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桐花满地阅读答案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桐花满地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桐花满地
雪小禅
①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
②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
③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过去。
④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我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
⑤那时玲是我的蜜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
⑥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
⑦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因为我发现,信纸是湿的。
⑧每天上学都要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我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的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无比的凄美。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
⑨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
⑩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
⑾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
⑿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电话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可是,她一直留着。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
⒀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
⒁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
⒂玲很快回了短信。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
1.文章以“桐花满地”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2结合语境,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2分)
答: ▲。
(2)第(13)段画线句中的“捧”字能否换成“端”或“拿”,为什么?(2分)
答: ▲。
3.“我”与玲逃课看电影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4.请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我”对桐花的认识和情感变化。(3分)
不喜欢→ ▲ → ▲ → ▲ →喜欢
答: ▲。
阅读答案:
1.(3分)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含蓄地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共3分)
2.(4分)(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桐花喻为“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桐花在“我”心中的情态,表明了“我”不喜欢桐花的缘故(1分)。(2)(2分)不能(1分)。“捧”在这里是细心地放在手里,能表现“我”对不喜欢的桐花的忏悔与敬重桐花的心理,而“端”和“拿”则表达不出这种心理(1分)。
3.(3分)表明“我”与玲的密友关系(1分),描述“我”与玲在一起议论桐花的情景(1分),为下文写“我”多年之后和玲再度联系上,并且问起桐花的情节埋下伏笔(1分)。
4.(3分)惊艳 凄美 惆怅
第二篇:席慕容《桐花》读书笔记
《席慕容经典作品》题目:《桐花》页数:301
内容简介: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台湾省立师范学校艺术科、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专攻油画,1966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在世界各地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等,读者遍及海内外。
