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时间:2019-05-12 21:5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第一篇: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1)出示题目:24×11 53×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3×11 16×11 4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5)试一试:59×11 67×11 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15×15 43×47 69×6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2.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第二篇:三下《有趣的乘法计算》教研公开课

大新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资料

教学内容:国标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学时间: 执教教师:

所在教研组:中低数学教研组 执教班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11的速算方法。

2.“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速算方法。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11,“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速算方法。教学难点:

1.强化学生对规律的感知,以及对规律的数学本质的感知。

2.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并独自根据结果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的准确性,体会探索规律并找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悬念

1.教师出示:□□×11=_________,让学生确定另一个因数(两位数),成为一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算式,教师很快的说出这道乘法算式的积。(板书:□□×11=_________)

如:18×11=198;23×11=253;„„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太快了,这结果不会是错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速算,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胃口吊得足足的,为下面学生自己探索速算方法作好铺垫。

2.学生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结果。3.学生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

二、教学新知

1.教学教材第18页“两位数乘11。”

大新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资料

(1)教师板演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道式子的计算过程:①积是这么得来的?②积与第一个因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组交流。

预设1: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预设2: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和。(3)追问:其他算式是否具有同样的方法呢?(4)深化学习,巩固提高。出示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11= 32×11= 52×11= 71×11= 63×11= 45×11= 81×11= 57×11=

让学通过实践,在此发现问题:在57×11这个式子中,5+12=12,应该怎么办?(5)再次探索,完善认知。

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交流心得体会。得出结论:满十进一。(6)试一试:67×11= 78×11= 48×11= 69×11=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2.深化发展,发散思维,教学教材第18页“同头尾合十”。(1)出示:22×28= 35×35= 56×54= 引导思考:这些题目的因数变化了,又怎么办?

设计意图:这3道题让学生产生冲突,发现不能用刚才的速算方法去解决,引导其探索接下来“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速算方法。

(2)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式子的特点;这三个式子乘数的十位有什么特点?这桑式子里的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组交流。

预设1:这三个式子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预设2:两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式子称为”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3)引导学生探索“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①学生先算一算、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②教师板演三道算式并写出得数。

22×28=□16 35×35=□25 56×24=□24 ③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学生交流、讨论,初步发现规律。

预设:对于“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千米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1的数。

(4)计算验证。

大新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资料

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15×15= 43×47= 69×61=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19页题目。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四、总结提升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师生共同小结:①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②发现规律后,要通过计算进行验证③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11=_________ “同头尾合十“

大新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资料

教学反思:

重视验证环节 锻炼数学思维 ————由《有趣的乘法计算》所想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以及“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教材编排首先明确指出,“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进而通过笔算得出24×11、53×11、62×11的结果,在比较中获得初步感悟,并在举例验证中强化认识。之后编排的“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探究,其思路大致相同。之所以课题为“有趣”的乘法计算,同样是着重引领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计算规律的“有趣”。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不再设置探索规律的教学单元,而是通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任过程中感受探索性学习的乐趣,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以丰富对乘法计算过程和特点的认识,增强对计算内容的学习兴趣,凸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

二、验证思维

这儿所要提出的是对于“验证”环节的编排,为何要设置对计算规律的“验证”环节呢?个人认为增加“验证”环节第一可以去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第二可以去完善发现的计算规律。学生通过竖式计算依据初步发现了两位上与11相乘,积的个位和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是原来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之和。但是在实际计算中,有同学发现“当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时,积的十位上该怎么写?”如果之前猜想的,以11×56为例,很容易就写成5116。这与竖式验证的结果是不同的。由此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满十进一”的计算经验,通过进一步的竖式计算,掌握相关的处理方法,完善对两位数乘11计算规律的认识。从这个层面上看,修订后的苏教版教材充分考虑到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吃透教材编排意图,准确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合理设计教学,努力打造有厚度、有深度、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堂。

第三篇: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

《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P44,例4

教学设想:

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后,新教材所特有的。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结合教材的特点,本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算法及算理的经验支撑。

在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的解决中,象12×25=12×100÷4这种算法,学生可能较难理解,这时候我认为就应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借助情景意义的支撑,用实物来向学生展示每一步的算理,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这个难点。

2、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问题的解决,特别是问题一的解决,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见解,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

3、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在问题的解决中,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体现集体的智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这个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简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及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12×25 = 12×100÷4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口答。

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学生文字叙述内容。(课件出示)

a×b=b×a a×(b×c)=a×(b×c)a×(b+c)=a×b+a×c a÷b÷c=a÷(b×c)

2、填空

12=4×()25=100÷()32=4×()125=1000÷()

二、学习新知 学习例4

(一)出示例4情境图

1、看图,交流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指导理解:一打就是12个。

3、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我们可以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

4、根据学生的叙述,提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二)分析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要求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

根据描述得出:王老师买了25筒羽毛球,毎筒羽毛球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2、方法讲解

①观察算式12×25,发现25×4得整百数,而另一个因数12恰好能分解成3×4,因此原式转化为(3×4)×25的形式。12×25 =(3×4)×25 =3×(4×25)=3×100 =300 ②观察算式12×25,发现25可以写成100÷4的形式,这样原式转化为12×100÷4 12×25 =12×100÷4 =1200÷4

=300 ③质疑:你还能想出其他巧妙的办法吗?

