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大纲
上海大学2010-2011学年夏季学期《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积极性,使广大同学更直接地感受祖国各行各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带来的新变化。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主题教育中,通过“红色英烈”、“红色寻根”、“红色经典”等系列纪念活动,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把廉洁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激发大学生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二选一)
1.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做廉洁诚信的上大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实践教学形式及考核
1.听一堂相关主题的教育课。(2011.7.1)上一堂课
2.作一次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小作业。发一条帖读一本有关中共党史或廉洁教育的书籍。写一篇读书心得(300字左右、联系个人思想实际)。登陆乐乎——论坛——圈子,选择“形势与政策”课程论坛指定区域,以学号或姓名将心得发帖。发帖者应注意文明上网,尽量在交报告书前完成,最迟不晚于9月开学。
发帖至:http://group.lehu.shu.edu.cn/BizClub.aspx?id=1672
23.登陆“乐乎论坛-圈子-形势与政策课”,下载、填写、递交《实践报告书》。写一篇报告以个人为单位作一项主题访谈或小调研,将2000 字左右的小论文附在报告书里,文体可以是议论文或调研报告,在确保不存在抄袭的前提下可使用电脑打印。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和胡乱编造数据和事实的行为,能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小论文应言为心声、言之有物,语言流畅,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抄袭者不予通过。
四、实践教学具体规定 课时:课内辅导1学时,实践9学时上课时间:2011年7月1日(周五)
向所选教师递交报告书时请交打印稿
时间:7月12日前可投入办公室边上相关任课教师信箱;
7月12日上午接待,13:00截止。地点:B-305
打印稿封面请注明教师号1-1003、2-1009、3-1015、4-1021与学生顺序编号。
谢谢配合!
五、任课教师评阅及小结
1.请各位任课教师及时 评阅、整理 学生稿件,按编号装入试卷袋备查。
2.认真分析学生实践报告,写出各自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小结,上交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以备汇总至社科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
奚建群xijianqun@163.com2011年7月1日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大纲(定稿)分析
2015-2016学年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经管院思政系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和《2015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精神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先辈坚苦卓绝奋斗的结果,广大学生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本次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当前我国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实践平台,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强化对近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题活动的教育,以及广大青年学生在牢记先辈的苦难和奋斗,增强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并把实现伟大中国复兴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 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有效实际行动,让大学生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三、实践教学学时安排
根据我校“本科生培养方案”,《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为8学时。主要安排学生撰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论文。
四、实践教学内容、组织方案(一)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撰写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为主旨的论文,自选题目。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二)组织方案
任课教师于《形势与政策》课上需提前布置本实践教学内容作业,最好指定一批容可读性、学术性于一体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参考论文。课程讲授结束前收取并批阅学生本次作业,择优课堂展示10分钟。
五、论文要求
(一)论文总体要求
1、论文必须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资料详实、并独立完成,要有自己的看法,不可抄袭。如发现论文雷同,成绩一律作废。
2、论文总体字数在2000字以上。
3、引用别人的文字、资料和数据必须注明出处。
(二)论文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中文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中文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正文:它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本论是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结论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5、参考文献:在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6、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7、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三)论文格式要求
1、统一使用A4纸,单面打印。其中,封面要求单独打印,样式见附件。
2、字体统一用宋体,行距统一用1.5倍。
3、论文内文基本字体为四号宋体,具体各部分字号要求如下:(1)标题区
1)题名:二号黑题居中,置于文章顶部首行 2)作者:五号楷体居中,置于题名之下
3)作者相关信息:包括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编。上述信息包括在括号“()”之内。字体格式为五号楷体居中,置于作者之下。
4)摘要:“摘要”二字为五号楷体加黑;“摘要”内文为五号楷体。摘要字数应控制在100-200字之间。
5)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五号楷体加黑;关键词内文为五号楷体,3~5个。
(2)内文区
1)论文内文基本字体为四号宋体。
2)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
一级标题。以1、2、3、4作为序号,序号后有空格,无标点。内文不接排。标题字体号为四号黑体。
二级标题。以1.1、1.2、1.3作为序号,序号后有空格,无标点。内文不接排。标题字体号为四号黑体。
三级标题。以1.1.1、1.1.2、1.1.3作为序号, 序号后有空格,无标点。内文接排。标题字体号为四号楷体。
其他标题。论文内文原则上只有3级标题,如果有第四级标题,以⑴、⑵、⑶作为序号,序号后有空格,无标点。内文接排。标题字体号为四号楷体。
(3)参考文献
为四号黑体,其它为四号宋体。
1)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正文后面,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2)论文标注“参考文献”时的序号可以使用“[1]、[2]、[3]、[4]”的形式。
专著须注明作者、编者、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及其版次、页码。例如,[1] [苏联]伊•亚•兹拉特金著,马曼丽译:《准噶尔汗国史》,4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5—46页。[2] [清]洪钧著,田虎校:《元史译文证补校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9页。
论文须注明论文作者、文章名称、出自刊名、期数。比如,张世明:《清前期卫拉特蒙古社会历史简论》,刊于《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0-30页。
六、关于本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说明
