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药设计:
1)以受体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
2)以酶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
3)以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
4)以核酸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
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方式:化学键的作用
1)共价键
2)离子键
3)氢键
4)疏水键
5)范德华力
6)离子-偶极键及偶极-偶极键
7)电荷转移复合物
8)金属配合物
2、设计优良的载体前药应该符合的标准:
1)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低于母体前药
2)药物与载体一般以共价键连接
3)药物与载体间的连接在体内一定能断开
4)前药以及在体内释放出来的载体必须是无毒的5)母体药物的释放要足够快
3、前药设计的目的和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膜通透性
3)
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3)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4)改善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克服不良气味或理化性质以适应制剂的需要
顺铂的作用机制是使用肿瘤细胞DNA停止复制,阻碍细胞的分裂。进人细胞后,在体内与DNA单链内的两个碱基间形成封闭的螯合环(极少数是在双链间形成鳌合环),就扰乱了DNA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生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环磷酰胺毒性较低的原因:
环磷酰胺是一种前药,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无效,进入体内,由于所含的酶不同,导致代谢产物不同,在正常组织中的代谢产物是无毒的4-酮基环磷酰胺和羧酸化合物,而肿瘤组织中缺乏正常组织所具有的酶,代谢途径不同,经非酶促反应β-消除生成丙烯醛和磷酸氮芥,后者经非酶水解生成去甲氮芥,这三个代谢产物都是较强的烷化剂。因此,环磷酰胺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其毒性比其他的氮芥类药物小。
***抗菌增效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青霉素+丙磺酸
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
*****喹诺酮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必考)
(1)
毗啶酮酸的A环是抗菌作用必需的基本药效结构,变化较小。其中3位C0OH和4位C=0与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结合,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
(2)B环可作较大改变,可以是骈合的苯环(X=CH,Y=CH)吡啶环(X=N,Y =CH)、嘧啶环(X=N,Y=N)等。
(3)1位N上若为脂肪烃基取代时,在甲基、乙基、乙烯基、氟乙基、正丙基和羟乙基中,以乙基或与乙基体积相似的乙烯基和氟乙基抗菌活性最好;若为脂环烃取代时,在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已基、1(或2)-甲基环丙基中,其抗菌作用最好的取代基为环丙基、而且其抗菌活性大于乙基衍生物上。
1位N上可以为苯基或其他芳香基团取代,若为苯基取代时,其抗菌活性与乙基相似,其中2,4-二氟苯基较佳,对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强。
(4)2位引入取代基后,其活性减弱或消失。
(5)5位取代基中,以氨基的抗菌作用最佳。其他基团取代时,活性减弱。
(6)6位不同的取代基对活性的贡献大小顺序为F>Cl> CN≥NH2≥H,6位引入氟原子较6位为H的类似物的抗菌活性大30倍,这归因于6位氟代化物使药物与细菌DNA螺旋酶的亲和力增加2~17倍,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性增加1~70倍。
(7)7位引入各种取代基均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特别为五元或六元杂环取代时,抗菌活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哌嗪取代基最好。
(8)8位以氟、甲氧基、氯、硝基、氨基取代均可使活性增加,其中以氟取代最佳,可使活性增加,但光毒性也会增加。若为甲基甲氧基取代和乙基取代,光毒性降低。若1位与8位间成环,产生的光学异构体的活性有明显的差异。
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毒性:①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3,4位分别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和金属离子如钙、镁铁、锌等形成整合物不仅降低了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能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②光毒性;③药物相互反应(与P450);④另有少数药物还有中枢渗透性,增加毒性(与GABA受体结合)、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
食物可以延缓吸收,应饭前吃,可以与金属离子络合,因此不宜和牛奶等钙、铁等食物和药品同时服用。尽量避免光照。不和药物P450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机制:抑制DNA的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该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请写出组胺H1受体拮抗剂按结构可分为哪几类?分别写出每类药物的代表药物通用名称。
经典H1受体拮抗剂:乙二胺类:曲吡那敏,氨基醚类:苯海拉明
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三环类:氯雷他定
哌嗪类:盐酸西替利
嗪哌啶类:咪唑斯汀
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哪些结构在酸性条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吗?在进行结构修饰时,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增加此类药物的稳定性?
