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模式中

时间:2019-05-12 22:4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模式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模式中》。

第一篇: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模式中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中

评价环节的比较

摘要:评价是一种价值的判断。自从泰勒(Tyler)将“评价”引入课程以来,评价就成为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评价环节贯穿与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通过对有关要素及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以促进自身的改革完善,是优化课程的一个有效途径。泰勒提出的目标模式是常用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而过程模式则是针对目标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两种模式理论的争论始终未休。本文试将两种模式评价微缩到幼儿园教育这一特殊领域加以比较,意在为探索适合于幼儿园课程的评价方式,以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课程 评价 模式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但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这一特殊性是由教育对象——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幼儿教育要求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绝非只是将教育目标锁定在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授上。所以,幼儿教育及其评价渗透于幼儿生活的过程才更为科学有效。如何对幼儿园教育做出合理的评价,是保证幼儿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对于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着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谁优谁劣的问题,必须进行比较、辨证思考,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以目标与评价的关系为划分标准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过程的实质是确定由实施教育教学所能达到目标的程度。所以评价过程首先要从教育的目标入手。第一步要确定目标以便确定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第二不要确定评价的环境,以便受教育者有可能呈现教育目标指向的行为。因此评价与教育目标必须相结合,评价结果才能准确有效。概括讲,目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和评价过程的保障。但这回产生一个问题:目标的科学性由什么来保障?评价过程以什么作为标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评价的目的是要把评价的结果作为修订课程的依据,以促进课程完善。

斯坦豪斯针对目标模式的不足提出过程评价模式和相应的“程序原则”。但这只是作为课程研制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如何明确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内在价值及总体要求呢?如果没有明确的饿教学计划,没有一个严谨的标准来衡量教学结果和教学目标的“吻合度”,整个教学过程就只能是一种尝试。失去了目标控制的评价是不准确的。教师对整个课程就不会有清晰的印象。

二、以行为为划分标准

从上文泰勒的定义,可发现行为注意对其理论的影响很深。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行为目标,再转化为相应一个个行为标准,精确易懂,层次条理,可操作性强。例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样层层细化的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得出结论,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有章可循,又增强了教育意识,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但是,单纯的行为过程评价模式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①幼儿园教育目标强调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并非每个教育效果,幼儿的每个心理变化都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单纯运用行为模式评价教育效果,那么非行为的因素就会被忽略,也会忽略掉教育过程中有价值的潜课程;②一切教育效果固定于单一的行为评价,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只要按照固定的标准来进行就可以,这样儿童理解力、判断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被扼杀在条条框框里了。这样会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以评价的进行实践为划分标准

目标模式的评价可分为前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评价主要是在目标确定后与制定教学内容之间进行。对幼儿某一方面知识或能力进行大概的摸底,了解幼儿的先有水平继而确定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采取的材料和教育方案。可以说前评价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方法。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接受后来衡量幼儿的进步程度、课程内容安排优劣的一个有效方法。它可以作为新一轮课程设计的改进意见和参考,对于课程的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程模式则倾向于使用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作用用于诊断课程内容、改进完善课程提供信息,同时可以在课程的设计阶段优先预测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时刻对于教育过程进行评价,发现教育的不足、偏差,及时进行休整和弥补。它着眼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和主动性。

四、定量与定性

两种评价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不同的。目标模式采用定量的方法来评价,一般是量表法、测查发。往往标准只是几个程度性词语或一传数字。而过程模式则主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过用自然法和访谈法,它是一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意识记录学生行为、心理上的点滴变化。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对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两种评价方式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了了解。目标模式强化了教育着的意志,却淡化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彰显了教育活动的可遇见性,而它又限制了教育活动的情景性;过程模式突出了教育活动的教受行为,契合了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如何教学的过程原则,但会使教育行为指向模糊,仍是一种不成熟的模式。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幼儿园课程必须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为了促进幼儿园课程不断优化,我们应该将两种评价模式的长处并结合幼儿园各自的教育特色来进行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标准以促进幼儿教育全面发展为目的,仍要以目标为基础,课程各个环节不能背离目标;

二、评价必须多样化,以教育主体为主进行自评这里涉及到的主题应该包括教师、幼儿园管理人员、幼儿和家长。这样可以吸纳各方面意见,使评价做到公正、全面;

三、评价定量定性相结合;

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不论哪种模式的评价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幼儿园课程优化的,服务于幼儿教育的。我们必须以客观的态度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

参考书目:

《课程研究方法》

郝德勇

教育科学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托尔夫·泰勒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论 课程的基本原理与问题》 施良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Process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67112404 设计周数:2 学分数:2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之一。通过该环节应使学生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完成工程设计中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设计主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训练。通过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获得调研工作的训练,增强工程意识;提高应用已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设计步骤、初步设计的内容与方法;掌握工程设计图纸的规范与要求。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根据初步设计的要求,在对工艺了解的基础上收集和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1.绘制检测控制流程图,要符合工艺特点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2.掌握仪表选型原则;