本书收录席慕容经典作品。做读书笔记的原因:喜欢席慕容淡淡的文字,读来如小雨滋润着心灵。品一品这些小散文,感觉心也就此安静下来了。摘抄和赏析: 1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赏析:优美的文字,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的场景,充满感染力。2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3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联想、想象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画面感的场景,读来让人心醉不已。从诗经到楚辞,作者绮丽的文字带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这样一个当空丽日的初夏。
第三篇:玫瑰玫瑰,满地芬芳
玫瑰玫瑰,满地芬芳
自玛格丽特*撒切尔辞任英国首相以来已有5年了。在她任职的巅峰时期,她进行了一些自认为必不可少的大胆尝试,这使得她总是占据国际新闻的头条,如同一股自然不可抗之力。这世界舞台似乎就是为她而设的,尤其当她打趣她的保守党伙伴罗纳德*里根或是称赞新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时候。
现在的政坛开始关注于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到底她是如何成功走到这一步的呢?1958年她经选举进入议会,时年32岁。(《女性的奥秘》出版的5年前)。在那个自负,男权当道的时代,没有一个女人去趟这浑水,只有她成功地避开了这些阻力。那些老小子们难道看不到她的到来么?毕竟,关于她的个人品质和政治之路都没什么微妙之处可循。
正如她的自传《通往权力之路》第二卷清楚指出的那样,撒切尔对于阶级思想严重,善于折中妥协的托利党来说还是太单纯直接了。她轻装上路,以自己格兰瑟姆小镇杂货商的女儿身份为傲,从不因为自己出身工人阶级而不满抑或作为弱势群体而迷惘自卑。她的父母对她言传身教,这让她严守规定,勤奋努力,勤俭节约,独立自主。她从不曾偏离这些真理,这些真理也始终贯穿于这本自传。
“在我家,从没有浪费的东西”或者“相较于其他孩子,我的休闲时间更少”这些都是她在安静时光下回忆童年时代的话语。之后这些就变成了哲理:“保守绝不仅仅是一种收益的问题,对于整个人生来说,这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愿望。”
从开始,她困惑地注意到自己的行政手段与同事们更咨询式的方式有所不同。撒切尔通过法律将这一切确定下来。在她领导的11年里,她打破了英联邦权力不断削弱的局面,让成千上万的人民有了自己的房子;加强了英国和美国、苏联的联系,并代表英国表示不愿意加入欧盟,这个决策到现在还影响着她的继任者约翰*梅杰。
撒切尔的第一本回忆录《唐宁街岁月》记录了她当政的那些年。与后来那本比较,这本书就显得更有趣生动了,这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领导人在回首她早期胜利的那些经历。现在的她以“铁娘子”著称。不过曾经作为一个天真漂亮的政坛新星,她摒除流言,忍受搪塞,解决实际问题,这无疑是令她开心的。她的崛起,正如她在下议院演说时那篇文章“压力之下诞生的新星”那样:玫瑰玫瑰,满地芬芳。
在90年代政治舞台的最后一幕上,她请求重新贡献自己的力量。《通往权力之路》的及时发表让约翰*梅杰倍感不适。撒切尔在英国和美国大力宣传自己的书,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所见证的英国领导阶层的腐败衰落。不过有一件事她没说,这个旧时代即将陨落,却没有几个出色的领袖,而她却是其中之一。
第四篇:桐花情思诗歌
漫步在氤氲的暗香里,抬眼凝眉
一抹纯白色的思念
如一阙婉约的清词
在灵魂里潜涌滋长
岁月的陌上,相依相伴
无语的牵念,湿了心田
我在落花的缤纷里,静待花香
静待,你款款归来
陪我看,这一季梧桐花开
季节的风,醉了花蕊的心跳
却,惹来彩蝶的不舍恋情
此刻
被雨打湿的不仅是身
还有爱过的心
花儿柔柔,思念悠悠
一袭白裙,在风中摇舞
那一年
我在花落的路口
等了你,许久许久
陌上梧桐,花开正好
染香了诗人的笔尖
思念,遮掩了流走的故事
却润了心底的伤痕
生命,如一首气势恢宏的乐章
在浩瀚的时空间回荡
我在花影里,寻找你的故事
安静
聆听季节,深深的呼唤
时光风尘了往事
我还在你的掌心里吗
花落,封存了一个花季
把思念遥寄
等你,等你在雨落梧桐时
陪我一起,等待初升的彩霞
如果,静静凝望
霞光中定然是我嫣然的笑脸,还有你的宠溺
那抹夕阳,是我染红的绯色
再见,把所有的字弄伤
许你一季花开,许你一个花期
我在岁月里,默默回首
你在风中,悄然离去
黎明的静谧,早已是喧嚣不堪
谱写一季清歌,和一段爱的序曲
明年
可否牵我的手
陪我一起拈花沐雨
离去的背影,留下伤痛的痕迹
随风去,散了追随,散不去疼痛思念
许你一世嫣然,许你一往情深
爱还在那些时光里吗
岁月如歌
落花流水
不经意间的回眸
韶华也悄然离去
