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多年实践形成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全面介绍与总结。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考核方法设计 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设计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是国际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对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原理,并应用到实践中进行市场分析、定位、为企业开拓市场……将来可以较自如地求职、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理论部分内容庞杂,而实践部分的教学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门看似简单,却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的一门课。笔者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进行了近10年不断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一门课程来说至关重要,笔者现把教学设计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来,和同行交流。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当前国际营销的特点,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整个操作流程,会实际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开拓市场;并且通过实务、案例、实际调研、策划报告,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业务技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一毕业就上岗,实现“课程训练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设计原则坚持“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几个原则。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本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教学内容经过消化和吸收,很好地处理了文科类学生技能训练困难的难题。宏观上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即将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几个模块,理论和实践内容的比例大约1:1。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课程重点放在企业需要的营销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并反映当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该门课程出发,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行之有效的“实战法”的教学模式。“实战法”就是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把整本书的教学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
(1)采用团队训练的方法――组建“虚拟公司”
首先,在开始上课的第一次课就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虚拟公司”,每个公司自己“注册”名字,并准备一个公司标牌和业务夹,然后老师根据需要分配给每个公司一定的“虚拟资金”,以方便其运作。
(2)将整个教学变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公司成立”后,接着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了。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任务,围绕这个任务进行“实战”训练,具体见下图。
这样这门课程的教学变成了一个实战的“业务流程”,围绕一个项目或产品从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到最后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和控制,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报告,实践教学使庞杂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
(3)理论的教学始终和实践相连,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
无论教材是怎样,教师都应该坚持理论紧紧依托于实践,以实践中的营销活动为基础。例如对于第一部分内容――国际市场营销概述以及国际市场概述,老师可以以启发的形式指导学生的学习。首先从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在国际营销中取得成功的案例、获得利润的数字入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然后安排每个公司收集当地大企业的信息,了解这些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情况。在本门课程涉及到的理论教学中,紧紧依托当地或国际上的实际的国际营销活动,通过老师精选的案例和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来分析、巩固对理论的消化。
(4)引导为主,辅导为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围绕实战的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遇到不懂的也通过查资料解决。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供及时的引导、辅导,给予必要的指点、解释。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每次业务汇报都采用“Presentation”的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次学生完成一次“业务活动”,要求“每个公司”对自己的“成果”除了交报告外,还要简明扼要地制作一份Power Point的电子版的汇报文稿,鼓励每个“公司”推举1-2个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公司的“成果”,讲解完后,由其他“公司”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演讲公司的全体成员都可以回答,全部结束后,教师针对刚才演讲的报告、学生提问及回答的情况进行全面点评,并给予演讲的公司一定的“资金”奖励。
(6)在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为了激励学生的参与创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营造学生“公司”之间的竞争氛围。例如,从第一次课开始,每次的“业务活动”根据业绩情况都有相应不同的“资金”奖励,对于个别表现差的“公司”也可给予“罚款”。在该门课程结束时将有一个“业绩排行榜”,同时大家可以根据在该学期课堂上各个公司成员的表现情况,评选出“营销明星”。
(7)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双语”教学
由于本门课程是国际化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灌输相关的概念和知识,首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程度,有选择地运用一些原版教材的一些术语、句子,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其次,根据需要,给学生一些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营销的英文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让学生通过英文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间接地提高英文水平,以适应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实践效果
“实战法”在笔者实践教学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学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实战训练,资金的鼓励也有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树立了理解、包容他人,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技巧;第三是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战”中不断地竞争,迫使学生不断动脑筋,独立思考,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超越他人,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来教学设计过程,学习组织以公司业务员的身
份出现,学生在实训中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又扮演双重角
色: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企业环境”中业务人员的模拟者。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以“实战法”为中心,在教学步骤上的安排从比较简单、难度小、层次低、不系统的实训,逐步转变为系统全面、实用灵活的训练。包括7个步骤:
(1)理解知识:
对于国际营销的基本原理,我们本着“必须和够用”原则,通过精选企业应用的经典案例来讲授,并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再辅助先进的多媒体、动画技术,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下就把所学的内容理解和接受。
(2)实际演练:
老师搜集了大量企业实际开拓国际市场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明白实际业务时如何操作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实际操作:
给学生设计实际的业务场景或相应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处理业务难题。
(4)现场认知:
在学期的中间,安排学生去相关参观、实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同时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为现实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与策划,让学生带着目标走向现场,通过在现场实际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全程策划训练:
等学生基本完成理论的学习以及上面的训练,老师要求每个模拟公司根据整个学期的学习以及若干次实践,完成一个全方位的策划报告。这个全流程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宏微观分析报告、市场问卷分析,利用市场细分为自己的公司寻找目标市场,并提出整套营销方案。这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创新环节。
(6)总结提炼: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教师的总结提炼,进一步加深课堂的教学效果。
(7)课外巩固:本课程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如在网实训、网上自测、企业参观、分组讨论等,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环境和空间。
五、教学方法设计
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强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
(1)问题驱动法。针对国际营销知识点多的课程难点,全面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解决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通过“业务案例->引入问题->围绕问题提出知识点->解决方案->总结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案例法。用大量实例解释基本概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4)互动交流教学法。学生分组对某个任务进行讨论,学生上台讲,老师和听的学生提问,通过互动、交流明晰知识要点与难点。
(5)项目驱动教学法。以一个工作项目为中心,通过项目的完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6)调研策划实战法。和相关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完成市场调研,并提交分析报告,最后做出相应策划。
