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课题:《Unit4 Then and now》
课时:总6课时 分第1课时 主备人: 集体备课组:六年级英语备课组 【教学目标】1.能听、说、朗读句型:There was/were...in.../Now,there is/are...in...。
2.能听、说、读单词,star,easy,Internet。
3.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 talk的内容,【教学重点】能够在实际语境中交流运用重点句型:There was/were...in.../Now,there is/are...in...。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句型描述事物过去与现在的变化。【教具准备】1.本课 Let's talk/A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单词卡片,挂图。
【学法指导】夸大口型,了解发音方法;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习惯培养】学会倾听,做到“四个到”。逐步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3-5分钟)
1.师生交谈,引入单元话题。
教师利用There be句型讨论我们教室的陈设。
二、新课呈现(5-8分钟)、1.Let's try。
学生审题后,教师播放Let's try的录音,后师生纠正答案。
2.教师出示Let's talk图片,对图片中的情景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词star,easy,Internet,look up。4.快速抢答刚刚学过的生词和词组。
5.演示 Let's talk/A 的内容,听录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并判断教师的问题。
There was a library in my old school? There was a big building on a hill? There were no computer or Internet in my time? 6.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展示。
7.听本课时 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8.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趣味操练(10-15分钟)
.1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1.小组操练表演对话。
2.选小组进行展示。
四、运用拓展(5-8分钟)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创编一个小对话。2.练习:将下列中文翻译成英文。在山上只有一个小建筑物。
在我们老学校没有图书馆。
在我们那个时代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
五、评价反馈(3-5分钟)
1.教师评价,生生互评。2.听录音兵背诵对话。
【板书设计】 Unit 4 Then and now There was a library in my old school? There was a big building on a hill? There were no computer or Internet in my time?
课题:《Unit4 Then and now 》
课时:总6课时 分第2课时 主备人: 集体备课组:六年级英语备课组 【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grass,gym,ago,cycling,dining hall。
2.能够听懂,会说本部分内容,能够在实际语境中交流运用。【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掌握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的听说读写,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
交流。
【教具准备】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单词卡片,挂图。
【学法指导】通过听、看、读、想、说来逐步引导学生,发展其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
【习惯培养】学会倾听,做到“四个到”。逐步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3-5分钟)
.2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1.欣赏关于学校地点的场所图片。
2.表演Let's talk的对话。
二、新课呈现(5-8分钟)、1.教师出示些小的老照片,与学生展开对话。
Look,this is my old school.Do you like this room? Yes.Let’s have a look.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There was an old school in the picture.2.教师可变换主语,反复练习。
3.教师请学生互相提问,本班学生家中的物品的表达。
4.学生分组讨论以上物品都可以出现在那些场景,尝试用所学的语言表达出来。
5.教师再次出示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进行 Let’s learn的学习。
6.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7.学习对话
(1)呈现课件,回答问题。(2)听录音,跟读。(3)分角色朗读。
三、趣味操练(10-15分钟)1.找错竞赛。
2.Play a game:模拟采访。
四、运用拓展(5-8分钟)
连词成句:
1.ago,was,no,my,there,gym,in,years,school,ten.2.Nos,there,in,is,a,new,school,one,our.五、评价反馈(3-5分钟)
1.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2.结合本课内容创编一个新对话并将其表演出来。【板书设计】 Unit 4 Then and now grass,gym,ago,go cycling,dining hall There was no gym in my school ten years ago.Now there is a new one in our school.课题:《Unit4 Then and now 》
课时:总6课时 分第3课时 主备人: 集体备课组:六年级英语备课组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朗读different,active。
2.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 talk的内容,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交流运用。
【教学重点】能够表演Let's talk的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英语询问和回答地点和方位的词。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进行对比表达事物。【教具准备】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单词卡片,挂图。
【学法指导】通过听、看、读、想、说来逐步引导学生,发展其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
【习惯培养】学会倾听,做到“四个到”。逐步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3-5分钟)
1.出示学生自带的照片,进行描述。
2.Free talk
二、新课呈现(5-8分钟)、1.Let's try。
学生审题后,教师播放Let's try的录音,后师生纠正答案。2.教师戴上假发,扮演图中角色展开对话。
3.教师一边演示 Let's talk/A 的内容,一边叙述。
4.学生根据对话内容进行讨论,确定before,now的表达方法。教师给与适当指导。
5.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6.听录音,跟读对话。7.小组内自由读。8.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趣味操练(10-15分钟)
1.分角色表演对话。
2.趣味采访游戏。教师请部分学生扮演记者,部分扮演被采访人,进行模拟采访。问题如下: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photos?
