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评价资料,doc[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评价资料,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评价资料,doc》。

第一篇:小学科学评价资料,doc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评价要具有激励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成为科学课堂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科学教学活动。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通过科学教师课堂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前进的动力,感受生活的快乐,发现自身的价值。时间长了,渐渐地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学生发言,每堂课将各小组发言人用“正”字的方法统计,课后,给发言次数多的小组每人加一颗“星”,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评价要具有客观性,激发学生有效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科学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包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客观评价,唤起他的自尊与自信,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参与探究活动。

三、评价要具有全面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也就是评价时不能再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即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水平与成就。《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要领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我认为科学评价应由“学习状态”、“作业分析”、“科学素养”和“书面考查”等

评价对科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那么在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展开教学评价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提高教师的评价认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身努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整个教育评价过程、怎样参与以及参与了多少。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年加快,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更不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裁判员。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很好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参与者、激励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明确了这样一种教师角色的定位后,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学生,把评价的目标指向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上课时不再是背写好的教案,也不再是只关心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提出了“让教案跟着学生走”的响亮口号。

我在讲授《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先出示一张手工纸,让学生尝试着用这个现成的材料来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活动。由于问题的空间是开放的,又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当黑板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纸船、小衣服、剪纸、书法等作品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搭建了一个平台。接着我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同学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大家一起研究确定可行的研究问题,并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只见各小组同学纷纷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办法,然后由小组长把每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设计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交流时,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为别人和自己进行补充、修改,既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又汲取了别人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然后,他们就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始动手进行实验了。汇报时,我不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还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评价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教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 弃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过去的评价中,教师一直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要完成这样一种价值判断,单靠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全面、准确达成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群体,同样一个评价,对某人可能产生激励作用,换成另外一个人时,所起的作用就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见,评价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我们在生长》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变化说明我们在不断生长?学生提出:“我的手在长大”,“我的个子在长高”,“我的体重在增加”──接着我马上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些变化呢?”这时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红印泥拓印、可以用笔在纸上画下来、还可以拍成照片保存下来,可以用尺量,把数据记下来„„学生的这些创意不但得到了我的赞扬,我们师生还马上付诸行动,一起设计了一张“我的生长发育记录单”。这看似简单的设计环节,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潜能会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探索出各种各样的的创新方法。

教师只有敢于将自己置于“无知”的境界,不轻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以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去自行探究,才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自己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达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个性的目的。三 尽力拓展相互合作的空间,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如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从孩童时代抓起,否则就只能产生出一批批盲从、独断、不宽容的人,他们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通过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评价,恰好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为此,在科学课上,我总是尽力拓展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的空间,尽量给出一定的评价时间,创造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在讲《蚂蚁》一课时,我在科学文件夹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环节:你认为哪一小组的观察方案是可行的?理由是什么?你们小组有更好的方案吗?这样利用孩子们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去关注别人的发言,从中取长补短,把交流的面从小组的几个人,扩大到全班的范围内。

在进行交流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再成功的实验,如果你不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也是毫无价值的。也许你会认为训练表达,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情。这样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其实,别说是在课程正逐渐走向综合化的今天,就是在过去,因为学科的关系,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有时往往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如常规训练中要强调让学生说完整话,说话要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先交待设计的意图,接着再介绍实验所用的器材、方法与步骤。汇报观察或实验结果时,要先讲清条件,再说出现象,接着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推导出结论。实际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推理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表达清楚。就表明他的思维也是清晰的。

四 凸显科学特色,秉承科学理念,关注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科学探究的目的固然是解决实际问题,但我认为,探究所经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科学价值观,与科学结论的获得相比是同等重要的。特别是现代的科学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面孔,特别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确实,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人的感情存在。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为此,在教学《蚂蚁》一课时,随着对蚂蚁认识的深人,我有意引导学生们把蚂蚁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还让学生跟蚂蚁做走迷宫的游戏。在创设的蚂蚁走水上迷宫游戏中,学生们刚一看到惊慌失措的小蚂蚁时,有的着急,有的却觉得好玩。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是水上迷宫中的小蚂蚁,让他们说出此情此景中的小蚂蚁会想什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蚂蚁的感情。在这样平等的感情交流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出珍惜生命、爱惜小动物的重要性。这样的评价,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评价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评价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1.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权利,更应是学校、社区、家长、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

5.评价的时机:全程化。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的实施及探索

一、首先应解决评价主体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在应试教育机制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只要能够考高分就万事大吉。因此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什么要求。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评价功能从单一的鉴定、证明发展到导向、改进以后,“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应该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而且他们都是作为平等、合作的伙伴而存在的,评价的效果取决于他们“协作”的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坚持评价的民主性,把学生当成具体、完整的个人而不是传统评价中的试验对象,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自评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如在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先提供时间让各个小组进行观察探究,在各个小组汇报反馈后,让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评价,然后师生共同评定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对一些错误的结论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同时教师对学生评价或观察中一些独特的见解,表示肯定和赞赏。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当然,在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应该是所有教学评估的发起者、协调者,有时仍然是主持者。