(一)以上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拟订以上操作方案,教学的实践程序还有待于各任课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应就实施方案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加以补充、修改而臻于完善,以达到实践课的设计效果。
(二)本方案是一个总体的规划,任课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各该教学编班的人数、专业特色等特点,灵活使用,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本方案作为学生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因其作用和意义显著。
七、成绩考核计分办法修改意见
(一)根据以上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和办法拟作出以下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二)实践教学环节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遵循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原则,课堂教学结束之时必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评定实践环节成绩,记入学生期末总成绩。
(三)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本课程总成绩之中。本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核算,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分占30%。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课外实践组成。学生出勤、听课、课堂互动、回答提问 5 等情况,任课教师仍需及时记录在案,可以在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时综合考虑,体现出每生的这部分表现。
八、其他
附件一:论文封皮格式 附件二:论文结构和格式范例
经管院思政系 2015年9月1日制订 附件一:
塔里木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征文
题目: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5年12月20日 附件二: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张XX
(塔里木大学XXXX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抗日战争XXX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XXXX
1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
XXXX XXXXXXXX XXX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XXXXXXXX XXXXXXX XXX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XXXXXXXX XXXXXXX XXX
2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XXXXXXXX XXXXXXX XXX
2.1共产党人XXX 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 参考文献:
[1][苏联]伊•亚•兹拉特金著,马曼丽译:《准噶尔汗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5—46页。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2.课程目的和任务
(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2)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课程内容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因时而异,所以教育部只规定课程教学目的,未制定具体教学大纲,也没有专门教材。总的说来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课程难点:按照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正确把握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二)课程内容
国内外时事政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国内外及省市校的形势与发展趋势、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课程教学内容可因年级、层次不同而有所侧重。
(三)教学参考资料如下
1.中共中央重要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
2.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3.《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VCD;
4.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图文、音像资料。
三、课程教学形式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时效性等特点,因此,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电视教学、网络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
四、适用专业及学时
全校普通大专各专业学生。
本课程每学期8学时,开设4学期。
五、课程考核
该门课程考核运用平时表现与开卷考试(撰写论文)相结合的形式,以百分制计。其中,平时表现包括参加《形势与政策》课、形势报告会、电视教学等出勤情况,占总分的40%,课程结束后的开卷考试(撰写论文)成绩占总分的60%。课程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课程总成绩不合格者需补考,补考合格者方能毕业。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形势与政策 课程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学分:总学分2学分,每学期0.25学分 开课学期:1-8学期
一、课程的任务
本门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清是非、积极思考和回答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
1、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促进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教学总体要求
(1)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不断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体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及时性要求。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形势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要求,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教学,用党的方针政策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
(3)不断加强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遵循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判断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大学生认识把握形势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
3、主要考核内容
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一些基本国策;国内外时事热点;学校规章制度和就业形势与指导。
4、考核标准
按照4学年8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的安排,每学期完成1篇小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由每一专题的授课教师进行考查。每学年总评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个学年8个学期完成16个专题,平均每学期进行2个专题。专题分为常项性的专题和动态性、时效性的专题两类。(因总体教学内容具有时政性特点,故具体教学内容要依据形势政策的发展变化而确定)
常项性的专题主要有: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自我规划(第一学期第一个专题); 台湾问题(两岸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外交; 动态性、时效性的专题包括:
国际经济形势; 国内经济形势; 国际热点与焦点; 国内热点与焦点; 中外关系;
国际国内重大突发事件;
四、主要参考资料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人民日报》 3.《新华社每日电讯》 4.《参考消息》 5.《中国教育报》 6.《半月谈》 7.《瞭望》 8.《世界知识》 9.《时事报告》音像版 10.《环球时报》
11.《形势与政策教育概论》等等
