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技法 刮出来的画》
第15课 小技法:刮出来的画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技法:刮出来的画》是第三单元《造型广场》中的第五课。利用绘画的小特技,在刮画的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画面的点、线、面处理的装饰效果,提高学生作画能力。学习课本上《瓶里的花》运用线条的疏密对比手法,欣赏其装饰美感,另一 幅《大象》则用黑白画的块面处理方法,粗犷、有力、装饰感强,与印章中的白文印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活动一:
1、制作底子,先上蜡笔色,要求涂满、涂匀,然后用黑色水粉颜料合肥皂加以覆盖,待干备用。(底子的制作可在课前布置,也可让学生在等底子干的时候,用上一班级学生做的底子,打个时间差。)
2、起稿,刮画。活动二:可采用植绒纸作底,进行刮画,则另有一番情趣。刮画,是绘画中的一个特技,工具简单,容易上手,适应少年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并深受他们的欢迎。通过学习、制作,体验——刮画艺术的装饰趣味与独特美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班(六年级)的学生好问、好奇心强,他们对绘画中的特技——刮出来的画,特感兴趣,手中的刀,象魔术师那样刮到哪里,哪里就出现彩色的线条,真是不可思议,画面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点、线、面”在绘画中重要的作用,掌握刮画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装饰画的特征及画面的处理方法,通过刮画实践来增强自我情感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表现装饰画的美感,引发对刮画纹理所具美感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认识装饰画特征,能用合适的手法刮出美丽的图画。
五、教学难点 能恰当地处理画面,将点、线、面较恰当地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使画面具有装饰味。
六、解决难点的建议:
1、画素描小稿,或黑白的或线描的;
2、块面的处理,建议用印章阴刻的构图法,较容易着手;
3、线描的处理,先把主要的轮廓线及结构线确定好,再添加其他纹理线。
七、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卡纸或铅画纸、铅笔、画笔、黑水粉颜料、刀片等; 教师准备范画、学生作品、演示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小技法:刮出来的画”
1、教师当场在预先制作好的底子上作减笔画,或线、或面的,在画面上奇迹般地出现彩色的线条和块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在实物投影仪下实施此项操作,其效果最佳。)
2、出示课题《小技法:刮出来的画》 教学切入口建议:
1、刮画上的线、面,通过观察、比较,有感受后再画(刮): A、观察入手:在画面上能刮出彩色的线、面,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做?(刮画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B、比较入手:课本中,上下两幅范画有何特点,归纳出装饰画的画面处理的方法。(1、以线为主;
2、以面为主;
3、线面结合)
C、感觉入手:通过刮画的过程,感受刮画特有的意想不到效果及美感。
2、制作画纸,通过刮画,感受装饰画的美感:
A、在卡纸或铅画纸上,用蜡笔任意地均匀地涂上几种颜色。(颜色选择以明度高的浅色为佳,与黑色的底子反差大效果好)B、用黑水粉颜料合肥皂覆盖,要求不露底色,涂匀。C、等干透后再进行刮拓制。
(二)探索特点 实践尝试,发现刮画的特性。先请学生用刀角在老师预先做好的“纸上”上作画,提问:
1、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用刀刮一下,它会露出颜色来?
2、这个绘画底子是怎么做的,五彩的颜色和黑色哪个先上?
3、黑色水粉颜色不加肥皂,行吗?为什么?
说明:学习、掌握刮画的特性,采用鼓励学生尝试实践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做做、画画,在尝试中发现刮画的小技法,总结使用过程中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都由学生尝试后总结得出。这样做等于提供给学生实践体验的学习经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好方法。
(三)探索方法
1、刮画可分两个步骤:一做底子;二刮画。
2、在刮画中可分:一用线造型;二用面造型:三用线、面结合的造型。
(四)作画练习
1、出示范画若干,分析方法
2、今天,你想画一幅什么内容的作品?
3、教师巡视辅导
说明:学生作业前对范画的思考分析,破解了作品制作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绘画出高质量的作品起到了示范、指导的作用。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灵感,互相影响,相互激发,共同提高。
(五)作业评价
1、小组内学生相互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并选出最佳作品。
2、展示所有的作品,从中寻找相同特征的手,巩固知识,联络感情。
3、集体讨论学生作品的成功,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与探索尝试。拓展活动建议:
1、选用彩色植绒纸,可直接在植绒纸上刮画,露出白色的线条或块面,通过不同的刀法,会出现不同深浅的白色,有一定的层次感,可以表现较细腻的画面。
2、在浅色的卡纸上,涂黑的水粉色或油画棒,(或相反,在深色底上,涂浅色),然后再刮画。
3、在白色的卡纸上,涂黑的水粉色或油画棒,这样的刮画,还有点版画的味道呢。
4、做成纪念卡并同学签名交换,增进友谊。
5、刮画、刮字做壁报的报头、题花。
第二篇:刮出来的画教案
《刮出来的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刮画底板的制作方法
2、学习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进行刮画创作方法。渗透点、线、面等美术语言,创作一幅海底世界的刮画作品
3、通过刮画学习与实践,体验美术工具的多样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刮画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师:课件、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海洋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热带鱼,学生说说海底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热带鱼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 会了哪些有关热带鱼以及海底动物?
