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时间:2019-05-12 08:4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摘要: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获得阶段性的突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素质教育 问题 实施 应试教育 中小学生 教育机构 教育课程 综合素质 改进措施

一、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得到阶段性的突破。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农村人才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农村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1]。?

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凸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都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身心各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发展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使他们在未来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缺乏积极的沟通。?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可以再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我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体会到这一要求在我国农村学校贯彻得并不到位。首先从农村家长方面来说,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他们很少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其次,学校也主要将精力放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上,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学校和家庭才偶尔进行交流。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只重学生的学习而轻家庭教育的现状,把家庭教育真正融入到教育系统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密切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普遍,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子女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一些家长对子女采取了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同时,对子女包办代替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子女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知识和技能,家庭关系的简单化也引起人际交往向外转移。另外,电视、网络、DVD等现代媒体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中,减少了家庭教育的时间,不利于父母与子女形成积极有效的对话和指导。我们应该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改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形成长效的积极沟通方式。?

(二)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缺乏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多数农村家长缺乏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意识。有关调查显示[2],我国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追求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也不高。大部分家长只凭自己的经验教育子女,“树大自然直”等传统的教育思想被很多家长所接受,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另外,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依赖也日益凸显弊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我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普遍出现了临时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甚至兄弟姐妹独立生活的家庭[3]。家庭角色缺位现象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消极影响,部分家长也缺乏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参与意识。因此,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是促进家庭教育良性发展的根本。?

(三)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轻家庭教育。?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家庭教育被忽略、边缘化。学校的目标是升学,家长的目标是分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农村的家庭教育、农村的社会教育(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农村的成人教育与扫盲教育)都让位于学校教育,农村乡村中小学几乎涵盖了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所有教育功能[4]。同时,由于受历史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教育被看成一种跳出农门的功利行为,教育本身的价值也被忽略[5]。在被异化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农村家庭缺少对孩子正确的“爱农”和劳动教育,有一大部分农村孩子不爱农村,不爱劳动,这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所在[6]。一些外出务工家长在获得相对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后希望通过物质补偿来减轻他们因长期不在家而对子女的愧疚,造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失衡。我们应该改变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轻家庭教育的现状,把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将家庭教育尽快融入到正规教育系统已刻不容缓。?

二、改革思路

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广大农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生活日渐富裕起来,而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为了使仅有的一个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城镇读书,这是现在农村生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越来越少,很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已不是新鲜事,它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股主要力量,这一部分孩子跟随父母打工融进城市,也是造成一些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下降的原因。部分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部分家长,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能不能尽早替家里分担经济上的困难,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原本落后,在校生锐减后公用经费投入减少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差距,从而导致更多的农村学生涌向城市求学,形成恶性循环。

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上世纪70-80年代由民办转为公办的,现在都已五十岁左右,许多学校四十五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70%以上;二是任语文、数学课目的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80%,音体美、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三是近年来毕业的一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教学经验尚有待积累,而由于编制限制,部分人进不了教师队伍,少数即使进了农村学校,往往也难扎根,通常是干了几年,在教学上比较成熟了,就设法离开农村学校;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有的学校已经没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造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待遇高,教师要求调往城区;另一方面,只要是在教学上有闪光点的教师,城区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来“挖”走。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农村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农村小学计算机和多

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教学环境上,农村中小学校舍差。在学区合并以后,有的寄宿制中学仅仅有一栋教学楼而已,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极差。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方面。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教学要求。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有的甚至是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家庭方面。由于农村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这种“高压”,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双亲都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而据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当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这样的一个局面如何能保证孩子们正常地接受教育。大多数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最多照料他们的衣食生活。对于学习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学生自身方面。这些儿童缺乏必要的社会及法律知识,他们拉帮结派,打群架,喜欢逞能。由于没有家长的管束,不知道包容,不懂得谦让,道德水平极低,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给中国农村的教育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

辍学之风抬头。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有的过去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有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现象。某省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

二、解决方案

通过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反思,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针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对策。第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中央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各村民委员会必须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组织领导本区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成果,加快乡级初中的建设。

第二,合理规划办学校点,为流失学生创造上学条件。学校应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办。撤销人口稀少地点的完小,改为单小或者直接不办。把力量集中在人口密集地点开办住宿制学校。这样解决了一部分因父母外出务工流失的学生跟父母走的问题,也节省了师资等办学条件。

