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管部门怎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主导作用
文章标题:运管部门怎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量化指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客车通村率还不是很高,客运市场环境依然相对落后,如何发挥运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农村客运市场管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摆在运管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客运市场的同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走出村镇的要求空前提高,出行次数随之增加,各种农副产品的运输也要求在第一时间走进市场。近几年来,夷陵区各级政府和区交通部门也下大力气逐步改善农民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运输问题。目前,夷陵区的农村客运网络已初具雏形,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民经营户便纷纷购置车辆,经营农村客运班线。
(二)农村道路的发展为农村客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是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客运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夷陵“十一五”交通规划已对村村通公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随着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客运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二是不断建成的农村客运站、候车棚及招呼站的相继投入使用,也使得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市场的各方面条件日臻成熟。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运管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兴建了28个候车棚,4个候车站牌。目前,夷陵区共有等级客运站1个、简易客运站4个,候车棚28个,招呼站4个。
二、当前农村客运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道路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从事农村客运的车型结构不合理。夷陵区车辆车型结构有大客车、中型客车、小型车甚至还有农用车、微型小货车、二轮和三轮摩托车等。农用车载客安全系数低,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三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供求变化,调控不力,运力布局不均衡,致使部分客运线路运力盲目发展,载客率低,各运输公司之间争抢客源;四是非法营运和超范围经营多。某些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差,经营不规范,严重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五是缺乏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缓慢。由于运距短、票价低、客流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经营者难以实现盈利;六是客运站经营管理不力,不能很好地实现“车归站人归点”。有的客运站的定班、定线、定点难以坚持;有的客运站则是毫无市场观念,守株待兔,死抱“三定”不变;还有的是客车出站绕圈拉客或者穿城而过。
三、运管部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畅通便利的农村道路呈网络化构建在建设新农村中是最直观的体现。运管部门要转变管理观念,围绕着发展大交通、服务新农村,将管理重心“下移”,在客运线路的审批、站场的完善和建设、规范经营秩序和加强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科学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06年初,夷陵区运管所综合全区近几年的农村客运发展实际,制定了依托现有的乡村路网,建立以小溪塔城区为中心,各乡镇为干线节点,各行政村为支节点,高级客运车辆为主,普通小型客车为辅的四通八达的客运网络体系;
(二)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达工程。一是要按照“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明确职责,搞好示范,逐步推开”的思路,广泛激活社会资金,对农村客运市场逐步放开,鼓励经营者“车头向下”,统一线路,统一票价,统一车型,统一服务,实施规范化管理。二是优化农村客运运力结构。按照“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的原则,针对当前农村客运存在的成本高、效益差、适用车型少、运力结构调整难度大等问题,推广经济适用车型,逐步淘汰车况差、安全性能差的“老爷车”。三是加大农村客运班线覆盖率,扩大通车范围,使得客运网络更趋合理。四是对运量少或者不适宜开行日班的线路,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打破“三定”原则,实行电话预约、滚动发班等。五是重新整合运力结构,对过剩的线路调减运力,不足的线路加密班次。六是加快客运站点建设,改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的客运基础设施平台,逐步解决乡镇五级客运站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候车条件得到大的改观。
(三)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农村道路运输品牌。结合“双争”活动,运管部门将创建工作覆盖至各客、货运输公司。一是进一步加强文明客运站的创建,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二是进一步深化文明客运示范线的创建;三是广泛开展创“十佳”活动,全力打造诚信运输企业;四是加大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查处力度。
(四)建立长效机制,狠抓市场监管。一是加强源头管理,规范客运站场秩序。派专人常驻客运站,按“三关一监督”原则,督促客运站秩序逐步走向规范,同时严把经营者资质、车辆技术性能审批关。二是对全区客运线路实行分片负责管理。指定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分片负责营运、安全管理和运
输服务质量的投诉工作。三是严打重罚,合力整治客运市场秩序。开展横向联合,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办公室联合起来,在广造社会声势的基础上,对全区范围内的非法营运进行严厉打击。开展纵向联合,联手兄弟所,重拳出击开往市区等地的跨区域非法营运车辆。
(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司乘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力度。广泛宣传《道路运输条例》、《道
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超载营运、客货混装或农用车载客,严禁甩客和拉客。教育司乘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规范经营和合法竞争意识,使农村客运安全和市场秩序得到好转,提高出行的安全系数,有效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确立“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四定一挂,程序简化,平安到家”的客运站一体化服务理念,按照市场供求变化,合理调控运力,保护客运市场的正常竞争和健康发展,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需要,也是运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工作目标。
《运管部门怎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主导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运管部门怎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 计科(1班)王玮
计科(2班)李斌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我们要通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贯彻下去。
生产发展,这里的生产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而且应包括工业等农村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农村经济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要稳步发展,做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生态环保几方面的统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逐步扩大。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城乡差别缩小。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生活宽裕的农民必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
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我们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采取“组合拳”的形式,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是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之举,取得良好效果。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体现。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省部分农村从搞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工夫,满足农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的最后一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目前,已有学者就农村民主发展的现状、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如何推进农村的民主进程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农村发展与城乡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仍有较大反差,体现在物质、精神、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差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相对落后,乡村面貌相对落后。可以说,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环节,三农问题亟待解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任务。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任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在这种基本国情下建设新农村,过于依赖国家投入和城市支持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以发展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任务。