四、运用拓展(5-8分钟)
1.小调查
把学生分组调查,让每小组成员讨论该小组成员现在和过去的变化,并详细阐述,然后每小组一人向全班展示汇报。
2.小组交流,完成Group work。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3.组内展示所写对话。
五、评价反馈(3-5分钟)
1.结合本课内容创编一个新对话并将其表演出来。2.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板书设计】 Unit 4 Then and now Before,I was quiet.Now,I am active in class.I was short,so I couldn’t ride my bike well.Now I go cycling every day.【课后反思】
课题:《Unit 4 Then and now》
课时:总6课时 分第4课时 主备人: 集体备课组:六年级英语备课组 【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ice-skate、badminton。
2.能狗结合实际情境替换其中部分信息,表达对过去和现在事物的喜好,并能简单阐述原因。
【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读、写掌握四会单词和句子。【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教具准备】1.本课 Let's Learn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单词卡片,挂图。
【学法指导】夸大口型,了解发音方法;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习惯培养】学会倾听,做到“四个到”。逐步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3-5分钟)
1.Free talk.2.复习partA的短语、句型。
二、新课呈现(5-8分钟)、1.出示教学课件,展示四季的图片和对应的体育活动。
2.让学生观察后尝试用I didn’t like...before.I thought it was...,and I couldn’t...描述。
3.听Let’s learn中的对话。
4.请学生根据卡片和所给的关键词,将各幅图用英语描述,多重复几遍。5.Listen, match and say..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1)学生听本部分录音,完成练习。(2)学生小组内根据图片做对话练习。(3)指名学生表演图片对话。
6.用相同的方法进一步讲解所有出现的短语。7教师播放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8.领读本课对话,学生用本课所学短语作替换练习。9.教师范写四会单词,学生仿写。
三、趣味操练(10-15分钟)
1.教师拿出图片,让学生用刚刚练过的词组和句型在小组内在描述。2.“快看快拼”活动。
四、运用拓展(5-8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理想季节的规划,要求每一位学生认真描绘,兵用英语描述。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3.教师让学生将自己作品与同学交换,并用英语描述同学的作品。
五、评价反馈(3-5分钟)
1.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词汇和句型。2.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板书设计】 Unit 4 Then and now 第四课时
ice-skate、badminton I didn’t like...before.I thought it was...,and I couldn’t...课题:《Unit4 Then and now》
课时:总24课时分第23课时 主备人: 集体备课组:六年级英语备课组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race, nothing, thought ,felt ,could not, trip, woke, dream.2.能听懂,会说句子: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race.But suddenly he tripped and fell.3.能听懂,读懂小短文,并能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句子: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race.【教学难点】能听懂,读懂小短文,并能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具准备】1.本课 Read and write/B 部分的教学课件。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单词卡片,挂图。
【学法指导】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习惯培养】学会倾听,逐步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3-5分钟)1.Daily oral practice.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Where did you go? 对话练习,对已学知识的巩固。2.Hang-man game.玩游戏,猜单词。
二、新课呈现(5-8分钟)
1.出示单词卡片和图画教学单词:race, nothing ,thought, felt, could not, trip, woke, dream并板书,教读,学生跟读。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理解。勾出不理解的句子。3.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并板书:
(1)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race.(2)But suddenly he tripped and fell.4.Listen to the passage.5.Number the picture.6.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三、趣味操练(10-15分钟)
1.领读Read and write 中的句子并纠正读音。
2.学生理解课文,并答疑。
3.学生勾出动词的过去式,并写出原型。老师板书。4.句型转换。
(1)My father washed clothes yesterday.(变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e went to Xinjiang last year.(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I went to Beijing by train last weekend.(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运用拓展(5-8分钟)Do a survey 4.学生小组内完成关于动词过去式的调查。5.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创编一个类似课文的小对话。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五、评价反馈(3-5分钟)
1.教师评价,生生互评。2.说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3.作业布置。
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race But suddenly he tripped and fell.【板书设计】 Unit 4 Then and now 课题:《Unit4 Then and now》
课时:总24课时分第24课时 主备人: 集体备课组:六年级英语备课组 【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的四会单词、词组及句子。
2.能够独立完成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部分内容。3.理解Story time 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单词和句子。
2.完成相关练习并理解故事。
【教学难点】1.掌握本单元单词和句子。
2.完成相关练习并理解故事。
【教具准备】1.本课C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单词卡片,挂图。
【学法指导】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习惯培养】学会倾听,逐步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3-5分钟)
1.Daily oral practice.2.Review the words and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Unit4.二、新课呈现(5-8分钟)
