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作者:任国灿 汪宋良 邵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研究,提出高职教育应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融,完善注重职业素质养成的人才培养体系,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关键词]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基地建设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作者简介]任国灿(1963-),男,浙江上虞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汪宋良(1983-),男,浙江象山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邵华(1979-),男,浙江建德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57-02
高职教育要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以新理念、新思路为引领,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办学过程中要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推动学校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为例,进行说明。
一、构筑实践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坚持“立足宁波,辐射浙江”的办学方向,以应用为目的,以技能培养为本位,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构建注重职业素质养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另外,要努力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途径及平台,建立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体现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主导思想。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体系
要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保障体系,该体系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保障,为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把实践教学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积极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开放式办学;二是实践教学条件保障,学校的硬件(如实习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和软件(如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条件建设必须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三是管理和监控保障,建立一支管理能力强、教育水平高的管理队伍,对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和监控,将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中,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对实践教学体系新思路的探索
(一)推进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改革
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项目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中。项目教学主要在专业课中实施,通过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把工作任务转换成教学任务,整个过程在课堂内完成,课外进行自主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实验实训项目主要在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中实施,它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和项目教学使学生把握各类实验所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性能,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
1.遵循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既要考虑各门课程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性及专业的系统性。项目训练要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要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设计实验项目,调整实验教学的课程标准,适当削减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2.设置必做和选做实验、训练项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例如,可以为智能测控技术课安排温度与湿度的测控、可燃气体与烟雾的测控、可见光与声音的测控、红外与超声波的测控、压力与磁性物位的测控等五个必做的教学项目及五个选做项目,让学生根据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申请选做,以实现因材施教。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解题途径,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4.强化以应用为目的开放实验、实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实训室,鼓励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做实验、做项目训练、搞小设计、小发明和小制作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电子制作竞赛等。
(二)构建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的转变、体制的改变、机制的创新等诸多环节。在实践教学目标上,学校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体系包括基本
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及职业技能四个方面。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和企业教学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各教育阶段,根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方面构建学生的能力结构,开展项目训练、岗前训练、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活动,以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具体来讲,基本技能练习是实践的初级阶段,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为理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专业技能是指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专业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综合技能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承担基于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和毕业实践;职业技能指具有从事某一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另外,学校可以大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例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从办学初就要求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申请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具备了电工、计算机操作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工种的高、中、初级工鉴定资格。双证书制度有利于缩短毕业生上岗工作的适应期,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校内实验实训平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基地应建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EDA、单片机、电子产品的设计等实验实训基地。基地的建设必须有企业、行业的专家参与,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并要结合专业的发展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实验实训条件,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二)校内实习的平台
校内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综合训练,是校内综合性实践的教学环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校内必须具有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为加强校内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不断总结经验,蓄积力量,在争取学校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来资金,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努力把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教学实践园、科学实验园和高新技术示范园。
(三)校外实习的平台
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通过校外基地的实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4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别与慈溪中发灯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兰尔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方圆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迈思特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同建立了长期合作协议。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接受企业的氛围熏陶,让学生了解专
业对口企业的生产过程,了解企业供销、人财物情况及其治理运作的主要程序,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企业可以让学生参与生产设计、开发项目,为其提供兼职教师,参与对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的联合指导,还可无偿或低偿提供教学设备及实训材料等。实习过程中还应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毕业综合实践题目和指导教师。此外,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习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培养其职业能力,使其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和治理的过程中,实现产、教、学结合,既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起教学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的变化,合理进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可以成立专业指导合作委员会,聘请多名企业领导和专家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时对专业、课程及实习基地等的建设与改革进行指导;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下厂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指导工作;建立企业调查制度,了解专业建设需求,确立专业建设方案;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指导教学改革;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需求网络,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校企双方共同接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约束,把学生最终的综合能力评估作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的依据;建设技术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的良好环境,使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投入更具方向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四)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整体建设思路
1.以校内实习工厂为依托构筑真实的生产实习环境。例如,可以对PCB板制绘制—PCB板制作—元器件的安装—元器件的焊接—产品的调试—产品的检测—产品包装的全加工过程进行实训。
2.构建模拟仿真系统环境。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仿真两种方式达到实训目的。例如,应用计算机进行EDA和Multsim7软件电子技术实验与设计仿真,以校内实习工厂为平台建立工业生产实习基地,模拟生产控制全过程。
3.构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各技能练习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注重职业素质养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湛华,朱海洋.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比较优势[J].南昌高专学报,2008(4).[2]常文平,姚娟.以能力本位理念实施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3]王洪忠,杜瑞成.实习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关系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杨伟军,张磊.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3(2).