二、必须坚持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一切工作从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实际出发,切实把广大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和首创精神,切实做到相信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就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保障农民生活富裕,切实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实践中,政府要积极引导扶持,而不能包办代替,要民主
商议,而不能强迫命令;就是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农民行使主体权力,履行主体义务的主观能动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总之,以人为本,必须要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不断获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三、必须坚持以农村的全面协调和永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其一,必须坚持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村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唯有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才能谈得上农民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首先必需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其次要实现在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可靠的政治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文化条件等。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和谐新风尚,推动建立覆盖整个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证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还要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其二,必须坚持农村的协调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还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重点是协调好以下几对关系:
首先,要协调好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发展的关系。农业发展是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和农民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为农业发展提供环境条件、思想保证和动力源泉。因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更要着力建设农村和教育农民,使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其次,要协调好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大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再次,要协调好新农村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实践中,不管发展经济,还是建设农民新村,或是发展农村文化,都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确保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好农民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则应起到主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发动、政策扶持、规划制定和投入支持上。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则主要体现在引导社会力量回报农村,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建设新农村的氛围。通过协调好农民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最终才能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协调工作机制。
其三,必须坚持农村的永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事关子孙后代的事业。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而长期以来,这些资源多被粗放利用,甚至造成耕地、林地日益减少,农村还面临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和节能为突破口,大力加强节约型农业建设。要让农村地区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村道,最终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农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必须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
统筹兼顾的发展思想,处理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解决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矛盾,破解阻碍农村发展的难题。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经济建设和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问题;农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长期以来,农村发展整体滞后于城市发展,目前农村发展和城乡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仍有较大反差,物质、精神、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城乡差距犹如木桶上的一块短板,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环节。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层次低、社会保障体系落后、农民增收缓慢等“三农”问题较为突出。单靠农业、农村和农民,我国难以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艰巨历史任务。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法首先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是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农业科技、农民教育、农村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既不断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也不断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满足农民健康安全的需要,提高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真正使农民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也为农村的永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问题,做到科学规划,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四是统筹农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就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从广大农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教育农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切实维护好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在发展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允许并鼓励农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维持个人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正当的物质文化利益,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是一种福祉,对农村是一场变革,对农业是一次发展机遇。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体育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体育建设
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又在我国深圳成功举办。中国健儿们一举夺得75枚金牌,创造了历史新纪录。而社会各界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这此中,新农村中的体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傍晚时分,笔者来到一个靠着小山旁的村子活动点。这里的体育设施不仅有篮球场等大型设施,还有各种小型的体育健身器材。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有开小轿车的,有走路过来的。他们把场地一分为二,似乎有着一种男女平等的概念。女的,在哪一边,放起音乐,跳起了时尚的舞蹈。男的,在这一边组队打篮球,输了则自动换组。
笔者访问了一位大妈和一位打篮球的小伙。大妈乐呵呵的跟我们说,新农村自从有了这么一个好地方,大家晚上就有事情干了,不会再围在一起打麻将了。晚上来这跳跳舞,身体啊,跟健康!而另一位小伙则说道,我们平时都在办公室里干活,一天到晚处在空调里,身体老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好了,每天晚上出来打打球,身体爽了,人也舒服了!