二、要端正对评价功能、评价目的的正确认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案的好坏,教学策略的优略,是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量化的分数不但是评判一名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也是学校评定一名教师的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取向,变成了教师获名得利的法宝,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然而在新课标中对评价的功能,明确指出重在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优劣与奖惩,而是在于促进人的生动活泼发展。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每位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进行评定和记录,在期末的总评中占重要的一块。这样教师在期末评价中淡化了分数的量化,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以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使期末评价成为长期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过去,又看到自己的现在,更能够着眼于自己的未来,不去跟别人比,只和自己的过去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自信,使学习、考试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它不仅包括原有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领域的要求,形成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学生要达成这个综合性的目标光靠单纯的书面考试,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有多样的评价方法。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精神,在实践中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

一改以往在期末时出一张综合性试卷的做法,根据目标达成的多元性要求,进行分项考试和分散考试,如在三、四年级段可以进行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的专项性考察,在五、六年级段中可插入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赛等。同时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可采用口试、笔试和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可以尝试在期末考试中实行免考,如平时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这是给学生的荣誉,肯定了学生在平时的努力学习和杰出表现。2.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的评价法而被大力倡导,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表现出相当大的生机和活力。成长记录袋可以详细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通过具体材料的对比,看到自己的发展变化。成长记录袋要有较大的容量,学生可以把平时的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收集的科学知识,部分实验材料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在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展览,也可以进行评比。3.课堂行为表现记录单。

学生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的杰出表现(如独特见解、科学创意)及时记录在案,供总结性评价是参考。这一评价方式虽然简单,但与学生朝夕相伴,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争取进步。如:《蜗牛》的课堂记录: 科学文件夹 课堂行为表现评价 观察的问题 我的收获 ☆☆☆☆ 观察的方法 杰出表现 ☆☆☆☆ 观察发现 小组荣誉 ☆☆☆☆ 继续研究问题 我的不足 ☆☆☆☆

(注:每节课学生获得的☆=我的收获+杰出表现+小组荣誉-我的不足)4.专题任务评定法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个专题任务,从学生的完成情况判断其综合能力。专题任务可分短期和长期两种。

短期任务由教师当堂布置,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如:教师提出一句话“米饭中含有淀粉”让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方案实施。

长期任务是由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经历一段时间,期间教师全程管理,并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如对蚕一生的观察。5.评优激励法

学期结束时,由师生根据上述的评价总和,民主评议。选出单项先进分子,如我是“最佳观察能手”、“最佳记录者”、“最佳操作手”等和综合性的“小小科学家”“科学小博士”等荣誉称号。

四、改革评价的时间点,评价的时空的全方位.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师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本、新的理念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尽早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制,切实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

4、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新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科学课上的真实性评价

真实的学习评价开始于更多的真实学习。所谓真实的学习,是指将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后所遇到的各种可能情景尽可能地迁移到课堂上。在教室里他们就如同在现实生活中的办公室、工厂及实验室里一样学习。而教师具体负责安排这一天的日程,提出任务并提供所需的帮助(2)科学课正好具备了真实学习的条件,所以科学课中要进得真实评价是有很好的条件的。前面说过,目前的科学课有很大的弊端,想让每一节课都体现八大智能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要牢牢把握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完善好和学生一起制定的规程,并利用不同评价策略进行评价。那么在科学课上适合用哪些评价策略呢? 1)作品展示

3.评价诱导:通过对学生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或一些焦点问题的评价,把学生引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可采用“选择事例——确定教育——学生评议——选择诱导”的方式。

《科学》课中实施“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课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课堂学生状态的评价。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已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即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怎样学,那么如何在《科学》课中开展“以学评教”,我认为主要看这节课中学生“学”的程度,就可以评价出这节课的优劣,通过几年的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客观地评价一节课:

一、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主动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前提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前提看学生在课堂能否“主动学习”,同样是上《谁令浮力变化了》课时,采取不同的导入,学生在课堂的伊始产生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效果,固然我们对这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不同。

如上《谁令浮力变化了》时我 采用了主动学习型的方法

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两个烧杯,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盐水)同学们,我把这两个鸡蛋分别放入这两个烧杯内,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下鸡蛋在液体内是沉还是浮,(由于学生已固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们都猜测鸡蛋在液体是沉的)但实验现象是一个鸡蛋沉下去,一个浮起来,为什么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谁令浮力发生了变化。

二、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学会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点

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自己有主见地学习,所以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点是看学生们在课堂能不能“学会学习”,当然学生们学会学习这一能力,并非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科学教师坚持不懈一点一滴地去培养。如上《观察水》这课时我是这样上的:

出示黑色瓶子,让学生猜测瓶子内装得是什么,从而引入水——小组合作,组织探究水,汇报观察水有什么特点(如无色、无味、透明等等)——玩一个游戏,快速辨水——联系生活,了解溶解——结合实际,爱水教育。

这样能根据学生们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等特点,让学生在这节课完全自主地学习并达到了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学会探究学习”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 如上《纸的研究》这课时我是这样上的:

课前创设氛围:在你的身边,哪些物品是由纸做的呢?

课堂中:

1、你们小组一共带来了多少种纸?

2、对于纸你们想研究什么?