第二篇:高校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高校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摘 要: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对于高校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以新疆农业大学红旗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为例,从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出发,研究了高校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文献标识码:A
林业公益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林学专业众多课程和教学环节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探索性强的特点。加之林木生长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性,在课堂内、校园内完成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较大(刘苑等,2010)。因此,为保证林学专业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林业专门人才,为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又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各高校在扩招的大环境下,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需求大大增加。实践教学基地是林学专业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实践,培养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败,对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成功意义重大。目前,学界对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各专业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总体规划方面,对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尤其是以下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实践教学基地如何进行科学选址,以有利于实践教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的如何与高校专业定位相衔接?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中应当重点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计划管理,保障教学生产实践基地建设体系实施的有序性?怎样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生产实践基地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以确保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规范化运营?深入研究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这些难点问题,对于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作用,实施林学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策略,培养满足社会与市场需求的林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红旗坡实践教学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为例,探索高校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关问题。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于2000年开始投入规划建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林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完善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结合学院的专业发展状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基地三年建成初步规模,五年正式投入使用,十年建设上台阶的建设目标。目前,基地已经在硬件建设、软件投入方面已经初步实现建设目标,正在着手拟定下一步的长期规划建设目标。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1.科学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科学性主要是指课程实践教学的安排要做到循序渐进、科学规范。前瞻性是指根据基地建设要根据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求,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2.产学研结合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用,做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达到多赢的局面。新疆农业大学红旗坡实践教学基地采取的办法是一方面与当地园艺场签订协议,实现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用;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经济效益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需要,采取了土地租赁的方式,在基地内实现了实践教学的专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产学研结合的原则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基地建设的良性发展。
3.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教学基地的建设总目标并确定分期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教学基地远期规划,是基地承担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保证。一方面应规划和建设好林学专业的现有教学实习基地,以满足现有高质量实践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应着眼于长远,适应林业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要求和林学专业大发展和专业扩招的要求,发掘和创建更多管理严格规范的高质量教学实习基地,使教学基地能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质量和高素质林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实现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新时期林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三、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1.合作单位实行产学研结合,产业体系完备。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与阿克苏市红旗坡园艺场已有近十年的科研、职工培训、学生实习等合作。该园艺场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第一、第二产业体系完备,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拥有数量众多的长期从事林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可以为学生多学科实践教学提供帮助。园艺场还拥有多个林果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阿克苏市园艺场这样的林业基层单位相结合,本身就可以达到教学实践的针对性的目的,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教学尽早的具备一定的实战色彩和职业氛围。其次,阿克苏市园艺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力量,以及二者长期合作形成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程,使得实践教学基地拥有的各项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为教学服务。在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可以考虑所有教学大纲中安排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集中安排在毕业前第三个学期;为了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可以在汇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要求、实习时间、学时分配方面根据基地拥有各项资源的情况以及季节性合理安排,使得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3.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基地管理组织机构。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效,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基地主任,负责基地管理全盘和建设任务安排、考核全面工作;由园艺场厂长和林学系主任同时担任基地副主任,分别负责基地建设与全盘规划、实践教学时间与指导教师安排协调工作,各教研室主任分别负责各个学科实践教学任务的安排,园艺场选派若干技术人员作为基地的管理人员配合基地主任、副主任做好各项辅助的具体工作。形成分工合力基础上统一安排指挥的组织结构,确保了基地实践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4.