听了大妈和小伙的话,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优势:发展体育事业,把我国从体育大国发展成体育强国;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摆脱不良风俗习
惯;促进邻里和谐,间接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当然了,在体育建设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体育建设不够完善,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在器械种类上还不够齐全;体育设施无人看管,破坏了也无人修理,风吹日晒,以致失去其功能;农民群众素质还有待提高,随地扔垃圾的现象还是能够随处可见的,也无人阻挡,更无人清扫了。
总之社会主义中的体育建设,有利于人民的,也是贯彻可续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第四篇:检察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临淄区检察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会同山东奥德隆集团与该村结成“亲家”,积极开展帮贫扶困、与学生结帮扶对子、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具等活动,在得知该村南大街年久失修,每逢雨雪天气,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北伯村民的情况下,在全院开展了“我为新农村建设出把力”主题实践活动,全体检察人员踊跃捐款,将筹集到的30000元工程款及时送到该村。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南大街全部得到了硬化,“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赢得了村民的拥护。
今年以来,临淄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对区委确定的帮扶试点村北伯村开展了扶持资金整修道路、捐书赠书、举办养殖培训班等系列帮扶活动,在全区农村开通五条“绿色通道”,念好“五字真经”,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疏”字上下功夫,提高疏导能力,开通农民群众涉检信访的“绿色通道”。通过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加强与帮扶试点村、驻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开通案件受理举报热线、民行申诉受理热线和干警违法违纪举报线,推行一站式、全天候接访制度,实行首访负责制,及时上报“服务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形式,建立联系点、架设联系线、拓宽联系面,相继深入乡镇街道联系点30余人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1件次,妥善处理了2件集体上访事件,畅通了检农联系渠道。
二是在“保”字上下功夫,着眼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开通服务农村民营企业的“绿色通道”。制定了依法查办涉农案件不轻易冻结农村企业的银行账户,积极整治农村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保障农民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等服务农村民营企业的“八项承诺”制度,走访农村民营企业20余次,自觉接受监督。帮助建章立制30余条,同时帮助修订完善合同,堵塞经营漏洞,增强农村民营企业的“造血”机能,规范了20多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是在“打”字上下功夫,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开通维护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的“绿色通道”。加大打击涉农刑事犯罪的力度,集中打击盗窃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破坏山林、果林及坑农害农的犯罪,审查批捕各类涉农刑事案件123件,现已提起公诉197人。对该立案未立案或不该立案而立案的涉农案件,加强立案监督,追捕漏犯2人。同时优先办理涉农民行申诉案件,积极查办了22件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在“防”字上下功夫,注重源头预防,开通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绿色通道”。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控申、民行、预防等部门分类汇总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印成小册子,分组深入9个乡镇43个村庄,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3400余份,进村以案释法。通过开展法制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以及在电视台开辟“时代广场——政法版”,悬挂励志人生公益广告等活动,建立流动和固
定的“法治宣传基地”,创新预防犯罪的新形式,接受咨询300余人次,解答疑难问题160余条,受教育农民2万余人。
五是在“扶”字上下功夫,拓宽服务界面,开通农村帮扶工作的“绿色通道”。敬仲镇北伯村地处偏僻山区,是区委确定的帮扶试点村,该院与该村结成“亲家”,以扶智力、扶财力、扶活力为目标,结帮扶对子、找发展路子,积极开展捐书赠书、捐款捐助、技能培训活动。全院捐赠农村政策读本、法律知识问答、人生励志、中小学生知识读本等书籍200余本,开展“我为新农村建设出把力”主题实践活动,筹集南大街道路工程捐款30000元,终于使南大街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还聘请农业专家传授种养技术,加快种养业的普及和发展。同时,帮助修建花园、篮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施,使每一个村民都能过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小康生活。
韩敏检察长表示将按照区委“三位一体”帮扶试点村的要求,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展好各项检察工作的同时,尽力为全村村民办几件好事,帮助北伯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一是加大面向农村的法制宣传力度。结合下派挂点村工作与下乡调研,组织党员开展法律咨询活动,送法进乡村,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村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为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做贡献;二是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涉及侵害农民利益的,依法严查当事人的渎职行为,及时追究法律责任,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三是在履行
