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打扫卫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掌握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了解问题来源于生活,提高生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学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新课学习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使用“学乐师生”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 竖式计算26÷4(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练习
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六、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第二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案3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打扫卫生》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添0继续除的计算
2、能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添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中间有0和整数部分不够除用0占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18.6元买了6斤葡萄,每斤葡萄多少钱呢?”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2、今天淘气打算去买扫把(出示主题图)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师:有问题吗?
二、探索新知
1、生,被除数位数不够了。
师:你真能干!有小朋友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生:在被除数末尾填0继续除。
师:说说为什么可以在被除数末尾填0继续除。
2、请同学们完成:“买4个簸箕花了26元,每个簸箕多少元?”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小结:整数除以整数,可以点上小数点,添0继续除。
三、试一试
1、教材第5页第试一试,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每步是怎么算的。
小结:在小数除法中,也要一位一位往下除,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上面商0占位。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就要在个位商0占位。
四、总结反馈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第三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案2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打扫卫生》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添加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添加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末位不够除,添加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室是我们502班所有同学一起上课,学习的地方,保持课室的整洁是我们全体成员的责任,那为了维持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就需要用到一些工具来进行大扫除。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打扫卫生都需要哪些工具(教师板书课题:打扫卫生)
二、新课讲解
前天,我们的卫生委员某某同学去商店买了6把扫帚共花了18.9元,请同学们估一估、算一算每把扫帚多少元?
(先引导学生列式“18.9÷6=”,学生可能用其他方法算出结果,教师针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点评,也可在黑板上演示)
师:昨天我们学过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那这道题也可以同样用竖式来计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看怎么除?
(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讲解除的步骤,当算到除不尽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添“0”可以继续除下去的原因,因为3角就是30分,3个0.1可以看成30个0.01)所以每把扫帚3.15元,另外,卫生委员还买了4个簸萁共花了26元,请同学们用上面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一下每把簸萁多少元?(教师下去指导学生进行演算,然后用课件演算每一步的过程和意义)
书本p5 试一试(教师讲解过程)
霸王龙玩具每盒12个,共12.6元。平均每个多少元? 剑龙玩具每盒24个,共18元。平均每个多少元?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 练一练 1、2、3、4
1、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的体重可达198t,蓝鲸的体重相当于大象体重的36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估一估,再用竖式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用竖式算一算,并说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12.3÷2 20.7÷5 36.3÷3 30÷4 45.9÷6 42÷8 3、15个长方体礼盒用去16.2m彩带,20个正方体礼盒用去19m彩带。
平均每个长方体礼盒用去多少米彩带?每个正方体礼盒呢?分别用竖式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4、森林医生
四、课后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了什么
第四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饼》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分饼》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分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挂图(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猪八戒正遇到一个难题:取经途中师徒四人饿了,准备吃些干粮,八戒打开包裹分饼(板书:分饼),发现只剩下了3块,他呀,不知怎么分才能平均分?同学们愿意用你们的智慧帮帮他吗?(出示主题图:)
二、新课学习
(一)探索活动一。
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卡代表饼,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2.全班反馈,展示分法。
(1)指名汇报,交流分法。
(2)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按照这样的方法,再分第2张饼,这样每人分到3个—张,即34张。
把3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到3张饼的—,也是—张。
3.这时每人只分到四分之三张饼,要使每人刚好吃到一张饼,每人必须再分到几分之几?合起来一共几分之几张?
(二)探索活动二。
唐僧师徒四人每人还吃不到一张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担心他们吃不饱,又给他们4人送来了9张饼,现在平均每人又可以分到多少张?
1.同桌讨论分法。
2.班级反馈,展示分法;
(1)学生汇报,交流分法;
(2)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分法一:先分1张,每人—张,这样一张一张分,9个—张,也就是—张。
分法二:可以把9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到9张的—,合起来也是—张。
分法三:可以先分8张,每人分到2张,再分剩下的1张,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又分到—张,合起来是1张又—张。
板书:写作2张,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学生跟读)。
小结:三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的值是相等的。
(三)探索活动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1.出示下列分数,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分类。14、23、34、94、33、65、55、89、63、214。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说出分类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小结出示: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1。4.辨析举例:分母的值越大,这个分数的值是不是就便假分数了呢? 讨论后学生举例。
5.讨论:214应该分入哪一类?
带分数: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1。
小结:带分数也应归入假分数这一类,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三、结论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四、课堂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1)以4为分母的真分数,分子最大应是()。
(2)以8为分母的假分数,分子最小应是()。
(3)—是真分数,—是假分数,那么X是()。
第二关:判断。
(1)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
(2)带分数一定大于假分数。```````````````````()
(3)分子是5的真分数有4个。`````````````````()
(4)分母是5的假分数有无数个。```````````````()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课练》。
六、板书设计
分饼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第五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倍数和因数
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发、教学程序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的内容。
“倍数和因数”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2、5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 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六:教具:多媒体
七:说教学流程
(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
1、动手操作。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同时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将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
2、提问:你表示的乘法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可能是怎么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多媒体演示相应的图形。
板书:12×1=1
26×2=12
4×3=12
设计这两步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 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边说边在屏幕上显示)
师:如果我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12×1=12,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然后叫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某个数)=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
5、老师板书:15÷3=5 根据这个除法算式,你也能找到倍数、因数关系吗?谁愿意说一说。
教师小结:我们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来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6、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理念: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二、合作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想办法找出18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
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引导学生:你们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3、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 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4、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5、引导学生观察12、15、16、18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教师板:一个数因数个数是有限的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三、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通过对学生书写的比较,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
提问:写的完吗?那怎么办?
板书: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某个数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找出4的倍数: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教师出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2、神奇的“完美数”
6的因数有:1,2,3,6 其中:1+2+3=6
28的因数有:1,2,4,7,14,28 其中: 1+2+4+7+14=28 在10000以内的数中,这样的 “完美数”有:6,28,496和8128。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