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说课稿

2024-0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说课稿》。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成因”“洋流的成因”等做好铺垫,这些知识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和知识延伸,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第二章教材的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很难把握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课前学生必备的相关知识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认识不足,部分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热岛效应”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2.课余实验活动,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注意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并借助探究式实验、绘图、分析图表、资料等活动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作为“热力环流”知识的一个拓展,课本P51的问题研究,限于相当部分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所以在课堂上,还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手段,以小组合作方式,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法: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采用探究、讨论、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x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这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最佳切入口,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本着新课改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结合本课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所确定,热力环流是理解本课以及大气环流的关键理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现形式,因而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确定为这节课的重点。

而大气的受热过程环节多,内容较为抽象、综合性较强,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理解,所以我将大气的受热过程确定为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首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探索自然原因,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乃至整个地理科学的兴趣,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 标。因此我应了探究式教学。

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把一些抽象的运动过程演变为直观的动态过程,可以使学生在最快时间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故我用了直观教学法。

最后,学生同时比较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与相对于地面的同一点对应的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差异,常易混淆。另外,热力环流的另一难点是因果关系的先后顺序,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地理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热力环流的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并形成分析自然要素形成的一般方法,即归纳比较法。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较薄弱,特别是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上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策略:通过实验活动、多媒体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较、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等方式,落实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提升学习地理的热情,关注身边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2分钟)

列出最近一周各小组测出的中午12:00及午后14:00的平均气温数据

组别

时刻

12:00 14:00

第一组

28.5℃ 30.2℃ 第二组 27.4℃ 29.5℃ 第三组 29.0℃ 31.5℃ 第四组 27.8℃ 30.0℃

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最热的时刻不是在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12:00,而是稍后 14:00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

意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板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2、自主学习(8分钟)

请同学自己翻看课本P28页,根据课本上介绍的知识将大气的受热过程简要画出来,并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辐射是怎样穿过大气层呢?

(2)太阳辐射主要被大气吸收还是地面吸收?

(3)使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还是地面? 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激起的求知欲,结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绘图的能力,并通过问题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3、用(2分钟)简单补充一下大气组成成分及讲解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等几个概念,为整个大气受热过程的分析打下基础。4,小结引导(5分钟)

结合课件,采用直观图示法教学,按照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板书)这一线索,边讲解边画大气受热过程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直观地呈现各个环节,最后明确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意图:结合课件教学,直观、有趣、有效,强化所取得的自学效果(承转)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它也向外辐射能量吗?教材29

5、实战应用(7分钟)

引入P29页活动, 运用大气还大地说明大气逆辐射的概念及作用。(板书:大气还大地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能用“大气保温作用”来概括吗?(分组讨论)

(2)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高达127℃,夜晚则只有-183℃,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

意图:对比月球情况,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从而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运用图示和文字简单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知识点。

(承转)大气受热后,必然会引起大气的运动。大气到底怎样运动呢?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6、实验引入(5分钟)

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所获得的热量有所不同,而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征,所以必然会引起大气的运动。大气到底怎样运动呢?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课本P30活动),学生分小组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方向,并将观察到的空气流动方向画出来(也可安排在课前作实验并拍下来,两手准备,以备课堂上实验不成功时用)(板书:

二、热力环流)

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去感受热力环流,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7、原理分析(6分钟)

结合课件,采用直观图示法教学,按照太阳辐射→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板书)这一线索,边讲边画热力环流基本模式图

重点强调:在此过程中大气有两种运动,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且先有垂直运动才有水平运动。并说明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重点。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热力环流。

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8、演绎深化(5分钟)

引入P30活动,合作讨论海陆热力环流(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白天,陆地温度高还是海洋温度高,为什么?夜间呢(海洋)?

(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图2.4,一天之内海岸边(近地面)何时吹海风(风向:风吹来的方向),何时吹陆风?(风看近地面,海风是海洋吹向陆地,陆风是陆地吹向海洋)

(3)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湿润,凉爽,对海滨地区起到降温的作用,晚上来自陆地的风比较干燥,温热,对海滨地区起到增温的作用,因而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小)?

意图:启发学生依据模式,熟练绘出热力环流图,进一步明确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9、布置作业(5分钟)播放“火烧葫芦谷”的片段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失”在那里)意图:通过播放影片,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依据原理来分析问题(课本P52问题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组织学生分组测量附近市区及郊区气温状况,做好数据记录和对比,并对此进行分析

意图:通过分组调查、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照大地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六、课后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指导自学法等多样教学方式,并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及“图、文、声、像”教学材料,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更直观去感受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注重师生交互活动,教师在这节课里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指引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的引导者,即体现了新课程目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效果良好。

下载《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说课稿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中的第二章第一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六个部分。一、教材分析第一节内容包括: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鄂州市第六中学 文勇华) 教材分析: 1、大气受热过程:本段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应阐明以下内容......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反思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公开课课后反思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一地理组陈维观 热力环流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复习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复习教案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刘倞 课标要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形成的因果关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大......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范文模版)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光明中学 陈婧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组成。第一课时中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怀仁中学 胡绪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大气和地面受热的过程及其热量收支情况。 2. 掌握下列概念: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五篇模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南京师范大学地科院地理教育06级1班 周蕾10060120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组......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平果县铝城中学 覃秋云 [导入] 课前准备,师生分享,创设情境,活动引入 师生分享各自收集材料 结论1:大气中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