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时间:2019-05-13 01:5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危险源分析与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第一篇: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1、事故的基本特性

1)因果性 -事故从原因调查2)随机性(时间、地点、事故后果)3)潜伏性4)可预防性

2、事故的分类

按事故发生原因

按事故性质(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

按伤亡程度不同: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

按事故责任性质(责任、破坏、自然事故)

3、危险:指系统中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一种环境存在导致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的承受程度。

4、安全: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安全与危险是互为存在前提的,在安全评价中是指人和物的安全或危险。

5、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1)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2)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6、危险源 定义: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两类危险源:1)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2)危险源与事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防止事故就是控制危险源。危险源分类: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品;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品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7、第一类危险源危害后果的影响因素:(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3)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8、两类危险源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在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前提下,才会出现第二类危险源。另外,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也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两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时,通过评价第一类危险源来确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通过评价第二类危险源出现情况来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综合到一起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9、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质是指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单元是指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属于同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单物质临界量(GB18218-2000)

10、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石油气在贮存区临界为10吨。按照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氯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0吨,在贮存区临界量为25吨。

11、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

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12、风险定义:表示危险的程度。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

度的综合度量。风险率R=概率x事故次数/单位时间=严重度Sx事故损失/事件次数

13、系统和系统安全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等6个要素。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的安全程度。

14、系统安全的基本观点

1、没有绝对的安全:(危险源及危险性)(一个工厂一段时间不发生事故,不代表永远不发生事故)

2、系统安全工程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3、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

15、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为重点。安全系统工程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

16、危险源辨识方法 1)直接经验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

17、安全评价的意义:1)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 统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工程、系统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措施的过程。2)安全评价又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18、安全评价的目的19、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事散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主要内容:

1)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2)为选择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3)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4)促进实现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化

20、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是识别和评价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的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危险来源;

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其安全性是否可以被接受

21、安全评价的意义及作用

1)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监督;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实行宏观安全管理;3)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6)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意识;7)有助于保险公司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管理。

22、煤矿安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

1、前期准备;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划分评价单元;

4、现场安全调查;

5、定性、定量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作出安全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9、安全评价报告评审。

23、安全评价原理

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适应性。

24、安全评价的原则: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

25、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评价方法、评价人员。

26、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27、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漏、扩散。2)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三方面。

28、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四大类。

29、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30、识别危险危害因素的原则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总图布置及建筑物、工艺设备;装置;化工设备;作业环境;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煤矿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2、煤矿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特点

煤矿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 ;煤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多而复杂 ;各工种的离散性较大和协调性较差 ;作业环境差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危险与有害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动态性和隐蔽性。

33、瓦斯灾害事故的类型及危害

1)瓦斯爆炸

爆炸条件:瓦斯浓度在5%-16%,氧浓度达到12%以上,最低温度为650℃-750℃,或点火能为0.28mJ。

易发生瓦斯事故的场所主要场所有: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盲巷、石门等。

爆炸的危害

1、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并造成矿井空气成分改变2.高温火焰3.高压气体4.反向冲击波。

2)导致瓦斯事故的主要原因:工作面超产;配风不足;局部通风机供风不足;瓦斯异常涌出;上隅角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不当;电器失爆;漏电保护、接地保护、过电流保护失效;静电火花,机械摩擦火花,冲击产生火花;放炮未填炮泥和炮泥长度不够;未使用煤矿安全炸药或毫秒雷管;高瓦斯煤层未抽放或效果不好,抽放管路泄漏;突出煤层未采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或不当;)对有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层未采取措施或不当;采空区漏风严重,引起采空区自然发火瓦斯监控系统故障或传感器故障;盲巷未通风或没有栅栏、进入标志等。

34、煤尘灾害类型及危害

1)、爆炸性煤尘

爆炸条件:粒径小于1mm具有爆炸性的煤尘,当浓度在40g/m3-2500g/m3,遇到火源(最低点火温度600 ℃-1000 ℃)或火花(最低点火能30mJ)。(隔爆棚)

爆炸危害:产生高温火焰(温度2500℃),爆炸冲击波(最高达2MPa),并产生大量的CO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2)、呼吸性粉尘:煤尘引起尘肺病,岩尘引起矽肺病。

易发生煤尘灾害的场所主要场所有: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有沉积煤尘的巷道、石门等。

