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署如何发现案件线索
揭秘审计署如何发现案件线索:严格保密 专人专
办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重拳反腐,截至目前已至少有30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
对于过去一年多来的反腐力度,审计人员的感受比普通人更真切:工作量比过去明显增大了。2013年,审计署向司法、纪检和有关部门移送各类案件线索和事项400余起,涉及责任人员1300多人。这其中,涉及中石油的腐败案件线索就近20起。
由于审计工作本身并不具备查办案件的职权,发现一些案件线索后,将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如备受关注的铁道部刘志军案、民航系统李培英案、国家开发银行王益案、邮储银行陶礼明案等重大案件查处,都发端于审计。案件线索在审计发现后至有关部门办结前,均属于保密状态。
审计署每年都会在门户网上不定期公告“已办结违法违纪案件和事项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开有关部门向审计署反馈的案件线索办结情况。
被公众称之为反腐“尖兵”和“利剑”的审计机关,是如何发现、处理、移送案件线索的?
“蛛丝马迹”牵出大案要案
备受关注的刘志军案,就是由审计署发现的线索“牵”出来的。事实上,很多大案要案的线索,都缘起于一笔资金或一份合同细微之处的不合规。今年以来,审计署公布了54起已办结违法违纪案件和事项的处理情况,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受贿案赫然在列。他的落马,源于审计署的一次常规审计。
2011年5月,审计署一个审计组在对一家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下属的锰矿公司进行审计时,一项240万元的支出进入审计人员的视野——这笔钱支出的名义是向北京的两家工贸公司支付咨询费,分别为100万元和140万元。
咨询费?这么大金额?支付给冠名为“某某工贸”的公司,而且公司还在北京?面对一连串的疑问,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追查。
追查的结果果然不同寻常,众多矿业公司也与上述两家工贸公司签订了类似合同:帮助矿业公司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咨询费”金额为所获批财政专项资金的40%,而且约定财政专项资金获批后才支付。
很明显,“咨询费”与财政专项资金获批情况直接挂钩。“符合(申请)条件,直接去申报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通过中介呢?这明显不合理。”审计署相关人员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说。
近年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人或数人全程实施某一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困难,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开始由本人亲自作案转为主动寻找“代理人”勾结串通作案,其通常做法是将原本可以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优惠政策执行、信贷发放等活动,转为要求对方通过中介方介入协助才能取得资金和项目,并最终通过中介机构获得巨额利益。陈柱兵案中,审计人员发现“咨询费”线索后,根据职业判断基本确定北京这两家工贸公司就是帮助企业申请财政专项资金的掮客,在收取高额咨询费的背后极可能存在更大的权钱交易。
发现线索,需要审计人员炼就“火眼金睛”。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的“火眼金睛”来自于“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邮储银行原行长陶礼明案,就源于数字化审计方式发现的疑点。2011年冬,审计署首次开展邮储银行总行审计。审计人员在浩如烟海的财务数据中通过分析发现,三家中介公司在帮助湖南高速等多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取得邮储银行数十亿元专项融资过程中,得到了上亿元的“融资顾问费”。如此高额的好处费,审计人员判断必然存在对邮储银行内部人员的利益输送。审计人员一路顺藤摸瓜,线索直指邮储银行原行长陶礼明等高管人员。
据审计人员介绍,很多大案要案线索都是在没有明显征兆,甚至“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揭示出来的。腐败分子赌博、包二奶、追求物质享受无一不需要“钱”,而“钱”的运行一定会有痕迹,会留在各单位的会计凭证和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账户的记录中。查账,正是审计人员最擅长的技能。当然,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查账远不是审计的全部,审计还要分析数据、实地延伸、调查审核、询问函证等,以弄清事实的真相。为了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往往还要前往实地调查、到工商部门查询相关工商登记资料、去税务部门查询相关税收缴纳等情况。沿着资金流查询银行资金的真实流向更是司空见惯,遇到案情复杂的情况,审计人员经常要跑十几家甚至几十家银行的分支机构。
案件线索不会出现在审计报告里
审计是一项常规性的制度安排,更多地是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不是事先知道有了问题或案件线索才去审计。在常规性审计过程中,随着核查工作的深入,往往也伴随着重大案件线索的发现和查办。
“遵守保密纪律是审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在案件线索发现和查办的过程中,即使在审计署内部也是高度保密。”审计署相关人员介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所有案件线索都被要求高度保密。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机关会出具一份审计报告,为确保相关部门案件办理顺利进行,审计发现并移送的案件线索不会出现在报告里。
在陈柱兵案中,当发现“咨询费”背后可能存在权钱交易时,现场负责人要求审计组成员高度保密,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尽可能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调查了解工贸公司的背景和经营情况。
审计组派出4个延伸小组,对支付两家工贸公司“咨询费”较高的矿山企业进行延伸调查,这涉及了山东、福建、广东等地的6户矿山企业。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各小组完成了调查取证工作。这6户矿山企业的情况和上述锰矿公司一模一样,通过支付高额“咨询费”获得了财政专项资金。
在审计中,往往是检查A单位,因为资金或者事项延伸到B单位,再进一步延伸到C单位、D单位„„但最后可能发现了S单位人员的严重违规问题。据审计人员介绍,即便是审计组内部,也不是所有人员都了解全部案情。“为了保密,在追查案件线索的过程中,审计组通常会把任务分解,多数人只了解自己手头的事,整体情况只有极少数审计人员知道。”审计署内部对案件线索的查办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实行专人专办,即便是一个处室的同事,也不允许打听别人手头开展的工作情况。
