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工作的价值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近年来,*县审计局以“争做服务标兵”活动为载体,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方针,抓住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把服务当作审计工作的天职,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连续7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化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一、审计工作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好务
一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突出民生审计,推动当地经济建设。近年来,*县审计局树立“审计为发展服务”的理念,在财政审计过程中,突出民生审计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计,促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每年受县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真实反映了全县财政收支和税收征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财政开户过多、存款利息长期挂账、安排给有关部门的基本建设支出年初预算未能全部细化、税款征收不力等现象做了如实反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得到县委、政府的肯定。
二是加强重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审计局坚持把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今年围绕五项社保资金、冰雪灾害救灾款物资、涉农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移民资金、村村通水泥路专项资金开展专项资金审计。今年2月,他们组织开展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五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县社会资金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制度执行基本有效,会计核算比较规范,并实行了电算化管理。同时对查出社会保障资金在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20*年底,我县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为了维护灾民利益,保障各救灾款物及时拨付,有效使用,20*年初审计局组织精兵强将,对中央、省、市、县政府安排,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款物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范围涉及财政、民政、农业、发改委以及乡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审计局在全面掌握救灾款物总体规模的基础上,按照救灾款物流向,对其管理、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做到随拨随审,款物发放哪里,就跟踪审计到哪里,确保了资金的专项管理、及时拨付、有效使用,维护了灾民的利益。
三是坚持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宏观决定服务,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报送有关重要审计情况。20*年度向县委、县政府报送重要审计情况5期,《审计查出县物资行业协会存在违法行为》审计专报和《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违纪问题严重》等审计要情专报,引起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四是追踪问效,加大执法力度。为抓好整改,使审计工作不走过场,该局采取了追踪落实的方法,对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实施审计回访,做到逐项检查,逐条落实。该局积极向人大、政府汇报所查出的问题,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督办专班,召开了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落实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会议,同时发出和收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函,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研究整改意见,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这样较好解决了被审计单位屡查屡犯现象的发生,维护了财经纪律,促进了当地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审计工作为优化当地经济发展环境服好务
优化当地经济发展环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难。该局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职责,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观念,依法履行职责,创优环境。
一是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他们加强对县直学校、医院等涉及社会面广的收费单位进行审计和调查,查出这些单位存在超范围超标准的乱收费行为。如有的学校扩大范围收取学生搭伙费、从代收费中抵扣不该由学生负担的各种费用、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学生补课费等问题,审计局一一责令清退和纠正,并督促他们制定整改措施,规范收费行为。针对某医院有的制剂收入超出了保本微利的原则,成本利润率达379%以及科室开具自制药剂提成、违反价格政策西药、卫生材料超标准加价等违纪违规问题,提出了“医院应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整改。医疗服务收费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亮证收费,杜绝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的合理建议,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
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审计,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为了使当经济发展环境更好,财政每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多。审计局对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如村村通水泥路专项资金决算审计、石花二桥、谷南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审计,黄龙潭水库、团湖水库工程项目审计、茨承路、石五路、洪胜路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该局加强与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积极介入有关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展跟踪审计,加强造价审核,规范投资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针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提出管理性意见及建议,促进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为促进我县的城市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服务。
三是拓宽服务领域,着力为股份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县石酒集团是我县大型股份制企业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在不断拓展。但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对管理的需求,目前公司运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前审计局帮助制定的一整套操作规程。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审计局针对当前企业管理环节、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组建一个由熟悉工业企业管理的党员组成的帮建小组,在企业的配合下,全面修改各项管理制度,使内控管理能够及时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促进石酒集团的健康发展。过山口经济园是我县大型民营经济园区之一。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审计局组织了“进园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活动,并选择了湖北省美亚达新型建材公司作为帮建对象。经过两天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走访座谈有关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现状,决定把企业帮建工作切入点选在“完善财务核算,强化内部控制”上。成立了由长期从事企业审计的工交科长宋炳生等三名同志组成的帮建小组,与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财务核算、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审计工作为规范干部经济行为服好务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加强管理和考核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该局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主要工作任务,与干部人事责任审核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认真总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力求审计结论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行任期经济责任情况,做到既肯定成绩,又如实反映问题,为干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审计中以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为审计的主线,帮助查找财务管理薄弱环节和问题,理顺财务关系,促进离、接任领导干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理财水平。近五年来,共对118名乡科级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离任审计56人,在任审计62人,在被审计对象中,提拔任用26人,降职4人,一些被审计出的问题得到有效纠正和遏制,审计结果在干部的监督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篇:审计局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务实创新 认真履责
