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鲁科版选修3-1)(汇编)

时间:2019-05-12 22:0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鲁科版选修3-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鲁科版选修3-1)》。

第一篇:【物理】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鲁科版选修3-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新课内容】

(二)研究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的成因(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

1.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

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师: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这种摩擦起电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物体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摩擦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失去一些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一些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这又是一个守恒的过程。即: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反之,如果正电荷和负电荷相接触呢? 答:会中和。电量消失。

师:很好,中和就是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师: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它们电量的绝对值相等,一个电子电量 e=1.6×10-19C。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要么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要么是它们的整数倍,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板书:

一、电荷与电量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带电体的电量q=Ne(N为整数)。e=1.6×10称为基元电荷。

(三)研究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及接触起电。

提问三:除了吸引轻小物体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答:用验电器。将待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就说明物体带电。

师:为什么带电物体会使下方的金属箔片张开呢?

答:两箔片带上了与接触物体同种的电荷,电荷间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因而两箔片互相排斥。

师:两箔片为什么会带上与接触物体同种的电荷?能解释一下吗?

答:验电器的金属球与箔片都是金属,金属具有大量自由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金属球时,多余的电子彼此排斥,跑到了离金属球与箔片的表面上。而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箔片上的电子将过来补充,导致箔片上也缺电子而带正电。

师:所以用接触的办法得到的是与原物体同种的电荷。大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中和的现象。如果两个一模一样的金属物质相接触,它们的电荷就要平均分配到两个物体上去,即(式中q含正负号)。

例1:两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带电量Q,B带电量-2Q,将AB相触后分开,AB分别带多少电量?(都是-Q/2)

例2: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带电量Q,BC均不带电,怎样能使B带上3Q/8的电量?(先AC碰,然后BC碰,再AB碰)板书:

二、电荷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三、起电方式: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起电 ③感应起电(四)研究静电感应现象和感应起电

提问:不用接触,能否用一个带电体A使另一个原本不带电的物体B带上电荷呢?

-19

C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实验方法一:使A带电,B、C端将出现感应电荷,把B、C分开,各自出现净电荷,从而带电。

操作:利用起电机使绝缘金属球带电,从而产生电场,把感应电机靠近A摆放,且接触良好。将不带电验电球A先与B接触,再与验电器金属球D接触,如此反复,可见D金属箔张开。同样,可让A与C接触,再与E接触,反复几次,可见E金属箔也张开。由此可知B、C两端带电。

此时,若将A上电荷放掉,让A与C接触后与D接触,反复几次,可见D金属箔张角变小,可见B、C两端电荷异号。板书并解释:

四、静电感应

(1)什么叫静电感应:将不带电的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其自由电荷发生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在其表面不同部分出现了正、负电荷的现象。分析实验:可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指出本实验中距A近端(B端)有与A异号的电荷,距A远端(C端)电荷与A同号。播放课件——静电感应现象的微观解释

实验方法二:如图所示,A带正电,若感应电机C端接地,问B、C端各带什么电荷?(B端带负电荷,C端无净电荷)

若此时断开 C与地的连线,B、C端带什么电荷?(B端负电荷,C端无电荷)整个导体净余什么电荷?(负电荷)

若B端接地,整个导体净余什么电荷?(负电荷)教师实验演示。(接地可用手接触来代替)

归纳过程:①将不带电导体B靠近带电体A;②用手轻触B(随便哪一端);③将手移开;④挪开A;⑤B上带与A相反的电荷。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反。关于手指触碰哪一端的问题,可参考学习手册P3/例

例:学习手册P4/4:验电器早已带正电,现将一导体球移近验电器的小球,但不接触,在移动过程中箔片张角减小,则:(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 球P一定带正电 B 球P一定带负电 C 球P一定不带电

D 球P可能不带电

例:利用静电感应的知识解释带电体为什么会吸引轻小物体?(提示:电荷作用力的大小还与远近有关,越近作用力越大。)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五)静电的防护与利用(自学为主,课上阅读归纳)1.利用

1)吸附功能;可用于除尘、喷涂等 2)杀菌功能:处理种子,处理水,3)放电产生臭氧:强氧化剂,可杀菌 2.防止危害——放电导致火花,电击等危害

预防方法——尽快导走静电(利用金属或潮湿的空气导电)

——α射线照射,使空气电离导电 【课后作业】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二篇:【物理】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三篇:物理:鲁科版 选修3-4 1.3 单摆 (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4、单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摆;

(2)理解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及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3)知道单摆的周期和什么有关,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并能用公式解题。

2.能力目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影响周期的因素,培养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2.本课难点在于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三、教具:两个单摆(摆长相同,质量不同)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那么: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物体做机械振动,受到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机械振动——单摆的运动

(二)进行新课

1、阅读课本第167页到168页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单摆?

