.现场提问

3.抽查记录

五、现场任抽2箱(320g),查小包装产品实物质量(包斤、封口、日期、箱上条形码、合格证)(8分)

六、查品种盐负责人、专职质管员月度质量到位标准(10分)

详见月度质量到位标准考核记录

七、查品种盐班长、小组长质量到位标准落实情况(15分)

1.现场观察

2.现场提问

3.抽查记录

八、查品种盐制度落实情况(20分)

1.特别规定落实情况

2.盐产品追溯管理规定

3.每班2名质检员分工

4.污染源控制实地检查

5.品种盐质量保证程序

6.现场任抽2箱,查品种盐实物质量(包斤、封口、日期、箱上条形码、合格证)

本次专题内审总得分:

专题内审检查表(制盐分厂)

内审人:戴小明、董正红、丁洪芬内审时间:年月日 检查表

一、查厂长、专职质管员月度质量到位标准(10分)

详见月度质量到位标准考核记录

二、查包装班长、加碘工、值长到位标准执行情况(15分)

1. 询问

2. 现场观察

三、查制度落实情况(45分)

1.特别规定落实情况

2.盐产品追溯管理规定

3.硝质量控制

4.污染源控制实地检查

5.质量存在问题

四、查食盐定点验收软件及整改情况(20分)

五、现场包装物、缝包线管理情况(10分)

1.盖章(查异物和清晰性)

2.包装物管理

3.缝包线用颜色追溯

4.吨袋盐扎口

下载实验室检查表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室检查表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规检查表(最终定稿)

    教学常规检查实施方案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教育局提出的“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总体要求,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规范教......

    血站检查表

    血站监督检查表一、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盖章)地址法人(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血站执业许可证号有效期限执业范围血站实际工作面积 二、采供血活动管理 1、采血区域供血区域,供应医疗......

    合同检查表

    合同检查表 项目名称: 一、 信息准确性 1、核对甲乙丙三方身份证原件与合同中甲乙丙三方信息是否一致() 2、核对合同中关于借款金额是否有误,包括大小写() 3、核对利息的支付点数......

    幼儿园检查表

    硬件设备检查表身份可靠 □有教育局核准的办学证书,并且地址相符。 □有行政评定的等级/环境与设备绩优和教学保育活动绩优的证书 □收费合理,符合政府规定,并在家长的可承受范......

    船舶检查表

    船舶检查表 证 书 资 料 及 文 件 1.消防设备及属具证书 序号证书名称备注 1.1CO2/1211灭火系统钢瓶检验及管路畅通检验证书 1.2泡沫液检验证书 1.3灭火机检验证书 1.4舟车......

    对照检查表

    自我剖析材料 今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

    血站检查表

    血站监督检查表 一、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盖章) 地址 法人(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血站执业许可证号 有效期限 执业范围 血站实际工作面积 二、采供血活动管理 1、采血区域 供血区......

    早晚自习检查表

    星期二:李钦黄邦军罗丽谭发亮胡雪琴凌飞田述田碧晶熊晓庆贺清海李淑琼 星期三:樊玉荣吴朝兵邓婷鲁婷婷梁义文 谭发亮杨涛张鑫淼张威贺清海星期四:杨芳凌飞许婷田述梁义文谭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