最后,事实浮出水面:矿山企业在中介机构协助下套取专项财政补贴,有关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取款物。
审计署将这一重大违法犯罪线索进行了移送,相关部门据此展开进一步调查。2013年12月,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因受贿罪被判无期。查找案件线索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
据审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发挥好反腐败的尖兵和利剑作用,近年
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对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领域、环节、手段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力求做到把握规律、突出重点、重拳出击。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2008年起,审计长在每年受国务院委托向人大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中,都会就“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情况”单列一部分分析,总结年度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特点,希望引起关注,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如审计长刘家义在2013年6月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就指出,2012年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75起,涉及630多人。这些案件涉众性强、利益链条长,多为“窝案”、“串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有的利用权力设租寻租,有的借助内幕交易或关联交易侵权牟利,有的实施方式网络化,有的侵害公众利益。
北青报记者分析这些案件特点,有的是传统类型的经济犯罪模式,如权力寻租、内外勾结、虚假交易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一把手”及手握实权者监督不到位;有的是新型经济犯罪模式,如利用网上银行大规模转移资金、借道“中介服务”等第三方进行权钱交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这类案件专业性和隐蔽性较强,相关领域监管存在空白等。
据审计人员介绍,近年来,审计机关在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工作方面“围绕权力、紧扣责任、追查资金”,做到“定准位、围绕权、紧盯钱”。即:一是锁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三是强化对资金流向的跟踪,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突破,严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方面的重大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问题。
案件线索移送给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查处
审计长刘家义曾说,审计在反腐中扮演着“先行军”的角色。具体而言,这一定位体现在各级审计机关每年都会有大量案件线索移送相关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对发现的大案要案线索,审计署一般会将案件线索移送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查处。一条案件线索在移交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处理前,要在审计署内经过层层核实。“证据少一点的有一沓,多的能有两大箱。2012年有一件高利转贷的案件证据,就是满满两大箱的材料。”相关人员介绍说,这些证据也将移送给相关案件查办部门。
据北青报记者统计,审计署今年以来公告的54起已办结违法违纪案件和事项处理情况中,13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12件线索移交公安机关,12件线索移
交检察机关,17件线索移交给政府部门。
为提高依纪依法查办腐败案件,严厉打击腐败分子的能力,审计署先后与中纪委、监察部建立了在查处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制度,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了在打击职务犯罪和腐败案件中的联动机制,与公安部建立了案件移送协调会商机制,形成了反腐败的工作合力。此外,审计署还建立了对审计移送案件的动态跟踪和查处通报制度。这些制度对强化审计的反腐败工作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审计署移送的线索或成为其他部门查办案件的线索来源,或为这些部门查办相关案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证据资料。如公安部网站公布查处的2013年十大经济犯罪案件,就有三起发端于审计署的线索移送,其中包括轰动一时的葛兰素史克涉嫌经济犯罪案、债券领域系列经济犯罪案件、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杨某等人“老鼠仓”案。
给制度“笼子”建造密实围栏
对案件线索的查处,审计人员有很深刻的感受。一直以来,审计署都在强化查处大案要案的意识:审计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无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将案件线索厘清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李培英的例子经常被审计人员提起。2007年,审计署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以李培英为代表的利益集团,从一开始就通过各种途径试图阻止审计组的延伸审计工作,甚至动用各种手段打招呼说情、威逼利诱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最终克服障碍,将完整且有力的线索提交给司法机关。2013年全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15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500多亿元,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2400多件,提交报告和信息12万多篇,发布审计结果公告1万多篇,推动建立健全制度5400多项。
十八大后,新一届政府多次强调,审计工作要做的,就是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既要揪“硕鼠”也要捉“蛀虫”,坚决查处藏匿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贪小腐,使民生资金成为“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谁也不敢碰。