(1)学生述说。
(2)教师总结
三、技法探究
1、教师出示有关鱼的刮画作品,引出该节课任务是学习如何刮画
2、出示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鱼以及其它海洋生物,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形体特征、色彩纹样,并在欣赏过程中以大鱼小鱼和谐相处为例渗透统一和谐的构图思想
3、教师示范刮出一幅构图饱满,线条粗细,疏密对比鲜明的“海底世界”,教师在作画过程中需强调画面的构思和创意,落笔肯定,边示范边讲解
4、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探究刮画技法
四、布置任务,学习创作
作业建议: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学习的刮画技巧,为鱼儿们重塑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
作业要求:构图饱满,画面富有创意,能够使用多种工具,强调工具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作业展示,评价交流
第三篇:《刮出来的画》教案
《刮出来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以及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2.尝试运用不同纸材、涂色工具创造不同的底版及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教学准备:范作、课件、常规及特殊的刮画工具。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范画(或者民间艺人制作的有关相近于刮画的作品和有关刮画方面的录像),指名要学生述说看到的这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异同点,自然地引入课题。
2.学习创作。
(1)出示课件(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学生欣赏时,提醒他们注意底版的制作及刮画的技巧。
(2)学习制作方法:观察书本中刮蜡画底版制作以及刮画的方法,学生说说制作步骤。(3)师生互动讨论:涂色、刮画的方法以及注意点,特别讨论作品的创意。(4)提供创作建议:①创意:构思与众不同、材料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②涂色:涂双色时,先淡后深(或反之),一层盖一层,还要考虑到刮画时的效果(不一定都很均匀);③刮画: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④工具材料: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5)教师示范: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述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要求速度快、精讲和粗演结合、动作到位、抓住要点等)。
3.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如开心一刻等为主题的有意思的内容)。(2)提醒注意: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底版和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可合作完成作品)。
(3)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涂了和谐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4.课外延伸。
(1)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巨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2)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抽空进行刮画练习。
第四篇:《刮出来的画》 教学设计
《刮 出 来 的 画 》 教学设计
鳌江第八小学 李定好
一、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涂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过程中自发学会了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了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儿童的情绪得以宣泄。
三、学生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技巧,学习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采用讲授法及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学习了解树的形态及画法。
3、通过《彩色森林》、《刮画》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感觉及审美情感。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形式进行刮画,描画美丽森林。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六、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森林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画面,学生说说森林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四季及不同天气变化下的森林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色彩?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漂亮油画棒颜色不规则性的厚厚涂在范画白纸上。
3、对呀,森林里有着丰富的色彩,那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而树又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谁来说说对树的了解:
(1)树的种类及不同用途。(2)树的形态构造。
3、这么美丽的家园,不仅是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地神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女巫,她看到我们美丽的家园以后居然想据为己有,于是,她就施了一层魔法,美丽的大森林顿时一片漆黑。(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将底色完全覆盖。)
4、这么美丽的家园被女巫霸占了,我们怎样去拯救森林,使它再焕发昔日容颜呢?哪位同学想到了?(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出谋划策)
三、拯救彩色森林
刚才听了同学们献上的决策之后,老师不仅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机智聪明,而且个个都是忠肝义胆,为了正义事业都甘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面,就请小精灵们拿起你们手中的魔法棒去恢复森林色彩吧。
1、“魔法棒”的使用。(1)教师讲解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2)以线条为主,适当地刮出块面。
2、恢复美丽“容颜”。
(1)教师将刮出的范画予以展示,请同学们进行比较,说说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刮出来的)
(2)构图讲解: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3)等了这么久,老师相信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创设情境:小精灵们小组合作拯救彩色森林。)(4)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们互相观看,比较发现的方法,自找不足。老师帮助查找原因,鼓励学生对症下药,纠正方法或修笔。)
四、体验“庆功”喜悦
经过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美丽的大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他们正向我们招手致谢呢!
(1)学生派代表陆续把组内完成作品送上讲台。(2)小组介绍成员创意。
(3)学生评价到师小节。(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
五、总结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利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了美丽的森林,维护了正义,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爱护树木,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刮画贴到外面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带领学生走出活动室)。
第五篇:《刮出来的画》教学反思
《刮出来的画》教学反思
《刮出来的画》是一年级的一堂绘画表现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掌握了刮画的形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中,这种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觉得本课的导入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景,以“一支神奇的笔”拉开了新课的导入。将学生的吸引力一下子牢牢抓住,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设问“是不是真的是因为笔在起作用呢?”,“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都急于解开这个谜底,积极投入学习中去,也就使得我能更好的开展教学。
本课由于面对一年级孩子,所以把原本的1课时分作2课时完成,重点教授孩子怎样均匀涂色。我交代学生可以涂单色也可以多色,但孩子的天性总是喜欢漂亮的颜色,因此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的涂上多姿的底色。在示范涂色过程当中我重点强调涂色要重些,涂完整,不要留太多小白点,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做到,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让画面涂色均匀完整。
在此堂课发现有些学生涂色不均匀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没有用尽涂,而是因为蜡笔的问题,蜡笔不够油性,质量不好,导致涂的干巴巴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孩子我让其借用别人的蜡笔去画,效果和之前完全不同,并建议以后买蜡笔尽可能买好一些的。
在本教学过程中自己觉得在上第二层底色时还可以让色彩更多样些。除了黑色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深色,如深红、深蓝、咖啡、墨绿等等。这样让作品的内容能更丰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