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总结内容建议
新课标新教材实验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建议
一、实验区(市、县)教研部门(学科)的总结
1、学科新教材(**版)在你区(市、县)多大的面积实验(实验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
2、为做好教材实验的指导,教研部门是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员如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
①教研部门是如何提高对本学科课改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积极推进本学科课改责任感的? ②教研部门是如何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观念指导教研工作的?如何引导本学科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建立起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的?
③教研部门是如何加强本学科教师的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的? 如何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把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师的发展紧密结合的?
④教研部门是如何组织本学科教材实验的骨干队伍,为学科课程实验提供重要的专业支持的? ⑤学科教研员如何转变角色,成为学科课程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
⑥在学科教学评价方面作了哪些改革?在实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方面,在加强过程评价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3、通过实验,取得了哪些效果(有量化材料更好)?对本学科新教材作何评价?师生有何具体反映?有何建议?
二、实验学校的总结(可以学校的名义或教研组的名义)
l、新教材在多少班、多少学生中实验?实验教师多少?
2、如何增强实验教师对课改意义的认识?在课改实践中如何建立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以校为本的学科教研制度是怎样建立的?学校教研组怎样成为了学科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开展了些什么活动?对促进学校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学科教学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
4、学科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5、本学科新教材实验的效果怎样?师生对教材如何评价(最好设计问卷,并对统计材料加以分析)?有什么建议?
三、实验教师个人的总结
1、如何增强本学科课改意义的认识、在课改实践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的?如何加强学习、不断促进专业发展的?
2、如何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的?如何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如何实施的?
3、如何在备课中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的?如何从学生个性出发,因材施教的?
4、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同本学科新课程内容整合的?
5、学科教学中如何重学生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的?
6、在学科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收效怎样?
7、本学科新教材实验的效果如何?你如何评价它?有什么建议?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1)课程评价的界定
“评价”原意为评论物品的价值,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就是根据教学口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信息,对课程教授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对课程实施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算式进行表述:评价=搜集信息+判断赋值+改进决策。评价活动包括三个方面,即价值厘定、搜集信息、做出判断并据此对教学进行调整。
价值厘定就是对“什么是重要的”问题给出可操作的概念。因此,对高中课程口标的理解不同,价值厘定的结果就必定不一样。在以追求升学考试为口的的价值观指导下,高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完全不同于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口的的价值观下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因此,对“什么是重要的”问题的回答,必然会出现极大的差异。
评价过程需要系统地搜集信息。考试是搜集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却不是惟一的途径。不同的课程口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搜集信息。利用多种搜集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评价的结果将更加可信,更为合理公正。
评价活动的口的是根据所搜集的信息,做出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价值上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对教学效果是否达成课程口标,做出价值上的判断,然后根据这个判断来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2)课程评价的内容与特点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口标、体系、方式、方法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课程口标的实现。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需要建立以下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总体来说,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有关内容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1)、是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3)、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4)、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6)、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7)、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是什么?
指导思想:基础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教育的基础教育和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简述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师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性开放的教师。
5.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有哪些?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7.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简述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
(1)、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3)、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9.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一)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二)促进教师成长。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重点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
(三)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10.教师职业道德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内容的全面性;(4)、讲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这也到的影像的广泛性。
1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念及内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特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多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内容:(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1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良心感、荣誉感、幸福感。
1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哪些?
坚持知行统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做到“慎独”、学习先进人物。
1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加减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6.备课的概念、类型及内容什么?
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学习课程标准、专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怎么学,创造性的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类型:(1)、参与人数,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备课内容,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时间先后,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内容:被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被学生。
17.说课内容包括哪些?
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程序。
18.课堂导入的类型有哪些?
直接导入、温故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情境导入。
19.课堂板书的类型及基本要求?
