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中的小康”作文指导教案
“我心中的小康”作文指导教案
一:训练目标
1.能抓住家乡的变化介绍家乡的小康生活
2.能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事物特点
3.条理清晰,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
二:目标阐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并能较为熟练的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准确而又有创意的表达。
三:作前准备:
了解家乡的过去生活,细心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调查了解等方法,搜集有关家乡生活变化的资料。印发《小康生活的八大特色》
四:过程指导:
1.明确写作意义
同学们,大家好,今年是我县全面创建小康社会年,2013年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既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
今天,每一个滨海人都能看到、听到、感受到身边无处不在的巨大变化:城市越来越繁荣靓丽、农村越来越美好富庶、经济越来越快速发展、社会越来越文明和谐、人民群众越来越幸福殷
实„„截止2012年底,对照江苏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我县全面小康综合得分99.54分,核心指标全部达标,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让我们用手中笔,勾画描绘出我们身边的幸福生活。
2.指导习作选材
A,了解小康的定义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概念,用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因此,小康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的一种消费状态,由温饱阶段向丰裕阶段过渡中的一种消费水平。
B,从生活中选材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结合小康生活的八大特色(见作前准备资料)
一是吃有营养。鱼、虾、肉、蛋等高营养食品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常菜。
二是住得宽敞。大多数农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0平方米,许多家庭盖起了楼房,早已达小康目标。
三是家有电话。家庭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小灵通、移动手机)早已遍布城乡,四是行有公路。交通发展迅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全县行政村全部通上灰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
五是乐有场所。有线电视的普及,城乡居民不出家门就可观赏电影、电视、戏剧。
六是学有所教。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早已完成,政府和全社会还加大对贫困家庭儿童求学的支持力度,保证所有少年儿童都不失去学习的机会。
七是老有所养。60岁以上老人都可办理老年优待证,敬老院、社区康复中心等敬老养老机构功能不断完善。
八是病有所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引导学生从这些生活特色中撷取身边的变化,感受小康社会的幸福。
3.写作技巧指导
A,选好一个切入点,精心经营文章的开头。可以由往事回忆,动情切入。可以叙写现在的幸福生活,先声夺人。还可以采用触景生情的写法,巧妙设置与往事相似或有某种联系的情景,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B,浓墨重彩绘片段。精心选择那些打动你的镜头或难忘的片段,将家乡的小康生活变化聚集在片段的描写上,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一一刻画出令人难忘的细节。
C,仔细经营好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家乡的生活变化”一类的话题,可采用倒叙的手法,增强文章的悬念;可以插叙与主要事情相关的回忆,突出文章的主题;或者将人物事件前后表现一一对比。。。
D,恰当的抒情议论。总有一些往事让我们永远难忘,总有一些情景让我们长久感动,总有一些场面让我们深深震撼,总有一些细节让我们永远珍藏。。。家乡的小康生活的点点变化,一定都能引起我们内心的由衷的赞美,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议论和抒情,会使文章更加出色
E,精心安排好文章结构
可以选择我们大家十分擅长的“横式结构”撷取家乡小康生活的3个片段,采用黄金三段的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展现家乡的小康幸福生活。
五:精彩例文品读
心中的小康生活天,暗了,我的思绪随着朦胧的月色飘向了远处,梦里,一片喧嚣打破了我原本寂静的意境,身体飘起来了。
我支配着自己梦游般的身体飘到了这城市的上空,这里是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五彩的霓虹灯向漆黑的夜空尽情展示自己的妖媚,熙熙攮攮的人群仿佛不知疲倦,流水般涌动着,用他们的嘈杂与欢乐谱写了小康社会的美丽诗篇。咦?为什么看不见超市门口的乞丐呢?原来小康社会是容不得他们的,他们都改行升官发财去
了。也许是耳朵受不了如此的嘈杂,我又飘到了居民小区,这里一改往日的贫困落后,汽车花园应有尽有,高达7、8层的居民楼通体粉色,偶尔有几个窗户透出点明亮的灯光或几个忙碌的身影,好奇心又使我进入某个房间,哇,现代化电器家具应有尽有:电脑、电视、空调、家庭影院、欧式沙发等等,看来,人们的生活真是又进了一个档次。
我离开了闹市区,飞到了城外的公路上方,这是一条弯曲的平坦的高速公路,夜已深,白色的公路在月色的笼罩下仿佛一条银色的绸带飘向远方。来往的疾速行驶的汽车,仿佛是绸带上流动的玛瑙,公路两边的乡村,已沉睡过去,一种温馨的感觉促使我飞进了这个乡村,星罗棋布的白色红瓦小楼房,在花园的映衬下,颇有点欧式风味,偶尔传出几声大吠,或是鸟鸣,也应看作是这农村的交响乐,即使是农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也到处可见,纵横交错,看到这儿,我内心心角有一簇希望的火苗在悄悄燃烧。天快亮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飞过一座座城市,当我路过黄冈市时,看到这幕景象:蓝天碧水之间,横跨着雄伟的鄂黄长江大桥,大桥上华灯闪耀,仿佛给大桥嵌上无数璀璨的明珠,是啊,自从小康社会建设以来,滨海县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
六:评析布置写作
第二篇:我心中的小康 作文教案[定稿]
我心中的小康
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施金花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
3、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小康的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地位、“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查找反映我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照片或其他文字资料,思考并写出自己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看法,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变化,从而体会小康生活的到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观察社会、查找反映小康生活的资料获得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考察“小康”概念的起源,进而反观我国小康社会的理想目标。
(1)讨论法(2)问答法(3)探究法(4)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
高,感受小康生活的到来。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家人的感受。初步感受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变化,体会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感受小康(板书)
二、合作探究
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个词就是“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我们来感受一下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描述。教师呈现一组老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描述,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1)我家盖了三间瓦房,买了拖拉机,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嘛!(2)我家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买了小轿车,我家算是小康了。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活的资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状况,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1.小康生活是一种衣食无忧、内心感到满足的生活状况。2.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解读小康(板书)
三、交流感悟
“小康”到底指什么? ①“小康”一词源自哪里?
