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的相互关系
分析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的相互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分别考查教与学的效果,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学业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学评价中的不足或欠缺;教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同样也能在学业评价中得到反映。
一、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
二、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
5. 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教学评价能力方面两条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己近期改进教学的想法。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检查教与学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学业评价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分析、判断问题的着眼点,更加准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成因,并为教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教学评价可以为学业评价提供分析、判断问题的佐证,也可以排除学业评价中的非智力因素,更加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客观因素,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依据。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引导和指导学生应用学习技能和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的相互关系
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的相互关系。
1.正确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有 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2.熟练运用板书: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
5. 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
第三篇: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学习笔记
(2011-07-23 18:12:52)标签: 分类: 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形成性评价 教育
一、题解异同
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是分别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判断的两种教学活动,两者在评价的目标和标准,以及侧重点和方式、方法、手段上不同。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在课堂环境下,教和学是两个共存相促的因素,教学与学习既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影响,共同决定着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环节和结果,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也是教学活动之一。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科教学的目标,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有助于发现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学创新。
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功能和效率。
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旨在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的宗旨和原则
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完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追求。
教学评价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客观、公正、公开、开放、多元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学科体系、课程结构、知识类别等),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意,立足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评价虽立足于教学,但基点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为了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指定的各项目标,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
五、教学评价的类型
1、传统的评价类型(1)甄别性评价
以评价者的个人感受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进行分等、分级,奖优惩劣。
弊端:主观性强,标准缺乏客观性。(2)结果性评价 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判定教学质量和水平。
弊端:片面,忽视客观存在的学校、班级和学生差异;不能客观、准确地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水平性评价
以教师职业技能标准(基本功)作为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判定教师教学水平是否达到目标。
弊端:在同意的标准下,未能教学的个性和教学风格;重技能应用,忽视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不能准确判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类型:
以基准为依据 :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以内容为依据 : 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以功能为依据 :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以方法为依据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与学生学业评价啊相对应,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包括: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评价的重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业诊断结果,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分析,判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方法,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状况相适应;是否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诊断性评价可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前,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某项活动或过程以及生成的问题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和关注的焦点,学习环境与外部干扰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分析、判断和调查、测试等方式,获取信息,判定教学的效果、特点或不足、问题,为修改和调整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总结性(终结性)评价:
总结性(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测量和检验。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各有侧重,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判断教师教学的特点、特长和优势,发现进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修正、弥补和完善。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一个教学过程(一般是以一节课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全面、综合和发展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和教学风格,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亦可诊断问题,促进发展。
六、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应涵盖教学前的准备就绪的组织和实施、教学后的反思和钢筋等环节。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对学情的调查、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等)、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环节的处理、对学生的态度、教态与教学语言、引导和指导功能、师生互动、问题的创设、答疑和解析、有无鼓励或激励措施等要素。
对过程性评价内容的描述: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容,三维目标设定是否准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资源是否齐全,课件和补充材料与教学组织的联系是否紧密;教学过程是否完整,设计意图和组织实施是否明确,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环节的处理和活动设计,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能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所需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转变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
