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

时间:2019-05-12 07:1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

第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报告好范文版权所有

会计研究表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宽泛程度和报告频率,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些信息披露同样需要审计鉴证其公允和诚信。现行审计的对象是年度财务报表,而且仅限于财务信息的审计。可以预见,未来的审计对象不仅包括被审计企业的财务信息,也

将包括非财务信息。甚至有学者认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时审计报告模式应该披露或报告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网络财务系统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专门的财务分析系统对被审计企业未来形势进行的分析、被审计企业的重大变化及其对相关利益者产生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网络化数据系统的一部分,企业的财务信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的披露。这样,正如世纪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开披露形成了报表审计市场,实时在线的财务披露也将催生实时在线审计报告的市场。在每一项经济交易中,买卖双方都不愿意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这种经济需求是审计产生的根本条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财务信息披露中的广泛应用,广大的信息使用群体对企业所披露的信息的公允和诚信逐渐产生鉴证的需求。

我们从审计发生的频率、审计结果的表达形式、审计对象的信息内容和信息含量、审计报告的作用方式,以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群体等方面,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时审计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进行比较(见表)。

表传统审计报告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时审计报告比较

传统报表审计报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时审计报告

审计频率年度实时

审计结果审计意见经济鉴证

信息内容针对财务报表信息针对使用者选定的信息

信息含量以历史信息为主导既包括历史数据,也包括大量现

现时和未来预测信息

使用范围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向决策者提供

审计方式纠错、侦察舞弊除传统方式之外,还兼有监控

与咨询功能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在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上,以及在审计报告的编制和使用方式上,实时审计报告体现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会计审计领域的重大影响,也体现出会计审计的发展是基于经济环境发展的基本前提。报表审计报告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工业经济环境作用于会计信息需求的产物,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时审计报告也正是现代网络信息经济作用于现行会计信息诚信需求的产物。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在任何审计环境下,审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都要根据个人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在比较简单的情形下,审计师可以根据个人判断将审计风险划分为高、中、低等档次。在复杂的情况下,审计师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模型来量化审计风险的等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信息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需要建立有效的审计风险模型来评估审计任务中的风险程度。所有的风险评估都离不开审计师对审计程序中的某些指标进行主观性的判断。通过主观判断,审计师选择一定的风险评估方法,使自己的审计决策达到预定的有效程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师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仍然离不开传统审计理论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模型,即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基本要素来分析审计业务中的风险程度和法律责任。通过对这三类风险要素的理解,可以降低从事审计业务而招致损失的可能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受到最大的挑战就是会计记录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公正性,与之相关的审计和内部控制概念则是职责划分、信息安全和纠错技术。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由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控制来保证有效性,它们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通常依赖于对经济交易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内部控制效果。

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披露错误会跨越不同的企业信息系统,因此其影响十分严重。一般情况下,固有风险与被审计企业经营系统的安全性相关,对其评估的主要范畴包括:()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及经验的完整性;()企业信息系统变更情况;()可能导致企业信息系统掩饰或错报信息的异常压力;()企业经营和信息系统的性质(电子商务计划和系统的复杂和整合程度);()影响企业的行业好范文版权所有因素(包括信息技术的适用性等);()企业供应链、技术引进、经营合作等第三方对企业信息系统控制的影响水平;()前任审计时间及其审计发现。

传统审计中的控制风险通常不容易被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及时地防范、侦察和纠正。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企业经济业务数据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自动地进行加工和处理,而且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的反馈,因此出现控制风险的概率比较低。审计师在考虑审计任务的控制风险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并通过系统检测证明其正常运行。

在审计风险三个基本要素中,只有检查风险是审计师能够真正控

制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师需要综合地考察对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以及符合性测试对控制风险的测定结论,决定对被审计企业的信息系统及其生成数据的实质性测试范围。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程度越高,审计师就越有必要执行详细的实质性测试,来获取足够的证据和把握,将审计业务的误差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是一切审计业务的核心。所有的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师对被审计企业保持不偏不倚的公正性,以免使审计结果的可靠性由于非技术性因素受到损害,这是对审计独立性的一个操作性界定。具体地讲,审计独立性表现为:()审计师与被审计企业保持经济意义上的独立;()审计师不能与被审计企业存在任何有损于财务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关联;()审计师与被审计企业的关系或行为不得影响或参与被审计企业的管理决策。因此,无论审计环境如何变化,审计独立性原则都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保持公正的职业判断,回避令其独立性受到置疑的情况。

在传统的审计任务结构中,这种审计独立性一般不容易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师要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尤其是对被审计企业的实时在线审计任务,就必须在信息系统的技术配置上与被审计企业的会计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定的关联关系。实时数据的采集、在线审计程序的执行、网络为载体的财务披霹审计及其鉴证报告,这些审计内容都离不开被审计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非鉴证业务也是与审计独立性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关于电子商务的非鉴证性服务,如协助客户设计、实施电子商务软件,帮助客户在传统会计系统中置入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都会对审计师的执业独立性产生影响。审计师在向企业提供这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非鉴证性服务时,不得偏离独立性这个关键的前提。传统审计禁止审计师参与审计客户的日常簿记、直接参与或干预审计客户的管理控制过程等有损于执业独立性的行为。将这个原则应用到现代电子商务审计中,就要求审计师在服务于审计客户过程中,不得代行企业员工职能,不得进行客户企业的网站服务器控制、网络管理、电子商务软件和数据库维护等经营性活动。如果审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监管客户企业日常经营的信息系统和维护管理审计客户网站的服务,就很有可能影响其审计的独立性。