(7)网络教学延伸法。网络课程是对课程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内容完善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学习资源等拓展学习资料,为学生课后学习、网上辅导提供了一个平台。强调协作学习理念,即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重视学习过程的监控;突出学习阶段目标的制定,建立交流反馈机制;网络资源与课程同步,适应不同的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时间、活动分配,其在学生的课堂外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8)认证训练结合法。教学内容和国际单证员的考核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通过中级营销员、高级营销员等证书的认证考试,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与提高,形成比较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
(9)教考一致激励法。把评价考核体系和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相对应,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个评价以激励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不断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求知欲。
(10)仿真训练法。引入仿真软件的训练实现一对一的技能训练,学中练、练中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六、考核方式设计
该门课程在教学上进行的全面改革,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目标进行,同时在考核体系上也有相应的改革。
首先在成绩考核中,平时成绩(也就是平时的公司业绩)占50%,期末成绩又占50%。其次在考核中,考核方式、标准发生了变化。平时成绩以“每次公司业务的业绩”作为成绩,特别是每次完成的报告,它的考核标准包括:
1、是否有创新性,即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处理实际中的问题,能就所给的条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处理的方法,并且该分析具有合理性或可行性;(占总业绩的30%);
2、是否能有效搜集资料,并能用文字清晰、有逻辑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占总业绩的40%);
3、是否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能当众利用现代化设施,清晰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回答他人就该课题的提问;(占总业绩的20%);
4、是否有合作精神,即能在模拟角色中与小组其它人员配合,共同完成报告。(占业绩的10%)。这些考核标准较好地围绕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了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至于期末考试,笔者也进行了改革,又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的成绩是1个小时的笔试,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为主,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另一部分成绩是最后完成的大报告a,以检验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七、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设计
教学管理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在一个团队中自我管理、自主管理为主与教师监督管理相结合;从强调对个体学习的考核转变为对个体学习考核与对团队学习考核紧密结合;从强调对实训结果的考核转变为对实训结果考核与对实训过程考核紧密结合;从单一教师考核转变为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紧密结合。具体做法有:
1、把企业意见反馈到教学。
在教学中定期和专业委员会的专业人士沟通,听取评价意见,特别是到企业了解企业对毕业学生的业务能力的评价,了解企业变化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2、通过评教来总结经验
学校建立了交流反馈机制,每学期学生要评价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评教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给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目标实现。通过教师进行“教”和“学”两方面的总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进,为下一轮教学提供经验。
第二篇: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摘要: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主流教学模式。在对教学模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中开展了两年多的教学实践,随后结合实践阐述了该模式的关键环节和实施策略,最后对应用效果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MOOC;SPOC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1-0081-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重要举措。如何应用在线课程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育者聚焦的问题。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MOOC、SPOC以及各种在线课程平台支持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们不论是借助开放在线课程还是自己建设私有在线课程,都广泛地开展了新形式的教学应用探索。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以及对在线教学的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才是在线教育的主流应用模式和未来趋势[1],它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现实选择。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依托“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相关课题支持,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二者优势设计与实施混合式教学,重点是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
二、混合式教学理念与现状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人们对在线学习的理性反思基础上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构,它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进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如何设计混合式教学,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多种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和模式,比较典型的有黄荣怀等人[2]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框架”,他们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三个环节。
在实现方式上,混合式教学主要有两种典型的范式:一是基于活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基于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不同的活动序列组合就形成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3]而基于资源的混合式教学则更加强调混合式教学中资源的设计和支持,应该关注如何为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4]基于这些考虑,在本研究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中,同时考虑了教学活动及资源的设计与组织。
三、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实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多个要素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基于对这些要素的分析与解构,我们对在线课程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其原型如图1所示。该模式集中体现了教学的几个核心要素及实现流程,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理论依据
混合式学习理论,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将传统课堂面授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上,要做到在线课程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的结合应用,在教学互动上实现传统课堂互动与网络教学互动的有效组合。
2.技术基础及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是在线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课程资源的建设。对于在线平台或在线课程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丰富的教学互动和管理方面。本研究是在卓越课程中心平台上实现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它能实现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发布、多种教学互动方式、教学测评和网络考试等,它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创新、学生的个性化及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共享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3.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要素
它是对教学的基本导向和最终目的。该模式重在实现学生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的协同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支持以及教学中的任务、项目组织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项目协作能力的提升。
4.教学程序及方法是用于指导实践的操作序列
在线课程使得教学和学习的内涵和范围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即教学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资料,因此,我们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其教学程序主要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教师及学生所要进行的主要活动、流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应用和输出情况。
5.教学评价
该模式的教学评价设计需要实施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尤其重视过程性评价,如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表现,学生的课堂形成性练习以及课后学生的单元作品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四、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自2013年秋季开始,笔者们便在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操作类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开展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因此,本研究以该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1.在线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在线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决定课程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参照江净等人[5]的研究,按照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我们将在线课程的资源分为三类:指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对课程资源的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
(1)指导性资源
