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一点思考
对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一点思考
天府新区正兴小学陈云发
摘要:
科技实践活动是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面,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自我校科创活动开展以来,科技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自由开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等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分工合作等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开展活动中,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也必须要有一批有专业素质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队伍,通过联系学校和当地实际紧贴学生生活,借助各项载体,开发各类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的科技实践活动。
关键词:学校科技实践活动环境资源 载体特色
科技实践活动是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面,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自我校科创活动开展以来,科技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自由开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等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分工合作等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反思几年来我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得与失,谈谈对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点点思考:
一、“领导重视,学校支持的大环境”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前提。
科技实践活动主要是师生参与的活动,也是需要不少设备资金投入的活动。比如:各种各级各项的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开展实践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的投入,修建校内水池、校内种植实验园、训练场地等。还有组织学生外出开展活动,各种活动制度的建立健全等等。这些投入没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资
金扶持,将是无法正常开展的。所以说“领导重视,学校支持的大环境”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前提。
二、“师资建设,学生自主,家校配合”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关键。
1、师资建设。科技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是在无教材、无模式、无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进行,这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来说,从观念意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关键。加强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如外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听讲座、听课、开课、观看案例、专家评点、活动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教学反思、互相评价等等,这能使教师改变观念,提升理念,增强能力,敢于创新,并获得发展。活动中应注意发挥教师的团队智慧,施展教师的个性特长,实现辅导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和学生同步成长。
2、学生自主。学生是科技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突显出学生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与需要。比如在我校每年的“三月科技活动月”的主题活动中,就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为种植小组、养殖小组、实验小组、阅读小组、制作小组、发明小组等。小组的确定是半随意的,如有的学生表现欲强,敢于创新,我们就把他分在发明小组;有的学生观察能力、科研能力、交往能力不错,我们就考虑在实验小组中有这样的成员„„正因为在分组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要,使每个小组的成员搭配十分合理。
3、家长配合。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配合,因此,我们应先通过各种渠道,如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了解自己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家长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背景、特长技能对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最后,在实践活动中力争获得家长最大的支持与配合,像《我们身边的府南河》这个课题,如果没有家长带孩子去调查、访问、拍照,回家后指导孩子动手操作,并记录分析有关情况,对孩子进行评价的话根本无法实施。
二、“因地制宜,联系生活,注重地方特色”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设施和场地开展时间活动。
学校是学生一天中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像教室、图书馆、美术室、实验室、电脑室、花圃等都为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孩子而言,这些教育资源是他们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对辅导教师来说,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它也比较容易操作,比如,正兴镇是有名的“红色乡村苏码头”,这让学生感到无比骄傲,也使他们萌发了去了解“红色乡村”的想法。于是孩子们以学校创建“正兴骄傲”展览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参观了解,并尝试当解说员,从中了解到有关“红色乡村”的诸多材料,有的并不满足于此,组织起来去采访校长及有关人士,寻找当年地下共产党员的旧居、后代。并对此课题进行延伸,产生了《我爱红色乡村》、《你了解正兴的历史吗?》等课题,甚至有的对家乡、母校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畅想起《天府新区新正兴》。
2、抓住地方特色,开展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活动,结合当地广泛的地方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让活动中的学生更贴近生活,如博物馆、气象台、福利院、加工厂等都为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果能以此为出发点,联系地方特色来寻找研究课题,那么会使活动开展的更有意义,使学生发挥地更加淋漓尽致。正兴镇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生产资源,如:凉风顶的有机宝石梨种植基地,麻柳湾的空心菜种植基地,松林村的肉牛加工基地、官塘村的有机草莓种植基地等,为此,我们以《我爱家乡》为主课题,让学生对其进行延伸,结果产生了如《保护水资源》、《宝石梨的蔬果技术》、《空心菜的培植技术》、《宝石梨的套袋技术》、《正兴泥鳅为啥有名?》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子课题,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结合时令”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
1、从“课外”中寻找活动空间。对科技实践活动而言,实施中应以合理利用假期和课外活动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去调查、去访问、去记录、去整理、去总结。
2、从“季节”中寻找研究课题。“季节”中蕴涵着丰富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动物、植物、气候、服装等等,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寻找村姑娘》这个课题正是抓住“春天”这个生机勃勃、富有诗意的季节来开展,产生了《春姑娘最爱玉兰花》、《春姑娘在服装上》、《春姑娘在气象中》、《春姑娘在学校的老槐树》等子课题,从各方面来寻找春天的特点,也体验到春天的美丽与一派繁荣。如在当
前春季流行病期间,学校聘请医学专家就有关科学防治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然后要求学生将宣传资料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学习,解除了学生及家长的恐慌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组织学生们上街向广大居民介绍水电常识和节约水电小窍门,介绍能源背景,宣传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广泛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安全健康等理念,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构建和谐社会而尽绵薄之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从“节日”中寻找活动项目。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对学生了解中国历史、风俗、地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意识提供良好的契机。每年的清明节,我校都要组织学生去正兴镇的烈士墓园开展扫墓活动,祭奠为解放正兴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英灵,让他们牢记历史,懂得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为使学生更懂得去关爱尊重老年人,我校每年利用“重阳节”这个节日,组织了《爱在福利院》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近孤寡老人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孤苦,同学们在活动中为老人们带来可口的点心,表演精彩的节目,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服,梳头„„让孩子们在“学会关爱”的体验中成长。
三、“借助现代多媒体,编写校本教材、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载体。
1、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实践活动的领域之一,已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接受。我校在这方面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很高的成效。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从互联网寻找资料、下载资料、打印资料的技术;在《我为母校设计校徽》课题中,学生更是利用电脑绘制出许多五彩缤纷的图案,把他们的奇思妙想通过鼠标向众人展示出来;更有甚者自己录制节目,并通过电脑向大家展示,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如果没有网络的支持,那么书籍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正是有了“博览群书”,才使孩子们知道了“含羞草‘害羞’的奥秘”、“如何防治鸽子生病” „„有的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成了剪报或手抄报,拓宽了知识面。
2、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利用。我校在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中,以《带你去创新》、《动手做模》为借鉴,编写了我校的《我爱模型》校本教材,以此为载体开展活动,对我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指导。
3、县、市科协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竞赛活动,这为我校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的学生把在活动中收集整理的成果以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展现出来,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也收获了知识与自信。
综上所述,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要在学校大环境下,通过科技辅导老师和家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一种开放性的思想,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才能使科技实践活动的具有更大的开展空间,也收获更多的喜悦!
