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销风险管理》课程论文
《营销风险管理》论文
题目: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以长虹为例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2011 年 6 月 20 日
摘要:
长虹一直是令人瞩目的企业,但这一次栽了,栽在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企业APEX身上,被季龙粉的APEX所骗,一次计提坏账就达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元,按2003年长虹的利润2.4亿计算,长虹起码要做十年,意味着十年的辛苦付诸东流。有人感叹:长虹到底在为谁打工?据说,长虹的前总裁倪润峰先生是研究“红学”的专家,他是否在四大家族的兴衰更替中悟出长虹兴衰的真谛呢?其实,从长虹的这次事件来看,主要是长虹在信用风险管理的失误造成的。如果长虹在营销信用风险管理上更严格一点的话,这个灾难或可避免。本文就想借此探讨营销信用风险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
风险识别信用评级制度
企业营销信用风险来源于自然、社会、技术、经济等宏观环境因素以及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等外部环境因素。风险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对风险诚惶诚恐,就会在机会面前裹足不前,但如果我们对风险置若罔闻,那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既要大步向前走,又要提防别人后面捅刀子,这最主要是考验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首先,应该判断产生营销信用风险的各个关键业务环节。
一般营销信用风险产生在六个环节:环节一:接触客户——选择目标顾客——怎样识别信用良好的顾客环节二:洽谈——确定信用条件——对客户信用评级授信并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环节三:签约——合同审批——落实各个层级的责任环节四:发货——合同跟踪——确保合同的执行环节五:收款——应收账款的催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环节六:收款失败——危机情况的处理——发生长期拖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追讨手段这些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营销信用风险。有人统计,在全部拖欠案件中,大约70%直接产生于货物发出之前的各个业务环节,如对客户不了解,或结算方式、条件选择不当;大约35%的拖欠案件是由于从货物发出之后直到货款到期日之前这段时间,对应收账款缺少严密的监督和控制;约有41%的案件是在拖欠发生之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追讨措施。他们发现,这些拖欠的企业如果加强信用管理工作,其中80%的拖欠是完全可以避免或者是成功地追回的。
而且,应收账款越到后面,越不好控制,收款难度越高,损失越大。收款难度取决于账龄而不是账款金额。有人统计,2年以上的欠款只有20%能够收回,而1年以内的欠款80%能够收回。
其次,针对这六个环节的问题,有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去规范
(一)从目标顾客选择开始,就应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制定客户信息管理制度目前很多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上还存在五大弊端:客户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很多是道听途说;客户信息不定期更新;客户信息还停留在各个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手上;客户信息管理方式落后,查找利
用都不方便;客户信息管理费时费力,而且见不到直接效益,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客户信息管理:1)客户档案的内容①.基础资料: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电话、所有者(股东)、管理人员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②.客户特征:注册资金、企业规模、经营理念、经营方向③.经营状况:销售额、管理水平、与本公司的合作关系④.交易往来:与本公司的交易金额、交易条件、信用额度、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策2)客户档案如何信息化,以便于分类和查询个别企业利用营销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MCRMIS)对营销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衡量和处理,能够实现我们对营销信用风险的管理要求。而绝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MIS)上并不成功,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信息管理上无所作为,利用简单的数据库(比如ACCESS等)同样可以满足我们对信息的需求。
在客户信息的众多数据中,客户的销售产品种类及销售量(额)、总销售量、销售区域、渠道类型、信用等级是分类和查询的关键数据,在数据库中决不能少。
3)客户档案的利用①.评定客户等级ㄈ绨聪鄱睢⒗蠊毕茁实龋?nbsp;做销售的都知道二八原则,重点客户重点管理是管理的一般原则。把客户按A/B/C/D分级管理,A级客户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这也是激励客户取得更好业绩的一种手段。
②.确定客户拜访计划客户拜访是业务人员的重要工作,拟定拜访路线,明确拜访目的,规划拜访时间和费用,销售经理可以客户档案为参考评估其合理性。