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教学活动目标是否正确,组织教学活动的内容能否操作,效果是否明显;能否有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设计的教学预案设计;课堂教学中有无鼓励和激励,学生能否获得成就感或荣誉感;质疑和解析是否妥当;处理课堂突发现象是否正确;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否自我诊断,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等。
过程性评价的环节和指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后续(课后)评价
(一)对课前准备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容。
1、教学设计
(1)学情调查与分析
(2)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
(3)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教育价值等)
(4)教学目标的设定
① 三位目标的设定 ② 教学重难点的设定 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能否采用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教师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多喜欢形象、直观的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习惯于形象思维,是这个年龄阶段西红柿心理认知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思维的重要特点。而抽象思维是他们的弱项;至于逻辑思维更是他们不容易做到的。尽管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已经采用增加插图、照片、地图等直观性资料,采用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但文字的表述对于初中生而言,仍是比较抽象的,在他们的头脑中,难以形成感性认识。
2、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1)精选、补充教学资源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定原则
一、必须与本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结合本课学习的学科知识,发掘其中蕴含的可以用作思想教育的素材、并分析通过正面引导,能够让学生从中得到哪些感悟或领悟。
二、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初中学生还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往往是朦胧和肤浅的,有时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表现出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必须基于最基础的、本质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应该受到何种感悟,能领悟到何种情感,报以何种态度,从中可以生成到何种价值观。
三、目标设定必须具体化、细化,切记空话,更不能随意拔高。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必须十分明确,真正能够达到和实现,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① 三维目标的设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具体目标,或称为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关系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它两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是实现其它两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不同类型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 需应用的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应用的关系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需要运用的技能不尽相同,在教学评价时,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结合所教授的具体知识,判断应运用的学习技能。知识迁移能力;归纳、分析和判断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推理和演绎能力;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的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等。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和感知、体验的过程。
如何一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借助于必要的手段、媒介和方式。在完成一个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方法,方法是学习的工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应用的关系: 看书:阅读
看书(材料)概述:阅读、理解、表述
看书(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提炼信息、分析、归纳、总结、表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需要经过亲身的体验、感悟。
在生成的过程中,外因起有决定的作用,通过外因(如动人的事迹、生动的描述或再现、真实的情景等)刺激和感染情绪;随着情绪的起伏和震撼,经过感动、体会、感受、理解等心理活动,逐步获得感悟,进而形成特定的认识,产生特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②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的重点是西红柿必须掌握的核心基础知识。
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统领全课核心的知识。
教学难点应是实现将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结合 点。
难点绝对不能以知识点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尤其是要考虑学生在理解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困难等情况,来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问题。
评价教学重难点的标准:
教学重点,属于知识的范畴,需在知识的层面上确定。
教学难点,属于认知的范畴,必须依据学生在分析、理解时的难度,即学生的认知的水平和能力确定。(1)
(2)精选、补充教学资源
在充分利用教科书材料的同时,有必要再精选一些材料,使其起到补充教科书材料不足,或弥补教科书材料单
一、抽象、静态等缺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
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必须精选;
二、针对学生学习和认知的需要、认知的特点和规律;
三、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
四、选用的材料需配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应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功能和作用:
1、拓展、补充和活化学科知识;
2、为学生提供体验、感知的实践机会;
3、帮助学生变换认知的角度,加深理解;
4、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利于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
6、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
7、迁移相关学科知识,激活、迁延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8、有利于“三贴近”原则的落实,即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讲授式,组织研讨活动、组织探究活动,以及角色扮演、情景剧(课堂剧)、故事会、课堂讨论等。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分析、判断和测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处理导入、讲授、置疑、解析、互动、研讨等教学环节或活动时的意图。针对性和实施效果;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评价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的指标
一、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设计、编排,是否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
二、教师在设计、编排教学过程时。能否根据自己所教授鲜花速递具体情况,不完全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点的体例结构和编排顺序。是否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组织实施教学。
三、教学环节的处理,是否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能否起到引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和发掘教科书提供的学习资源,尤其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理解的材料,通过安排学生活动的方式,发挥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认知的作用。
补充材料的针对性和使用效果。教师向学生提供的补充材料,是否与教科书原有材料在需要学生阅读的技巧、审视问题的角度和层次、认知的方法、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有所区别。
五、能否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考查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及活动组织,是否符合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能否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及活动是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否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六、课堂互动。是否在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中,适时组织师生、生生互动;能否正确处理互动的主题与教材和学生的关系;组织实施互动的实效。
