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电大网上作业监督与监察2(本科)
第 1 大题:(得94分)任务2.(应得2分,实得2分)高度集权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苏联党内监督还有党的检查委员会。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0分)马克思关于监督与监察的论述是比较少的。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0分)1986年,苏共召开“二十七”大,开始推行党政体制的治疗。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勃列日涅夫当政20年,没有监督问责机制,治国没有水平没有才能照样当一把手。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党政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使体制腐败僵化。
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1928年,斯大林逐渐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结果严重破坏了苏联的 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民主集中制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苏联的党政监督体系对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正确答案否.(应得2分,实得2分)1959年4月,撤消了国务院监察部。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邓小平加强监督监察并不是又要搞群众运动。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邓小平反对“党大于法”。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毛泽东用“大鸣大放”大民主的方法,开门整风,请党外人士提意见,用和风细雨的批评与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帮助共产党克服官僚主义。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是内部体制、制度原因而非个人原因。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苏联亡党亡国是个人原因所造成和决定的。正确答案否.(应得2分,实得2分)由于党管干部,党的纪检监察部门更显重要。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0分)196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反”运动。正确答案否.(应得2分,实得2分)三反、五反运动把官僚主义当作重要打击目标。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金钱政治日益成为西方政党监督的障碍。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美国国会有权拒绝通过政府提出的法案。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美国在18世纪出现了三权分立制度。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在权力制约的民主意义上,洛克不及孟德斯鸠。正确答案否.(应得2分,实得2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国会听证制度是美国国会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方式。
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在美国,如果国会不通过拨款法,政府机构将会因无钱运转而陷入停顿。正确答案是.(应得2分,实得2分)财政权是美国议会最重要的权力。正确答案是
31.(应得2分,实得2分)财政监督权是英国议会下院专有职权。正确答案是
32.(应得2分,实得2分)独立检察官是美国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方式。
正确答案是
33.(应得2分,实得2分)违宪审查制度是美国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方式。正确答案是
34.(应得2分,实得2分)在西方国家,反对党又称在野党。正确答案是
35.(应得2分,实得2分)权力制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正确答案是
36.(应得2分,实得2分)权力制衡有利于遏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腐败行为。正确答案是
37.(应得2分,实得2分)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正确答案是 38.(应得2分,实得2分)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正确答案是
39.(应得2分,实得2分)邓小平特别重视清除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正确答案是
40.(应得2分,实得2分)法国政治思想家卢梭也是主权论的代表人物。正确答案是
41.(应得2分,实得2分)布丹最早阐述了主权问题。正确答案是
42.(应得2分,实得2分)英国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是人权派的代表人物。正确答案否
43.(应得2分,实得2分)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是主权论的代表人物。正确答案 是
44.(应得2分,实得2分)洛克指出:人权是一国立法的基础。正确答案是
45.(应得2分,实得2分)孟德斯鸠确立了西方民主国家建国蓝本——三权分立学说。正确答案是
46.(应得2分,实得2分)法国的孟德斯鸠是人权论典型代表。正确答案是
47.(应得2分,实得2分)洛克认为:个人自由与天赋权利至上。正确答案是
48.(应得2分,实得2分)洛克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保护个人天赋的自然权利。
正确答案是
49.(应得2分,实得2分)霍布斯为主权者的权力设计正是君主专制的典型体现。正确答案是
50.(应得2分,实得2分)卢梭认为:公意永远正确。正确答案是
第二篇:2014年电大监督与监察大作业(一)
监督与监察大作业
(一)一、名词解释
1.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公权力:公权力即公共权力,它包容了权力的所有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权力都能称之为公
权力。
3.自由主义监督思想:从限制公共权力行使范围的角度,探讨对公共权力的约束机制,强调
公共权力的行使界限。该思想认为,由于权力滥用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不仅应该强调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行使结果进行监督与约束,还应该从公共权力的源头防止权力的滥用,即将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定在最小的范畴之内,同时还需要其他权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自由主义监督思想对西方国家的监督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分权制衡理论:分权制衡理论认为,一切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立法、行政、司法等三种权力必须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机构来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途径就是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
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5.谏诤:谏诤制度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
1.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2.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
3.(党政分察)思想是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在其监督思想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
4.隋唐时期的监察法规比较具体,简明易行,监察程序严格,主要的监察法规是隋的《司隶六条》和唐的(《监察六法》)。
三、多项选择题
1.监督的主要功能是(ABCD)
A.预防功能B.校正功能
C.制约功能D.救济功能
2.以监督过程为标准,可将监督划分为(ABD)
A.事前监督B.事中监督
C.事外监督D.事后监督
3.监督的主要特征是(ABCD)
A.监督主体的多样性B.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C.监督内容的广泛性D.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4.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BCD)
A.寻租理论B竞争理论
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
5.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CD)
A.党的监督B.人大监督
C.群众监督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6.汉代继承秦的御史制,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法规。其中包括(AB)等。
A.监御史九条B.刺史六条
C.察吏六条D.《巡察条例》
四、简述题
1.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蕴藏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中的普遍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规则,对各种具体监督制度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监督的基本原则对监督主体实施的所有监督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即使在监督缺乏具体法律依据时,监督的基本原则也可以为监督主体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
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
2.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答:(1)中国古代监察官员品秩较低,但权力显赫,地位尊崇。
(2)强有力的手段是监察职权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
(3)监察机关垂直领导体制为监察职权的发挥减少了障碍。
(4)中国古代的监察职权缺少法律的有效保障,最后决定权在于皇帝。
(5)既严厉处罚诬告又允许根据传闻进行弹劾
(6)监察权和行政权的混淆影响了监察效率
五、论述题
