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寇亚飞(含5篇)

时间:2019-05-12 08:4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寇亚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寇亚飞》。

第一篇: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寇亚飞

余庆县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在经历了几天的长途跋涉,我们华中农业大学赴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支教团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在梁中凯校长的热情引导下,我们参观了这所位于贵州高原上的的乡村百年老校。

在这座古老偏远的小镇,百年光阴,孕育出了这所百年老校。龙家小学创立于清宣统年间,位于原三圣宫、黔阳宫选址建校初年。如今的龙家小学,已经成了龙家的文明象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昔日落后的乡村小学,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西部地区小学教育的学习楷模,为祖国建设孕育出了无数人才。

步入龙家小学,第一眼就被校园里的绿色植被吸引,正印证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视树木如树人,视教育如生命,在历代师生的精心浇灌下,郁郁葱葱,挺拔参天。通过梁校长的介绍我们得知,原来这里的每棵树木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意义,更是每个对这所小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的一杆标杆。他们象征着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种精神的传承,是一种纪念,更是历史的见证。龙家小学的教学楼虽然不够宏伟气魄,但却处处流露出百年名校的古朴与积淀。

远远就能望见位于一楼的童心向党展览馆,“党是太阳我是花园丁浇灌绚丽绽放,校像苗圃我像苗老师栽培茁壮成长”一副用毛笔恢弘书写的对联映入眼帘。梁校长带我们进入了展览馆,履行正常的参观记录后,当我们真正仔细打量这所展览馆后,没有一人不为其感到震

惊,一所小学,竟能获得如此之多的荣誉与奖项,这是其他任何小学所不能匹敌的。梁校长似乎看出了我们的惊讶,耐心的为我们一一讲解。经过梁校长的介绍,我们的震惊有增无减,没想到一所贵州高原上的乡村小学,竟然拥有两项世界纪录!“世界上保存学生信件最多的乡村学校”、“世界上字数最多的毛笔手抄乡村学校校史”,这两项纪录,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传承精神,这又是一种何等的坚持!尊重学生,尊重学校,用实物记录历史,我想这可能也是支持龙家小学百年不倒蓬勃发展的根本!学校的袖珍党校,让我们在新奇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梁校长拿来了袖珍党校的学习手册和学生平时用的作业本。“爱党爱国要牢记”七个鲜红的大字印在每个作业本上,这种独一无二的印记教育,除了形式的新颖,更让我感到龙家小学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如今很多学校包括中学在内都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只有从小抓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爱国爱党不是随口谈谈,只有从思想上正确的认识,了解国家,了解党,才能从实际上真正的爱护国家,拥护党。这种从小灌输,强调思想教育的方式,又让我对龙家小学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梁校长谈到此事时,脸上也是露出了自豪的微笑。除此之外,龙家小学还拥有整个贵州省唯一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承担教育部项目二十多年。

在参观完童心向党展览馆后,梁校长带我们来到了二楼,起初我以为只是一间破旧的教室,但当梁校长打开门后,纵使有着一股潮湿的气味,我还是被再次深深地震惊了,小小的房间似塞满了东西,不细

看的话还会觉得是个储物室,可当你仔细浏览之后,才会发现这些是几乎摆放不下的荣誉证明!由于奖项太多,房间不是很大,在这个陈列室中我们行走都不是很方便,但这根本不能影响我们每位内心的震惊,这里不仅存放了龙家小学获得的无数荣誉,更是保存了学校的历史资料,那些用毛笔手写的校史,那些记录了自1953年以来的所有信件,都安安静静的摆放在这里。我甚至还看到了往届学长学姐留下的珍贵资料,这让我们的队员大为感动,梁校长说,龙家小学铭记每一位帮助过这里的人,这是对我们的尊重。

在梁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学生宿舍,刚到门口,大门上的一副对联就给我们每人一种家的感觉,校长说,这也是龙家小学的特色之一,这种给人以家的温暖的宿舍,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

来到学校操场,两边的每棵树木,都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每一块碑文,都是学校成长的印记。中央电视台及许多知名人士都曾参观过这里。

龙家小学的文化底蕴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感受完的,但这里的一草一木,已经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底。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寇亚飞

二0一四年七月于龙家

第二篇:万丈坑考察报告寇亚飞

万丈坑考察报告

今天我们华农赴余庆县龙家小学暑期实践团与前来参观的浙江大学支教团队在梁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前往革命烈士纪念墓“万丈坑”。万丈坑位于横旦山脉的中部,是通行湄潭和余庆两县的交界处,四周群山、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连绵起伏。