确立明确的建设目标,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单一依赖教师理论讲授的被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场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基地的建设方案必须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具备满足基地实践教学的硬件,如教学仪器和设备的类型、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分组实习需要,同时必须根据新技术、新成果的要求对教学仪器和设备进行实时更新。在购置软硬件设施设备时,要从资源有限的角度出发,强调设施设备的共享性,即各种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师资、人员等要考虑到实践教学各门课程甚至其他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实践课程必须制定完备的实习计划,编写实习大纲与实习教材,制定各项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确定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计划,确保教学实习计划能够得以全面落实。三是必须对实践教学过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指导、考核、监督,确保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基地在林学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采取学校专业教师和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由专业教师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实习计划制订和知识传授,基地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林业生产技能与生产环节的示范。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5.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规范运营。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是确保实践教学规范运营的关键。如建立健全规范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严格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全面的劳动保护、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规章制度,科学的实践基地评估考核制度,人员考核管理规章制度等。
6.加大投入,提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除了加大经费投入外,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红旗坡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加大了与当地有关部门以土地投入、融资租赁等方式合作,起到了完善基地各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实习环境,提高基地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红旗坡基地强调自身造血,不完全依赖学校的投入,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内的设备和高校的人力资源,加大了与当地有关部门横向技术的合作,提高了学院影响力,同时为基地建设争取了经费,保证了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基地以自身拥有的资源为依托,以学院的人员技术力量支撑,承接当地有关部门林业横向研究项目十余项,有效地推动了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基地服务实践教学的功能的提升,同时为学院的科研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7.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进基地规范化建设。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平衡学校与合作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实现双方的利益共赢。同时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与就业、科研、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这样既能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扩大学校办学的影响,提升学校办学的声誉。
第三篇: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 要】在对特许经营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互动不充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共建模式、建设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探讨了解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关键性问题的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特许经营实践教学基地 模式 管理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设科学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特许经营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复合性、国际性、交叉性很强的,高度面向社会的新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作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特许经营学院建院六年来,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发展之路,实践教学基地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健全的过程。及时的研究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更新和维护,探索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对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将对同类专业的相同问题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实验室可以作为硬件平台进行专业课的模拟实践,虽然处于初期阶段,但能够实现专业课部分的模拟实践。但实验课案例开发不充分,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及时体现企业中最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等。
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以导师带领的工作室和研究中心,但和企业的互动不充分,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实践检证。
1.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上:特许经营学院目前已有约110家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唐地区等特许经营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虽然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较多,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了学生的就业,针对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实习的对口教学基地数量较少;实践教学基地的地理位置、规模、质量等未形成量化指标进行评估。
(2)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模式上:校企双方本着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和支持学院快速发展的原则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通过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科研、产业与科研项目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推荐等方面达成共建意向,共同推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因为学院建立的初期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本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更多的精力花在学科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的开发与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尚未启动,造成企业只是单方面为学院提供帮助,共建动力不足,“磁场”效应尚未形成。
(3)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上:实践教学的组织架构正在建设中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由院、企领导牵头,由就业指导老师和企业职业生涯导师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并制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过程中,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配套的规章制度尚不能使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约束机制也有待完善。