3)导致煤尘危害的主要原因

无降尘措施或措施未发挥作用;风速过大;未进行煤尘注水降尘;沉积煤尘清理不及时;采掘机械无喷雾降尘装置;电器失爆;漏电保护、接地装置、过流保护失效;瓦斯爆炸;干式打钻;放炮未填炮泥和炮泥长度不够;未使用煤矿安全炸药或毫秒雷管;回风巷无雾化降尘措施;人员未带防尘面罩;转载点无喷雾洒水装置或没起作用等。

35、1)矿山灾害的分类

矿山类别:煤矿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与非金属矿山。

矿山灾害按伤害方式分类:冒顶偏帮、瓦斯爆炸、机械伤害等。

矿山灾害按事故性质分类: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自然灾害与技术事故)。

2)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事故的潜在性;事故的预测性。

3)防灾五原则:可能预防的原则;因果继承原则;损失偶然性原则;对策选择性原则(3E);危险因素防护原则。

36、煤矿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特点

煤矿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 ;煤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多而复杂 ;各工种的离散性较大和协调性较差 ;作业环境差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危险与有害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动态性和隐蔽性。

37、冲击矿压:是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

冲击矿压安全评价综合指数法----分级表

Wt<0.3,为无冲击危险 Wt=0.3~0.5,为弱冲击危险Wt=0.5~0.75,为中等冲击危险Wt=0.75~0.95,为强冲击危险;Wt>0.95 ,为不安全

案例分析

一、开挖穿山隧道或海底隧道施工工程时:

问题

1、请分析该施工阶段存在哪些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问题

2、简述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别及职业病类别?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各种施工机械由于运动,防护失效导致的各种机械伤害。2)、设备漏电,接地、接零失效等造成的电危害。3)、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振动棒振动等。4)、噪声。施工机械,振动棒。5)放炮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有毒、有害气体伤害。2)隧道施工:易燃易爆性物质伤害。

2、主要事故类别:(性质)

1)、冒顶片帮;2)机械伤害;3)放炮;4)触电;5)易燃易爆气体爆炸;6)车辆伤害;7)高处坠落。主要职业病:1)矽肺;2)手臂振动病;3)噪声聋。

二、A家具生产公司,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原有生产规模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

1.公司地址。A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A公司以东l0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000m2,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m2,租赁仓库

归使用方管理。A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

3.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问题1:对该论证方案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主要的危险因素?

(1)机械伤害:(2)触电:(3)物体打击:(4)起重伤害:(5)火灾:(6)中毒和窒息:(7)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

问题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64l一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喷漆车间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为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请列举主要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主要事故包括触电、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加强电气检修,预防漏电、保证接地良好;控制火源,禁止出现明火、电器设备电路破损老化漏电打火、使用非防爆电器,完善消除静电的各项措施,防止静电火花;降低作业空间油漆和其他可燃物质浓度,保证通风措施完好并正常使用;保证个体防护设施、用品完备,具有各项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三、某集装箱码头拟临时堆存烟花爆竹类集装箱,其工艺过程如下:

船→集装箱装卸桥→牵引车、半挂车→龙门起重机→堆场

试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64l一1986)的事故分类分析该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不考虑船带来的危害)

参考答案:

1、火药爆炸

2、火灾

3、中毒和窒息

4、车辆伤害

5、起重伤害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淹溺,物体打击等):

四、x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50平方米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充装时,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1.液氯钢瓶用户的违章行为是 C。

A、人没有说明液氯钢瓶的用途B.没有提供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安全性能

C.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防倒罐装置

D.液氯钢瓶没有安装泄爆装置

2.充装方工人在充装液氯前应,就进行充装作业。

A、按规定检查和清理钢瓶B.应向液氯钢瓶用户询问钢瓶使用状况

C、应请示有关技术负责人后充装D、应将其他液氯钢瓶移到它处

3.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致使钢瓶发生爆炸。

A、温度升高B、压力升高C、温度降低D、压力降低

4.对于液氯钢瓶用户的工人和充装单位的操作人员,下列是正确的A、液氯钢瓶用户的工人是特种作业人员

B.充装单位的操作人员是特种作业人员

C.双方工人均须进行培训作业培训,但不需进行考核

D.双方工人均须经作业培训和考核

简答

5.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1)用户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2)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6.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1)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2)压力容器罐装工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于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3)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

五、某电厂主要生产工艺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煤系统,燃煤用汽车运往贮煤场,场内有氢气储罐6个,每个24m3,柴油储罐2个,每个罐2000m3,2个汽油储罐,每个20m3。