第二篇: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思考
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思考
宗淑玲
摘 要:新的中学语文课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者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原则与方法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原则;方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原则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遵行的原则
(一)要注意实践活动的探索性。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答案或模式,导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从“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反复性。
和课堂教学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共 1
同的课本作参照,学起来很少走弯路,很容易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语文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犯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多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对此,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三)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创新特征。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
(四)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完整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不要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要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从容地进行实践。比如一个活动可以分准备、实施、综合、结题等几个阶段进行,也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五)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得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得多。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与
被领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及资料的能力等。
(六)要注意评价的开放性。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是最终成果的评价,也要对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在语文实践活动总结性评价时,要包括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的互评,并将此作为评定的依据。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总结。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一)体验式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它不是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必须伴随着某种活动结果。在体验的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而更多的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二)探索式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过程,因此探索学习是从抽象的科学结论和知识的接受转向通过具体的探讨,获得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而不是以获得或证实某个结果为目的的。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个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探索即伴随着失败,因此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学习。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依据。探索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外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习惯,养成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问题式的方法。
所谓问题式学习方式是指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研究进而解决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可通过提出问题、采用查找资料、访问调查等方式进行活动。它是每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从社会事物和问题出发的学习。要以小组协同、合作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综合性的方法。
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它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开放性原则,注重内容的延伸与学科之间的渗透、沟通。
第三篇:浅谈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浅谈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摘要】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青少年;实施方案
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更加艰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卷来,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小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从少年儿童长成青少年,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深,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逐渐由量变引起了质变。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们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实际操作能力上来。
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实施遵循原则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科技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要以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要通过选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行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正确、巧妙、有效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加强辅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欲望。要利用好各种科技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到
两次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辅导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设想,不轻率下断语,要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充分论证设想、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实在难以成功的也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说明。遇到困难时辅导教师要善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业绩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2.科技创新活动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原则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开展活动也占尽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也能减少活动开支.易于活动的开展。
3.科技创新活动形式要种类多、方式新
科技创新实践特色活动要形式多样。如可以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小论文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特色活动的设计需要充分认识活动的目的意义与预期效果,充分了解活动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活动资源的效能,充分掌握活动变量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或是高效开展。
4.科技创新活动方案要遵从学生的内心需求,灵活应变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遵从童心、寓教于乐。由于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还得应对各种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控,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需要,研究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在调控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预设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和补充,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力配合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主要场所,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加强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在教室内设置科学家画像、科学家名言,随时使学生感受科学精神;校园、室内的科技展角,随时展出教师、学生搜集的反映科学动态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设种植、养殖角,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学校要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全面投资人力资本,全面提升人的学习能力,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的“学习之邦”应该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人人需要学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每一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
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是时代的需要,也应是时代的精神;
1.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确保科技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为保证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制订较为完善的规划。逐步完善科技教育奖励制度,改革科技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措施,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发明活动的热情。
2.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发明活动