(4)在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上:实践教学基地面向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比如在实习的过程中,因为企业和同学的需求不对等,在实习岗位的安排上、企业导师的指导上不能达成一致,造成同学中途退出实习岗位或企业提前解聘的现象,这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和同学的实习效果都会产生影响。
(5)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因为学生分布在多家不同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专人往返实践教学基地现场成本高,时间紧,因此人数少、距离远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现场实习的指导不足,目前主要通过电话、网络、QQ群等平台进行远程指导,导致对学生的现场实习效果把握不准。采取的举措与方法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是建立在对以前所作工作的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抓住关键问题逐一解决,总目标是开创“外-内-外”的“汉堡式”实践教学模式,既由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导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题考察或专业实习,对企业运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带着企业案例回到校内,在学习导师的引导下研究解决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反馈给企业,接受实践检验的同时给企业提供借鉴。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成为学生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走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桥梁,也可以使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无缝对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针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已有的实验室可以作为硬件平台进行专业课模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验课案例的开发,使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时体现企业中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等,同时将导师带领的工作室和研究中心建设成具有集科学研究、咨询服务等功能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学院的理论和科研优势,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让不同方向专题研究工作室的学生参与到企业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帮助同学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结构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指导思想上,结合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特点,坚持兼顾中心场地与分散基地(所谓中心与发散,就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其作为教学基地的中心,再选择几个相关企业作为基地的拓广。结合现代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在选择教学实习基地时,以中心企业和分散点相结合,是新时期教学基地选点的一个方向)、以项目和技术服务作为纽带系紧院企关系、专人负责、保证共赢的原则。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上,将实践教学基地的地理位置、规模、业态、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职业生涯导师的指导水平等形成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对比学生实习意向调查结果及学院制定的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在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模式的基础上,择优选择。
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模式上,结合专业特点,加大专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同时增加和企业的互动,改变企业单方面为学院提供专业实习的平台的现状,帮助企业进行特许经营管理方面的顾问咨询,举办讲座和专业培训,和企业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形成全方位的双赢共建,使专业对口的实践教学基地逐渐趋于稳定,使这些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的质量逐步提高,形成校外紧密型共建模式。
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上,进一步修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好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的流程建设,使管理过程中的约束机制逐步改善,建立以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利益,“双师”按管理方案开展日常工作,履行管理职能。
在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上,针对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方向,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分别针对特许经营的全面运营管理方面;针对特许经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针对创业实践等方面,根据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及专业方向特点,汲取目前已初步选择的专业对口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验,建立一套适合特许经营学科体系、特许经营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教学方案。
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开发基于B/S架构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远程在线指导功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发布、资料下载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实习调研、实习活动的效果、实习成绩评定等进行在线管理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以使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量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有的放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外-内-外”的“汉堡式”实践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例如,学院的餐饮研究中心,以现有实习基地为对象,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结合企业实际运营当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典型案例整理加入到课堂教学案例库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开发出“餐饮食材成本控制模型”,并将该模型反馈给企业,经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成果已通过第二届珠三角餐饮CEO高层对话向社会推广。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根据对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将不符合评估要求的部分基地调整为单纯的实习基地,从而使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能够投入到易于形成校外紧密型共建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处在试运行阶段,但目前已有的功能已经为日常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做出了贡献。该系统基于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计算机技术开发而成,结合现代管理思想,搭建了一个功能实用,扩展性强的管理平台,将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结束语
