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余庆县龙甲小学考察报告李奇涵
余庆县龙甲小学考察报告
2014年7月18日星期五,我们华中农业大学赴贵州遵义余庆县龙家小学支教队在龙家小学的校长粱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龙家小学。深受体会,收获颇丰,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我们考察的学校是位于贵州深山里的百年老校---龙家小学。这所小学位于古老的小镇龙家镇,人口也仅有两万五千人左右,这座小镇距离最近的县城都要七八十公里,不过距离最近的湄潭县只要30分钟。从前这座小镇只是一个偏远乡村,但是今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和党的领导下,这里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公路修到了这里。而且即将在明年,开通了高速公里,一改之前封闭落后的形象,走上了新农村发展的道路。
作为当地文化的象征,龙家小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民国年代的私塾,演变成如今的悠远小学,龙家小学的发展无不见证着龙家镇这座小镇历史演变的兴衰。作为当地诞生最早的学堂,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不计其数,为政府为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无数的建设者。梁校长在带领我们参观的途中还不忘细心的告诫我们:你们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对你们的锻炼,何谓社会实践,就是要让你们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在你们今后的发展路途中很有作用,告诫我们对凡是都必须要有耐心,懂得克服困难,希望我们拿出最好的水平最强的实力实实在在的记录我们在这里的收获,很少有能见到这样的亲切的校长,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在这所小学,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年华,哺育了一代一代的学生,为龙家这个小镇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实,我们在贵州余庆县龙家小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深得梁校长的帮助,来访的第一天,忘不了的是梁校长热情的接待,放不下的是全校老师浓浓的款待,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并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校园的周围树木环绕,银杏为主,每一颗树都有自身的记录和档案,也毫无疑问的被评为国际生态环境学校,这份荣誉也必将值得全校师生们的骄傲。这也证印证了校园内的一句教学理念:视教育如生命,视树木如树人。学生在这种安静怡人的环境下学习的效果也必不错。
参观学校的‘童心向党’展览馆时,门上挂着两行对联:党是太阳我是花园丁浇灌绚丽绽放,校像苗圃我是苗老师栽培茁壮成长。学生的作业本上也都印着一句话:爱党爱国要牢记。从中可见这所小学对学生的党的教育是深刻的,放眼全国,也很少能见到从那么小就对学生进行爱党和爱国家的教育。展览馆里面陈列的是学校的历史:荣誉不计其数,有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的《村寨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与管理眼睛的》,有世界记录的《世界上保存学生信件最多的乡村学校》和《世界上字数最多的毛笔手抄校史乡村学校》。很难想象在遥远的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里还有这般辉煌的历史。
走上二楼的,是学校的陈历史,里面挂着各种锦旗,和保存的书本。我再次深深的受到了震惊。虽然狭小的房间里布满灰尘,但当梁校长向我们一个一个介绍过来之时,嘴角轻轻的上扬说明了校长脸上全是满满的自豪。当看到陈列的影响龙家小学最重要的100位外籍人物时,看到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大两届的学姐时,我感受到的也是莫大的自豪,作为一位华农的学生,接过上三届的学长学姐的接力棒,再次来到这里,我收获很多。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验基地李奇涵
2014年于龙家
第二篇:考察报告分析--李雨奇
旅游考察报告分析---李雨奇
A.1.结构:结构紧密,文风严谨。本文有详有略,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简洁易懂,让人一样明了。
2.内容:内容丰富详细,并且真实。优美的文字使人仿佛身历其境。
3.观点:本文的观点都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过于官方,有的有些不切实际。
4.缺点:有点过于官方。希望能够多一些朴实的想法。
1.结构:在结构上,这份报告分为三大段,每一个大段又分为了几个小段。而每一段的开头第一句话又是本段的内容概括。这样的方法使人一目了然。
2.内容:在三个大段的内容上,每一段的内容层层递进:从基本情况到感受再到启示。内容上有详有略。但是可以看出作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和信息。
3.观点: 启示部分中规中矩,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4.缺点:在感受的部分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可以丰富自己的自身感受部分。
1.结构: 结构普通。并无亮点
2.内容:报告主要偏向于龙南旅游景点的不文明现象。其他方面反而被忽略了。希望作者能有所加强。
3.观点:作者在对如何打造文明旅游的部分,想法很全面具体。
4.缺点:在感受的部分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可以丰富自己的自身感受部分。