1.复习四会单词,四会句子,三会单词。(读课本四单元单词和句子)2.Main scene(多操练)(1)Ss自己观察主图,自读句子,再教读正音。(2)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it.3.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Let’s check.(1)学生观察图片上画的什么?
(2)T播放磁带,学生听音为图片标号后讲评订正。
.XXXX中心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
(3)T再次播放磁带,Ss cross out the words you didn’t hear,后讲评改正。
4.Let’s wrap it up.Talk about the changes below.三、趣味操练(10-15分钟)
Story time.1.T: Look ,Zoom and Zip are talking about changes.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Let’s read.2.观察主图,让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概,画出不理解的句子。3.听录音理解并仿读故事。4.填空。
(1)Let’s ____(watch)TV together.(2)He _____(wash)clothes yesterday.(3)Did you ____(play)football this morning?(4)There ____(are)many trees last year.(5)Amy ____(see)a film last night.四、运用拓展(5-8分钟)
1.学生小组内完成关于动词过去式的转换。2.学生串讲本科故事给同座位听。
五、评价反馈(3-5分钟)
1.教师评价,生生互评。2.说说这个单元的知识点。3.作业布置:抄写并背诵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及句子并写出汉语意思。
It was raining.In summer, the tree was green.There was a building before.The cat was on the chair.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Unit 4 Then and now
.9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生命
单元备课: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话题,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或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神奇力量;或介绍人和植物生命的的关知识‘或讴歌生命、礼赞生命;或阐述生命与真理,信仰的关系。激发了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野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注重语言积累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四、教材处理
、课前预习
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
五、教学模式与手段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
、自由朗读、体会作品的内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象征意义
2、品读课文,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
2、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
(四)、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两个故事
小草顽强生命力
号召大众起来反抗
教学反思: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琥珀》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人生礼赞》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朗读。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人生礼赞》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当一名闯将”,要战斗,要勇往直前。
第二节:告诫人们要时刻直面现实,勇于乘风破浪,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节:诗人跳跃空间,从人生的成绩角度告诫人们都能向伟人那样留下足迹,留下成果。
第四节:再次变化角度,告诫人们我们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辉煌的人生成果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激起别人的斗志。
最后一节:收束全诗,再次向人们发出号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
全诗以第一人称发号召,议论、抒情,读起来亲切,给人以鼓舞。
运用比喻手法。如“航程”比喻人的生命全部历程。把人生比作航船等。
练习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19世纪
国最伟大的 主义诗人。
(2)本文是一首
诗,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激励人们在“
”中,在“
”上,我们不能听从“
”的驱使,不要一味“
”,也不要“怀念过去”,而应该“行动起来”、“
”,“不断追求”、“
”,激励人们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教学反思:
“礼赞”就是“怀着敬意的赞扬”的意思。这个词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全诗的抒情基调。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中”,“壮丽的舞台上”要振作、要奋斗,有追求、有所为,要“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
《生命奏鸣曲》
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目标、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2、体会学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习语言身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2、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3学生默读思考。
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五)仿写练习
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五资源介绍
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质
板书设计:
心脏声音
肺脏声音
生命的重要标志
肠胃声音
教学反思: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孟子语录》
学习目标:、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学习重点:全文字、词含义,全文大意。
学习难点: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有关孟子的资料和字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二、展示目标(如上)
三、学习新知:
、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课文分析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
4、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
(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了不做不义的事。)
5、练习背诵课文。
四、小结:内容和孟子思想。
五、作业:默写课文和练习册内容。
教学反思: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对于广大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四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仔细观察生活,如:小草发芽,小鸟出壳,小