1,2位的酰胺键和4,5中位的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两者都容易发生水解开环反应,4、5位开环是可逆性反应,在酸性情况下水解开环,中性和碱性情况下脱水闭环
在分子的C-7位和C-2位(C-5苯环取代的邻位)引人吸电子取代基、1.2位或4,5位并人杂环。
抗高血压药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哪些类型?并列举出典型药物。
β受体拮抗剂:盐酸普萘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卡托普利、氯沙坦
区别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什么试剂?
三氯化铁溶液,对乙酰氨基酚呈蓝紫色,阿司匹林不反应
写出氮芥类药物的结构通式,并阐述两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烷基化部分和载体部分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载体部分可以用于改善该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太等药代动力学性质,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活性,降低药物的毒性。
试从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结构分析其商性生原因,并简述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喹诺酮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必考)
(2)
毗啶酮酸的A环是抗菌作用必需的基本药效结构,变化较小。其中3位C0OH和4位C=0与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结合,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3位的羧基被磺酸基、乙酸基、磷酸基、磺酰氨基等酸性基团替代,以及4位酮羰基被硫酮基、亚氨基等取代均使抗菌活性减弱。
(2)B环可作较大改变,可以是骈合的苯环(X=CH,Y=CH)吡啶环(X=N,Y =CH)、嘧啶环(X=N,Y=N)等。
(3)1位N上若为脂肪烃基取代时,在甲基、乙基、乙烯基、氟乙基、正丙基和羟乙基中,以乙基或与乙基体积相似的乙烯基和氟乙基抗菌活性最好;若为脂环烃取代时,在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已基、1(或2)-甲基环丙基中,其抗菌作用最好的取代基为环丙基、而且其抗菌活性大于乙基衍生物上。
1位N上可以为苯基或其他芳香基团取代,若为苯基取代时,其抗菌活性与乙基相似,其中2,4-二氟苯基较佳,对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强。
(4)2位引入取代基后,其活性减弱或消失。
(5)5位取代基中,以氨基的抗菌作用最佳。其他基团取代时,活性减弱。
(6)6位不同的取代基对活性的贡献大小顺序为F>Cl> CN≥NH2≥H,6位引入氟原子较6位为H的类似物的抗菌活性大30倍,这归因于6位氟代化物使药物与细菌DNA螺旋酶的亲和力增加2~17倍,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性增加1~70倍。
(7)7位引入各种取代基均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特别为五元或六元杂环取代时,抗菌活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哌嗪取代基最好。
(8)8位以氟、甲氧基、氯、硝基、氨基取代均可使活性增加,其中以氟取代最佳,可使活性增加,但光毒性也会增加。若为甲基甲氧基取代和乙基取代,光毒性降低。若1位与8位间成环,产生的光学异构体的活性有明显的差异。
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毒性:①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3,4位分别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和金属离子如钙、镁铁、锌等形成整合物不仅降低了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能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②光毒性;③药物相互反应(与P450);④另有少数药物还有中枢渗透性,增加毒性(与GABA受体结合)、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
食物可以延缓吸收,应饭前吃,可以与金属离子络合,因此不宜和牛奶等钙、铁等食物和药品同时服用。尽量避免光照。不和药物P450联用
名称
主要缺乏症
维生素A(视黄醇)
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及皮肤粗糙等
维生素D3
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症
维生素E(生育酚)
用于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及更年期障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间歇性跛行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维生素K3
凝血障碍
维生素B1
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胃肠疾病
维生素B2
嘴炎、舌炎、脸部皮脂溢、结膜炎、拍光
维生素B6
治疗妊娠呕吐、放射性呕吐、异烟肼中毒、脂溢性皮炎剂粗糙病等
维生素B4
白细胞减少症
维生素B3
粗糙病、扩大血管和降低血脂的作用
叶酸
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B12
治疗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尿的酸化、高铁血红蛋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