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加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激趣导入:看你们今天表现的这么好,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出示课件)
2、边播放课件边简单介绍每种动物的特点,学生简单了解
3、这些可爱的动物在我国湿地部分,它们都有很多种数呢!快来看看(出示教科书表格)
4、通过这个表格,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5、出示自探提示:
(1)、自学例1.分析理解题意,完成例1列出算式,先估算,再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探究算式的计算方法。
(3)、根据题意完成例2.列出算式。先估算,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应该注意什么?
(4)、通过计算,你觉得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6、学生自主学习
二、解疑合探
1、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2、师生合探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A)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B)板书:271+122(C)探究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2)、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3)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4、即时练习
三、质疑再探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运用扩展
1、学生自编练习题,组内解决,师巡视,择优供大家练习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
271+122=393(种)
271+31=302(种)板书竖式
板书竖式
第二篇:三年级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万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奇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除了你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奇动物,它们是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出示课件)
2、边播放课件边简单介绍每种动物的特点,学生简单了解。
3、这些可爱的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你想不想知道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课件讲解湿地)它们都有很多种数呢!快来看看(出示教科书表格)
4、通过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注意把问题说完整,让大家都能听懂)预设:(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3)、我国湿地鸟类比爬行类动物多多少种?
(4)、我国湿地爬行类比哺乳类动物多多少种?(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前两个问题)
5、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例1.分析理解题意,完成例1列出算式,先估算,再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根据题意完成例2.列出算式。先估算,再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应该注意什么?(3)、通过计算,你觉得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6、学生自主学习
二、质疑探究。
1、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2、师生合探,解决问题。(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完成例1)
(A)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B)板书:271+122(C)汇报算法。
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生答:师板书:(2)、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完成例2)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3)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1)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4、知识应用:(1)夺红旗。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三、质疑再探。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运用扩展。
1、学生自编练习题,组内解决,师巡视,择优供大家练习。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
271+122=393(种)271+31=302(种)
第三篇: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教学反思
马官镇中心学校 蔺倩
本单元内容分为加法、减法笔算和加、减法验算。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这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在教学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尝试、讨论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做到迁移类推,且能通过自己的想像、估算等方法,正确完成笔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估算,学生的估算方法越来越灵活和科学。不仅是估算方法呈现了多样化,学生们也初步有了估算的意识。练习中的题:走哪条路最近?可以怎样走?很多人刚开始无所适从,愣了一会儿后开始笔算,大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君家到邮局再到书店绕弯到超市回家最近,而有个别小朋友此时是沉默不语,思考片刻后叫了起来:“不对,是从小君家到邮局到书店再回到邮局去超市回家最近,而且他不是算出总路程,而是将中间不同的一段路进行比较75+329(估算结果是400米左右)比440米要近,所以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跟二年级的估算相比,他们的估算水平、估算意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从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题目正确率总是不十分高,老是会错,一问算理都懂,自己也会订正,可动手一算,十道题一般总要错那么
一、两道,十分伤脑筋。另外,计算速度也很成问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我想能得到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练习。增加练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类型的补充
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但我们还是觉得一上课就端出连续进位、连续退位题让学生讨论步子过大了一些。像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在解决例题517-348之前,我先补充不退位减法567-346、一次退位减法567-348让学生做,我觉得这些都是新课教学的基础,虽然现在是新课程,但是一些好的旧做法还是应该适时地用一用。(2)题量的增加
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笔算,但是要形成技能技巧还是得有一定量的练习。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笔算。
第四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晓开 复备人: 课型:计算课 时间 9.11 教学内容:10页11页例1例2及练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方法。
教学理念:例1例2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学习例1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 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1.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
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小结:
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学习例2 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重点呈现: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
自主探究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注意个别指导。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2.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3.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减法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教学反思
第五篇: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三维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的各种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许多老师,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数学风采?好,我们先来进行口算比赛。1.我会算。(卡片出示)