指导性资源处于塔尖,它对整个课程实施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和资源。结合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托教学改革项目,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改措施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学生了解和熟悉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2)内容性资源
它处于中间层,是连接上下层的枢纽,它是课程内容和知识的载体,承载着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之间纽带的作用,也是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重点,内容性资源设计不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对内容性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主要思路是遵循“项目法/模块化”的原则,即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体系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块化的划分,每个模块相对独立,能使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项目和任务。例如,在课程资源设计中我们将“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和“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部分各分为5个大的项目,分别为“网站建设基本操作”、“基本网页的创建与编辑”、“网页布局技术与实现”、“网页样式表的编辑(CSS技术)”、“综合静态网站设计与实现”和“使用visual studio建立基本网站”、“基本动态网页的创建与编辑”、“ASP.NET常用对象的应用”、“网站中数据库的访问与操作”、“综合网站开发实践”。在内容性资源的表现形式上,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课程教学录像以及拓展性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按照教学计划在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章节呈现的完整章节内容及教学辅助资源,主要用于课前学生的预习以及课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演示;教学微视频是以章节知识中的重难点为内容,以5~12分钟左右的时间呈现的视频学习资源,主要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反复演示观看;课程教学录像则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实录,便于学习者进行课后反思;拓展性资源主要包含了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如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我们在拓展资源模块提供了数据库的知识、网页设计技巧等,以供学习者拓展学习之用。
(3)生成性资源
它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底层,与教学实践联系最紧密,当然也是最具体、最丰富的资源形式。它与前两种资源有着明显的区别,前两种资源属于预设的资源,而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特别是在教学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过程中产生的,在该教学模式中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及课后的提升阶段。本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形式主要有:学生的课堂问题记录、教学建议、学生的实验作业和优秀作品以及讨论区的问题解答等。
2.教学活动过程与策略方法
在该模式的教学应用中,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的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提升阶段展开。
(1)课前的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在线模式,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进行学习。教师的主要活动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在每一次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及根据需要设计与制作微视频,并上传至课程中心。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观看教学资源,了解和熟知预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对基础知识形成一定认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2)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是整个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主要开展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实施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有效方法。[6]任务驱动教学围绕任务这一主线,实施“任务的设定――任务分析与案例演示――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任务完成与总结”等几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
1)任务设定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如优秀网页案例)给学生,分析其中的技术要点和功能,明确课堂活动的目标。在任务设定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前学习程度,也要考虑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的串连性和难度。
2)任务的分析与案例演示
设定了课程任务目标后,后续的活动就是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前需要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堂中教师将聚焦具体任务,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理解知识及其应用情境。当然,为弥补学生课前学习的不足,教师仍需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只不过在这种方法中教师是将基础知识讲解融入到具体的任务分析中,重点是告知学生知识如何应用,避免干涩地讲授理论知识。
3)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和案例演示,自主或协作完成任务要求。通常,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的任务有两种类型:模仿操作型任务和综合创新型任务。我们对于模仿操作型任务一般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且在课堂中及时完成的。而对于综合创新型任务,一般是进行分组协作完成(组员不超过4人),而时间也相对宽松,在课后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协商讨论完成。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解放出来”,进行协助指导,特别对有问题或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任务完成与总结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课堂活动中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提出任务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知识点,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3)课后提升阶段
针对课堂活动中任务完成情况的不同,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基于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提升。在课堂的任务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差异以及课前学习基础的不同,任务的实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能较好、较快地完成任务,因此他们在课后可以通过拓展性资源进行深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才能勉强完成任务,这些学生则在课后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微视频以及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巩固学习。同时,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也是学习提升的一个策略。虽然在线课程中提供了完善的交流和讨论功能,但在实践中学生却更偏爱日常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因此,我们在课程实践中更多是利用这些日常交流工具来实现师生、生生的在线交流与讨论。教师在课后除了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外,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收集学生的相关作品,并择优上传至课程中心,以供学生参考和交流。
3.学生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考试成绩、课程学习情况(课前预习情况、课中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以及项目作品质量等;评价形式上,我们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主要是在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单元)的学习,就安排一次阶段性的任务或项目来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而综合性评价是在学生学完整门课程后以一个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来验收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在评价实施中尤其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阶段性地反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的学习进程。
五、总结与反思
1.表现
在实践中,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在线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在本专业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网页制作技术基础课程点击率达到3000多人次,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点击率达到1800多次。
(2)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目的性明显加强。以往教学中,学生在课上忙于听讲,实践环节也多是机械模仿,缺乏问题意识,更不用谈创新性了。而在该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意识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
(3)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阶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品的质量较以往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2.反思与研究
当然,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与进一步研究:
(1)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保障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些保障措施来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丰富、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是基础,课程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生成性资源的形式还可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其次,教师的能力与贡献是关键,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对课程的贡献及投入的精力。
3)第三,学生的学习投入及兴趣是核心,在教学过程来看,不仅需要学生课外的主动学习,同时还需要学生课堂中的协作、思考、创新等。
