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优秀教学设计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2. 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3. 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4.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教学重点:
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教学难点:
为什么校内活动要守秩序。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校内发生的不安全事故。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3.了解一些校纪校规。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教育过程:
一、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 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2. 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 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 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6)上下楼靠右行。
小结: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小结: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3.同桌互相说说: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板书:活动守秩序
4.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第二课时、校内的安全教育
1.给学生讲述最近在其他学校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秩序。)(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照自己是还有上述行为。(2)交流:自己以后该怎样做。
2.说一说 上体育课时;同学之间相处时;参加运动会时这些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3.模拟练习:(使学生知道校内怎样守秩序。)(1)去厕所的路上(2)去食堂的路上(3)上学、放学路上(4)乘车时
(5)课间休息时 这些时候我们该怎样做? 4.小组交流:(1)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做哪些活动? 师: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玩跳长绳,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在踢毽子,有的铺垫在玩压板,还有的同学在引水桶前接水喝。(2)观察他们的表情怎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3)小结:在校内,同学们都很守秩序、守规则,所以他们玩得很高兴,休息得好。
第二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专题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
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这个群体就是留守儿童,他们也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群体。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遣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僻、任性、内向、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幼女被强奸等生命安全事故。正因为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怀与爱,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竭尽全力帮助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愉快的学习。现将本班的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祝某,男,9岁,他是我姑妈亲戚的孩子。暂住在我姑妈家。他的父亲是山西煤矿的工人,母亲去了广东打工。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谁都不想管孩子,互相推卸责任。他们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姐姐上初一,她就成了家里的“家长”,除了上学还要给妹妹、弟弟洗衣、煮饭。父母别说管他们的学习了,就连他们的生活有时也没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缺少亲情的关怀,他到班上一个多月,我发现了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从不写作业。
2、个人卫生较差,人好像都不愿意接近他,还经常捡掉在地上的零食。
3、贪玩,有时逃课去网吧,甚至还和班上的其他孩子去网吧。
4、调皮、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和他交流,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1、父母的溺爱,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他们姐弟三个,只有他是有户口,两个姐姐都是“黑人,”父母没对他严加管教放任自流。从而导致了他贪玩,不完成作业,老师催促他时他就拖,放学了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地逃跑。
2、父母的方法简单粗暴,父母的感情不好,在家时经常吵闹,对孩子也没耐心,爱的时候什么都满足,有情绪时就是拳脚相加,不和孩子做感情的交流。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他自己做事也就没有耐心,学习上就“破罐子破摔。”
3、内心的孤单与自卑,父母都不在身边,自己的想法、需求都无处诉说,长期以来就形成可他孤僻的性格。别的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还有其他长辈或亲人的关怀,而他没有,孩子的内心深处非常的自卑。加上平时在学校没有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心、帮助,他从不参加班里的任何活动。
4、自我控制能力差,平时父母疏于管理,自己也没自觉性,放学后不回家,在街上东游西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只要源于父母的疏忽,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于是,我决定从家长和他本 人 入手。
三 只要措施
1、希望他们父母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平时多打电话回家关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爱。有时间要经常回家与孩子交流,给他买上生活和学习的必用品。
2、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只是粗暴的打骂,要讲究方法,要及时纠正,并多鼓励。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慢慢改正。
3、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多问同学、老师,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4、我会在他小小的进步后给与表扬,让他找回自信。发现他的问题,有策略地提出,并帮他改正。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5、针对实际情况,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让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这是一个合格学生的起码标准。
6、用自己的爱打动孩子,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失了亲情,一名好的班主任就要做到自己班上的每个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在你浓浓的爱中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
四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城市化过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进一步流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会进一步膨胀。因此,监护人、打工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组织之间要紧密协作,共同努力,政府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鉴于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隔代监护和亲戚监护的种种局限,政府应通过修改在户籍、借读等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制定的歧视性政策,减免打工所在地学校对民工子女征收的额外费用以及降低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标准等手段,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最终使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一起在外生活,实现最优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子女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进一步推进寄宿制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子女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三)改变学校教育理念。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满足子女亲情需求,要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错误片面观念,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即使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也应留下一位专门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以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当两人都出去时则要改变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最好每个星期至少与子女联系一次,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形式上,除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五)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随着2005年党中央的第6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民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万人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万,其中近1万随父母进城,被称为流动儿童。超过1万留在家乡,被称为留守儿童。