3、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课堂教学终结时:纸是由植物制造而来,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方法?课后能去探究新型环保纸张的制作及所需要的材料。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倡导和推广实施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有着它的必要性。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提倡讨论式、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

一、在评价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发展性”。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课堂评价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长期的学习发展”为最终目的,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教师、学生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激发教师、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实践,才能实现这种主体性,并且让他们乐于参与。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这不是仅仅针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而是一个长期过程,面对的是学生素养地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有效的学习时间贯穿到具体目标的学习中,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

(一)调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培养方面,许多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都舍得花工夫、想办法,也走出了很多成功的路子,但我觉得评价鼓励是培养兴趣的关键。那么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对于他们的新发现,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说孩子的物质营养来自粮食,那么,它的精神营养则是评价。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小小的表扬或批评,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答对的学生,教师可用“你真棒”等话或者是稍带激励性的“是不是这样呢”,“你认为你答对了吗”等评价语。在评价时,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带有浓浓的人情味,这样,学生会感受语言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度,那对于科学课来说,哪些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呢?

1、问题讨论法。我们在系列问题激发下以生生、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作完成学习材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合作过程所有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的一般步骤可分为:学生分组,学生分配任务,活动过程,评价等。

3、科学探究法 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的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究法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阶段,探索求解阶段,表达交流内化阶段。

二、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培养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本性所在,个性主要体现为人的创造性,创新的本质就是独立创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对于科学课这门实践性、能动性较大的学科,假如只是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按部就班,那么这节课就毫无乐趣。科学课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产生与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矛盾时,会主动去问一个“为什么”,此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体现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正是这种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不断质疑、解惑,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求异意识。能否发现学生中不同的想法,并予以鼓励,推动学生向这个方向转变。有求异才会有创新。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能够打破常规,从逆向、反向等不同方向、方式去思考,提出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克服“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老师说的对”这种盲从心理。教师要培养学生不能以简单的接受结果,要持批判的、审慎的质疑态度,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实践来获得答案,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真正得到锻炼,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时时处处发现问题。

(二)要适当运用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我们认为,即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用积极、高尚的情感去开发、激活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以积极、高尚的情感为主线,影响、改变、整合受教育者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以满足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既有丰富情感,又有高深智慧的现代人才。这样的人才,彼此之间必定有很多差异,所以说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纲”的教育理念下的科学的教育行为模式。由此可以了解到,要使人具有个体差异性可以从情感教育方面入手,在活动中,尊重个性,培养求异思维;要善于引导、发现和珍惜学生创造性火花。

评价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评价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师,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还要进行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跟上新课程理念,适应学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学业评价

徐剑

四个原则

根据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重新思考和定位评价,应遵循四大原则。

1、人性化原则。

2、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要求淡化统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学生在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面存在差异,过分强调统一评价不一定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例如统一用快速识别正误的选择题,可能妨碍那些有思想、会思考的学生充分地质疑;使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又可能会使在创造思维方面缺乏经验的学生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坚持个性化评价原则,实施分层评价,因材施评,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创造自信,使大家在不同的立足点上都能取得进步。

3、综合化原则。综合化原则强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还要考察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评价的重点。

4、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原则要求评价不再以传统的纸笔考评为主,而是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如选择题、简答题、讨论题、开放性谈话、家庭作业、写课外文章、课堂表演、小组竞赛、小实验、小制作、表现记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多渠道反馈信息来促进学生发展。

五个策略

科学课评价,除了必须遵循上述四大原则,还要采取五条评价策略。

1、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以往科学课对学业评价往往是单一的结果评价,平时不测评,只注重期末考试,学习到期末时,组织学生进行提纲、要点性的复习,然后以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结果评价不宜多搞,要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过程评价可用平时考评和随机抽测两种形式。如平时考评可以实施“三个结合”策略: 第一,结合课堂实验检测。通过课堂实验,可以检测出学生科学行为能力,如能否通过自己“制造”的条件,收集事物如何变化的证据;能否在实验前学会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能否做模拟实验、对比实验等。

第二,结合作业评定。《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两种作业法形式:短周期作业与长周期作业。前者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可以评价完成作业的速度、效果以及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后者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一般从几天到几个月,教师根据期间学生表现,作出有关方面评价。例如教师布置长周期作业,要求学生针对家乡农村环境有无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特别调查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对此教师要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进行评价,如看学生能否设计调查问卷,能否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否提出合理建议等。

第三,结合科技活动评价。科技活动应纳入对学生平时学业水平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竞赛活动,参与改善农村环境的科技活动,饲养动物、种植花草,搞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布置科技广角,举办科技讲用会以及各种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检查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平时考评可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观测和展示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时间上可以每月一评,最佳为 A(优秀)、一般为 B(良好)、不太行为 C(及格),较差为 D 等。

2、特长评价和基础评价相结合,以基础评价为主。

特长评价是通过一些科技竞赛活动,评价学生特长。如高年级开展制作竞赛,有的特长生会较好地制作指南针、生物标本、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特别有的学生能独立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经常创作出一些有独特新意的科技作品。但有不少学生能制作,不能说出道理,所以我们还要结合基础评价。基础评价不能仅限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的“双基”进行评价,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多方位、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它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能力基础。这几个方面都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一教师曾对六年级科学评价,出了一道“基础题”:怎样洗手?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的方法和不正确的方法,多写多得分。不少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多写,去争取那诱人的加分。这样评价,不仅激活学生 “洗手经验”,促进“能力基础”的提升,更诱发了学生追求“加分”的情感态度,此外,若评价采用书面测试,学生对评价的结果不满意,允许重考,可以考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直到自我满意为止。学生在重考过程中,形成了追求“更好”的态度和情感,比评价“双基”更有意义,这本身就是对过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基础评价的一种强化。