提升服务大局水平
2010年我区审计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审计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于“三大行动纲领”和“四个优化升级”,立足重点,加快转型,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水平。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注重防范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审计机关预防性作用,根据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把防范财政风险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财政“同级审”。今年“同级审”继续以强化预算管理为目标,关注收入进笼子程度,关注支出结构、方向和效益,关注财政增量资金预算和转移支付预算资金的安排、执行结果及效益情况。同时,结合区人大任务要求,继续公开审计结果。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通过检查预算外收入管理,关注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银行账户设置多、名目多、账套多问题,检查财政出借资金的规模、方向、结构,关注财政资金安全;通过审计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及支出结构,提出进一步加强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的建议;开展政府负债专项调查,分析财政资金存贷款分布的合理性、有效性;组织实施2009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检查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中的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可靠信息。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乡镇财政审计调查。对人大确定的教育、贸易、水利等3个部门和下应街道的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关注部门预算收入的完整性、正确性,公用经费定额的合理性、支出真实性,专项经费的政策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等,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乡镇同步审计,实施部门和乡镇的财政审计工作,促进区、镇两级财政运行安全有效。
二、注重监督改善民生政策措施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审计,重点调查“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落实进展中的履职情况,应享受人员的待遇发放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审计,重点调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和模式,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情况,参保对象缴费与享受待遇,是否存在多头参保、重复报销问题,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衔接”等问题。二是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全面掌握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实施、资金分配使用、目标落实完成情况,审查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工作是否存在遗漏,工程实施后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理。三是开展食盐专营政策执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我区当前盐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食盐专营政策执行情况,提出建设规范、有序盐业市场体系的政策和措施,为下一步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审计意见建议,确保按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三、注重加强工程领域审计监督,促进体制机制完善。继续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提出政策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增强投资项目审计内涵。从宽度上,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对相关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全覆盖,同时对属于乡镇管理的投资项目加强指导;从深度上,继续对重大项目及时跟进,实施跟踪审计,全程监督。同时在关注工程资金审计基础上,密切关注工程质量。二是认真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重点掌握建设领域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情况,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情况,国家土地政策和矿产资源保护政策执行情况,工程建设招投标情况,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和使用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投资控制情况,违规违纪案件线索。通过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和制度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提
出建议,促进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相关制度。三是完善中介协审管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开”方式,依托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取定期协审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符合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逐渐遴选出一支为我所用、信得过的编外审计队伍。创新对协审机构的现代管理,通过“借力使力”解决审计任务重、人员缺的矛盾。
四、注重规范权力运行制约,促进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权力约束机制的办法和途径,争取在评价体系完善,成果运用探索上有新突破。一是认真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一步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围绕“经济发展”、“财政管理”、“预算执行”、“经济决策”和“廉政建设”五大责任,实施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三审三评”制度,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二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借鉴有关单位做法,着重探索建立两项制度,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告知制度,在干部任职前告知其应履行的经济责任行为,更好地发挥审计事前防范和“免疫系统”功能;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报告制度,要求乡镇书记镇长于每年年初,将上一主要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事项情况、建设工程组织实施情况、单位债权债务情况、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及单位遵守财经法规情况等7个方面内容上报区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使纪委、组织部和审计机关及时了解领导干部履责状况。三是探索全部性政府资产审计。开展把全部政府资产包括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纳入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畴试点工作,客观完整反映乡镇经济活动情况。通过关注乡镇全部政府性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了解账外资产是否处于失管或随意管理状态;关注存量资产经营、资源性资产垄断权的租赁、公益性设施的对外创收情况,进一步揭示乡镇政府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促进乡镇政府重视资产管理,保障乡镇全部性政府资产处在良好、优化、健康的运转状态。
第三篇:县级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级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由于受经济环境、执法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基层审计工作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县级审计机关的科学发展和管理体制转型。在此对县级审计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作以探索。
一、县级审计机关的现状
