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品文档
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淑红,王京仁,王文龙,曾伯平,夏维福,成钢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文章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建议,以促进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Animal Science Practicing Teaching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LI Shu-hong, WANG Jing-ren, WANG Wen-long ,ZENG Bo-ping,XI Wei-fu, ChengGang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415000)
Abstract: practicing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of teaching in
culturing students, practice skill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 in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This paper put forward practicing teaching problem and the way and proposition on animal science specialization practicing teaching reform, for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animal science specialization practicing teaching.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specialization;practicing teaching;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近些年来,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掌握熟练的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疾病诊疗技术的实用人才。如何认清21世纪高等教育需要的教育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科学继承专科教育所积累的教育思想观念,弄清地方院校本科教育和专科 ★基金项目:200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No:127)
2006年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No:JGZD0608)
★作者简介:李淑红(1964-),女,山东禹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教育的差异,研究和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途径,将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教学的学习与实践,比理论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必然经过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勤奋,朴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专业劳动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1]。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等学校都在反思实践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实践教学经验,进一步研究实践教学对高等教育发展及对培养大学生的深刻意义,并在实践高等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的大学,实践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实践教学的管理形式比较科学,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非常显着。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研究的不够深刻。如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根据长期专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设定,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组织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受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影响较大,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等问题,结合我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实践教学改革背景
动物科学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我院是我国科教体制改革的高校之一,1999年由原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湖南农业大学常德分院合并组建的新升地方本科院校。2003年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由原湖南农业大学常德分院畜牧水产专业专科转化而来。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得到改进和提高,但长期以来延续学年制的管理方式,实践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从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到实施管理的改革,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院的实践教学,正在由学年制的管理机制向学分制的管理机制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改革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建立保障机制,实施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现状
湖南文理学院升本7年,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初步形成了一套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学院经过2006年国家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结论。学院的实践教学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来说,问题依然存在,不可忽视。
一是对实践教学功能的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未能完全改变过来,对实践教学检查监督的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制不完善,不少实验课开设时没有经过论证,缺少实践教学资料等,没有严格的实践教学考试、考核制度,造成学生轻视实验,敷衍实验的现象,出现课外实践教学可好可差,甚至可有可无,结果导致学教科书、考课堂笔记、及格就能毕业的现象。二是实践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实习基地缺乏,仪器台件数不够,设备老化,生均资源不足,实
践教学时间减少,内容简化。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不适应,教学方法不尽合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进行科学整合,内容重叠及脱节现象较突出,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开设较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足20%,实验课教学上,大部分由教师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按部就班去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实验教师队伍不适应,存在实验教学人员的“流变性”,造成实验人员不专职,组织管理难以落实,实验教学质量难提高。缺乏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员由非专业人员承担,只起到保管员和清洁工的作用。实验教学基本是理论教师兼任,理论教师因工作量较多,一些难度较大,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落不到实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难以实现专业实验室的开放。五是考研因素影响,考研热的盛行使毕业班中考研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而考研的准备往往集中在第四学年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时期。学生为了参加研究生考试,将精力集中在考试科目的复习迎考上,放宽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疏忽专业毕业实践实习,个别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3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转变观念,坚持实践育人的思想
按照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对心理、品德、意志等非素质进行锻炼,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创新、实践能力[2]。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专科式实践教学模式及旧的传统观念,坚持实践育人观点。
3.2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及方法
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减少重叠的及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开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大实验,一改过去每三节课做一个小实验的做法,例如集中学习家畜繁殖学技术,了解冷冻精液的制作过程,精子活力的检测技术,及不同动物人工授精的实验方法后,可集中1周时间进行实验。改变过去动物营养学实验课中对饲料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以小实验课形式的独立开设,改成综合性大实验。由学生独立测定某种饲料的这些多项指标并做出综合评价等。