3、统一评价和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

以前的科学课评价,往往用同一张试卷,统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一刀切”的统一评价,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统一评价现在还是需要的,不过它应该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如何进行分层评价呢?第一,将学业分成不同水平。

(1)评价科学知识的学习,可分三级水平:一是了解水平。在该水平上,学生能再认或回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二是理解水平。在该水平上,学生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接通已有知识,能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能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三是应用水平。在该水平上,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能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2)评价学生操作技能,也可分三级水平:一是模仿水平。学生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村象进行模拟、修改等。二是独立操作水平。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三是迁移水平。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并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适用性等。

(3)评价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分三级水平:一是感受水平,检测学生能否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能否建立感性认识等,如能便是达到感受水平。二是认同水平,检测学生能否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能否作出相应的反应等。三是内化水平,检测学生能否据有相对稳定的态度,是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是否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第二,对不同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书面考查教师可以按“基本要求”、“中等要求”、“较高要求”三个层次进行。如对学困生要求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只要达到了解水平,操作技能只要达到模仿水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要达到感受水平,这是“基本要求”;又如对优等生要求他们掌握科学知识要达到应用水平,操作技能要达到迁移水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达到内化水平,这是“较高要求”;一般学生可以作“中等要求”。

第三,分层命题。如进行书面测验,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分A、B、C三类命题。每类试卷分数分为基础分和拓展分。A卷基础分占90%,拓展分占10%;B卷基础分占80%,拓展分占20%;C卷基础分占70%,拓展分占30%。分层命题也要根据内容拉开层次,如要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运用科学能力水平的评价,可分为以下层次:(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应用条件解决问题;(3)解释问题;(4)尝试可选择的解决问题方法时的灵活性;(5)通过口头表达、书写等描绘方式,表达对科学观念的了解;(6)捕捉自然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理出线索,找出处理问题的本质;(7)联系实际生活,评价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8)动手操作,完成预定的实验或考查方案。A卷命题只要达到(1)(2)层次就行了,B卷命题要达到(3)(4)(5)层次,C卷命题要达到(6)(7)(8)层次。

第四,学生选择做题。学生要做那类试卷,完全由他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程度自行选择,教师不必干涉。这样就能克服学习困难学生“吃不了”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等现象,能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4、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

科学课评价的主体是多边的,主要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三种策略:

第一,单元测评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考。如一个单元学习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知识、实验忆一忆、理一理,编成自己喜欢做的题目,再来做一做、评一评,自主考出实际水平。

第二,期中评价实施借分、补分的策略。期中评价可由教师命题。当学生由于失误或其他原因没有考好的时候,学生可以向教师进行借分,借的分数可以通过平时考核或期未评价来补上。这样做,不致于让学生吃“后悔药”,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期未评价实施“量体裁衣” 的策略。期未评价可用抽考、统考等形式进行,但必须注意个性化原则,实施分层评价。如期未评价可用多种难易不同的试卷,如A卷、B卷、C卷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让他们享有一定的自由度。若期未评价用同一张试卷,但要有更多的“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张试卷要有一定比例的人人能做的基础题,作为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要求,保证评价的合格率。在此基础上,多出一些“选做题”,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内容进行解答;也可以在该卷上设计增加一些开放题、拓展题作为附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解答。实施“量体裁衣” 的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批评评价和激励评价相结合,以激励评价为主。

批评评价即批评性评价,不宜过多采用,如对某次测评,学生没有取到好成绩,教师往往要过多的批评,结果学生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激励性评价。但激励评价不在于对学生一味地表扬或“藏拙”,随意的激励无法对学生起促进作用,同样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没有批评性评价。如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探究过程中出现自行摆弄器材,不遵守实验规范实验,抄写、编造的实验数据等错误时,教师就要及时作出批评性的评价,使学生能了解自己不足之处,主动改正错误。所以评价要发挥激励的功能,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必须做到批评评价和激励评价相结合,以激励评价为主。

六个工具

对科学课学业评价,可以尝试以下六种评价工具: 1.探究记录卡。结合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出科学探究记录卡,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科学探究记录卡,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如下表)。

2、学习评价表。学习评价表是针对一个单元或一课设计的,由评价序号、评价内容,等级和评价人四个要目组成。该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并教师、组长、组员三级管理,即教师对组长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组长对组员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下表以六年级《洗衣服的学问》为例

3、科学日记。科学日记以文字、图画、表格等学生自身喜好的方式向同学、老师、家长展示着自己在科学探究历程中的成果,它起着让学生感受成长和反思科学探究认知历程的重要作用。如在农村还流行一些封建迷信,教师要求学生探究迷信的危害,写出一定数量的有关破除迷信的科学日记,然而教师以此做出评价。

4、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可以用来考查学生对一些科学现象的认识、态度以及学习方式、行为习惯、自我意识,价值观等。调查问卷可以让学生设计,并能亲自去调查。如在农村禁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多年来解决不了,对此让农村学生根据这一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向家长或其它熟人征求秸秆禁烧的信息,再根据信息得出简单的结论,从而找出难以禁止秸秆禁烧的原因,并提出综合利用的措施。最后根据调查的结果,能写一份给地方***的建议书。

