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合集5篇)

时间:2021-01-06 04: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

第一篇: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

语文学习不在技巧,而在读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同学们既要埋头读书,又能抬头看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二、语文学习的要求

1、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再看课文《春》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描写春的古诗词,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都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3、养成自控式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

三、语文学习的两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2、作好笔记。

作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四、相关的具体做法

1、五遍读书法。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要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荐一高考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课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学完一个单元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2、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首先,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内容思想等可多些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其次,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五、语文学习及备考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的内容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

A、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B、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C、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D、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E、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提高着重要关注的是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针对这些老师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要求。比如在翻译中要求信、达、雅等。在背诵和理解方面也提到了分小段各个击破,借助联想,不断复习等方法。

3、怎样写应试作文。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写好,题目要拟写的恰当特别。卷面整洁,可以大胆的引用诗词等要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

第二篇:高一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

进入高一,如何学习语文课程呢?树立一个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很重要。另外,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

一 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起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扰。

二 大声读文

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三 积累梳理

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四 学会倾听

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五 主动交流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化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高一语文的背诵技巧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示范激励法

一些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一语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学习宗旨:牢固树立大语文观,扎实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课外的积累、熏陶和感悟,以期能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阶段要求:高一、高二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拓宽知识面,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要放得开;高三的主要任务是适应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的要求,培养向高考靠拢的意识,要收得拢。

三、具体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总的要求有九多,即多听、多讲、多看、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观察、多思考。下面分项做具体要求。

1.多听。①养成耐心听、善于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的时候带上你的头脑,做一个聪明的听众。②多听电视、广播的朗诵材料,学会以欣赏的心态听诵读。③学会听课,带着头脑听课,积极应对老师的提问。

2.多讲。①在班级里要求一律用尽量标准的普通话交流;②能在公开场合大胆开口,能用简洁、高效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③课堂上积极发言,遇到不明白或有不同见解的时候应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④每天一位同学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自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念,可以朗诵你认为优美的文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演讲内容不够者应在台上站足5分钟才可以回到座位。

3.多看。即多看书,广泛阅读,①养成每天看书、看报的习惯。除了读文科书籍外,理科书籍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②要求每位同学在高中阶段应读五本以上的中外名著,具体书目见附录。③假节日、周末多看好的电视、电影节目,如《焦点访谈》、《中国新闻》、《子午书简》、《考古中国》等等,看完后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力求每看完节目都能有所感想。

4.多读。即多朗读、诵读,凡课内外的优美散文、诗歌都应该大声诵读。要求每天能提前30分钟起床,每周一、三、五起床后读语文,每周二、四、六起床后读英语;每周二、四、六早读时间读语文,一、三、五早读时间读英语。

5.多背。①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及诗歌都应该会背,课内要求背诵的现代文也应该会背诵;②除课内文章外,课外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都应在熟读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会背诵;

6.多记。①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应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来做课堂笔记;②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记课外阅读的笔记,凡课外阅读中碰到自己认为是好的语段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要求每天要记2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要定时检查。③勤练字,每周要临摹两张钢笔字,每位同学都应该准备专门的钢笔字的临摹本。

第三篇: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众所周知,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扩展与延伸,它能使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深化知识与提高能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最主要最便捷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如何指导中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一个教学目标。在此,笔者很想与师生们交流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一、制订计划,加强管理

搞好课外阅读首先要制订周详而切实的计划。所以,每个新学期伊始,我就根据本册语文教材的“目录”,确定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的大致内容,再结合学校给高

一、高二年级每周开设的一次阅读课安排情况,制订好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它包括阅读的内容、目标、要求、统计评比等。这样,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适时指导相关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或展览评比,以及以读促写的作文竞赛等等。这才能保证学生课文阅读的有效进行。

二、注重指导,探索方法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要给广大学生确定积极向上、健康丰富的内容。可根据社会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来确定,要注意内容的实际性、针对性、时间性、地方性和新颖性。然后,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多样化阅读形式。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每周一次的阅读课,经常关注学校的黑板报、报栏和文学社的校报这些阅读园地,适时举行课外阅读座谈会,不断借助网络、多媒体双向教学设施等。当然,注意指导还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的和谐。例如在阅读课辅导时,我就和学生交谈,了解阅读进程情况,交换对读物的看法,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示范、感染学生。另外,还指导学生制作实用、精美的知识卡片。