2013年底,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必须紧扣 “反腐、改革、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履行好审计法定职责,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刘家义强调,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切实形成威慑;要紧紧盯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要坚持抓早抓小,做到防患未然;要监督权力运行,形成有效制约;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案件背后反映出的制度漏洞、体制问题,给制度“笼子”建造密实围栏,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他说,要监督权力运行,形成有效制约。促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深入揭示权责不对等、权力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促进完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刘家义常常警醒各级审计干部,要“戴着乌纱想事,揣着乌纱干活”,时刻坚守依法履职和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职业操守和文明审计这条“保障线”、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这条“高压线”,打造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审计铁军。
全国审计系统9万多名干部同步视频聆听了审计长的“反腐观”。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刘家义在讲话中使用了两个形象比喻:一个是把贪官比作“硕鼠”和“蛀虫”,另一个将审计比作反腐的“尖兵”和“利剑”。
第二篇:审计署审计10国企:查出多起重大经济案件线索
审计署审计10国企:查出多起重大经济案件线索
审计署审计10国企:查出多起重大经济案件线索
2013-05-10 10:39:16 来源: 审计署网站 有3601人参与
分享到 审计署今日发布了中移动、国航等10家国企2011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同时发布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三家银行2011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魏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本次审计查出多起重大经济案件线索,因涉嫌违法违纪,审计署已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将上述问题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待查处结案后再予以公告。审计综述:
审计署:建行农行进出口银行2011年违规放贷245亿 审计署今日发布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三家银行2011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审计发现,三家银行的一些分支机构违规发放贷款和办理票据业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113行的总行以及9家省分行共违规发放法人贷款245.73亿元,其中农行违规放贷98.13亿,建行违规放贷68.16亿,进出口银行违规放贷79.44亿。中储粮2011年多计利润8209万 决策失误亏4033万 审计署2012年对中储粮总公司2011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发现2011年多计利润8209.84万元。2008年4月,中储粮总公司未经发展改革委批准将“河北三河糙米物流项目”变更为精米加工项目,导致计划配套的糙米加工项目不能如期正常投产,因无法获得粮源,投产率仅为29%。截至2012年6月底,中储粮(三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亏损4033万元。
审计署:农行2011违规放贷98.13亿
农行总行及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广西、陕西等9家分行违规发放法人贷款共98.13亿元,其中2011年发生17.55亿元。一是向不具备资质或手续不全的项目发放贷款61.29亿元;二是向担保不合规的项目发放贷款30.40亿元;三是向不具备偿还能力或提供虚假资料的企业发放贷款及签发承兑汇票6.44亿元,其中大部分已形成不良。
国电集团违规发4617万奖金 超范围发奖金1362万 审计署发现,2008年至2011年,国电集团所属13家公司发放的4617.79万元奖金未纳入工资总额;所属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电力)的4家下属企业超范围发放技术奖1362.20万元。
审计署:中版集团4年内多计利润1023万 2008年至2011年,中版集团及7家所属单位存在未确认品牌使用费收入、少计提折旧和存货跌价准备、新建商业楼未及时入账、关联交易事项抵消不充分等问题,4年间合计少计资产8341.30万元、多计负债1813.14万元、多计利润1023.71万元,其中2011年多计利润673.62万元。
审计署:华能集团16项重大工程未批先建 涉324亿 截至2011年底,华能集团决策的黄登水电站等16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存在未经核准先行建设问题,涉及金额324.63亿元。截至2011年底,华能集团骑马山风电等7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但有81266.37亩项目用地尚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手续。
审计署曝五矿集团内部管理十大问题 损失数亿元
审计署列出五矿集团十大内部管理问题,损失数亿元。其中,2005年至2008年,所属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单位在经营过程中违反内部规定,未严格执行对供货商进行资信评估等制度,以致部分预付款逾期未收回,截至2011年末,共造成损失1.06亿元。
中国商飞签合同后未收款物提前开10亿发票
2007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之前,所属上飞公司依照与上海百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汇房产)签订的共同开发上飞公司土地的合同金额,未收到款物就提前开具了10亿元发票,当时也未作相关账务处理。截至2011年底,上飞公司实际收到百汇房产交付的82 026.12万元款物后,才计列收入。
国投公司子公司违规建别墅 涉金额4.44亿
2005年至2006年,国投公司及所属国投洋浦港有限公司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别墅等项目。截至2012年5月底,累计完成投资4.44亿元。
审计署:建行9省分行2011年违规放贷68亿