③.评定客户资信客户档案中有所有者(股东)、注册资金、企业规模、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等重要的数据做参考,以便于我们对客户评级授信。
④.确定销售回款计划4)相关制度①.客户档案的建立制度②.客户档案的更新制度客户档案要定期更新,档案更新时间要根据行业特点来定,但最长不要超过半年。方在公司做年中总结前进行。
③.客户档案的查询制度客户档案是公司的机密资料,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信息安全。如查询时要登记,要规定查询权限。
④.客户信息泄漏惩罚制度
(二)客户洽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定信用条件,如付款方式,信用期限,信用金额,债权保障等。确定信用条件的前提是要先制定信用政策和建立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1)客户资信调查客户资信调查是对客户档案的细化、确证和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客户走访:可以了解公司硬件设施,人员士气,繁忙程度,和公司领导谈话以印证自己的判断。
②.查验证照1.客户注册信息:注册信息可以从工商管理部门和营业执照等资料上获得。从注册信息可以了解客户的注册名称,注册地址和实际的办公地址,企业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经营期限和营业执照有效期限。
2.制造许可证3.产品质量认证和其他相关证照③.外部信息获得:工商局、税务局、银行、它的供应商和客户构成了外部信息的来源。
④.如果涉及债权保障,要查验保证人有支付能力或抵押物没有重复抵押。
2)客户资信评级我们在进行客户资信评级时一直都感到头痛,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1、数据的取得并非我们想象的容易;
2、数据的真实性有时难以控制;
3、如何分
配指标的权重。对规模比较小,赊销额不大的企业通常采用5C评估法,对上规模,赊销额大的企业采用特征分析法。
在客户信用评级中,一般把客户的信用等级分成六级,分别是:AAA、AA、A、B、C、D级,我们通常对B级以上的客户才提供授信额度,C级客户要提供担保,D级客户现款交易。新开发客户我们暂定为C级客户。
①.5C评估法这5个方面包括:品行(Character),指客户愿意履行其付款承诺的可能性;能力(Capacity),是指客户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资本(Capital),是指客户的一般财务状况,如实有资本、负债比率、流动资产比率、速动比率等。抵押品(Collateral),是指客户为了获得商业信用而提供给企业作为担保的资产;条件(Condition),是指一般经济发展趋势或某些地区的特殊政策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②.特征分析模型该模型把企业信用特征分成三组指标,共18项。第一组是客户自身特征,反映客户表面化的客观现象,包括6项指标:
1、表面印象;
2、组织管理;
3、产品和市场;
4、市场竞争性;
5、经营状况;
6、发展前景。第二组是客户优先性特征,指企业在挑选客户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体现与该客户交易的价值,包括6项指标:
1、交易利润率;
2、对产品的要求;
3、对市场吸引力的影响;4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5、担保条件;
6、可替代性。第三组是信用及财务特征,主要指能够直接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因素,包括6项指标:
1、付款记录;
2、银行信用;
3、获利能力;
4、资产负债表评估;
5、偿债能力;
6、资本总额。这三组指标中,财务信息是最不好取得的,尤其在小的批发商和个体户,财务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或者是假账。
我们对每一个指标赋予权数,并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按1—10的等级赋分,权数乘以所赋的分值,就得到该客户的评分,权数乘以10得到最大评分,用客户评分除以最大评分所得的百分比则表示该客户的综合资信水平。百分比越高,资信度越高。
3)客户授信:营销信用政策的制定营销信用政策是根据客户资信等级评价的结果,对不同等级资信的客户的信用额度、信用期限、赊销条件的确定,有时还包括鼓励回款的现金折扣。信用政策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如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收账费用等。还要考虑公司内部的生产能力、资金实力、人员储备。要保证营销信用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相关制度①.客户资信调查制度②.客户资信评级制度③.客户授信审批制度④.客户资信调整制度
(三)签约的合同是追收欠款的主要文件,因此,要建立业务审批制度对合同进行审核,责任落实到个人,要注重合同的管理,建立合同管理制度1)合同审查的内容。
①.当事人资信审查1.对合同当事人资格审查:如果是自然人,就应具有经济行为能力;如果是法人,就应具有法人资格。
2.对合同当事人能力审查:法人都有特定的营业范围,超过经营范围的合同无效。
3.对具体经办人的审查:看对方是否是法定代表人或者是由法定代表人所授权。如果是授权,要看其代理权限,有效时间等。
②.合同内容审查合同中规定了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包装、交货时间、地点和方式、装运、价款、结算方式、支付方式、验收、检验标准和方法、担保、违约责任等,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内容的审查,要注意对自身履约能力的审查,调配好资源,按质按量按期履约,不给对方以口实。同时,按照客户资信评级的要求,对对方履约能力做评估或者要求对方提供履约保障。
2)合同的审批程序和权限业务人员通常都有一定的权限签订合同,在合同条款明细的一定范围内有自主权,如果金额大、客户提出的其他非常规要求涉及合同条款的变动,一般是要审批的。但业务人员始终的合同的第一责任人。