第二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上)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上)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电子商务时代到来,网络与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企业与企业外部组织或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审计师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企业信息系统网络所构成的复杂审计环境。企业经营及商务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会计审计环境的同

步创新,而传统的审计理论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网络与信息技术在现代会计审计领域好范文版权所有中的发展。因此,为顺应技术创新和经济环境变化对审计理论发展的要求,应构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特有的审计理论和模式。

本文立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尝试从一些审计理论的基本要素来阐明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证据和线索、审计程序与方法,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报告、审计风险、审计独立性。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电子商务环境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而成的企业内外部条件。在这种商业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模式与企业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融合,使得审计目标也具有针对企业资源计划和电子商务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为:审计要确保企业战略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审计是从实物形态上的资本保全转变为对投资者利益及各种资产价值的保全,包括企业系统及网络的价值;信息资产是现代企业生存与成功的重要因素,审计的主要社会功能是监督企业对这些信息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与管理。

传统审计建立在查错防弊的基础上,审计目的主要在于揭露会计资料中的错误与舞弊现象。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目的不仅包括揭露会计错误与报告中的舞弊行为,而且还需要从根源上防范、杜绝会计错弊现象发生,同时向被审计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支持等多元化服务。

从审计范围上看,审计师所面对的不单是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而是内容极其丰富、宽泛的信息系统。在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审计师通过被审计企业的信息接口转换,经被审计企业的授权,直接在企业内部互联网上调阅相关的经济业务信息。这些经济业务信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货币和非货币形态的信息、数字化信息和图形化信息、历史信息和未来预测性信息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获取与审查,在时间和空间纬度上,审计师将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范围拓展到多元化、实时、存续的经济鉴证范畴,即所谓“实时审计”的范围。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证据和审计线索

在传统的企业交易中,经济信息的记录是以纸张为载体的,企业的交易处理系统和簿记方式为传统审计方式提供了以纸张为载体的审计证据。但是,以纸张载体为主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簿记人工成本较大、文件处理错误较多,簿记和报告时间滞后,缺少必要的备份,文档储存有局限等。这些缺陷催生了企业对无纸化商务环境的需求。无纸化办公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最大的优势是信息可以及时或适时地进行共享。随着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形式和无纸化办公方式的日益普及,审计师要取得适当的审计证据,就需要根据商业和技术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相应的审计程序。

审计证据的收集往往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成败,而审计线索是审计师选择审计突破点并实施审计追踪的事实依据。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证据从企业财会人员根据企业交易和事项编制的簿记文档或相关记录文件中获取,审计师可以通过常规的征询、检查来核实企业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侦察审计线索。传统审计证据主要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等纸张形式为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资源通过网络系统实现电子数据化或无纸化,企业与外部的交易行为也是通过无纸化的信息系统来完成,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会计信息的生成,都是由企业的信息系统自动完成。传统会计意义上的会计凭证和会计文件的生成方式及会计信息的传播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电子商务环境对传统企业经营环境的取代,使企业的经济业务及其信息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这些经济业务数据都作为输入或保存信息储存在系统或磁盘中。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环境并没有改变企业交易的经济实质,而是改变了审计证据的形式以及取得审计线索的审计程序。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程序与方法

(一)电子数据的采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采集企业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要注意电子数据的无纸化、不受空间限制、瞬时性等特征。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被审计企业所应用的网络系统中预留的接口,进行终端联机,通过网络传递取得更可靠的经济业务数据,对被审计企业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存在性进行认证,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的确认、计量、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审计师也可以通过专业审计软件或审计模块,独立地从

被审计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下载审计任务所要求的企业经济业务数据。

对于企业交易的电子数据采集有很多方法,从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系统分层分析,审计师一般可以在被审计企业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或企业的会计软件系统等不同的层次进行经济数据的采集操作。如果在被审计企业的信息系统中植入了独立的审计模块,审计师对电子数据的采集就可以交由嵌入式审计模块来完成。

(二)审计程序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会计信息系统逐渐转变成由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与程序等有机结合的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使会计工作的重心从会计核算转向信息化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推动了网络技术下适时、有效的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发展。通过审计与现代信息技好范文版权所有术的有机结合,审计的监督、管理、支持等服务得到不断的创新。目前应用较广的审计程序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创新是系统克隆技术的应用,即在被审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之外,对其相关的经济业务数据进行“克隆”,形成一个与企业会计系统并行的克隆体,来执行审计师对被审计企业经济业务的分析、测试以及核查。审计师通过信息系统克隆手段,判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原始数据、初始化数据以及会计软件上有无非授权的改动,证明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允性。