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等9家分行违规发放法人贷款共68.16亿元,其中2011年发生39.38亿元。一是违规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和企业发放贷款36.6亿元;二是违反规定程序发放贷款28.32亿元;三是贷款资金拨付方式及实际用途不合规3.24亿元。审计署:中航集团13.45亿元建总部大厦未报审批 2011年3月,中航集团未报经发展改革委立项审批,开工建设总部大厦,概算总投资13.45亿元。
审计署:中移动违规花2405万元为职工购买健身卡 审计署审计发现,2009年至2011年,中移动集团总部、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福利费中为职工购买不记名多用途健身卡2405.74万元,实际可用于健身、餐饮、购物等活动。
国家核电花3400万给职工买购物卡 多发工资660万 审计署2012年对国家核电技术公司2011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2009年至2011年,所属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等5家单位以会务费物业费等名义在成本费用中列支3399.59万元,实际用于购买发放给职工的购物卡 审计署:进出口银行2011违规放贷79亿
审计署2011审计发现进出口银行总行及上海、江苏省、大连、青岛、黑龙江省、广东省等6家分行违规发放贷款共79.44亿元,其中2011年发生44.34亿元。主要是违规放宽贷款条件、对贷款企业提供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审核未尽职等。
以下是答问全文:
2013年5月10日,审计署发布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等10户国有企业2011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围绕此次公告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魏强。
问:请您介绍下此次审计的基本情况?
答:根据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监督职责,依照国家对国有企业审计的相关规定要求,2012年,我们统一组织了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等10户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涉及电力、商贸、电信、航空运输等领域,重点审计了企业集团总部和部分所属企业,审计资产量占企业资产总额的50%以上。在审计中,我们结合近年来国有企业审计推进状况,围绕“质量、责任、绩效”开展工作,揭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问:这次审计的目标是什么?
答:这次审计按照“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切实履行审计职责,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工作要求,坚持“强化管理、推动改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企业审计工作思路,以检查企业财务收支为基础,坚持“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反映体制机制问题”两手并举,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健全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问:这次审计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这次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情况,保障国家政策落实;二是揭示和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和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三是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案件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四是检查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推动管理水平提升;五是检查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问:从审计结果看,请您对10户国企的经营管理情况做一总体评价? 答:审计结果表明,各家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同时在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管理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多数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大了资源投入,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二是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管理水平日益提升,特别是更加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积极发挥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和促进企业转型的作用;三是生产经营任务完成较好,各家企业高度重视业务发展和业绩提升工作,结合所处行业和企业特点,推出了大量有效经营发展举措,普遍实现了资产规模、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的同步提升。但审计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编制不完整等问题;有的企业投资决策和工程项目管理还不够规范,部分项目存在论证不充分、程序不合规的问题,个别项目因经营决策不当造成重大损失;有的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不够,内部制度执行不力,对下属单位的内部管控存在薄弱环节,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存在的问题还较突出。
问:针对发现的问题,企业在相关媒体也公告了其整改情况,审计署如何做出评价? 答: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10户企业均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针对相关问题逐条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实,还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完善和人员问责工作。截至2013年3月底,相关企业制订完善规章制度785项,对7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厅局级干部15人。同时按审计要求,企业已补缴各项税款5.37亿元,挽回损失6.22亿元。对审计提出的218项审计建议,企业均已采纳。下一步,审计署将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同时,对其他尚未整改的问题,审计署将继续予以跟踪和督促。
问:审计中是否查出个人经济案件线索?如有,为什么没有公告?
