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间:2019-05-12 07:1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人为本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人为本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篇:以人为本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所讲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应贯穿于整个审计监督工作的全过程。

一、以人为本,要在审计工作中重视对“法”的灌输

以《审计法》为主线的一系列审计法律法规,既是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据,也是接受审计监督的部门单位和所有公务人员应

该知悉了解的基本法律知识。应从三个层面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灌输,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是审计机关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送法进政府、进机关活动,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对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的重视、支持和理解。二是加强对被审计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其主动配合审计机关开展工作,认真对待审计监督,依法落实审计结论,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三是加强对所有财务人员审计法律法规、财经法规以及财务制度、会计规范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财会人员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依法接受审计的意识,促进财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二、以人为本,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突出对“人”的监督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就审计机关而言,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当前要突出两点:一是要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象。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的比重和力度,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在履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这一重点。经济责任审计既包括对“单位”的审计,又包括对“人”的审计,而对“人”的审计监督是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所在。依法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深化内容,创新思路,从以法人为重点的审计逐步转向以自然人为重点的审计,实现由对事的审计转变为针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行为的审计。要重点围绕领导干部在履职期间的决策、管理和政策执行三个方面来展开审计,审查领导干部决策是否科学民主;审核评价该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财政收支和相关重大经济活动的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宏观政策、财政财务政策、有关经济指标落实及个人廉政情况。通过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及时揭露不廉洁、不作为、乱作为等消极腐败问题,更好地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服务。

三、以人为本,要在落实审计结论中注重“改”的成效

要充分认识审计结论的法律地位,更加注重维护政令畅通,把落实审计结论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和防范遏制腐败的一项重要环节来抓。在落实审计结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性化,践行文明审计的要求,转变和拓宽工作思路,要在坚持依法处罚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的力度,实现从重处罚向重整改的转变,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使问题得到纠正,漏洞得以堵塞,从根本上和源头上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审计监督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四、以人为本,要在审计队伍建设上强调“廉”的内容

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司经济监督的重要机关,在自身建设上尤其要突出一个“廉”字,视党风廉政建设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审计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人,要把人本理念贯穿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组织纪律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的始终,精心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恪守审计署颁布的新“八不准”廉政纪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湛、高效廉洁、敢打硬仗的审计队伍。

第二篇:【内容摘要】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科毕业作业

【内容摘要】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途径。企业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决定着企业自身发展的程度。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来源。成本是补偿价值的尺度,降低成本是补偿价值的减少,是为社会劳动创造袭余产品价值的增加。降低成本越多,增加利润越多,可以为国家和企业增加积累,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成本,产品成本,效益

第1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科毕业作业

一、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人们在生产中劳动效率高低,也是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是:1.强化企业于(职)人员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发挥更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生产的不断发展。2.据商企业干(职)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3.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大技改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其一,改进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带理,压缩非生产人员,精选生产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其二,改进生产组织形式,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力,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量就减少了,可以使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等费用降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对生产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裁减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很多,如通过改革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改进操作规程、使用新的材料等,这些途径的采用,能提高产品的产量,但不一定非要裁员。当然,若是通过购置新机器设备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则可能使人员产生过剩的情况。

二、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产品无形损失

产品质量好坏,是反映企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企业生存、市场销售的体现。为满足人们(社会的及个人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建设,企业必须狠抓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提高产品合格率。在各生产环节中,严格把握质量关,执行操作规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另外,产品质量与成本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两方面去认识:在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产品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之上的,成本是原因,质量是结果。但有时企业的高成本却是因为产品质量不好造成的,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返修的费用会加大产品成本。二是伴随质量低劣出现的产品质量不稳,使得产品售后的维修服务费用增加。因此要树立提高质量就是降低成本的观念,减少废品损失、产品售后的维修服务费用,减少由于商品过时、过季和供过于求造成产品贬值而形成的无形损失。因此,保证合理的产品质量,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产品的成本,在相同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保证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保证合理的产品质量,又能够消除和尽可能减少产品的无形损失及废品损失和返修的费用,那么产品就能以较低的价格投放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因此,在降低成本中必须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无形损失。首先是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和组织生产;其次是尽量缩短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待售时间;再次是减少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待售数量。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对市场需求的灵活而快速的反应机制,具有弹性的生产能力。一旦市场有了需求便迅速进行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把无形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2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科毕业作业

