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中间业务专业人才
养中间业务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应加强人力资源整合,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引进人才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要注重对懂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咨询、证券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农信社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培养发展中间业强化结算业务,拓展中间业务种类。以强化结算业务为前提,以拓展代理业务为依托,稳步开展中间业务。一是增强结算业务的活力,积极推进结算票据化,稳步发展汇票、支票、本票业务,巩固和扩大结算业务。二是在代理收付业务中,巩固已有的代收工资、电费、水费业务,积极开发养老金、通信费、有线电视费、报刊杂志费、税费、罚款、代卖车票等业务。在代理保险业务中,努力增加与保险公司建立协议框架机构的数量,采取主动营销策略,扩大代理保险业务的种类和范围。三是在技术管理和人才储备到位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咨询、资产评估、金融超市、金融衍生产品等业务,推动中间业务向纵深发展。务所需人才。
(二)加大宣传,推广普及电子银行的使用。要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荐农村信用社的POS、ATM机、信通卡等,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在营业网点摆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介绍金融产品;二是临柜人员要熟悉电子银行业务知识,主动宣传银行卡业务、POS机具等业务知识;三是要在集贸市场等人群聚集地以派发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四是培训特约商户,提高信用社特约商户使用POS机的能力。强化理念。强化优质客户服务理念,提升客户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员工参加《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日常服务礼仪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了员工的优质文明服务水平。
(二)加强学习。积极推广优质客户服务的流程与规范,引导员工学会并运用与客户沟通的技巧,进一步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客户。
(三)加大对现有小额农贷群体关注力度。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金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户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从小打小闹型向规模经营型过渡,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随时关注小额农贷群体,扶持小额农贷部分客户顺利升级。
(四)设置VIP专柜。为存、贷款大户及一些优质企业的高管或财务管理人员发放VIP卡,让优质客户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对我行的忠诚度,确保了优质客户不外移。
(五)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的高低,对农信社的业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热情、周到、及时地为客户做好资料的收集、贷款的报批和贷款的发放手续,增加客户“回头率”。
第二篇: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区别与优劣势的分析,在各个层次进行研究,重点突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些优势,以及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通过调查得出中国银行中间行业的特点,了解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方式,发展过程,规模,结构,品种等方面,详细的说明应如何利用比较的方式来提高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并提高利用价值,在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关键词:银行 中间业务 收入 比较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负债,并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低风险和收入稳定等诸多优点,是衡量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比,在数量、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本文拟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同时文章以比较的角度上,重点介绍了两者之间互相需要提高的不分,了解的同时分析其中的厉害关系。
1银行中间业务简要介绍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
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2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现状比较 2.1 中间业务创新品种比较分析 从时间上观察,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创新时间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则是在1979年之后,两者相隔时间近20年。当然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金融比较脆弱,不具备大规模金融创新的实力,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首先提出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步伐。
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这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有关,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尝试过金融衍生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决策部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才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均水平达不到10%。
2.2 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外的原因
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起步时间晚,整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0年,在经营策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在提供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我国中间业务创新品种匮乏,尤其是金融衍生业务方面。而我国银行衍生中间业务量极少,从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量统计数据中显示,2006年全年该行交易类业务金额才5627亿元,主要是因为在最近几年,我国才陆续推出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2.3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在美国前20家大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要素中,托管业务收入,传统的银行手续费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保险收入,信用卡业务收入等所占比重较大,构成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在1996-1998三年中间业务收入中,传统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5.55%,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4.69%,保险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67%,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75%,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资本市场收入,年均占比达到22.39%,其中投资银行收入,证券交易收入所占资本市场收益的70%以上。三年间各类中间业务基本呈稳定发展态势,但衍生交易量收入1997年、1998年下降明显,1996年占资本市场收入的比例为54.34%,19 97年下降到49.76%,1998年则下降到31.62%,当然这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而在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排在前面的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外汇中间业务收入和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的占比极少。综合以上分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结算业务收入,而美国则为资本市场收入。这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导至国际结算业务成为银行的一大亮点。而美国银行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巨额收益,主要是因为美国对银行实行的是一种混业经营的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行业,同时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育相对完善,金融产品丰富,因此为银行发展衍生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这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有重要联系。但是我国发行的银行卡多为借记卡,约占95%以上,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中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而国外银行卡交易主要是刷卡消费,逐步实现货币电子化。因此两者的收入来源性质是不同的。3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发展比较 3.1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中得到反映,以美洲银行为例,美洲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主要有以下11项内容:存款帐户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它服务费、交易收入、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证券销售服务费、其它收入、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入、投资银行费。相较之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以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很窄,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从上述现状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专业经验。