学习国外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臵,注重实验课,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要的实验课,单独列为课程,保持一定的学分[3][4]。
对教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生产过程和动物疾病,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通过音、画、影、文、动漫多种表现形式形成的多路视听刺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积累在课堂和现场教学上不易获得的临床知识[5]。
3.3立足地方特色构建新的动物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适应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动物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见附表)
附表动物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课 程
编 号
13130001-3
13130005
13133301
13133302
13133303
13133304
13133305
13133306
13133307 课程名称 教学 时数 学期 学 分 考核 方式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主要实践内容 生物学基础实践模块 138学时 1-4 12 动物生产实践(一)动物疾病实践 90学时 39学时 5 6 6 6 7 8 5 3 1 4 1 12 14 4 参见3.3.1 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综合专业课课程实践综合 水产养殖 技术咨询,义务诊疗,调查研究,参观学习家畜禽及经济动物生产 动物生产实践
(二)4周 社会实践 1周 动物生产实践
(三)12周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14周 科学研究训练 4周创新实践环节、科技论文
写作,专业外文翻译、文
献资料检索,计算机网络
与多媒体技术
小 计37周37
3.3.1生物学基础实践模块
为生物学“531”基础课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省教研教改)部分内容之一。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普通生物学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动物病理药理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生物机能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现代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已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整合为《生物化学实验》。
3.3.2动物生产实践(一)
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综合。按课程类别设臵。
3.3.3动物生产实践(二)
结合本地特点开展水产养殖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为4周,4学分。在校外水产养殖基地进行,注重水产养殖生产的典型技术,包括养殖品种,人工繁殖、育苗、苗种培育、病害防治、同时将一些理论知识放到实践教学中教学,边学边教,边学边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鉴定,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
3.3.4动物生产实践(三)
安排在第7学期,时间为12周,12学分。包括动物生产综合实践和动物医学临床综合实践。学生到畜禽畜牧场、经济动物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场进行顶岗实习,参与生产各环节,熟悉动物生产的各个过程,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动物营养技术,畜禽疾病免疫程序,常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等。并通过邀请企业、畜牧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介绍企业及畜牧业发展情
况等形式,了解畜牧业发展现现状。并通过实习日记、实习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鉴定,综合考核学生的生产实践效果。
3.3.5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从事生产实践、巩固理论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为1周,1学分。也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利用第4学期和第6学期暑假、双休日或课余时间安排实践活动。结合本专业开展技术咨询,义务诊疗,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地方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配种站、大型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等进行送技术服务。实习结束后就实习地区畜牧业发展概况、社会技术服务体系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等提交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3.3.6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为14周,14学分。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和知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专业综合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为缓解就业引起学生精力分散的矛盾,可将选题工作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并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实习评价体系由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单位的评价、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等环节组成。
3.3.7科学研究训练
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为2周,2个学分。通过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学习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查阅方法,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3.3.8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学生根据 “三结合”即“与专业相结合、与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的原则,构思实践的全过程,提出自己的创新实践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依托实验室开放,独立完成的一种完整实践环节尝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学生进行创新实习的潜质。
创新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应该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安排在第5~6学期课外进行,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通过创新实践环节,发现自己欠缺那些知识,在第6学期和第4学年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弥补。将整个创新实践环节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课题构思阶段,学期初,向全体学生布臵创新实践任务,要求在二周内完成构思、资料收集、市场调查等工作,提出创新实践的题目,并交指导教师审阅,该阶段的工作在课外完成;第二阶段为准备阶段,学生在该阶段进行课题所需材料(实习点、仪器、药品),呈交方案,该阶段工作也在课外完成;
第三阶段为实施阶段,学生在该阶段应完成创新课题的具体内容,写出答辩材料。该阶段工作在课内课外共同完成;第四阶段为总结和答辩阶段,由学生向答辩小组成员汇报创新实践的工作,并回答答辩小组教师提出的问题。
人员组织,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布臵创新实践的要求,明确该创新环节是由学生自拟题目、自由组合完成,每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4人,并由学生自己进行分工,由小组发起人负责,全组同学一起进行实施。系部根据答辩材料和答辩情况,给予奖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未来人才的评价要求是:“学会求知,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综合,具有多科学、多方位、整体性综合能力;学会沟通,具
[7]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不断探索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及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覃志彪,郭亚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102~104
[2] 金光明,杨冰,许万祥,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5):55~59
[3] 高腾云,郭金玲.八所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0,08(110):94~95
[4] 刘进辉,孙志良,王水莲,等. 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106~1108
[5] 张长兴.动物科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
223~224
[6] 洪奇华,蒋振东.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6:91~93
[7] 陈海宁,李湘健.当前就业形势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5,5:57~59
第二篇: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
学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戴余军,李长春,仇小艳,李国元,田春元,王端好,李安明