1、重大危险源限定与

A 危险物质储存方式B 环境温度C 环境压力D 危险物质的数量

2、在限定重大危险源时,要考虑

A 各种危险物质的储存间距B 危险物质的通风条件

C 危险物质的防雷设施D 危险物质的防潮设施

3、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事故涉及A 火灾B 其他爆炸C 车辆伤害D 淹溺

4、该电厂中,哪种物质属于自然性物质?燃煤

5、如果燃煤含硫,那么硫属于何种危险物质?腐蚀性物质

六、某地下矿山,主要矿物是硫化铜,矿体裂隙发达、涌水量大、岩层破碎、地压活动频繁。如果对该矿山进行安全现状评价,试对该地下矿山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硫化矿床易自燃,使工作面温度升高,因此存在高温危害及火灾危险性。地压活动频繁,有冒顶片帮危险。涌水量大,有透水危险。还有电气危害、机械伤害、爆破伤害(放炮)、中毒和窒息等

七、简要分析一个丙烷钢瓶库房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物质危险性分析:危险物质为丙烷气,属于液化易燃、易爆气体,发生泄漏时,可能发生火灾、其他爆炸事故;丙烷气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发生泄漏时,吸入过高会引起中毒;另外,丙烷气蒸发还会引起人员冻伤。

2)生产条件危险性分析:钢瓶属于压力容器,出现误操作时,会引起容器爆炸。同样,经常使用的钢瓶会腐蚀,引起钢瓶腐蚀破裂。

3)自然条件危险性分析:雷电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设施损坏和雷电火灾;高温可能是丙烷气钢瓶压力升高,致使容器爆炸的危险

第二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导致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重伤及以上事故负责。

第三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有的建筑施工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3.2项目管理部负责对施工活动、材料堆放、危险品存放及使用、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别负责所属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

4.1.1辨识方法:危险源主要通过现场观察、调查表、安全检查表、专家判断法等方法辨识。

4.1.2危险源范围

辨识危险源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辨识范围应考虑以下主要方面:

a)建筑施工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冬、雨季施工、临时性的运行、临时性抢修活动、夜间施工和外界提供的设施等)。

b)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内部员工与外部分包商和访问者等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材料堆放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组织内部的设施或由外部提供的设施)。

d)工程施工过程、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情况等存在的危险源。

e)有毒有害原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使用可能对员工和相关方造成的危害。

f)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自身素质(技术素质、作业熟练程度、安全素质)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带来的隐患。

g)安全措施不完善给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带来危害。

4.1.3辨识步骤

4.1.3.1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经部门领导或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生产监督处。

4.1.3.2安全生产监督处根据各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并及时下发到职能部门、项目部。

4.1.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建立本单位危险源清单。

4.1.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对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2危险源风险评价

4.2.1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4.2.1.1定量评价是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D=L·E·C),通过对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分析危害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程度。

D=L·E·C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风险性分值

取值如下:

L值表

E值表

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频数值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每年几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连续暴露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概率值

实际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可能,但不经常

相当可能

完全可能预料

C值表

D值表

风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风险分类

>320

极具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重大危险因素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因素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概率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重大、致残

严重、重伤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灾难、2~9人死亡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当总分D>160分时,为重大危险因素;D≤160时,为一般危险因素。

4.2.1.2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当出现以下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2评价步骤

4.2.2.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部门、项目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初始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

4.2.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下发至各职能部门、项目部。

4.2.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3风险控制的策划和实施

4.3.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策划,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

4.3.2对一般危险源,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程序文件或已形成的管理制度,通过培训教育、日常的运行检查实施控制。

4.3.3对重大危险源,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应急预案

c)制定运行程序

d)制定管理措施

4.3.4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危险源控制的策划结果、《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4.3.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4.4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a)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b)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c)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d)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e)与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5记录

5.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

5.2危险源辨识清单

5.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5.4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第四篇:隧道危险源分析

(一)重大危险源分析及采取措施

1、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1)、发生坍塌的原因 1)地质因素

①当通过多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事故也非常多,这是在不清楚前方不良地质情况下,仍沿用不变的施工手段,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造成的。掌子面前方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岩石走向垂直、岩层间有泥夹层、前方出现断层带等,这些不良地质极易引发塌方事故。

②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①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的过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的发生。

②喷锚不及时,或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③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质量欠佳,支撑和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连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④有时抽换支撑不当,或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前未及时加固。

