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7:0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本站推荐)》。

第一篇: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本站推荐)

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

【摘要】所有的科研都需要假设,审计学科也同样需要假设。审计假设是人们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但目前还无法加以论证的、以保证审计和审计工作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前提条件和认定,反映着审计实践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是建立和研究审计理论的基石,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体系重要组成要素,历来是审计界探讨的重点。迄今为止,审计学界对审计假设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随着环境的变化,审计的假设也再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审计假设理论的回顾和评价,并且结合我国审计的现实发展状况,分析审计假设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重新构建审计假设理论。

【关键词】审计假设;审计假设理论;审计假设理论重构引言

假设作为哲学和逻辑学的一个概念,指若干理所当然的原始命题是进行演绎推理或科学论证先决条件,它是任何一门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导。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每一可论证的科学多半是从未经论证的公理开始的,否则论证就永无止境。”这里为未论证的公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假设。假设是理论构架的基石,一切逻辑推理的起点。审计学作为社会应用科学一个分支,应确立自己合理的假设。审计假设这一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莫茨和埃及学者夏拉夫在《审计哲理》(ThePhilosophy ofAuditing)一书首次提出后,引起审计理论界广泛关注,但是对审计假设的探索至今在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仍未取得完全共识,各种观点同时并存。审计假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因为审计学科与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本学科领域内,也还存在着一些能感觉得到但还无法加以确证的最基本认识,例如内部控制对揭弊查错的作用,财务报表可验证性的特征等。由于这些最基本认识在审计实践中的不可或缺性,使其自然成为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审计假设。对于审计假设,虽然其自身还无法从逻辑上加以证明,但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却可从以其为基基础并通过逻辑推理建立的审计理论无法解释审计实践,或无法被审计实践所验证,则审计假设的正确性、有效性同样受到怀疑。因此,审计假设的正确性、有效性既需从以其为基础而进行的逻辑推理中得到验证,还需通过实践来加以验证。

审计假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审计假设的实践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对审计责任的判断作用上。众所周知,审计在履行其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向社会承担责任,而审计假设正是判断审计人员履行其职责的一个重要依据。M“utz和Sharaf认为,几乎所有的审计假设均与审计人员的责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审计是一项注重验证的活动,审计验证的对象虽然以会计信息为主,但在会计信息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经营活动上的连续性,使得审计要对该组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否得到正确的表述作出判断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因此对某些情况根据经验总结作出合理的假定,即合理地确定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是必然的,这是审计人员履行其职责所需的前提条件,因此审计责任与审计假设具有直接联系。

共页第页当前审计界关于审计基本假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审计假设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莫兹和夏拉夫在其专著《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了8条审计假设:审计可验证假设、无利害冲突假设、受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异常差错假设、有效内部控制假设、公认会计原则假设、无反证假设、审计人员有能力独立地审查财务资料并发表意见、审计人员承担着与职业地位相称的职责。他们开创了审计假设及其体系的研究,对后来审计假设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戴维·费林特(David Flint)也提出了七项假设,主要包括:

①审计是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或公共责任环境的存在为首要前提的;②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太微妙、太复杂、太重要,以致没有审计,该种责任的解除就无法解释清楚;③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地位的独立性和在调查与提供报告方面免受约束;④审计的对象,如行为、业绩、成果、业务记录、财务状况或与此有关的事实都可以通过证据予以证实;⑤可以为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等确立责任标准,可对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的实际状况进行计量并与一定标准进行比较,计量与比较的过程需要专门的技能和专业判断;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涵义、重要性和目的是清晰的,通过审计可对其清晰性做出明确的表达;⑦审计可以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

蔡春教授在《审计基本假设研究》一文中提出了5项基本假设;刘力云同志在《试论审计假设体系》一文中提出审计假设两个层次中第一层次的4项基本假设等等。从他们所构建的审计基本假设体系可看出,审计学者在对审计基本假设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是因为各自对审计基本假设应该具有的标准有不同的认识。美国著名审计学家罗伯特·莫茨和埃及的侯赛音·夏拉夫在他们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第一次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审计假设理论,他们是审计假设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他们提出了几项审计假设:(1)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是可验证的;(2)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之间不存在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3)呈报检查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材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非常错误;(4)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错弊发生的可能性;(5)公认会计原则的一致运用可使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公允表达;(6)如果没有明确的反证,对被审单位来说,过去真实的情况将来也属真实;(7)审计师完全有能力独立审查财务资料并表达意见;(9)独立审计师承担的职业责任与其职业地位相称。著名审计学家杰克·罗伯逊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至高无上的评价:“没有任何其他的理论结构能达到莫茨和夏拉夫的理论结构那样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任何新的审计理论的发展都不可能超越莫茨和夏拉夫的理论结构。”但审计假设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自身,否则审计理论研究将停滞不前.“莫氏审计假设”中的第二、三、四条假设的成立性已遭到严酷的现实的猛烈抨击,不仅在国外有不断爆发的审计丑闻,“安然”、“世通”等,我国也出现了一连串惊人的审计失败和舞弊案件,如红光、银广厦等等。这些案件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呈报检查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资料也可能存在严重的串通舞弊。(2)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可以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难道说上述的麦科特公司没有内部控制系统吗?一旦公司高级管理层串通舞弊,那么内部控制就形同虚设,毫无作用了。审计理论假设存在的问题