第二种创新是嵌入式审计模块,也常被人们称为“审计黑匣子”,指审计师在被审计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安装具有记录功能的程序模块,对被审计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并直接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这种审计模块不仅监控被审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情况,而且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种审计创新是并行审计技术的应用。并行审计是一种在相关企业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的同时或稍微滞后的时间内出具审计结果的审计技术。随着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形成,企业财务信息实现实时在线的披露,传统的或季度审计程序不能满足商业环境发展的要求,基于在线控制测试和实时实质性测试模式的并行审计模式将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主要审计创新模式。但是,无论在哪种形式上进行审计程序的创新,都离不开审计目的与审计环境的制约,审计程序创新的最终目的没有改变,审计程序的执行永远是为了提高决策的信息质量,保证信息环境的精确与诚信。

(三)适时的分析性复核程序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始终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无论是审计业务的承接,还是在审计工作行将完成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对保证审计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审计分析性复核程序主要侧重于财务比率,用截面数据或序时数据来分析判断被审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这种分析复核方式由于传统审计技术原因,受到数据类型和数量的限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资源及其相关数据通过网络化进行整合和共享,使审计师可以直接接触被审计企业的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利用详尽及时的立体数据来提高分析性复核的质量。如果在被审计企业的系统中安装嵌入式审计模块,审计师就可以根据审计需要,适时地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而不是传统审计中的一年一次的分析性复核。同时,基于网络信息和实时数据的分析性复核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了审计业务完成的质量。

第三篇:大格局框架下财政审计的思路、重点及其对策

大格局框架下财政审计的思路、重点及其对策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是提升财政审计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财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迫切需要。那么,在财政审计大格局框架下,财政审计究竟审什么?如何审?值得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在大格局框架下要搞好财政审计,思路上必须坚持“三大三全”,内容上必须把握“五个重点”,工作上必须做到“四强化四结合、并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思 路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首要的就是要拓宽审计思路,切实做到“三大三全”。

(一)、“三大”即:

1、大目标。就是审计目标定位要坚持站高看远。财政审计必须跳出财务收支和部门审计的模式,抓大放小,大角度,高起点,正确定位好财政审计工作目标。财政审计大格局必须侧重宏观审计目标,注重全局性、整体性和效益性,力求在把握总体、揭示微观问题的基础上,从中审查分析出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从根源上剖析查找原因,从完善机制上尽可能多地提出审计建议,从而真正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2、大整合。就是审计资源要坚持大布局、大聚合。财政审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要全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一方面,审计机关内部必须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动作、统一程序和要求,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真正形成全局上下一起上的工作机制,不搞各自为政,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齐

心协力开展好财政审计。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部门单位等被审单位以及其他执法执纪部门的信息资源和内审人力资源、社会审计资源,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成果,着力为财政审计服务。再一个方面,就是审计方式方法必须大整合,财政审计要坚持基础审计与制度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财务审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收支审计与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3、大计划。就是审计计划要坚持全局一盘棋。一方面,要着眼全年布局,在排定全局审计项目计划时,就必须考虑围绕财政审计这一中心项目,安排好各科室配套项目,以拓展审计范围,提升审计效应,扩大财政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在财政审计实施前,紧紧围绕财政“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每年财政审计工作新的侧重点,注重把政府关心、人大关注的问题纳入到审计方案中去,以增强财政审计计划的宏观性、针对性、效益性和时效性。

(二)、“三全”即:

1、全过程。就是大格局财政审计必须从单纯的预算执行审计中摆脱出来,做到向前延伸,向后拓展。大格局财政审计应将政府各项资金的运行轨迹全程纳入审计监督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全过程。在当前抓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预算编制的监督,强化审后整改的监督。

2、全方位。就是大格局财政审计必须将财政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金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审计内容融为一体;必须将财政收支真实性审计目标

与合法性、效益性、安全性等审计目标一并确立;必须将财政审计工作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审计文化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统筹兼顾。

3、全覆盖。就是大格局财政审计必须将全部政府资金纳入到财政审计之中,包括一般财政收支、专项财政收支、全部债务收支、转移支付资金、基金收支、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非税资金收支等。

二、重 点

按照上述“三大三全”思路,大格局财政审计应把握以下“五个重点”:

1、要把握财政预算编制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检查财政预算是怎么编制的,其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查明是否符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编制财政预算的总体要求及上级财政的具体要求;基本原则是否合理,查明是否坚持以《预算法》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是否坚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是否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是否坚持确保重点的原则,是否坚持分级财政分级编制预算的原则,是否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统编综合预算的原则;编制方法是否先进,查明是采用基数法还是采用零基预算法,是采取财政部门自编预算,还是实行自下而上的部门预算,查明各个预算单位有无实行综合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一本预算,查明各项预算编制定额是如何确定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进行科学计算,是否存在假定、估算或任意编造的现象;预算编制范围是否恰当,查明是否符合现行财政体制管理的要求,有没有扩大财政供给范围。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财政预算编制的先进性,找出财政预算编制的薄弱环节,努力促进财政部门不断改进