1.试述中国的监督主体。
答:1)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又称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其常务委员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所实施的监督。
2)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作为监督主体,中国共产党有对党内和党外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监督的职能。党内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其组织系统和专门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按照党章和党内其他有关监督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党外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化等各个方面实施的综合监督。
3)检察机关的监督
检察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检察院运用检察权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个人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察机关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国家公职人员提起公诉,对其是否依法行使公权力实行监督;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
4)人民法院的监督
人民法院的监督又称审判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所进行的法律监督。
5)行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监督简称“行政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外各种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狭义行政监督专指行政系统内部各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
6)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监督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监督是指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所进行的监督,监督方式主要是意见、批评、建议等。
7)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监督(社会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是指各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权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公民监督是指公民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对国家公权力机
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权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2.试比较中外监督思想的异同。
答: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不同的监督思想。中西方监督思想的差异,可以从哲学基础、制约机制及权力制衡主体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中西方监督思想的哲学基础之比较。
中国权力监督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在中国古代文化关于人性的讨论中,“性善论”占有统治地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认为,人天生具有善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注意后天对善本性的存养。人皆可以为“尧舜”。以“性善论”论为哲学基础,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作为统治者,只要自己修身养性,为臣民垂范道德人格,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孟子曾经说过:“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西方权力监督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性恶论”。从古希腊开始,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哲就开始对人性论的探究。进入中世纪后,由于基督教绝对的精神统治地位,“性恶论”超越一切关于人性的多种可能性的讨论。在西方文化中,“性恶论”对权力监督思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言,谁想要建立国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都必须从“所有人都是恶的,并且只要有机会,他们总准备表现自己邪恶的一面”这一假设出发。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需要以法来约束人,即使是最高君主也不例外。
(二)中西方监督思想的制约机制之比较。
中国古代的权力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为主、法律制约为辅,“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即是儒家“德法兼用”、“德主法辅”思想的简明概括。德治要求执政者“为政以德”,以道德约束统治者的权力,规范掌权者的行为。我国古代这种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在实现过程中对君主本人的道德觉悟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近乎是一种空想。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了以法律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观。在西方,法律在政治生活中居核心地位,具有至上的权威。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法律必须拥有至上的权威,官吏必须服从法律,这显然是法律约束政治的萌芽。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政治权力一旦专有或者不加限制,便有被滥用的可能,因此需要以法律制度消除权力的扩张。古希腊的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政治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梭伦改革以立法形式确立了雅典民主政体。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一系列民主口号和理论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将政治权力纳入法律控制之中。
(三)中西方监督思想的权力制衡主体之比较。
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队也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宪法》的这一赋权性,说明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说明人民群众是我国权力监督的主体。
在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则把普通民众排除在政治之外。
第三篇:2014年电大监督与监察大作业(二)
监督与监察大作业
(二)一.名词解释
1.人大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所采取的了解、审议、督促和处置的行为。
2.特定问题调查: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照法定程序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并作出调查报告。特定问题调查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法定的调查方式,它一般针对重大决策失误、司法腐败和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进行。
3.党员监督:党员监督指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对各级党的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的监督。党员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党员的监督是党内监督最基本的形式,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监督的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
4.刑事抗诉: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通过诉讼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予以重新审理的一种法律监督活动。刑事抗诉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填空题
1.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具有(民主性)、根本性与全局性、(权威性)、(公开性)、多样性的特征。
2.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党的各级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员)、(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3.人民检查院负责刑事立案监督的职能部门是(侦查监督部门)和控告申诉部门。
三.简述题
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
答: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简称人大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对象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4)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必须对由其产生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行使权力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证人民的意志得到贯彻,保证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保证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
2.简述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有哪些监督权?