答: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小球,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长和质量可以忽略,细线的长度又比小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单摆。

物理上的单摆,是在一个固定的悬点下,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系住一个一定质量的质点,在竖直平面内摆动。所以,实际的单摆要求绳子轻而长,摆球要小而重。摆长指的是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将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单摆振动类似于钟摆振动。摆球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就是单摆的平衡位置。

物体做机械振动,必然受到回复力的作用,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弹簧弹力提供,单摆同样做机械振动,思考:单摆的回复力由谁来提供,如何表示?

1)平衡位置

当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O点时,细线竖直下垂,摆球所受重力G和悬线的拉力F平衡,O点就是摆球的平衡位置。

2)回复力 单摆的回复力F回=G1=mg sinθ,单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呢?

单摆受到的回复力F回=mg sinθ,如图:虽然随着单摆位移X增大,sinθ也增大,但是回复力F的大小并不是和位移成正比,单摆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但是,在θ值较小的情况下(一般取θ≤1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近似的认为 sinθ=X/ L,近似的有F= mg sinθ=(mg /L)x = k x(k=mg/L),又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O点,与位移方向相反,满足简谐运动的条件,即物体在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F =k x(k=mg/L)为简谐运动。所以,当θ≤10°时,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

条件:摆角θ≤10°

位移大时,单摆的回复力大,位移小,回复力小,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单摆的位移为0,回复力也为0,思考:此时,单摆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0?

单摆此时做的是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向心力,单摆也不能例外,也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单摆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何而来?)。在平衡位置,摆球受绳的拉力F和重力G的作用,绳的拉力大于重力G,它们的合力充当向心力。

所以,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受到的回复力为0,但是所受的合外力不为0。

图2

3.单摆的周期

我们知道做机械振动的物体都有振动周期,请思考: 单摆的周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生:可能和摆球质量、振幅、摆长有关。

单摆的周期是否和这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实我们的猜想

为了减小对实验的干扰,每次实验中我们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首先,我们研究摆球的质量对单摆周期的影响:

那么就先来看一下摆球质量不同,摆长和振幅相同,单摆振动周期是不是相同。[演示1]将摆长相同,质量不同的摆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现象:两摆球摆动是同步的,即说明单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不会受影响。这个实验主要是为研究属于简谐运动的单摆振动的周期,所以摆角不要超过10°。接下来看一下振幅对周期的影响。

[演示2]摆角小于10°的情况下,把两个摆球从不同高度释放。(由一名学生来完成实验验证,教师加以指导)

现象:摆球同步振动,说明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振幅无关。

刚才做过的两个演示实验,证实了如果两个摆摆长相等,单摆振动周期和摆球质量、振幅无关。如果摆长L不等,改变了这个条件会不会影响周期?

[演示3]取摆长不同,两个摆球从某一高度同时释放,注意要θ≤10°。(由一名学生来完成实验验证,教师加以指导)

现象:两摆振动不同步,而且摆长越长,振动就越慢。这说明单摆振动和摆长有关。

具体有什么关系呢?荷兰物理学惠更斯研究了单摆的振动,在大量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得到:单摆的周期和摆长l的平方根成正比,和重力加速度g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公式:

同时这个公式的提出,也是在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的前提下,条件:摆角θ≤10° 由周期公式我们看到T与两个因素有关,当g一定,T与都一定,T就一定了,对应每一个单摆有一个固有周期T,(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只有在θ<10°时单摆振动才是简谐运动;单摆振动周成正比;当L一定,T与

成反比;L,g期

例 1:已知某单摆的摆长为L,振动周期为T,试表示出单摆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g.例 2:有两个单摆,甲摆振动了15次的同时,乙摆振动了5次,则甲乙两个摆的摆长之比为_________。

第四篇:【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应焓变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五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板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投影】

【提问】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类型? 【学生】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 3 高温 CaO+CO 2↑

②2NH 4Cl(s +Ba(OH2·8H 2O(s =BaCl 2+2NH 3 ↑+10H 2O ③C(s+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C 高温 2CO

【讲解】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投影】

【练习】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讲解】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3、符号: Q>0 反应放热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2理论计算法

【讲解】反应热可以根据反应的类型分为多种,比如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等等。

【板书】①中和热

5、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 ③生成热……

【讲解】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热和如何进行中和热的测定。【板书】(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投影】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板书】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Q=-57.3kJ

【练习】

1、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练习】

2、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次用50mL0.5mol•L—1的盐酸和50mL0.5mol•L—1NaOH溶液,第二次是用100mL0.5mol•L—1的盐酸和100mL0.5mo l•L—1的NaOH溶液。请你预测该同学两次测得的中和热结果(相等或者不相等。

【讲解】我们来看看中和热的测量及有关问题。【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页,完成:

1、测定中和热的仪器;

2、测定中和热的原理;