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财政预算编制的透明度,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解决预算编制较粗问题。

二审财政预算编制内容的合法性。检查财政收入预算计划增幅,是否与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增长率相适应,各项收入预算指标制定是否积极合理,是否与经济发展和实际税源情况相衔接,有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有没有为了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计划,而虚增收入预算,形成年初收入预算存有较大缺口等。检查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是否坚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是否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是否优先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经费的安排,保证政府机关、公检法司机关正常运转经费的安排,保证教育、科技、农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安排;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以及其他消费性项目支出,有没有大力压缩,有没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没有解决财政“缺位”和“越位”的问题。检查预算财力的准确性,查明是否根据收入预算和财政体制规定,正确计算预算财力,防止和克服预算财力计算不足,人为隐留一块机动预算财力问题。检查财政收支预算结果,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法》,做到不打赤字,收支平衡。在年初努力匡足收入预算,竭力压缩支出预算的前提下,仍然还有预算缺口的,还要认真检查财政弥补预算缺口的具体平衡方案,一项一项扒排,一分一分地弥补落实。检查财政预算的完整性,查明该列入财政预算的一切收支是否全部反映到财政预算之中,有没有存在打埋伏、造假账或账外账的现象。检查预备费安排是否按规定标准,查明有没有超比例安排。

三审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检查财政预算编制是否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办理,预算编制时间是否充足,是否及时将财政预算草案报送政府和人大常委会审查,上下级财政是否按照财

政体制的要求,实行分级编制,分级报送人代会审议批准,从而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法定性。

2、要把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财政预算批复的及时性。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将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批复下去,即收入预算是否及时落实给各征管部门,任务是否及时分解到各税种。支出预算是否按人代会审议的预算,及时足额地分解下达到各预算单位和用款单位;待下达支出预算是由哪些项目构成的,查明未下达的原因,何时下达,待下达支出预算占整个支出预算有多大比重,是否合理,都要一一审查清楚。

二审财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检查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法定的收支预算,重点要查明有无存在预算执行软化,超预算办事和无预算办事行为。收入预算执行方面,要重点检查收入征管机关是否严格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做到月税月清,确保收入均衡入库;查明有没有设臵收入过渡户,有没有化预算内收入为预算外收入,搞体外循环;查明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没有及时落实到位,有没有越权擅自减缓免税收等问题。检查国库机关收入划分是否准确,有没有存在收入混库现象;收入报解是否及时,有没有压款压库现象;收入退库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有没有擅自退库、违规退库等问题。检查各预算单位或有关执法单位实现的应缴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解缴国库,有没有做到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各项收费是否符合政策,实现收入是否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有没有直接坐支挪用。检查重点税源大户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实现税金和入库税金情况,审计分析这些税源大户入库税金增减变化对收入预算完成的影响。检查财、税、库、行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是否建立

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专项监督检查制度等。支出预算执行方面:重点检查财政预算拨款是否按预算、按计划、按进度、按级次拨付,拨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查明有没有超预算、超进度拨款问题。检查教育、科技、农业、社会保障等重点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有没有充分发挥其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检查预备费动支情况,查明其支付是否合理合规,有没有突破预备费使用范围和预算总额。检查财政部门预留的各项待下达支出落实情况,查明有没有擅自调剂使用,有没有及时下拨到有关单位和项目。检查财政各项预算支出追加追减事项是否合理,追加理由依据是否充足,核批手续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和有关管理要求,查明有没有按年初确定的预算项目进行追加,有没有存在拨人情款和假公济私行为,预算用款单位有没有专款专用。检查上级财政下达的各项专款,是否按规定用途及时落实到有关单位和项目,有没有挪作它用的现象。检查国库机关是否严格履行监督职能,严格监督国库存款的支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运行。检查各综合预算单位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查明有没有挤占、挪用或浪费财政资金行为,各单位开支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是否严格按财政部门核定下达的预算办事,审计分析各项支出增减变化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三审财政预算调整的有效性。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确因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导致财政收支预算出现许多增减因素,使原批准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举借债务的规模被突破时,必须进行预算调整,编制调整预算方案,提请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凡未经批准,政府和财政部门不得调整预算,也不得擅自变更预算。财政审计时必须查明预算调整的具体内容、原因及其依据,查明有没有未经调整,就自行

作出减收增支的决定。

3、要把握财政决算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财政决算编制的可行性。检查财政决算编制有没有从执行预算的基层单位开始,自下而上地进行编制、审核和汇总。

二审财政决算收支的准确性。财政收入方面:重点检查本年应缴入库的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库并编入本年决算,有无截留国家收入,化预算内收入为预算外收入;检查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及其原因;检查收入科目反映是否准确,有没有擅自调整、变更收入税种;检查收入退库项目是否符合规定,有没有及时办理完当期合理的收入退库;检查收入级次是否准确,有没有将不属于本级收入纳入收入决算之中;检查入库的财政收入中是否存在用预算外收入或其他资金垫交空转现象,有没有虚增财政收入、弄虚作假问题;检查执收机关是否存在预征税款行为,有没有征收过头税现象等。财政支出方面:重点检查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年终有无突击花钱的情况,预算内外支出是否划分清楚,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充分发挥。特别是要检查财政支出决算表中的科目调剂是否符合规定,查明科目调剂的原因及其依据,对一些重点支出,如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以及上级下达的专项支出指标,均不得调剂减少。检查财政结转结余支出,是否按预算结余数结转,查明有没有空转、虚转结余支出现象。