答:本次审计查出多起重大经济案件线索,因涉嫌违法违纪,审计署已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将上述问题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待查处结案后再予以公告。问:审计署下一步对企业审计有哪些打算?
答: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完善“点(企业)、线(行业和相关产业)、面(经济环境)”联动的企业审计新模式,自觉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发挥企业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功能。
2013年企业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中央重大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政令畅通和政策落实;二是加大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风险、突出矛盾和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的揭示力度,促进企业深化改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三是加大对企业治理情况的调查分析,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经营效益;四是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揭示和查处力度,强化企业落实“八项规定”的监督检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原标题: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就10户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答记者问)
第三篇:案件线索汇报
综采三季度案件线索情况汇报
进入2013年三季度以来,综采二区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遵纪守法的意识,专门利用周四时间组织了员工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日,此项活动得到了工区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职工的积极响应,三季度以来我们先后组织职工学习了与职工工作和生活相关的《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婚姻法》、《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常识,让员工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哪些章程,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法律所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教育和每周工区党政对全体职工的严密排查,我工区在三季度未发现违法违纪线索。
综采二区
2013年9月25
第四篇:案件线索管理
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信访案件线索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了解信访案件线索管理现状,剖析现行管理模式的弊端,结合上级纪委关于信访案件线索集中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一、信访案件线索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据中央颁布的《信访工作条例》和《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在信访案件线索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制度健全,渠道畅通,运行稳定的管理机制。从总体情况看,现行信访案件线索管理模式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市、县市区纪委监察机关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模式,因内设信访室,且信访量较大,信访案件线索统一由信访室管理,按照干部职级和反映问题重要程度,根据职责分工,分送相关领导审阅,分级负责,分级批办,分级检查督办,分级把关。市、县市区直和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的是直通车管理模式,因信访量和案件线索都较少,主要负责人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能够做到逐件阅批,亲自督查督办。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作条件、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反腐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信访案件线索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现行模式在一些方面已呈现出不能完全适应的状况,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是信访举报渠道呈多样化趋势。过去案件线索主要是通过来信、来电(电话、电报、传真)、来访这三个渠道获得,现在获取案件线索的渠道则越来越多,除传统的三个渠道外,大量的信访案件线索来源于互联网(网站、博客、邮件)、新闻媒体(报刊、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等等,这些线索往往时效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处理不及时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问题是这些线索不会主动送上门来,需要我们主动去搜集,鉴别和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坐等案件线索上门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去寻找整理案件线索,把握解决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二是受理信访案件线索的职能机构增多。随着社会事务的增多,分工的细化,纪检监察职能的不断扩展,过去那种单靠信访室和案件室受理、承办案件线索的做法已不适应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实践证明,党风室、纠风室、执法监察室、监察检查室、干部室、机关纪委等都承担着信访案件线索受理和承办的任务,而且涉及的线索,少部分是信访室转来的,大量的线索来源于其他各个方面,这些案件线索的调查处理已成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案件线索办理情况信息不够完整。按照现有职能设置,目前,市、县市区纪委监察机关还没有那个科室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统计出机关案件线索的受理、承办情况。信访室只能统计出本室受理、转办、直办案件线索的情况。各案件室只能统计出本室受理、承办的情况。信访室也只部分清楚案件室的承办情况,并根据各级月报对办案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比。其他各室受理、承办案件线索情况还未完全建立起报备机制,基本信息处于游离状态。