4.1不同观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以上阐述的国内外审计假设观点可以看出,不同研究人员之间的观点、认识差异较大。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审计假设体系的内容,如我国学者管锦康以审计关系理论为基础,以审计目标为导向,构成一个包括经济责任可认性、经济责任可验性、审计可信性和审计可行性在内的审计假设体系;而英国审计学家汤姆·李提出了与之不同的3类13项内容的审计假设体系。其他学者提出的审计假设也或多或少的不一致,达成共识的假设更少。这就使审计假设不像会计假设那样简练、明了,从而阻碍了假设体系的应用和推广。

4.2审计假设系统性不强

审计假设系统性不强表现在:第一,审计假设体系条目繁多,存在多余的、不重要的项目。如李氏因素较多,结构不明确,费氏第七条“审计可以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应属于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不是假设问题。第二,审计假设之间独立性不强,如莫氏第七条“审计人员完全有能力独立审查财务资料并提出报告”可推出第二条“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第三,排他性原则考虑不够,如李氏模式审计行为假设中第一条“有利害冲突”和第三条“形式、实质独立”矛盾等。

4.3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较大

多数的审计假设体系研究范围不完整,未能完整反映现代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如莫氏模式、李氏模式、费氏模式、安氏模式及我国大多数学者的审计假设均是从财务审计实务中总结出来的,是以狭义的审计观为基础的,如莫氏模式的“财务报表与财务信息是可验证的”、“各期运用公认会计原则的一致性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公允反映”、“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地检查财务资料以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李氏模式中审计依据假设、审计功能假设中的第2和第3条等。他们的假设对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等未做考虑,这影响了审计理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社会对审计的全面认识。

4.4面临抽象概括与全面具体之间的两难境地

随着在审计假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已意识到审计假设,一方面要有综合性和代表性,即能最大限度地涵盖审计行为产生、存在、发展的规律及各类审计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应具有全面性,即从时间上,适用于审计从产生起历经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内容上,既适用于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又适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要求的审计。但要从繁杂的审计现象中提炼出最精练、最概括的审计假设无疑是相当困难的。

4.5重理论轻实务,难得到审计实务界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了解审计假设研究的现状,从1990-2002年《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审计理论与实践》、《现代审计》等多种期刊中有关审计假设研究的文章38篇,从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内容角度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的研究太过偏向于理论方面,只是从实践中归纳总结了审计假设,即只提出假设,没有验证假设的过程。到底归纳总结的假设对不对,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很少有人做研究,这就很难使研究人员提出的审计假设得到实务界的认可。

4.6研究方法较单一

通过对上述文章的分析,在审计假设的研究中,规范性的研究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有少数与实务相结合的文章,也只是侧重于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归纳法,从根本上引人其他研究方法的文章还没有。其实,规范性研究固然是审计假设的重要研究方法,但规范研究只能解释“应该是什么”,而没能注意到目前审计实务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所以可以尝试引人其他研究方法作为补充,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运用。这样才会使审计假设更好地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内容本身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审计假设对审计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都要以一定的假设为基础,否则就无法进行判断、推理。但审计假设自身的特点是具有不能自我验证性,它必须有相关条件予以支持。如“财务报表没有串通舞弊或其他不正当的非法行为”假设一报表的公允性,但后来由实践证明该假设是不恰当的。所以,审计假设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而且它应建立在一定的环境基础之上,当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审计假设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正是由于审计假设自身的特点,使得此项研究变得极为困难。

(2)审计理论研究尚不完善

虽然审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关于审计理论的研究才只有100多年的时间。所以审计理论研究往往局限于对审计实践的解释,对实践经验的提炼与系统化做得不够。审计基本理论研究难以系统深人到丰富的审计实践中去,也没能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由于审计理论研究的不尽完善,也使得审计假设的研究受到制约,自身的体系性也较差。

(3)研究人员自身的局限性

虽然审计假设研究在不断地发展,但从审计假设研究的历史来看,从事该研究的学者偏少。他们所提的观点大都受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局限,而且不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据。就我国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有关文章和著作也有一些,但在研究方法上难有突破,所提的观点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缺乏广度和深度。这是由于我国审计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研究人员水平、素质不高所造成的。

(4)未将审计假设列入审计准则的范围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而审计假设则包括实施审计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以及对被审计事项做出判断的依据。所以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均对审计实务具有指导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审计假设未明确地引人到审计准则的范围之中,使得审计人员在实务中难以理清审计假设与审计准则的关系,这不利于审计假设的研究和审计准则的完善。