三审财政平衡的真实性。重点检查收入是否真实,支出是否全部列支反映,财政平衡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查明为了实现财政平衡目标,财政采取了哪些平衡措施,动用了哪些财力进行弥补的;有没有采取虚报空转收入,虚增财力,虚假调入,支出转挂暂付等手段,达到实现虚假平衡的现象。

四审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及其他会计核算的规范性。重点检查总预算会计、国库会计、税务会计以及部分重点单位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是否做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账证、账账、账表、账物是否相符,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效。检查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有没有失控现象,财政资金安全是否有保障。

4、要把握财政其他资金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财政直接管理的未纳财政预算的其他资金收支的合规性。检查地方性收费资金(基金)收入项目设立是否合规,查明有没有自立收费项目,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行为,控减农民负担和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有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检查各项基金(资金)以及各项税费附加收入是否坚持专款专用,有没有实行预算管理,建立预决算制度。

二审行政事业单位各项预算外收支的合规性。重点检查收费大户,如公安、法院、工商、物价、交通、建设、技术计量、教育等重点执收单位,其收费项目是否合规,收费收入是否全额上交财政,支出是否按预算使用,有没有截留、隐瞒、坐支挪用预算外收入,有没有私设“小金库”,有没有乱支滥用、滥发奖金实物等违纪行为。

三审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合规性。检查社会保障资金建立和统筹情况,征收机关是否及时足额地进行征收,计费基数是否合理,有没有存在计费基数不足问题,故意少计缴费基数,偷逃应缴社会保障资金。统筹面、统筹率、统筹额是否达到预算规定要求;收取的各项社保资金是否全部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收支是否严格按预算执行,有没有挪作它用。

四审财政预算周转金、基金收支、国有土地出让收支、财政

债务风险资金建立及使用的合规性。检查财政预算周转金是否用预算结余资金建立,有没有多提现象,使用是否合理。检查财政是否还继续违规建立和投放财政周转金,查明有没有用财政资金进行炒股,有没有继续发生为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提供经济担保等违规行为。检查财政风险有哪些,对财政资金安全有多大冲击,对财政收支预算圆满完成有什么影响等;查明实有债务和或有债务有多少,财政有没有偿还能力,有没有采取对策措施,千方百计加大债务的清收力度,积极减轻债务负担,努力化解财政风险。检查各项基金收支以及国有土地出让收支是否完整、是否合规、是否专款专用。

5、要把握财政管理效益审计这个重点。

一审财政各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预算法》实施情况,查明是否按法办事,强化预算包干,硬化预算约束,彻底克服预算执行软化,预算收支随意调增调减等问题,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法定性。检查《会计法》贯彻落实情况,查明财政是否不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强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全面完整。

二审财政改革情况。重点检查财政在收入、支出、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正确评价财政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如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检查分税制改革是否彻底执行到位,有没有不断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现行财政体制具体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努力促进财政、经济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财政制度创新方面,检查财政部门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有没有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地对策管理措施,有没有不断地探索和改革财政管理制度。针对国退民进

政策的实施,企业改制的力度不断加大,财政作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没有及时制定对策措施,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检查有没有发生大量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有没有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征缴管理制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入库。针对当前各项经济事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等等,这些改革对财政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财政是怎样支持各项改革的,有没有及时克服消极因素,争取财政工作的主动权。

三审财政资金绩效情况。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总体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管理的经济性。从财政分配入手,审查预算编制对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上是否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财政公共支出安排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重视总量控制,分配中是否注重财政公共支出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是否退出竞争性领域。

二是财政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效果性。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收支两条线、会计集中核算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有效地执行。

三是财政部门自身管理的效益性。

四审财政全年工作重点计划和专项活动实施情况。检查财政向政府、向人大报告的各项措施、各项活动计划是否及时实施,有没有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检查分析这些活动的开展、这些管理措施的出台,对促进全年财政工作目标圆满实现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三、对 策

以上五个重点,回答了大格局财政审计审什么的问题。那么,如何围绕这五个重点开展财政审计呢?笔者认为,应坚持做到“四个强化四个结合,并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