根据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12×25 =(12÷4)×(25×4)=3×100 =300

(三)、分析解决问题(2)

①理解题意

要求买球共花多少钱,先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两个已知条件:买25筒羽毛球和毎筒32元

出示:王老师买25筒羽毛球,毎筒32元。买球共花多少钱? ②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法一25×32 法二25×32 法三25×32 =25×(4×8)=(100÷4)×32 =(25×4)×(32÷4)=25×4×8 =100×32÷4 =100×8 =100×8 =3200÷4 =800 =800 =800

(四)小结: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另一个因数刚好是4(或8)的倍数,则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或8)与其他数相乘的形式,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5×4(或125×8)得到整百、整千的数,使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习

72×125 25×7×16 35×18

四、自学问题(3)①指导理解题意

要求每枝羽毛球拍的价钱,先明确每副与每枝的关系,每副中包含两枝,所以,还必须求到每副羽毛球拍的价钱。从共花330元和买了5副可以得到每副羽毛球拍的价钱。

出示: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共花了330元,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指导列式,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一、先求出一副的价钱 法

二、先求出5副共花多少枝

再求出一枝的价钱 再求出每枝的价钱

330÷5÷2 330÷(5×2)=66÷2 =330÷10 =33 =33 ③小结:在连除的算式里,运用除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④巩固练习

6800÷25÷4 5200÷65÷2 24000÷125÷8

五、归纳总结

在计算中,我们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合理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六、课堂训练

72×125 400÷25 25×32×125 9000÷125÷8 80000÷25÷25÷4÷4 88×125

七、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的简便计算

12×25 330÷5÷2 =(3×4)×25 =330÷(5×2)=3×(4×25)=330÷10 =3×100 =33 =300

第四篇: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

湛河区实验小学

付丽丹

有趣的乘法计算

学习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第18-19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推导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的得数的计算方法和“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计算。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的熊大、熊

二、光头强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最喜欢看熊大带领动物们在马戏团的表演,场场爆满。我很想知道每场观看表演的一共有多少人?老板给了一些信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众席共有57排,每排53人,全部坐满,你知道观看表演的人数吗? 师:怎么计算观看表演的人数?你会列式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可是熊大却想了想,很快写出得数:57×53=3021

2、师:熊大做的对吗?熊二不知道熊大的答案是否正确,它应该怎么做? 师:对,熊二列了竖式计算。

师:平时我们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都会像熊二一样,要一位一位地乘,比较麻烦。当一些数为特殊数时,我们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有趣的乘法计算”

二、同桌合作,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

4

3

2

×1

1×1 1

×1 1

师: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乘数都是11。会有什么规律呢?请你用竖式计算结果。(分组)

两位数乘11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

(1)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有什么关系?

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2)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有什么关系?

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3)积十位上的数,与什么相等?

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2、师:根据你的发现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再用竖式计算验证。23×11=253 师:列竖式计算与运用规律计算得数一样,你能说说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可以得到什么规律?有人给这个规律总结了一个口诀,你能猜出来吗?让熊大告诉你吧“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三、验证反思,重构模型

1、熊二说:熊大,你不会是骗俺的吧?我还是不太相信,同学们请你试一试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同桌验证一下。只有多次的验证我才相信。找学生反馈。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熊二这次彻底的相信了。

2、根据规律,完成这道题 64×11=

怎么有同学不做了?遇到什么难题了?

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时,该怎么做?先用规律算算,再用竖式计算验证。学生反馈

小结:64与11相乘,取6和4的和作为中间数,这时满十了,怎么办?(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再加一句“个位满十 百位加一”。

3、计算:59×11=

师: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们注意的?反馈答案。

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我们一起说“两头一拉,中间相加”。“个位满十 百位加一”。

四、适度拓展,挑战自己

1、师: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积有规律,那乘法还有其它规律吗?请看这三个算式:你能找出下面每题中乘数的特点吗? 22×28 35×35 56×54 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

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这几题的乘积会有什么特点?先算一算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分组、找学生在黑板上做)

22×28=616 35×35 =1225 56×54=3024 讨论: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归纳: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

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的乘积 师:积的规律我们发现了,那让我们学着运用吧

3、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分组)

15×15= 43×47= 69×61=(重点讲)

反馈答案,让学生多说规律。

师:其实规律是靠大家不断发现和总结的,我们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现在让我们挑战更难的一题。

拓展: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小结:每组上面的算式第一个乘数比下面的乘数少1,第二个乘数比下面的乘数多1,所得的积比下面的积少1.五、练习:

1、有趣规律我会用 :

27×11= 36×34= 69×181×89=

2、火眼金睛我能辨 :

(1)两个65相乘等于4225()(2)64个66相乘等于4224()(3)64和11相乘等于1204()

3、有趣规律我会说 :

熊大带领动物们精彩的表演迎来了人们的阵阵掌声,观众席共有57排,每排53人,全部坐满,你知道观看表演的一共多少人?