5审计理论体系的重构

依照以上有关对审计理论的认识,可以认为审计假设的重构应该分为两类:审计存在假设和审计业务实施假设。

5.1、审计存在假设,即被审计过的经济信息等对信息使用者更有用。

具体包含以下3个假设:第一条是经济业务等信息可被验证和评判;第二条是审计人员完全有能力独立胜任审计工作;第三条是审计人员依照相关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可承担与其相匹配的职业责任。审计使经济信息价值含量提升,对信息使用者更有用,审计才有存在的资格和理由。若审计只是流于形式,或根本不能真正对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计划和决策,那么,审计终将被公众遗弃。

对于审计存在的具体假设,第一条经济业务可被验证和评判非常重要。如果经济信息不可被验证,那么就不可能有审计。因为审计工作就是对经济信息进行追溯或展期验证并对其合法性、公允性做出判断。另外,不仅经济信息要可被验证而且可被评判,验证只能保证其真实性,而评判则保障了其是否公允合理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事实。只有经济业务信息可记录、计量,并有相应的标准作参照对比,审计才能真正做到验证和评判。

第二条和第三条是对审计主体及其工作依据提出的假设,审计人员若没有能力胜任审计工作的话,那么要想取得公众的信任就成无稽之谈。一项学科存在一定要承担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如何较好地完成社会责任,我们假定只要切实履行了审计准则,就可以认定审计人员承担了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公众应对其予以合理的信任。

5.2、审计业务实施假设具体包括:无反证假设、风险可控假设、完善有效的内控框架可减少舞弊的发生概率。具体的审计业务也需要设定一些公认的前提条件才能顺利实施。因为审计人员受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是有一定业务范围的,包括空间限定和时间段限定。若没有无反证假设(如果没有明确的相反证据,对被审计单位来说,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将来也将被认为是正确的。)基于会计及其他经济业务信息的连续性,审计会陷入对受托审计时段以前经济业务信息的无限验证漩涡中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对时间进行明确科学的截取,即承认无反证假设的正确性。

风险可控假设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检查风险是可以被控制在一个可忍受的范围内的。这一假设可帮助审计人员理性的选择审计业务。对那些明显有较高风险业务不予承接,尤其是现今风险基础审计风行业界时,这条假设显得尤为重要。若认为风险不可控,那么审计业务将不可能进行。因为风险是游离于人们控制范围之外的。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增加多少审计程序和扩大多少审计范围,风险都不可能降低,那么审计只能处于无奈的尴尬境地。只有完善有效的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才能使舞弊的发生概率降低,这样使得审计中通过对内部控制等风险评估决定具体审计范围和重要的审计方法正确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香焕,万方全;;审计假设体系的重构[J];齐鲁珠坛;2008年06期

[2] 尤家荣.审计假设研究[J].审计研究, 1995,(03).[3] 王明珠.王雪莉,李艳;审计公设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朱锦余.论审计假设体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4,(03)

[5] 杨学军.审计假设的作用[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6] 王文威,粟琳.也谈审计假设[J].事业财会, 2005,(01)

[7] 孔令文.浅议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假设[J];齐鲁珠坛;2009年03期

[8] 杨学军.审计假设的作用[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9] 刘力云.试论审计假设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 1993,(02)

[10] 傅建设.试析审计假设[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1] 莫兹R K,夏拉夫H A.审计理论结构[M].文硕,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 65.

第二篇:会计基本假设知识点

会计基本假设

5.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

3)会计分期 为和中期。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4)货币计量

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第三节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6.权责发生制(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收付实现制(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7.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首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次级: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赁)、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收集、处理、传递)。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 第一节 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一定日期),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一定期间),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分类:按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流动资产〈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2).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分类: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偿还的债务)和非流动〈长期〉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偿还的债务,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4个项目)。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分类:收入按性质(日常活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按重要性要求(主次)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收入→日常活动

利得→非日常活动

企业的利得: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处置净收益、罚金收益。

企业的收入:销售商品、出租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销售原材料、提供劳务收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分类:费用按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表反映的具体内容就是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2.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基本计量属性)、重置成本(常用于盘盈资产)、可变现净值、现值(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常用于金融资产)

第二节 会计科目

3.企业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总分类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共同反映经济业务既总括又详细的情况。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第三篇:浅谈审计心理学——审计假设

我们知道,学科的分支是因为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产生的。审计的特殊性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审计的特殊性就在于对所审查对象持有怀疑,验证其经济活动是否真实。这就是审计的特殊性。只有怀疑才会产生假设。比如,一个单位在某一时点上账面反映货币资金是10万元,究竟是不是10万元,有三种可能:或许没有10万元,或许不只10万元,或许正

好是10万元,具体是哪一种情况,只有对货币资金进行盘存才知道。对上面这一思想过程,细分之下就会发现,“究竟是不是10万元”是怀疑;“或许没有10万元,或许不只10万元,或许正好是10万元”是假设;而货币资金的盘存是验证。不言而喻,象其他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费用、税金、损益,内部控制等等,都是在一种假设的前提下去审计验证。审计假设是对审计对象所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怀疑前提下的假定。没有假设,就不必要审计;没有假设,审计就不会从其他学科中游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审计假设是审计实施过程的一个心理活动,是审计的灵魂,是贯穿审计学的一根红线。本文就审计假设与大家作一番探讨。

