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2 22: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第一篇:信息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信息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 要:信息化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与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有着形式更加丰富、信息量更大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等多方面优势。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辅助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升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化学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述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良[1]。其中,信息化教学还具备全面性、先进性以及高效性等特点,其中全面性体现在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内容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让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一处环节都实现信息化;先进性则体现在信息化教学是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能够将最先进最新的教学信息向学生进行展示;高效性则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信息化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优势

1.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展现出文字、语言与静态图像,同时还能传送影像资料,将教学内容中的音与像进行有机结合,加强了信息的表达能力与教学直观感,让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顺畅,与此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2.有助于学习环境的优化

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下,得到了更高的重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将对教材知识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在学习环境的优化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教学信息量的扩充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通常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体,其知识内容有限,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视频、投影、PPT等多种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当中,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扩充,向现实生活进行延伸,满足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2]。比如,在讲解“基础营养物质”相关内容时,通过展开信息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影像视频去了解我们运动中的短跑主要依赖于糖的无氧代谢;游泳则依赖于糖的有氧代谢,通过对糖的分解代谢知识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

4.有助于教学时间的节约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板书与演示实验中会浪费相当一部分时间,再加上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与讨论,教学时间则显得尤为紧张,通常会占据10-1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在化学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则有效缩短了板书与练习布置的时间,有助于实际教学时间的节约,进而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信息化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便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是否有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究竟要如何激发学生化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化学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向来是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其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去提升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具体的开展措施又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信息化技术,梳理课堂教学流程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完整再现课堂教学内容,对化学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梳理,使其更加清晰且具有条理。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由于融合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再加上板书与练习所耗费的时间,往往会让教学流程变得较为涣散[3]。倘若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则极易导致知识点的遗漏,进而难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利用信息技术,比如用PPT课件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回放,将该节课的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全面梳理,对教学流程进行实时点评,从而让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温,进而让思路更为清晰,知识点的掌握效果更佳。比如在讲解“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教材中介绍了三种非金属单质氯、硫、氮,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而在课堂快要结束前,教师通过投影列出着三种非金属单质的对比图,将三者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相关用途进行比较,将整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流程用信息技术进行梳理,学生便可直观地、全面地、清晰地树立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进一步深化了知识点的理解。

2.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理论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会感到非常乏味。比如在讲解“原子的结构”相关内容时,需要向学生讲述原子组成离子之间的关系,而教材主要是通过文字介绍与推理的方式去阐述离子间的关系,针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才能理解透彻。此时,教师便可利用信息技术,在讲述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制作出有关于原子结构的自述动画短片,让原子成为短片的“主角”,使其自己“讲出”它的结构,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形象的动画,不仅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变得更加容易。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能够将理论抽象的知识与思维变得更为具象生动,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3.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失的。然而,有许多的实验(比如金属的腐蚀)受限于客观条件,无法向学生进行直观地展示,会导致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不够深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现如今,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则会打破常规,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便可进行实验模拟展示,灵活加速或放慢化学反应的过程,让化学现象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这对于学生化学学习?d趣与求知欲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3]。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化学实验本身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浓硫酸的加水稀释实验及其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不演示的话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演示的话则十分危险,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相关实验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加强记忆与掌握,并且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减少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危险

因素。

此外,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必不可少,而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教师交代的操作注意事项毫不在意,因此在实际化学实验中,教师可将实验课题与需注意的安全事项投影到大屏幕中,全程警示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由此可见,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加轻松,提升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4.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案进行编制、对学习任务进行设计以及对微课资源进行录制等等。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将制作好的微课等信息化资源上传至平台,让学生随时下载并进行在线学习,也可将其储存到移动数字设备中随时随地进行自学。此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还可进行在线反馈,通过问题的收集,教师可使用电子白板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针对大多数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则进行集体讲解,针对个别学生的疑问,教师则进行单独点拨。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则针对性更强,课堂教学效率则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还可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为教师留言,教师亦可进行实时回复,让“教”与“学”在课前课后都能够实时进行。

5.利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已然成为学生获取拓展知识的有效平台,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化学教学时,应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从中巩固旧知,探索新知,进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5]。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对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硬币的制作材料进行调查,并且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尝试着分析使用这些材料的主要原因。所以,学生在课后会积极通过网络去搜寻相关资料,部分学生甚至还会查询不同国家硬币的制作材料,通过纵向比较去分析材料?x取的原因,不但拓展了化学知识面,还培养了自己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手段有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够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对形式的盲目追求极有可能会导致教学本质的偏离,其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学板书,也不能发挥师生互动、思维启发的功能。因此,笔者认为要正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所在,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燕.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以合肥体育运动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7(48).[2]范敏.信息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5(11Z).[3]邱国援.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4):29-30.[4]寇辉.信息化教学在高中化学优质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5]余娟.信息化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4(29):69-69.