当前,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还仅限于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因此,关注三农问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我们必须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从法律上、制度上把这一问题整体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让留守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留守子女,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要减少留守子女就是要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让其子女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落实支农政策,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据我所知当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普遍较差,2001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总面积达411万平方米,占全国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危房总面积的72.6%。全国农村小学、农村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达8.1%和6.%。很多学校缺乏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为此,首先政府应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多创办一些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尽快落实农村特别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免杂费、课本费,属寄宿生的国家补贴生活费)政策。其次提高农村中小教师的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待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个性、气质出发,因材施教,把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一个都不少地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关怀视野内。第三是加大当前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工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资料显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形成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要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让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解决。二是建立和完善
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我国农村一直没有培育社区教育组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流动人口很少,父母与子女少有分离。但现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移动将越来越频繁,父母缺位情况将越来越严重。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党政机关的富余人员以及中小学退休教师,在留守小孩较为集中的乡村建立一些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基地,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政府,妇联或团组织可以鼓励有亲和力的成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他们父母的角色,给这些留守孩子生活、心理及学习上更多的情感慰藉和关爱,以作为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种补偿手段,三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教育、文体、广播、司法、财政、卫生、民政、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如此。因而,要改变留守儿童不良的教育现状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参与程度。我们应该把留守儿童问题摆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另外,高校暑期下乡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都与农村教育相关,可以运用这部分力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共青团组织设有农村青年中心,可以兼顾儿童成长。
2、父母要有意识地多与孩子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多听听孩子心灵的呼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很重要。父母应经常与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看孩子的其他亲属和学校经常沟通联络,交换意见。如有可能,应把孩子领至务工所在地就读,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做到挣钱、处理个人问题与关心教育子女两不误。
3、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家校联系卡制度。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 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时对患病、受伤害的留守儿童进行治疗;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社会氛围,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4、完善《 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各政府部门同抓共管。当前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夫妇在外出务工时,将未成年的孩子交由长辈或他人抚养、监护,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在长期相对孤立的成长环境中,如何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实施以下综合治理的方式方法去加以妥善的解决:
其一,利用大众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关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像宣传和报道如何预防与治理艾滋病、家庭暴力那样,去宣传和报道如何重视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心和呵护。
其二,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健全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监护体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事,政府理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各省、市、县、乡都要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以便于统筹、协调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各级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以便于实施分类管理,并且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监测机构和制定留守儿童监测制度,以便于全面、动态地把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在农村社区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妇联、团委和教育主管部门携手,发动基层村委会和当地学校来共同构建,其成员的组成也可考虑由农村离、退休教师和青年志愿人员等构成。
其三,在那些具有一定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以便能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呵护和与同学亲切友好交往的氛围中成长,从而达到对他们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的目的,有关部门应挑选富有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同时具有责任心的教员担任学校负责人,在学校教育中增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或生活指导课程,并且对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知识的培训。
其四,在各地农村应大力提倡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举办家长学校,以提高留守儿童家长或代理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这项活动应由县级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牵头,协调教育局、青年团、妇联以及留守儿童居住地的村委会来共同进行,在这项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乡间知名人士以及各种社会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来源可通过社会募捐、家长少量缴纳、基层组织适当支持等多种方式加以统筹解决,其五,彻底打破城乡两元社会管理体制,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与生活环境,并且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学校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留守儿童的问题虽主要表现在乡下,但其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却在城里,因为农民工在城里就业与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流动儿童在城市学校就学环境条件的改善,将能带动更多的留守儿童摆脱与父母长期分离的不良状况,虽然目前城里的中小学校容纳力有限,不少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但政府在统筹规划解决中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时,也应将流动儿童的就学难问题充分地考虑进去,因为这既是一个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又是一个涉及到公民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的社会公正问题。