答: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权: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的权限包括以下内容:
1)协助同级党的委员会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 1的督促检查;
2)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
3)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
4)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依照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
5)受理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行为的检举和党员的控告、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3.简述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该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该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廉政制度。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公款罪的界定:(l)挪用公款罪与非罪的界限。挪用公款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从挪用公款的数额、时间、目的、用途、是否归还等方面,综合分析认定。对于一般违反财经制度的挪用公款行为,不应以挪用公款罪处理。(2)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两罪侵犯的客体和罪过形式相同,客观方面都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特点。二者的区别在于:1)主观目的不同。本罪以非法使用公款为目的;而贪污罪则以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为目的。2)主体范围不同。本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3)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不同。本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3)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两罪在主观方面都是故意并具有非法使用单位资金的目的,客观方面都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单位资金的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非国有单位的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2)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廉政制度,犯罪对象是公款;而挪用资金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单位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非国有单位的资金。(4)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刑法》第384条第2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 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如果违反特定款物专用制度,将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挪作他用,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构成《刑法》第273条规定的挪用特定款物罪。
四.论述题
1.试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答: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指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监督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法律文件的改变与撤销 2)法律文件的备3)法律文件的审查4)执法检查5)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报告6)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7)审查和批准计划、财政预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8)询问和质询9)就特定问题进行调查10)组织代表视察11)受理公民和组织的申诉、控告和检举12)提出罢免案13)其他监督方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监督的主体,在实施监督行为时须遵循的方法、步骤、时间、顺序等方面的规则的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实施的,不同的监督方式由于其性质所限,需要遵循不同的程序,以下就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进行说明。1)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的程序
人民代表大会在全体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报告,遵循以下程序:程序一,由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向大会报告,报告须由有关机关的负责人口头进行,但同时必须附有正式的文稿。程序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审议。一般而言,由于全体会议人数较多,故代表讨论、审议报告时都分组进行,报告机关的代表应分别参加各小组讨论,听取意见,并就与报告相关的问题回答代表的询问。程序三,意见的整理与报告的修改。大会主席团及相关的办事机构对工作报告讨论和审议过程中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并交给报告机关。报告机关根据代表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必要时可就报告中的有关问题向会议作出专门的说明。程序四,主席团的审议。在报告机关对报告进行修改后,会议主席团对修改后的报告进行审议,决定是否提交大会进行表决,如主席团认为报告仍不成熟而不同意提交大会表决,则由报告机关根据主席团的审议意见进行再次修改。程序五,大会对报告进行表决。对主席团决定提交表决的工作报告,大会进行表决。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为通过,如报告未获得过半数通过,则须由报告机关再次进行修改后,再付诸表决。如报告获得通过,大会须形成决议,对工作报告做出评价。2)执法检查的程序 ①执法检查计划的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每年均须制定执法检查计划,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执法检查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执法检查的内容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②执法检查内容的确定与执法检查组的组成。执法检查计划确定以后,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常务委员会根据执法检查计划,确定要进行执法检查的内容,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组织执法检查组。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并可以邀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③执法检查的实施。执法检查组组成后,即针对相关内容开展执法检查工作。通常,执法检查组成采取实地调研、查看文件档案、查询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解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受委托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检查情况书面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④执法检查报告的整理与提交。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应当及时整理出执法检查报告,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执法检查执行完成后,需提交给常务委员会进行审议。⑤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与处理。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
委员会提出报告。必要时,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组织跟踪检查;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委托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跟踪检查。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3)质询程序: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监督法》等法律的规定,质询的程序如下:①质询的提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的质询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和它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②质询案的提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质询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交给受质询的机关,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主席团会议、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或者有关的代表团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向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在主席团会议、大会全体会议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答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③质询案的答复。