据贵州省余庆县史,遵义市志等史料记载,公元1934年12月的下旬,家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时任余庆县敖溪区区长的彭勋之、区团防队队长高健雄接到县长王天生的密令后,随即将押送到敖溪的60名随肖克从江西出发的大部队北上遵义的失散红军转至龙家坝,关押在龙家香庙(今天的龙家小学,当时的龙家小学是用两座大寺庙)内,在关押中,庙内一和尚江僧将一名年的幼红军藏匿在木头棺材内,后秘密转移脱了险,这名红军幸存下来,半夜三更跑到杨仙锋(今天的先锋村水源生产队)拜寄给一户姓张的人家,后取名为张文彪,公元2011年病故于先锋村,享年90岁。

1934年12月25日晚,敖溪地方反动武装用棕绳把关在龙家小学和龙家医院里的59名红军连成一串,这小红军每人光着身子,屁股上梆一把稻草,饥寒交迫,前面有人高声大喊:“红军小鬼们,前面有大户人家,煮了一大锅稀饭,正等大家,快走吧!”把红军押至离龙家“万丈坑”不远处(今田坝),后改为五人一串,然后押至坑边用马刀一阵乱砍后推入坑内。一个个红军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刽子手们惊恐万分,一阵乱砍后仓皇离去。次日,有三名负伤未牺牲的红军爬出洞外在山上找“红子”(一种野生果)吃,被潘兰福、黄炳南发现后向彭区长告密,彭区长立即派祝发林等人带兵又将3名红军杀害后推入坑中。连日以来,横旦山下的沟壑里,多名红军都被杀害推入坑中,“万丈坑”由此而来。

我们的活动由大家共同宣誓开始,与浙江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在沉重的氛围中,大家共同宣誓,对革命先烈缅怀,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将其运用到如今的生活学习中。宣誓结束后,大家点燃了准备好的鞭炮,在炮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先烈们牺牲前的豪言壮语,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之后,梁校长为我们讲述了万丈坑革命先烈的故事,身为当代大学生,革命事迹可能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但革命精神却是我们应当传承下去的东西,热爱祖国热爱党,在国家和党的利益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此外,这种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革命精神的德育教育的特性,创新红色革命精神开发思路,使红色革命精神感染每一位当今的大学生,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我们的实践精神,将这种革命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寇亚飞

二0一四年七月于龙家

第三篇:《关于百年老校龙家小学的考察报告》2014年8月4日【寇佳佳】

关于百年老校龙家小学的考察报告

为响应国家号召,青年同志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吉林农业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结束了省委和县委的培训后,于2014年7月31日晚上来到服务地——余庆县龙家小学报到。距今已有4天的时间,期间,在校长梁中凯老师的带领以及我们成员的自行观察、主动学习下,对龙家小学已初步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龙家小学的主要特色

1、念传统,思传承

和现今其他一味追求现代化和潮流性的小学相比,龙家小学的最大特色是它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便是它的”对联文化”。、记得31号晚上我们到达龙家小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我们一行人从门口到达宿舍这短短一段路程,看到所有的门上都有着能够彰显出其不同功能、不同地方的大红对联,例如宿舍大门口的那幅“雨露壮英才好兄好弟好友情,阳光照寝室同窗同友同奋进”,横批“报党鸿恩”,这其中饱含了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以及无限关怀,愿其在团结奋进中不忘党的恩德;而我们支教团宿舍门口的那副看了之后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奔赴黔北高原皆因振兴民族魂,告别白山黑水只为圆成中国梦”,横批“壮志凌云”,这条对联无疑激发了我们的无限斗志,要把满腔热情挥洒于此,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老祖宗的成果发扬光大,不断传承。

2、搞绿化,求健康

学校师生建有红领巾林场300余亩,花卉园艺场一个,师生每年养花2000余盆,师生在校园里创办了养鸽场,年养鸽子200余只。校园里有珍稀古大银杏树,种植银杏树300余棵。清晨,漫步校园,白鸽随朝阳起飞,银杏树的叶子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好一派生机勃勃,生命于此都好像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好生欢喜。这样的校园环境给予学生成才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3、访百家,树典范

这是所乡村百年老校,学校的历史悠久、丰富,广积各家所长,是让我最为叹服的地方,也是它吸引我的魅力之所在。谈到典范有两处地方我不得不说:童心向党发展馆(袖珍党校)和档案陈列馆。袖珍党校里陈列的是这所学校光荣的历程,有着国际大奖、世界吉尼斯纪录、国家教育部的课题等等;档案陈列馆里则保存着学校常年以来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将这所百年老校的所有历史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让我为之震撼,我从来不敢想象一所乡村小学可以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称之为“微型文化博物馆”应该一点都不为过吧。