三、降低材料消牦

降低材料消耗,是增加产量的前提和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狠抓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等的材料节约。严格控制材料第一成本关,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中材料的成本,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因为在产品成本中,通常是材料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一些加工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材料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降低材料消耗的潜力很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诸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材料数量差异分批核算法等,使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

四、提高设备的利用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的实践经验,设备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设备在进行综合利用下,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不断提高利用效率。这不仅可以形加产品产见,而且可以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程度,要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

五、严格控制、节约费用开支

企业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厂,反对铺张浪费,尽量降低制造费用,节约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压缩非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项目较多,应对每项费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对低值易耗品、办公费等,应制定相应的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促其不断降低。尤其是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和完善内较经济责任制。严信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标准。

六、源配置效率,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

企业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资源。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各项资源才能发生相互作用,不同的资源配置会形成不同的生产能力。创造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谋求有效、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各项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才能降低产品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资源的取得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但资源组合是不需支付成本的。企业应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最佳资源组合,利用无需支付成本的最佳资源组合,创造超额价值。资源组合形成的创造超额效益的能力,建立在个别资源和企业人员的劳动基础之上,通过人的劳动对各项个别资源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七、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

第3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科毕业作业

加速资金周转仍然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企业应通过及时采购、及时生产、及时销售,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的关键,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信息管理为纽带,把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具有弹性的生产能力,尽可能地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这样就能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灵敏反应、一旦市场有了需求,就组织产品的生产、原材料的零部件的采购,产品完工后就可立刻进入销售领域。这样就能把原材料、零部件、在产品、产成品的资金占用、有形和无形损耗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降低到最低程度。

八、重视信息管理,建立信息沟通体系

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产品,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柱。进行预测需要搜集有关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与其他部门沟通和协调需要传递信息;领导做出决策、计划下达执行的过程也是信息流动的过程。同样,控制活动也离不开信息,要想及时发现偏差,采取适当的修正行动,首先必须有信息反馈,掌握有关环境变化的信息、计划执行结果的信息。目前,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决策、交易可在瞬间完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最早获得准确详实的信息,及时作出准确预测、正确决策,谁就能拥有主动权,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竞争风险,防范由于信息原因造成的预测不准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否则,信息匾乏必将使企业难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不能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不能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从而使企业遭受风险损失。可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反馈、预测、决策网络将决定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畅通、清晰、高效的信息沟通体系。这对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九、利用共享资源,降低产品成本

共享资源指产品的成本与分摊资源费用的产品数量有关,分享这类资源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成本就越低,如:企业固定资产、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资源的采购费用、信息使用费用、市场开发费用等等,都是共享资源。增加使用这些共享资源的规模和频率,就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

企业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售产成品,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不能把降低产品成本看作是企业的孤立行为,而应把组成向最终市场供货链条的所有生产商和中间商作为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机整体。只有整个系统降低成本费用,向最终市场供应的产品价格才能降低,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要使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需要整个供给系统的全体成员达成共识,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切切实实地去降低整个供给系统生产和流通过程

第4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科毕业作业 的费用,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供应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员的不协调行为,都会影响产品的竞争能力。所以,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关键途径之一,是必须选择适合的分销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

在降低成本的各种方案中,对任何特定的问题,都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各种方案只是各有不同,而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因此,在选择降低产品成本的措施方案时,应经多方论证,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第5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会计专科毕业作业

【参考文献】

周守华,陆正飞,汤谷良_2000.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陆庆平,刘志辉.2003.企业内部绩效评价控制系统的建立研究.会计研究

陆庆平.2002.关于深入开展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

贾生华,陈宏辉,田传浩.200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个分析框架和应用研究.科研管理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