受质询的机关负责人在收到质询案后,应依法作出答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有关机关在主席团会议或者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代表团团长或者代表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提质询案的代表或者代表团对答复质询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主席团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或者代表团会议上答复的,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代表团应当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向主席团报告。主席团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会议。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应当签署,由主席团决定印发会议。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质询案,受质询机关在主席团会议或者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代表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主席团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会议。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由主席团印发会议或者印发提质询案的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质询案,受质询机关须按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的安排进行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4)特定问题调查程序: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就特定问题开展调查的程序如下:①调查程序的启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
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会议决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②调查委员会的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提请大会全体会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可以聘请专家参加调查工作。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调查工作。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③调查的实施。调查委员会成立后,即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的时候,一切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都有义务如实向它提供必要的材料。提供材料的公民要求调查委员会对材料来源保密的,调查委员会应当予以保密。调查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不公布调查的情况和材料。④调查报告的提出。调查委员会应当人民代表大会或产生它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人民代表大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授权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听取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并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报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备案。常务委员会根据调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2.试述党内监督的含义、性质和特征。
答:
(一)党内监督的含义:党内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党内监督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的内部监督,它既不是党对外的监督,也不是外部力量对党的监督。第二,党内监督的主体是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监督机关和全体党员,其他党的组织包括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各级委员会,专门的监督机关则指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第三,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但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受到党内监督。在一定意义上,党的所有组织和所有党员都是党内监督主体,也都是被监督对象。第四,党内监督的直接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党章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因此,在进行党内监督时还要监督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宪法和法律是党内监督的依据。
(二)党内监督的性质:
讨论党内监督的性质,目的在于明确党内监督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规定性,了解党内监督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党内监督的认识。《党内监督条例》第一条规定,规定该条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据这一目的,党内监督的实质就是当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党内监督的核心问题,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通过各种形式发挥监督机制所具有的揭露、评价、控制、制约等作用,对党组织和党员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保证这些权力能根据正确的目的、按照正确的方式得到规范的运用。
(三)党内监督的特征
1.广泛性:
党内监督的广泛性指党内监督作为一种监督制度,它 监督的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范围广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党内监督条例》规定了六种党内监督主体,即党的各级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员、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二是监督对象的广泛性,《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三是监督内容的广泛性,即对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广泛的监督,尤其对党员而言,党内监督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行为,涉及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多个方面。
2.有限性:
党内监督尽管在主体、对象和内容方面都十分广泛,但这种广泛性是收到必要限制的。首先,党内监督只能在党内进行,只能由党内监督主体对党内监督对象进行监督,这是由党内监督的本质决定的。其次,党内监督在手段上是有限的,任何监督都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否则监督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再次,党内监督在内容上也是悠闲地。党内监督内容虽然广泛,但是,党内监督内容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如对超出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要求的党员一般家庭生活内容,就不宜记性监督。
3.强制性:
监督的目的在于通过监督和督促,使监督对象改变或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监督规范的要求。任何监督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党内监督也如此。党内监督的强制性首先要求,所有的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无条件接受党内监督,如果监督过程中却需对监督对象施以一定的制裁,那么无论监督者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党内监督所具有的这种强制性,才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能得到坚决的贯彻实施,巩固和加强其执政地位。
4.目的性:
党内监督的目的性是指党内监督的确定和实施,都具有特定的目的,这就是: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先进性:
党内监督的先进性指的是,党内监督的标准高于一般政党和社会团体对其组织成员的监督。党章规定了这种先进性。当和党员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对自己思想和行为应有比普通组织和一般群众更高的要求,其思想和行为都要符合先锋队和先进分子的要求,并根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要求接受监督。
第四篇:行管本科【监督与监察】
作业11、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
(1)分封、井田、宗江等意识及其制度奠定了西周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的基础和结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意义的转折点。一是言誎监督官职设置并运作。二是百官监控急起。三是惩治官吏违法乱纪已成为监察的重点。(2)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确立了余御史监察。(3)汉承秦制,且推进了监察的严密、规范和灵便。(4)自汉唐至明清,封建专制发展中始终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监察权作为皇帝用来抑制相权与百官权力的耳目和鞭子,在上述两个矛盾的冲突与调适中,不断地在承袭基础上调整、变更和补充。
2、汉密尔顿分权制衡论?
