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四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
⒉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3、能利用已经学习得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口算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⒉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⑴出示三幅图,提问: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时,如图(3),我们有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指出垂足。
⑶提问:图二中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它们有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线都是相互平行的?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⑷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垂线,一组平行线。
⒊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也可以动手折一折。
⑴按图中所示,学生们照样子分别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动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练习。
二、操作与运用
1、给一张正方形,做一组平行线,说出你的操作方案。
2、给一张正方形纸,做一组垂线,说出你的`操作方案。
3、在大写字母中找出平行线和垂线。
4、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盒垂线。说说操作步骤。思考,如果这一点在已知直线上,你能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吗?
5、第五题:指一指,说一说。
6、看看角1和角2是不是在同一个方向?猜一猜,量一量。
7、自来水管在那里?怎样接比较合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话的。
8、第八题:在书上按要求操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画一画平行四边形。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6题,第7题。
教学反思:
练习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形近字,选字填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词语归类。
3、把带有“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
4、阅读短文,学习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交流“我的学习小体会”。
6、熟记名言,了解大意。
7、学习写好木字旁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积累、实践。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教学媒体
2、学生方面:复习本单元课文,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还记得吗?(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中国科学家陈景润、法国雕塑家罗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交流你认识了这些名人后的体会,还要再认识一位美国著名的运动员。
出示:综合练习7 学生齐读
说明: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为语言实践活动作铺垫,还引出了课题。
二、语言实践活动
课前,老师请大家复习了本单元的课文,然后写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一些体会。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我的学习小体会”的交流会。
(1) 先在小组里进行。
(2)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说起,从很小的方面介绍,主要话题是:成功的前提是努力实践。)
(3) 评选出最佳交流者。
说明:这一大题是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以及评选“最佳交流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分享了他人的学习经验。
三、阅读短文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美国的著名运动员。
1、自由读短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
2、默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讲什么?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直线在文中划出。认真读一读,并说出你的感受。
3、再读短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不同凡响、虚掩、极限。”
4、通过学习,你能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吗?
5、小结:若想获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实践。
说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短文,通过扫除生字障碍。
培养学生从整体入手,在了解短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短文后的练习再来读懂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熟记名言
我们来读读名人为我们留下的话。
1、出示3句名言,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每句话的理解。教师补充。
3、学生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言朗读、背诵。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体育”及“学习”方面的名言?
如:在我们劳动人民的国家内,需要千百万身体健壮、意志坚强、勇敢无畏、朝气蓬勃、坚韧不拔的人。 ——列宁
生命在于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
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这方面的名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累名言的兴趣。
五、选字填空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被有些形近字、同音字混淆。瞧,他们又来了!
1、出示题目,读要求。
2、学生自行完成填空。。
3、集体交流。
4、补充练习
壁 璧 撼 憾 瑞 揣 堪 勘
和氏( ) 遗( ) ( )点 ( )探
墙( ) 震( ) ( )摩 疲惫不( )
说明:三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成选字填空,先让学生试着完成,再让学生从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补充练习,巩固对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六、按要求,词语归类
1、指名读题,审清题意。
2、读读这些成语,按出示的要求归类。
3、学生完成练习。
4、全班交流
学习:
时间:
动作:
聚精会神、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学以致用
光阴似箭、海枯石烂、
日月如梭、千秋万代
手舞足蹈、眼疾手快、
昂首挺胸、健步如飞
5、你还积累了哪些类似的词语?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知道的词语多?如: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不耻下问、锲而不舍
……
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一日三秋、一年半载
……
窃窃私语、高谈阔论、
谈笑风声、目不斜视
……
说明:通过进一步的词语积累,丰富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能力。
七、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表格,指名读例句,“终于”是什么意思?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2、学生自行完成练习。
3、小组先交流,评选出说的好的句子。
4、全班交流。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困生能有一个表达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及积极性。
八、写字
1、读题。
2、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1) 部首都是木字旁,木字旁由“横、竖、撇、点”四笔组成。在桌面上写一写。
(2) 这四个字均左窄右宽。
3、在书上写一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集体交流。表扬写得特棒的同学,同时鼓励写字一般的同学,指出努力方向。
说明: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的观察能力。通过交流,讲评,让学生找到写好这些字的“秘诀。”
练习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1.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2.汇总填表75页9题。
3.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图形,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四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及其组成,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会根据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
有0的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面一段时间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会比较万以内的数,能根据要求写出近似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练习四。
复习数位顺序表。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个数位?你能从右往左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四”第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相邻数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2题。
我们在读写数的时候要从最高位想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读几千;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读几百;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读几十;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读几。遇到哪一个数位没有就写0,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完成“练习四”第6题。
对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考一考你们。
独立完成后提问:比较每一组的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出示后问:下面四个数都有一个“6”,这几个“6”有什么不同吗?表示的意义是?