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将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加以建设,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又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不断的开拓与创新,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我们将以此为基础继续完善已有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特许经营实践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群英.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2]王陆海,韩俊刚.校企合作双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8).[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工程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工程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校外实习,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实习教学组织模式,为新形势下保证工程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Abstact: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the Cultivating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style organizationg in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practice.Key words: mechanical speciality;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organization mode
引言
工程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带来了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特色日趋鲜明的大好形势。为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各高校都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加大了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实习教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由于观念意识、实习场所以及实习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专业校外实习成为走过场和一种形式,高校专业实习的教学效果呈现下滑的趋势。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学生规模猛然扩大,而实习基地等建立相对滞后,相应的应急机制和措施又不能立刻奏效,从而导致实习教学环节难以教学计划的要求和目的。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效补充,以及创新能力基础的培养,近五年来,结合一般本科院校的经验,我们对机械类专业校外实习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实践。
一、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必须环节
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本专科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认识实习》、粮油食品机械方向的《生产认识实习》以及包装工程专业的《生产认识实习》,是我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三个实践环节都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工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又是与毕业设计以及后续专业课程前的实践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使学生学会把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和实施于具体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实践环节。
二、校外实习组织模式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实习的效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客观的因素造成以下问题在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重点考虑经济效益,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参观实习往往不感兴趣,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同意和配合,造成工科院校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同时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更加剧了工科院校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紧缺的局面。
(二)实习基地接纳人数有限。由于在校生人数剧增,虽然学校也联系建立不少新的实习基地,但相对不足。很多实习基地,出于正常生产以及学生的安全考虑,不愿意也不能一次性接待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入车间实习。这就为实习教学的安排带来难题。
(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学校进行了新校区的建设,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实验室等硬件的投入,以满足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生产实习方面的投入就相对不足。支付给实习基地的费用、学生的差旅费等,大大超出学校拨付的实习经费。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实习基地都是长期的实习地点,实习内容相对固定和单调,指导教师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年轻教师考虑准备工作量等因素,也不愿意参与。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实习考核方法,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观念的改变,为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和环境,但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环节的传统应试观念,使部分学生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投入不足。学生缺乏培养、锻炼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了。
三、探索新的校外实习组织模式,提高实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科院校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代意识,加大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规范管理
为了规范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环节的过程管理,对教学大纲的修订,重新审定了实习大纲。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实习教学组织管理,每一次实习都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在每一次实习前,组织有教学副院长参加实习动员会,实习总负责人详细介绍实习注意事项、布置实习任务、通报实习行程等。
(二)实习模式多样化,提高教学安排的适应性
为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进行改革。针对校外实习,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摸索出了实习组织模式。
1、实习基地集中实习
这种模式是工科院校传统的实习模式。集中实习,由教师统一带队到某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去参观生产现场,统一行动,统一讲解,统一管理。这种实习方式形式单一,管理简单,容易操作,适用于在有良好关系的、长期合作的、且离学校较近实习基地进行。比如工科院校共有的机械制造工艺实习,一般都安排在相对成熟的实习地点——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等。但是由于企业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过多时容易造成拥挤,实习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对于存在的弊端,我们尝试精心组织,循环轮换的方式解决。具体来说:①在制定学期教学执行计划时,统筹安排,将有认识实习的班级,分批到实习基地实习,其余班级在校进行正常的教学。②指导教师特别是总负责人,要求具备丰富的指导实习的经验,在实习地点,联系多个实习单位。将同一批实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十人左右),交叉循环,在不同的实习单位或不同的车间实习。保证既不因为人数过多影响单位的正常生产,又能让学生更大可能的接触生产现场,保证实习效果。
2、分散实习,集中指导
分散实习的方式,强调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将参加实习的学生以实习小组的形式分散到多个企业,根据企业的生产场地大小安排相应数量的学生去实习,并由企业现场工程师、操作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收到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重点突出“就近联系”、“自愿组合”、“集中指导”及“加强考核”等原则。
分散实习,一般实习时间安排在暑假期间,将实习任务通过动员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期限联系实习地点(一般限定在本省或邻省、学生生源地),并通过电话、EMAIL、信件等反馈给值班的实习负责人。负责人登记并核实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是否具备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基本条件,确认后同意学生前往实习。可以通过“自由组合”或通过实习负责人协调,根据已经确认的实习单位的规模大小,将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或者生源较远的学生,分配到实习单位形成十人左右的实习小组。