狗生宝,小蝌蚪变青蛙等,感情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把自己对生命新的体验和感悟写下来。
写作指导:
、写作前仔细观察,选定触发自己重新认识生命的事物。
2、由触发点联想到生活,谈出自己对生命新的感情。
3、联想合理,语句通顺。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一)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引起简单的统计图。
4. 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二)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制作的一般步骤。
1. 教学统计表时,启发学生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增加一栏内容(百分数)就可以看出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2. 教学统计图时,应比较详细地介绍制作的一般步骤,边讲解边制作。教学例2时,应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3. 注意指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案
1、统计表
第一课时
课题: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掌握含有百分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会计算合计中的百分数;进定步学会制复式统计表。
2. 加深对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作用的理解,能运用百分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3. 通过绘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说说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2. 新授
(1)导入新授
我们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
(2)出示例1:下面是1990年至1992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中村办企业心入占全村总收放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东山村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001年3月制
全村总收入 其中村办企业收藏 合计
1998年 750万 420万 1999年 875万 542.5万 2000年 1800万 1449万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回答:
1)每年全村总收入和其中村办企业收各是多少? 2)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个中村办企业中村办企业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先讨论,再回答)
(3)教师说明:只要在这个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依次填上每年村办企业收入占体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就可以了。教师边讲边在原统计表在右边增加一栏,就成为例1的第二个统计表了。(见教材页)
(4)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二个统计表,并提问: 1)1992年全村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2)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3)1992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4)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5)强调
1)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
2)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百分比。(6)新授小结
在填写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先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问题的百分数,然后再填。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 4. 全课总结
提问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内容?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统计表的练习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 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2. 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 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4. 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5. 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6. 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 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www.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
1993年1月
项目
件数
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00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1、统计图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板书:统计图)(2)导入新授
(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条形统计图。(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2. 新授
(1)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2)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出示例1 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毫米)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1)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3)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4)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 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
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
(4)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5)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回答。
(1)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2)学习例2 1)出示例2 例2 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
车间
人数
性别 合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总计 570 110 245 215 男工 325 80 110 135 女工 245 30 135 8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a.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b.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
c.在把例2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需把三个车间的男工和女工的人数都分别表示出来,需要怎么办?