我国的政府审计制度始建于1983年,属于行政模式,对政府负责,保证政府财经财经政策、法令、计划、预算的正常实施,对我国30年来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一)领导体制
《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正职)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作为县级审计机关来讲,同时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
(二)审计人员
审计机关原则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发凸显出其监督作用的重要性。现各级审计机关对人员配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县级机关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更新,由于编制有限,高学历专业人才不愿“回归”等原因,造成专业人员缺乏,人员更新困难,年龄结构老化,存在青黄不接现实。
(三)审计经费
审计经费是保证审计监督独立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国家审计机关承担着对政府资金的监督职责,《审计法》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但在现行体制下,县级审计部门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较低,因预算安排不足和临时追加任务等不可预见的支出造成的经费缺口,为审计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再者说,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审计经费来自于被监督的财政部门,存在交叉制约,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审计监督存在流于形式风险。
二、县级审计机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审计机关面临着独立性相对较差、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技术相对落后、审计经费不足、审计结果披露受限等等情况,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质量和效率难以有质的提高。
(一)独立性不强,职权未执行到位
依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国家审计主体在依法独立行使其职权时,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保持独立地位”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客观公正进行审计的基础。独立性相对较差的问题在县级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县级审计机关在本级行政首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审计人事任免受制于本级政府,工作重心也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更多考虑的是地方经济利益,因此,“县级国家审计机关”实际上是“县级地方审计机关”,一定程度上审计机关不能依法严格进行监督和处理,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县级审计机关的发展。
(二)人员配置不合理,业务素质不够高
一是年龄结构老龄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现在实行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人方式和用人办法,人事部门紧把人员入口关,编制受限,身份得不到明确,使得基层审计机关人员不能及时补充年轻干部,年龄结构得不到优化调整,现有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难以发挥,严重影响着基层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专业人才短缺,业务素质不高。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审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必备条件。县级审计机关受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吸引人才的能力较弱,人才流动性也差,金融、计算机、工程造价、预决算等专业人员很稀缺,目前“金审工程”已在全国审计系统逐步开展,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方法实施审计监督,这些高科技的审计手段必然由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来实施。所以,当前县级审计机关复合人才稀缺状况,将影响其向高质量、高效率方面发展。
(三)经费不足,制约审计质量发展
一是制约了审计力度。众所周知,财政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是,财政部门具有编制预算、安排各部门经费的职能,所以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解决自身经费而不愿得罪财政部门,往往在一些问题的定性、反映和处理方面作出退让,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审计质量和审计执法力度。
二是制约了审计创新。“交叉审”、“上审下”是已被实践证明有利于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充分推广运用。主要原因,不外乎是“交叉审”、“上审下”都要比同级审需要更多的经费,需要适当加大审计成本。但目前情况下,多数审计项目因经费不足的制约只能采取“同级审”,审计质量所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
三
第四篇:审计局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审计局审计工作调研报告.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务实创新 认真履责 提升服务大局水平
2010年我区审计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审计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于“三大行动纲领”和“四个优化升级”,立足重点,加快转型,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水平。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注重防范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审计机关预防性作用,根据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把防范财政风险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财政“同级审”。今年“同级审”继续以强化预算管理为目标,关注收入进笼子程度,关注支出结构、方向和效益,关注财政增量资金预算和转移支付预算资金的安排、执行结果及效益情况。同时,结合区人大任务要求,继续公开审计结果。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通过检查预算外收入管理,关注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银行账户设置多、名目多、账套多问题,检查财政出借资金的规模、方向、结构,关注财政资金安全;通过审计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及支出结构,提出进一步加强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的建议;开展政府负债专项调查,分析财政资金存贷款分布的合理性、有效性;组织实施2009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检查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中的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可靠信息。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乡镇财政审计调查。对人大确定的教育、贸易、水利等3个部门和下应街道的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关注部门预算收入的完整性、正确性,公用经费定额的合理性、支出真实性,专项经费的政策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等,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乡镇同步审计,实施部门和乡镇的财政审计工作,促进区、镇两级财政运行安全有效。
二、注重监督改善民生政策措施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审计,重点调查“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落实进展中的履职情况,应享受人员的待遇发放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审计,重点调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和模式,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情况,参保对象缴费与享受待遇,是否存在多头参保、重复报销问题,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衔接”等问题。二是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全面掌握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实施、资金分配使用、目标落实完成情况,审查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工作是否存在遗漏,工程实施后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理。三是开展食盐专营政策执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我区当前盐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食盐专营政策执行情况,提出建设规范、有序盐业市场体系的政策和措施,为下一步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审计意见建议,确保按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三、注重加强工程领域审计监督,促进体制机制完善。继续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提出政策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增强投资项目审计内涵。从宽度上,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对相关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全覆盖,同时对属于乡镇管理的投资项目加强指导;从深度上,继续对重大项目及时跟进,实施跟踪审计,全程监督。同时在关注工程资金审计基础上,密切关注工程质量。二是认真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重点掌握建设领域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情况,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情况,国家土地政策和矿产资源保护政策执行情况,工程建设招投标情况,工程建