第三,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根本解决,初步形成了“政府办学、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明显增加。但是政府的投入与农村教育欠帐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多、教育规模大,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明显要少。但在国内比较,城市教育经费远比农村宽松。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经费短缺。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要素,就是经费投入的最大平衡!因此,农村教育要尽快走出低谷,真正实现根本振兴,首先,要确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主渠道、并相对于过去明显加大投入等政策。其次,多方筹集集资金。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

第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农村学校的重中之重工作。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这样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促进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第五,加强学校对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学校应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开设和完善家庭教育课,通过各种资料、图片、案例和多媒体等方式来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家长要在生活中运用各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家庭意识和家庭观念。

第六,开展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与学校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生活性和随意性,由于孩子对父母天生的信赖,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技巧,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孩子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应正确定位学校与家庭教育,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充分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职责,不能过于依赖学校教育,虽然学校是教育主体,对孩子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但它不能取代家庭教育的职能,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进行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反复的教育活动,仅凭家庭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联合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力量。家长在加强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要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意识,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教育孩子。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情境化训练,通过言传身教,使家庭教育达到实效。总之,学校、家庭应相互积极配合,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吴磊,钟国芳.赣南农村家庭教育调查研究[J].农业考古,2007.6[2]李伯玲.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3]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素质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8,(5).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学院:姓名专业:

【摘 要】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由于遭受到人类的破坏而日趋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中小学环境教育是关系着整个环境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础问题,是涉及到21世纪我们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我国环境教育的起步较晚,且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困扰,造成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忽视和冷落,导致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行为及参与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小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时代性、紧迫感,并结合创建省、市级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示范点的实践,试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尝试构建符合当前中小学生特点的环境教育模式,以期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有关决策及实践起一定的参考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加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2001年10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发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3年9月国家人事部颁发《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03年底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工作会议,部署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和计划。可以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潮,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归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冲突、教育方面与非教育方面之间的矛盾、政策文件与实践执行之间的落差等。具体体现为:

1.人事制度改革并没有显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显著性作用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先关注领域。但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看,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教师编制的重新确认和以县为主教师工资的财政拨付,的确减轻了农村教育的财政负担,在政策上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

然而,就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数量精简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 1

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推行教师聘任的过程中,存在“好学校选好教师,好教师选好学校”的现象,往往是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在聘任教师中遇到的困难少,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则难以聘用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等难以有高职称和高素质教师进入,教学质量提高困难,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由此看来,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聘任制存在严重不足。

2.合格新教师难以进入,代课教师成为新问题

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财政困难的农村县市更多地基于减少财政负担的立场而严格控制教师编制和教师工作。部分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考虑到自身机关行政人员编制的限制,还占有或者挪用有限的教师编制。教师编制的人员不在教学岗位,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包括教育局、乡镇教育办公室等非教学机构占有教师编制,在某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在一些贫困地区,鉴于财政拨付的教师工资比对应的公务员工资要高,不少从教师队伍中提拔的干部往往不愿意放弃教师编制,这也使得教师编制更加紧张。

在尽可能减少财政负担和编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新教师的进入显得十分困难。比较多的县近年来即使教师编制不满也不进新教师。也有的地区采用新教师的使用制度,即师范毕业生要经过1-2年的工作,才能在通过考核的情况下,享受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较多的农村县市采取找代课教师的方式,解决实际教学中教师缺少的问题。但由此代课教师问题又重新出现,2003年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9%,预计2004年仍将在6%以上。

3.教师聘任制存在不足

推行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聘任制是重要环节。在各地的实践中,教师聘任制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显然缺少一种科学、规范且可持续的教师聘任制。实践中,行政性的聘任和走形式的聘任比较多,这些不仅没有起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反而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和工作状态。

实施教师聘任制,涉及到如何评价教师的业绩与合格标准、如何建立教师聘任的长效机制、究竟由谁来聘任教师等问题。在以校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校长可以有聘任教师的权利,但校长自身的聘任也是当前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校长聘任制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又怎么能要求校长对教师聘任制负很大责任呢?