1.结构: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去云南旅游考察的过程。简单明了,但是每一天当
中的事情没有具体分类,导致了报告的杂乱无章。
2.内容:报告开头的考察流程表很好,使读者一眼就明白作者的行程、时间、交通方式等。
但是因为是以时间轴为线索,所以每个段落过于混乱。但是作者的文笔使文章变得非常优美。
3.观点:在这篇报告里,作者的自身观点和感受占了极大的比例。
4.缺点:这篇文章比起“考察报告”,更像是一篇“游记”。希望作者更加注重于“考察”
方面。
1.结构: 在结构上,这份报告条理清晰,结构分明,运用了大标题和小标题结合起来的方式来分段说明本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方法简洁易懂,让人一样明了。
2.内容: 在内容上,个人认为本篇考察报告应该多注重于“考察”,而不是“建议”。并且在详细内容的安排上,许多段落过去复杂,内容还可以再简略再精炼。
3.观点:个人认为本篇报告的观点比较深刻。有丰富的想法和具体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以及细心。建议的实施性也较强。
4.缺点: 建议作者在排版上有所改进,把每一个段落的主要观点和详细分析分开,那样会使本报告更加简单易懂。考察时间的补充。
第三篇:龙家小学考察报告李泽伟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4.07
考察人员:李泽伟
考察地点:余庆县万丈坑
余庆县龙家小学是贵州高原上的一所乡村百年老校。由当时贡生、有名的诗人李光斗先生创办于清朝宣统年间。龙家小学位于贵州高原东南面,乌江北岸。距离县城有70到80公里,距离湄潭县仅需半小时路程。这儿过去是偏僻的小镇,总人口数接近2万5千人。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凭吊过往种种,有一种回忆,它以群像的形式定格在人们心中,比如那些趟过余庆苦难深重的土地的红军们。
1934年深冬的余庆,气氛和天气一样肃杀。12月24日,10名红军被大刀砍杀于龙溪镇;25日,60名红军在龙家镇死于敌人的马刀之下,葬身万丈坑;27日,44名红军又惨死于松烟镇的麻窝洞„„
历史尘封了他们真正的名字,但他们却因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失散的红六军团受伤战士。
反动军阀灭绝人性的暴行,正是红军壮烈本色的最好布景。前面的战士倒下去,后面的战友跟上来!正是这种壮烈,吓软了拿着屠刀的刽子手。最终,几个身受重伤却幸免于难的红军战士爬出了万丈坑,留下了这场暴行的一丝线索。
就在这批红军英勇就义后的第二天,他们的战友,中央红军一、九军团踏破了余庆。5天后,彪炳史册的强渡乌江战役打响了„„
顺着204省道,从湄潭县南下余庆,每隔2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集镇。从南到北排列着松烟、龙家(敖溪)、大乌江和龙溪四个镇子。
10年“四在农家”创建,一路上路平山青,茶园处处,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不时闪过车窗,透露着富足的气息。这条路正好是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三支红军主力先后穿越余庆的主通道。
历史回放至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从遂川横石出发突围西进。是年10月任弼时、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主力进入余庆县 境,袭占龙溪等地。红军进驻龙溪后,川黔军阀和地方反动武装随即进行合围,四面受敌的红军被迫在10月6日按红17师、军团部、红18师的序列向东转移。
红六军团转战湘黔多日,特别是稍早一些的石阡县甘溪镇一战,使部队遭遇重创,伤病满营。为摆脱敌人围剿而进行的强行军,让不少红军受伤战士渐渐掉队失散。仅在余庆期间,失散红军战士就达百余名。
红六军团东进后留下的短暂势力真空,让贵州军阀王家烈嗅到了“战机”。就在主力撤出后的第二天,王家烈亲率一个特务团进驻余庆,大肆收捕失散红军,虽当地群众竭力掩护,仍有百余战士落入敌手。
两个月后,中央红军一、九两个军团自东而来,威逼余庆。慌了手脚的民国余庆县县长王天生密令龙溪、敖溪、松烟3个区的区长把收捕的红军择地处决。
在今天余庆县城西边5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1979年的红军烈士陵园。碑文里简要概括着这样的信息:中央红军来余庆前夕,红六军团被收捕到的失 散红军战士,一部分被押往贵阳,一部分被押至龙溪、敖溪、松烟等地关押,其中10名红军在龙溪关塘木岔被杀害,60名红军在龙家“万丈坑”旁被杀害,44 名红军在松烟麻窝洞被杀害。1991年,这次残红事件中牺牲的114名红军战士部分遗骸,被隆重地从遇害地迁葬于此。
而5名寻机逃生和当时只是重伤并未牺牲的战士,在群众掩护下隐藏了下来,其中4人与随后进驻的红军一道再次踏上长征路,1人就地养伤生活,为这段史实留下了细微的梳理线索。
今天我们去瞻仰了烈士墓,送了花圈,放了炮仗,我们对着烈士墓宣誓,以纪念逝去的革命先烈,他们的斗志和奉献精神依然传承着。
最后我们来到了龙家暑期实践基地,听校长介绍,这样的基地遍布全国,单余庆县就有12个之多,里面存放着各种书籍,多达1万册,这也说明了国家对这儿的重视。
第四篇:龙家小学考察报告李泽伟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4.07
考察人员:李泽伟
考察地点:余庆县龙家小学余庆县龙家小学是贵州高原上的一所乡村百年老校。由当时贡生、有名的诗人李光斗先生创办于清朝宣统年间。龙家小学位于贵州高原东南面,乌江北岸。距离县城有70到80公里,距离湄潭县仅需半小时路程。这儿过去是偏僻的小镇,总人口数接近2万5千人。
百年风雨兼程、师生志同道合,现有教师37名,有高级教师21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5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7名,其中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有荣获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的教师,有全国劳动模范,有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贵州省省管专家”称号的教师、香港柏宁顿第三届亚洲(中国)“孺子牛”金球奖 荣获者,受国家表彰的师生5人次,受省市表彰的师生39余人次。学生近700人,校园占地面积20亩。