3.2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83年至198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所有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1988年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近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如美国银行业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了1996年39%。1997年美洲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4%,花旗银行的比重为51.8%,大通银行的比重高达52.7%。与之相比,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至1998年一直在6.7—9.6%之间徘徊,到1998年收入比重又回落到7.25%,仅占美国银行业1990年年均水平的22.66%。就单个银行比较,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更大。目前,就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而言,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则低于4%。3.3服务手段比较。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以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为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帐帐户,具有多种帐户服务,其设置的超级帐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1998年存款帐户服务费和其它服务费收入达32亿美元。大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和市场推销能力在银行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
因此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清算系统,但这一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支付系统尚未联网,各家银行又各自为政,例如信用卡,只局限于某一家银行的通存通兑,特约商户支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客户服务系统滞后,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难以开展。
第三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1]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广义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中间业务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的广义的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又是指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反映的狭义的表外业务。因此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按功能与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一)结算工具。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结算方式和异地结算方式。
1.汇款业务,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业务。汇款结算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托收业务,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收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三)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一)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借记卡可进一步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
(二)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
(三)按使用对象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
(四)按载体材料的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
(五)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六)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
(七)其他分类方式,包括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认同卡。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包括代理贷款项目管理等。
(二)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指根据政策、法规应由中央银行承担,但由于机构设置、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银行指定或委托商业银行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代理业务、国库代理业务、发行库代理业务、金银代理业务。
(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例如为委托行办理支票托收等业务。
(四)代收代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的收付事宜的业务,例如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住房按揭消费贷款还款等。
(五)代理证券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委托办理的代理发行、兑付、买卖各类有价证券的业务,还包括接受委托代办债券还本付息、代发股票红利、代理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此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等。
(六)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受托代个人或法人投保各险种的保险事宜,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代保险公司承接有关的保险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一般包括代售保单业务和代付保险金业务。
(七)其他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财政委托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一)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备用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收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收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三)各类保函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承包保函、还款担保履、借款保函等。
(四)其他担保业务。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一)可撤销承诺附有客户在取得贷款前必须履行的特定条款,在银行承诺期内,客户如没有履行条款,则银行可撤销该项承诺。可撤销承诺包括透支额度等。
(二)不可撤销承诺是银行不经客户允许不得随意取消的贷款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包括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一)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资产,包括利率远期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二)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四)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权利金,获得一种权利,可于期权的存续期内或到期日当天,以执行价格与期权卖方进行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交易。按交易标的分,期权可分为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债券期权等。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一)企业信息咨询业务,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验证企业注册资金、资信证明、企业管理咨询等。
(二)资产管理顾问业务,指为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组合建议、投资分析、税务服务、信息提供、风险控制等。
(三)财务顾问业务,包括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和企业并购顾问业务。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大型建设项目的融资结构、融资安排提出专业性方案。企业并购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双方提供的财务顾问业务,银行不仅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过程,而且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顾问,参与公司结构调整、资本充实和重新核定、破产和困境公司的重组等策划和操作过程。
(四)现金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现金账户头寸及活期存款余额,以达到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第四篇: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市行:
根据《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我行领导高度重视,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执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我行切实执行《关于在服务收费方面给消费者以充分知情选择权的自律要求》(银协发[2011]58号)的要求,严格按照对外公告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履行服务收费告知义务,提高服务收费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消费者获得服务收费的相关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依法合规,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二是最大限度尽社会责任,服务定价充分考虑弱势群体;三是科学合理,质价相符;四是公开透明,给客户充分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加强中间业务管理体制
我行建立了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服务定价、会计核算和风险管理等基本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中间业务的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此外,我行为了保证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做到诚信、勤勉、尽责和专业,并督促、培训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和执业水准。