分散实习,仅仅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实习效果,必须制定完善的监督和考核制度。①认真动员,明确实习任务。在实习前,由实习负责人制定出具体的实习要求,强调纪律以及安全等事项,保证每个学生一份实习计划书和《实习指导书》。②严格考核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详细记录生产认识实习日志(学校统一印制),在实习日志后有实习单位的实习评价,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作业,作为最终给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而且实习结束后,组织有关实习内容的笔试考查。③全面考虑,合理分工,安排指导教师,依次到各个实习地点进行答疑解惑,进行为期2天左右集中指导,并监督实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3、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
集中实习,要求有足够的实习基地,而分散实习,对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确实存在难以保证实习效果的弊端。可以考虑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安排实习不够主动的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而对实习积极性高的同学,鼓励他们尽早接触社会,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自主联系实习地点。
四、灵活组织,保证校外实习顺利展开
针对学生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
(一)克服了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在实习基地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已经成功安排了我校本专科学生每年900多人次为期2周的生产认识实习、机制工艺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达到培养我校素质全面的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分散实习的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实习组织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少学生通过联系实习单位,提高自己社会阅历,锻炼了口才和应变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模式下积极参加进行校外实习的学生,在随后的毕业设计以及联系就业等方面,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和自如的交际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都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也有部分同学到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就业。
(三)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传统的集中实习模式,实习基地单位往往要收取实习费、住宿费等,学生在学校拨付的实习经费的基础上,一般还要自己垫付不少的费用。而分散实习,学生就近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小组可以住在实习单位或学生家中,由于联系的都是当地的企业,实习费用一项支出也省去了。而学校拨付的实习经费以实习补贴的形式足额发放给学生。
五、结语
实习模式的探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一个新课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慢慢积累。实践教学质量问题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同步提高和各方面齐抓共管,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践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模块的构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模块的构成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摘 要: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方性高等院校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构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简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有关问题展开探讨,文章从实验教学环节模块与电子竞赛实践性应用、实习环节模块、设计类教学环节模块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改革经验。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环节;设计类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专业面广,且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很多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出现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除了自身的不足之外,更多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中国高校泡沫式扩招的后遗症逐渐显现,高等教育改革就显得事在必行。近几年来高校的盲目扩招带来了毕业生大量过剩,更严重的是大多数学校只追求扩张速度,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质量,导致了培养的学生素质不高,特别是实践技能极差,同时赶上世界经济危机,这些因素导致了国内08年560万大学生有近三分之一至今没有就业,09年又有610万名毕业生需要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根本矛盾除了发展经济扩大人才需求外,更主要是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培养出更容易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高素质大学生。很多传统的专科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应新环境下的学校的发展,所以要求我们面对新形式尽快制定出科学的教育培养方案,特别是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遍短板--实践技能极差,因此,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经验和不足,并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专业研讨交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了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模块,以适应新形式下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模块的构成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环节模块与电子竞赛实践性应用、实习环节模块、设计类教学环节模块等三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环节模块与电子竞赛实践性应用
实验教学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既是对理论教学的论证、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不足表现在:一是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单
一、呆板,一般都是由教师先讲解,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上给定的实验步骤完成。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验项目的开设不合理,验证性实验过多,而设计性开发性实验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能力。为此提出如下改革方案:首先是构建新的实验体系。实验教学按理论教学顺序安排实验内容,加强应用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建立着眼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体系。其次由验证性实验走向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对于基础课程,验证性实验可以占较大比例,专业基础课程则应有一半的设计性实验,而对于专业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就应占较大比例,并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实验。这样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实验方法的逐步掌握,其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第三建设开放性的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也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及各省市教育厅共同主办,大赛以电子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我校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参加了几次比赛,通过电子设计大赛,使我们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前几届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来看,试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不难看出,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又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参赛能力作为一项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为此我们针对这个环节提出了如下要求: 首先,在理论教学及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能利用新技术、新芯片来实现,不易过难和过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以适应大赛对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的要求。其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聘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开展电子科技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培养常态化。