同时,在推行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还没有协调好政府、校长(学校)与教师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各自的权利、义务方面,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范。在教师评价方面缺少具体的指导。教师聘任制在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二、改革思路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它不同于一般性的事业部门人事制度改革,更不同于行政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其必须围绕有利于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理念而进行。在此,就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特提出以下立场观点:

1.改革取向不能只是直接“减员”,而应该优先考虑教育“增效”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确实存在超编的情况,但从建设一支数量有保证、质量有保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来看,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可能不只是减少教师人数而已,关键是要优化教师队伍。

所以,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能直接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也应该更多考虑教育的需要。教师人事制度的建设应该围绕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体现到人事制度的改革之中。因此,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增加柔性,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生数或者师生比等指标而决定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

2.必须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实现优质教育目标的需求之间尚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是关系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问题。因此,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是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人员分流”。如果说教师人事制度是教师管理的内容,那么,这种制度必须与教师的职前培养以及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人事制度建设要与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结合在一起,要考虑促进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要求。在教师的人事管理上,要应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教师来源多元化等。人事制度建设要考虑到吸收更具有潜质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3.必须充分关注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小班化教育、双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型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等,不仅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要求,实际上也影响到了教师人事制度,如教师的工作量、业绩考核、岗位聘任和职务晋升等。在教育教学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在职教师培训和提高已成为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人事制度就必须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

三、解决思路

1.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艰巨性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与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并能够促进教师发展的人事制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按照编制规定而控制教师编制的事情。它要求在整个社会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中,建立教师的人文关怀机制,以促进教师队伍自身的稳定和发展。要有“穷国办教育”背景下教育内部效率的意识,努力减少超编数量。在看待教师编制问题上要从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出发,要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完全拘泥于编制数量而扼杀事业发展新增人员的来源。完成核定编制的任务,是一个比较持续而且动态的过程,并不是直接的“出”或者“不进”的问题。要把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看成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将编制的确立与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结合在一起。

2.改革教师职称制度,实现职称与岗位的直接挂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应该纳入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必须考虑如何通过职称岗位的设立,引导学校教师建立人力资源的合理结构,必须考虑教师职称的评聘分离与教师工资与职称岗位的直接联系。

每个学校都应该设立不同职称的教学岗位,具有不同职称的教师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岗位要求。就中小学高级教师而言,他们必须不仅要具有杰出的教学表现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校的其他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做出专业引领的示范作用,为推进学校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产生关键性作用。

现在一些地方推行这样一种做法,即要申报高级职称,就必须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职一定时间。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但从根本上说却难以产生持久的作用,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政府需要考虑通过在每个学校设立各自的职称岗位,并确保在不同的学校之间,相同的职称岗位有相

同的要求,并提供相同的职称待遇。

3.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但也不能不看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为此,中央和省需要制订更多的关注农村中小学的政策,支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需要设立面向农村学校和教师的专门项目,支持和促进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如设立新入教师特殊关注项目、教师成长和培养项目以及教育管理人员发展项目等长期性和国家性的(或者省级的)计划。就教师编制核定而言,必须考虑到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教学点问题,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分布点及农村学校班级规模变化的因素等。此外,还必须充分关注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关注对教师能力的多方面要求和不同学科教师的结构比例。需要强化政府部门在不同学校之间合理、均衡教师配置的行为以及优先关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等方面的作用。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教育政策与措施促进和保障教师人力资源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调配。需要建立教师职业保险制度,建立教师共同基金等,从机制上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需要有政策关注对分流教师人力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开发,帮助分流教师提高其参与新工作岗位的能力,合理安排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活动。

学历水准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不是唯一的条件。教师专业化要求在聘任教师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师证书(包括学历证书)、能力考试、教学表现与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教师考核和教师评价制度及其方法,是当前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有效推进教师聘任制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更需要外部力量的参与,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参与,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介入。建立政府鼓励非学校的专业机构成立承担中介性服务的教师评价机构,开展专门的研究,同时面向学校服务。

参考文件:

[1] 齐亮祖.基础教育的学校经营机制研究[J]北方论丛, 1997,(04).[2] 王丽珉.浅析世界教育管理发展趋势[J]北京教育, 1999,(06).[3] 陶大德.试论学校经营管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03).[4] 徐书业.广西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01)

第三篇:近年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近年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姓名:班级:1学号:)