四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各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案件线索的流转方向是单向的、分散的,相对封闭的,没有健全的回馈机制,大多数线索一转了之,不排除有的在流转的某个环节搁置、流失。缺乏统一的督办机制,科室之间无联系机制,分管领导之间不可能完全沟通,客观导致多头批办、交办、转办、督办,有关方面有时无所适从,浪费大量资源。缺乏内控机制,比如初核了结的线索,既不纳入审理监督,更不会纳入常委会研究审查,承办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应有的监督。
三、信访案件管理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1、完善信访举报功能,畅通案件线索举报渠道。信访室在继续受理来信、来电、来访三大传统渠道举报的同时,积极受理来自互联网、新闻媒体、移动信息等方面的举报,提出切实可行的拟办意见,及时呈送有关领导审阅。此外,纪委监察机关个人和其他科室收到的各类信访举报件,要及时送交机关信访室统一登记受理,按流转程序转办督办。拓宽信访室的工作职能,除增配优秀专业人才外,需要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支撑,比如:订阅大量的报刊杂志,配备先进的网络设施,依靠高科技手段收听、收看、搜集各类案件线索,从而确保案件线索举报渠道畅通。
2、完善案件监督管理职能,统筹案件线索管理工作。就目前来看,我区信访室较好履行了综合分析职能,部分履行了组织协调职能,案件线索管理等其他职能仍处于探索状态,没有形成有效规范的常态机制。特别是针对新时期案件线索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县、市、区一级由纪委信访室统筹管理纪委监察机关的案件线索,显得十分及时必要。信访室主要统筹管理本级管理对象的案件线索,对承办室实施程序监督,适时督查督办,动态掌握机关案件线索总体受理、办理情况,及时提供翔实、准确的信访信息和决策依据。乡镇街道纪(工)委和区直纪检组织,因信访量和线索量相对较少,应继续在直通车模式管理的大框架下,采用设立案件线索监督管理员岗位,配备专人,对本级案件线索受理、办理情况进行统筹管理,适时总结分析,把握总体情况,履行督查督办职责。
3、建立规范高效运行机制,创新信访案件线索集中管理模式。近年来,中央纪委多次要求各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要成立案件监督管理室,对案件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各地积极行动,大胆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中管理模式,总括起来,大致分为两种,即集中直管模式和集中备案管理模式。
目前,部分纪检监察机关已具备建立案件线索网络集中统管的条件,建议先在省、市纪委监察厅(局)机关建立独立运行的案件线索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对案件线索实行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最直接的监督管理,将案件线索从受理、暂存、初核、了结、转办、调查、处理、立案、结案、移送、督办、归档等流转过程全部纳入组织和领导的监督视野,形成一个严密的、环环相扣的相互监督制约的链条。
具体操作流程是:信访室随时将收到的和搜集到的案件线索录入网中,将其中本级管理干部的线索在转交其他科室办理的同时,一并归类录入网络档案备查。各承办室随时将受理、承办的案件线索录入本室网络档案。为了保密需要,网页实行密码准入,各室只能打开本室的网页,做录入、修改、统计、下载和删除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主要领导可打开所有网页,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只能打开分管室的网页。案管室承担监督管理职能,可打开信访室本级管理干部案件线索录入档案网页,以及各相关室的线索管理网页,及时归纳整理线索转办情况,了解每一个线索办理的进展情况和处理情况等,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督办。同时,按月按季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机关总体案件线索受理和办理情况,为查办案件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网络集中统管模式的优点是,能极大地调动各科室办理案件线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案件线索办理的时效性,确保案件线索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同时,领导同志可随时查阅信访室某年某月某日收到的信访件数,摘要内容及转办方向。可以查阅各相关室受理和承办案件线索的情况,评判工作绩效。通过网络平台能有机的把领导和组织日常监督同案管室程序性监督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克服目前案件线索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弊端。
第五篇:浅谈如何多角度地培养发现搜集案件线索的能力(模版)
如何及时、有效地搜集和掌握违纪案件线索,是查办违纪案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长期困扰各级纪委办案的一个难题。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主动出击,多渠道、多角度地培养发现搜集案件线索的能力。
一是举办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和办案能手,就如何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拓宽案源渠道,提高成案率等内容,为基层纪检干部授课。培养主动收集纠风、执法监察以及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案件线索;收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在检查、巡视工作中发现以及新闻媒体曝光的违纪问题。
二是以老带新培养新手。要把一些新进的同志和新上任的基层纪委书记,安排与有经验的同志一道办案,在实践中培养挖掘案中案线索,扩大查办案件成果的能力。
三是要拓宽案源渠道。
1、从信访中筛选案源。对收到的举报信,都要从举报内容、署名形式、动机目的等方面深入分析所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和调查的着眼点,从而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2、从办案中发现和搜集新的案件线索。在办案时我们不能死死抓住现成的线索不放,而要举一反三。
3、从共享信息中捕获案件线索。一方面,要多留心现实生活中一些有用的价值线索。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财政等部门的横向联系。
4、从执法监察中发现问题。根据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反映问题相对集中的领域和部门,主动出击,积极排查案件线索,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5、从下访座谈中了解案源。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深入到村、组和基层单位,有针对性地走访群众,走访结束后,从老百姓的言谈、抱怨中去分析、归纳,从而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