3、测定中和热中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视频】中和热的测定。【板书】

3、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投影】

【板书】(2原理:Q= —C(T2—T1(C为热容 或Q= —C m(T2—T1(C为比热容 中和热:Q= Q n(H2O = —mC(T2—T1 n(H2O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讲解】根据单位判断到底是热容还是比热容。【板书】(3步骤: 【投影】步骤: 1组装量热器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防止热量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误差。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2药品取用

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1.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1.0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3酸碱混合

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立即盖上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4数据处理

5重复以上实验两次

【提问】我们测得中和热为52.5kJ,小于57.3kJ,你们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交流与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投影】产生误差的原因有:(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2药品的选用不当引起的误差(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提问】(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3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4有人建议用50mL1.1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

什么? 【答案】(1减少热量损失(2减少热量损失

(3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

(4可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使测得的热量更加准确。

【练习】

3、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 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 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该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验,测得的放出的热量数值可能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有关练习【板书设计】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3、符号:Q>0 反应放热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2理论计算法 ①中和热

5、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 ③生成热……(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Q=-57.3kJ

3、中和热的测量(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2)原理:Q= —C(T2—T1(C 为热容 中和热:Q=(3)步骤 或 Q= —C m(T2—T1(C 为比热容)Q —mC(T2—T1 =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n(H2O n(H2O

第五篇:【物理】3.4《串并联电路》教案(鲁科版选修3-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强调说明这里的结论都建立在电路是纯电阻电路这一基础上。例:书P59/3(2)

(2)提问:什么是并联电路?——把各导体(电阻)的两端分别接到一起,再接入电路构成并联电路。

板画三个不同阻值的电阻、电源、开关,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连线成并联电路,并照此连接实物。

实验1:把伏特表先后并联在电路中的不同位置,记下读数,并给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同。(分析原因——由导线是等势体得出。)U=U1=U2=U3=—— 实验2:把安培表先后串联在不同的支路和干路中,记下读数,并给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流电流之和等于干路总电流。(分析原因——可由电荷不堆积得出。)I=I1+I2+I3+——

重要推论1:1/R=1/R1+1/R2+1/R3+——;这里的R是总电阻,即用一个电阻代替刚才的三个串联电阻,效果要相同。

重要推论2:由于各支路电压相同,则U=IR=I1R1= I2R2=——;可推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并联电路中大电阻得小电流,小电阻得大电流。

重要推论3:P=IU= U(I1+I2+I3+——)=I1U+I2U+I3U+——=P1+P2+P3+——;并联电路总功率仍等于各部分功率之和;同时P=U2R可推出PR= P1R1= P2R2= P3R3=——=U2,说明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强调说明这里的结论也都建立在电路是纯电阻电路这一基础上。

例:书P59/3(1)

2.混联电路:例:书P65/例题——体会逐层简化的思路。巩固练习:手册P60/9 3.含非纯电阻的串并联。

提问:若是电路中有电阻和非纯电阻串联或并联,电压和电流的分配还如前所述吗? ——不可能按电阻值成正比的分压或成反比的分流,因为对非纯电阻来说,欧姆定律不成立。但仍有串联电路U=U1+U2+U3+——;并联电路I=I1+I2+I3+——;无论如何连接,总功率都等于P=P1+P2+P3。例:手册P60/6 4.利用串联分压来改装电流计为伏特表。

提问:如果将一个伏特表接在固定电压的电源上,伏特表的示数是3伏;若将两个一模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一样的伏特表串联起来接在该电源上,伏特表的示数是多少?

实验演示——示数为1.5V;为什么呢?其实伏特表并非电阻无穷大,它只是电阻比较大而已。所以将伏特表串联起来,两伏特表一样要串联分压,各分一半电源电压。虽然我们还没学习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原理,但大家要牢记,电压表测量的是它自己两端的电压,当它与被测电阻并联时,就能反映出被测电阻的电压值;而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它自己表头的电流,当它与被测电流串联时,就能以它的电流去反映待测电流。

提问:要是我们需要用到一个量程为3伏的电压表;而手头又只有一个3mV,10μA的表头和一些定值电阻,你可不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制造出一个适用的电压表,需要用上多大的定值电阻,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归纳:表头也是一个定值电阻,其最大电流为10μA,最大电压为3mV,可以计算出其阻值为300Ω。若将3V电压加在表头上,表头将烧坏,所以我们可利用一个定值电阻来帮它分担走2997mV的电压,串联分压,因此该电阻加2997mV电压时的电流也是10μA,可见该电阻应为299700Ω。串上后,整个串联部分(新伏特表的)电阻为300KΩ。最大能测量3V电压。而且即使表头上电流未达满偏,他们的分压比也是定值。所以我们只要按电压比1:1000将表头的示数换成伏特表的示数即可。

巩固练习:书P61/例题

5.利用并联分流把电流计该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刚才的电流计,如果要用来测3A的电流,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并给出结果。)结果略。

【课后作业】

下载【物理】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鲁科版选修3-1)(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鲁科版选修3-1)(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