4.完成“练习四”第4、5题。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独立完成后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师问:杉树可能栽了多少棵?说出你的理由。
3.完成“练习四”第9题。
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集体评价。
4.完成“练习四”第10题。
问:参观科学宫的人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为什么?可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教学设计5
一、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
2. 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 指名读本词说话要求。
4. 师小结归纳要求:
①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
② 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
③ 当众演一演。
二、指导。
1. 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 指名读。
3. 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
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
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 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 指名说。
6. 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
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三、练习。
1.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上台表演。
3. 学生评价,指出不足。
4. 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 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练习四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练习四教学设计7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基本练习
1、复习找因数、公因数的方法:
练习第一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
2、复习约分的方法:
练习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
二、运用知识模型:
1、复习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3题。
让学生自己用分数表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2、第4题。
先让学生找出分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第5题。
本题开放性强,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三、思考题:
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是1、2、3、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6dm的方转。
四、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中每项活动的时间,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
四、总结:教学反思:
内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倍数活动:
二、出示题目和8月份的日历:
1、谁能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
2、把这些数写下来。
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
1、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2、再观察两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
3、师总结: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填一填:第48页
①学生尝试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利用集合进一步加深对公倍数意义的理解。
②学生讨论交流找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③还有其他方法吗?(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找公倍数)
4、师总结: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三、拓展引思:
1、第49页练一练
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
教学反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练习四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4页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实践,学生更进一步的整理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决定用什么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明,实践活动
统计学生的身高,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在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示有所不同。
本次测量身高,旨在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你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比较信息。
让学生看书中提供的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喜欢学生将自己班级与这个班的身向的颁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拍成照片。
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就身高的问题中,进一步整理和学习统计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板书设计:
练习四教学设计9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难点。练习以综合性为主,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按规范认真练字的态度。
【学情分析】
“处处留心”主要是一些词语方面的练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不再是过去的组词、填空一类的机械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读读背背”,联系情景图识记,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学好、用好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6、通过处处留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习语文,积累词语,提高对生活的体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边读边想象12个词串,以“过电影”的方式,将词与景相连;掌握与课文《卧薪尝胆》相关的8个成语;写好钢笔字,注意右边竖比左边竖写得长。
2、句:为图配上诗句,可引用名家的,也可以自己写劝学篇的名言警句要求熟记于心。
3、篇:掌握“留言条”这种应用文的基本写法。能再生活中学习运用。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处处留心”和“写好钢笔字”。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第一部分
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你头脑中想到了哪些词语?有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它?