5、书面试卷。书面检测是传统的评价形式,其试题又分客观题和主观题。设计书面试卷要把握好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同时要确定好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检测比例。题型要多样,即使客观题,采用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也要尽量多变化。如选择题,除了使用概念型选择题、表述型选择题、正误型选择题外,还可使用程度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要少考一些名词解释、抽象概念方面的内容,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如有一主观题:有人说老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应该想办法把它们彻底消灭。请你站在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题很好,既联系生活实际,又体现了“食物网或食物链的完整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的考查意图。书面检测可采用学生自考、教师主考以及抽考、统考等形式进行。特别要重视学生自考,根据一定数量的课时,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考。

6、科技作品。科技作品包括科技设计、科技制作、科学图画、科学诗文、科学小论文、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等。如要求学生掌握“吃的学问”,从分析营养成分出发,设计一份营养全面合理的一周食谱,这是科技设计;又如《家乡水资源调查分析》、《农村卫生条件调查研究》等,这是科学调查报告,对农村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常写有关家庭饲养与种植动植物方面的调查报告;让学生制作指南针、灭蚊灯,这是科技制作。科技制作这一方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并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件小作品,它包括自然小制作和科技小制作,这些作品将作为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评价的依据。

科学课学业评价工具不仅以上六种,如还可以使用评定量表,作业本,“成长记录袋”等等。特别是“成长记录袋” 主要收集“书面检测”、“口头考查”、“实际操作”等成绩,以及观察记录、调查问卷、科技作品等。学生“成长记录袋”一定要建成“阳光档案”,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记录加上教师评价,满满的一袋成绩,要让学生带回家中,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成长记录袋平时可由教师或班干部保管,但学生随时都能看到,以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又看到不足,使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小学科学评价方案资料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一、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为此,科学考试评价除了采用书面评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应尝试结合平时教学,有重点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和创新制作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基本理念:

1、促进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挥,并使之具有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2、立足过程。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一卷定乾坤”,而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科学的全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3、注重多元。《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是多元的。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内容的多元。

三、评价内容: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要检测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对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实验操作与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四、评价原则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阶段评——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措施:评价措施因年级而异,具体实施如下:三年级:

1、平时过程性评价(30分)(1)教师课堂评议:科学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课堂表现情况(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与人合作、讲究卫生、独特见解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做得好的可以获得1-2枚印章,课后记录在案。

(2)分组实验探究学习小组评议: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评议表实验名称()职务姓名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与人合作动手操作课前准备讲究卫生科学创新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备注组长☆☆☆☆☆☆☆☆☆卫生员☆☆☆☆☆☆☆☆☆记录员☆☆☆☆☆☆☆☆☆材料员☆☆☆☆☆☆☆☆☆各职务每周轮流一次,每月最后一节科学课后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其他成员对一周来每个人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议,表现优异者为“6 ☆”,存在不足的根据情况酌情减☆。

2、科学作业评价(30分)(1)常规作业评价,包括科学作业本和老师布置的小制作、调查等作业。(10分)(2)课外探究性作业,包括观察日记、小论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课外实验等,每学期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两项完成。(20分)期末由老师和课代表根据每个同学的作业的上交情况、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等情况综合评定。

3、期末总结性评价(40分)期末统一组织一次总结性测试,试题除了考察必要的科学知识外,也要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4、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呈现学业评价成绩=平时过程性评价分+科学作业评价分+期末总结性评价分×40% 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A”,80-89为“B”,60-79为“C”,59及以下为“D”。四年级:根据《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确定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方式和评价内容。

1、关于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将参与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类。以教师评为主,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2、关于评价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有重视过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平时成绩”的评价以平时观察为依据,设“好”、“较好”、“需努力”三个等级,“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成绩记录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3、评价的内容: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一栏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教师、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做出的对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20%。二是“成长记录袋”成绩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一学期里所有的学习结果,如: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参与课前准备的情况记录;单元练习和课堂作业的成绩记录等;学期末,教师对每个学生袋内收集情况的进行相应的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成绩”一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测试”和“期末试卷检测”两项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测试”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试卷检测”占总评成绩的50%。五年级: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4.具体评价(1)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B、书面作业(10%)C、其它学习态度10%)(2)期末考查50% A、书面考试(30%)B、实践考试(20%)(3)学生评价(自评、互评)20% A、自评(10%)B、互评(10%)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呈现:平时表现(30%)+期末考查(50%)+学生评价(20%)=综合评价(100%)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根据以上书面材料,附具体表格一:形式内容方法教师评价(80%)书面考查(50%)

1、1、围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科学知识的书面检测2、2、实践操作1、1、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有重点、灵活恰当地进行评价。

3、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平时表现(30%)课

1、课堂表现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期末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的分数。

2、书面作业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作业一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3、其它学习态度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一定的分数。学生评价(20%)互评(10%)

1、1.学习科学的态度:携带器材的习惯、倾听他人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愿意动手操作等。

2、2.与他人的合作:分工、讨论、记录、汇报、倾听等。

1、1.学生评价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应给予尊重。自评(10 %)

1、1、学习科学的态度:携带器材的习惯、倾听他人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愿意动手操作等。

2、与他人的合作:分工、讨论、记录、汇报、倾听等。附表二《小学科学学生行为习惯评价表》班级姓名单元课前准备(书本、材料)不高声喧哗、善于倾听敢于提问、大胆发言乐于合作、采纳别人意见不乱动实验仪器、整理实验仪器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 1 2 3 4 综合六年级:按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三个分目标,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来阐述评目标。