法律监督中发现有造成农村集体财产、村民公共利益重大损失或毁农、坑农的犯罪线索时,及时移交并督促公安部门立案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四是凡涉及农民利益及发生在农村的刑事案件,实行快捕快诉,依法及时打击,维护农村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五是对农民及农村的上访、申诉案件,优先办理,积极化解矛盾,努力做好调解、息诉工作,对合理合法的正当反映,通过法律途径帮助解决,促进农村的安全稳定。
2006年5月9日至5月17日,林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王跃带领该院政治处、办公室、监察科的同志深入到林州市16个乡镇进行走访,一方面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一方面又及时的送法下乡,通过给当地的群众上法制教育课、分发《法律基础知识手册》、开展法律咨询等活动,及时的把常用法律知识传送到广大群众的手中。这次下乡活动,不仅使该院领导倾听了群众的呼声,以便更好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使所访之处的群众普遍提高了法律意识,懂得了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为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的步伐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是以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为切入点,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群众、村干部和农村青少年为对象,通过走上街头设点进行法律咨询,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舆论宣传等方式,加强普法宣传力度,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使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三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犯罪活动,积极维护
农村市场管理秩序,积极维护进城务工者及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为村镇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1、积极营造稳农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控告申诉、民行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处理好农民群众的涉法上访问题,把检察长接待日延伸到(乡镇)社区,积极疏导、排解矛盾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解决在基层。在一次到三道湖开展服务活动时,村民刘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检察官服务站,把申诉案件的整个过程说了一遍。检察长当即责成由控申部门深入复查核实,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最终协调有关部门纠错和返还了刘某被扣压的财产,使这起久诉不息的申诉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事态。当时申诉人刘某非常感动,说到:“做梦也没有想到,没出家门案子这么快就解决了”。事后,他专门送来了一面锦旗以表谢意。村民们都说:检察官进区社服务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法治的蓝天”。
2、做好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工作。针对初中毕业后流入社会的无业青少年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危人群、主要人群的特点,我们拓展了以往仅以学校为法制教育基地的习惯做法,选择社区作为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切入点,使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用“以案说法”、“身边事说身边人”的形式,送法进社区、进乡镇。与此同时,我们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探索防范新途径。与学校配合,开展检校共建活动,选派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或校外法制辅导员,编写青少年犯罪预防讲课材料,到相关中小学上法制教育课;配合法院开好公开庭,并组织中学生旁听,使学生在旁听法庭审
理过程及进行法庭教育中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在法制教育、校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检察建议,帮助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组织开展各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宣传活动,或制作宣传图版,或印发宣传资料,或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发表宣传文章等,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深入人心。7月份,在省院和市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激请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丁树达同志深入到那尔轰和花园口中小学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检察官进社区(乡镇)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营造农村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我们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严肃查办个别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案件,保护农村集体财产。同时,结合办案认真分析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特点和规律,深入基层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专项预防,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建议,构筑农村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防线,如蒙江村村民联名到检察官服务站,反映其村委会员对管理土地赔偿存在问题,经请示检察长批准后,反贪部门立即展开初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大量的证据,立案2起,不仅平息了上访人的不满情绪,维护了法律尊严,也塑造了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形象。