汉密尔顿分权制衡论分为:(1)他提出,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只是相对的分治,在某种场合和某些时侯可以 允许权力间的局部的必要的混合。(2)他主张三权严格分之时,要设计一种利益和动杨的平衡,以保持三种权力不是绝对分立,而是彼此在权力对比上处于均势。由此观之,汉密尔的分权与制主张里面,权力运行中的制约和监督均带有双向性。
3、监督与监察地位和作用?
(1)监督与监察是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2)监督制度是保证现代国有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和手段。(3)监督与监察是防治公共权力腐败的重要机制。
4、雅典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制约.雅典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制约:
1、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公民陪审法庭是雅典城邦民主政制中的三大机构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民主参与机制即从此发生。
2、古代罗马国家于公园前509年建立于共和政体,由执政官为最高官职的系列行政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构成,其制度和管理形式大多受古希腊夜以文明的影响。
5、中国人大监督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对象和内容。
(一)中国人大监督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对象:按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人大及其党委会的监督由它产生的,向它负责的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其组成人员(2)监督所有由人大及其组成人员(3)监督下一级国家权力机关(4)监督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其他方面的监督对象。这主要指人大及其党委会对政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二)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法律监督 和工作监督两大方面:(1)法律监督,它指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及其他法律对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宪法与法律的行为进行的监督。(2)工作监督,这是指人大听取审查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决算、督促司法机关纠正冤、假、错案等。
作业21、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行政权对立法权的监督?
美国政府对国会的监督制约:(1)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立法议案(2)总统可以 “抑压”国会通过的征税法案和财政拔款法案监督制约国会对财政权力的运用,英国保留(1)用立法提案权来引导议会的立法价值取向(2)借英王之权威,引导和控制议会的立法意图。德国行政权对立法权的监督制约(1)解散议会的建议权(2)立法方面的创议权意见权和标准同意权(3)立法紧急状态权。法国行政权对立法权的监督制约(1)政府拥有立法制度优先取。(2)政府阻挠立法辩论并能承担立法表决不责任。
2、美国的监察长制度.监察长及其所属的部门主要有两项职能:一是对财政的公共计划支出进行审核,防止出现侵吞、诈欺等公民现象二是发现的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调查取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了履行这两项职能,监察长开展监察的方式有:(1)制定审计监察计划(2)跟踪检察(3)受理举报
3、中国职能部门型审计监督制。
(1)这主要指政府审计机构列入政府职能部门,或隶属于政府的某一个行政部门,其独立性,不如议会委托审计模式和审计法院模式,组它在政府审计的开展和审计执行方面有优势。
(2)中国的审计监督体系。是以国家审计机关为核心,以公共管理机构和部门、单位体制内部的审计机构为基础,以社会上的审计会计组织为补充力量价值构成的。
4、西方国家的检察监督和中国的检察监督。
西方国家的检察监督概括为以下几项内容:(1)侦查权和侦查监督权(2)提起和支持公诉权(3)刑事审判监督龙(4)对刑事判决执行的监督权。
中国的检察监督概括为以下几项内容:(1)法纪监督和经济犯罪监督(2)侦查监督(3)审判监督(4)刑罚执行监督。
5、英国司法审查。
司法审查,主要指普通法院通过普通司法程序,在审查和判决涉入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的案件时,依脱有关法律规定或在缺少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参照行政规章来判定涉案行政行为 是不合法,并相就作出维持或撤销的活动。司法审查是英国国王特权的反映,故法院开展的司法审查作为一种公法上的救济,主要是通过英国高等法院王室法庭颁发的4个特权来实现(1)提审令(2)禁止令(3)执行令(4)人身保护权 作业31、西方国家政党监督的功效评价
西方国家政党对公共权力所进行的监督,作为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否定了封建专制和个人独裁,排斥以往政权更替的血腥斗争,把政治斗争公开化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除了具有代表资产阶级派别利益,排挤非统治阶级的政党之阶级局限性之处,还可以心下一些情形。(1)政党监督功效受政党政纲规章等所形成的目标约束、党纪约束和形象约束也受本国宪法和法律的约束。(2)政党派别之间差别缩小,导致政党监督主要是为竞争选而争。(3)金钱政治日益成为政党监督的障碍。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运作的内容的特色。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内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中共的领导
(2)实行共产党派合作共事
(3)各政党有共同的纲领和目标。
(4)各政党享有宪法范转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有一条明确的处理党际关系的政治方针。
3、中共党内监督的主体及方式。
中共党内监督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各级党的组织和专门的纪律检查机关,它们共同构成了实施党内监督的基本力量。
中共党内监督的方式有(1)党员监督(2)党的基层组织监督(3)党的代表大会监督(4)学的委员会监督(5)党委常委会监督(6)党委组织工作部门的监督管理
4、中共党内监督的程序
