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第二篇: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教学内容:生字 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 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
第三篇: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石灰吟明于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两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若等闲“和“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两位诗人分别赞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样的品格?他们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石灰吟》,重点学习。
(1)这两首古诗,哪些词语描写了石头经历的磨练和苦难?
(2)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读读。
(3)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4)石头之所以如此坚贞是为了什么呢?你对“清白”一词有何理解?(由清白的颜色引申到高洁纯真的品行和洁身自好的人格。)
5.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两首古诗,两种事物,两位诗人,你找到了他
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第四篇: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古诗两首》预习单
一、搜集资料
二、在下面古诗句上标上节奏停顿符号,大声朗读并背上。家长签字:
石灰吟墨梅
千锤万击出深山,吾家洗砚池头树,烈火焚烧若等闲。个个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
1、字词
吟锤击若等闲焚粉骨碎身 清白吾痕夸清气乾坤
2、诗句解释
《石灰吟》
《墨梅》
四、品读欣赏
比较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五、质疑
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古诗两首》作业纸
一、默写
二、填空
1、《石灰吟》作者代的。吟是。诗人用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和“”,即使“”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名句是:
2、《墨梅》作者的。这是一首。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来表达作者的高尚情操。名句是:
3、再写两首关于梅花的古诗。
4、再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
三、发展练习
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一篇100字的小短文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
古诗《石灰吟》《竹石》第二课时
教
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导学案、PPT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
2.新课:
(1)读文,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
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我们一起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
4.总结: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背诵这两首古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