4、加强对“五种人”的监督管理。建立对实行假释、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登记表,汇同社区开展排查和回访,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全面实行“阳光作业”工程,即“四公开一跟踪制度”,就是通过检察官社区服务站公开条件、公开考核、公开名单、公开评议、跟踪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的方法,对假释、管制、暂予监外执行等审批工作,实行透明化的“阳光作业”。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树立了监所的良好形象,也预防了自身的职务犯罪的发生。
5、积极开展法制宣传。紧密结合检察职能,深化检务公开,通过播放录音、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图板等形式,不失时机地向群众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措施;宣传平安、诚信、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把社区服务站办成“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四下乡,做到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引导社区和村干部、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文明诚信、遵纪守法等观念,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目前,发放“检民联系卡”、征求意见卡和宣传资料3000多份,接待咨询群众上百人。检察长到乡镇(社区)为群众上法制课5次。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座谈会10次。
三、围绕农民期盼,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检察官社区(乡镇)服务站的灵魂是“执法为民”。检察官社区(乡镇)服务站 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使其更加方便人民群众,更好地体现“执法为民”这一目的,使之成为服务与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1、完善内部工作机制。为了加强检察官社区(乡镇)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克服随意性、无序性,确保长期性,不失信与民,我们建立了《检察官进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检察长为组长、主管检察长、政治处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治处,负责定期调度活动开展情况,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中长期活动计划和《社区服务接待薄》、《受案流转制度》,规定每周到服务站开展一次活动,将下乡接访中受理的控告、申诉、举报,全部一一输入微机,明确责任人,办理时限等,确保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2、完善与外部联动机制。我们重点加强与党委、政府,与信访、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联系,通过服务站发现的情况,及时予以分析、归纳、梳理、总结,通过调查报告,检察建议等形式,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和有关方面做好工作,当好参谋,服务大局。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社会热点的功能作用,使检察机关社区(乡镇)服务站成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参谋助手。
今年以来,渝水区检察院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中,服务渝水区新农村建设。该院根据该区农村自身特点,把强化法律监督作为服务该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来抓,坚持以农村稳定为前提,以构建农村和谐为目标,立足检察职能,打击各种涉农犯罪,积极挽各种回经济损失,为该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为构建“平安渝水”、“和谐渝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积极查办破坏新农村建设的职务犯罪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财政支出逐年在增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的农村基层干部经不起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在建设道路、引水工程、征地拆迁、农业生产等重点工程建设中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为确保新形势下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该院把查办农村职务犯罪案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及时查处。今年年初,根据群众举报,该院就集中力量查办了经济开发区水西镇亭孜村委书记李某、村委主任胡某受贿案2件2人。今年2月,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一举将涉嫌挪用72万元征地款、潜逃半年之久 的犯罪嫌疑人渝水区城北办毛家村委会计杨某抓获归案。
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该院在服务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河下镇喜坑村村民王甲和王乙两家为在院外砌了一堵墙,发生争执,最后动手打了起来。王甲用菜刀将王乙父亲砍成轻伤甲级,王乙用铁棍将王甲的哥哥打伤成轻伤甲级。该院办案人员在了解到两名犯罪嫌疑人王甲和王乙原本是同宗亲戚,且两犯罪嫌疑人对所做的事情后悔不已,并同意就民事部分进行调解,于是该院依照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王甲和王乙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该院。