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免疫系统”观下的审计信息化之路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环境下,如何以“审计免疫系统”观为指导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
关键词:免疫系统 审计信息化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刘家义审计长针对形势发展提出的最新论断,这一观点科学回答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的功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国家审计的首要
任务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统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多学科综合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论断必将成为审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及其他审计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本文主要谈谈如何进一步走审计信息化这一技术创新之路,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走审计信息化之路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选择
1.审计信息化是审计技术创新的最重要方面。从免疫过程看,发挥免疫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免疫识别。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首先要进行审计“免疫识别”。而审计“免疫识别”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就如同传统“望、闻、问、切”诊疗方法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诊疗方法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条件下的审计技术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严竣挑战。审计对象的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必须信息化,否则审计人员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因此,当前对审计技术创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审计手段的信息化,如何走好科技强审之路。否则,面对“病毒”,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确认,其功能也就无法发挥。
2.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固有优势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特点相吻合。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其产生的作用与常规监督性审计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集中体现在“三性”上,一是宏观性,传统审计关注的都是某个具体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审计免疫系统论关注的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受托责任关系。通过解剖麻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产生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全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审计则突破了原有手工条件的束缚,对单位大量业务和财务数据,包括信息化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审查,显然更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二是预见性,免疫系统的最大功能就是在病毒入侵时,就能及时识别、确认,并将其清除,而不是等病毒扩散之后处理,体现了预见性,信息化审计则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一方面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如联网审计,可以使审计关口前移、事先介入,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三是建设性,审计工作建设性的作用是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一个“免疫系统”的基本要求,要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努力揭示体制、机制上原因,从根本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健康运转。而建设性与宏观性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审计做到了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实现了数据的宏观分析,有利于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每个审计机关也都有各自的情况,搞审计信息化要从客观实际和现实需求出发,当前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贪大求全和“一窝蜂”。要做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内的事,做到立足现实和长远打算相结合。
2.重在应用原则。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目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只有充分将其应用到审计实践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否则搞再多的软硬件设施、装备都是摆设。
3.开放性原则。金审工程的成果目前正在全面推广,这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要求,但各地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形成的有特色的工作方法、经验和成果应当予以继承和发展,不应轻易放弃,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信息化工作不只是高层审计机关的事,应当是开放性的,各地工作中形成的好的成果,如专家经验、实用性强的小软件等,都应大力推广。
4.全员参与原则。审计信息化涉及全部审计人员,在这场审计技术变革中,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否则就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三、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走科技强审之路,打造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最终实现审计信息化。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精良的装备系统。各级审计机关应当高度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是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财力的充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以及审计机关的努力之下,目前审计机关的信息化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为推进这项
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要探索将一些“高、精、尖”设备运用于审计领域,如对环境资源审计,部分项目中就需使用gps等专用设备,不使用这些设备,审计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科技装备不能满足于日常使用,要有长远的打算。
二是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将“病毒”
消灭,现场审计是关键。因此,必须打造功能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信息化,这也是审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审计署实施的“金审工程”开发了三类应用系统,其中之一“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基本实现了审计过程信息化。这一系统使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纸、笔和算盘,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强大的功能使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数据尽在审计人员掌握之中。全面推广应用该系统和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将是下一步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三是全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当前,无论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还是社保等,都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审计有必要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这样可以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从国家层面讲,最终应实现“金审”系统与“金财”、“金税”、“金保”等系统的联网;从基层来讲,在国家层面未实现联网前,可以探索本地化的联网方式、方法,尽快实现地方性的联网审计。