七、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方式和实效;提供学生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学生学习技能、方法的引导和指导,实效性;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能否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及时通过鼓励、激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荣誉感。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学科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要环节,也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平台;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平台。
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应成为i额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运用和掌握学习技能方法,获得体验、感知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的过程。
从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应该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
1、有效诊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组织、实施,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2、分析、判断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尊重,是否活动较充分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学习方法和技能得到实际的应用。
3、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好舒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后续(课后)评价
主要分析和判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设计、手段和方法、组织和实施效果的反思、调整和改进、完善等措施的效果。
后续评价旨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诊断,自我完善教学,将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七、教学过程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 表一: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表二:教学设计案例
表三: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表四: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表
八、基于学生学业的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宗旨,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亦应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项内容。
1、教学评价中的学生因素
教学设计必须基于现实的学情:本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特点、认知规律、情趣爱好;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相关的学科知识等。
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分析教学内容的构成、特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差距;学生在认知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成中的误区等。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基于学生认知和理解知识、运用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需要,应成为学生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的媒介。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吸引学生的参与,提供体验、感知等机会,激励、鼓励学生学习、探索和创新,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均衡发展。
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可以承受的认知跨度、维度和梯度,通过引导和指导等策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作业设计和测试命题,必须建立在学生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学习技能与学习方法的熟练和巩固应用的基础上,应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引领性。
学业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对比诊断: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师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学业评价则是检验教学组织和实施实效的重要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分别考查教与学的效果,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学业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学评价中的不足或欠缺;教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在学业评价中得到反映。
学生学业评价中常出现的问题,如概念混淆、判断错误、同一错误反复出现等,通常反映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理解,只凭简单的记忆,从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中,即能找到根源,即教师对知识多采用讲解的方式,缺少为学生搭建他们自己分析、理解的桥梁。因为只有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理解记忆。
教师如在教学中,不注意对解题思路、途径、方法和策略的讲解,学业评价中就可能出现不会的现象。
3、发挥教学与学业评价的决策功能 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检查教与学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
学业评价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分析、判断问题的着眼点,更加准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成因,并为教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教学评价可以为学业评价提供分析、判断问题的佐证,也可以排除学业评价中的非智力因素,更加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客观因素,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依据。探索:如何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引导和指导学生应用学习技能和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篇:《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读后感
《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读后感
物理学院 王凌云
最近读了《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读完之后了解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下面来谈谈我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首先我们要真正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无论是探究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或时间的长度,都无法与科学探究比拟。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我们如何理解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呢?教材在一些章节中设计了很多内容,比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一些课,可以组织学生在探究中认真去体会这些要素。另外,课程标准指出的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环节就会中断;而课程标准指出的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这样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往往却被我们一些教师所忽视。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只重视知识结论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由一些概念、规律、定理组成,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必然考查,使得教师十分注意它们的相关应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教给他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模式进行训练,培养了一批很会考试的学生。学生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结论都能倒答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能说明白呢?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积淀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
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教师从传授知识中解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一定要科学,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想尽一切方法调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就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精神。科学探究要渗透到全部教学活动中