并与镇政府共同努力,组织王甲、王乙家进行民事调解,调解过程中检察官向两家人介绍了“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古诗的由来和含义,最终促使双方冰弃前嫌,达成和解协议,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积极预防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职务犯罪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为此,该院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域向农村拓展,以地方党委、基层组织、农村工作主管部门和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为依托,通过开展法制宣传、举办法制讲座、进行警示教育等多种举措,加强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教育、制度、监督的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内外互动、左右协作的农村职务犯罪预防体系,保障廉洁高效的农村政务环境,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今年4月9日至15日,该院派员为该渝水区3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上预防课。检察官结合该院在土地征用补偿,农村公路建设,矿产开采,林木采伐等工作中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从理论上的必要,实践中的需要上分析了为何要加强“村官”们的预防犯罪工作的重要性;从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常思贪欲之害,感情必须要用理智来调节、控制,切勿感情用事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对策。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种在加强基础建设
一、调查研究,帮助百姓破解难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渴望发展经济生产,急需农村基层组织帮助他们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002年,我始任四家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农民针对各种问题上访的很多。为此,我组织村干部通过深人群众调查了解,得知群众最不满愈的见村里帐目不清、民事纠纷积压太多、道路不畅和没有致富项目等。于是,成立了清帐小组,从一点一滴查起。经过半多个月的努力,帐目渐渐清晰起来。而对积压的民事纠纷,解决起来比清账还难,我带领村两委班子一件一件地梳理,逐个攻破。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解决积压的各种民事纠纷39件,现在老百姓在也没有来村里上访闹事的了,都在家里一门心思发展庭院经济
二、整修道路。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2002年村委会决心做第三件实事,为百姓修一条致富路群众渴望修路,但牵扯到自家利益都不愿意。村干部逐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由于劳累过度,村干部一次次累病在工地上,群众看到村干部这样辛苦,都被感动得掉下了眼泪,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四家村新修道路11000延长米,由于道路畅通无阻,当年,老百姓农产品全部兜售一空。
2005年,在**市妇联举办的女村官座谈会上,我们四家村的事迹感动了时任**市委书记孙春兰,当即敦促有关领导支持和帮助村级女干部。去年,在**和庄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帮助下,投资近46万元。目前,全村16个屯,39条道路,21000米道路全部畅通无阻。2005年,通过争取对口帮扶又投资近40万元兴建了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文化活动室288平米,还兴建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使百姓在闲暇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克服困难。带领群众致富。
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致富项目,也是村委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许多群众想上致富项目苦于缺少资金,村委会经多次与信用社联系沟通,通过联保等方式帮助发展家庭项目的农户贷款46万元,引导大家养猪、养鸡、种蘑菇。几年来,先后帮助140多户发展起家庭项目,其中刘远斌、谭安传等农户通过贷款发展养殖业,当年就收人近2万元。为了使更多家庭早日过上小康的日子,村委会还从外地引进韩国辣椒、草霉等项目,发动群众联片向外承包土地440亩,农户除了收人承包费外,180多人有了打工赚钱的机会。2005年全村908户发展家庭项目的户数占93,人均收人实现4735元。
四、清正廉洁,维护集体利益。
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村干部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疾苦是村干部的基本准则。2004年,因四家村与鞠家村合并,原四家村村委会的房子要拍卖,一位村民找到了村领导掏出1000元钱塞给她想买下来,当即被她拒绝,告诉他明天只管竞标好了。第二天,那位村民一大早又来到了村干部家中趁她不注意将1000元钱偷放在褥子下。后来这位村民在竞标中如愿以偿的买到了房子,而他出的10000元钱是最高的。村里干部打收据时,这位村干部对会计说:“房价是11000元。”村干部疑惑,于是她向大家道出了原委。那位村民送的1000元就这样交了公。几年来。村干部不仅没有多占集体和百姓一分钱,右时连自己的家庭收人都搭上了。有的村干部身兼数职,但只拿一份工资,仅此每年给集体节省开支上万元。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经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达100。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部分农民发展家庭项目,急需启动资金;
三、农村特困户还需要政府加大扶贫救济力度。
几点建议和对策:
1、继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人力度。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预算和支出,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实行对口帮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物质保障。
2、继续实行发展农业优惠政策。近年来,在农业优惠政策的帮助下,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仍有部分农户发展家庭项目资金紧缺。同时,继续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由于男劳力外出打工,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对农村特闲户、五保户及因意外事件致贫的特困户,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扶贫救济力度,帮助和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