摘要:本文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人口发展状况与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运用义务教育理论,对中国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入理解了我国政府的相关发展义务教育的政策。

关键词:教育政策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教育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数据证明中国目前的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在看到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正视目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弊端。

一、近几年中小学教育政策

2011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建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切实解决代表们在议案中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把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今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将部分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法的议案”交付民族委员会审议。

民族委员会在报告中表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和“十二五”开局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加大对教育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工程项目,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促进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但也应该看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十分明显。比如在办学条件、生均经费、教师待遇、师资力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突出的困难。这些地区要尽早实现教育公平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族委员会认为,代表们提出的这项议案很有意义,议案比较充分、详细地分析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但考虑到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已有了一些规定,且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已经或即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将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因此,民族委员会建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切实解决代表们在议案中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把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同时,民族委员会计划在2012年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

201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8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审议通过《教育督导条例(草案)》。

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

(二)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增加财政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的投入。各省级政府要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改善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

(三)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

(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孤儿、流浪儿童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六)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

会议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要求。

会议对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指导意见。一要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确保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二要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必须严格履行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政府的意见,保障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重新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三要办好村小和教学点。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证正常运转。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村小和教学点教学质量。四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或省级标准为寄宿制学校配备教学、生活设施和必要的管理、服务、保安人员。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二、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地方县、乡财政难以承担两次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责任。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为缩减。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主要来源,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国家对于义务教育大概是承担9%,省里面承担13%,大头由县里承担。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只好纷纷外出打工。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师资水平是直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比较低,因此一般的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某西部比较落后地区的小学,一个正式的教师每个月工资1000多元,编制外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有些教了20多年的编制外老师也只有400-500多元,这样的薪酬还不如城市里打工仔。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大量往城里调,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正式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工资。在农村很多学校,基本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四、五年级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前义务教育的财政问题当前义务教育的财政问题当前义务教育的财政问题当前义务教育的财政问题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税费改革。

三、解决目前教育问题的思路

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民族的兴亡,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将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促进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资料:全国人大民族委建议国务院加大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力度来源:新华社

第四篇:班级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二年级下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2)班班主任工作,上学期通过班规的实施、星级作业评比,学生的进步很明显,在这一学期中,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我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

二、班级概况:

本学期本班人数为38人,男25人,女13人。其中女生总体上比男生学习认真,由于班级中男生居多,这就要求老师在管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三、工作重点:

1、结合晨间谈话、队班会加强班级管理,树立班干部的威性,在班级中树立榜样。

2、加强班级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关键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在教育好后进生。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5、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

四、具体措施:

(一)、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转后的工作

1、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1)、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

2、重视后进生的转化

(1)、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谆谆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采取“一帮一”,“众帮一”等措施,给后进生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氛围。

(2)、对后进生进行经常不定时地家访,目的是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

(二)、做好劳动、卫生和安全教育

1、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家庭中的劳动,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

2、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工作,要勤洗头,勤洗澡,保持衣服整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保持班级的整洁。

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利用早会,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安全须知》和《小学生自我防范安全常识》。利用班刊出有关安全、防火有关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4、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制定班级安全防火公约,教育学生不玩火,不放鞭炮,不能随便到江河游泳,不做危险动作,上学和放学路过马路注意交通安全。

(三)狠抓班集体建设。

1、培养—支守纪、责任感强、素质高的班干队伍。(1)进—步完善班干部的组织队伍,选拔品学兼优者充实班级,培养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形成表率,当好班主任的好帮手。

(2)每两星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一次,严格要求。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反馈处理。

2、创建班级窗口工作,开展读书、读报活动。选举图书管理员,制定好图书管理体制,让学生在有序的借阅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借有还,有损必赔”。

(四)、规范常规管理,制定班规,班级公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管理除了讲民主外,还要讲法制,也就是制定班规,让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这学期期初,我初步制定一些管理要求进行实施,当然那不是很成熟,班规的制定还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会在实施中发现更好的方法对班规进行修改。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校徽,衣着整洁,手指甲剪干净,课桌整理好。

2、合理安排晨读时间,每逢周一、周三早上学会一首古诗并背诵课文。

3、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放学后及时关好门、窗、灯,并按时回家,不在校内校外逗留、玩耍,不玩电子游戏。

4、听课专心,积极思考问题,每节课至少举手一次,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字迹清楚端正,不拖拉。