1、强化事前审计,坚持动静结合。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是融资源配臵、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工作、财政平衡工作等内容在内的一个系统工作,财政预算编制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财政预算编制质量好坏,事关全局,它将直接影响到全年财政工作目标的顺畅实现,关系到财政能否有力地支持和促进各项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按照强化预算,淡化决算的财政管理要求,财政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应由财政决算审计向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审计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在财政决算静态审计基础上,实施财政动态审计,对财政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审计,坚持动静结合,研究新方法,调整新思路,积极试行财政预算草案审计签证制度,在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上报政府审查前,可先由审计部门进行预算审计,并将预算审计意见一并提交政府、人大审查。对预算执行审计,可采取上半年审计一次,对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为政府、人大及有关部门提供真实情况,为切实抓好下半年财政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目标提供决策资料。在预算调整前(一般在10月份前),可对一至九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审计,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及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预算调整方案提供审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年终财政决算审计工作量。在财政部门办理好财政决算工作基础上,再进行财政决算审计,对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结果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只有这样,财政审计才能审深审透,审出成效来。在动态审计方式上,可采取就地审计与审计调查、审计分析相结合,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不求形式,但求效果。通过实施审

计方式改革,必将大大提高财政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监督水平。

2、强化重点审计,坚持点面结合。财政审计面广量大,不仅涉及到财政部门自身管理工作和收支行为,而且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各个领域的一切财务活动。因此,必须坚持点面结合,以财政业务审计为主,同时必须选择其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面上审计。根据财政发展形势和财政管理现状,结合中心工作,在每次财政审计时,必须制定好审计工作计划,研究好具体实施方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审计工作,主攻薄弱环节,狠抓重点问题。要通过财政审计,不断规范财经秩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强化管理审计,坚持上下结合。随着财政审计的逐步推进,财政内部核算也在完善和加强。作为财政审计目标,也要从查错防弊审计向管理型审计转变。现行的财政管理办法是否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是否不断创新,财政改革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财政管理质量是好是差,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管理监督职能是否到位等等,对这些问题,财政部门往往自己难以发现或未能及时发现。作为审计部门,要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通过“同级审”以及对下一级的财政审计,做到上下结合,就可以及时发现财政管理不足,就可以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整改措施,进而就可以有效地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登台阶上水平。

4、强化基础审计,坚持人机结合。搞好财政审计,首先要从财政收支基础审计入手,通过预算分析、审计分析和查账等办法,对财政及其相关收支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客观公正地审计。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审计领域,推进管理审计向纵深方向发展。而财政基础审计,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涉及被审单位多,要提高财政审计工作效率,必须坚持人机结合,在提高审计人员业

务素质的同时,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这一辅助手段,发挥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益。

在财政审计工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与财政部门的关系。财政部门是财政审计的对象,应创造条件,积极配合,加强协调。审计部门是财政审计的主体,应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对财政审计一定要审深审透,成绩要充分肯定,问题要查清楚,处理要宽严适度,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增进相互理解和配合,切不可为了照顾部门关系,考虑本单位的利益,使财政审计走过场,放弃原则,丧失审计工作的主动权和权威性。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财政审计必须以政府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抓住重点,切中要害,当好参谋,全力为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对财政审计涉及的重大问题,必须向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提交政府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切不可将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能为做好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与人大的关系。一方面,要在财政审计前,主动向人大汇报审计工作计划,听取人大对财政审计具体工作要求,对人大所关心的重大事项,更要认真地搞好审计。另一方面,对人大的审计工作报告,一定要给人大常委会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收支结果、财政管理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审计建议,都要报告清楚,便于人大对财政进行再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大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审计。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关系。“同级审”与“上审下”目标是一致的,上下级审计机关要协同动作,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工作中涉及上级财政问题,要及时向上反映。上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审计部门业务指导和交流,加强信息反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

第五,要正确处理好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的关系。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不可分割。因此,审计机关内部各处科室要步调一致,齐心合力;要真正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税务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专业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财政审计工作中去,实行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一改由单纯财政审计向各专业审计一体化转变,走大格局财政审计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财政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四篇: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论文

论文关键词:关联翻译交际语境效果

论文摘要: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都是对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进行研究。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1.引言

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的关联理论是在H.P.Grice的交际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对其有很精辟的阐述。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一个理论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了极大影响。它将关注的核心投到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方面,其影响力已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延伸到翻译领域。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要正确的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可以指导翻译的语用翻译理论。

2.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主张用“关联原则”来解释人类的交际。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是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即“关联”。关联由两个因素决定:语境效果和心智努力。人类认知活动的目标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最为“关联”的信息,以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时以一定的心智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交际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人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联的认识。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以最大关联为取向,但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我们只能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即听者在理解话语时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并以交际为取向。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一个在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所以关联理论的语境不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交际中的语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而最佳的语境效果是由明示——推理模式提供的。明示,即说话人明白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推理,即听话人从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其中,听话人的推理是理解话语的核心,而关联则是听话人推理的基础。对话语进行推理就是在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寻找一种关联,关联选取得当就会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效果,就能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3.关联理论与翻译

翻译是受关联理论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德国学者Gutt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的依据就是关联性。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于原交际者的目的和读者(听者)的要求在认知环境方面与原文相似。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权威尤金·奈达博士也认为:“翻译就是交际。”他指出,信息如果不能被读者接受则丧失其交际作用,而译文如果起不到交际作用,不能为读者所理解,就是不合格的。