(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以湖北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验项目的选择、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教学,为地方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基金来源: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
教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鄂教高函[2011]32号);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生物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1025)
作者简介:戴余军(1972-),女(汉族),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类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湖北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2004年,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办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生。按照教
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办学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完整性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也直接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2004版、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历届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意见,2013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集中综合实践(由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构成)、科研训练、军事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总学时学分不变的前提下,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3版,以下同)进一步优化了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凸显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2013版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时由2004版的491学时、2008版的614学时增加到688学时,总实践周数由2004版的34周、2008版的42周增加到52周,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由最初的39分增加到48分,且占总学分的比例由2004版的%增加到2013版的30%。在2013版中,科研技能训练由2004、2008版的5周调整为8周,明确规定其不占教学周数,分散在理论课集中教学
时间内完成,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暑期进行,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体现了“重应用、强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1.保留经典实验项目,淡化课程界限,整合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夯实基础实验技能。经典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有些经典项目大多会设置在不同的实验课程中,如“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这一经典实验项目在“生物化学”、“发酵产品分析”等实验课程中都会设置,为避免资源浪费,按照课程的先后,将其整合到生物化学实验中,通过强化练习,学生的这一基本实验技能得
到了巩固,为后续实验内容的选择拓展了空间。
2.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如将“珍珠花”的DNA提取、“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筛选、培养”等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术,而且对教师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素养。
3.结合地方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动态,精心挑选典型的生物制品案例,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综合大实验。如本专业开设的综合型实验《黑曲霉高产淀粉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及产品的提取纯化实验》就是结合本地生物工程产业状况开设的,实验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设计、发酵条件的优化到发酵产品的提取与纯化[2]等一系列连贯的内容,实验设计既涵盖了生物工程产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相关技术,又体现了
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工艺学以及生物分离工程中的主要内容。综合大实验是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全面训练,加深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系统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三、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
为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构建实训实习、科研训练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动员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或结合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了解生物工程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
1.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争取学校和社会资金的注入,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注重仪器设备的增补和更新,先
后购置了小型啤酒、果汁饮料等小型生产线,动态浓缩提取机组、喷雾干燥塔等与生物工程产业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建成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在中心就可以接受工程化的训练,切实将理论与产业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引导学生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主动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先后建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学科、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鄂北特种植物珍珠花的基础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等省级创新团队、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麻糖米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学科平台,充分挖掘上述平台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
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试行校—地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与孝感市农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家事业单位建立农产品、食品药品分析与安全检测中心,结合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从样品的抽取到成分的分析与检测,学生都可全程参与。与英博金龙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一部分学生可以进入实习基地的不同岗位进行顶岗轮训,也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中协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为实习单位减缓了人手不足的矛盾并创造了效益,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评价方式的完善既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也可对教学改革起促进作用[3]。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采用仪器操作、实验设计、现场提问或卷面考试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实验态度、操作、能力、结果及报告是否准确、规范为主要依据;考核成绩的评定以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综合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文字语言表述能力等方面为主要依据。通过实验考核,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创新能力的有效环节。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要“立足地方”,实践教学应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地方生物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所需要 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挺,武玉学,张丽靖。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70-71.[2]王端好。《生物工艺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6):23-24.[3]吴萍,李正鹏,何庆元,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4,42(21):197-198.