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三部分。
审题:指名读。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认识要写的字。
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三、我的十分钟
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说说写写”。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
以屈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羽翼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三、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 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四、我的十分钟
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交流纠错
练习四教学设计10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提前两三天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布置下去,请同学们作些思想准备、同学之可适当讨论,也可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有关素材。
1审题
(1) 谈话揭示讨论话题:(略)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 :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 指导
(1) 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 小烦恼-----某位同学
(3)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已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 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 练习
(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 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有条理、流利等、
4 反馈
(1) 教师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客观点评。
(2) 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教例《特殊的葬礼》:
学生理解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气势雄伟到逐渐枯竭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唤起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积累、内化、运用能力,教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世界上多幅雄伟壮观的瀑布图片,中间配以咆哮的滔滔水声。从视觉和听觉上深深地震撼了学生。
师: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你打算以怎样的方式唤起人们去“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生:我打算设计一份有创意的宣传广告寄给电视台或报社。
生:我打算给课文配上音乐,在特殊的葬礼上声情并茂地朗诵。
生:我打算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掌握更多的环保本领。
生:我想出一份有关环保的电子小报。
生:我想写一篇读后感。
生:我想今天回去就动员爸爸在屋后的空地上栽种小树。
生:我想向全校同学发出一份“给小纸屑安家”的倡议书,提请学校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
师:同学们的点子真多,希望课后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假如你们也出席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特殊葬礼,你又将以怎样的身份作一番怎样的演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在演说中要尽量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生:我是菲格雷特总统,……
生:我是来自日本的生态学家,……
生:我是来自丹阳实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
…………
师:同学们的演说十分精彩,请大家将它写下来。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最实在的办法便是反复地实践。文本是语文实践的一种基本凭借。教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文本实践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使学生在多角度(读、说、写、编、画,多种角色的`演说)、多时空(既有课内的演说、朗读,又有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宣传、制作)中得到了语言训练,实现了语言积累、内化、外显的过程。显然,解读文本式的教学已经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文本在此只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载体,是用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淡化学科意识、课堂意识,强化资源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得、习得语言。
教例:《祁黄羊》
师: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大家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生:祁黄羊是个一心为国的人,因为他生病了就主动让贤,而不是硬占着中军尉的位置。
生:祁黄羊是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因为他不仅知道自己的儿子祁午是合适人选,还知道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也能胜任中军尉之职。。
生:祁黄羊是个任人唯贤、处事公正的人,因为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生: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祁黄羊是狡诈的人。
师:哦,何以见得?
生:我有两点理由,一是祁黄羊很清楚,如果不主动辞职,晋悼公看到其体弱多病,迟早也会叫他让位,于是主动辞去了中军尉之职,这样下台显得很体面;二是祁黄羊早就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做中军尉,但怕人说闲话,当他探知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大病缠身,已经卧床不起,于是他就先推举了解狐。当解狐不久去世,祁黄羊再保举自己的儿子便显得很自然,而且还让悼公觉得他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
师:(沉吟片刻)你的见解很独特。生活中确实有你说的这样的人,我们一起去查查历史资料,看看祁黄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好吗?
语文文本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学生个体有着敏感多变的内心世界。两者碰撞,势必会产生五彩缤纷的火花。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无论是学生将祁黄羊理解成奸诈之流,还是祁黄羊不同的事实在学生的心屏中折射出不同的形象,都充分印证了学生对文本感受的独特多姿。新课标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多元化感受,正反映了学生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投入和热情。对此,教师没有囿于教参的唯一答案,没有将学生一棍子打死,也没有淡然了之,而是充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尽情吐艳,并且将学生引入了更为广泛的语文领域。教者正积极实践着新课标的精神:“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诸如“我认为……”、“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句式才会如美丽的音符一样时时跳跃在课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唤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培养。
练习四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
2.导入练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图形的平移。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1、2、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集体讲评。
第2题: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第9题: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是在教材例题1的基础上的提高。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
2.图形的旋转。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9页“练习一”第3、4、7、11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第3题: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
第4题: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第7题:画角。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要运用旋转的知识。
第11题: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第二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第三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3.图形的轴对称。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5、6、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评、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第6题: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8、10、13题。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轴对称,教学,数学,教师,空间
练习四教学设计12
第十三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试商、改商的算法。
2、体会商不变规律,运用中小括号进行运算。
3、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比赛。
2.同桌一组完成75页第1题和76页第5题。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二、综合练习
1.估一估,连一连,算一算。
完成75页第2题。
2.填一填。
完成76页第4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
3.想一想,算一算。
完成76页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三、联系实际 运用数学
完成75页第3题。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
四、趣味数学
学生完成76页第7题。
此题方法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
五、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地区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练习四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二、练习第1题
1、独立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练习第2、3题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练习第4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5、7题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六、练习第6题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七、练习第8题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八、开放练习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练习四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除法笔算练习和交流算法,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试商、计算得数,并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练习、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提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技能和运算能力;在比较和发现特点或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具有对事物观察、比较和发现数学特征的意识,形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有错就改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除数四舍五人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除数四舍五人的试商方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课件或情境图等。
教学资源: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光盘;《小学数学备课手册四年级上册》
表达训练: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计算时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
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成几十时,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就试着商几,再和除数乘一乘看商几是不是合适。
板书设计:四舍五入试商练习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先看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
教学过程:
一、迁移互助
1.口算。
出示练习三第8题,让学生在课本上口算第8题、填写得数。同桌互助交流得数,呈现结果。
提问:100里面最多有几个20630里面最多有几个90?