硬件环境建设是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导向,在校园文化墙、教学楼、科技展室等处,张贴本校获奖学生的科幻画、获奖感言、布置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及其激励学生成才的名言,营造出科技发明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培育科教创新课程文化
要追求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化,就必须让科技创新教育常态化。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落实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基于此,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特色发展之路。学科教学从科技创新教育中获得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让科技创新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体现在课堂上,科技创新教育才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总之。实施科技创新要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育课美等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努力构建一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
第四篇:学校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以“迎世博,让绿色生活方式走进徐汇千万学子家庭”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科技建筑模型”特色,开展“绿色建筑,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阶段安排:
1、XX年年3月活动启动
2、XX年年3月——11月活动实施;
3、XX年年11月底活动总结。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结合课堂教学,发挥基础学科的先导作用,在各年级选择重点渗透的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拓展课,综合科学、地理、语文、生物、物理、政治等等,将人口与环境、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节约资源等环保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二、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让绿色走进校园(3月)
1、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绿化角评比活动,美化学习、办公环境。
2、进行绿色环保专题黑板报评比。
3、举行节水、节电、护绿等环保标志设计与展示,增强师生们的节水、节电环保意识。
4、开展“与节约文明同行,建设节约型社会——XX年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活动。通过活动形成浪费资源可耻,节约资源光荣的理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4月、八年级)
5、开展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课题研究,组织绿色生活方式大讨论、编制家庭绿色生活手册等活动,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实际生活中。(5月、七年级)
活动二:以“身边的绿色建筑”为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制作模型活动。
1、开展“绿色建筑的故事”活动,通过寻访市区相关建筑,了解建筑风格,收集有关图片,查找其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课题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或制作电脑小报。(7、8月、3——8年级)
2、组织学生参观“上海市建筑博物馆”,了解绿色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结构,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现代绿色建筑的感性认识,拓展绿色环保创新思路。(10月)
3、举行“畅想绿色家园”科学幻想绘画活动,通过科幻画的创作,用艺术形象反映建筑与未来能源、建筑材料利用的发展。(10月、2——5年级)
4、举行“畅想绿色家园”环保创意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并制做未来绿色家园的建筑模型,让“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理念渗透在建筑设计中,并撰写设计的理念。(10——11月、6年级)
第五篇: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专题
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创设不仅是课程结构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我们教师要以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实施者自居,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既体现课程目标和学校特色,又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的活动。我校建校刚满十年,科技实践活动有一定经验但还需进行大胆探索。这次新课程改革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的信心,明确了科技活动的新目标和新导向,将科技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有趣的学习方式,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力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小制作、小宣传、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等科技实践活动,尽快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分高能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一、以科技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少,那么制作小玩具、小工艺品不失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方法。空瓶、碎布、硬纸壳、废纸、线团等都是制作的好材料,只要孩子喜欢,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科技小制作。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使大脑得到开发和锻炼,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我们也常常将“心灵”、“手巧”并称,那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儿童,往往能够形成聪慧的头脑,养成爱钻研的习惯。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当你看到孩子把一个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一个浇花的喷壶,当你看到孩子们通过剪、刻、撕、拉、折、贴、翻等手法,将一些黑白或彩色的纸魔术般地变成了飞翔的小鸟、绽开的花朵、可爱的时装小人时,看到孩子们根据蔬菜的不同形状,通过自己动脑设计、观察分析、动手制作,将普普通通的马铃薯、芋艿、萝卜、茄子加工成可爱的小猪、机灵的小老鼠、可爱的小白兔时,你不得不惊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佩服他们超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以科普小宣传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科学观念和知识的缺乏,导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
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我们应经常在校内举行科普知识展览、科技知识讲座、科技知识竞赛,还应经常组织学生在家里或到社区进行科普小宣传。如在当前流行甲流期间,学校聘请医学专家就有关科学防治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然后要求学生将宣传资料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学习,解除了学生及家长的恐慌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组织学生们上街向广大居民介绍水电常识和节约水电小窍门,介绍能源背景,宣传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广泛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安全健康等理念,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构建和谐社会而尽绵薄之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以科学小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是孩子亲自参与做实验后得出来的结果,往往能加深孩子对各种科学知识和自然现象的领悟与理解,理解透彻,记忆牢靠,而且我认为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有利于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整理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碰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的习惯,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享受自己寻找答案过程中的愉悦感。
小学生做科学实验的关键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包括必要的条件准备、研究的过程与步骤、即将采用的合适研究方法,并预设可能产生的研究成果等。小学生爱做又比较安全的科学小实验许许多多,有“豆子是怎样发芽的”、“音乐、盐水、温度对豆子发芽有影响吗”、“ “巧使黄豆浮起来”、“烧不坏的手帕”等等,学生爱做科学试验,不但能获得一些浅显的科技知识,还能培养科学志趣,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四、以科技小发明提高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
科技小发明就是指小学生通过认真参与家庭、社会劳动,发现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运用基本的科技创造知识和发明的基本技法,解决或改进这些问题。生活是科技创造发明的源泉,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随时随地会发现一些自已认为是不顺心、不顺手的物品,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改进,使之顺心顺手而形成的方案,就是“科技小创意”。“小创意”就是不完善的小发明课题,经过设计后就可以进行作品(或模型)制作。上小发明指导课前几天,得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劳动,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不方便、不顺手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加以改进。几天后,老师组织学生在课上交流观察和体验心得。让学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会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以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科技小论文是科技实践活动的总结,是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验操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规律、新理论、新假设等结论。为了撰写高质量的科技小论文,学生们有的实地调查,有的上门采访,有的上网、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制成统计图表,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指导学生写科技小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研究和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数学、常识等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科技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彩、自由开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等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分工合作等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