留下风的感觉,微凉
那一夜
伤口疼得流下,爱过的颜色
月光里,同酌一盏淡酒
你是否,依然独自醉去
窗外
是谁,在夜光下曼舞
又是谁,在树影中婆娑
即使花落
也要妆点你
寂寞的梦境,和枯竭的记忆
花落还会再开
只是,不再是那一次的花期
原来,有些错过的记忆
真的再也无法复制
那些,散落天涯的念
疼痛了谁的心田
你已离去
我怎能,再去寻问花期的答案
梦幻的星辰,挂在天边
诉说缠绵
是谁,在落花里
把往事碎了一地,触疼了我的心扉
窗外的梧桐花,映着冷冷的月光
忽然想起了,那年的梦境
你,一直在我梦里
我,还在你梦里吗
轻捻茶香
低眉时
忽然看到你的眸子
水云湮
那些时光终老
你怎么,还在心脏的左边
檐铃轻响
是谁的昵语,又敲响了梦境
夜色中,那梧桐上停歇的夜鸟
是我久久,对你的守候
我在一片月光里
用无韵的词章,描蓦你的模样
醉在花间的心
依旧恋着月色里,那薄薄的凉意
花落的时候,没有轻盈
垂直落下的身影,是紫色的弧线
我听见季节的声音
想问
那些曾经的誓言
如今落在谁的眉弯
其实
我一直仰望着你,即使是一地桐花
让爱在时光里流转
守候的注脚里,都是想你的暖
若,时光不老
若,花落有期
我们依旧
依旧在下一季桐花开时,相遇
第五篇:红枣满地
红 枣 满 地
我老家院子里有两棵枣树,是我母亲和妻子亲手栽下的,母亲和妻子已先后下世快30年了,那两棵枣树至少也有30多岁了吧。几十年来,屋顶已经翻修过两次,枣树却越发长得茂盛了。它们已经成为我和我的儿女们的念想和心结,它们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回忆,这种回忆恐怕比春天开的花朵和秋天结的果实还要多。
自从母亲和妻子去世以后,我家的房子就成了空房子,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就再也无人管理。那些个桃树、葡萄树都已经枯萎了,好在还有两棵枣树还是很结实的,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它用不着有人为它浇水、施肥、打药,一切都顺应自然,每年按照时序发芽、开花、结果,什么都不耽误。我们家的枣,个大、肉厚、核小、皮薄、晶莹得像红玛瑙一样,十分喜人,我们家的红枣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经让人满口生津。
母亲和妻子知道我爱吃红枣,他们在世时,每年把红枣摘下,都会挑一些最大的留下来,放到罐罐里,等我回家去吃,有一年妻子从老家来阳泉,母亲特地挑了一些红枣让妻子给我捎来,红枣虽然不像刚摘来时那样圆润、饱满,但还软中带脆,让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年又一年,院子里的柴门常年锁着,红枣成熟了,一直没有人采摘,去年秋后细雨蒙蒙的一天,我回到老家,多少年没有进过这个院子了,掏出钥匙打开大门,头一脚刚迈进去,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两棵枣树。站在雨地里,注目对枣树看了一会。枣树似乎认出了我,仿佛对我说:你回来了?我说:是的,我回来了。想起我以前每次回家,都是母亲和妻子和我打招呼,而现在迎接我的只有这两棵枣树,我的双眼一下子就涌满了泪水。我看到了两棵枣树被秋雨淋的湿漉漉的,像是挂满了游子的眼泪。枣树的叶子差不多落完了,只有很少的几片叶子在雨点的拍打下簌簌抖动。枣树的枝条无拘无束地伸展着,枝条上托着一串串水晶样的水珠。有一些枣还在树上挂着,只是有的红枣已变成了一只只空壳,这些空壳都是小鸟们造成的。红枣成熟后,有的小鸟就来啄食吃,这些小鸟有喜鹊、麻雀、斑鸠,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他们欢快地叫着、吃着、玩着,有的把红枣吃一半就不吃了,有的啄一个窟窿就把红枣蹬落地上就不管了。
往枣树下看,落在地上的枣儿更多,可以说是落了一地,这些铺陈在地上的红枣不是同一时间落下的,有的枣皮已发黑,有的已经发软了,在雨水的浸泡下,有的枣儿已经皮开肉绽了。这些红枣如果及时采摘,恐怕装两三筐不成问题。因无人采摘,只能让它们落在地上。此时,又有一只喜鹊翩然而来,落在枣树上,它大概发现枣树的主人回来了,似乎更感到意外,还有些不好意思,把树一蹬,展翅飞走了。
翌日,天晴了,我用铁锨清理院子里落在地上的红枣,地上不仅有红枣,还有许多枯枝败叶,有杨树叶、槐树叶、桃叶、柳叶还有枣叶和葡萄叶,有好几层厚,最下面的早已腐烂,中间的已经枯萎,最上面的还是金黄色的,把这些枝叶清理起来,下面的土地上还长出了不少的野菜,新生的野菜叶片肥肥的,碧绿碧绿的,煞是好看。他们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象征着春天,春天总是美好的。
我要回阳泉了,仅仅住了两天,就辞别了枣树,锁上了院子的柴门,离开了老家。我一步一回头,舍不得离开我的枣树,我的老屋。我在阳泉生活了40多年,也不如我在老家生活了20年的情感深,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相信,到了明年,枣树会照常发芽,照常开花,照常结果。不管有没有人去欣赏它,去品尝它,它金光灿灿的黄花会开满一树,它红彩闪烁的果实仍然会结满一树。不管有没有人采摘红枣,它照样会硕果累累,占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