师:当时熊大想了想。很快写出得数:57×53=3021,现在你能合理解释一下熊大思考的过程吗?

教师归纳:只要我们掌握了巧算规律,能让我们算得又对又快。

六、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1、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

2、发现规律后,要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3、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23×11=253 22×28=616 64×11=704 35×35 =1225 59×11=649 56×54=3024

第五篇: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2至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加、乘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第一次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例6呈现给学生一幅小象运木头的情景,3头小象,每头运2根,画面下方小精灵给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做一做”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从中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2至5的乘法口诀”,“看图列出乘法算式”,但对于从画面中收集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页例

6、做一做,第60页练习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实际问题。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且知道为什 么用乘法计算。

难点:怎样把乘法意义和解决问题连接起来。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卡片。

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口诀背得特别好,我想考考大家,好吗?看卡片,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卡片出示6道乘法算式:(4×3= 2×2= 5×3= 3×2= 2×4= 5×4=(2请几个同学来算,其他人在下面当小老师,用手势来判断对和错。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课件出示:5+5+5+5=(×(2+2+2=(×((2学生说出式子后,再说一说改的理由。

师:同学说得真好,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用乘法来计算更简便。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了乘法口算和改写算式的基本训练,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同学们喜欢大象吗?看老师把谁带来了。(电脑出示情境图

1、观察情景图,收集信息。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呢?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收集数学信息:有3头大象,每头运2根木头。(如果学生说得好可表扬:你的语文学得太好了!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师:真是个爱开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特别好。请同学们把这道题连起来读一读。

手势: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就是把这些木头——合起来。

3、引导思考,解决问题。(1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假设A、加法:你用加法把所有的木头合起来,可以。但 是谁还有更简便的算法?

B、乘法:说一说你为什么用乘法呢?师引导说出 每头大象运2根,3头就运了3个2根

(3这“3个2根”真的太重要了,它是我们解题的关键。还 记得我们是怎样数出来的吗?再跟老师在黑板上数一次。一边板书,学生一边数。把算式写完整。

小结:像刚才这样,求几个几多少,用乘法计算更简便。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0页的第1题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把他们浇的树算出来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交流,说想法。

四、课间小游戏,调节学生的疲劳度。做相反的动作。

五、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做一做”(1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漂亮的白天鹅,可爱的梅花鹿,聪明的猴子

(2这么多的小动物,我们先来看小猴子好不好?一共有多少 只猴子?谁会算? 学生说出列式的理由。

(3这幅图里,还有其他的小动物,你们能先提出问题,再把 他们算出来吗?(用同样的方法算出白天鹅、梅花鹿的只数

2、买商品。

(1出示实物,让学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算出所买商品的价钱。

(可以让多几个人上来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更加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课后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

七、扩展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3下,拍2次,一共拍了几下?(6下怎么列式?拍3次呢?(9下师:为什么?如果我想用3×4呢,要拍几次?(4次师:好一起拍?全体起立拍手,下课。〔设计意图:再次从生活中找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我觉得每上一次示范课,自己受益匪浅。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自己在历练中不断的成长。对这节课我有几点反思:

1、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乘法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意义。

2、备课时我谨记辅导员的意见:备课一定要围绕重点设计,为突破难点做铺垫。所以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课件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3、细节也是成败的关键。我觉得我上课处理细节还不够细腻, 比如:引导学生提问方式有时不太好,如果能换个方式效果会更加; 表扬未能照顾到全体的学生,让他们也真正的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 语言还不够简练,不要担心学生不会说,而让老师说得太多。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提高。

下载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趣的计算

    [1] 首先,随意挑一个数字:(0.1.2.3.4.5.6.7.8.9) [2] 把这个数字乘上2 [3] 然后加上5 [4] 再乘以50 [5]把得到的数目加上1763 [6]最后一个步骤,用这个数目减去你出生的那一年......

    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一、乘法交换律  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0.25×8.5×4 12.5×0.96×0.8 0.25×0.73×4 0.25×16.2×4 二、乘法结合律  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

    第三课时 分数乘法的计算(教案)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第三课时分数乘法的计算 【学习内容】 P5例4。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2. 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掌握寻找单位1的方法; 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寻找单位1的方法; 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教案

    《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教案 授课教师:高国富 授课班级:培智二班 授课时间:2014年5月 教学目标: 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竖式的基础上,学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为以......

    计算教案

    计算:区分左右 活动目标:(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活动准备:手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1......

    《有趣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趣的乘法》教学设计 智堡实验学校 刘静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探究中掌握11乘任何两位自然数和十位数相同、个位数字的和是10的速算规律。 2、学生经历算一算、看一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 9 课时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