一、审计假设的合理性

假设不是凭空捏造。它不能脱离事物的发展规律,与社会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是假设的合理性。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反映的经济活动作一些合乎情理的假设,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例如,2008年查冰雪救灾款物,从县财政账上反映拨某乡镇的40万元,究竟这个钱拨没拨下去?带着这种假设接着查该乡镇。一查,果不其然,这40万元刚到下面打个转,又返到县农业局账上了,这笔钱县某领导准备挪作他用。由于审计及时,得到了纠正,专款得到了专用。“钱拨没拨下去?”这个假设与结论基本一致,看似一种偶然的吻合,但偶然中包函着必然的因素。因为你的假设,与个别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联系:可能存在着专款没有专用的现象,才会作“钱拨没拨下去”的假设。

有的假设并不是一定的具体目标,可能是一种朦胧的怀疑。如审计某物资局,在开支中发现一张转往食堂的“伙食费”收据,金额7000元。一次伙食费几千元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是不是“伙食费”的名义后面还藏着其他问题?审计人员带着这种假设到食堂查账,查出某物资局以“伙食费”名义将钱转往食堂,再从食堂发放钱物的问题。象这种假设就没有一定的具体目标。但如果不去假设,就不可能发现问题。

二、假设的关联性

审计假设的关联性是指由审计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引起对另一审计事项的假设。审计客体的内在联系分左右关联、前后关联等。

(一)前后关联。如审查利润,由利润引起的联系,前联成本的真伪,进而是料、工、费的真伪,等等。后联所得税的征收、利润分配等问题,这就是审计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由会计核算的联系所致,假设引起的关联就可以叙述为:利润真实吗?有没有多转成本,虚列成本?所得税缴纳和利润分配是否正确,有无扩大提留比例?

(二)左右关联是指审计客体的横向关联,比如,在甲学校发现对学生收费有不入帐的问题,你在审查学校门店租金收入时,也可以假设其租金收入有可能没全在收入账上反映。甚至,当你在甲单位发现的问题,在乙单位也可以作同一问题的假设,如湖北省今年的村级债务审计,在甲县有虚报村级债务的情况,在乙县可能存在同样虚报的情况。

假设的关联性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培养追根究底的思维习惯。

三、假设不等于事实,它有待于验证

审计假设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决不可以假设就主观臆断,而认为一定有问题,它必须去验证。如某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当年应拨付某乡镇651万元,实际拨付621万元。是不是县财政截留了30万元?审计人员带着这种假设继续查,发现在第二年的1月份,县财政将尚未到位的30万元拨下去了。审计假设是一种观念活动,是行为的先导;思想支配行动,行动验证思想,只有先产生假设,然后,才能发现问题,假设是发现问题的充分条件。

审计假设虽是一种主观活动,但同其他经济规律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我们不承认有审计假设,但在工作中自然或不自然地运用了它,这一点毋容置疑。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一个过程,认识事物的变化发展同样有一个过程,当我们一旦认识并掌握审计假设的时候,定将为审计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四篇:1.2会计基本假设练习题

1.2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练习题 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A收付实现制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权责发生制 2.下列有关企业会计基础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并不作为当期费用 B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取,也并不作为当期收入 C收付实现制 的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结算的主要依据

D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统驭作用

3.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体现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分期B货币计量C持续经营D会计主体

4.货款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企业应当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这一做法是()A可比性信息质量的要求B谨慎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C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要求D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中期的是()A月度B季度CD半

6.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基前提是()A会计职能B会计主体C会计内容D会计对象

8.企业本月收到上月赊销产品款20000元,本月销售产品40000元,收到货款30000元,余款尚未收到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为()元 A20000

B30000

C40000

D60000 9.A公司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预付本季度全年保险费2400,支付上年第四季度借款利息3000元(已预提),支付本月办公费800元,计入本月费用的是()元 A1000

B6200

C3200

D380

10.企业为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主要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谨慎性

B可比性

C可靠性

D重要性

11.通常情况下,最关心偿债能回复力和支付利息能力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是()A企业的债权人

B企业职工

C企业股东D税务机关

12.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采用的政策方法前后各期应是()A经管理层批准后,可以变动B应当一致,不得变动 C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动D可以任意变动

13.下列各项中,要求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相互可比,或不同企业同一期间相关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重要性B谨慎性C相关性D可比性

14.下列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会计期间,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B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同一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确认、计量报告标注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C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的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D有意遗漏应予披露的会计信息,不会降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15.企业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资产入账,主要体现的信息质量要求是()

A谨慎性B实质重于形式C可靠性D及时性

16.下列各项中,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谨慎性B及时性C重要性D可理解性

17.通常情况下,最关心企业的盈利情况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是()A企业股东B企业债权人C货物供应商D企业职工

18.对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作资产减值损失处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客观性B重要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 多选题