二、实习环节模块
实习教学是工科学生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触实际、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实习环节主要存在的不足是:一是实习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实习计划尚不能完全成体系。由于实习开支、实习条件等原因,造成的实习环节内容经常变动,有些实习内容过于陈旧,单调,有的过于简单,这就容易造成走过场,简单敷衍了事,学生的实习效果不深入。二是实习环节独立性不强,依附于理论教学较多,造成必须先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习环节教学,这必然会导致到学期末时,大量的学生要进行实习,使得实习场地和器材特别紧张,造成学生多人一组,难以达到使每个学生锻炼的目的。三是实习基地少,真刀真枪的实战性实习少,模拟的太多,造成学生到工作单位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四是教师动手能力有限。我们不少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动手能力不强,由于实习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锻炼的机会少,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在指导学生时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对这个环节的改进首先从实习计划的制定入手,改变过去实习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结构,实习环节都作为能独立进行的实习环节,它需要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支撑,也能从实习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在实习环节的安排上就可以灵活,缓解实习设备和场地的紧张状态。其次是加大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由于多数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已不愿再接纳高校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只能将生产实习改为“参观实习”,学生动手操练的机会少,校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放在让学生感受现场的气氛,熟悉现场环境,以认识实习为主。因此主张校内建立实习基地,引进同工厂一样的设备和器材,比如像焊接、电器安装、设备维修等,提出与工厂质量管理一样的要求,达到真正锻炼学生的目的。第三是将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的内容与实习内容联系起来,既丰富了实习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实践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是将技能训练和证书的考核与实习结合起来,通过实习环节使学生掌握一种技能,并参加相关的技能考核获得技能证书,满足双证制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这样的实践环节,目的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像电子专业我们提出电气设备装调技能训练实习后,参加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的考核;通信设备软件调试综合训练后,参加通信工程师认证考核;通信网络设计综合训练后,参加通信网络中级证书考核等。它不仅适应了学生就业需求,也使实习环节的进行针对性加强,满足学生学有所用的需求。
三、设计类教学环节模块
设计教学是工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部分。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前课程设计大多是全班统一参数、统一题目和评分标准,指导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课程设计会出现全班一种方案、一套图纸、同样参数、同样结论的现象,指导教师则以计算的准确性、图纸的绘制质量、报告书写质量为主要评分标准。这是典型的模仿型训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理论上能够进行正确的推理、分析和证明,但在实践性环节上,特别是电子综合设计时就会发生诸多的问题,比如: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功能;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因此课程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课程设计任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创造空间;提倡方案的多样性,给学生充分的创造机会和发挥的空间;其次,指导教师变指导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教师不再制定统一的题目,参数指标,设计步骤,而只提出课程设计总体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定题目,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以往毕业设计题目由老师指定,不管学生对设计题目感不感兴趣,是强行规定的,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毕业设计题目陈旧,部分教师毕业设计题目几年不变,几人一组,学生的工作量极不饱满;有的题目空洞,大而不实际,针对性不强,不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另外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工作单位,对毕业设计工作影响较大;部分较早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由于以后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不一致,对毕业设计投入明显不足;有的单位要求学生进入试用期或提前上岗,也对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尽量来源于工作实际和科研课题,提倡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结合企业提出的实际课题,由企业指派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科研,解决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做到“真题真做”。工作实际课题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也感兴趣。另外教师的科研课题和横向合作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科研课题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研究,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的独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创新水平,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毕业设计题目每年要有创新的点和面,不能老题目一带好几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提出毕业设计题目,找相关的教师给予指导。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又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对于到用人单位实习的学生,要求自己在用人单位作相关的课题,这样使指导教师也了解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和需求,对教师毕业设计的题目和指导工作是一个促进。总之,毕业设计应以“基础知识运用准确,设计方案创新、实用”为原则,减少教师对学生设计思想的影响,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只要从课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和新颖性这三方面把好关,学生对这样的题目是非常欢迎的,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投入的求学精神。
以上是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提出的改革措施和设想,以及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实施。当然由于学院办学基础条件、生源素质、师资力量等方面与许多成熟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较好实现以上的工作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