正确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阿巴斯•阿卡德曾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扩展。”是啊,读书能使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感觉世界的博大,感觉生命的久远,感觉人生的美好。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人类的精神家园不能没有书。

因此,我不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首先,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中学生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会阅读的人并不多。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许多学生不懈追求和无比向往的,但许多人只会翻书而不能“破”书。因为,课外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求量,目标多为一般性地了解,就象蜜蜂酿蜜一样,行万里路,采万朵花。所以,学生要学会读,要运用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跋涉在无限风光的书山上,探寻条条路径。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善思”的习惯。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看来,思考是科学学心的核心,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吸收、消化、升华的过程。因此,我注意了培养学生善思的阅读习惯。一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去阅读,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鉴别,三是历史的唯物的辨证的筛选。这样就不致于“学而不思则罔”。

再次,培养学生“勤记”的习惯。一方面是勤记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对所读的篇章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可以摘抄名言佳句,可以写出读后感受、书评等。以此来积累自己素材的宝库,构筑自己知识的殿堂。另一方面要勤识记,对所摘要的知识经常感知、理解,以期积累运用。

最后,培养学生“善用”的习惯。课外阅读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巩固了知识,陶冶了思想,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一篇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等运用语言练习的范型,对写作和其它语言运用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因此,就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和说话中去,将阅读、作文和外现美才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三、及时总结,树立典型

学生经过一个时期的课外阅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时,我就适时地给以总结。一是举行课外阅读座谈会,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二是统计、评比、展览,树立典型。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今中学生大多有爱美、爱表现的心

理,我就给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自己平时辛勤阅读的成果——阅读笔记拿出来,以便得到大家的肯定、借鉴,甚至赞美。这无疑将大大增添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第四篇:中考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怎样在今年中考中写出高分作文呢?在最后冲刺阶段,请同学注意以下“四定四准”。

曾经问过许多初三学生,作文复习得怎样了,他们一脸的诧异,“作文还好复习?”进而再了解“作文达到什么水平”,多数同学说不清,只是凭近来测试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作一个大致的评定:“还可以吧”。这可能是现时初三学生的普遍现状,反映的则是学生被动学习、“自理”能力弱、学习不能“自立”的实质。在初三的最后阶段,如何充分“知彼”———明确中考写作要求,从而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可能是广大考生当前迫切需要注意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1、定“向”———看准中考写作考查方向

中考写作的方向是什么?这需要“瞻前顾后”。“瞻前”就是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是“能对阅读内容和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含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像,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做到语句连贯通顺,结构完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九年级每课时能写700字左右的文章。”这实际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了明确要求。“顾后”就是与近几年(尤其是1998年后)的命题思路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延续性。分析1998年至2003年的作文题目(分别是“我的欢乐”、“生活中的发现”、“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有家真好”、“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想唱一首歌”)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独特情感(感受、体会、发现等),这也是与新课程标准完全吻合的。今年中考的方向也会保持这一导向,重点考查考生记叙、议论的能力,要求考生“我手写我心”,叙写真实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这要求我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自主体验生活,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感悟人生,不断丰富发展个人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在读书做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写真心话,学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体悟人生。

2、定“位”———吃准好作文的标准

方向明确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写好作文的写作要求,这个要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如何写好作文,而是中考分项相加评分标准。2004年中考评分标准依然会沿用去年的评分标准,不会有大的变化,主要分“中心与材料”(20分)、“语言”(20分)和“思路与结构”(10分)三大项以及相关说明,需要细细解读。以A类卷(45分—50分)为例,“中心与材料”的要求是“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这里有审题的要求,有立意的要求,有选材的要求,还有创新的要求。选材“有新意”是指在选取具有典型性、现实感的材料的基础上,选取能给人新颖独特之感、激发读书阅读兴趣的新鲜动人的材料。“有自己的见解”要求考生作文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写自己的独特体会、认识和发现,要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上,而是要把表现“独特自我”作为一个指导思想、一个方法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想像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像的能力。它是考查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要求想象的内容