原作者和译者都是通过交际意图把信息告诉各自的读者,因此,要做到忠实于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这就需要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并根据关联原则找到各种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最终做出一个最能体现原作者交际意图的译文。成功的译文是使译文读者可以不必花费较多的努力就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语境效果,并能准确地理解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而翻译过程包含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和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这两个交际过程。因此,译者不仅要有准确理解作者交际意图的能力,还应充分考虑译文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帮助译文读者找到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接受来自原文本的信息,这些信息提供的动态语境与译者的认知语境相结合,产生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译者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推理能力努力达到对原文作者意图的最接近的理解,从而做到对原文的“忠实”。然而,译文忠实于原文的程度依赖于译者对译文读者的了解。如果译者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知识结构,将原文原封不动地呈现给译文读者,只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导致交际失败。例如,如果把“Everyfamilyissaidtohaveatleastoneskeletoninthecupboard.”直译为“据说家家户户的壁橱里至少都藏着一具骷髅。”就会使译文读者困惑不解。此译文只是对原文的表面意思做了传达,并未传达原文的真实意义,对于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译文读者来说就很难以理解。然而。如果将其翻译为“常言道:壁橱里藏骷髅,丑事家家有。”这样,译者就找到了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译文也更易被中国读者所接受,译者就达到了完成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最佳交际的目的。

译者作为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两者之间交际的成功。为了保证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交际的成功,译者可以采取各种翻译策略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因此,译文读者在这一交际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译者需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做出准确的判断,对译文的表达方式做出适合译文读者的选择。如对《红楼梦》中的谚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翻译,霍克斯直接引用英语谚语“Manproposes,Goddisposes.”撇开原作中的佛教色彩,使译作带上了基督教色彩,从而使原文作者曹雪芹向译文读者靠近。翻译是语际意义的转换,意义问题是翻译的核心问题。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重视语言本身,也要重视在不同的语境中语言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语境在关联理论中又称为语境假设,不仅包括上下文和说话时的社会环境,还包括百科知识和当时感知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构成一个单一的语境,而是一系列语境。在话语理解中,人们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对信息进行推理。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者能否选择正确的语境。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动态的语境观。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很多情况下,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可能会和话语的字面意思不一致甚至相反,这就要求听话者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百科知识及推理能力找到与说话者的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假设,通过推理正确的判断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例如:“Sheisafox.”译文有“她是只狐狸”、“她是个狐狸精”或“她是个时尚迷人的女人”在中英文化中,“狐狸”都可以与狡猾、诡计多端的人联系在一起,但当“狐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汉语与英语就有了不同的文化色彩。如果译者不了解中英不同的文化语境,按照中国人的认知思维,把fox翻译成“狐狸精”,那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在英语中,它指的是时髦迷人的女子。因此,译者应该对原语进行文化推理,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才能得出准确的译文,达到交际的目的。

4.结语

关联理论强大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从认知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描写,把翻译过程看作是原者—译者—读者之间的两个交际过程,在动态语境中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对真实交际意图做作出推理,从而能够全面、科学的阐释话语理解,达到翻译这一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M].Oxford:Blackwell,1991.[2]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3]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4]蒋坚松,黄振定.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曾文雄.语用翻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五篇: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

摘要:新医改政策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体制改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针对在新的医改政策框架下,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内部的审计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最新的医改政策要求,就目前我国医院如何适应新医改政策要求,加强内部审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内部审计、审计政策建议

新医改政策为我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颁布的相关指导建议。继200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之后,政府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其他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如不久前颁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在之前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更具体的指明了2014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目标定位和工作范围。该政策从整体上将我国医改在各个层次和阶段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对需要改进的制度、部门以及工作进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明确申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作为我国医改工作的关键内容进行,同时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医改工作深入推进的决心。在这样的医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将成为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1]

一、医院内部审计特征探讨

前几年,国家曾颁布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这项政策中,对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界定: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指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组织,对其自身部门和组织财务活动在合理性和规范性方面的监督审核工作。

同时,该政策还对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特征进行了总结,具体为:(1)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在于相关部门和组织,以及工作人员,次要内容才是自身单位或组织的相关财务活动;(2)在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中,对于财务活动的监督审核不仅仅局限于合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方面,还要涉及到财务活动对于单位的整体收益效果;(3)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与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存在的,尤其和审计部门主要针对开展工作的部门,其工作的开展也是在自身部门的领导带领下进行的。(4)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必须严格在政府审计规则的指导下进行。[2]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医改政策在我国医疗组织和机构中的不断深入推进,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也逐渐受到了重视,相关部门和业务也快速开展起来,在新医改政策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互相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跟实际业务不相匹配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审计机构建设情况不达标

目前我国较多医疗机构或组织对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够,有较多医疗机构或组织并没有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而且还有部分医疗机构从未有过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这都远远没有达到政府以往颁布的相关政策要求,例如年收入在三千万以上的,或者配备病床数量超过三百张的相关医疗机构或组织,都必须拥有其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专业的审计从业人员。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13年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或组织的设置情况并不十分完善,具体如图1所示:

图1: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实际审计机构设立情况

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情况并不达标,其设立审计机构的医院数量仅仅占所有医院总数的16%,而其中机构设立健全的医院数量仅为医院总数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情况并不达标。