第三篇: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研究
韩伏彬
摘要:高校文化软实力是高校综合实力中最具竞争力的文化表现力,新建本科院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底蕴不够厚重,影响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应从大学精神的培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优良校风的建设,以及学校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入手,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并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标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实现了有机融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学界研究的重大问题。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高校,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对培养人才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由此,大学的硬件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等软件建设却受到了忽视。尤其是占据高校三分之一的新建本科院校,在经过了粗放式、攀比跟风式发展后,学校的占地面积、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快提升,但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着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众所周知,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代表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这种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概念已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向各行各业推延开来,掀起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热潮。
关于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在我国至今仍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定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作出了诠释,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认识。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
[1]互转化,构成一国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简言之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所释放出来的既改变他者的存在状况、更改变自己的存在状况的力量,是创造生存的力量,向内之于创造主体,需要积蓄、积聚、自固、自强,所以,创生力首先是指
[2]自信、自强、自固力;向外显现为一种实在的竞争力、协调力、融合力、扩张渗透力。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该国发展和施加对外影响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
[3] 要内容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动力。
上述三个定义尽管在表述上有差别,然在本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文化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族习惯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内在力量。主要表现为对内的凝聚力、自固力,对外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自身的创造力等。
二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厚,学校升格后,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师资队伍急剧膨胀,专业结构大力调整,管理制度颠覆重建,几乎隔断了同专科层次办学的渊源。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底蕴不厚的现象,具体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1.新建本科院校精神文化仍未确立成型。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大学文化的长期积累和沉淀,它由全体学校师生员工所主宰和共享,并强烈外化且充盈于整个大学校园的精神性总和,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大学的治学理念、治学氛围、校训、品质和个性等因素。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时间较短,学校还未形成能够凝聚全校师生员工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尽管有一部分新建院校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校训,但还未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仍需接受办学实践的检验。
2.新建本科院校制度文化有待逐步完善。大学制度是为了实现其社会职能而建立的关于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模式及群体行为规范等。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最基本的保障,也是约束师生员工言行的重要契约。升本后,由于专科办学制度的影响,致使很多
[4] 重建的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导向失衡、缺乏创新等问题,没能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
3.新建本科院校行为文化不够厚重浓郁 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种种行为方式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它是大学文化中内容最为丰富、表现形式最为直接的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受管理水平、教师
[2] 素质、生源质量等因素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文化氛围不浓郁,学术研究水平低,官本位思想严重等问题。
严重影响优良校风、严谨教风和浓厚学风的营造。
4.新建本科院校物质文化品味不高。大学物质文化实际上是指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它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包括各种教学、科研的物质资料和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是保障和前提。作为当前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应在保持传统大学古朴、典雅、严谨等风格基础上,融入清新、明快等现代元素,做到高贵典雅,清新脱俗,富于物色,弘扬文化,充分发挥其物质文化功能的基础作用和育人功能。但是我们遗憾的看到,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因太过重视现代气息,而缺乏大学应有的沉稳、恬静和大气。
三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对策
大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高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只有从大学精神的培育、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存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培育独特的大学精神,增强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较长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思想特征,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如北大的创新,清华的严谨,南开的笃实,浙大的坚韧,牛津的雍容华贵,剑桥的幽雅出尘,哈佛的高贵博雅,斯坦福的实用主义等,这些便是大学文化的独特精神所在和个性体现。新建本科院校虽没有重点高校的历史底蕴和名牌大学的社会地位,却有着老牌大学没有的新的运行机制,学校要积极营造民主、自由、改革、创新的氛围,摒弃保守陈旧观念,摆脱官僚作风束缚,勇于突破传统大学体制的弊端,逐步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构建先进的办学理念,凝练出科学严谨的校训,使全体师生员工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形成文化自觉、价值认同,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精神家园,为建设优秀本科大学而共同奋斗。
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凸显学校文化的自固力。学校制度是维持学校人、才、物等因素合理运行的机制和框架,科学、严谨的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品质,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不合理的制度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和桎梏。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校在创办之初,就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运行制度。如严格的人事制度、规范的学术评审制度、公正的酬劳制度等。诚如我国学者雷颐所说,“一个创办不过十几年的学校,竟如此迅速崛起,与‘国际一流’虽还有距离,但已是世界名校。它的成功当
[5]然与充足的经费这种‘硬实力’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软实力’,即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就连国外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在同行评议的信中也夸“科大在聘用和升迁上所用的标准,是在国际上最高的学术水准”。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无疑告诉我们,制度的最大魅力之处就在于它能将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完美的整合并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利用办学短暂,没有形成制度的固着力,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优良的制度文化。