中共党内监督的程序主要包括:(1)党内议事决策监督程序(2)党内的选举监督程序(3)党内的组织发展和干部任用监督程序(4)党内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监督程序,中国共产党纪检监督程序,是指对党内一般错误行为和严重违纪行为实行调查,纠举、惩处时所遵循的程序,含对党员、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一般错误的监督对党员干部和党的组织严重违犯党纪,需要进行纪律制裁的监督。作业41、中国公民监督的基础和途径。
中国广大民众的监督权大体他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法律形式和法律效力的正式的直接监督,主要指公民作为选民享有的对所选 的人民代表的监督 权和罢免权。中一类是通过 一定的中介来实现的间接监督,主要指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途径:(1)在中国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出售摊了民主选举中的直选处,信访是公民参与监督是最喜欢运用的主动接触方式。(2)比信访更强烈和隐密的公民监督是举报。(3)与信访和举报查对应的是较为平和的、公 开的批评和建
议(4)近些年来,随着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实施申诉和控告的方式成为公民依法捍卫自身权益的越来越重要的监督方式。
2、美国和日本的利益集团的监督
美国的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干预立法(2)影响选瘵(3)影响政府(4)诉讼与抗议
日本的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主要表在下述四项活动中:(1)个人联系活动,即利用私人关系接触政治家,行政官员。(2)献金和后援活动。(3)审议、咨询活动。(4)舆论宣传活动。
3、新闻媒体最常见的方式是批评报道,批评报道的种类和具休方式。
批评报道的种类具体包括四种:(1)一般性批评报道(2)典型性批评报道(3)连续性批评报道(4)连续性追踪报道
批评报道的具体方式有:(1)报道事实真相(2)发表评论文章(3)刊播读者来信(4)开殿专题讨论。
4、中国舆论监督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中国舆论监督的内空具体地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中国共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的监督。(2)对民主法治的监督。(3)对社会问题的评议。
其监督的形式:(1)反映舆论(2)把握舆论导向(3)通过各种批评性报道,引起反响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作为共产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宣传、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效手段(2)作为社会舆论的最有效工具,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鼓励民众参与和推动社会法治的重要工具。
第五篇:2014监督与监察大作业(三)
监督与监察大作业
(三)一、名词解释
1.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整个刑事审判工作实行的监督,既包括对人民法院在进行刑事审判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又包括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刑事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前者主要是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后者主要是刑事抗诉。
2.死刑复核制度:是指对已经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3.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又称诉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罚或其他处理决定提出申诉,有关机关根据申诉,依法对原处罚或处理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再审监督: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二、填空题
1.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各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
2.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行政处分)、(刑事处罚)、(权力机关)的罢免和撤职等。
3.在我国,行政监察机关包括:(国家监察部)、(地方行政监察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的派出机构)。
4.除法院自身的监督外,法院主要通过(刑事案件)案件与(行政诉讼案件)案件的审理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三、简述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行政行为合法要件包括:
1)、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
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
权限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为,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权限方面的要件。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内容要件。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是指行为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行政行为内容适当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明确、适当,而且应当公正、合理。
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所谓程序是指行政行为的实施所要经过的步骤、方式、顺序以及时限。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定程序,任意作出某种行为。
2.简述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
答:行政行为具备下列情况即为无效:
一是行为主体不明确。
二是行政行为严重超越职权。
三是行政行为有重大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
四是行政行为有犯罪或者有唆使他人犯罪的情形。
3.什么是层级监督?层级监督有哪几种形式?