3)合同文件的管理对于已签订的合同,很多公司要求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根据合同编号各设立合同台帐,每一合同设一台帐,分别按业务进展情况和收付款情况一事一记。并把合同按类别、客户、地区或时间编订成册,已便于合同的查找和履行。
4)相关制度①.合同审批程序及权限制度②.合同文件管理制度③.违约合同责任追究制度
(四)发货环节中货物的按质、按量、按期是保障货款顺利回收的前提条件,收货方要在收到货物后规定时间内查验确认,并开具验收合格单。业务人员并不是签单就完事,签单——验收——回款,才完成整个的业务流程,因此要建立业务跟踪制度。
1)发货发货应该归于公司的生产物流部门负责,按说不是业务人员的事,但很多业务人员发现,发来的货型号不对、配件不齐、货物途中灭失、时间差几天,多多少少总有不如意,直接影响到收款,要追究责任,各个部门都推诿扯皮,最后不了了之,结果吃亏的还是业务人员。因此,业务人员除了对公司发货盯紧以外,在这期间还要做好客情维护,如果真有发货问题等尴尬的事发生,也会摆平。
2)验收一般我们会在合同中规定检验期限,超过检验期限视为默认合格,但为防止发生纠纷,业务人员应主动要求对方验收。
3)相关制度①.合同跟踪制度②.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的衔接制度
(五)收款和发货一般不是同时进行的,在这期间要注重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1)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原因①.公司内部的原因:信用额度太高,信用政策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管理混乱等。
②.客户方面的原因:客户财务发生困难或蓄意拖欠等。
③.其他原因:退货问题;调货问题等。
2)加强应收账款监管①.建立货款回收明细台账。
②.定期与客户对账。
③.违约客户预警报告。
④.加强业务人员的收账技能培训。
3)应收账款回收政策①.收账目标设定应收账款在年初的营销计划中就有所反映,除了本年度的应收账款以外,还有其他年度的应收账款,所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制定不同的收账目标。
②.回款激励回款激励分为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和对客户的激励。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主要是为调动销售人员的收款积极性,对预付款和提前回款奖励和对超期的惩罚措施。
对客户的激励主要是为刺激客户付款的积极性,而有一定的现金折扣等优惠措施。
4)相关制度①.应收账款跟踪制度②.应收账款预警制度③.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衔接制度
(六)超期欠款要果断处理,甚至动用法律武器。为了保证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损失,要建立超期欠款处理制度。
1)违约迹象分析企业违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违约前总有端倪出现。按照预警期的早晚和事态的严重程度简单列举几个:①.公司存货急剧增加。
②.公司人心浮动,离职率高。
③.财务部门吃紧,开始回避销售人员。
④.银行信用恶化,流言四起。
⑤.收账人员开始围堵公司负责人。
2)处理程序①.首先判断拖欠货款的性质和事态的严重性。
②.制定策略,一事一策。
③.先礼后兵。
3)制定政策坏账形成的成因本身就比较复杂,收账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利益纠葛,业务人员的离职,形成坏账的时间都是制定收账政策必须考虑的因素。
4)相关制度①.超期欠款处理制度②.超期欠款责任追究制度最后,要落实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涉及营销和财务两个部门,需要两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一般的公司没有常设机构来管理信用风险,有的是以财务部门牵头,营销部门督办;有的是以营销部门牵头,财务部门协办。不管是哪种方式,营销总监和财务总监都应该把风险管理放在重要的地位来抓,通过以上的制度来落实处理问题的流程,分清各自的职责并对各层次人员进行考核。
再回到长虹的案例,表面上看长虹主要是第二个和第五个环节出了问题,据说,长虹在与APEX签约前,倪润峰先生和王凤朝先生都专门到美国去考察过APEX,但还是出了差错,可见,信用管理光靠某一个环节是无法完成的,它必然是一套系统的工程。有人置疑长虹的国际化战略,我认为长虹的国际化战略其实并没有错,只是在执行中没有控制风险,这也是很多国内企业所缺乏的。其实,长虹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在美国把宝全部押在唯一一家代理商身上,也无疑增大了风险。当长虹想要停止供货时,已经欲罢不能,致使在赊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希望长虹国际化道路一路走好。
第二篇:营销风险管理论文
营销风险管理
院(部):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09-4学号:2009303270学生姓名:郑邦胜指导教师:叶明法老师
2012年 5月 12日
【摘要】论文代写市场营销风险是营销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在分析了市场营销风险的内涵及分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场营销风险;原因;控制措施;防范措施
一、市场营销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一)市场营销风险的含义
市场营销风险是指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企业营销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它可能给面临风险的人或企业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人们迎向风险,并不是喜欢看到自己的损失,而是希望得到成功之后的风险报酬。市场营销风险的主体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竞争者———企业。其损失是由于违背市场规律或自身失误所遭受的惩罚,主要指经济利益的减少或损失。风险大多起因于市场营销活动或与之有关的方面,其风险条件是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或营销事项所引发的不确定性事故。