3.着力优良校风建设,扩大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中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直接的部分,集中体现为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良的校风是吸引世界各地学子前来求学的最大动机,也是产生或留住大师的基础或前提,同时,它也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首先应设立专门机构,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情况,制定学风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才环境;三是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以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日活动等,让广大师生在有益的活动中丰富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4.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文化的感染力。校园物质文化是与师生行为文化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学校教学设施、资料以及校园环境等物质折射出的文化形态。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是研究高深知识之场所,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摇篮。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意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5.重视文化传承功能,提高学校文化的创新力。创新力是大学软实力的核心,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高表征。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后,当前文化传承被人们确立为大学的又一新的功能。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表面上是传递和继承,实质上是文化的创新和再生产,文化传承与其它三个功能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即人才培养是期手段,科学研究是其载体,社会服务是其目的。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按照规范加创新思路,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团队、教研良性互动,加大校企合作、科技转化力度,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焕发创新激情、掌握创新规律,提高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 威.2009文化哲学论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7):
155-158.[2]朱兆香.“文化软实力”界说[J].世纪桥,2010(1):127-128.[3]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2009(3):15-19.[4]盛正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雷颐.香港科技大学何以后来居上明.中国新闻周刊[J].2005(2):85.The Problems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 Study Based on Cultural Soft Power
Han Fubin
Abstract: The culture soft power is the best competitive in the general strength of university.The culture foundation of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is generally weak and it needs to be promoted by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pirit, perfec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 constructing good school atmosphere and transmissing school culture.Key Words: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culture soft power;cultural function
此文已发表于《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8期
第四篇: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杨士英保定科技职业学院071000)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第一线的高技能性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引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性人才的使命。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又检验理论教学的成果,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而不能替代的作用。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课程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素质的要求,而且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我国酒店业发展的新趋势,酒店管理专业将朝着应用性、技术性、特色性专业方向发展,扩大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手段之一。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
笔者有一个比喻,把学生比喻成产品,而教师则是工人,那么学校就是一个工厂,产品到市场是能否得到消费者的好评,关键要看产品是否是市场所需求的,1我们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首先产品的定位要准确。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他们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就可以,比如说中、西餐摆台,铺床,折口布花这就是实践教学。其实不然,我们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性人才,而不是只会做一些机械活动的“机器人”。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与人沟通、需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而这些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我们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几乎都没有涉及到。
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定位于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即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
2.2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2.2.1学生对实践课程思想认知方面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的认为“我是大学生了,毕业后我是到高星级酒店做管理者的,为什么还要我做这个最基层服务员的工作”,所以导致有些学生在教室上专业理论课程时,非常认真,而到了实训室则是敷衍了事;还有的学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这是低级的工作,将来不会从事服务员这个岗位的,毕业后只想拿个毕业证,将来我又不做酒店,自己根本没有必要练习这个;还有的学生把实践课当作“放松课”(与体育课等同),它是紧张理论知识学习的一次缓解,不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总之,他们对实践课程认知存在这偏差。
2.2.2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职业意识
有的学生在上实践课时缺少职业意识,没有按照酒店员工的岗位职责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认为上实践课就是来动动手,就可以了,其他的行为可以很随便,可以聊聊天,玩玩手机,行为相对自由。在实训室比在教室上理论课轻松多了,这也是好多学生喜欢上实践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2.3学生的情商相对较低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也反映出学生的情商相对较低的问题。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有5个年头,在每年的实践教学中总有学生会因为达
不到操作标准而沮丧,有的对自己失去信心,有的学生还自己跑出去偷偷的流泪。他们的这种要求上进的想法是好的,但采取的行为是不当的,没有想如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对将来学生参加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酒店是一个面向公众的职业,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不仅需要高智商,更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员工。
2.3现有的师资状况限制实践教学发展,部分教师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的现状,尤其是“双师素质”的教师严重匮乏,部分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来源一部分是转行的,通过进修转向酒店管理专业;另一部分则是从高等旅游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师资队伍中有许多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更谈不上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讲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没有酒店管理的经验,无法将一些技能亲自演示给学生,对于教学的过程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学光盘获取直观认识,而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并获得教师的指导。
2.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
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般都是设置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但是在运作规模和部门系统性、软硬件更新速度等方面都无法与真正的酒店相比,根本无法营造出逼真的教学情境。同时,实训室的开出率也相对较低,只是在有相应实践课程教学期间才开放,因此使用率非常低。尽管现在有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开放了实训室,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学生的主动性等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对策
3.1让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校后,就组织学生对当地酒店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社会调查;聘请校外酒店管理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详细介绍和客观分析目前酒店市场情况;组织酒店管理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为新生作报告,讲解自己成功的心