一、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力。具体可以从认识科学探究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两方面进行评价。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重点应该抓住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的态度进行。

三、科学知识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与应用情况。(1)、书面检测:采用等级制。(2)、表现性评价:检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采用质性评价。(3)、即时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不拘泥于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记录,同时,时刻关注于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发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并适时给予表扬。

四、具体评价即:科学探究(30%)+平时表现(30%)+书面测试(30%)+小组合作(10%)=综合评价(100%)综合评价的等级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评价采取教师专门制定的《科学平时表现登记本》上各学生的分数和期末书面测试相结合的原则。附操作细则: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科学探究 1.能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3.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4.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5.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6.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7.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8.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9.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10.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11.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1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学习态度 1.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2.科学活动记录的完成质量。3.课外准备材料的数量和质量。4.课外中、长期观察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质量。5.课外探究活动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合作与交流能力 1.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4.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枣雨槐风

一、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文化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评价原则

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

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阶段评——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措施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通过课堂表现记录,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4、具体几个方面评价:

1>、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B、书面作业(10%)C、其它学习态度10%)

2>、期末考查60% :书面考试

3>、自评、互评10%

4>、具体评价要求: ①、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操作办法:教师每班准备一份名单类似点名册。在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期末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的分数。

B、书面作业(10%)

操作办法: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作业一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C、其它学习态度(10%)

操作办法: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一定的分数。

②期末考查60% :操作方法应和以往考查一样,应提高命题质量。

③互评10%:小组讨论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是有其合理性的。

④最终结果的呈现: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

根据以上书面材料,附具体表格一:

形式 内容 方法

教师评价

(90℅)书面

考查

(60℅)1、1、围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科学知识的书面检测 2、2、实践操作1、1、根据各年级教材的具体要求,有重点、灵活恰当地进行评价。3、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

平时

表现

(30℅)1、1课堂表现: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一般记录圆圈。

2、书面作业: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级数,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

3、其它学习态度: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一定分数。

学生评价

(10℅)互评

(10℅)1、1.学习科学的态度:携带器材的习惯、倾听他人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愿意动手操作等。2.与他人的合作:分工、讨论、记录、汇报、倾听等。

1、1.学生评价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2、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应给予尊重。

第三篇:小学科学评价总结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作为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纲要》强调:(1)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总之,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用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示简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

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学科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包括平时的单元小测验、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这种形式在学科教学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是完全适应的,也是十分有效的。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学科教学除了继续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关注更多的领域,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学科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直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与养成等,这些因素的拓展使得原来以考试为主的学科评价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最新的学科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二是评价的形式方法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多元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过程的诊断,以及学习结果的评定。(1)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指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开始之前,通过前置性评价,先了解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状况,以便为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期望目标。这一点在现在的学科教学中特别强调。学习目标的适切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期望的学习目标过高,超出了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他们会认为反正再努力也达不到,不如放弃;期望的学习目标过低,学生无须努力就可以达到,对他们也不会产生激励作用。因此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有效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2)学习过程的诊断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如形成性测验、作业检查、课堂提问等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娇正。学习结果的判定不仅包括传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包括所有的学习目标实现情况。

学科评价形式方法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从教师为主,发展到了学生的自评与他评,还有学生家长对评价的参与;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之外,还有口试、作品制作、杰出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等;其结果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等级评定或者评语。

二、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常识)学科教学评价较为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却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反思当前小学科学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概括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活动单一。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但这种评价都忽视对学生各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评价,使学生无形中变成跟着“车头”走的车厢。没有较好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横向比较现象较为突出。

2.评价内容单一。从评价内容看,目前评价重点也较侧重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也就是,缺乏动态性的科学学习评价,没有较好地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3.评价方法单一。学校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功价还是习惯于过去对学生的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显得评价方法较好单一。似乎分数高低是检验学习科学优差的唯一标准。而对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方法等关注和重视不够。比较关注书面检测和实验抽查等方式。

4.评价主体单一。目前小学科学评价在学校中还没形成学生、师生、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形式。较为忽视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评的价值,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模式,使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检查、被评价的状态,以至于没有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和发展功能。

三、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评价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科学学科教学评价的定位。

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主要受制于该学科的功能定位。早期的科学学科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证明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往往以目标达到程度评价为主。也就是在一项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先确立若干教学目标,当这项任务完成以后,通过测验或者其他方法检查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情况。达标度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越好。这种以证明为目的的科学学科教学评价,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为升学和高一年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学生服务,对改进教学,使之最终适合学生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而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有鉴别作用以外,还应该对教学过程本身的质量提高和改进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一步开发教学评价的功能。也就是,不能只看到评价的回顾功能,对已经做过的学习起到总结作用;还应该看到评价的前瞻功能,对将要做的学习起到导向功能。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的最大区别是在评价功能上的拓展,它强调通过一系列间隔性评价,来调控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娇正,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状态。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基本定位:就是要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改进科学教学,促进科学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评价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搜集信息,而信息的特性是由该信息所隶属的评价指标的性质所决定的。以科学素养为培养宗旨的科学课程,而于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它包括了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和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领域组成的一个多元结构体系。由于这些内容不属于同一性质的教学目标,因此,对他们的教学评价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评价内容全面化决定了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评价指标来说,由于其所具有的个体性、逐步积累、程度差异以及内隐于心等特点,很难简单地用数字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因此必然以描述性的定性信息为主。当然也可以有一些情感态度领域量表的测试以定量信息的形式作为补充。