⑤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3)支护材料用料不足、施工缺乏规范、引起支护强度降低造成的隧道塌方。隧道围岩压力由围岩、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仰拱和二衬所围成的拱圈多重承载。隧道支护设计参数是依据围岩压力计算确定的,施工中钻爆控制不佳,围岩承载能力降低;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中材料用量缩水,施工不规范,降低了支护强度,消弱了承载支护的承载力。当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即引发隧道坍塌事故。

4)施工中部遵循施工原则也会引起塌方事故。新奥法施工原则包括: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如果违背新奥法施工原则,如强爆破导致围岩松弛;长进尺导致循环作业时间拉长,喷锚滞后围岩变形加剧;不及时施作仰拱和二衬,封闭不及时;这些都会增加隧道塌方的可能性。

5)其他原因不及时衬砌,围岩暴露过久,片帮与掉块,坑壁无支护等。

(2)、预防坍塌的施工措施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与隧道内。

2)短开挖。在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微差毫秒雷管爆破。4)强支护。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6)快衬砌。衬砌工作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胚。(3)、隧道发生坍塌后的应急措施 1)小型坍塌(小于50m3)

小型坍塌一般发生在未支护的掌子面,有拱顶坍塌,侧壁坍塌,掌子面坍塌,坍塌量较小,有时可能只掉几块危石,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威胁范围小。

此时不急于清渣,先将危石清除,迅速喷射混凝土,可适量多掺一点速凝剂,封闭坍塌面,待稳定后清渣,页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直接补平。

2)中型坍塌(50m3-300m3)

中型坍塌可能发生在掌子面和初期支护的结合部,可能是由于未支护的裸露面坍塌引起的连锁反应,由于塌方面积较大、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害都较大。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汇报项目部,并由项目部第一责任人转告有关部门进行人员抢救。

工程抢修部要先清渣,先喷射混凝土封闭坍塌裸露面,然后用工字钢拱架(弯曲半径接近坍塌半径)立即支护,并按正洞施工一样,打锚杆,挂网片,从上至下全裸露面支护,最后清渣。

坍塌处理不在补修,待二衬过后采用混凝土泵直接灌混凝土,注满即可。

3)大型坍塌(300m3-1000m3)大型塌方位置一般可能在局部透水地段、沙层地段。这样的坍塌可能将隧道堵塞数十米长,使坍塌段以内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全部封闭,危害极大。

①抢险的原则是先救人。隧道施工时,在拱脚处都有两根钢管一根是直径Φ100-Φ200mm的高压通风管,一根直径Φ50mm的输入管。一般大型坍塌都是松散的地质,不会有巨石落下,所以地处拱脚处的风管和水管不会压扁或压断,这是隧道营救施工人员的两条生命线。将空压机送风压力降低,能保证洞内人员呼吸即可,将供水也减小,通知洞内人员安静的等待,时间长时可从输水管中插入一根塑料管,提供牛奶等软饮料。这时开始向坍塌体注浆,使坍塌体在一定厚度内固结,然后向掘进连拱隧道的中导坑一样,打通坍塌体先将施工人员救出。

②塌方处理。在坍塌体上架立多层(视坍塌洞室大小而定)支撑钢模架,从上至下开始喷射混凝土,封闭所有裸露面,并且进行钢拱架支撑,打锚杆,挂网片,第一次初期支护完成后,开始清渣,最后进行第二次架支撑架,进行第二次强支护,以后二衬不在充填。也进行一次初期之后,二衬后预留孔洞,2m以内填浆砌石,2m以上填干砌石片。

4)特大型坍塌(大于1000m3)

特大型塌方可能发生在浅埋段,或特浅地段,从拱顶直到山顶一次性贯通垮塌。

①人员抢救。特大型塌方人员救援和大型相同。②塌方处理。如果发生特大型塌方,先将所有裸露面喷一层5cm厚的混凝土,使它不要在短时间内调危石。然后开始漫长的清渣,清渣过半后将塌方边缘与正洞结合部加固、修正,迅速在此进行二次衬砌,衬砌厚度。混凝土标号。衬砌钢筋要经过计算,以足够支撑塌方回填后的压力。待二衬结束后,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开始从顶部向下逐层回填压实,顶部筑围墙防止雨水浸入。