3.完成主要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初步设计,包括控制系统方框图、执行器和调节器的选择。

4.系统安全联锁保护对策; 5.编写初步设计说明书。

要求模拟实际工程设计,体验初步设计、答辩过程。

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根据生产实习的对象确定设计题目,收集和查阅资料(2天)主要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初步设计(4天)编写技术设计书(2天)考核(2天)

四、设计说明书要求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主要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初步设计;检测控制流程图;仪表选型;系统安全联锁保护等主要内容。分析清晰,方案可行,图纸规范。说明书字数不做硬性规定,由内容决定。

五、考核内容与方式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包括以下几点:1)工作态度(占10%);2)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占20%);3)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占20%);4)技术设计书编写水平(占30%);答辩(占20%)

考核方式:设计期间教师现场检查;评阅设计报告;答辩。

六、参考资料

1.《DL/T 589-1996 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2.《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3.《DLGJ116-9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4.《JJG001-91 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5.《热工控制设计简明手册》 王志祥,中国电力出版社 6.《过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周庆海,翁维勤合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2第1版

7.《GB 2625-81 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

第三篇: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 目标是显性的,“ 态度、价值观” 目标是隐性的,而“ 过程与方法” 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因此抓住“ 过程与方法”,容易使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而得到具体的落实。把“ 过程” 列为教育目标,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状态、心理情绪等因素,做到在过程中落实“ 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中孕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理念中,方法目标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而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方法,从而发展能力,获得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以“ 过程与方法” 为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了解本源,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技能。二是注意让学生掌握获取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即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等来掌握学习策略,从而达到“ 会学” 的目的。注重过程与方法,就是重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的经历、思考以及获得新知识时的感悟与体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思 维品质的锻炼与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注重师生的交往互动。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单元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观察对称图形的特点:课件演示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的特点,折纸,剪纸,认识折线就是对称轴,通过 指导画对称轴、画对称轴的另一半图形加深理解对称的特点,发现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中观察、思考,理解对称现象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三位目标的统一。

第四篇: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计

——以《外事英语》为例

《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第29期

摘要:基于外事接待工作流程顺序对《外事英语》课程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课程宏观设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基本思路;中观设计解决课程内容的序化问题,并确定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微观设计确立工作情境获取、工作任务和综合项目实施、工作评估的“三阶段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微观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工作过程;英语专业;外事英语

根据目前高职外语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业务脱节,以及现有专业外语课程缺乏岗位适应性的弊端,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语课程开发与设计已成为广泛共识。有别于工作任务具体明晰、工作流程完整的高职工科专业,商务英语、外事英语等这类比较抽象和宽泛的语言课程,如何使课程的宏观、中观、微观设计真正切合实际的工作过程,目前尚未形成较清晰的认识。本文以《外事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行动体系为基础,通过行动来学习,强调获取过程性知识,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这种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与学习者获得相应职业能力之问的桥梁。因此,其设计必然对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各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顺序为参照系,设计课程模块和内容。

以《外事英语》为例,经过调研,明确该课程应面向一线外事接待岗位。外事人才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分为外交人员、外事管理人员、外事接待人才等不同层次,外事接待因其工作的基础性,社会需求量是最大的,因此,该课程培养学习者未来从事日常外事接待工作所需的“外事英语语言能力、外事文化礼仪/政策法规知识、外事操作规范与技能”。在明确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立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为:以外事接待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按照外事接待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

二、课程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

(一)课程宏观设计

课程宏观设计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基本思路。在时间安排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三学期的外事英语1和第四学期的外事英语2。外事英语1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以项目形式的模拟操练为主,穿插中外文化知识传授,学生以“接待方”角色模拟外事接待从迎接到欢送的前、中、后完整的工作过程,这是显性知识积累阶段;外事英语2在与学校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进入职场,经过企业、行业员工在真实环境中的现场教学和培训后进行顶岗作。工作结束后,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反馈给专任教师,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教、学、企三方进行课程总结,这是隐性实践知识及技能获取和构建阶段。两个阶段有机衔接,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方式,全面培养外事接待所需的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中观设计

课程中观设计主要解决课程内容的序化问题,并确定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确定外事接待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过程,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接待方”的角色加以搜集、整理和整合,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建立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融入适当的中外文化知识,最后转化为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外事接待的典型工作过程是:迎接。行程安排 一餐饮宴会一参观_会议谈判一休闲活动一欢送。以此为主线,设计若干与外事接待环节相对应并前后连接的教学项目。教师分解岗位工作环节,设定“接待全程”、“正式活动”和“背景知识”三大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下安排对应的具体工作(学习)项目,见表l。

课程设计中的每个项目本身由多个任务组成,这些任务的有序链接.构成一个小的完整的工作流程,以“迎接外宾”为例,其工作流程是:信息收集一机场接机一人住酒店一礼节会见。“迎接外宾”项目应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能用英语与首次见面的外宾有效交流;能根据外宾要求安排好机场接机、熟悉酒店入住各细节、恰当安排中外方首次会面的礼节性会见/会议;举止符合礼仪、熟悉首次会面中的中外交际文化差异。