(二)市场营销风险的分类
营销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营销纯粹风险与营销投机风险。营销纯粹风险主要包括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营销人员风险等。财产风险指的是与企业财产有关的风险。财产指的是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商誉等有形与无形资产,具体指企业财产与权益、抵押权、留置权、作为承租人权益、作为受托人权益等;营销责任风险主要有产品责任风险、雇主责任风险、合同责任风险以及广告责任风险等;营销人员风险,一方面指的是营销人员因面临疾病和非正常事故而导致的风险,容易造成重要营销人物损失、信用损失及业务损失。另一方面指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推销人员推销产品不成功的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员推销风险,它主要包括推销人员知识、技巧、责任心等方面的不完备而呈现的各种状态。人员推销虽然是一种传统有效的促销方式,如使用不当,同样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尤其是在大多数企业推销人员按销售业绩计酬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问题。
营销投机风险主要包括购买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购买风险包括购买方式风险、物资质量风险、物资价格与时间风险、选择供货单位风险;销售风险包括竞争机制、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和营销决策对销售的风险影响因素、合同风险、信用销售风险、销售人员道德和心理风险以及分销渠道风险等;生产风险指的是产品质量风险,包括设计开发、制造过程及使用过程等方面的质量风险,还有产品适时生产的风险和产品库存风险。以上这些风险项目经过数据化后就成为营销风险管理信息化的信息项目,提供这些信息的信息源及其可靠程度,都可以引起企业的生产风险。
二、市场营销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客观存在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愈来愈受制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又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可控因素。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已经由数量型需求转变为质量型需求,并且正朝着个性化需求演进。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时,就会产生营销风险。市场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变化、由群体共同性向个体独特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趋势,不充分认识其客观性并努力调整市场营销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营销风险。
第二,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变化是市场营销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决定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当某种变化呈现不利因素时,就会产生营销风险。另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导致了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进而也会给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带来风险。
第三,科技进步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上产生的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带来的冲击是十分猛烈的。目前我国网络营销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每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数亿美元,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的营销组织结构、营销人员结构、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的方式和方法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变革,变革不仅意味着新的机遇,更意味着风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不懂网络营销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可能就会使企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第四,外部的其他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等都会间接产生市场营销风险。如“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以及由此导致的美国经济的下滑,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结果。另外,国家内部的政局稳定与否,国家与国家间的外交与合作关系等也都会影响并产生国内市场营销风险和国际市场营销风险。例如现在美国等正在叫嚣对伊朗动武,这势必会影响伊朗国内企业的市场营销成果。还有去年,美国针对我国纺织品的所谓的“倾销”指责与制裁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企业的营销活动。