对于方法和能力领域的评价指标不说,其相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评价指标,客观性和共性要强一些,到达与否的界限也清楚,与有关行为表现的对应也更加明显,因此使用定量信息的机会也应该更多一些。但能力的评价,个别化的定性描述还是必不可少的。

行为习惯领域的评价指标以外显的信息为主,大多可以直接采集、记录,应该包含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两种,关键是要看哪一种搜集方法更有效,更可行。

总之,科学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除了可以采用原有的书面测验外,还应该包括科学教师的现场观察、访谈、;轶事记录、专题作业、作品分析、学生学业档案、评定量表、学生自评、互评等等。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这一特点的提出基于两个理念,一是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二是小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以往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往往是分离的。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学就是把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通过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和教学评价没有太大的关系,评价刚是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对这一段时间教学质量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价值判断的措施。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仅仅窄化为一种检查教学结果的手段。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证明。而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使得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诊断、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出现了评价伴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趋势。

评价全程化的理念出现另一个理由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因此,评价必须全程伴随在整个过程中。这就需要需要教师在实施科学新课程的时候,要创造各种办法,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中间与告一段落时,有时关注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包括各种能体现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有变化的有价值信息,记录在案,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出各种评价,可以反馈、娇正,也可以是鼓励、导向。

3.科学学科内容标准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教学评价。

“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在内容上应该紧扣课程目标中科学探究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力。具体可以从认识科学探究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两方面进行评价。

认识科学探究方面,应该评价他们是否知道科学研究为什么要从提出问题开始,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常用方法,为什么科学探究不能主要依靠感觉,使用工具在科学探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科学探究主要环节有哪些,什么样的结果才是符合科学探究的特征,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交流与讨论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面等等。这些问题可以用书面测验的办法,也可以用口试、写论文、讲演、论坛等办法,关键是看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程度。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小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在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正确,假设是否恰当,计划是否合理,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现场作业和观察记录,即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去做,看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操作的水平和质量,然后作出评价。也可以通过提出一项科学探究任务,从学生提出的假设,或当场完成的质量中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有价值行为和表现的观察与随时记录也是必需的,这可以增加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小学生科学探究评价方中,应注意多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学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重点,应该抓住小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态度进行。因为,相对态度来说,情感、价值观都是更加内隐的个人品质,很难直接进行评价。态度是一定情感、价值观的特定表现趋向,通过对态度的测定,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评价小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态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他们对待科学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学习是否认真;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与问题是否有兴趣,是否充满了想知道的欲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能否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关心科学技术新发展,能否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性科技与科普活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的问题是否关心,并表现出责任感等。

评价方法主要是表现性评价,应该以观察记录和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在案,做好学生学业档案袋的信息搜集和记录工作。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情景测验,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出的各种态度,交进行评价。情景测验法主要用于对平时观察记录信息不足时的补充,或者对特殊学生的个案评价。另外,如有条件,科学教师可在专家帮助下,通过制定情感、价值观量表的方法,直接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做出评价,但因此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3)科学知识方面教学评价

“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评价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科学知识涉及到三大领域,但不是系统地讲解这三大领域的系列知识,而是结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只讲一些和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身边常见的最基础的知识。即使这样也不是以讲解学科的概念、原理、规律为主,而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经验与科学探究活动讲一些现象、事实与过程。因此,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科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这一点必须首先注意。

每一部分科学知识的评价指标设定要紧扣内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1)生命世界领域主要从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三个方面着手;(2)物质世界领域刚抓住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块;(3)地球与宇宙领域主要包括地球的概貌与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部分。

每一部分科学知识内容标准可以他为三类。(1)第一类是不需要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的。这类内容标准一般不属于测验、考试的范围,评价的主要办法是日常课堂上的随堂提问与观察记录,看学生是否知道,能否讲得出就行。(2)第二类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知识。主要是现象、事实或过程。如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等„„。这些内容是该科学测验、考试的主要对象,必要时可以通过各种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但需注意考试方式的情景性与灵活性,不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3)第三类是过程性目标。如通过栽培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探探究怎样才能让杠杆保持平衡,探究风的成因,等等„„。对这类内容标准的评价则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在这些探究活动中的参与表现与探究结果,然后进行评价,必要时也可以设置专题性操作实验考查,或者从学生的长期作业中做出评价。

因此,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领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以及必要的测验和专题考查。

第四篇:小学科学评价方案总结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总结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了促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融洽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校的科学教学初见成效: 1.我校教师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个性和针对性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成为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

2.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科学课改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如实记录,认真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行为。由于观念的更新,科学教师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潜能得以显现。不少教师已经初步形成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的自我课改意识。

3.初步摸索出一套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质性、过程性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4.课题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

科学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自然教学封闭、呆板、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始体现出生活化、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符合了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从总体看,课题研究基本顺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是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困惑:

1.有些教师对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把握不够,有时不可避免地造成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2.课题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初步建立的小学科学发展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模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强。

3.科学教师普遍所教班级多、班额大,与学生接触少。如果想要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深刻细致的了解,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其信度和效度怎样评估和控制;评价结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多长时间给予学生评价报告等等都是困扰科学教师的大问题。