3+2= 2+7= 4+5= 7-3= 9-4= 6-3= 5+5= 2.我会填。
4个十是()。80里面有()个十。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个十,是()。3.我会说。
数数有多少根小棒?(课件出示小棒图)
像10、20、30、40…这样的数叫整十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1)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瞧,接我们春游的客车开来了,带上数学的小眼睛,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
1.要求一共有几个座位怎么想?你会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汇报,师板书。2.怎么算出得数的?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一听。3.生交流,归纳计算方法。(师逐一课件展示)a.十个十个地数。(评:结合数数想出得数,不错)
b.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评:根据数的组成,指名再说说)c.由4+3=7想到40+30=70。(评:同意这种算法吗?怎么理解呢?请计数器来帮忙,40怎么拨?这里的4表示?30怎么拨?这里的3表示?合起来7粒珠子,这个7表示?所以40+30=70)4.小结算法。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数数的,有计算的,有用数的组成,计算出40+30=70,单位名称是?(板书)
5.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再在书上填出得数。
(二)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
1.这次春游安排了70个同学参加,已经上车30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出示图2)你会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70-30=40怎么想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3.指名说说,集体交流算法。(预设a:数的组成,b:7-3=4,c:想加算减法)4.读算式,说单位名称。
四、练习运用,内化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
(1)我们乘着客车来到欢乐岛,看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商品,瞧,这是什么?(是小珠子串成的手链),让我们来数数每串手链上有几颗珠子(每串有10颗珠子)。(2)左边一共有多少颗珠子?右边呢?你能根据珠子图写出4个有联系的算式吗?(完成想想做做1)
交流: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50+40=90怎么算的?90-40怎么算的?(复习一图四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每组题目有什么联系,独立完成,指4名学生黑板上写。(2)集体订正。
(3)观察没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4)指名说说,讲解算法。
3.玩了一圈,同学们都累了吧,现在让我们动动手,做手指操吧!(全班一起做)4.开火车游戏(“想想做做”第3题)
(1)动物园里还有旅游列车呢,咦?司机呢?如果你是司机,你能又快又准地送大家去游玩吗?(快速在书上完成)把每次的结果填在哪里?(2)指定2名学生当司机,说一说算式。(3)集体校对,评出“优秀司机”。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5题)(1)分角色扮演,读读对话。
(2)指名说说上面两位同学扮演得如何?并说说小兔的话是什么意思?(3)思考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列式计算。(4)交流,说说算法。
6.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五、全课总结
这次春游玩得开心吗?我们在游玩中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收获,教师点评并作适当补充)
第2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例2,“想想做做”第1~3题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难点:
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多媒体演示: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小轿车:“我有3个座位。”中客车:“我有30个座位。”大客车:“我有45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
问:这三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学生回答:30+3=3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1)自我探索算法。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2)小组讨论。
交流算法。注: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3)整理算法。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30与40相加)
谈话:10个10个地数数,是把30和40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30相加(板书: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板书:70+5=75)。2.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么算吗?(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对于先算5+3=8,再算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
谈话: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40和30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45+3,要先把5和3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
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2.“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说出图意。列式解答。共同交流。
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第3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想想做做”第4~9题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25+50
24+5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口算
师卡片出示,生开火车口答。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26+50 20+38 7+62
4+85 73+5 50+40
6+52 42+50 42+5
二、巩固练习
1.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计算在交流结果。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结果不变。
让学生多举几个例子。
2.想想做做第5题。
师先引导学生说出题意,同桌比赛比比谁跳的快。
3.完成第6题。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做,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
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完成第8题。
(1)小朋友看清题意。
(2)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3)独立列式计算。
6.完成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教师板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哪些收获?
第3课时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7~48页 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个玉米,另一只掰了15个。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你是怎样想的?
二、展开
1.猜一猜。
谈话: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提问:小猴子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你们知道吗?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子树是总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不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
追问:23、5、28分别表示什么?23+5=28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指导口答。
三、游戏活动
1.师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12朵花,还剩3朵。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几朵,还剩几朵,原来有几朵。
四、实际应用
谈话:通过刚才的借花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花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再根据问题的选择算发,并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
4.延伸。
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的几个问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都可以用加法来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