②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小康水平(板书):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那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如何呢? 2.三步走的战略(板书)
3.我国现阶段小康生活的状况:到2000年,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板书)
4.全面小康:即更高水平的小康(板书)
(1)时间:21世纪头20年。
(2)特点:与总体小康相比,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相统一的小康。
四、总结归纳
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经历的基本过程。现在,我们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懂得了建设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第三篇:作文:我心中的小康
我心中的小康征文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
望谟县三中八(3)班:王琴
我是大山里的姑娘,家住望谟一个偏远的小村庄——牛角村,视野狭窄,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心中无时不刻地憧憬着小康社会美丽的蓝图,希望它能早一天到来。
近几年来,由于党的十八大政策扶持农村,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排排高大宽敞的漂亮平房拔地而起,村村实现了“三通”,村民们的腰包一天比一天的鼓起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手机和摩托,有的还有自己的私家车按理应该达到小康生活了吧?但我的内心却在否认。
家乡的人是富裕了,但精神文明却没有跟上来,他们大多都很自私,心里只想自己,不顾他人,有的为了经济上的一些暴利,不惜一切手段,出卖良心,干着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部分青壮年整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赌博吸毒、打架盗窃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老的小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亲情疏远,可悲可叹。这不是我心中的小康社会。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结合,我憧憬着它像陶渊明的“桃花源”和孔子的“大同社会”那样的美好和谐。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环境应该是青山绿水、空气新鲜、没有污染。就像“桃花源”一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之属”。
“小康社会”的人们,应该像“大同社会”那样,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不再充满自私、仇恨、报复、犯罪……。
我希望我的家乡有一天能实现“谋闭而不兴,盗贼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局面,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也就实现了。
我希望我的家乡有一天能发展成我想象的样子,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
第四篇:《我心中的小康》(精选)
我心中的小康
班级:六(2)姓名:周冰冰
封建时代过去了,新中国成立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马上要七十年了。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了。以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梦想,“出门不用愁,跟着时尚走”是奢侈,满汉全席是贵族的事,再看现在,我们什么都有!我们什么都不愁!
来说那封建的思想,禁锢了多少人的梦想,残害了多少人的身心。可现在改革开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我们不仅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过去,人人都抱着男尊女卑的想法,母凭子贵,生了男孩,全家都开心。生女孩呢?就要受到冷落,遭白眼。这应该的吗!这种想法正确吗?我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文明的时代,人人都抱着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想法,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
再来说说生活吧!每天都是大鱼大肉,住着舒适的楼房,每天娱乐,健身、消费、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可是,我心中的小康不是这样的。想想那些骨瘦如柴的乞丐、衣衫褴褛的穷人,可有人却视而不见。生活惬意的同时,想想那些山区的孩子们吧,他们纯洁的眼神中透露的尽是无奈、无助,每天都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看那些警察每天都在忙碌,他们在忙什么?无良奸商,鸡鸣狗盗,这叫和谐的使者如何不忙碌!你们问问自己的良心,想一想,你们给家人带来过安宁吗?给社会带来了和谐吗?我心中的小康不是这样的,我不想看到那些可怜的眼神,没有鸡鸣狗盗,没有无良奸商,大家你帮我,我助你,整个社会一片和谐,这样才是我想看到的,人人都快乐的大同社会。
指导老师:李娟
第五篇:《我心中的星》作文指导教案
。
一.
4、以人物的经典语言开头
5、以排比、比喻开头等 二.说一说我喜欢的星?
1、出示明星图片,让喜欢他的学生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并使用这样的句式:
是我最喜欢的明星,因为他。
小结:我们在刚才的交流中,也能发现,为我们所敬仰的更多的名人是源于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或是勤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或是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或是面对挫折的顽强精神——而且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还能领悟到名人的成长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生活启示。
2、说说明星个人资料、成长经历以或成就。师:古今中外每位都用自身成长的足迹向世人昭示了人生的法则,带给他人永远的心灵震撼,让我们走近名人,一同体验名人的成长历程。(1)、学生发言(2)、归纳技巧:把握人生历程:时间顺序,突出事迹
3、说说明星的感人故事
师: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名人的生命长河中,给我们留下太多感人的瞬间,让我们用心灵去捕捉那令人心动的镜头。
1、示范:《邓稼先》
2、学生学生发言。
3、技法指引:聚焦生活细节:细微之处见精神(神态、动作、语言„„)
三、抒一抒,你对名人的赞美之情。
师:体验着名人生命历程,被他们瞬间的镜头所感染的同时,留给我们永恒的美好则是他们崇高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言来书写我们的感动呢?
1、师投示《闻一多的说和做》结尾:
2、(投示:)技巧指导:人称、修辞(比喻、排比、对偶、对比)、抓住人物的核心精神来评价赞美。
3、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
句式:
1.×××,是______,是______.是我心中最闪亮的星。2.×××,你是我心中最闪亮的星,走近×××,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认识到、明白、懂得、领悟)
4、学生表达。
五.文思泉涌写名人
1)怀揣一份感动的心情,带着对名人的崇敬,让我们的思绪飞扬,书写你心中的名人!静思两分钟,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 2)作业布置
请以你“我 心中的星”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600-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