第6页

第三篇: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信群众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题讲座,我深深体会到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

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是要各级领导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排忧解难。

新时期,新要求,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科学角度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权力受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服务和奉献。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要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必须提高走“发动路线”的能力,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四、努力实践“三个一切”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主题教育,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壮阔历程有力证明,只要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持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党就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高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第四篇:(中国石化)人民满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17(本站推荐)

人民满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自《中国石化报》

国企发展事关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安全。央企又是国企的关键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央企既要向党和政府负责,又要向人民负责,可以说,人民满意是央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党和政府负责,前提是向人民负责。人民满意,党和政府就满意;人民不满意,党和政府就不可能满意。

集团公司党组提出,打造人民满意、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抓住了央企改革发展的根本。人民满意,内涵十分丰富。对中国石化来说,就是要让客户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公众满意、员工满意。如何让人民满意呢?作为央企一员,作为一家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除了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向国家缴纳税费、对投资者有合理的回报、让员工有尊严地工作生活之外,还要遵纪守法,承担社会责任。而做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是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满足人民更高层次需要的突出任务,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让人民满意先要让人民放心。我们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如何让人民放心?如果我们达不到国家标准,人民就不可能放心;如果我们认识不到位,还有侥幸心理,人民就不可能放心;如果我们骨子里没有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失误频出,人民就不可能放心。

我们说人民满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由央企的性质决定的,是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人民满意的事,我们就要迫不及待地去做;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一定要使人民满意。因此,人民满意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今后三年,中国石化要坚定不移地完成“碧水蓝天”计划,全面实现国家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实行所属企业外排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全面增强所属企业环境安全防控能力;全面清理、解决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遗留问题,规范工作程序;全面履行《中国石化环境保护白皮书》承诺,真正把中国石化建成人民满意、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

第五篇: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读《为人民服务》一文有感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同志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这篇文章,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为人民服务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为人民服务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更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为人民服务,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它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本,是每个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只有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的一切工作才具有现实意义,如果在工作中,脱离了实际,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工作就会与群众的要求背道而驰。出发点错了,无论过程如何认真,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都不会-1-

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那么我们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只有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每一名共产党人,只有树立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塑造一个高尚的灵魂,才能把自己的灵魂牢牢地扎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之中。

其次,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不仅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与态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行动和实践的问题。只有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为人民造福,为社会做贡献。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还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是无产阶级的价值目标与剥削阶级价值目标的本质区别,也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

再次,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做一切工作的时候都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秉持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我们才能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在关键时刻才能做到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无私奉献,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这些千千万万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先烈,孔繁森、徐洪刚、李素丽、徐虎、吴登云、郑垧靖等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生命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伟大目标,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与本领。坚定不移地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和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在思考问题、制订政策、决策规划、研究发展时,时时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职责,决不能脱离群众路线,违背群众意愿,更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侵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依靠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矛盾、人民需求,服务理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加强能力建设,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检查反省自己学习真不真、团结好不好、务实行不行、创新强不强,才能根据客观需求不断地变化而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最后,为人民服务的关键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政党,才是一个有根基、有活力、永远进步的政党,才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由于大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个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时期。历史实践证明,只有解放生产力,为人民服务才有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放在中心地位,离开这个中心,党的先进性和威信就会受到损害,坚持这个中心,党的先进性和威信就会发扬光大。

总之,作一名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为人民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以为人民服务为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下载以人为本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人为本是审计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党建 (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五篇材料)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 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基层......

    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民生建设上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民生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

    “十二五”蓝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十二五”蓝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与 落脚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确定,在“十二五”......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

    昭通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篇范例]

    昭通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摘要:昭通作为云贵川三省的物资集散地和与内地各省衔接的重要通道,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相当显著。建设有昭通特色新型工业道路和推动......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篇

    把改善民生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 建 国 民生聚力,民生固邦。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关系到党的......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5篇范文

    胡锦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新网1月2日电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发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部分讲话。 以下为《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