(2)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本研究是以实践性、技能性课程为例开展教学试验的,但它对其他课程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当然,针对不同课程和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必然需要重新设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和发展方向。而本研究仅仅是一个起点,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如:在应用中如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设计与监测,该模式应用效果如何从量化的角度加以论证与评价等。
参考文献:
[1]杨丹.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是是在线教育的未来趋势[EB/OL].http://edu.ce.cn/zg/201311/19/t20131119_ 1216365.shtml.[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3]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104-112.[4]白文倩,李文昊,陈蓉蕾.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42-47.[5]江净.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编辑:杨馥红)
第三篇: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分层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 刘丽艳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理论,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尝试。
【关键字】 分层教学 最近发展区域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市场营销课程已多年,发现有一个现象很值得研究:很多同学在刚开始上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的时候都是兴致勃勃,劲头十足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深入,就有一部分同学的兴趣逐渐减退,甚至觉得这门课没劲,而且这部分同学恰恰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深入的调查、与学生的交流,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每次课程我都会安排一些配合知识点的课堂练习,这些练习的难度一般是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水平的。同样的练习,很多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很快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无事可做,而较慢的同学有时到下课也无法全部完成;教师无法兼顾两面,长此以往,第 1 页,共 15 页 好同学的个性难以发展、学习潜力无法发挥、学习积极性遭到打击,于是就产生了前面描述的状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多次的实验、研究,认为将“分层教学”的理论用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二、分层教学的含义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分级),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各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行个性教育,从而实现全体进步的素质教育目标。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第 2 页,共 15 页
2、“学校学习模型”理论。美国学者卡罗尔在该模型中提出:(1)学生天赋的高低是学习速度的指数,而不是学习水平的指数。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要比能力弱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时间越少,能力就越高;(2)学生的学习程度是实际学习时间随所需时间变动的一个函数;只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并且愿意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学习,就能达到规定的水平;(3)学生学习所需的时间以及实际所花的时间取决于教学和个人两方面的某些特点。所以说,如果在职业学校为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3、“认知层次目标”理论。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目标”理论的重点就是“确定目标,掌握学习”。而所谓掌握学习策略就是说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从而使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只能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使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分层原则
指导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入学动机、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第 3 页,共 15 页 教学内容、分层授课、分层考评,让各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最佳的发展。
2、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本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未真正落实。应试教育存在这样两个面向:面向少数人和面向少数学科。教育不是以素质培养为目的而是以考试为目的,考试结果是源源不断分流出差生,最后是向社会输送大批“失败者”。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甚至全体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的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鉴于此,我们应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后进生转化奇招对后进生帮心、给法、树志,勾通师生感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3、保底性原则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教育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谓“保底”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必须保证后进
第 4 页,共 15 页 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力争人人合格,不向社会输送一个“失败者”。
4、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显然,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切不可固定化。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5、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分层教学中从对学生的要求、课堂分合教学模式、分层评价等无论怎样细化的项目和对学生的要求,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教师给学生明确目标与让学生选择目标,在体现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先确定好三类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自己的要求,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法适应学生自身需要,评价因人而异,师生
第 5 页,共 15 页 情感相互沟通,因此,学生心里充实,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这一步是分层教学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讲求灵活,因为学生的状况总是在不停发生着变化。
我在分层之前,用了二周的时间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逐一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层: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或降低难度,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行分层,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要求作实际的分析,根据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按不同层面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
拟订各层次教学目标既不能要求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其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
第 6 页,共 15 页 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的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好”与“吃不饱”的矛盾。
如在我的课堂中,我通常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是优秀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一般采取“自学——启发——讨论——研究”的教学方法,要加深其对教材的学习,有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质疑、解惑中智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B层次是水平中等的大部分学生,对他们的目标关键在于促使其向A层学生靠近,一般采取“起点适当,依次讲练,分析应用,巩固提高”的教学方法,C层次是小部分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对他们主要在于保持学习积极性,维护其自尊心,通过简单地模仿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不致厌学、辍学,一般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实施,使每个层面上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得到最佳发展。(3)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如在讲到《品牌策略》这节课中,让学生们说说“我们所接触到的品牌有哪些”的时候,C层学生只要能说到两三个品牌就行;而要求A层学生根据品牌的完整性、文字类型、品牌本身的含义以及品牌的寓意分别说出三至五个品牌。
(4)授课分层
第 7 页,共 15 页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
在分层授课中要把握“合分兼顾”的原则,保证在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的环节、也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的环节。
在我的课堂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过程分层的。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会先制定一个所有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大家一起来完成。优秀的学生会很快地完成,余下的时间我就分层次安排他们的任务。
A层的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共同的任务完成之后,可以使用任务驱动+自学的教学方式。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相对较强,我通常每次课都给他们一个属于课本教学内容之外的实践活动。如:学习市场定位时,要求调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的市场定位如何;学习品牌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时候,会布臵一个为自己模拟公司的新产品设计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的实用任务;在学习促销策略的时候会让他们学着构思新产品的推广促销活动等等。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运用主要是靠自己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来完成的,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来向老师请教。这样做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以后即使遇到困难时,也能充满自信去解决困难。
B层的同学是属于中等水平的大多数同学。这部分同学一般刚好
第 8 页,共 15 页 能跟上教师正常的教学进度,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用一节课的时间刚够他们完成我布臵的统一任务。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点拨即可,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案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在课堂中除了完成我要求的统一任务外就不再给他们布臵额外的内容了。