21.下列有关会计主体假设的叙述中,正确的()

A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B明确会计,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甲乙或事项的空间主体 C会计主体也等同于法律主体 D法律主体通常也是会计主体

23.下列各项中,将影响企业按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A适度调整经营方针B破产C长期停业整顿D解散 24.下列各项中,可确认为会计主体的有()A集团公司B子公司C母公司D企业年金企业

25.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期间的划分规定的有 A半B季度CD月度

26.下列有关企业会计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收付实现制下,凡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当期尚未收取,也应作为当期收入计入利润表

B在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作为当期费用入计入利润表

C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统驭作用 D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

27.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下列各项业务中不能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有()A支付下年的报纸、杂志费B预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C预付下季度房租D支付上个月房租

28.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分公司的情况下,下 列各项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有()A母公司B子公司C分公司D企业集团

D境内设立的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货币为主的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 30.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职能有

A决策职能B控制职能C反映职能D预测职能

3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根据进行确认、计量

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真实、完整 D各类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应当统一,便于比较 32.下列各项中,符合可比性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应该相互可比 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C企业选定的会计政策,以后期间不得变更 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确保使用者充分理解 3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A会计分期B实质重于形式C货币计量D重要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A可靠性B相关性C可比性D可理解性

35.下列各项中,可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有()

A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予以充分披露 B延后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C有意 遗漏应予以披露的会计信息

D在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准确判断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信息省略 判断题

36.一个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但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Y)37.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Y)

38.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Y)

39.权责发生制是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N)

40.持续经营假设可使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因而即使企业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N)

42.评价经营业绩,属于企业的基本职能(N)

43.会计确认属于会计监督职能运用的特定方法(N)44.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N)

45.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并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的有关信息(Y)

46.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会计基础的形成,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N)47.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唯一计量尺度(N)

48.会计主体假设明确界定 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Y)

49.会计除了核算和监督职能外,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分析等职能(Y)50.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Y)

51.在权责发生的基础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只要在当期没有实际收到和付出,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N)

52.企业应当遵循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需要考虑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N)

5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Y)54.即使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破产清算,也应坚持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N)

55.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N)还有其他

56.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复试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N)

57.企业应当遵循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则不需要考虑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N)

58.企业的投资者既享有企业的经营利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Y)

59.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是,通常需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信息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Y)

60.企业对已出售商品提供产品质量保证并因此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主要体现了谨慎性的基本要求(Y)

61.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并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Y)

63.根据可比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果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会计政策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Y)

64.月末,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核,属于会计监督中的内部监督和事后监督(Y)

65.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Y)

66.企业有意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省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违背了可靠性和重要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Y)67.根据可靠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不得隐瞒收入,但可根据投资者的要求提前或者延后确认收入(N)

第五篇:王开东重构语文教学体系

重构语文教学体系

王开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试图重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视点——质点——远点,以破解当前语文教学的两大弊端。

一、视点

何为视点?视点是文本阅读的切入点,这一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类似于文章关节点、动情点、升华点,或者是矛盾的纠结处,抓住这一点突破,常常能够切中肯綮,事半功倍。

视点不属于道,道是理念,是对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是价值理性。视点属于技术层面,属于方法、工具,但有必要把它上升为工具理性;没有道统领的视点,不是工具理性,只是工具。

好的视点给人的感受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然而,寻找到真正的视点殊为不易,不仅需要眼光,需要功力,还需要一点灵感。

执教《合欢树》,我寻找到视点:以合欢树为连接点,抓住不同的对象和合欢树的关联,层层深入,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先看母亲,1.文章前半部分是怎样写母亲的?(母亲各个阶段的特点,变化,变化的原因。)

2.母亲与合欢树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母亲的眼里,合欢树代表着什么?

3.母亲去世后,我和合欢树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我的眼里,合欢树代表着什么?

4.那个孩子和合欢树又有怎样的关系?在孩子身上,合欢树代表着什么?

5.我们的合欢树?(读完文章之后,合欢树对我们的生命有着怎样的意义。)

执教《今生今世的证据》,我则以“寻找文章脉络句”结构课堂,学生很快找出四句话:

1.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2.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3.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4.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在把握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其中的关键词,外在的证据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什么?内心的生存谁能见证?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

外在的生存,是物质的存在,有村庄作见证;内心的生存,是精神的世界,有家乡做依凭;当村庄改变、家园废失,我们的双脚必将踏踏实实的走向虚无之途。

原来,文章不是在探讨故乡和村庄,而是借探讨故乡和村庄探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质点

何为质点?质点有本质、高质、纯质之意,是教师寻找到视点之后所要抵达文本价值的核心高地。

语文学习对象具有整体性、丰富性、隐秘性的特点,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具有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这两者之间构成了矛盾。对文本中包含的全部价值信息予以关注和教学,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必须对其有所选择,有所舍弃,包括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

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明显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关注不够,没有把研究文本的核心价值内容放在首要位置。王荣生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

在一篇课文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中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甚至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特 1 点,选择不同的文本的核心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我在上《威尼斯商人》时,没有把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赏析作为核心价值内容,也没有把这部经典喜剧当作喜剧来赏析,更没有带着学生品味夏洛克作为四大吝啬鬼的形象来鉴赏,我只是引导学生提问:

夏洛克如此吝啬,为什么不要20倍的赔偿,非要一磅肉?根据合同中的契约,夏洛克要求一磅肉是否合理?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个吝啬鬼变成了一个复仇的恶魔?