四是完善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是审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办公自动化要有两大功能,一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部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二要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包括机关内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同时这一办公系统要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有效结合,这样一是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节约行政成本和资源。当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各地政府政务网络,基本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办公系统。
五是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内勤管理和外勤管理,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人员调整到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的建立、人员培训等,除审计现场实施外,都可以归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审计管理上规范、上层次。金审工程开发的“oa”系统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系统,它是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是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审计也不例外,免疫功能能否发挥作用,最根本的还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审计系统中的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复合型人才偏少。因此,一要把好人员进入关,要挑选真正适合审计需要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二要把好人员培训关,要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上;三要把好审计人员组合关,在实施每个项目前,要科学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经验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甚至年龄的大小等,尽量组成结构合理的审计小组,这对审计实施有重要意义。四是把好优秀人才选拔关,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典型,将他们培训成审计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四、推进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做法
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在信息化道路上形成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面对目前的形势,各级审计机关要理清思路,要凭着对事业发展的敏锐性和审计职业的判断,清醒地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发展,事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高,事关审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和技能,事关审计机关能力建设,只有走科技强审之路才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职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也才能有立足之地。
二是制度上提供保证。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人或组织提供一个稳定、有序、可预测的环境,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成本,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单纯思想上重视不能保证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在制度上落实,各级审计机关都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考评之中。
三是学习培训上下功夫。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因此,现有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领导带头,作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迎难而上,极易带动其他审计人员;其次是要全员参与,形成氛围。要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学习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浓厚氛围。第三是后续教育提供保障,要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后续教育,并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的内容和力度。
四是运用上求突破。实践证明审计信息化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如何做到将计算机技术与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审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审计质量,能够发现手工条件下无法发现的问题,这也是审计信息化能更大程度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所在。计算机审计取得的效果如何是检验审计信息化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唯有运用上取得突破,我们才能认定信息化工作产生了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中国审计.2008(24)
2.周莉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初探》.中国审计.2008(24)
第二篇:浅谈审计“免疫系统”
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其最高目标是在法律授权范围内,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免疫系统”借喻医学免疫系统概念,较为生动地表明了审计对经济发展的免疫功能,是审计系统对科学发展观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进一步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并赋予了国家
审计新的内涵。
一、正确理解审计“免疫系统”的产生背景及内容。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较早,可以追朔上千年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年来,审计有了很大的发展。审计署出台了审计长1-7号令,对从审计计划到审计资料归档,都作了明确的规范,审计的成效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国家审计署掀起的审计风暴,得到了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赞许。国家和地方对审计越来越重视,审计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审计今后到底如何发展,审计到底应当起什么样的作用,审计到底如何定位,很多人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看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家义审计长运用科学发展观,及时的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较好的回答了以上问题。什么经济卫士、经济谋士论,都要统一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统一于对经济发展的免疫。审计的目的和本质就是经济免疫,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都是发挥免疫功能的方式与手段。首先,国家审计机关具有维护国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其次,审计机关通过查错防弊、审计公证、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审计功能,“清除”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不合理成分,保护合理成分,增强外部及内部不合理成分的影响;第三通过对审计中发现的制度性缺陷和问题进行反馈,从而促进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相关制度进行创新与重构,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财经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