答: 层级监督是指行政机关监督纵向划分为若干层级,各层级的业务性质和职能基本相同,不同层级的监督范围自上而下逐层缩小,各层级分别对上一层级负责而形成的层级节制的监督体制。
层级监督的方式:
第一,改变或者撤销,即上级政府改变或者撤销下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第二,规范性文件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即下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报上级政府备案。
第三,规范性文件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与审查,即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制定的文件进行整理、处理、审查。
第四,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备案,即下级政府作出的重大具体行政行为报上级政府备案。
4.行政监督对象的法律责任形式有哪些?
答:1.赔付性法律责任
赔付性法律责任形式较多,例如行政行为的撤销、行政行为的变更、行政职责的限期履行、行政赔偿等。
2.惩罚性法律责任
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行政处分、刑事处罚、权力机关的罢免和撤职等。
四、论述题 1.试述行政复议决定有哪些种类?各自有什么适用条件?
答:行政复议决定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维持决定 2).履行决定 3).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决定
1).维持决定
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应当依法作出维持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
2).履行决定
复议机关经过审查,认定被申请人没有履行法定职责的,作出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
3).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决定
行政复议机关经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B.适用依据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E.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根据规定,被申请人不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4.责令被申请人赔偿的决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5).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 赔偿。2.试述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在法律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答: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制约,检察院对法院的判决有监督的作用
检察院具有多重职责。
公诉机关。代表国家作为原告对公诉案件提起诉讼。
二、侦查机关。负责职务犯罪的侦查。(内设的反贪局等机构)
三、执法监督机关。对法院的审判结果认为不合理的,提起搞诉。同时,对犯罪嫌疑批准逮捕。对公安、监狱、法院等执法机关的执法过程进行监督。法院职能相对单一。
一、审判。包括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审理、判决。
二、执行。对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执行刑罚,对相关民事案件进行执行或者强制执行。
法院是司法(审判)机关,是负责审理案件,解决基本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纠纷的国家机构。各基层法院都拥有和行使调解的职能。法院职责:
(一)审判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在职权范围内受理和受理的自诉和公诉的刑事、民事、行政等第一审案件。
(二)依法行使司法执行权和司法决定权。
(三)依法决定国家赔偿。
(五)行使审判监督职能。
(六)研究、征集对法律、法规、规章草案的意见;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
(七)负责指导全县(区)法院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权限管理法官及其他人员;协助管理全县(区)法院机构、人员编制工作;主管全县(区)法院监察工作。
(八)结合审判工作宣传法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九)协调、管理、监督民众陪审员和调解员的各项工作。
(十)承办其他应由基层法院负责的工作。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可以进行刑事审判监督,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过程中的犯罪行为予以定罪量刑,从而实现监督目的的一种司法监督形式。刑事审判监督的对象主要是行政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人民检察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整个刑事审判工作实行的监督,既包括对人民法院在进行刑事审判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又包括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刑事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