2、隧道爆炸事故预防

隧道可能爆炸的原因主要是不规范使用爆炸物品,装药时操作人员违规带火种,或者剩余爆炸现场存放不合理引起的火药爆炸。

(1)预防措施

1)爆破施工。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要取得当地公安部门的批准,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向公安局申请购买、运输、储存及使用爆炸品的许可证。

2)建立雷管领用,发放登记管理制度,将雷管编号落实到每一个爆破作业人员,并将有关管理信息按照公安部的统一标准及时送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3)加强爆炸物品的管理。爆炸物品派专人看管。爆炸物品及爆破器材储存于干燥的仓库内,温度保持在18~30℃,库内设消防设备,不同性质的炸药分开存放;雷管和炸药分库储存,运到工地的炸药若当天未使用完,必须如数交回,不得在工地留存过夜。爆炸物品使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押运人员负责。

4)严格遵守规定的爆破作业时间,并告示当地居民及施工人员设置醒目标志牌,放炮时设专人警戒。

5)爆破工要持证上岗,装药过程中不能抽烟,放炮前要对炮眼连线逐孔检查,点炮前要由专职安全人员检查其他人员及所有机械设备是否撤离至安全地带。对哑炮要严格按《爆破作业规程》进行处理。

6)爆破作业现场设专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装好炸药的炮孔必须适当的加以覆盖和保护、在潮湿条件下作业,采取乳化、水胶等防水炸药。现场作业人员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做到遵章守纪,按标准作业、文明施工,无违章违纪现象。(2)处理措施预防

当隧道内发生爆炸事故,应疏散人群,全部撤离至安全区域,查明爆炸类型(火工物品、化学物品、瓦斯等)并发出警报,召集人员持抢险救护装备,迅速赶到现场救护,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尽可能控制事故在最小限度、减小危害性、减少人员伤亡,紧急上报项目经理,同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派出所报警,清楚说明发生爆炸标段、时间、地点、方位爆炸类型及爆炸威力大小等情况。

3、隧道机械伤害事故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报告项目经理,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并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急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预案,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值勤门卫在施工现场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4、触电、火灾、有毒气体事故

如遇到触电、火灾现场,现场人员应及时上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报告项目经理,启动项目安全应急预案,并按以下方法进行避灾抢救:

1)隧道内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绝缘体挑开身上的电源,关闭开关。触点人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急救。急救时需要耐心,防止“假死”现象,并且不要打强心针。

2)隧道内发生火灾,正确确定火源位置,火热大小,并迅速向外发出信号。及时利用现场消防器材灭火,控制火势大小,组织人员撤退出火区。如火势不能扑灭,应急时向所在地公安消防机关报警,寻求帮助。

3)隧道内发现不明气体,应及时加强通风,采取防范措施。发生事故时做好自救工作,迅速协助伤员一起撤出到安全地区。有人受到有毒气体伤害,应将其运至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区,并立即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注意保暖,同时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受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但心脏仍跳动,要立即搓摩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脏停止,应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如因二氧化碳等窒息,情况不严重时,抬至新鲜风流中稍作休息,即会苏醒。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在皮肤搓摩后进行人工呼吸。

第五篇:1--《危险源评价清单》

公司危险源评价清单

编制:审批:日期:

编制:审批:日期:

编制:审批:日期:

编制:审批:日期:

编制:审批:日期:

下载危险源分析与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危险源分析与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范文合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效范围内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型原则 8......

    安全评价与危险源评估的区别[定稿]

    安全评价与危险源评估的区别 安全评价和危险源评估都是为了识别危险、整改隐患、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但他们的着眼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

    桥梁施工危险源分析与安全控制[定稿]

    桥梁施工危险源分析与安全控制 1、桥梁工程重大危险源  桥梁工程的危险源主要有:火工品爆炸、爆破、容器爆炸、其他爆炸、高处坠落、火灾、基坑塌方、脚手架坍塌、物体打击......

    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报告

    武广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工程SDⅢ标 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铁十二局武广客运专线SDⅢ标项目经理部 二○○六年一月 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武广客运专线重点隧道SDⅢ标段的工......

    重大危险源分析单

    重大危险源分析单一、桥梁工程重大危险源分析1、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1) 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总结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总结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危险源辨识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让每位职工能对自己每日各项生产作业活动能进行梳理,确定......

    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总结报告

    铸管公司动力车间2016年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工作 一、单位概况: 铸管公司动力车间现有职工130余人,主要为公司各车间提供水、电、风、气、汽的供应,同时还包括电气安装与维修、......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