二、龙家小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于8月2日早上八点参加了龙家小学的会议,既是对我们支教团成员的欢迎,同时对龙家小学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的通过与补充。学校响应国家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的号召,致力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建设百年老校生命校园,跳出学校办学校,跳出学校育新人,注重学生的德育,力求全面均衡发展。

总之,龙家小学是一个超出我想象,有着不朽的辉煌过去,还将在梁

中凯校长的带领下继续取得佳绩的百年名校。

由于本人自身原因,未能及时参加这几天内的所有参观调查活动,谨凭队友的讲解以及部分学习,对学校的了解并不深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定会认真吸收这所学校折射出来的万丈光芒。

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支教团成员所学有限、能力有限,为了更好地当好一名老师,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1、继续充电,增加知识储备

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从学校其他优秀的老师身上学习他们教学、治学的方法和经验。

2、因材施教,打破固有思维

或许之前我们参加过不少的培训,也走进过教室上课,但是每个地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不尽相同,我们不能搞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以上,是我四天来的考察、学习与思考所得。相信新的学期,我们将会有新的开始,对得起老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从考察的初步情况来看,在“青春万岁”的岁月里能够相识这所百年藏山,真实透明的乡村小学,应当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萌芽我追求一生教育生命之情。遥远的贵州高原上的这所乡村百年名校是我将来走上人民教师神圣岗位的摇篮。

(吉林农业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 余庆县龙家小学基地教师:寇佳佳,2014年8月5日于龙家小学,指导教师:(梁中凯)梁凯博)

第四篇: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彭英豪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到达龙家小学第二天第一站,下午一点半梁校长在会议室向大家简单介绍了龙家小学及龙家镇的背景情况。龙家镇全镇约两万五千人口,镇上除了龙家小学还有所中学,在山上另有六所小学,但都没有龙家小学创办的时间早。龙家小学是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文化氛围浓厚,办学理念新颖独特,非常适合我们参观考察。

第二站,梁校长带领全队参观校园。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教学楼坐落在成排的银杏树中,梁校长介绍到全校大约有三百颗银杏树,它们的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寓意,每当有老师新进退休、学生毕业、外来教育工作者参加学校时都会种下一棵银杏树并且记录在案,这些银杏树记录着龙家小学发展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教育工作者们对祖国未来的付出与厚望。在操场四周的草地上有着许多之前教育工作者留下的纪念碑,像高山与大海对话纪念碑,央视为此在龙家镇制作了近一个小时的纪录片,还有草原上的姐妹纪念碑以及我们华中农业大学历届支教队留下的纪念碑。在操场的另一边是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沙环境保护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我们支教队就暂时住在这,可以看出除了我们华中农业大学还有很多学校都有支教队来到龙家小学支教,给他们带来社会的关怀,带来外界最新的理念和思想,这也是龙家小学办学理念比较好的地方,不断吸收先进的思想,让山里的孩子一样与时俱进,茁壮的成长。

第三站,参观童心向党展览馆。展览馆门口挂着一副通俗易懂的对联:党是太阳我是花园丁浇灌绚丽绽放,校像园圃我像苗老师栽培茁壮成长。向同学们传达着师生之间浓浓的感情。在展览馆中陈列着许多学生写的手抄报还有人大代表等参观展览馆的照片,无不显示出龙家小学悠久的历史文化。校长向我们介绍到遵义红色氛围浓厚,龙家小学尤为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学校平常上班队课来向同学们灌输红色文化,培养同学们对党的热爱。

第四站,参观陈列室。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房间,但我觉得这是整个龙家小学的神韵所在。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满了龙家小学早年毕业生的毕业照,最早的甚至有1950年的,还有很多摆放不下的都整齐的堆放在墙角。拐一个弯,密密麻麻堆积着自1953来学生的作业本和试卷以及师生的信件,凭此,龙家小学获得世界上保存学生信件最多的学校的称号。校长笑称到,有些做了爷爷的人还领着孙子来学校查看当年自己的作业,让子孙们看看自己当年认真学习的态度。再向前走有好几个长柜子拼接在一起,里面都是老师们用毛笔手抄的校史,看了他们的毛笔字,我们这些大学生不禁感到汗颜,刚劲的书法却又婉转细腻,龙家镇真的是藏龙卧虎,凭此,龙家小学也获得了世界上字数最多的毛笔手抄乡村学校校史的称号。

参观完龙家小学,一时感慨良多,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担起教育下一代,爱国思想从娃娃抓起,而如此好的生活条件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希望。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彭英豪二0一四年柒月于龙家