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策略。我采用由教师重点引导、扶持,或由第一层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的方法。在上课时多提问这部分的学生、让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活动中;上课练习时,我对他们经常是一对
一、手把手的教,取得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对我这门课保持浓厚的兴趣;而让第一层学生帮助其学习既可以锻炼第一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让第三层的同学有较多的探索、练习和巩固的机会。这样的做法在我的分层教学中一举两得。如:在“白加黑”市场定位策略中,让学生们一起做这个案例,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两三个人合作讨论。这样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独立完成,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也不会成为旁观者,集合两三人的能力也能完成“白加黑”市场定位策略的案例分析。
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 9 页,共 15 页(5)训练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臵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简单案例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复杂案例题或复杂综合题。第二、第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市场营销的积极性。如案例分析“海尔进入洗衣机市场”要求思考海尔集团占领洗衣机市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时,要求A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发挥创造力,运用市场营销原理说出自己的见解。而鼓励B、C层次的学生说:“你能像他一样,向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见解吗?”。有了范例,B、C层次的学生也能较好的完成案例分析题。(6)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第 10 页,共 15 页(7)作业分层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布臵作业方面,都是统一要求,一刀切。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层次不同,会出现基础、学习较差的会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不会做的题就去“想办法”,有的找别人做好的来抄,有的胡写乱做,甚至干脆不做。觉得学习是负担,太苦太累,产生厌倦情绪,怕学习,不想学习。基础、学习较好的学生,又觉得老师所布臵的作业难度不够,时间长了,会养成不喜欢动脑的毛病。
因此,在备课时,老师要明确哪些习题是必须做的,哪些是选做的。这样可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基础、学习较好的学生,多布臵灵活运用、可以拓展思维、发挥创造力的题,而对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多布臵巩固知识方面的题,适当加有难度的附加题供学生自己选择完成。
分层布臵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臵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对A层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要求A层学生也要完成B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另外也可以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臵三道习题,让各层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8)评价分层
第 11 页,共 15 页 我的课堂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答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大纲要求,每次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市场营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A、B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要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步消除自卑,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这种分层评价的方式给优等生展示了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中偏下的学生能检查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以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目的。
四、分层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第 12 页,共 15 页 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次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法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带来的问题也应当有充分的估计,需要认真探究:
1、学生分层要灵活、不必泾渭分明
按一定标准将教学对象分为不同层次,是分层教学第一步。但是市场营销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操作时要灵活掌握。
对于我们这门学科来讲、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在随时变化的。可能有些同学对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比较感兴趣,他在这部分的学习中花了较大的工夫,也就相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他认为分销渠道策略比较枯燥,所以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就不太用心,成绩较差。类似的情况有很多,教师不能随便地就将这个学生划为优等生或差生的范围,而是应该根据他目前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
2、分层不能长期固定不变
第 13 页,共 15 页 层次“定位”后,应定期调整或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使学生所在层次随学习兴趣、成绩、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给“落伍”者“降档”,有利于给他适当的压力;对学有进步者及时“提升”,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认可,使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得到安慰和鼓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舞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提升”会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的愿望,从中获得强大的内驱力。当然,无论是“降档”还是“提升”,都要注意方法,“降档”一般宜个别交待,“提升”宜大张旗鼓。
3、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课堂的主角从以老师为主转到以学生为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不可能再沿袭从前的模式:“一个教案用到底”,“一种方法教到底”。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提出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除了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懂得金融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还要熟悉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差异,工作的难度和繁杂度大大增加。
4、分层教学法与案例、模拟公司教学法联合使用
案例、模拟公司教学法是我们在市场营销课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实用的营销案例及模拟公司操作来学习营销基本知识与内容,与分层教学法联合起来使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都是不可或
第 14 页,共 15 页 缺的有益探索。
5、分层教学法对课堂纪律带来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教师长期在班级授课的体制下,比较容易控制课堂秩序,分层教学法释放了大多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得个别不够自觉的学生有机可乘,趁着教师单个辅导之时谈话、看杂志甚至玩手机、听音乐,这种现象不是分层教学的必然后果,不能因噎废食,但是确实需要教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河国涛 林发强 《分层施教 分类指导》,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0,12 [3] 蔡柏良《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中国职业教育,2002,17 [4] 王旭明
《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科教育,2002,2 [5]谭杰锋 《从职业成功因素看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4,(2):11-12
第 15 页,共 15 页
第四篇: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系
授课对象:本科 市场营销专业 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使用教材:Warren J.Keegan and Mark C.Green,《全球营销学》第四版(Global Marketing, Fouth Editio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参考教材:[美]菲利普·R·凯特奥拉,《国际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介绍由经济与金融、社会与文化、政治与法律等方面构成的全球商务环境,进而从环境和战略的角度讨论企业的全球营销策略和方式;介绍一整套先进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如价值链分析框架、产品贸易周期模型、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管理导向类别框架、杠杆理论、资源外取理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全球当地化整合原理和国家竞争优势分析框架等);启迪和帮助学生在全球营销中把握发展战略,成功创作和实施4P(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组合的途径;帮助学生运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地英语使用能力。
2.教学要求:
①对于教师,具体的要求有:双语授课,英语授课课时比例大约50%;使用原版英文教材;理论讲解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②对于学生,具体的要求有:必须先修完“市场营销”;英语达到4级水平
3.考试方式和成绩计算:采用全英文考试;平时成绩占10%,期中占20%,期末占70%。
第一章 Introduction to Global Marketing
学时:2 周,共 3 学时
教学重点:全球化和全球本地化的概念、全球营销的管理取向、影响全球一体化和全球营
销的因素。
教学难点:全球营销的管理取向、影响全球营销的因素。
教学内容:
1.Overview of Marketing(1)Competitive advantage(2)Globalization(3)Global Industries 2.Global Marketing: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 3.The Importance of Global Marketing 4.Management Orientations(1)Ethnocentric Orientation(2)Polycentric Orientation(3)Regiocentric(4)Geocentric orientations 5.Forces Affecting Global Integration and Global Marketing(1)Driving Forces(2)Restraining Forces 6.Outline of this book
本章考点:
1.What are the basic goals of marketing? Are these goals relevant to global marketing? 2.What is mean by “global localization”? Is Coca-Cola a global product? Explain.3.Describe some of the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ies available to companies.Give examples of companies that use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4.How do the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Harley-Davidson and Toyota differ? 5.Descri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thnocentric, polycontric, regiocentric, and geocentric management orientations.6.Identify and briefly describe some of the forces that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ed global integration and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global marketing.7.Define leverage and expla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everage utilized by companies with global operations.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第二章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学时:2 周,共 4学时
教学重点:国家发展阶段,产品饱和度,经济合作协议 教学难点:国家发展阶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
教学内容:
1.The world Economy: An overview 2.Economic systems(1)Market Capitalism(2)Centrally Planned Socialism(3)Centrally Planned Capitalism and Market Socialism 3.Stages of Market Development(1)Low-Income Countries(2)Lower-Middle-Income Countries(3)Upper-Middle-Income Countries(4)Marketing Opportunities in LDC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5)High-Income Countries(6)The Triad(7)Marketing Implications of the stages of Development 4.Banlance of Payments 5.World Trade in Merchandise and Services 6.Overview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1)Managed Dirty Float(2)Foreign Exchange Market Dynamics 2(3)Purchasing Power Parity(4)Economic Exposure(5)Managing Exchange Rate Exposure
本章考点: 1.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rket capitalism, centrally planned capitalism, centrally planned socialism, and market socialism.Give an example of a country that illustrates each types of system.2.What is a BEM? Identify the BEMs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3.A manufacture of satellite dishes is assessing the world market potential for his products.He asks you if he should consid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potential markets.How would you advise him? 4.Turn to the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Table 2-1)and identify where the BEMs are ranked.What does the result tell you in terms of the relevance of the index to global marketers?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
第三章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学时:2 周,共3学时
教学重点: 高背景文化和低背景文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霍夫斯泰德德文化类型说以
及自参考标准
教学难点: 霍夫斯泰德文化类型说、自参考标准和文化差异和相似性
教学内容:
1.High-and Low-Context Cultures 2.Hofstede’s Cultural Typology 3.The Self-Reference Criterion and Perception 4.Diffusion Theory+(1)The Adoption Process(2)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s(3)Adopter Categories(4)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Pacific Rim Countries 5.Marketing Implication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本章考点:
1.What are some of the elements that make up culture? How do these find expression in your native culture? 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ow-context culture and a high-context culture? 3 Give an example of a country that is an example of each type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your answer.3.How can Hofstede’s cultural typologies help Western marketers better understand Asian culture? 4.Explain the self-reference criterion.Go to the library and find examples of product failures that might have been avoid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RC.5.Compare and contrast USA and Japan in terms of tradi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norms.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第四章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s of Global Marketing 学时:2 周,共 3 学时
教学重点:普通法和成文法、专利和商标、许可贸易、法庭裁决和仲裁方式、管理环境 教学难点:专利和商标、许可贸易、各种政府和民间组织
教学内容
1.The Legal Environment(1)Common Law Versus Civil Law(2)Sidestepping Legal Problems: Important Business Issues(3)Conflict Resolution, Dispute Settlement, and Litigation 2.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1)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e European Union Example
本章考点:
1.What is sovereignty? What is it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global marketing? 2.Describe some of the sources of political risk.Specially, what forms can political risk take? 3.Briefly describe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gal environment of a country that embraces common law and one that observes civil law.4.Global marketers can avoid legal conflicts by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s conflicts arise in the first place.Identify and describe several legal issues that relate to global commerce.5.“See you in court” is one way to respond when legal issues arise.What other approaches are possible?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第五章 Glob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rket Research
学时:2 周,共 3 学时
教学重点:市场信息的来源、正式的市场调查研究步骤 教学难点:市场调查研究步骤,一体化的市场信息收集
教学内容:
1.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Global Marketing 2.Information subject agenda and environmental scanning modes 3.Sources of market information 4.Formal market research(1)Step1: Identify the Information Requirement(2)Step2: Problem Definition---Overcoming the SRC(3)Step3: Choose Unit of Analysis(4)Step4: Examine Data Availability(5)Step5: Assess Value of Research(6)Step6: Research Design(7)Step7: Analyzing Data(8)Step8: Presenting the Findings(9)Headquarter’s Control of Marketing Research(10)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Collection
本章考点:
1.Explain tw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uts powerful tools in the hands of global marketers.2.What are the different mode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gathering strategic information? 3.Outline the basic steps of the market research process.4.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isting, latent, and incipient demand? How might these differences affect the design of a marketing research project? 5.Describe some of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s used by global marketers.When is it appropriate to use each technique?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8.王海忠,《全球营销:规则、指南、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第六章 Segmentation, Targeting, and Positioning
学时:2 周,共 3 学时
教学重点:全球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全球定位、产品市场决策、高科技和高感性定位 教学难点:选择目标市场及定位、高科技和高感性定位
教学内容:
1.Global Market Segmentation(1)Demographic Segmentation(2)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3)Behavior Segmentation(4)Benefit Segmentation(5)Ethnic Segmentation 2.Assessing Market Potential and Choosing Target Markets or Segments(1)Current Segment Size and Growth Potential(2)Potential Competition(3)Feasibility and Compatibility(4)A Framework for selecting Target Markets 3.Product-Market Decisions 4.Target Market Strategy Options(1)Standardized Global Marketing(2)Concentrated Global Marketing(3)Differentiated Global Marketing 5.Positioning(1)Attribute or benefit(2)Quality and Price(3)Use or User(4)Competitor(5)Global, Foreign, and Local Consumer Culture Positioning