其六,下大气力改变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城市的不合理现状,努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为达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思路和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有关方面要真正地实施农村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扩大农民工子女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发展途径,其七,鉴于城市化的道路不是单一的,还存在着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搭桥引路这条发展小城镇的便捷之道,或许在一些经济不发达、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失其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离土不离乡、务工不进城的乡镇企业发展的鼎盛期,并不存在所谓留守儿童问题,当然,人们也应当检讨以往乡镇企业发展中的教训,力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能重振其雄风。
1、努力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公平化。一是继续加大投入,通过增加教育设 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二是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的素质,强化农村 师资力量,提高农民群众对教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三是适当提高农村教 师的待遇,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他们的敬业精神。四是加大对乡村教育的管理和督查力度。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大对乡村教育的督查和评估当作重点工作来抓,要把,办让农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2、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多方面关心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了保证农民工子女的安全和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可实行寄宿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造,流动学生,公寓,这样可对,流动学生,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使农民工子女切实享受到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根本办法。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设立贫困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采取为贫困家庭子女发放,教育助学凭证,的办法关心、鼓励农民工子女,让他们 切实感受到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温 暖。学校和教师要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 会稳定的高度去重视。要热切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多给他们提供和创造锻炼的机会,引导和帮助 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克服他们心理上的自卑、孤僻和偏激行为。
3、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要特别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农民工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把他们当作特殊的教育对象来研究和教育。学校和教师要为每一位农民工子女建立详细的档案,要记录他们成长、发展的足迹,并从他们发展的足迹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形成科学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方法。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更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
能,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关心和支持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定期召开农民工子女家长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家长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必要时,学校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用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征求农民工的意见,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要特别防止出现5+2=0的效应,所谓的5+2=0效应,就是两天(指双休日)不良的社会影响足可以抵销五天学校教育的作用。因为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以外所受的约束和教育显然要比别的学生少而薄弱,所以对这一类学生加强校外辅导管理尤为重要。
4、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的 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农村学生向县城流动。如果务工人员子女大量流入城市,造成城市学校班额过大,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那么,农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梦想最终会化为泡影。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控制,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在本地就读,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育,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学校、老师,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全国目前有远超过2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 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针对这种情况有些省市出台了比较可行的方案,例如招募志愿者当“代理家长”的做法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响应。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研究视野要进一步拓宽,我们应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展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全景,研究方法要多样化,主体化。
第三篇: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教案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立体交叉的问题,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和监护人的实际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这就要求监护人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1、对孩子的教育评价要适度。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要有指导性和激励性,要能把孩子所积累的情绪能量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要注意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要切中教育目标,要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能让他们知道自己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为什么,如果再做种事情,该怎么做;同时,评价还要能够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评价他们,让他们从这个评价中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希望,从而不但理解我们,还从中获得足够的前进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多一些形成性评价,少一些定性评价,多一些牵引,少一些打击。因为我们的一句话,就足以毁灭孩子们一个美好的希望,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影响孩子们的命运,影响他们的一辈子;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三思,一定要谨言慎行。
2、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宽松的心理成长环境,这样便于孩子随时把成长的烦恼告诉监护人,从而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点拨。孩子撒谎往往是因为害怕,害怕被大人教训,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得不到大人或别的其他人的理解„„。只有解除了他们的害怕心理,让他们不再害怕我们,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可能对他们实施卓有成效的教育。因此,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敢于轻松面对我们,敢于向我们说心里话,了解孩子的需要,这是我们成人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点拨的前提。
3、给孩子们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让孩子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什么绝对不可以做,并且监护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采用集中学习这些行为规范,再在学习和生活中分散巩固的办法来进行。这样做便于孩子从总体上把握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效果也比较好。
4、教育无小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监护人在明确的教育方向之后,教育应当着眼于眼前,从现在抓起,从点点摘摘的小事抓起。要让孩子从小“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既要惩恶又要扬善,更要从小引导他们诚心向真向善向美。
5、把培养孩子的自控意识作为管理孩子的重点和核心,在培养做人意识上下工夫。变孩子的“要我管”为“我要管”,“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这是整个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只有孩子有了自控意识,才会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我们对孩子们所作的各种限制其实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让他们去开辟自己美好的未来,去实现他们应该实现的人生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贡献。任何缺乏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的人最终都是管不住的,因为一切行为都不过是意识的奴隶!