通过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发现莎士比亚身上的傲慢和偏见,伟大的莎士比亚成了欧洲反犹大军中积极的一员。

夏洛克是犹太人,当时社会规定他们不允许拥有不动产,他们居无定所,只能在生意和高利贷中获得安全感。金钱是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这就是这些人吝啬的由来。

但这些高利贷者自然与常常借贷的商业资本家产生矛盾,这背后既有商业资本与封建性的高利贷之间的矛盾,更有很深的种族歧视。

夏洛克是种族歧视的受害人,他根据契约合理合法的要求报复,不过是被压迫者的反抗。在完全没有话语权的社会,夏洛克勇敢地站了起来,宁肯遭受损失,也要追求公正,敢于报复。他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民族,尽管他是一个吝啬的商人,但他的坚持和不软弱,对于现代的观众有一种不可言说魅力。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夏洛克的精神是高尚而又庄重的,完全值得我们尊重。

三、远点

质点之后,怎么样?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优秀老师在这里很遗憾地停住了脚步,很多优质课到这里戛然而止。其实,我们还可以往前再走一步,看一看质点背后还有什么。

我们以前错误在于把语文等同于教材,认为语文知识与能力是外在于学生,先在于学习过程的,教学就是把已经存在的语文知识巧妙地灌输给学生或者让学生主动接受。然而建构主义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语—精神是它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学则是为个体的自主建构创设一个场,形成一次次的对话,通过对话与反思,通过个人的自组织,既进行价值引导,又注重个体建构,在此二极的相互作用下,完成学生个体的言语-精神的持续建构。

在这种承认复杂与不确定性,关注个体的观点中,语文,就是个体生命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这个世界――历史的世界,社会的世界,人心的世界;就是一颗鲜活的灵魂,面对整个世界,进入用文字记录的一切人类尊严,用文字记录他心中的世界和心灵本身。这是一个无比复杂的事实,一个永远不可能重复的事实,它将被不断地描述,永无止境。

因此,语文的探求,在质点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远点,类似于柏格森哲学中的绵延,这种绵延既是文本的自然延伸,也是生命的自然成长。

作家通过文本语文传达出对人性最本质的思考,文化土壤中的一丝胚芽,思想火花的偶一闪耀,抑或是文本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母题,寻找到同一样的结构模本,探究作家的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远点第一个要义是要深入到作品的文化土壤中,辨别深层的结构和集体意识和无意识。

从单篇文本阅读来看,我在执教《一个人的遭遇》时,从学生问题来以学定教,寻找到了三个台阶,拾阶而上:

第一步:战争对所有的普通人都构成伤害。

第二步:战争构成的心灵创伤,永远无法愈合。

第三步:纵然自己伤痕累累,却依然要给战争中的孩子筑起人道主义的大厦。在这三步之后,课堂学习达到了质点,师生总结出索科洛夫绝望中有希望、眼泪中有坚强、谎言中有大爱、苦难中有人道主义光辉。

按理说,到这里文本的阅读和探究可以结束了。但我继续深入,探究文本的远点。

“一个人的遭遇,也是一个群体的遭遇,一个民族的遭遇。一个人的性格,也是一个群体的性格,一个民族的性格。我们不妨研究来自俄罗斯这个民族的性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话:“我唯一害怕的是我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俄罗斯这个民族总能从苦难中汲取力量,这是索科洛夫的性格的渊源所在。

提供两个材料:

莫斯科阅兵: 1941年11月7日,苏联举行红场阅兵。没有任何通知,从西伯利亚赶来参战的苏联红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直接开赴前线。英《新闻纪事报》说:“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包围斯大林格勒300多天,市民冻死饿死78万人。但他们宁肯冻死也不砍掉一棵树,剧院照常灯火通明,学校照常上课„„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德军完败。

学生在看了这两则材料,深入理解了索科洛夫身上的性格,完全打上了这个民族性格的烙印,尽管他们经历了天灾人祸,一次次成为孤儿,但他们不屈不饶的民族血性,以及悲悯情怀,让人感动。这就是北极熊。既充满着血性,经历在大地寒冷,但也在寒冷中保留着一丝温情。

深入挖掘了索科洛夫的性格形成的土壤和根源,把索科洛夫的行为和思想扎根于俄罗斯民族深厚的民族气质中,王老师觉得还不够,进而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反思我们中华文化的缺陷。

战争也给我们这个民族也曾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战中,我们失去了3000多万优秀儿女,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认真反思过战争。我们没有一部堪称伟大的战争作品,没有塑造出一个堪称典型的战争形象。但是,最让我失望至极的是,我们的战争作品中少了一些人性的光辉,少了一些人道主义关怀。尤其是对待孩子。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那个钟表匠收拾好摊子,回家拿起了武器,穿好风衣,准备去战斗。他的10岁的儿子喊道:“爸爸,我也要去。”钟表匠告诉自己的儿子:“孩子,有人要战斗,有人要等待。”这就是一个男人,一个爸爸的立场。

然而,我们呢?