3)回答思考题。
例2是一个复式统计表,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二者不同点是
4)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图。5)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6)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 b.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
c.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3)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4)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教材练习12
第5、6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常用的统计图还有折线统计图。(出示从报刊或图书中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2. 新授
(1)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看教材62页完成思考题。
1)幻灯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2)第62页例3的折线统计图,指图说出它包含哪引起内容。(2)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出示例3 例2 某地1993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平均气温℃ 2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
a.一年有十二个月,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b.这一年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32.5℃,在垂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2)说明:在画折线时,先要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3)指导学生到讲台前来画一画,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两点之间成直线,在各点注上数字 最后写好统计图标题、标明制图日期。
4)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5)比较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3)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看例3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取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4)比较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5)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
(6)小结:折线统计图抽制作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7)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四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回答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制作折线统计图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2)学习例4 出示例4 例4
某市无线电一厂、二厂1985年~1983年的产值增长情况如下表。
年份
产值(万元)
厂名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3年 无线电一厂 4000 6000 9500 12000 18000 无线电二厂 4000 4500 5500 6500 910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看书第64页,思考并讨论 1)回答思考题:
1)例4是一个复式统计表
2)例4表中表示的统计数据的年份是不连续的。在制统计图时,需要根据实际年份的多少在水平射线上划分出表示年份的间隔,使得表示两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2倍,表示三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3倍。这样能真实地比较出产值增长变化的情况。3)可以把它们绘制在一张图上 先用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方法,描出各点后,再肜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出来,并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说明每种线段表示的是什么即可。
仿照教材65页例4中无线电一厂的制图方法,完成无线电二厂的制图。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在描出各点后,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开来;应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
观察例4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厂的工业产值增长得快? 2)哪一年的工业产值增长得最快? 3)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
(3)小结: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4)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1(1)完成教材65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5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五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扇区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制作扇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3. 渗透“实践第一”观点。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1)回答。
圆周角的度数是什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2)板画
两一个半径为30厘米的图形。2. 新授
(1)导言:前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长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掌握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板书:扇区形统计图(2)出示准备题,思考 1)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结合准备题想一想这个整圆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学生的人数)2)通过这个扇形统计田径反映了这个班的学生在活动课中参加了几种小组活动?它们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3)观察图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小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最少的是哪个组?
4)你能够说出扇区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出示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学生读)5)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书上图中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个百分数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相同)
阶段小结: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积有多大,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只要知道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就可以画出各个扇形了。(3)讲解例5 出示例5并思考
1)找学生读题,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边讲解边板书:84+24+12=120(公顷),粮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物:12/120=0.1=10%.每步追问,并核对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否是100%)2)第二步再算什么?(板书并核对三个度数相加是否是360°)
3)第三步怎样做?(板画图中根据圆心角度数顺次画出三个不同的扇形)
4)最后一步怎样做?(标明相应的名称和百分数,把各个扇形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日期)5)师生共同总结一下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6)阶段练习:完成教材70页中的“做一做”。(都是巡视,个别指导,找学生板画)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3.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一题
(2)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二题(直接画在书中,并追问图形中不小格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是臬算的?)
(3)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第三、四题。4. 全课小结(略)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2. 复习提问
(1)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2)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3)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4)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5)统计图纵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6)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种类: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
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之形象具体,给人印象深刻。
条形统计图
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绘制统计表,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强调栏目的分项及统计图的纵轴比例尺的画法。总结各种统计图应用的不同范围。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1、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②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③ 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2、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2.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五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分配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组织活动。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1)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
第一种放法: 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
2.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3.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
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二教学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 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3)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5÷2=2„„1(至少放3本)7÷2=3„„1(至少放4本)9÷2=4„„1(至少放5本)
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5.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
教学内容: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1个生字,理解每课出现的生词。
2、学会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欣赏文中的精彩片段,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5、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时,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文学名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欣赏精彩片段。学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在熟读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用11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
a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真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任溶溶)
b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
c丹麦大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他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d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
e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
1.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 2.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
二、从故事走近安徒生 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四、检查朗读,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文,交流自学所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二、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可以这样进行:
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
2.结合学生的感悟,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比如冷── 天气的冷: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师:是啊,这个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除了寒冷,还能给光头赤脚在街上的女孩带来什么呢!难怪小女孩首先就想到火炉了。请同学们接着交流。
人情的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3.结合学生的疑问,在矛盾处体会:
(1)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到不停地擦火柴,直至擦燃一大把火柴,小女孩想的是什么?