首先必须是合理的,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

“语言”一项的要求是“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这实际是要求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准确表达中心思想。“表现力”是指在流畅的基础上,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丰富,文句有意蕴。这一项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总的要求是语言表达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

意,生动形象。

“思路与结构”一项要求是“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安排有特色”。这要求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体现思路、条理的通畅、明晰,同时能从中心的需要出发,合理安排段落,注意段落间的衔接、过渡、呼应,能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采取适当的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等),或采取新颖别致的结构形式,如采用小标题、日记体等。

考生心中有了这一把评分“标尺”,就真正明确了写作的目标和提高了的“达标”标准。

3、定“规”———摸准作文思维规律

作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从记叙、描写、说明到议论和抒情,从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到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无不体现着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和与接受主体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规律性。因而,把握作文写作内在规律,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一般作文的运思过程,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交互进行、循环往复的过程。

以《良师》为例。首先,我们要运用发散思维,在脑海中尽可能地将所有“老师”回忆出来,如人、物体、动植物等。接着,就要集中思维:分析比较,选定一位印象深刻的作为写作对象。可这印象往往又是笼统的、概括的,怎么办?必须进行第二次“发散”。我们围绕确定的写作对象四面八方去想,把大脑中储存的各种有关信息全部挖掘出来。如确定写人,那就会想到:

1、老师的外貌;

2、老师的习惯;

3、老师的教学艺术……经过这一“发散”,可写的很多了。但在既定的有限的时间和篇幅里,从哪个角度来表现才有可能笔力集中、重点突出而又富有教育意义呢?这又得第二次“集中”。对已经挖掘出来的信息加以筛选、组合,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索,然后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于是,我们又得进行第三次“发散”:在这方面,该老师是否还有其他事迹?那些事迹是否更感人?于是我们又要进行新的“集中”……摸准这一规律写作,作文就会依“理”循行,选材立意、结构安排等往往一气呵成。

4、定“型”——握准常见文体基本“程式”

同时,就某种文体来看,尽管表现形式可以千差万别,但总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表现要素和形式,即各种表现形式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据此,我们可以给各种常见文体总结归纳出一个基本“程式”,凡写此类作文便可“借架穿衣”。如记叙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突出其个性特征,寄予作者某种情感,或赞美其品质,或抒发思念之情。而要写出其性格必置其于一定的具体情境之中,通过具体事件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所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不可少。对表现人物而言,“具体”是基本要求,“生动、形象”是提高要求。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重在叙事的过程,进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或明白一个道理,或引发对现实、人生的深层思索,叙事情节的完整是基本要求,曲折、生动是提高要求。

写人———————性格特点———————抒情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具体、生动、形象

叙事———————事件过程———————明理叙述:时间、地点、人物、范围、经过,结构完整、曲折、生动

第五篇:十种预习语文指导方法

十种预习语文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指导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安华水老师总结了十种旨在指导学法的预习方法:

1.审题法

就是从审清题意入手,去掌握文章的内容和重点。如预习《小青石》一文,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你喜欢谁,为什么?课文为什么要用“小青石”作题目?这样使他们在自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定向,一开始就能抓住重点,不致于错误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并能领会审清题意的作用。

2.拈词法

顾名思义就是对文章里的关键词语进行推敲、咀嚼。如《一夜的工作》中有一组贯穿全文的词语:“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关键词从思想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思路和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篇的文眼和核心点。拈住了这两个词,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文眼,可以获得纲举目张的效果。预习时,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这两个词,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可从中感触到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图解法

即以图画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做比较直观的演示,以解剖其纵横联系,突出事物的本质。如《跳水》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事物和环境是怎样联系的。这种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结果怎样?教师可用线条组成阶梯状,形象直观地把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的层次和由发生到高潮、由高潮到结局的变化展示出来,再让学生按图索骥,熟读课文填要素,这样对于抽象思维尚不发达、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最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从形象的感知中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弄清事物和环境的联系,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4.类比法