得。使学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了解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使学生明白将来自己要做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员工,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对酒店行业有了正确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帮助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学生将来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2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采取情境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情境教学就是使学生融入到职业角色中。比如,在上中西餐实践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推选出一名领班,其他学生则是普通员工,老师就成了主管(部门经理)。学生们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比如大家的仪容、仪表要符合行业要求,从头到脚进行全面包装,领班则每天开餐前会,协助主管的工作。
笔者做过一个实验,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上餐饮实践课程时采取情境教学法,而客房实践课则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结果是学生上餐饮实践课程时的自律性、学习的主动性、团队意识、职业意识都明显好于客房实践课程。所以,情境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法宝。
3.3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所以,应该不断加强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适应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要求。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途径有二:第一,提高教师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计划的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当地、到全国知名的酒店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二:我们可以聘请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一些有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任实践指导教师,定期的来学校现场指导和授课,开展实践性教学与“传、帮、带”指导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加强和壮大“双师素质”教师的队伍。
3.4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大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争取打校内“仿真实训室”或“校内实习酒店”。在这样一种硬件设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为实践课程情境教学创造条件,使
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通过实训基地的训练,使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3.5把实践课搬到校外实训基地
虽然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硬件设施及软件管理、服务等毕竟跟不上外面酒店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把部分实践环节安排到酒店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综上所述,只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校报第38期董慧
2.《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陈江
3.《浅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谌莲莲 齐炜 池州学院报 2008.1
24.《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兵团教育学院报吴淑琴2007.75、《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镇江高专学报罗春燕2009.4
第五篇:关于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关于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消费上,他们喜欢消费并热衷于消费,而酒店则是人们进行消费的必备之选。因此,也就促使了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由于酒店管理业的发展迅速,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中职院校酒店管理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这样的情况,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酒店管理行业输送大量质量较高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目前,虽然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正在逐步迎来发展的的黄金时期,酒店管理业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很大,酒店管理业也一直是社会上认可度比较高的行业。但是,根据对相应的数据统计结果的查询,不难看出,中职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虽然进入了酒店管理行业进行工作,但是,却没有能够很好的在工作过程之中使用到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看出,中职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已经和社会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社会对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可度下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一些相对比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之中,一旦加强对于学生的要求,就会导致学生的就业率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对自身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方法的反思与总结,采用恰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保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升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二)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
一般来说,酒店管理业发展越快速,我们的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也会越高,其专业素养也会更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相关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失。而中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重要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基地之一,我们的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应该紧紧联系社会。当今时代是个竞争的时代,学生必须要让自己不断前进;再次,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众所周知,酒店管理行业是遍布全国各地,酒店管理业人才需要有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因此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大部分的工作开展都由计算机来进行,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懂计算机,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二、针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酒店管理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我们更加要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学时,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务必使实践教学实践占到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还可以从酒店管理企业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学校要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酒店管理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总之,学校要培养一支知识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坚持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国家给予的办学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多高校还不能具备提供学生实习和训练的基地。于是,校企结合模式应运而生,而这种学校与社会企业真正合作的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改革措施,刚好解决了学生无实习基地的困境,这也将成为今后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中职教育专业人才改革的一
大趋势。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结构
第一模块,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围绕着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具体的来说,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根据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模块,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围绕着教学的公关礼仪内容进行设计。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对学生的酒店管理公关技巧、学生的导游服务的基本技巧、导游在进行饭店宾馆服务过程之中用到的基本技巧进行培训。
第三模块,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相关内容的设计,以便于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