五、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而言,它们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上与其他四门课程互为基础、相互促进,运用其他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认清形势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形势、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并且结合当前社会上各种思潮、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本课程的深广度
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正确把握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做好自我规划。
3、本课程的教学特点(1)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教学为辅,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的专题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在网络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多方交互、沟通便利的特点,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学生培养措施
一是专题讲授,加强认知。二是推荐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
大学生假期旅游调查报告
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而他们的学习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大学范围内。据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在假期选择旅游,因为,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假期旅游不仅可以舒缓大学学习就业的压力,还可以增长见闻,提高人生阅历,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学习。就旅游业而言,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激情四射的消费对象,而当代大学生对假期旅游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随机收集了一些大学生对于假期旅游的想法,虽然参与调查的人不多,但也能集中反映大学生的假期旅游状况,总体来说,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数据显示,又95%的大学生选择假期会进行一次旅游,而又5%左右的大学生则会选择更多。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物质审美的追求更上一层楼,思想则显得更为进步。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假期空闲时间的分配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95%的大学生都会进行一次假期旅游,以达到舒缓学生压力,开阔视野等目的,而有5%左右的大学生,可能时间较为充裕,再加上经济条件的支持,假期旅游的次数会达到2次或以上。换个角度想,假期旅游能够达到大学生的预期目标,而大学生作为旅游业的一大客源体,选择假期旅游也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不同的大学生对假期旅游的看法也不同,而他们选择旅游的范围也不同。据统计,约60%的大学生选择在本省内进行假期旅游,而有40%的大学生选择在省外或国外进行假期旅游。当然,这其中也是有多种因素的。比如,选择在本省进行假期旅游的大学生由于时间不是很充裕,经济费用等问题,或者本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需进行出省旅游。而选择外省的大学生则因为许多名胜古迹,艳丽风光慕名而来。无论选择省内,还是省外进行假期旅游,都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本地或其他地区的文化底蕴,与不同地域人进行交流,有利于大学生增长见闻,更加充分的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或水平也得到提高,所以人们对旅游享受的倾向也有所不同。通过对2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粗略估计有70%的大学生倾向于享受自然风光;有15%的大学生选择历史人文;剩余的15%关注亲朋聚会。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生活环境不断下降,反而一些贴近大自然的东西更值得人们享受,通过旅游的方式去接近自然风光,情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为了使自己过得更好,人们关注生存条件的比例较其他更大,然而却忽视了历史及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享受历史文化旅游,能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明,也可以感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总是匆忙的把时间利用于工作、学习,导致人际交往迅速下降,假期通过与亲朋聚会,不但可以达到旅游的目的,还可以增进与亲朋的关系。
人们对旅游的目的有了设想之后,选择与谁去旅游也是迥然不同的,随即对20名大学生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约有65%的同学愿与朋友一起旅游,有30%的同学选择与家人同游,而有5%的同学则希望与恋人同游。通过数据分析与现实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大学生总是处于校园中所以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在旅游中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看法与朋友搞好关系,为自己的将来铺上一条平坦的大道;在漫长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与家人的接触的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少,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大学生往往希望借旅游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生理,心理日渐成熟,对异性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他们总是希望与恋人一起有个浪漫的约会,往往总是会采取旅游这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青海美丽的青海湖、敦煌莫高窟的佛像、西藏的布达拉宫和虔诚的朝圣者、江南古典的小镇、丽江的古城、西安的兵马俑、贵州的黄国柱瀑布、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这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有自然风光的享受,也有历史人文的探索,当然这些对大学生来说也是有可能的。
通过对另一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70%的大学生选择旅游费用在2000元以下,30%的选择2000——6000元。可知:大学生虽然比较注重精神享受,也很热爱旅游,但是作为经济尚未完全独立的群体,旅游费用还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大学生平时比较忙,并且有诸多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交活动,是否有足够多的空余时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否有充裕的经济支持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选择的时候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理智的选择,这是每个人做出旅游决定的先决条件。另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多数大学生现在还依赖于父母,不愿意过度消费没必要的花销,足可见其对父母辛苦劳动的珍惜。当然,在大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经济独立了,旅游便是一个普遍的事情。
荷花会再次绽放,星辰依旧追寻美丽的轨迹,花谢花开,聚散离别,这一切的起伏变化皆是有因果的,那么大学生热爱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呢?经过调查,有40%的大学生选择了旅游可以增长见识,50%的选择了借此可以缓解压力、滋养身心,还有10%的人是为了维护亲友关系。整体来说,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会增长你的见识、开拓视野,深入了解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深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川:由于当今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旅游会缓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方面压力,滋养身心,而且还能维护亲友之间的关系。也许,正是基于这些目的,大学生对旅游的看法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山川、美景、风土、人情、美食、优购、亲友陪伴的温暖,假期旅行可缓压、交友、长智、广识,诸如此类,大学生假期旅行可谓益处良多,那么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态度又如何?