二、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按照以上对审计免疫系统的理解,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发现问题和揭露问题是审计监督的首要任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赋予的职权,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督,及时发现并清除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重大决策失误、重大损失浪费、损害群众利益、重大经济犯罪等问题。
2、加强审计技术及手段的建设,发挥免疫系统的诊断功能。审计机关到一个单位去审计,如同医生对一个正常人的体检,正常人可能有病,可能没病,也可能疑似某种病。比较明显是外资资金要求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公证审计,以及有关部门要求的资产清查审计,就属于这种功能的审计。审计的关键是审计人员对单位有无问题的公证准确性。这就对审计人员的医术及诊断辅助手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审计机关大力推行的审计师资格考试及审计计算机信息化工作,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而开展的。今后,还要大力推行。
3、加强经济机体的抵抗能力,发挥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今天,经济利益的个体化,促使少部分人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获取国家或集体的资产。而经济体对于披着合法外衣的不法分子往往防不胜防。提高经济济的抵抗力是防止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发生的首要课题。一是要加大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晓之以理,晓之以法,晓之以护,晓之以害。二是前移审计关口,开展事中审计。如政府投资工程的跟踪审计、经济责任的任中审计、建设项目及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审计。
4、加强对审计成效的关注,发挥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审计是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手段,审计的目的就是达到免疫功能。因此,我们不能就审计论审计,而要关注审计的后续效果,帮助恢复经济体免疫功能。比如: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促进落实有关措施等;推进管理审计,对带有规律性、普遍性问题的进行分析,从制度、体制、政策层面查找原因,将涉及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的建议,完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促进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篇:“免疫系统”视角下社保基金审计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免疫系统”视角下社保基金审计探讨
作者:苗连琦
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1期
一、社保基金审计现状
2006年7月上海社保案东窗事发,涉案金额达百亿元人民币,使得社保基金问题立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随着原上海市市长陈良宇秘书、上海市宝山区区长秦裕终审被判无期徒刑,震惊全国的上海社保案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社保基金监管中主要有以下薄弱点:内控制度缺失,管理不规范;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多,管理和监督难度很大;教育管理不够,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监管力量薄弱,不适应形势发展。审计作为一只极其重要的监管力量,作为整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远远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自2006年上海社保案之后,浙江金华、河南濮阳、黑龙江阿城等地前赴后继相继发案的重要原因。其实,早在2006年2 月,新修订的 《审计法》第二十三条就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是审计机关通过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权是国家法律明确赋予审计部门的职权,既是权力,又是职责,审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不得随意放弃,加强社保基金审计是审计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尤其在社保基金案频发、影响恶劣的今天,审计机关更应当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切实履行好这一神圣而艰巨的职责。
二、“免疫系统”功能在社保基金审计中的运用
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是通过预防、揭示、抵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各种病害的功能发挥的。那么,针对社保基金,审计也完全具备这三方面的功能。
(一)提前介入、着眼防范:体现了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重在预防,而预防即在于注射审计“疫苗”。国家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审计机关具有超脱经济社会各方面具体事务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因而有条件、有责任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发出警报,起到预警作用。通过审计“免疫系统”的疫苗,防患于未然,使社保基金安全等得到切实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推动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这具体体现在对社保基金进行全程审计的三个阶段:一是归集征缴阶段。我国现有的社保基金征缴体制(税务部门和社保部门都具有征缴功能)的复杂性导致社保基金资金流的“入口”比任何国家都显得乱,在两个部门的衔接过程当中,信息损失和误差较大,账户不符的情况比例很高,个人账户记实记清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审计人员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进而言之,审计部门对资金归集征缴进行审计等于是将资金安全性与完整性的关口前移了,其本身就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顺应历史的潮流,适应社保改革的需要,建立专门的社保审计业务规范,实
现的一个转变,即从临时的单项审计向常规的全程审计转变。二是投资运营及管理阶段。社保基金作为“第二财政”资金,其管理和投资运营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原因是它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社会性极强。审计人员应该考查社保基金的储存制度、上缴下拨规定、开支范围限制、运行管理控制制度等,确保这些规章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坚决保证其做到制度层面上的刚性。三是待遇发放阶段。发放是社保制度的“终端”,待遇支付位于社保制度流程的末端,是社保基金资金流的终点,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关乎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发放标准是否存在,是否符合政府有关规定,以及更具体的查明劳动者应当享受待遇是否真实、公平的具体措施等等,都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预防功能所不可或缺的要考虑的因素。
(二)全程监督、查错纠弊:彰显了审计“免疫系统”的“揭示”功能 据法律规定,审计的基本职责是监督,监督就必须查错纠弊。所以,审计必须查处社保基金全过程中所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即侵害投保人根本利益的各种行为,并依法处置;必须揭示现行针对社保基金的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以保护社保基金的安全健康并进而提高社保制度的效能,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有效良性安全运行。在社保基金归集征缴阶段,审计人员应审查和揭露的是社保基金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征缴,征集手续是否完备;保费征缴率是否与参保面相适应;有无擅自提高征收比例、扩大征集范围、随意减免等问题;基金收入是否完整,利息收入、运营收入是否计入基金总额等等一系列方面。在投资运营及管理阶段,重点审计和揭露的是:社会保障基金是否专户储存,是否安全有效;调剂基金的上缴下拨是否按规定执行,有无隐瞒、漏报问题;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挤占挪用、贪污私分基金的问题;基金决算是否真实、全面;基金运行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在待遇发放阶段,审计部门对待遇支付环节进行审计,将有利于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揭露和查处在资金分配和支付等方面出现的诸如:擅自提高社保门槛、降低保障水平、欠发社保资金、随意克扣、优亲厚友、有无违反规定将基金用于风险投资等问题。
