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式”预算问效机制
党的十九大以来,XX市人大深入贯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改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上作了很多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半年以来,XX市人大围绕提升预算支出效益,沿着“由点到面、由柔变刚”的路线循序渐进,初步形成一套“评价式”问效机制,逐步扭转了以往“重程序、轻效益”的粗放监督方式,在提升政府预算绩效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主要做法
(一)抓点式评价。
典型做法就是对百姓重点关注的十大民生实事相关投资项目实施绩效,以满意度测评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价。为更好地体现测评的针对性和公正性,该市人大将十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分解并细化为35个子项目,使所有的子项目都能追溯到具体牵头部门,彻底打破了以往此类评测的“大锅饭”格局。测评主要分部门自查、现场调研、审议测评、测评运用等4个阶段。①部门自查。市政府牵头组织十大民生实事细化子项目所涉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报告,未完成项目被要求重点说明。②现场调研。根据各工委分工联系,分为6个现场检查调研组对项目实施取得的实效与存在问题开展实地调研,作出详细的初步评价。③审议测评。由常委会组成人员综合部门自查、现场检查调研等情况,分别对各分解项目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逐件作出评估。④测评运用。测评结果在报告市委后被作为部门单位年度综合考核的内容,对其中满意率低于50%的子项目,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时,测评结果在次年人代会上向全体代表作通报。(二)串线式评价。
典型做法就是对重点部门预算绩效,引入第三方中介评价,依据时序线性连续若干年对其开展跟踪评价,避免问题反弹回潮。评价过程主要分为选定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机构、开展具体评价、形成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反馈、评价结果运用等6个步骤。①选定评价对象。在市财政局推荐的基础上,财经工委协商确定3-4个评价项目。②确定评价机构。财经工委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通过招投标、询价等程序,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签订委托评价协议。③开展具体评价。中介机构在预算支出的具体管理和使用部门(单位)提供完整、如实信息的基础上,逐项科学、合理地设置量化指标后开展细化评价。财经工委则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及时跟踪督查评价工作,确保评价公平公正。④形成评价报告。中介机构完成评介工作后,向财经工委提交评价工作基础报告及相关基础工作资料。财经工委根据中介机构提交的基础报告及相关材料,汇总形成预算支出绩效整体评价报告。⑤评价结果反馈。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整体评价报告,财经工委根据绩效评价情况和常委会会议审议情况,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书面反馈绩效评价的相关意见。⑥评价结果运用。根据评价意见,及时督促政府及财政部门建立整改、运用、追责机制,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三)促面式评价。
典型做法就是围绕新《预算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对全市一级预算单位开展全覆盖式的执法检查,促进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整体面上的提升。检查内容主要涉及《预算法》的学习宣传培训情况、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监督管理情况以及最为关键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等3大类共计28个小项,评价采用负面清单量化计分,最终进行排名并公开。其过程主要分宣传、发动、自查阶段,检查阶段,审议和整改阶段等三个阶段。①宣传、发动、自查阶段。通过《XX日报》及政府公众号等,以全文刊发《预算法》、组织有奖知识竞赛等方式对执法检查进行社会面宣传。在充分预热后,召开执法检查动员会,组织各被检查单位根据执法检查实施方案进行自查,并要求形成详细的书面自查报告。②检查阶段。根据各工委分工联系,组成6个执法检查组各自对联系部门进行检查,其中对随机抽取的3-5个部门进行重点检查。③审议和整改阶段。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贯彻实施《预算法》情况和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要求在2个月内研究、整改并作回复。二、主要收获
(一)破解了四大难题。
一是破解了监督“三多三少”的难题。较好扭转了预算监督“三多三少”现象,即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面上监督多、核心监督少;建议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二是破解了监督内容抽象的难题。将原本宽泛抽象的预算监督内容(对象)更为具体化,甚至精细到某一事项,为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切入点与延续性。三是破解了监督力量不足的难题。把预算绩效监督工作从财经工委提升到整个人大常委会层面来做,打造了一支全员监督的团队,并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四是破解了监督落实跟踪不够的难题。以往预算监督对后续的具体落实跟踪问效不够,没有认真组织“回头看”,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二)取得了四大成效。
一是推进党的新时代执政理念的贯彻。
“评价式”预算问效在实践中不断扩大着参与面,让整个常委会、全体人大代表甚至是普通群众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大多数”的评价促使预算决策更加符合本区域的实际,更加有利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如在对十大民生实事相关投资项目实施绩效进行评价后,政府对其中的“三江六岸”治理等细化了诸多细节,使其更加符合公共需要。二是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种评价方式即有不同针对性,又能优势互补,灵活组合运用即扩大了预算监督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又增强了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能有效督促政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通过《预算法》执法检查,XX市人大共梳理出8个方面16项167个具体问题,提出7个方面17条意见建议。在此推动下,编外用工管理混乱等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得到迅速整改。三是提高政府规范预算活动的主动性。
“评价式”预算问效以实地调研(检查)为核心内容,在大量基础数据与实例支撑下,做到有理有据,倒逼政府在规范预算活动方面更加主动且有章可循。如在今年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前,XX市政府主动邀请人大开展了2018年度全部24项新增政府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项目和计划安排的实地初审调研,并根据提出意见建议提前做了完善与调整。四是提升人大干部履行法定职责能力。
随着“评价式”预算问效的摸索实践,为落实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提供了较为充分的预算监督本领和经验支持。同时,人大干部中逐渐形成了“制度自信、制度创新”的共识,打造出了一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自信的创新型团队,推动了人大其它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