【互助】①
互助表达:100里面最多有5个20,630里面最多有7个90.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说。
75÷5是怎样口算的?4×23呢?
说明:除法计算时,可以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确定相应的商是几。
2.迁移谈话。
谈话:上面是以前学过的口算,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归纳了除法笔算的法则。这节课我们按除法笔算法则,围绕试商练习笔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试商方法,能正确地按笔算法则计算得数,并且要有细心、耐心计算的习惯。
二、探究互助
1.做练习三第4题。
(1)做前两组题。
比较:请大家看前两组题,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助;
【互助】②
互助表达:被除数都相同,除数一个偏大,一个偏小;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都能说。
要求:这里两组题都是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请大家根据不同的特点想想笔算时要怎样求商,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小组互助交流:第一组题都是99除以30多,试商时有什么不同,各是怎样想的?得数对吗?
【互助】③
互助表达:一个用“四舍”试商,一个用“五入”试商;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都能会说。
第二组题各是怎样试商的,笔算怎样算的?
有错的学生说明错误原因,明确怎样订正。
比较这两组题,一组被除数是两位数,另一组被除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同桌互助交流;
【互助】④
互助表达: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都不够除数除;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哪位同学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可以用什么方法试商,怎样确定商写在哪一位上?
指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板书: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计算时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板书:先看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
(2)做第三组题。
提问:你准备把这两题的除数各看作几十试商,怎样想的?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l
引导: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题,自己看懂这里各是怎样算的,有错的地方告诉老师。(如果有错,学生指出后在原题上订正)
提问:第一小题把59看成60试商,怎样想到商4的?第二小题怎样想到商5的?
【互助】⑤
互助表达: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成几十时,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就试着商几,再和除数乘一乘看商几是不是合适。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指出: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成几十时,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就试着商几,再和除数乘一乘看商几是不是合适。
(3)做第四组题。I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
小组互助交流:请观察、检查这两题算的过程和结果,对不对?比较这两道题,为什么商的位数不一样?
联系上面的笔算,哪位同学能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算?小组互助讨论;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不够除用前三位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接前面板书内容呈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
2.口答。
下列各题除数可以看作几十试商,商可能是几?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口答。
练习四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数学课
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
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视图
出示两张图
问:你觉得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我们在观察一个正方体的时候,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前面、右面和上面
图1画的就是我们平时能看到的情况,而图二是在图1的基础上添上了3条虚线,这样就使图看起来立体的效果更强,可以完整地看到正方体的六个面,像这样的图,我们可以叫它“透视图”
我们要会观察视图,大家一起动手画一个正方体
二、练习:
说一说先完成书上的问题
问:谁能像这样子也来提问考靠大家?
随学生的提问
其他同学解答
注意学生在出题的时候
要说清楚是从哪个面观察
得到的是怎样的排列的几个正方形?
你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房模型吗?
追问:图2看到的是3个正方体
是不是真的就3个?
观察这类图要注意什么问题?
3.先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
再摆一摆
(图略)提醒:图2和图3都是2层的
2层的视图要注意上面正方体的下面虽然看不到,但肯定是有的一定要数进去
4.思考题:
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连完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连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连完后有什么发现?
注意让学生发现相对的面
如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在观察的时候,上面多的那一块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
三、尝试画较为复杂的视图
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右面看到的是
2.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从右面看到的是
《练习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练习目标:
1、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重点:
1、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练习难点:
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灵活运用各类单位。练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 学生复习回顾,师板书整理。
二、基础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为50,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70,一大桶果汁是3,一小瓶墨水的容积是60。引导复习体积、容积单位,学生完成后交流。完成课本第2题
2、填一填
2.5分米³= 厘米³ 8750厘米³= 分米³ 800ml= L 7500ml = 分米³ 7.5L = 厘米³ 1.2米³= L 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单位及换算,进行填空。完成课本第5题。
三、计算出下面图形的表面积以及体积。课本48页第3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四、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4题
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交流。
2、练习四第7题
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复习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练习四第8题
复习体积单位及容积单位的换算,长方体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五、小节本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