本章考点:
1.differentiate the five basic segmentation strategies.Give an example of a company that has used each one.2.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gmenting and targeting.3.Compare and contrast standardized, concentrated, and differentiated global marketing.Illustrate each strategy with an example from a global company.4.What is positioning? Identify the different positioning strategies presented in the chapter and give examples of companies or products that illustrate each.5.What is global consumer culture positioning? What other strategic positioning choices do global marketers have? 6.What is high-touch product?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tech product positioning and high-touch product positioning.Can some products be positioned using both strategies? Explain.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6 2.3.4.5.6.7.8.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王海忠,《全球营销:规则、指南、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第七章 Global Market Entry Strategies: Licensing, Investment,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学时:2 周,共4 学时
教学重点: 许可和合营、市场扩张战略、投资扩张和战略联盟 教学难点: 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概念、市场扩张战略
教学内容: 1.Licensing Special Licensing Arrangements 2.Investment(1)Joint Ventures(2)Investment via Ownership or Equity Stake 3.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s 4.The Nature of 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s(1)Success Factors(2)Alliances with Asian Competitors(3)CFM International, GE, and Snecma: A Successful Story(4)AT&T and Olivertti: A Failure(5)Boeing and Japan: A Failure(6)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5.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Japan: Keiretsu 6.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South Korea: Chaebol 7.Twenty-First Century Cooperative Strategies: Targeting the Digital Future 8.Market Expansion Strategies
本章考点:
1.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licensing as a market entry tool? Give examples of compani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at use licensing as a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2.What i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hat forms can FDI take? 3.Do you agree with Ford’s decision to acquire Jaguar? What was more valuable to Ford---the physical assets or the name? 4.What is meant by the phrase 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what ways does this form of market entry strategy differ from more traditional forms such as joint ventures? 5.What are Keiretsu? How does this for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ffect companies that compete with Japan or that are trying to enter the Japanese market? 6.Which Strategic options for market entry or expansion would a small company be likely to pursue? A large company?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8.王海忠,《全球营销:规则、指南、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9.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第八章 Product and Brand Decisions
学时:1 周,共 2 学时
教学重点:产品和品牌概念、原产国因素、地域扩张、全球营销中的新产品开发 教学难点:地域扩张、全球营销中的新产品开发
教学内容:
1.Basic product and brand concepts(1)Product Types(2)Brands(3)Local Products and Brands(4)International Products and Brands(5)Global Products and Brands(6)Global Brand Development(7)Local Versus Global Products and Brands: A Need-Based Approach 2.Country of origin as brand element 3.Packaging(1)Labeling(2)Aesthetics 4.Product warranties 5.Extend, Adapt, Great: strategic alternatives in global marketing(1)Strategy1: Product-Communication Extension(2)Strategy2: Product Extension-Communication Adaptation(3)Strategy3: Product Adaptation-Communication Extension(4)Strategy4: Product-Communication Adaptation(5)Strategy5: Product Invention(6)How to Choose a strategy 6.New products in global marketing(1)Identifying New-Product Ideas(2)New-Product Development(3)The International New-Product Department(4)Testing New Products
本章考点:
1.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roduct and a brand? 2.How do local, international, and global products differ? Cite examples 8 3.What are some of the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brand? Are these elements tangible or intangible? 4.What criteria should global marketers consider when making product design decisions? 5.How can buyer attitudes about a product’s country of origin affect marketing strategy? 6.Identify several global brands.What are som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global success of the brands you chose? 7.Briefly describe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product-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vailable to global marketers.When is it appropriate to use each?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杨建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气象出版社,2002 8.胡树华,《产品开发设计的功能成本分析》,科学出版社,2001 9.李倩茹,《新产品开发、定位和销售》,广州经济出版社,2002
第九章 Pricing Decisions
学时:1 周,共 2学时
教学重点:全球定价目标和策略、影响定价决策的环境因素、灰色市场、倾销、转移定价、反向贸易
教学难点:全球定价策略、灰色市场、倾销、抵销、反向贸易
教学内容:
1.Basic pricing concepts 2.Global pricing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1)Market Skimming and Financial Objectives(2)Penetration Pricing and Nonfinancial Objectives(3)Companion Product “Razors and Blades” Pricing(4)Target Costing(5)Calculating Prices: Cost-based Pricing and Price Escalation(6)Terms of Sale 3.Environment influences on pricing decisions(1)Currency Fluctuations(2)Inflationary Environment(3)Government Controls, Subsidies, and Regulations(4)Competitive Behavior(5)Using Sourcing as a Strategic Pricing Tool 4.Global pricing: three policy alternatives(1)Extension or Ethnocentric(2)Adaptation or Polycentric(3)Geocentric 5.Gray market goods 9 6.Dumping 7.Price fixing 8.Transfer pricing(1)Tax Regulations and Transfer Prices(2)Sales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Property(3)Competitive Pricing(4)Importance of Section 482 Regulations 9.Countertrade(1)Barter(2)Counterpurchase(3)Offset(4)Compensation Trading(5)Switch Trading
本章考点:
1.What are the basic factors that affect price in any market? What considerations enter into the pricing decision? 2.Define the various types of pricing strategies and objectives available to global marketers.3.Identify some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n global pricing decisions.4.Why do price differences in world markets often lead to gray marketing? 5.What is dumping? Why was dumping such an important issue during the Uruguay Round of GATT negotiations? 6.What is transfer price? Why is it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ompanies with foreign affiliates? Why did transfer pricing in Europe take on increased importance in 1999? 7.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thnocentric, polycontric, and geocentric pricing strategies? Which one would you recommend to a company that has global market aspirations? 8.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different forms of countertrade.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8.王海忠,《全球营销:规则、指南、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9.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第十章 Global Marketing Channels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