第二篇: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渐趋丰富,目前对于技术的关注重点由重视硬软件及资源建设,转为关注评价技术在学校和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即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另外,从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发展来看,对于如何有效运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直伴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历程,是每个技术应用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以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为特征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革新的主要实践倾向,因此,本论文提出探讨和分析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即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论文主要分为文献综述、研究界定、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四部分。在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从教学实践要求和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两个方面阐明技术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然后针对中文核心期刊和22种外文权威期刊中的108篇技术有效性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在技术有效性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于定量方法采用的比例最高,技术对于阅读和数学的效果得到的关注比较多,关注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很少。在研究界定部分,本论文借鉴实用主义哲学和语用学的核心思想:效果和情境,以实用取向来审视教育技术有效性问题,探讨其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来的启示。并进一步依据实用思想,界定技术有效性概念的含义,提出以符合有效教学标准、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技术有效性判定的根本,建立了技术有效性评价模型。这一模型从效果和情境两方面形成接下来的量化、质性研究的研究框架。在量化分析部分,共开展了五项研究。(1)建立起一套评量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科学的测量工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部分,并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2)采用国际通用的学习策略量表(LASSI)考察上海地区初中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特点;(3)通过对网络班和对比班的因果比较研究,研究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学业成就、学习策略和发散思维的影响;(4)考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和特点与学生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5)分析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兴趣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在质性研究部分,本论文对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进行以关键事件法为重点的情境访谈,并对访谈记录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的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四个方面:(1)发挥技术功能,将技术的优势与学科特色结合起来:(2)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实现有意义学习;(3)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4)必要的教学准备,包括学生准备、技术准备等。同时也发现目前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1)倾向归因于技术本身:(2)主要以课堂表现作评价依据;(3)教学活动模式化现象。【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化有效性实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3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9目录9-11表目录11-13图目录13-1

5引言15-20

一、研究背景15-16

二、研究问题16-17

三、研究框架17-18

四、研究方法18-20第一章教育技术有效性:困惑中的要求20-42第一节教育技术有效性研究的背景20-26第二节教育技术有效性研究元分析26-35第三节教育技术有效性研究述评35-42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实用取向42-56第一节实用与语用的引入42-46第二节技术资源的实用性46-48第三节技术资源应用的情境化48-51第四节相关情境理论的比较51-56第三章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界定56-85第一节技术有效性的涵义56-75第二节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75-85第四章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量化研究85-130研究一测量工具的编制与结构研究85-97研究二上海地区初中学生学习策略现状分析97-105研究三网络班与对比班的学习效果差异105-120研究四技术应用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120-124研究五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技能与学习的关系124-130第五章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质性研究130-140

一、研究问题130-1

31二、研究方法131-13

3三、研究结果133-136

四、分析与讨论136-140结语140-14

4一、结论要点140-1

42二、研究创新1

42三、改进方向142-144附录I文献元分析技术类型与技术效果变量指标细目144-146附录II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学生调查问卷146-147附录III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教师调查问卷147-148附录IV访谈提纲148-149参考文献149-158中文文献149-152英文文献152-158后记15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三篇: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内容提要:现今,落实新课程标准成为国家新一轮课堂改革中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中,我们过分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形式的变更,而对学生的“学”的角度研究却关注甚少,而本课题“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的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广泛。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理解记忆,缺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仅仅停留在对关键要点的记忆上,很难产生广泛的迁移。而“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本研践究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教学实,针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及中学生认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产生对知识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对于当前化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丰富和发展作用,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倡导探究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化学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化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能给予各类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通过对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希望能实现以下目标:

(1)初步探索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策略,同时能将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并对教学产生实效。

(2)通过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初步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2.研究具体内容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以及实施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2)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入手,初步探索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方法。

(3)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分析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标准》提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化学课程应该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的教学要求呢?通过分析,可以将上述要求总结为如下四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拓展与创造,总结与提高。为实现这种过程的教学,课题组通过研究,总结出“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四个”环节:

⑴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作为进行教学过程、探究知识的手段与背景模式。

⑵探究: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用探究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获取。⑶创造:让学生对探究的成果(包括结论和方法)进行应用、拓展、创造,使知识活化。

⑷评估: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积累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探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可见,“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同时做到四种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教学、创造教学、评估反思教学。在一节化学课中,如果能同时做好这四种教学,就可以说是一节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好课。

2.要科学处理“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探究——创造——评估的流程进行的,而流程中的每一部分的实施都要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来进行。讨论式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的背景。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课堂探究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探究的层次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程度,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五要”:

1.要起指导和推进作用。

在探索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特别为学生在阶段性活动取得成果时,要予以充分地肯定或表扬。

2.要尽可能地“放手”。

只有“放手”才能完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方能被广泛地调动起来,思维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激活,为全班学生共同研讨打下基础。

3.要舍得“主导”与师尊。

教师只要舍得“主导”,放下师尊,学生才感到无压力,处于平等环境,才不怕犯错误受责,大胆猜想探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难免要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不予追究,而是要抓住矛盾,深入分析,寻找错误原因,研究正确的解决办法。

(三)、科学把握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建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化学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化学探究教学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因此,必须坚持五个策略,才能确保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地科学性和有效性。

1.自主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备课的探究思路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是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以课程的理念备课,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重视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2.恰当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环节,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环节的设计。3.科学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

(四)初步形成了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类型与实施技术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关键就是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实现人格的主动发展。因此,探索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活动实施技术时,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1.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活动类型 ①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跨学科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包括自然问题的探究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两大类。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和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事实材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②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并包含着社会交往。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验与感悟以及反思与批判,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2.组织和开展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课程的开发角色需要加以重视和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的集中体现。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看,探究性化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协调探究性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1.探究式教学全面开展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①教案是动态的,教材是资源,教师是教材的处理者

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教师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对每一个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全面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形、提出的疑问。此外,对学生提出的有益问题要顺应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现学生身上的生长点。

②让更多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思考,应该走“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新问题”的道路。不是教师要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什么。

③重视探究过程,淡化探究结论

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了某些探究课题,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固然可喜,但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结论,而是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本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④适当开启窗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当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结束时,教师就为学生关闭了一扇窗口,此时,教师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另外一扇窗口,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2.如何把握化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屋建瓴统观大局,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

3.如何组织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对大班教学来说,教师无法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通过关注小组的学习,可以将关注面扩展到全体学生。在农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将优秀学生分布到各组,可以使优秀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化作合作学习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促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引导,强化参与面与参与度,注意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合作学习记录及小组讨论记录,并进行评价,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监控应不断改进、调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六、课题组丰硕的教学成果

两年的课题研究和课改实验,我校针对初中化学教学探索出了“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两年实施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创新精神。我校的化学教学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促进教师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研究,更新了观念、与时俱进,我们每位课题组成员在自己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受到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相信我们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化学学科的课堂探索和发现之路仍然期待着我们去开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一定再接再厉,我们将在这条探索和发现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力争每一步都走得精彩。

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总结阶段)

团结学校:包立伟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讷河四中

汪冰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应主要在课堂上解决。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语文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即学生能否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的收获。

但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因此有必要启动此项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使教学能成为真正发展学生思考和激发儿童智力活动的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变教会为学会,变学会为会学,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3、明确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的确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1)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如平等对话、探究学习等;(2)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的确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3)还包括教学信息的传输,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

策略。

3、实验总结法。通过上课、听课,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为研究提供经验。

七、研究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预定用一年时间完成。研究步骤分为:

设计申报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前期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4月): 后期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4月)总结鉴定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经验,进行课题选题并分析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2、选好课题,填写个人课题申报表进行课题申报。第二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4月)

1、此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研究的过程不断进行总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2、设计课题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分析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研讨,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在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一年来,校内、校外共听课近一百节。有效地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阶段:后期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4月)

1、阅读教育专著、杂志:《语文新课程标准》、《怎样教得精彩》、《讲语文》、《有效教学法》、《做最好的老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研究》等,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论文。

2、通过教学过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学案例。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经验。

2、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并提出结题申请。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反思,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通过研究总结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撰写了教学心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学理念科学——语文课堂有效的前提

充分认识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能以新的人才观、学习观、新的教学观作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

2.教学方法科学——语文课堂有效的关键

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老师,可总有学不好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满腔的教学热情,高度的教学责任感,更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简明(2)站在学生角度备课(3)兴趣贯穿始终