(三)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凸显了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审计不仅要揭露社保基金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从而完善社保制度,提高其运行质量和绩效,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纵观全过程审计的三个阶段,审计部门应该做的是结合《审计署关于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把所有与社保基金有关的诸如财政、劳动、社保、卫生、审计等部门有关社保基金的业务整合起来,努力促成建立一个各司其职又可信息共享的类似ERP系统的信息系统,同时,把完善的社保制度嵌入到这个信息系统中,并这样就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把社保制度真正贯彻执行下去,避免出现制度层面上的“显性刚性”和执行层面上的“隐性柔性”,建立系统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社保基金审计的作用及意义
社会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性制度。不言而喻,作为为保障每个公民的福祉而进行的社保基金审计至少发挥了以下两类作用:
(一)主动预警、促进规范审计凭借本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专业技能对社会保障基金全过程进行监督,从源头上全方位来分析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操作行为是否规范,包括对筹集和征缴机构的征收行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支付行为以及财政专户的管理运营情况等,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做出评估。特别要密切注意社会保障基金支撑能力变化情况,正确评价基金支撑能力,发挥预警作用。另外,通过社会保障审计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规范、完善,督促经办机构规范执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现社会保障工作中各种不合理、不系统、不协调的制度问题,促进建立城乡统筹,财政、劳动、社保、卫生等部门相互协调,征缴、管理、运营、支付各环节紧密联系,各种保障制度相互衔接配套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构建和谐社会简言之指包括社保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和拓宽社情民意表达管道,欲实现这一目标需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等环节入手方可达到。毋容置疑,社保基金审计夯实了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提供保障、推进扩容通过审计查错纠弊,查处违纪违规,保障社会保障基金征集完整、储存运营安全增值、支出使用真实有效,即社保基金征、管、用都离不开审计监督。对敢于以身试法者,必须坚决、严肃予以查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正是和谐社会的衡量尺度。此外,审计在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对社保扩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首先要监督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结构中不断增加比例,使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责任得以落实,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其次,督促社会保险扩面,增加基金收入,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社会保障基金应收尽收的目标。最后,还要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同时,促进探索并建立基金投资运营增值的可靠渠道和途径。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促进社保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社保审计的职责所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保审计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辉:《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中国审计》2008年第24期。
[2]刘英来:《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8年第5期。(编辑袁露芬)
第四篇:浅谈“免疫系统”功能下的财政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是对国家审计本质的准确定义,是对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创新,对于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深入领会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精神内涵,以科学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推进审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的安全与健康运行。那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如
何搞好财政审计,充分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呢?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免疫系统”理论下审计与财政的关系
财政,既是我们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对象,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在“免疫系统”理论下,如果说审计好比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着保护、清除、修复、预防等功能,那么财政就好比人体的循环系统,发挥着向人体各个器官输送养分的作用。循环系统缺少了免疫系统的保护,病毒就会入侵,造成循环系统功能纹乱;免疫系统缺少了循环系统供给的养分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与财政之间是一种相互服务、相互依存又有机统一的关系。
二、“免疫系统”理论下财政审计的目标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财政审计要在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国家财政管理、健全财政制度法规、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仅仅把查出多少违纪违规问题作为我们的审计目标,显然是不够的。近年来,虽然财政审计的组织方式有所改变,审计的重点有所调整,而且目前财政审计还面临着审计力量不够、资源分散、层次不高等问题,但是,在“免疫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仍然要把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促进国家财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作为财政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
三、“免疫系统”理论下财政审计的着力点
一是以提高对财政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为着力点。目前,财政审计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查出的问题越来越少、审计报告越来越短、揭露的问题不同小异,年年同级审,年年老一套,在思想上产生了厌战情绪,有的甚至对年年进行财政审计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这些现象都说明有的人对财政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提升我们国家审计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工作。
二是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着力点。要构建财政审计的大格局,一要整合审计计划,实行科学管理,明确审计目标;二要整合审计人力资源,统一组织,打破业务股室界限,统筹组织实施审计项目;三要将不同的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结合,做到互相配合,减少重复审计;四要从财政体制和财政绩效的高度整合审计信息,充分挖掘、利用审计信息,揭示财政体制深层次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是以提升财政审计质量和水平为着力点。财政审计不是以查错纠弊为目标,在思想观念上必须以维护财政安全,揭示和防范财政风险为着力点,审计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线索,一手抓揭示和反映财政体制性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全面提升财政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四、“免疫系统”理论下财政审计的重点环节