第五篇:龙家小学考察报告wq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今天是华中农业大学支教队来到余庆县龙家小学的第2天,这里的生活条件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学校的基础设施十分齐全,校园环境幽静而清新,在今天校长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同时为我们揭开了这所百年名校的面纱。梁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校园余庆县龙家小学是贵州高原上的一所乡村百年老校。由当时贡生、有名的诗人李光斗先生创办于清朝宣统年间。龙家小学位于贵州高原东南面,乌江北岸,这所学校处处都充满着红色气息。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童心向党纪念馆,而在学校所有可见的立柱上都写满了勉励学子,衷心爱党的对联,校长带我们进入期内,迎门而立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牌,所说仅仅只是个小学,但这所小学所肩负的是整个中国农村教育领军者的身份,同时和全国各地的大学,小学交流,将一股用大学生引领小学生成长的热潮推向了全中国,其间校长向我们展示了小学生们对学校对党的热爱,包括着各种手工绘图,剪报,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成果的直观体现。

走进校园,天清气爽,落英缤纷,最令人瞩目的便是那棵珍惜古大银杏树,而真个校园中有300棵银杏,每当新生入学,老生毕业;教师入职,教师退休;支教支援,慈善募捐,都会种下一棵树,这一棵棵树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着龙家小学在全社会的关怀下一步步成长的过程,待到独木成林,桃李也将布满天下。而谈到最令人印象深刻就非学校的档案室莫属了,龙家小学,以其悠久的历史,拿到的世界上保存学生信件最多的学校,一个小小的房间,记录的是一代代龙家人,风雨兼程,以教育改变地区现状的决心,而这个档案室便好似一种精神传承,在我们前方,早已布满了一代代龙家人勤奋好学的背影!从1953年至今,保存到现在,这是一个需要大毅力的工程,而龙家小学一直这样做着,不断的坚持是最令人折服的地方,而这里也留下了华中农业大学的足迹,在这里,一代代的华农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与小孩子们共同成长,做为他们的接班人,在这里看到了学长学姐的身影,内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激动与喜悦,同时也成为了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再谈就是宿舍楼了,原以为来此支教的生活会十分艰苦,只能睡教室桌子上,结果新建的宿舍楼确实令人大吃一惊,与大学宿舍也相差无几,热水供应,房间也足够宽敞。有趣的是在每个宿舍的门口都贴着对联,语句不算高深,但处处都体现着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与爱护,这些对联都是老师们一张张书写而成,无处不体现着师生情谊。

龙家小学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哪怕这里地处偏远也掩盖不了她的光芒,而作为一名华农学子,能够来到这里,接触到一个文化气息如此深厚的学校,我表示很荣幸,同时对接下来的行程也充满着希冀。

2012年4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验基地王强

下载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寇亚飞(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寇亚飞(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陈绍鹏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在梁校长的热心带领和介绍下,我们华中农业大学赴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集体成员真正了解了历史悠久的龙家小学。 首先,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小学的地理环境,位于风......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李泽伟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4.07考察人员:李泽伟考察地点:余庆县万丈坑 余庆县龙家小学是贵州高原上的一所乡村百年老校。由当时贡生、有名的诗人李光斗先生创办于清朝宣统年......

    徐永忠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2014年7月18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赴贵州支教队全体队员在梁校长的带领下,在贵州省余庆县龙家小学学习考察。 踏上这一片陌生的土地,零距离的了解了龙家小学......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李泽伟5篇范文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4.07 考察人员:李泽伟 考察地点:余庆县龙家小学余庆县龙家小学是贵州高原上的一所乡村百年老校。由当时贡生、有名的诗人李光斗先生创办于清朝宣......

    《龙家小学考察报告》2014年8月4日【温德龙】

    关于百年老校余庆县龙家小学考察报告在经历了58个小时的路程以及几天的培训以后,我们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行6人终于在2014年7月31日晚抵达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地方——贵......

    徐永忠龙家小学支教日记及考察报告

    手拉手,心连心,相约革命老区 2014年7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实践团队、浙江大学实践团队、遵义市龙家小学在贵州省遵义市龙家小学召开“大学资源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践运用研究探......

    寇家伦老师介绍

    专家介绍寇家伦老师实战派人才测评与领导力开发专家,华夏智业资深专家、清华大学DBA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培训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等院校总裁研修班......

    赴飞云小学学习考察报告[范文大全]

    赴飞云小学学习考察报告 带着期盼,带着重托,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踏上了去飞云中小学习的路途。我们的基础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作为一线老师,接受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