第五,国家的政策法规因素。在我国涉及企业营销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量法、包装法、专利法、合同法、商标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了这些法律,那么风险就会产生。除了以上法律法规的约束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外,还有执法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知名产品或品牌被不法商家假冒,但由于多种原因,假货却屡打不绝。假货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更主要的是假货的质量无法保障,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就会归罪于企业,影响企业品牌声誉,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很具杀伤力的营销风险素。
第六,企业规避风险的管理机构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管理出现漏洞。这不但容易导致营销风险的产生,而且在风险产生后,企业很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第七,市场营销人员缺乏分析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企业的营销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素质和培训,另一方面,销售工作依靠关系、熟人、机会等,具有随意性和非连贯性。这就形成了影响营销风险的潜在因素。
三、市场营销风险的控制措施
首先,更新营销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较量中,消费者逐渐占据上风,顾客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在市场上讨价还价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渐渐失去其交易主导地位转而接受顾客需求的引导和支配,顾客越来越在市场交易中占主导地位。作为生产者来说,必须明确时代的发展趋势,坚定“顾客是上帝”的信念,牢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市场”的真理。企业只有坚定“顾客是上帝”的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以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己任,永远与市场共命运,才能实现其对企业营销目标的追求。
其次,加强市场营销环境的调查研究,是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的根本性措施。企业从设计产品开始,到定位、分 本销和促销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市场的调研活动,掌握相关的情报资料信息,包括顾客需求信息、竞争者信息、国家宏观经济及相应的政策信息、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以及其信息。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在充分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展开,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或避免企业的营销风险。
再次,建立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建立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是非常重要的。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的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预防的规章制度,并督促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调查研究相关信息资料,对公司客户的信息和能力进行分析和评定;三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风险处理演练,提高对风险处理的应用能力,强化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四是在企业出现风险后,由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机构统一处理风险事件。
最后,正确面对发生风险。有些营销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当风险发生以后,如何面对风险是正确顺利处理的关键,也是企业进行自救的必要条件。风险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损害,甚至也能给社会和顾客带来损害。企业应诚实地面对社会和顾客,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和顾客的损害;另一方面,快速采取措施制止风险的扩大和扩散,积极实行自救。如果风险产生后,企业回避、推脱、甚至辩解,反而会使风险扩大,损害增加,甚至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四、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充分认识营销风险的形成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文东,王玉恒.国际营销要注重风险控制[J].经济论坛,2003,(17).[2]傅升,梁嘉骅.营销风险及风险防范[J].华东经济管理,2005,(2).