导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恰当把我导入的“度”。
20.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内容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21.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2.什么是美育,什么是美术教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养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3.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价值:(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4.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是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评价。
25.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分别是?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26.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1)、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校的持久兴趣。(2)、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的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
27.美术课的基本原则、教学模式及方法。
基本原则:渐进学习的原则、活动的原则、创造的原则、艺术综合的原则。
教学模式:讲授与训练的模式、临摹与操练的模式、感受与表现的模式、课题与探讨的模式、欣赏与批评的模式、可内向课外延伸的模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问法、发现法、演示法、情境法、尝试法、练习法、参观法、留空法、评鉴法。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竞争。
2、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
(1)日本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参与社会和国际的意识b、独立思考的能力c、为学生掌握基本内容创造一流的教育环境d、鼓励每处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2)英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精神发展,道德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培养交往能力,数的处理能力,信息技术的能力,共同操作能力,改进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国内基教课程体系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
原课程存在的不足:(1)课程目标注重的是知识目标;(2)教学内容多杂,知识多、难度大,存在难繁偏旧的问题;(3)学生主体地位没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量偏小;(4)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学科体量,违背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氛围,科目过多倾向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依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
(4)改变课程设施过于强调接爱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区别和造成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三)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成果
1、酝酿准备阶段:99年始 已结束
2、实验阶段 :现在到2004年
3、推广阶段:2004年始
第五篇:2013新课程总结
2013-2014大柏地初中新课程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方面”,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校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布署下,贯彻实施了《瑞金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地做好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有力保障
我校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主管教学校长亲自担任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负责新课程改革的一切工作,并由教务处作为主要负责机构,筹划和制定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体规划,制定改革基础阶段的师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各项工作按部就班进行,并制定评价方式,使此项工作可见、可感、可操作、可评估。
二、具体做法:
1、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第一阶段培训中,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要运行机制,采取的是“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为了提高教师自修的效果和深化认识,我们对要学习的内容预先做了学习任务布置,比如,纲要学习100题,案例分析,反思笔记等,要求定期上交学习心得,学习笔记,研讨交流记录等,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每位教师都在自修——反思的学习方式中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能重新认识教师在社会中角色的转变。
2、结合职教特色,选择专题,进行校本培训讲座
我校在校本培训中遵循先通识后学科的原则,把通识培训适当前置并贯穿于整个培训的始终,以全新的观念统领《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邀请专家、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等做校本培训讲座,使全体教师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内容、结构、评价、管理上的重大变化,抓住关键点、实现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使全体教师能够正确对待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利用业务学习形式,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
我校在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传达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与新动向,把重点放在对课程改革的目的与内容的传达与探索上。并且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重点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及作为职业中学的教师应如何面对新课程?如何走进新课程?为此,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对全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导向教育,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向课程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深化对课程改革认识的表现。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尤为重要,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同时通过学习、讨论,在教师中普遍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必须贯彻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同时进行职业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
4、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做到研中有训
抓常规促质量,靠教研上水平,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我校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教研活动,以点带面,把课程改革中要探索的教材、教法、学法、评价机制、教学模式等与学科紧密结合,使课程改革理念由通识转入学
科这个更深入的层面,使广大教师能将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5、我校为了能了解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培训中的成长情况,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认真记录教师学习、工作、成长情况,不断充实“个人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
6、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培训工作
我校在校本培训中注意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经常从网络中收集资料和学习培训的先进作法,加以借鉴,并组织教师上网获得信息,参与网络交流,同时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将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工作中。课程改革后学科课程之间出现了整合与融合,这使 一些教师有些应接不暇,尽管广大教师已经在理论和心理上做好迎接课程改革的准备,但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使他们的学科知识细化,界限分明,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改善这一状况,我校配置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室,宽带上网的高速,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不仅保证了微机课教学的需要,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空间,教师们可以在这里了解科学阵地前沿的信息与技术,能将之及时、准确地捕捉并转化成指导推进学生提高的内容。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师的头脑,也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有效支持。
7、开展活动、凸显新的教育理念
为能使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我校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活动,来检验教师的提高水平。比如板书设计大赛,一节好课的经验交流,“百花奖”教学比赛,优质课评选等,并且在活动中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通过扎实的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全体教师能重新审视自已的教学,使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向纵深处发展。
8、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职教特色
在教师培训中,我校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将学习中的典型案例、学科好课的范例等开发为校本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培训的典范之作,观摩学习,促进教师的提高。
同时开发学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以体现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指导思想,我校灵活安排选学课程,开展面向农村的技术讲座,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技能训练,也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迅速转变。
9、除以上几项工作外,我们还利用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对教师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四本书《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课程反思与重建》、《教师教学究竞靠什么》,进行了开卷考试,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反映出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都能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对学习内容研究有广度、有深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扭转并且能确立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三、效果
通过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培养了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初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具有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习型”先进个人,造就了一支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