(4)教学语言艺术(5)讲学时间分配合理(6)教学信息传输科学 这些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的教育目的。

(二)为了课题研究需要,阅读了大量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撰写了《有效教学法》、读书笔记;及教学论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语文课堂教学之策略》;教学案例《高效课堂应有怎样的课堂氛围》等。

(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现在所执教的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教师一人“天下”的现象,而是师生平等、气氛和谐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了发展与进步。真正实现了课堂“优质高效”,能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九、课题研究反思:

通过一年的研究,不断的探索努力,在研究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的收获。

(2)以新的人才观、新的学习观、新的教学观作为指导,课堂教学还有多少更有效的课堂设计。(3)课题研究的成果怎样推广,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对教师提问策略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研究

对教师提问策略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幼儿园作为为幼儿提供集体教学的场所,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课题提问有直接的关系。对幼儿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研究,考查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提问

一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所用的方式就是对幼儿进行提问,而教学的质量高低与教师提问的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提问的定位就是:提出问题来问。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分析,这样的定义是不准确的,只有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才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正确合理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提问的方式

现如今教师都是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这种提问教学的方式能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还有待思考。我们不禁提出疑问:提问方式是什么?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形式和方法。从国内外的幼儿园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教学中,提问的方式较少,特别是集体教学中提问的方式更少。而对于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和因素的探讨分析,是为了给教师提出更好的建议来优化提问策略。

二、研究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后发现,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都过于精细化,没有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与教学情况不符,而本文主要是从封闭式和开放式这两个方面来对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教师一般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分层教育。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在智力方面、接收能力方面和拥有知识的程度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将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作为根据来设计问题提问,针对能力较高的幼儿,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而针对那些接受能力较低的幼儿,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提问的过程中关注问题的全面性,分层次提问。但是教师的提问范围也不能局限于认知类的问题,要在进行认知类问题提问的同时兼顾情感类问题的提问,这样才会吸引那些能力较高的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对问题产生愈来愈多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为了使那些能力较低的幼儿提升对学习的自信心,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来引导他们产生学的兴趣。并且,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不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某一个幼儿的偏爱,幼儿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教师不能重复地提问一个幼儿,总是将问题交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教师要全面进行提问,考虑到所有的幼儿,不冷落、不偏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人能力,在提问时要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在类型和层次上也要有所不同,充分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大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教学的时候,认为将问题抛给班集体内的所有学生就能让他们全部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实则不然,有许多能力较低的幼儿在思维灵活度和反应能力上不如能力较高的同学,当能力较高的幼儿开始积极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力较低的幼儿还没有思考出问题的答案,就会造成能力较低的幼儿在提问中滥竽充数,导致教学的质量降低,而大多数的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终认为自己做到了集体教学,被幼儿表现出来的表象所蒙蔽。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要找好一个“度”,做到不经常性地提问表现好的幼儿,也不要进行集体提问,否则就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语言作为教师和幼儿间沟通最为关键的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在说话前也要对说话口气进行思考,要具有亲切感并且言简意赅。例如,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运用“你能从这幅图中观察到什么呢?”“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可以缓解问题的尖锐度,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向更深层次发展;“为什么这时候会这样发展呢?”“你是怎样发现这个关键点的呢?”教师在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予言语上的鼓励和支持,在认同幼儿的说法的同时引导他们继续往下说,使幼儿的回答更加精彩。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多加关注提问的方法,要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当幼儿感觉回答的问题比较困难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思维运转速度,用阶段提示来开发幼儿的学习能力。

本篇文章是笔者在了解众多幼儿园在语言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情况后,不断地研究分析所作出的成果,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自身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文章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对幼儿园的考察中发现存在主观判断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在进行初步的观察后,根据调查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细微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在优化提问策略这个方面,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结合各个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将实践和理论进行合理的统一,不断地改善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提问策略的不足之处,推动幼儿园教学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2]杨莉君,康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3]赵志敏.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1).

下载信息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指导策略

    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指导策略 苏州东港实验幼儿园 何月雯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宽泛的指通过老师有目的的教学,使幼儿获得发展。发展可以是幼儿的知识、技能,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五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基......

    信息化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五篇]

    信息化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护城中学 金周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显现出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手......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生的课堂活跃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实提高初中语文......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5篇范文

    瑞安市201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 报 表 课 题 名 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 题 类 别:□教科规划课题 √□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 究 方 向:□课程与......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盐城市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夏锦云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更......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精选)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