第三篇:营销风险管理课程的收获
营销风险管理课程的收获
对新经销商,要把握“从小到大”的合作原则,即先从低业务量做起,尽可能降低经销商资金占用,当对该经销商的资信状况了解透了,再开展大业务。
企业必须制定自己的赊销政策。在激烈的竞争中,赊销有时是必要的,但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赊销政策,赊销政策包括:赊销条件、赊销期、收款策略、现金折扣等。赊销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赊销总规模进行控制,制定应收款警戒线。
针对竞争对手的风险营销。要研究竞争对手。包括竞争者、投资人、员工、中间商、供应商、代理服务商、媒体在内的与品牌相关的利益群体,都将影响着企业和商品的销售以及企业品牌资产的聚集和增长。因而,企业进入市场首先要有协同营销的观念,与各种利益群体建立长期互利合作的“联盟”关系,共同培育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
针对目标顾客的风险营销从适应顾客向引导顾客转变,从重视产量、销量向重视品牌建设转变。企业从产品营销到观念营销,从单纯满足顾客需求到做顾客的参谋,营销不在于适应顾客,而在于引导顾客。引导顾客的消费行为。最终把企业从渠道冲突、甚至渠道成员的自相残杀状况中解脱出来。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企业实际上处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其产品能够以各种方式更多地被顾客了解和购买,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市场价格结构并影响其竞争者。针对企业营销人员的风险营。进行营销人员考核。营销人员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营销计划。对于营销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是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环节,实现有效的考核与激励,保证了营销人员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要避免因用人不当而造成的危机,建立一个严谨规范的制约机制。同时,要做好人才备份,不至于因为某一个人的离去而导致业务的中断。对营销过程实行透明化管理。对营销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杜绝只管营销结果不管营销过程的“黑箱”式管理方式。做到对营销既管“过程”又管“结果”,从而减少个别品行不良人员钻营销管理的漏洞的机会。建立营销巡视检查制度。企业不能单纯依靠销售人员反馈的信息对其进行管理,营销管理人员必须亲自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对销售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对各个目标市场的销售状况进行巡视、检查,做到防微杜渐。
实行收支两条线。销售人员和销售机构的销售收入应先汇入企业或企业指定的帐户,支出由企业返还给销售人员和销售机构,减少销售人员掌握大笔现金的机会。
进行营销费用管理。营销费用合理、科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营销活动的效果。通过对诸如广告费、招待费、差旅费等营销费用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可分别对销售公司、销售分公司、营销人员等进行控制,及时调整费用额度和费用结构,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第四篇:营销风险管理
销售风险:
营销风险识别:
营销人员道德风险:
客户风险:
风险:
管理风险:
投机风险:
什么是营销风险?营销风险的成因有哪些?
简述企业会面临哪些营销环境?
什么是营销风险管理?它与经营管理、营销策略管理的关系如何?
什么是营销风险?其特征是什么?
什么是营销风险避免?它与营销风险损失预防、营销风险损失抑制的区别是什么?
简述计划性风险自留的具体措施?
请说明违约金与定金的差别
营销风险控制与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其中一种风险控制处理方法。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五篇:营销风险管理
一、简述直销与间接分销的优缺点 1.1 直接分销渠道的优缺点
(1)直接分销渠道的优点:
①有利于产、需双方沟通信息,可以按需生产,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由于是面对面的销售,用户可更好地掌握商品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生产者能直接了解用户的需求、购买等特点及其变化趋势,进而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营销环境的变化,为按需生产创造了条件。
②可以降低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由于去掉了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减少了销售损失,有时也能加快商品的流转。
③可以使购销双方在营销上相对稳定。一般来说,直销渠道进行商品交换,都签订合同,数量、时间、价格、质量、服务等都按合同规定履行,购销双方的关系以法律的形式于一定时期内固定下来,使双方把精力用于其他方面的战略性谋划。④可以在销售过程中直接进行促销。企业直接分销,实际上又往往是直接促销的活动。例如,企业派员直销,不仅促进了用户订货,同时也扩大了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又促进了新用户的订货。
(2)直接分销渠道的缺点:
①在产品和目标顾客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生活资料商品,其购买呈小型化、多样化和重复性。生产者若凭自己的力量去广设销售网点,往往力不从心,甚至事与愿违,很难使产品在短 期内广泛分销,很难迅速占领或巩固市场,企业目标顾客的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势必转移方向购买其他厂家的产品,这就意味着企业失去目标顾客和市场占有率。