建有大学生各类基地5个,学校师生建有红领巾林场300余亩,花卉园艺场一个,师生每年养花2000余盆,师生在校园里创办了养鸽场,年养鸽子200余只。校园里有珍稀古大银杏树,种植银杏树300余棵,银杏园是余庆县龙家小学的别称。其中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种下的两棵树,学生家长种下的树,雨露团队种下的树,华中农业大学支教队种下的树,高山与大海对话纪念碑......这些树就是各界人士对龙家小学的关心和牵绊,也是对校长工作成功的认可。
龙家小学作为最早的全国先进乡村教育领跑者,乡村教育领跑珍爱生命、乡村教育立足关注师生、乡村教育用心孕育集体、乡村教育倾向优化家庭、乡村拓教育展服务村庄、乡村教育志愿依靠组织、乡村教育交际 走向前沿,乡村教育整体提升质量、乡村建设生命校园。————乡村学校教育要面向每一种具有生命的物件;乡村学校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师生;乡村教育要面向每 一个班集体;乡村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家庭;乡村教育要面向每一村庄;乡村学校教育要面向每一个相关的社会组织;乡村教育建设要面向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 市;乡村教育要面向每一个提升质量的环节(简称乡村教育的“八个面向”)引师生:实现教师第一做学生的朋友,第二做学生的先生,建设乡村生命校园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校长带我们参观的童心向党展览馆,“党是太阳我是花园丁浇灌绚丽绽放,校像园圃我像苗老师栽培茁壮成长”,这是何等的亲切!馆内用各界人士参观记录表,还有各种龙家小学获得的奖项,好评。最令我佩服的是,学校保存了近60年的作业,这是我闻所未闻的。校长还讲述了一个爷爷带着孙子看作业的例子,让我们很感动。而且小学生的作业本上清晰可见“爱党爱人民”的字眼,一心向党的信念从小扎根于小学生的心里。
这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气候舒适。等高速开通了,就能方便的过来,真好!
第五篇: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彭英豪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到达龙家小学第二天第一站,下午一点半梁校长在会议室向大家简单介绍了龙家小学及龙家镇的背景情况。龙家镇全镇约两万五千人口,镇上除了龙家小学还有所中学,在山上另有六所小学,但都没有龙家小学创办的时间早。龙家小学是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文化氛围浓厚,办学理念新颖独特,非常适合我们参观考察。
第二站,梁校长带领全队参观校园。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教学楼坐落在成排的银杏树中,梁校长介绍到全校大约有三百颗银杏树,它们的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寓意,每当有老师新进退休、学生毕业、外来教育工作者参加学校时都会种下一棵银杏树并且记录在案,这些银杏树记录着龙家小学发展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教育工作者们对祖国未来的付出与厚望。在操场四周的草地上有着许多之前教育工作者留下的纪念碑,像高山与大海对话纪念碑,央视为此在龙家镇制作了近一个小时的纪录片,还有草原上的姐妹纪念碑以及我们华中农业大学历届支教队留下的纪念碑。在操场的另一边是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沙环境保护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我们支教队就暂时住在这,可以看出除了我们华中农业大学还有很多学校都有支教队来到龙家小学支教,给他们带来社会的关怀,带来外界最新的理念和思想,这也是龙家小学办学理念比较好的地方,不断吸收先进的思想,让山里的孩子一样与时俱进,茁壮的成长。
第三站,参观童心向党展览馆。展览馆门口挂着一副通俗易懂的对联:党是太阳我是花园丁浇灌绚丽绽放,校像园圃我像苗老师栽培茁壮成长。向同学们传达着师生之间浓浓的感情。在展览馆中陈列着许多学生写的手抄报还有人大代表等参观展览馆的照片,无不显示出龙家小学悠久的历史文化。校长向我们介绍到遵义红色氛围浓厚,龙家小学尤为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学校平常上班队课来向同学们灌输红色文化,培养同学们对党的热爱。
第四站,参观陈列室。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房间,但我觉得这是整个龙家小学的神韵所在。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满了龙家小学早年毕业生的毕业照,最早的甚至有1950年的,还有很多摆放不下的都整齐的堆放在墙角。拐一个弯,密密麻麻堆积着自1953来学生的作业本和试卷以及师生的信件,凭此,龙家小学获得世界上保存学生信件最多的学校的称号。校长笑称到,有些做了爷爷的人还领着孙子来学校查看当年自己的作业,让子孙们看看自己当年认真学习的态度。再向前走有好几个长柜子拼接在一起,里面都是老师们用毛笔手抄的校史,看了他们的毛笔字,我们这些大学生不禁感到汗颜,刚劲的书法却又婉转细腻,龙家镇真的是藏龙卧虎,凭此,龙家小学也获得了世界上字数最多的毛笔手抄乡村学校校史的称号。
参观完龙家小学,一时感慨良多,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担起教育下一代,爱国思想从娃娃抓起,而如此好的生活条件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希望。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彭英豪二0一四年柒月于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