5、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老师不在更要遵守纪律,不喧哗、说笑、打闹。

6、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时,动作要标准到位,节奏正确,集会时遵守会场纪律,不喧哗、吵闹。

7、课间及午休时间提高安全意识,不做危险游戏,不追逐、打闹。

8、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老师交谈态度诚恳,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不说脏话、粗话,不打架,不骂人。

9、保持小学生良好形象,不在课桌或墙壁上乱涂乱画,要爱护绿化,注重环保。

10、性格开朗,勇于竞争,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为班争光,做一个自信、坚强、有集体荣誉感的小主人。

第五篇: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随着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银行机构开始介入支付市场,如一些地方为公用事业缴费成立的代收付中心、一些地方为满足多用途储值卡使用的需要建立的清算机构,网上支付机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日益兴起。

一、网上支付发展现状

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2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电子签名法》的出台以及《电子支付指引》的推出为网上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短短一年时间内,仅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已经发展到50多家。对比六年前,电子支付系统的运用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非凡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引发了支付方式的变革。

网上支付的发展,疏通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资金流,打通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从整个支付体系看,网上支付将逐步成为我国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十七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并且大部分都设立了专门的电子银行部门,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工商银行数据显示,2004年,工商银行企业交易额是206870亿,网上笔数是3486万笔,个人网上支付交金额已经突破了2351亿,个人交易笔数是3683万笔,说明网上支付方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上支付由于其独具的方便性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阿里巴巴支付宝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半的被调查用户对网上支付有极大爱好。其中60以上的用户是因为其便捷性、节省时间而选择使用的。个人网上支付涵盖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定房订票、网络教育等多个行业,支付方式则多以银行储蓄卡为主。

二、网上支付面临的问题 1.安全问题

根据对网上支付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担心安全,其次是个人隐私,以及注册麻烦和不太习惯使用这些工具等因素。央视生活频道近日播出的节目中,披露了一种新型金融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在网民网上购物交易时,利用与银行网站相类似的网络页面,盗取银行卡密码等私人信息,然后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将资金转走,导致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受到损失。另外,黑客、木马病毒的攻击让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防不胜防。木马潜伏在计算机中,时刻监视用户的一举一动,从而盗取帐户密码和信息。而黑客,则利用系统漏洞、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入侵用户的计算机,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密码,导致网民在网上支付受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上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2.金融监管问题

网上支付虽然给网民带来很多方便,解决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网上支付无序的发展存在一定金融安全隐患。

(1)缺乏对吸储行为的监管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资金暂时停留,在交易过程中约束和监督了买家和卖家,保护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专家认为,在支付过程中,资金在第三方里面会出现一段时间上的滞留,随着将来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个资金沉淀量将会非常巨大。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数亿元,而据估计,在今后两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即使按照简单测算,天天滞留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也至少有数百万元,而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支付金额将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停留3天到一周不等。这样,平台中随时都有数以千万的资金停留。假如他们出现经营风险,则必将危及其吸存资金安全,损害买卖交易双方的利益,假如支付服务商(非凡是专门从事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的服务领域扩大到在定程度,假如交易客户和沉淀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支付风险,并引发社会问题。

在国内,法律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才有权利吸纳代理用户的钱,其他企业和机构不得从事类似的活动。但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不久,而且交易数额仍显不大,所以目前还没有相应金融监管法规和机构治理。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电子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仍显单薄,由于数额较小,网上支付还没有引起一些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但网上支付现在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交易额在短期内也可能会有较大的增长。目前这个时期,是建立监管体系的最佳时机。

(2)电子货币发行合法性有待确定

目前许多网上支付平台实际上发行了某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客户以法定货币购买电子货币后即能用该电子货币购买注册在相应电子商务企业的不特定卖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从而使该电子货币具有了广泛的支付能力。同样,手机支付使手机充值卡具备了电子货币的功能。而对于这种电子货币,尽管从国际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基于网络发行的电子货币将成为今后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支付工具,但由于目前国内缺乏对其性质、发行主体、使用范围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其合法性有待明确。

(3)第三方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突破了现行特许经营限制

许多支付服务机构为交易双方开立账户,并通过充值账户后以电子货币为载体进行账户间的支付结算,完成交易款项划拨。这种行为在事实上突破了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和“代理收付款业务”专营的法律规定。此类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非凡是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后,势必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产生影响。