②在商业协作伙伴方面:商业企业在销售方面比生产企业的经验丰富,这些中间商最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购买习性,在商业流转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作用。而生产企业自销产品,就拆除了这一桥梁,势必自己去进行市场调查,包揽了中间商所承担的人、财、物等费用。这样,加重生产者的工作负荷,分散生产者的精力。更重要的是,生产者将失去中间商在销售方面的协作,产品价值的实现增加了新的困难,目标顾客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
③在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当生产者仅以直接分销渠道销售商品,致使目标顾客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时,同行生产者就可能趁势而进入目标市场,夺走目标顾客和商品协作伙伴。在生产性团体市场中,企业的目标顾客常常是购买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性用户,他们又往往是本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伙伴。所以,失去目标顾客,又意味着失去了协作伙伴。当生产者之间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受到阻碍以后,将使本企业在专业化协作的旅途中更加步履艰难,这又影响着本企业的产品实现市场份额和商业协作,从而造成一种不良循环。
1.2间接分销渠道的优缺点
(1)间接分销渠道的优点:
①有助于产品广泛分销。中间商在商品流转的始点同生产者相连,在其终点与消费者相连,从而有利于调节生产与消费在品种、数量、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矛盾。既有利于满足生产厂家目标顾客的需求,也有利于生产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更能使产品广泛的分销,巩固已有的目标市场,扩大新的市场。
②缓解生产者人、财、物等力量的不足。中间商购走了生产者的产品并交付了款项,就使生产者提前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开始新的资金循环和生产过程。此外,中间商还承担销售过程中的仓储、运输等费用,也承担着其他方面的人力和物力,这就弥补了生产者营销中的力量不足。
③间接促销。消费者往往是货比数家后才购买产品,而一位中间商通常经销众多厂家的同类产品,中间商对同类产品的不同介绍和宣传,对产品的销售影响甚大。此外,实力较强的中间商还能支付一定的宣传广告费用,具有一定的售后服务能力。所以,生产者若能取得与中间商的良好协作,就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并从中间商那里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④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企业只有广泛地进行专业化协作,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技术、新材料的挑战,才能经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才能大批量、高效率地进行生产。中间商是专业化协作发展的产物。生产者产销合一,既难以有效地组织商品的流通,又使生产精力分散。有了中间商的协作,生产者可以从烦琐的销售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进行生产,专心致志地从事技术研究和技术革新,促进生产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以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
(2)间接分销渠道的缺点:
①可能形成“需求滞后差”。中间商购走了产品,并不意味着产品就从中间商手中销售出去 了,有可能销售受阻。对于某一生产者而言,一旦其多数中间商的销售受阻,就形成了“需求滞后差”,即需求在时间或空间上滞后于供给。但生产规模既定,人员、机器、资金等照常运转,生产难以剧减。当需求继续减少,就会导致产品的供给更加大于需求。若多数商品出现类似情况,便造成所谓的市场疲软现象。②可能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导致抵触情绪。流通环节增大储存或运输中的商品损耗,如果都转嫁到价格中,就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此外,中间商服务工作欠佳,可能导致顾客对商品的抵触情绪,甚至引起购买的转移。
③不便于直接沟通信息。如果与中间商协作不好,生产企业就难以从中间商的销售中了解和掌握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竞争者产品的情况、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目标市场状况的变化趋势等。在当今风云变幻、信息爆炸的市场中,企业信息不灵,生产经营必然会迷失方向,也难以保持较高的营销效益。
二、简述公共宣传的特点与作用(两个案例)
公共宣传的含义
企业为实现销售指标,以非付费方式从各种媒体获得编排的版面和播放时间,供企业顾客或潜在顾客读到、看到、听到的各种活动。
公共宣传的特点
1、最大特点就是潜在效益明显,每一次有利的公共宣传不一定带来产品销量的陡增,但能强化企业产品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使企业长期受益。
2、可信度较高。
3、影响面较广。
4、促销效果较好。
5、费用水平较低。
公共宣传作为一种促销工具,具有如下作用:
1、企业可利用公共宣传来介绍新产品、新品牌,从而使新产品迅速打开销路。
2、企业可以利用公共宣传来恢复人们对需求下降产品的兴趣,以增加销售。
3、企业可以利用公共宣传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4、企业可利用公共宣传来改善企业的公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