设实施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和使用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投资控制情况,违规违纪案件线索。通过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和制度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建议,促进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相关制度。三是完善中介协审管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开”方式,依托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取定期协审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符合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逐渐遴选出一支为我所用、信得过的编外审计队伍。创新对协审机构的现代管理,通过“借力使力”解决审计任务重、人员缺的矛盾。
四、注重规范权力运行制约,促进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权力约束机制的办法和途径,争取在评价体系完善,成果运用探索上有新突破。一是认真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一步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围绕“经济发展”、“财政管理”、“预算执行”、“经济决策”和“廉政建设”五大责任,实施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三审三评”制度,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二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借鉴有关单位做法,着重探索建立两项制度,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告知制度,在干部任职前告知其应履行的经济责任行为,更好地发挥审计事前防范和“免疫系统”功能;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报告制度,要求乡镇书记镇长于每年年初,将上一主要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事项情况、建设工程组织实施情况、单位债权债务情况、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及单位遵守财经法规情况等7个方面内容上报区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使纪委、组织部和审计机关及时了解领导干部履责状况。三是探索全部性政府资产审计。开展把全部政府资产包括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纳入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畴试点工作,客观完整反映乡镇经济活动情况。通过关注乡镇全部政府性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了解账外资产是否处于失管或随意管理状态;关注存量资产经营、资源性资产垄断权的租赁、公益性设施的对外创收情况,进一步揭示乡镇政府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促进乡镇政府重视资产管理,保障乡镇全部性政府资产处在良好、优化、健康的运转状态。
第五篇: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笔者近年在参加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程度不深入、审计时效性不强、审计力量不足、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等。为此,笔者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是认定被审计对象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功过是非,往往涉及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执行政策法规以及绩效评估、单位现实状况把握等诸多方面,既有经济、社会、生态方面业绩评定,也有民主决策、人事管理等权力运用方面的监督规范,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多种能力,但目前就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局来说,这种复合型人才还很缺乏,要做到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全方位准确“画像”还很难。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局尽管有X名全额事业编制人员,但现在全局使用的是“打通”用人模式,经济责任审计局的干部往往还承担有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没有将全部力量用于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内容的局限性与审计职责的全面性矛盾突出。经济责任审计既应包括领导决策、制度健全及运行、财政财务收支等情况的监督,还应注重促进效益性,这些都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然而我国自正式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至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围绕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局限于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查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报表资料等书面材料的核查监督,这种审计模式强化了经济监督功能,而忽视了全面评估绩效的功能。
(三)规范性文件的滞后和审计手段的有限增加了审计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支持力度还有些不足。继“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之后,会议费、差旅费甚至修理费都在相继“变脸”,如某县直单位虚列会议费支出套取现金,用于支付旅游费用。虽然明知道其中必然存在问题,但没有相关文件的直接支持,难以一步到位查处,只能通过相当困难的取证才能将取得成果。再就是审计职能和手段有限,对于一些大数额的招待费、差旅费和烟酒、副食的开支要进一步核实非常困难,有的则完全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配合程度,有些问题甚至是贪污腐败问题也难以查清、查实、查透,审计风险相当高。
(四)审计经费严重不足。尽管我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但许多地方政府在经费预算安排上把审计机关视同一般行政机关,加上一些地方财力有限,审计机关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随县对经济责任审计局在编在岗人员的财政预算,每人每年就是一万元,而要发放人员全额工资和规定的补助,以及办公、培训、业务开展经费,每人每年缺口近X万元,仅经济责任审计局X人缺口就近XX万元。
(五)审计意见和决定下达难、执行难、处罚难。一是因为审计经费缺口主要与审计罚没收入款多少挂钩。罚款多经费相应充足,反之则不足,这就必然造成一些地方审计机关重处理、处罚,而对重大问题不能审深审透。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抓住几个问题能达到罚款的目的就足够了,对问题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损害了审计权威,增加了审计风险,使审计意见和决定难以下达,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效力不能充分发挥。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成果的利用存在“两张皮”现象。干部调动晋升调整,都是人事变动在先,经济责任审计在后,很少是先审后离,或者是在调动前短期内要求开展经责审计,往往需要加班加点,取得的审计效果也较差,造成审计成果未得到有效利用,对领导干部管理使用实际上没有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三是处理处罚阻力大。审计实施后,按照《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作出的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的处理处罚建议,往往继任领导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前任领导的审计,不愿接受对单位的处理处罚,整改意见也很难落实。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进。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地方党委、政府越来越信任审计,越来越重视审计,审计报告和专报越来越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监督管理经济运行和干部履职情况的重要资料。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经责审计工作就能够顺利开展,就会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各级审计机关首先应当从自身出发,以有为谋有位,以实际作用证明经济责任审计成效,才能在人员和经费上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其次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常性听取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情况汇报,争取领导对审计的重视,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