事实上,大学生假期旅游作为一种拥有一种良多益处的活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均对此呈现出赞成态度,并对假期旅游表现出极大的期待。就我们所做出的又一项调查而言,大学生对假期旅游的赞成程度高达100%,可以看出,现今大学生们对于假期旅游的热情很高,只苦于时间、经济等原因而将很多计划缩减、放弃,但在心理,思想上,“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是向往旅游的。可以看出,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这一时代的先锋群体自然受其影响产生意识上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与旅游这一主题中,便是旅游意识的提升。具体而言,变表现为次拥有假期旅游愿望的人数的壮大。
在此改变发生的同时,大学生对于假期旅游的目标期望有何特点?对于此项内容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旅游目的的选择各有侧重,分散于旅游本身、旅游交友、物质享受等等,其中,分别35%的受调查者侧重于旅游本身与旅游交友。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旅游目的的侧重点事实上是一种拓展。应当感到欣慰,大学生群体对于旅游的认识亦有所发展,旅游目的亦日趋多样化,但大学生们并未全部着重于旅游所得的精神享受,而是仍受一定的社会、生活实际的影响。
有人曾说出如此的论断:旅行的最大好处,不是能见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机遇下,突然重新认识自己,其实,旅行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以无论怎样的旅游目的均没有高低之分,正误之别,但对旅游目的的设想确实体现着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精神诉求,也变相体现出了时代中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另一方面,个人的旅游行为也对此有所体现。
有人说人生活就像一路的旅途。人在途中,路在脚下。又或许这条路的尽头不如你想象的那样美好,但一路走过的岁月却不是简单的就能阐述的。所以你必须用自己的笔来记寻这段旅途。回归时间长河,再回首也许并不是那么的苦涩。
那么,旅途如此精彩,就更的打上背包来一场未知的旅行。但在真实的旅途就你会如何来记录这旅途呢?根据我组进行的一次调查报告显示,在一次假期旅行中有30%的人喜欢用录影的方式来记录旅途,有35%的人喜欢以图片的方式保存过程,有20%的人希望用文字去体验,感悟旅途,也有15%的人想用音乐的方式来丰富和书写心灵的旅途。
可以看出一场旅途已经不再是一段简单的路途,首先在这场旅途中的人都在运用各种方式来记录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这是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社会平稳高速发展的证明;再则,与其说是对美好事物的保存和记录,更可以说是生命的感悟,希望心灵中的单纯,希冀与生活
完美的融合。再或许这是场旅途,又或许是找寻自我的过程。这场旅途情深意重。
人生如旅途,生命如歌。可再美的旅途总有一处是破败的景象,再动听的歌也会有一丝的瑕疵。如果问“你对一些大学生在假期旅游中所做的不文明行为的作法”这一问题会如何答复。根据我组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人选择会言语相劝,有20%的会寻找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是富有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诚然,每个人真真切切的独立而无法复制的存在,但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麦子都生长在同一片天地,日光都洒在每一个人的旅途中,擦肩而过间便是月辉。所以这就是叫作祖国的一个归属感。这场旅途人何其多,你不会孤独。所以,走上去扶正错误的目标,因为你的背后还偶遇许多人,或许你会是一个时代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