一是关口前移,延伸触角。传统的财政审计大都是事后审计,重点是查错纠弊,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定处理。在“免疫系统”理论下,财政审计仅仅搞好事后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主动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监督。一要积极参与预算审查,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法性;二要提前介入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审计专业支持;三要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事中监督,全面掌握工程质和量的一手材料。
二是加大整改,务求实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才能体现出审计的效果,才能发挥审计作为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查出再多的问题,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决定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一要推行审计公告制,以舆论监督督促整改;二要实行跟踪审计,形成审计的高压态势以促进整改;三要加强部门协作,借用外力落实整改。
三是分析研究,提升成果。在财政审计实践中,揭示财政制度存在的缺陷,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是我们国家审计的重要职责。财政审计不能只停留在揭露和查处问题这一层面上,而是要注重分析研究,从财政制度、机制、体制层面揭示和反映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因此,要树立“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的意识,全面提升审计成果,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第五篇: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无疑应该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以审计信息化建设带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方法的转变,系统解决那些不适应、不符合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种种难题。通过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gais),逐步承载起越来越多的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夯实“
免疫系统”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逐渐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深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生产、组织、管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变革,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步成为承载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开发周期、管理、经验、知识产权等原因,这些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威胁国家财政、金融、国有资产和资源、民生、生态环境及国家信息等系统安全的潜在爆发区。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国家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事业的新发展,结合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该如何有效应对?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以数据审计为基础,以发现大要案线索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我国审计机关自建立以来,计算机审计经历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向计算机审计转变的两个阶段。通过多年的数据审计实践,我们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总结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数据审计软件,成为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审计的有效工具。在对银行、海关、电信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审计中,这些经验、技术方法和审计软件对发现大要案线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迈出了由以手工审计为主逐步向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关键步伐。应坚持以数据审计为基础,逐步使其成为审计人员普遍掌握的基础审计方法,加快完成由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的跨越。通过开展数据审计,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及时揭示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二、以信息系统审计为高地,重点揭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宏观功能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将逐步整合,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也将逐步融合,“信息孤岛”的现象将逐步消除,审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视角也必须逐步从转向一般特殊、从“细胞”转向组织和系统。只有站在系统思维的高度,通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统筹兼顾相关信息系统的总体和具体情况,才能够充分扩展审计的视野,准确把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控制环节,进而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点,并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背景下通盘考虑,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宏观功能。
三、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建立预警机制,前移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等基础网络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处理业务、从事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借助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发,以部门的预算跟踪及联网审计为试点,逐步探索各部门、各地方的预算执行及其他常规业务的联网审计工作,通过植入相应审计模块或软件,建立起预警机制,及时或实时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做到关口前移,逐步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四、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结合信息化工作,改革机关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组织保证
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机关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搞不好,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和树立、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必然收到限制,必然影响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影响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因。因此,应站在审计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本着对事业和队伍负责的态度,首先应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保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为顺畅开展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保证国家审计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