(三)微观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上述工作项目,确定“三:阶段式”的微观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工作情境获取阶段。企业、行业人士提供真实工作情境及每个工作情境的工作流程。

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执行和综合项目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中,专职教师及企业人士合作确立任务和项目的性质、内容、实施形式,并指导监督任务执行和项目实施。

此阶段由教师载人情境开始,教师呈现具体案例,分析外事接待:工作流程,将每个真实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导人工作任务。学生领取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和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搜集文化背景知识,在仿真的情境中担当岗位角色,进入职业状态。连续的多个任务构成了完整的链条式流程,学生在完成多个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表达,积累程序性知识,拓展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最后的综合性项目奠定基础。在综合项目中,学生整合前驱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筹划项目行动计划,分工合作实施项目,提交产品。以此,学生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演练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第三阶段:工作评价阶段。在工作评价阶段,由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共同组成评估主体,从语言、技能、素质三个层面对“教”和“学”双向作出评价。对“教”的评价中,教师和学生评价知识(行业用语及文化背景知识)传输、技能演示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对“学”的评价中,教师、学生本人、同伴对学生或其所在小组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吸纳教师意见,总结评析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得失,进行纵横比较,完成多维度评估。同时,企(行)业人士参与项目的评价。

通过“三阶段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为何做、如何做,完成了“获取一实践一内化一反思一提升”的认知过程。每个任务和项目的完成,都贯穿了提升显性技能、习得工作经验与策略,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特点

《外事英语》课程的设计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项目和任务设计、评估方式创新等多方面体现了工学结合职业性、实践性的特色。教学内容的选取由外事一线工作人士直接参与,内容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序化,教学项目和任务设计基于“迎接一行程安排一餐饮宴会~参观—会议谈判一休闲活动一欢送”的实际工作流程,学生在学习工程中始终担任外事接待工作中涉及的职业角色。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仅将教师和学生都纳为评估主体,企业行业人士也参与了教学评估,尤其在校外实践阶段,企业的绩效考核成为评估最主要部分。这样的评估方式有利于师生及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和工作特点及趋势,并以最新行业标准指导教学。

《外事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为主。表明实践性很强的非基础语言课程(如外事英语、商务英语、其他行业英语等)的教学完全有可能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宽泛的语言基础课程亦可以教学方法为切人点,探索语言教学如何进行工学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外事英语》的课程设计以实际岗位需求确立教学目标,以真实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安排包含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和任务,形成了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的课程体系,以科学的多元化评估方式以及与英语语言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整体到微观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本课程的优化设计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设计校外实践,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3):50—5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H].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唐耀红,何翠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 9—20. [4]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第五篇: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封皮)

题目: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S7-300PLC与200PLC主-从站的单回 流量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姓名:班级:自09A-2学号: 同组人:时间:2012年11月 地点: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 指导老师:

目录

1.概述····························································1

2.S7-300PLC与200PLC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2

2.1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原理····················2

2.2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硬件电气接线图设计··············3

3.S7-300PLC与200PLC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闭环系统控制设计·4

3.1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闭环控制原理····················4

3.2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PLC硬件组态论述················4

3.3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程序流程图论述··············5

3.4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程序功能实现················6

4.S7-300PLC与200PLC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上位监控系统设计·8

4.1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建立通讯························8

4.2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变量数据词典建立················8

4.3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工艺图形主画面组态··············9

4.4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历史趋势组态···················10

4.5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实时趋势组态···················10

4.6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数据报表组态···················11

5.S7-300PLC与200PLC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控系统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12

5.1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系统调试中解决的问题···········12

5.2主-从站单回路流量过程控制系统结果分析与总结·················12

结束语····························································12

附录:带功能注释的源程序··········································13

下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模式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模式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012)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8600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先修课程:UML建模技术、设计模式 实践周数:1周 学分:1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阿里巴巴模式课程设计思路

    阿里巴巴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整体设计大纲:二、培训对象对课程的期望通过对课程的受众群进行需求的分析,而后依据客户对课程的期望,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架构和教学环节的设计。1......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一、问题提出 1、新的问题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宽广舞台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提出了“知识与能力”、......

    阅读过程目标评价

    “阅读过程目标评价”的构想一、关于课题意义1.把阅读过程作为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过程”指阅读者依赖自身的内部状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对阅读对象(即读物)进行......

    泰勒目标模式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 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一、翻转课堂基本概述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的内涵实质上是指将过去观念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观看......

    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写写帮整理)

    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给句子换个说法,要想给句子换个说法,我们就要先理解这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只有弄明白了意思,才能准确地给句子换个说法。......

    幼儿园管理过程

    第三章单元辅导 幼儿园管理过程 本章重点掌握 一、管理过程的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 1.管理过程各环节这间的关系 在管理过程中,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等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