我们让13岁的少年英雄王二小掩护乡亲们撤退,并且把敌人引进包围圈,结果王二小被敌人刺刀刺死,摔死在巨石上。王二小,哪里是王二小,简直就是王小二。

我们的儿童,不叫儿童,叫儿童团,他们都拿起了红缨枪,承担最危险的任务。

海娃的爸爸则让海娃送鸡毛信,如果被鬼子发现了,就说是放羊的。海娃九死一生。

人家的战争是让女人和孩子走开。我们则是让儿童冲在最前方,一旦被发现,遭罪的就是儿童,让儿童面对世界上最穷凶极恶的鬼子,这是怎样的惨痛者和悲哀者?

如今,我们又在重拍《小兵张嘎》,极力渲染张嘎的英气和嘎气,而敌人自然又是愚蠢的,荒诞的,不堪一击的。但我们却被这样愚蠢的鬼子侵略了八年。我们总是把屠夫的凶残化为一笑,这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我又推荐了两部伟大的作品。一部是苏联经典小说《第四十一个》;一部是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

在《英国病人》中一段反战的话之后,结束课堂。

我们都将死去,我们将与爱的人和不同种族的人一起充实而热烈的死去。我们咽下彼此的味道;交换彼此的身躯,浮游于爱河之上;恐惧时我们躲藏起来,正如这凄凉的洞穴。我要所有这些都镌刻在我的身体上。我们才是真实的国家,并非画在地图上的边界所示的,以掌权者命名的国家。我知道你定会回来抱着我,屹立风中。那就是我所要的――与你漫步在如 3 此的土地上,与朋友们,在一个没有地图的地球上。

远点的第二个要义就是单元的整合,尤其是一个个母题的深入解读,并以此为支点,建立起一个个微型的课程。比如苏教版的《家园板块》,我就把它整合成一个微型课程。《想北平》,一个老北京对故乡的深切情感。因为战争拉开距离,这种感情更为强烈。《我心归去》,是作者在国外考察期间的一种强烈感受。国外蓝天碧海,森林城堡,犹如童话;自己的家乡浮粪四溢,肮脏不堪;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心依然归去。因为互相驯养过,滴过汗,流过泪,故乡才是自己的独一无二。《乡土情结》,目光转向定居他乡的海外游子。他们身上所打下乡土情结的童年烙印,不会因时间和空间而改变,乡土情结因此上升故国情结。《前方》,转向哲学思考,无论人在哪里,哪怕是呆在家里,人本质上都在路上。人是被抛在路上的一种生物。前方是什么,怀着这种期望和绝望,人负重前行,这是人的宿命,也是人的使命。

《今生今世的证据》,则从存在主义哲学的层面来思考:我们来过这个世界吗?谁能够给出证明?我们住过的村庄,村庄会改变,物会改变,记忆会模糊,会消失,人也会消失,连存在本身也会消失。所以,这种寻找充满绝望,我们双脚必将踏踏实实走上虚无之途。但当我们窥见了美与痛,并把他书写出来,反而成就了永恒。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经由思转为诗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存在的价值和意识。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注定比刘亮程活得更加长久。

再举一个例子。对于《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单元,我又进行了远点整合。“谛听天籁”是自然纯美的展示;“感悟自然”,是人生感慨的抒发;“湖山沉思”是生态恶化的忧思。这一人文系统,既是学生人文涵养的必需,也是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要旨。

江南冬景中“散步”的达夫

郁达夫一贯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传”,他的小说如此,散文和诗歌更是如此。《江南的冬景》中,多次提到“散步”。这是诗人郁达夫的一个重要意象。无论是“晨霜如粉的清晨、风和日暖的午后、烟雨微茫的垂暮、白雪纷飞的夜晚”,作者都以“散步”这个意象来统领,经由这个意象折射出背后的色彩和情调。“散步”,总是在天气晴朗、不冷不热的时候;总是在心境平和、悠闲自如的时候;总是在幽静晴朗的,空气清醒的场所;总是在享受生活,享受宁静的温馨时候。“散步”,有一种生的“情趣”,有一种美的“姿态”,有一种活的“神气”。正好烛照出诗人在“江南的冬景”下所体验到的悠闲、温馨、快乐之感,以及“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洒脱胸襟和隐逸意趣。

西地平线下“仰视”的高建群

高建群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作家。他说,他是一个世界主义者,有一种大人类情节。在西域行走的高建群,渴望把历史每一个断章中那惊世骇俗的一面展现给现代人看。