4.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与课堂教学评价,更与教师评价紧密相联,如何使教育评价更完善、更科学合理、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将现代化手段与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发展性评价相整和、如何进一步规范对评价的管理等,都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走向成功

凌桥中心小学杨杨

【摘要】:本文通过“科学评价”的方法,阐述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在教学当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论证了“科学评价,走向成功”的观点,得出了准确、恰当、有效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科学评价,走向成功

准确、恰当、有效

激发

内驱力

快乐成长

“评价”是课堂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其实,我们明白有许多孩子,并不是因为笨而学不好,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使他们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杜绝形式化,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当前评价一个热点和重要问题。

从我们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评价目的: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淡化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2、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定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5、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树立新的评价观念,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如何杜绝形式化,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当前评价一个热点和重要问题。

一、评价内容,注重全面性

学生素质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我们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兴趣特长”。“等级”是定量评价,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量化处理(由于素质状况是比较模糊的,难以精确量化的,因此采用等级评价比百分制更适宜);

“鼓励性评语”是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质的鉴定;

“兴趣特长”是针对学生个性品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特殊性评价。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除了担任语文教师,我还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学初,我便组织学生(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演讲赛。演讲赛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精彩的演讲深深打动了我。我很满意地给他打了个95分。可赛后我让他们交演讲稿时,他却完全失去了演讲的风采,低着头战战兢兢地对我说:“老师,我的演讲稿还没写完,我„„我有好多字写不来。”我接过他的演讲稿一看,果然稿子中断断续续地有好多空白的格子。“老师,他就是我们班上语文成绩从未及格过的吴文松同学。”不知身旁的哪个学生插嘴道。“不,我不相信臧云骥的语文成绩不及格,从今天的演讲看来,我觉得他的语文成绩应该是优秀,如果他抓紧把落下的基础知识补上,我相信他的语文成绩会拔尖!”这时,他抬起了头,眼睛里流露的是信心、决心。

二、评价方式,注重多样性

学生素质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因此,评价时要注意采取各种形式,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取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易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才华,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使每个孩子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除了采用考试这一评价方式外,还可采用言谈、观察、范例考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成长记录袋的运用能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个体成长的点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棒的一次作文、获奖成绩,还有测试成绩装入袋中,并附上这些作品产生的过程的说明,还定期引导学生写写自己的反思,即让他们对自己的各种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三、评价指标要科学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评价指标和标准,是搞好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要科学,必须做到“三性”:

1.可比性。科学的评价指标要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为后续发展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比如行为表现评价内容分为若干细项,便于横向比较;每个指标又分为“好、一般、须努力”三个等级,便于纵向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优点、不足以及发扬改进的方向。

2.可测性。科学评价指标,既要具体可测,又要简便易行。比如,把“身体状况”分为身高、体重、胸围、视力等几个细项,对照有关标准,就能具体准确地测定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而且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3.适度性。科学的评价标准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要以各种国家规定为依据,不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比如“体育锻标情况”要严格按国家锻炼标准测定,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测评要符合课标分年段要求和整体要求。

四、评价过程要民主

1、学生自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也是将外部教育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主体。任何评价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都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也就失去评价意义。因此,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2.同学互评。同学之间日日相处,观察入微,评价的准确性比较高。而且,引导学生对照评估细则,互相评价,也是一种自我认识。学生如果学会评价别人,也就学会评价自己。充分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

3.家长评价。家长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也应该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可以设立“在家表现”、“家长的话”或“家长评价”栏目,让家长充分参与评价过程。4.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不能以此为由独占评价过程,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武断评价学生素质状况,要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五、评价语言,注重激励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而热情的语言给予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深入体会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后,我让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我满怀激情地说:“读得多好啊!(确实读得挺好)同学们真聪明!不过更聪明的是能说说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那谁是更聪明的呢?”

“我们能读好是因为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当时那种为我们中同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老师,我认为还因为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当时的情感更巧妙地表达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能说读好书的原因是更聪明的,但最聪明的是能通过自己的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能就文章的最后两段提出问题,夺取‘最聪明’的桂冠吗?” “作者只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他怎么能断言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没过几秒钟就有学生提出这么好的问题。

„„

“聪明---更聪明---最聪明”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激励着学生自主地一步一步地向着学习的高峰前行。

总之,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

下载小学科学评价资料,doc[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评价资料,doc[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德育总结资料2012.7

    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本学期我所带科目是科学,现......

    小学科学学生评价方案(三年级)

    小学科学学生评价方案 (三年级上) 一、学科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 二、评价目标: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

    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全面评价获得的多源反馈信息而深刻......

    小学科学有效学业评价测试题

    小学科学有效学业评价测试题1、小学科学学科命题的一般原则不包括下列(B)项. A、人文性原则 B、人性化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2、小学科学学科命题的范围不包括下列......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之我见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之我见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丰乐学区 王菊花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

    2017年度评价测试资料

    测试期间:2016年10月-2017年7月 固定资产盘点表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台账电子版(财务系统) 资产清查报告 资产报废、处置明细、审批表 资产租赁明细 材料物资、工程物资盘点表......

    德育评价资料

    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优化教育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手段”。由此看来,德......

    科学手抄报资料

    全球变暖的危害 全球变暖也是“温室效应”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地球每年的气温都会上升呢?下面是我列出的种种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问题:现在每年的世界人口都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