(2)小女孩死了,作者连用了两个“幸福”,作者想的是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谈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谈心中的安徒生:人品、作品。
五、鼓励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准备召开“班级读书会──走近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教后记
15凡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
3、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同情凡卡,了解凡卡向往什么。知道一百多年前与我们仿佛年纪的孩子曾有过的苦难经历,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教学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衣食无忧,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却过着苦难的生活,小孩也深受剥削之苦。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个同龄的孩子,看他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弄清课文脉略。要求: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课文分段。
2、在文中找出“信的内容”、“作者叙述”、“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做上不同的标记,并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圣诞节吗?文中的凡卡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给爷爷写信的?
二、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
1、点生读一读,从凡卡的信中,你知道他受了哪些苦?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挨打、挨饿、挨冻、不得休息。)
2、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谈到莫斯科的一些情况?信的结尾为什么为问候村里人?
(莫斯科虽好,但不是他一个九岁的孩子呆的地方,问候村里人说明了他对爷爷及家乡的思念。其目的还是要爷爷带他离开这里。)
3、自由读课文中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凡卡的回忆。
1、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回忆起了哪些事?
2、自由读课文第4、5、6、13、14自然段看看都凡卡回忆了什么?
(1)导读4、5自然段,爷爷的样子。
凡卡为什么会那么准确地描述爷爷的样子? 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导读第6自然段,乡村夜景。
家乡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凄清的乡村夜景为什么在凡卡心中那样迷人?
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导读第13、14自然段,砍圣诞树。
凡卡回忆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凡卡这种快乐心情?
四、学习作者的叙述
1、找出作者叙述的内容读一读。
2、导入写信封、寄信。
(1)凡卡是怎样写信封的?
(2)凡卡又是怎样寄信的?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你知道凡卡当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吗?
(3)凡卡寄完信后,做了一个非常美的梦,这个梦能变成现实吗?为什么?
(4)梦总是要醒的,想像一下,凡卡梦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六、思维拓展:你想对凡卡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凡
卡
信的内容
凡卡的回忆
↙ ↘ ↓
挨打
莫斯科
爷爷的样子
挨饿
鞋铺生活
乡村夜景
挨冻
许愿
砍圣诞树
不得休息 问候村里人
渴望回到家乡→信寄不到→美梦一场,悲惨生活还将续继„„
教后记
16* 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打出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皮)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教师相机提醒学生留意: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从哪知道的?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
四、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看课后的泡泡3(“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做准备。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
当“海盗” 天真活泼 生性顽皮 测胆量 正直勇敢 有点叛逆
鬼屋寻宝 足智多谋 喜恶作剧 洞中历险 向往自由 喜出风头 洞中寻宝 心地善良
教后记
有同情心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过程与方法:
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教学重难点:
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 它栖息在灵魂里 /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 永远 / 不会停息 / 在暴风中 / 听来 / 最美 /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 它甚至能窘困 / 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索亚、鲁滨孙 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4.讨论在本组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1)要比较快速地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2)了解作家和作品产生的影响。
(3)读中可以摘录精彩句段,读后写一写心得体会。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的较多的阅读时间等。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阅读长篇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提高速度。快速阅读要默读,要逐句逐行地阅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B.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
C.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D.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E.阅读中可以在书上作一些批注,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该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其间曾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有七年未授奖)。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约100万美元),涉及地区的广泛,而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件。
2.浏览隽语集萃,看这八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哪个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哪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
3.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思考含义。
4.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5.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6.说说你课外准备阅读哪部作品。
二、趣味语文
1. 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这些著名的文学家有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于细微处见性情”,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
如《巧问巧答》中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编辑间的通信仅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传情答意,一方面说明他们间的了解与默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雨果的自信与《悲剧世界》的伟大;《一个逗号》中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大半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工作,就是删去一个逗号后又加入了。充分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文豪与蚊子》中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蚊子“聪明”预先来看房间号码,以备饱餐,来与服务员趣谈,结果使自己享受了一晚好的睡眠。则表现了作家一贯的幽默风格。
3.阅读下面几位著名文学家的趣闻轶事,看自己又什么感受。低产和高产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没有秘诀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 4.建议课外更多地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走近这些伟大的作家。
单元测试
两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