三、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我行一直积极努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快产品创新,丰富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拓展客户选择银行服务的空间,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树立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具体的宣传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行积极宣传农发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项目和优惠政策,消除公众和企业对农发行业务经营的误解。二是帮助客户了解和掌握农发行中间业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培植忠诚度好、信用等级高的优质客户群。
第五篇:中间业务案例
案例:西方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创新和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发展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一时期以信用卡业务、代售保险和基金等业务为主。80年代后,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量信用担保、互换、期货和期权等衍生类中间业务产品。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推动了电子渠道建设,现金管理等资源整合型中间业务陆续推出。2000年后,受益于混业经营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从传统支付结算和证券相关业务,发展到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实现了保险、证券和信托等中间业务的全面推进。
在混业经营的环境中,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系列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结算运营类业务,二是交易、投资及保险业务,三是信用卡类业务,四是数据处理服务和ATM等其他业务。大型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收入中,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收入占比70%左右,与传统银行业务相关的账户收费、信用以及结算业务等收费业务占比30%左右。西方国家的学者和银行家认为,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商业银行的收入就越稳定,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就越小。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1989年至2005年间,欧洲前50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由23%上升到55%,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银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表5-2 2010年汇丰银行收入及结构 我们以汇丰银行为例来看一下发达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项目以及收入情况。表5-2列出了汇丰
项
目
收入额(百
万美元)
39,441 17,355 7,210 968 11,146 3,894 80,014
占比(%)49.29 21.69 9.01 1.21 13.93 4.87 100 银行2010年的收入额及其结构。从表中可以看出,利息净收入 2010年汇丰银行可以归为中间业务的收入有服务服务费净收入
交易净收入 费净收入和交易净收入两项,两者之和达到24.57
金融投资收益
亿美元,占营业总收入的30.70%。实际上中间业
保险费净收入
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要高于该数值,因为在保险其他营业收入 费净收入、其他营业收入等项目中也有部分项目属于广义中间业务。如果我们把除“利息净收入”以外
营业总收入
资料来源:汇丰银行2010年年报。的其他收入都看作是广义中间业务收入的话,那么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将高达50.71%。
表5-3 2010年汇丰银行服务费净收入
额及其结构
项
目 银行卡业务 账户服务 基金管理 经纪业务
收入(百占比万美元)(%)
3,801 3,632 2,511 1,789
18.00 17.20 11.89 8.47 表5-3列出了汇丰银行收入额最高的中间业务类型——“服务费净收入”的具体内容和结构。
从表5-3可以看出,汇丰银行的服务费净收入的各个项目以基本无风险的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和代理类业务为主,另外还包括风险较低的承诺类业务、信托类和承销类业务。
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的还有“交易净收入”一项。根据汇丰银行年报对此的解释,交易净收入项下主要包括各种交易活动产生的收入和因交易活动产生的利息收入等,此处的各种交易活动
信贷额度
保险费 进出口业务 保管业务 汇款业务 承销业务 单位信托 公司金融服务 其他业务 服务费收入
减:服务费支出 服务费净收入
1,635
1,147 991 700 680 623 560 440 2,608 21,117 3,762 17,355
7.74 5.43 4.69 3.31 3.22 2.95 2.65 2.08 12.35 100.00 17.82 82.18
资料来源:汇丰银行2010年年报。
是指以货币、利率、股票等为标的物的各种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的交易活动,也即我国对中间业务分类方法中所指的“交易类业务”。事实上,汇丰银行在年报中还披露,2010年因为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了10.6亿美元的交易损失。
自称是美国唯一一家做到真正全球化的银行的花旗集团,其2010年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为319.5亿美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6.89%,比汇丰银行稍高,不过在非利息收入的结构上花旗集团与汇丰银行较为相似。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商业化改革后至2003年股份制改革前为存款导向阶段,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增加存贷款规模,很多中间业务属于无偿服务,结算、代理和银行卡三类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65%以上。2003年以后,开始向收入导向阶段过渡,以增加收入和改善收益结构为主要目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各家银行纷纷把零售中间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加大资源投入和产品创新,理财业务、资产托管业务和投资银行等创新型业务快速增长,账户服务、银行卡和结算业务等传统中间业务产品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习惯上以“非利息收入”作为衡量中间业务收入的指标,该项目又包含“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和“其它非利息收入”两个子项目。表5-4列出了2006年以来我国最大的三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情况。
表5-4 我国三大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占总收入比重
工行 中行 建行
2006 收入(百万元)18,520
10.20 占比(%)
收入(百万元)25,381 占比(%)占比(%)
17.30 7.40 收入(百万元)11,225
2008
2009
2010
46,721 63,633 77,072
15.08 20.56 20.24 65,352 73,317 82,855 28.63 15.92
31.58 18.51
29.93 20.92
42,587 49,839 68,156 资料来源:各家银行各年年报。
从表5-4可以看出,不管是从绝对数额上还是从相对比重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大银行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中国银行在2010年的收入比重只有29.93%,相比于2009年反而有所下降,这说明中间业务的增长速度要慢于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
表5-5列出了中国银行2010年非利息收入的项目结构。
从中国银行与汇丰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构成比较可以看出,汇丰银行的各种类型中间业务的分布相对较为均衡,既有创新型中间业务如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等,也有传统型中间业务如商业银行结算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特别是零售中间业务和银行卡业务表现更为突出。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集中于传统银行相关服务如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等,占比最高的是代理业务。这些业务大多属于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业务,而投融资财务顾问和涉及金融市场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中间业务产品较少。
从内部来看,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机制滞后,部门条块分割的产品开发模式导致其在产品创新中对市场需求分析不足,在利用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综合型服务方面较为欠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开发现象。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很多创新型中间业务涉及不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而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制度制约了金融机构之间业务领域的交叉扩张和证券类、衍生金融工具类等跨领域、综合性的中间业务产品创新。
(本案例中部分文字材料参考了:侯尧成.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表5-5 2010年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额及结构
项
目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代理业务
信用承诺业务 结算清算业务 外汇买卖业务 银行卡业务 其他业务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其他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净收入
收入(百万元)59,214 11,021 10,178 9,144 8,114 9,574 11,183 4,731 54,483 28,372 82,855
占比(%)71.47 13.30 12.28 11.04 9.79 11.56 13.50 5.71 65.76 34.24 100 案例思考题:
结合对本案例的阅读,查阅相关数据和研究文献,深入思考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表现在哪些地方?并思考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