(4)加大资金非法转移监管

由于对网上交易的真实交易背景难以查证,网上支付平台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资金非法转移、套现资金的便利工具。买卖双方通过制造虚假交易,利用网上支付平台顺利完成资金转移,从而达到非法交易的目的(如洗钱、贿赂、非法回扣等)。比如,目前大部分的网上支付是基于银行卡完成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制造虚假交易,由买方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卖家收到款项后变现,从而达到非法套现的目的。信用卡套现具有较大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取现有较严格限制并收取较高的费用,而通过网上支付平台则使持卡人非常便利地绕开了发卡行管制,以一般消费方式达到了预借现金的目的,假如该方式被广泛利用,信用卡套现金额过高,很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3.市场规范问题(1)缺乏市场准入标准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机构已经发展到50余家。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推动下,网上支付服务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于是,在短短一年内,第三方服务机构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而这些机构因为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区别,提供的服务良莠不齐。目前,有些支付服务商开始着眼于“价格秀”,使整个市场看起来热闹而又显得有些无序。无序的竞争将影响产业的发展,影响服务的质量,而且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因此,为了保证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电子商务解决支付瓶颈,专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抓紧建立支付市场的准入制度,提高整个支付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2)缺乏相应法律法规

目前,具体到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业务,法律上基本还是一个空白。传统的支付结算规则在网上支付业务规范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局限性很大。另外,目前涉及网上支付的法律只有《电子签名法》(解决了类似传统结算业务中签章的问题),规章有人民银行发布的《网上银行业务治理办法》、银监会的《电子银行业务治理办法》和人民银行的《电子支付指引》,除此没有其他规范。假如从我们近期讨论的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问题来看,法律制度上几乎一片空白。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政府机构对目前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这些机构和他们的业务要不要监管,要不要有一定的规则去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正是因为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了网上支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安全问题、金融监管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

三、问题的解决思路

1.用证书技术解决网上支付安全问题

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中国《电子商务世界》杂志主编赵廷超博士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网上支付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上都领先于中国,但就网上支付安全问题来看,中国的保障体系明显比其完善。在中国,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可怕,只是目前很多消费者还不了解中国网上支付有诸多的保护措施,也缺乏必要的安全交易常识,这些是导致网上支付所谓不安全的最直接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移动证书,浏览型证书或者是动态密码等技术手段。同时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交易常识。

2.建立金融监管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建议相关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针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的行业特点,建立网上支付治理规范,为网上支付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引导网上支付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网上支付机构存在的“吸储”行为进行界定,确定其合法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避免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的行为进行界定,并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加以引导;对资金非法转移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进行严密控制;对电子货币发行的许可提供法律依据。

3.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建议工商治理部门和金融治理部门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市场的准入制度。适当提高进入市场的门槛,保证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避免网上支付服务机构因基础薄弱,导致保护消费者网上支付产生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网上支付的服务质量。同时,工商部门应对网上支付产业进行合理引导,避免无序竞争,影响网上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应加强和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的合作,合理制定费率标准,完善支付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

计世资讯认为,网上支付产业适应了新形式下的支付需要,对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及时规范网上支付产业发展环境,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网上支付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来源于文秘站,欢迎阅读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论文(大全5篇)

    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民生工程,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建设并管理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

    农村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农村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农村中小学发展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减轻农......

    探索农村学校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

    探索农村学校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 [摘要]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近十年的事,如何引导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改善办学条件,是电......

    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设计方面问题 1.现行规划是否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社区管网调查后下一步怎么走,怎么开展排水管网“查、管、改、建”工作? 回答:现行排水规划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规划难以赶上......

    图像识别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图像识别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摄像系统晃动问题,在对焦侧及中部炉盖进行拍摄时,小的晃动问题并不显示很严重,但对机焦炉盖及上升管拍摄时,由于距离比较远,小的晃动就......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精选5篇)

    文章标题: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随着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银行机构开始介入支付市场,如一些地方为公用事业缴费......

    如何解决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问题之管见(合集5篇)

    如何解决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问题之管见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一中学陈礼勤 当下书法教学的执行情况实在不尽人意,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笔者以为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如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