即把阅读过的同类型文章或一组同类文章,拿来做类比分析,使学生的视野跳出一篇文章的范围,在类比分析中举一反三,获得对某方面知识的规律性认识,培养自学能力。例如五年制小语七册的三则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指导预习时,就可以采用类比法,以一篇带一组。先以《拔苗助长》为例,揭示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寓言的规律性知识,让学生围绕题眼抓关键语句,弄清为什么要“助”?怎样“助”?“助”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从而了解什么是寓言和寓意。其余二则,学生就能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然后依照第一篇寓言的学习方法,无师自通。

5.实验法

即对常识性的课文,辅以必要的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弄懂课文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例如《捞铁牛》讲的是关于浮力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预习作业就可以采取布置学生做„捞铁牛‟实验的方法,通过水的浮力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了解怀丙是怎样根据浮力的定理,采取恰当的措施,把铁牛捞起来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6.摘录法

就是根据训练的重点,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地摘录在一起,进行归纳,以便理解课文,抓住中心。如预习《田寡妇看瓜》时,可指导学生把有关描写田寡妇、秋生、王先生的土地占有情况、生活状况的内容,按土改前后不同时期分别摘录下来。这样学生就能从摘录的内容中很容易看出事物和环境的联系,懂得环境变了,人也变了。

7.提纲法

即运用预习提纲,为学生安排一条理解课文的思路,使学生在提纲的“定向”作用下,独立地进行检查、分析、综合、体会,对课文内容有所领会、有所发现,久而久之,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以借助课后习题为预习提纲,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第五题)、掌握字词(第四题)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第一题抓主要内容),解决新问题(第二题抓中心,第三题抓详写)。

8.激兴法

就是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观察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预先感触情景,对课文有关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课文,可以预先布置学生担任课文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在不知不觉的情和知的渗透中快乐地学习,又在“乐学”的过程中学到学习的方法。

9.导疑法

即抓住教材内在的矛盾,去引导学生发疑问难,逐步使学生自能发疑、辨疑、解疑。如《草船借箭》可抓住诸葛亮对鲁肃说的一段话的矛盾处发疑:诸葛亮为了三天内如期交箭,一方面向鲁肃求援,要借二十只船;另一方面又要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诸葛亮为何只避周瑜,而不避鲁肃?要从诸葛亮前后矛盾的语言中去剖析周、鲁为人的不同,了解诸葛亮的知己知彼、料事如神,并从中学会怎样发现事物的矛盾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10.避读法

即指导学生在自读中除遇到深奥而又是关键的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外,对一般不影响课文的次要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可存疑,避而不读,有些属于无关紧要的内容,也可以避开它跳过去,以保证阅读的速度,从而培养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避轻就重的处理能力。如《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件事。前三件事写得很简单,而议花生的情节写得很详细,是课文的重点所在,自读前,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在尝花生的收获节上,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大家讨论?哪些人说了,谁的话是主要的?”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把种、收、吃花生这些内容一眼带过,直插议花生这一详写段,很快就能抓住主要内容,从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下载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的学习指导方法(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学习普通话方法指导

    中学生学习普通话方法指导 ——“农村中学快速推广普通话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组 曹斌锋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是国家统一的需要,民族团结的纽带,经济腾飞的保证,也是对外交际的唯......

    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6)班张凌智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对于我们年少年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兴趣,培养爱好学习语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农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但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视野较窄,可供阅读的书籍极其......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4) 四、置疑解疑自读法 这种自读法极其有用。学生不能一辈子跟在老师后面听课、读书。因此,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对今后学生独立读书,从事研究十分有用。......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蔡兆明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

    成人高考业余学习三大指导方法

    成人高考业余学习三大指导方法 一些接受成人教育的人往往为自己缺乏“挤”劲和“钻”劲、找不出学习时间而苦恼,这也是一些人学习受阻的主要原因。以下归纳成简单的“三法”,......

    学习习惯及方法的指导

    学习习惯及方法指导 1.高效听课小技巧:利用老师板书、停顿的间隙,迅速回忆刚学过的内容,这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及时发问,以便老师了解你的掌握情况,调整课堂进度;控制自己,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