6、适当变革教育的方式方法,凡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在孩子的教育中,法、理、情的意识是必须的,榜样是必须的,表扬是必要的,批评作为对表扬的一种补充也是必要的,惩罚也不可少,但要适当,要讲究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对孩子进行“武装斗争”,方式更要恰当。教育必须有所准备,讲求阶段性和一致性,朝令夕改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无法适应。
7、对孩子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只能作为正面教育的一种补充。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变好,所以应当多给他们正面的良好的信息刺激,这样一来,他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朝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使他们也无意中染上恶习。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在与人发生问题时,应当多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更不能抬头,否则,就等于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8、在孩子的交往上下工夫。大人们对孩子们的正面教育往往是抵挡不住他们的朋友的负面影响的。因此必须注意他进入的那个群体的动向,千万不可让他们进入那种不健康的集体,比如暴力、诈骗、不正当娱乐等不务正业的团体。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学好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应当使他们远离那些不健康的地方,比如有些网络游戏等,所谓人不走,祸不生,久走夜路必遇鬼,这是很在道理的。特别是那些早熟且有“早恋”倾向的孩子,要随时注意他们行为的变化,并及早从如何适应青春期的这个角度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早恋、初恋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中小学生,一旦进入恋爱状态,问题就会非常严重,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9、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并时刻关注社区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监护人千万不可把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全部推老师,因为无论如何有能耐的老师,面对几时甚至上百的学生,他们就算不吃饭不睡觉也不可能每一个都管到位,他们更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跑到家里面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想把孩子管好,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们又都显得是那么的力不从心,所以监护人还必须肩负起教育这些孩子的主要责任,并经常性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协助自己管好这些孩子。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千万不要奢望社区文化会对孩子们有什么好的影响,只要孩子不误入陷阱就不错了,所以监护人还必须密切注意孩子们在社区(校外)的活动,适时进行监控和教育。要特别强调的是,监护人必须摆正自己和学校老师的责任,在孩子的教育中监护人起主要作用,老师起的是辅助作用。双方必须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工作,并共同关注社区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总之,监护人要关心孩子,老师要关心学生,社区文化也应当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0、敦促孩子的父母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和关爱的存在,让他们理解父母,并以此为努力前进的动力。因为在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羡慕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小伙伴,而且他们被抛弃的感觉都很强烈;可见,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是无法替代的,孩子走上不归路,家庭教育的缺乏是最主要的根源。发动和倡议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让这些孩子多一些健康的呵护,多一些真诚的关爱,少一些孤独和失落、在真正人性化的环境中努力成长,并用自己的健康成长来回报社会。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只有各类教育因素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地正确对待这些孩子的成长以及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问题,从实质上对他们进行帮助,才可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二)教学内容: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十种方法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通常有下列数种: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四、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五、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六、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七、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八、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第四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交流经验材料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交流经验材料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个人社会化的开始,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角色的扮演在这其中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长方面
父亲代表着社会规范的权威,母亲起着引导情感的作用,父母通过直接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和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许多个人特征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就已深深的打上了它的烙印,家庭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养方式形成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教育期望影响孩子的学习成就感。另外,家庭在儿童教育上有许多天然的优势。可见,子女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其教育和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特别吃力,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意识到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离开了家庭教育是完全不科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应将子女的健康和发展放在首位。.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家长们应自觉的学习一些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闲暇时间多看书,给自己充电,甚至于孩子一起学习课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实际行动远远胜过口头说教,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为孩子做好模范和榜样。.父母多与子女交流,多与子女的老师联系
父母把孩子放在家中,托别人照看,虽然通过电话联系,但毕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更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兴趣、关心则更少。正如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所言: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来和孩子谈谈,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情况,关心他们在生理、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多给孩子帮助,让子女感受到对他们的疼爱和关心。父母还应多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请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家庭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与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血液管理外,也要给与他们心灵的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形的爱。培育新一代人,教育是关键。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改变学校教育理念
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学校,学校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关键期,为他们的健康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学校要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上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
2.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家长学校是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规范对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据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有计划的培训。要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要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指导父母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合作
多进行家访或召开家长会,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多向家长反映孩子的状况。架起家长、学校之间畅通的桥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深入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形成家长联系制度。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调查资料显示,仅XX市就产生了近16万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0-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52675人,祖辈照料的43188人,其它亲朋照料的8731人,无人照料的756人。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突出,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庭教育状况堪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XX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XX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3000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3000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一)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二)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XX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三)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XX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XX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XX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四)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XX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代理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五)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XX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XX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应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二是开办寄读学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四是开通留守儿童上学车,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交通安全车辆。五是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劳动、生活知识培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妇联现开办的“儿童快乐家园”让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