西地平线上,惊心动魄的三次落日,就是高建群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但重要的不是落日,是“我”,具有大人类情节的“我”,在落日下产生的历史感、庄严感、神圣感和悲剧感,以及在这样一种“天地大美”之下,更为沉重的悲怆感和潸然泪下的世界情怀。

赤壁中“说服”自己的苏轼

苏轼的人生有四大宝。其一是儒家,其二是道家,其三是佛家,其四是史家。

《赤壁赋》中,苏轼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自我追问,完成了自我的救赎。这四大宝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一是儒家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操守,贬谪之中,苏轼依然“望美人兮天一方”,忠君之心不改。

其次是道家的自然而然的达观和超脱。《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把儒家的道德文章和道家的清静超脱融贯在一起,完成了自己的人格塑造。苏轼不需要躲避官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对他来说均是“外部世界”,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心安处即吾乡”,“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凡诗人要超脱世俗的重压,常常有两个好去处,一个是看你能否与大自然融合,在自然中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一个是在广阔的历史之中,能否找到知音,了然彻悟。这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

但要彻底的觉悟,非得达到佛的境界不可。佛者,觉也。如何觉?佛不度人,人须自度。如何自度?无非就是在山水中得到陶醉,在历史中找到因果。

西山中寻找“自我镜像”的柳宗元

在长期流放过程中,柳宗元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很多人认为柳宗元永州流放期间,只是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其实,寄情山水,绝不是柳宗元对闲适生活的一种追求,而是他真实痛苦的一种反映。

柳宗元是在山水中,寻找自我镜像。

那么美好的西山,何以被遗忘,被遗弃,被冷落,被轻蔑?不就是因为“西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而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柳宗元,何以累累若丧家之犬,不容于当世?不就是因为柳宗元的特立独行,人格高迈?西山的遭遇就是柳宗元的遭遇,在和西山的惺惺相惜中,柳宗元的孤傲,决绝,不管不顾,还有内心的痛苦,以及“恒惴栗”的感受,突然得到了缓解、释放,最终“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瓦尔登湖的“一滴”梭罗

神的一滴,为什么是神的一滴?

它不是世俗的,不沾染灰尘,因而是洁净的;它是神圣的,高洁的,因而又是神奇的;它只有那么一滴,因而又是珍贵的,稀罕的。它是神的一滴清泉,晶莹透亮,净化我们污浊的心灵;它是神的一滴美酒,芳醇四溢,历久弥香,对照出我们内心的荒芜和贫瘠。它是神的一滴眼泪,是对环境恶化的一种忧思,一种辛酸,一种悲悯。

梭罗明显受到中国道教的影响。他热爱自然,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等同于道家的“天人合一”;他厌恶奢侈,提倡简朴,又与老庄主张的减少贪欲、返朴归真的观念相吻合;他崇尚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剥夺个人的权利又正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同出一辙。梭罗,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他用自身的实践建立起了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与瓦尔登湖亲密相处的日子里,“慵懒、虚掷、挥霍”都成了褒义词。

“像山一样思考”的利奥波德

像山一样思考,为什么像山一样思考?山的思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因为,“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像山一样思考,意味着人类中心论的倒塌,大地伦理观的确立。山是沉稳的,厚重的,深沉的,隐秘的,长久的,它经历了它该经历的一切,只有自然才真正的了解自然,只有山才能真正了解一只狼的嚎叫。山是自然中最可靠的部分,他的思考一定是自然的,本真的,生态的。

在利奥波德看来,大地不是僵死的,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存在物。人类和大自然是平等的。任何一个行为,一件事情,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它就是错误的。

下载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基本假设体系的重构(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基本技巧(模版)

    审计基本流程和技巧 审计工作是一个沟通工作,30%的技术加70%的方法就可以完成。分为熟悉资料,确定审计原则,计算,勘察现场,对帐,出初稿反馈后修改,协调,签字出报告八个阶段,走好这每......

    重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初步设想

    重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初步设想“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设立的目标,也是检察改革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检察机关锐意......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范文大全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 3edu教育网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更新:2008-5-2 一、我国审计体制的现状和评析(一)我国审计体制的现状 l.领......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摘要]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很多高校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力,但收效甚微。为了......

    五个基本,七大体系

    党员学习材料 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 加强“五个基本”建设,基本组织是基础,基本制度是根本,基本队伍是关键,基本活动是载体,基本保障是前提。 1、加强基本组织......

    桥梁的基本体系范文大全

    桥梁的基本体系 桥梁的基本体系 按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桥梁可划分为梁、拱、索三种基本体系,以及由基本体系之间组合而形成的组合体系 1.梁式桥 梁式桥的特点是其桥跨的承载结......

    工程审计基本制度

    内部工程审计基本制度 一、 总则 1. 为规范项目工程审计工作,明确工程审计工作方向、重点、内容及条理,提高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达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依据审计部制度、公......

    能源审计基本介绍

    关于能源审计 1. 企业能源审计的主题内容 一般来说,对一个企业进行能源审计需要对该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即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落实情况等)、生产投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