(2)审计工作领域并不全面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较多的是由部门或单位领导指引进行的,执行的方式、力度以及范围也是由领导认为决定,并没有较好的结合规范的审计标准和规定进行,这就导致了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在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审计工作的不合理性。

另一方面,全面的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基本财务活动、制度管理以及整体运营状况,以此来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进行审计监督管理,而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的审计工作更多的从财务活动角度展开,而忽略了在制度管理和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角度开展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审计工作领域不全面的现状。

(3)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当前政府发布的关于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并不多,导致在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强硬性。由于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没有有效的制度支撑,强制性不足,受到被审计部门的多层阻碍,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而且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逐渐成为其他部门所抵触的机构,在工作性质上予以否定,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4)内部审计风险大,质量低

受我国社会性质决定,我国医院性质一直在公益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徘徊,为维护自身利益,医院在管理力度方面一直变通调整,造成内部制度强制性不足,法规建设思想较弱。尽管国内部分医院已经实施了一些相应的规则制度,但并未形成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没有较好的控制力度。

医院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因素,降低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层次。当前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都是对财务活动后期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缺少对财务风险因素的预测分析能力,因此不能很好的从事前预测、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后期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不能有效的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不能较好的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达不到所需的内部审计质量水平。

(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从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配置方面来看,整体专业比例仍然较乱,大部分的医院审计从业人员是财会专业,其次是其他各类专业的拼凑较多,因此造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将被进一步重视,而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当前的审计工作人员配备情况明显不利于深层次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专业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专业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大多为财会专业,比例占到总体审计人员的63%,管理类专业比例达到12%,法律专业9%,而其他专业人员的综合比例达到16%,甚至高于管理专业人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比例比较杂乱,审计人员的专业程度较低,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6)政府投入支持程度不高 受我国政策支持影响,政府对于医院的投资支持程度并不高,导致医院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只能通过药物销售来推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医院对于销售利润的追求,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影响,医院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则更加的不重视,甚至取消内部审计相关部门,导致医院的财务活动无法得到规范的监督和管理,相关审计职能不能合理发挥,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也不能有效进一步推进。

三、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策略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应当在继续强化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寻求审计理念、职能、内容等方面的实质性发展与突破,通过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进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需要认识内部审计的真正价值;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更需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医院管理层应当认识到,一个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一个“专门找茬”的负担,而是在评价内部控制、协助组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有诸多优势,能为有效降低运行风险、增加医院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机构。内部审计从警察角色向积极为医院做贡献的理念转变,需要精心培育和良好管理。内部审计是否成功的标志必须转变为建议的采纳实施情况,而不是报告自己发现了多少问题。

(2)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又监督着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确保其权威性。同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并保证队伍素质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服务功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成为医院运行的“经济卫士”。

(3)建立科学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内部审计需要识别职能领域、风险领域、风险要素,审计的重要结果以及相关的建议,应该与风险情况相对应。为此,需要建立起三个层次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第一层次是共性标准;第二层次是行业分类标准;第三层次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风险最大的领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审计人员应当就衡量的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与管理层进行协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

(4)创新审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式。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阔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悉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信息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还可以尝试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培训内审人员,吸收社会审计的方法,通过实践,全面提升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此外,也要抓好内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5)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质量。一套健全的信息传递、沟通与反馈信息系统有助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医院应积极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涵盖全部业务活动的基础数据模型,并根据有关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实现与纪检监察、事后监督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审计项目前能充分利用监督成果,增强审计的针对性。

(6)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相关的准则进行支持,需要相应的规范加以指导,需要明确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以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趋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法律法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医院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审计法》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各单位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

(7)探索审计科长委派制,促进内审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上级委派、双重领导、双层管理、双轨考核、定期交流”的原则,一定规模的公立医院审计科长改由卫生局委派,实现“三个统一”:审计项目计划统一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统一制定,审计业绩统一考核。实行审计科长委派制度,能够强化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加强信息沟通,方便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宏观监控;推进了全过程审计监督的进程,扩展了内审范围,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下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免疫系统论”框架下财政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建设审计免疫系统是审计署提出的新时期国家审计的战略发展方向,并列入了审计工作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国家审计在制度化建设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这一目标是长期的、......

    电子商务下的网络审计[定稿]

    电子商务下的网络审计 【摘要】 随着Internet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审计正逐步代替传统审计。本文列举了电子商务下的网络审计的实务运作过程,并为促进网络审计的发......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

    力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即强调“时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务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必须以强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前......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一、我国物流配送发展概况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问题是实体物品的配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

    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寻找客户

    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寻找客户摘要:现在不少企业感叹,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虽然国内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一些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叠加,使对外贸易面临很多困难。随着......

    论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的MBO

    论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的MBO 论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的MBO 作者 曾清汉 内容摘要: 由于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我国的MBO与欧美的MBO存在本质的区别。我国的MBO只是国有和集体......

    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用工风险防范大全

    《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的防范 2007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的......

    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一、电子商务时代客户关系管理的新特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