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公开课教学设计_2
《竹里馆》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竹里馆》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牛埠初级中学刘文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熟读成诵。
3、为诗配图,进入诗歌情境。
4、概括诗歌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把握诗歌核心意象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核心意象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苏轼对王维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导入。(培养学生细读课文,尤其是注释的意识。)
二、朗读
(注意字的发音要读准确,句子要读出节奏,为文本分析和体验奠定基础。)
三、默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何时、何地、何事?
3、用一个字形容景物的特点?
(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明白这首诗歌写了什么事情,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四、讲读
(通过学习一些思想文化,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深化了,体验到诗歌中蕴含的复杂的情感。)
四、述说
“明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物,它的阴晴圆缺既可指代人类社会的人我是非,又因它用以纪年纪月而可指代岁月,伴随着悠长的岁月一逝而过,时间意义里的世事可以面目全非,而月亮依然是新的。
——李治仲《静谧的玄音》
如果你是王维,你会对明月说些什么?
(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中,并设置一个具体化的诗意对象,使学生深化对月亮这个传统诗歌意象的了解。通过自由表达,一方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竹里馆》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王诗重神韵,尤其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苏轼所称赞。对于田园诗的鉴赏,应指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感受诗人的人生追求,教师更要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把学生带到寂静的“田园”中去品味意。同时要通过读诗知道学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诗歌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意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知道王维,感知和领悟田园诗的意境美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三、重点难点
透过《竹里馆》,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四、课时:一节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王维田园诗鉴赏
1.谈话导入,激情入境。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2.按照学诗方法组织教学《竹里馆》
1、了解作者: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2、解诗题:《竹里馆》
描写在竹林里别墅的生活感受,馆就是作者的别墅。
3、品诗句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3)讨论:哪些词语表现“独”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哪里地方可以作者的独?“独”与“幽”有什么关系?
独是表象,幽是心灵感受。个人的单独,加上环境的清幽,表现出作者独处时自得其乐的心灵的境界。
4、体诗情:
《竹里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5、入诗境:画面美、音乐美、意境美、生活美、情感美。
6.拓展阅读。
学生分小学小组,自主合作比较阅读《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六、课堂小结
读诗可改变气质。祝同学们诗海泛舟,撷取明珠。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学会品诗,提升品位。
作文:背诵并默写全诗
第三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学案
竹里馆
王维
教学目标:
1、走近王维,积累文学常识。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3、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4、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1、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2、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进入文本
1、析题
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的。
竹里馆,辋wǎng川别墅的胜景之一,位于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yáo山之口,是王维隐居的终南山辋川山庄的一处地方。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竹里馆”。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
2、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
听读、自由朗读、齐读
3、说。结合注释,描述画面内容(提示:时间?人物?环境?事?)
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4、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5、析。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6、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四、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的气质。后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了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五、小结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六、作业
扩展写作
第四篇: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思想、情趣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分析、品味、背诵,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3.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知人论世阅读方法,总结王维田园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归纳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苏轼语: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知道摩诘是指谁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竹里馆》,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感受他的高雅志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PPT展示)
王维(701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诗人别称(利用PPT的遮盖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后展现)
1.王维——诗佛
2.李白——诗仙
3.杜甫——诗圣
其诗称“
史诗
”
4.李贺——诗鬼
(二)多种形式朗读
1、听朗读音频后,两个学生个别试读,其他学生点评
2、教师范读
3、观听名家朗读视频(利用PPT的插入功能,插入视频)
4、学生集体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感悟诗意
1、一读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学生个别翻译。
(2)观听解释视频(教师利用PPT展示纠正,并插入诗意解释视频强化理解)
(3)学生个别解释诗歌。
(4)展示诗意(PPT)
三、赏析诗歌
二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利用PPT点拨纠正)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林怎样的环境和诗人怎样的生活?你是从哪些词语上看出来的?
(2)后两句写林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诗中反衬、拟人手法(PPT展示,学生个别回答)。
(4)这是一首写隐者生活的诗,诗人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起到了什么样表现效果?
(1)
请用如:诗中
手法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了。
三品:
再次听读,结合,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教师讲析:
这种阅读文章的方法叫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的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知人论世的原则,提出研究作品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1、诗中贯穿全篇是哪个字?诗中写景写人的词语有哪些?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和气质?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你还能举例吗?(学生抢答)
3、教师小结写法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独自一人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视听兼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有画)
四记:
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3、课外拓展:
(1)
山居秋暝(重点讲析写法)
(2)
引导学生概括王维诗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四、文思迁移(利用白板启发并点拨)
1、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诗句?(学生自由回答)
2、在生活和学习中,诗歌,有时可以排遣忧愁和烦恼,有时也可以表达情绪和心情。使用王维的诗或其他学过的诗歌,来自设情景会话,如:当
时,我会想起
;当我读到
时,就会想到;
五、课堂小结(白板板书)
第五篇: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1)
竹
里
馆
教学目标
1.复习与王维相关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4.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背诵、默写诗歌;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问题,导入新课
探究:在你心目中,竹和明月各有怎样的寓意呢?
明确:竹:高风亮节,柔韧坚强,正直;
明月:高风亮节,高洁坦荡,君子。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一.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洁。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臣。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佛教之意,故后世称其为“诗佛”。王维有《王右丞集》传世。
二.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好停顿
3.读出意境
四.听诗歌范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五.字词注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幽深的竹林。
3.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六.翻译诗歌
明确:独自生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七.诗歌赏析
明确:前两句写诗人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抑郁之情,所以长啸一声。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
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的。
后两句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重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浓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色的光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这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名写其景,后两名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八.分析诗歌
1.前两句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叙事;孤独郁闷,弹琴长啸。
2.后两句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抒情;明月相伴,宁静淡泊。
十二、课堂练习
1.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2.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明确:“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长啸”指的是长声呼啸。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明确: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自冥想,时而弹琴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九.主题思想
明确: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十.小结
明确:《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的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