第五篇:三年级学业评价
小学英语三年级学业评价总结
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学业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它更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学业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学业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现行小学英语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普遍是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即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是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或者用于证明和选拔。终结性评价手段由于具有可据性(效度)和可靠性(信度)的特点,因此它在“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证明”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一书明确指出了现行小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二. 学业评价的内容
发展性英语科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学生作业及测试评价、课外延伸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三.学业评价的方式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正确反映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英语学业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英语学业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1)课堂表现评价
主要是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它包括学生的问答、对话、朗读、游戏、比赛、会话等活动。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适当地运用评价的作用。平时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同学,可以用“good, “Great”,“OK”,very good, excellent ,You are clever!”等。当学生取得一点儿进步就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平时不怎么活跃的学生更应夸张一点,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每完成一项活动或任务,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如课堂上朗读一段对话后,或是与其他同学进行角色表演后,或是拼写出上一节课所学的单词后,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上给自己加一颗星,下课或放学后,到老师那里领各种颜色的星星粘贴在书上。老师每周一次收集记录学生得到星星的数目。记录到学习档案上,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学生可以在家长、教师和自我监促下不断进步。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除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得奖者发一个小星星,如:在听录音时及对话表演时,教师设置“模仿奖”“创意奖”,评出“纪律奖”、“参与奖”等。以上奖项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除评价孩子们听、说、唱、做、玩、演(评价标准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要求)等方面的能力外,有机地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三个目标的整合。如“模仿秀”奖,不仅能使孩子有正确的发音,而且能使孩子们的语音带上“洋味”;“创意奖”就是表彰那些在拓展练习中,能充分利用己学知识或选学部分知识进行创新性表演;“纪律奖”和“参与奖”正是孩子们学习情感、策略和态度的充分体现。为了便于评价,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哪一组参与积极、纪律好、表现好可得集体奖。根据所学内容更换比赛组的名称,如以动物为名的:Tiger Team、Lion Team; Panda Team和Rabbit Team队; 以颜色为名的Blue Team和Red Team队。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评语及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值日报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具体体现在:
a.描述性评语(每学期或每学年一次)b.个人发展评价表(听、说、读、写技能)
c.值日生报告(有主题、有准备,每学期每人二至三次)d.课堂讨论(有具体话题、任务)
e.课文的Act Out、Role Play及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f.随堂小测验/当堂效果检测 g.课堂提问口头检查(3)学生自我评价
包括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通过自评形成学习责任感,形成个人学习有效途径。学生自评侧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自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学习方向。
(4)学生互相评价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能够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督促,学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合作意识、学习策略等方面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通过互评,学生有机会了解他人的学习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概念。
(5)家长评价
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语言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培育人才的目的,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作业改阅的过程中采用下面的形式作为评价学生的作业的手段。
(1)确定级别
评价级别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等级式量化。如A、B、C;金星星、银星星或者Excellent、Good、A Good Try 或“笑脸”、“哭脸”等。(2)评价工具的制定及其使用
我校的评价工具主要有:学生学习档案袋、评价表、自制的小星星、小红花、、教师刻的带有表扬文字的“好”“Good”的形印章、小星星印章等。A:学生成长袋.学生成长袋就是学生档案袋。它可以收藏能展现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果及作品,如英语书法、小制作、评价表以及单元、期中、期末测试成绩表等。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学生可自主选择档案内容,对不满意的评价结果可以重来。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或重来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自求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B:评价表分总表和分类表
学生的评价表分总表和分类表按单元设计,为了展示学生的成绩,使学生有成就感,总表可以张贴在墙上。分类表是每单元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课外活动情况等。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以及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之外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可让课代表和小组长协助完成。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为了便于检查,小组人数不能太多,这样组长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检查完毕,减轻了学生负担,避免了厌倦情绪。组长可以根据成绩来变化,另外,在家的情况可用家庭情况调查表;让家长配合完成。可以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调查表的项目根据平时布置的作业设置,如听、说英语的情况等。根据学生的评价既有老师的、同学的还有家长的。我校还举办一系列的英语学科兴趣比赛包括英文卡拉OK比赛、情景对话比赛、课文背诵比赛、英语角、英语走廊、文艺演出等都可以分阶段给学生创造开口讲的机会及充分展示自己口语才能的机会,这一系列的英语学科兴趣活动更是课堂评估外延的有效体现。学生评价具体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尽管有多种形式,但其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无论学生进行哪种形式的评价,都要看其过程,都要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有哪些提高?知识和技能在“做事情”中实际应用如何?在任务学习中反映出什么样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了学习策略?是否积极参与?有无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建立和调整不同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定方法,不宜过分强调量化。尽可能多采用语言描述性的等级评定,如:Excellent, Very good, Good, Adequate, Need improvement等。
(3)期末终结性评价
(三年级为50%――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下完成)评价改革除了树立全新的评价观念和科学、严谨的评价过程以外,还应与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使课题研究的评价思想和评价体系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协同工作变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规范,从而使新的评价体系更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