学时:1 周,共 2 学时
教学重点:分销渠道管理、建立和保持渠道中介、全球零售业、物流管理 教学难点:全球零售渠道、物流管理
教学内容:
1.Channel objectives 2.Distribution channels :terminology and structure(1)Consumer Products and Services(2)Industrial Products 3.Establishing channels and working with channel intermediaries 4.Global retailing 5.Innovation in global retailing 6.Physical distribution, supply chains,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1)Order Processing(2)Warehousing(3)Inventory Management(4)Transportation(5)Logistics Management: A Brief Case Study
本章考点:
1.In what ways can channel intermediaries create utility for buyers? 2.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channel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available to global marketers? 3.What is cherry picking? What approaches can be used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4.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typical channel structures for consumer products and industrial products.5.Identify the different forms of retailing and cite an example of each form.Identify retailers from as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as you can.6.Identify the four retail market expansion strategies discussed in the text.What factors determine the appropriable mode? 7.What special distribution challenges exist in Japan? What is the best way for a non-Japanese company to deal with these challenges?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李飞,《分销渠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邹树彬,《分销渠道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第十一章 Global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Decisions:
Advertis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学时:1 周,共2学时
教学重点:全球广告、全球媒体决策、公共关系和公众度 教学难点:全球广告、世界各地的公关差异
教学内容:
1.Global advertising Global Advertising Content: The “Standardization” versus “adaptation” Debate 11 2.Advertising agency: organizations and brands Selecting an Advertising Agency 3.Creating global advertising(1)Art Directors and Art Direction(2)Copy(3)Cultural Considerations 4.Global media decisions(1)Media vehicles and expenditures(2)Media Decisions 5.Public relations and publicity(1)The Growing Role of Public Relations in Global Marketing(2)Communications(3)How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s differ around the world
本章考点:
1.In what ways can global brands and global advertising campaigns benefit a company? 2.How does the “standardized versus localized” debate apply to advertising? 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dvertising appeal and creative execution? 4.When creating advertising for world markets, what are some of the issues that art directorsand copywriter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5.How do the media options available to advertisers var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What can advertiser do to cope with media limitations in certain countries? 6.How does public relations differ from advertising? Why is PR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global companies? 7.What are some of the ways public relations practices var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8.王海忠,《全球营销:规则、指南、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9.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张映红,《公共关系管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3 11.周广华,《促销管理实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第十二章 Strategic Element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学时:1 周,共2学时
教学重点: 行业分析(影响竞争的因素)、竞争优势、全球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 教学难点: 竞争优势、全球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
教学内容:
1.Industry analysis: forces influencing competition(1)Threat of New Entrants(2)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3)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4)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5)Rivalry Among Competitors 2.Competitive advantage(1)Generic Strategies for 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2)The Flagship Firm: The Business Network with Five Partners(3)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via Strategic Intent 3.Global competition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1)Demand Conditions(2)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3)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4)Chance(5)Government 4.Current issues 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本章考点:
1.How can a company measure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 does a firm know if it is gaining or los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Cite a global company and its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2.Outline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How are the various barriers to entry relevant to global marketing? 3.How does the five partners, or flagship model, developed by Rugman and D`Aveni differ from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4.Give an example of company that illustrates each of the four generic strategies that can lead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all cost leadership, cost focus, different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ocus.5.Briefly describe Hamel and Prahalad`s framework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6.How can a nation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7.According to current research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at are some of the shortcomings of Porter`s models? 8.What is the connection, if any, between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mpany competitive advantage? Explain and discuss.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8.王海忠,《全球营销:规则、指南、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9.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第十三章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nd Global Electronic Marketplace
学时:1 周,共2 学时
教学重点: 行业集中、价值网络和分裂性科技、全球电子营销、移动商业和无线连接 教学难点: 行业集中、价值网络、全球电子营销
教学内容:
1.The digital revolution: a brief history 2.Convergence 3.Value-Networks and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4.Global E-Commerce 5.Web site design 6.New product and services Broadband 7.Mobile commerce and wireless connectivity(1)Smart Cell Phones(2)Internet Phone Service 8.Conclusion
本章考点:
1.Briefly review the key innovations that culminated in the digital revolution.What is the basic technological process that made the revolution possible? 2.What is convergence? How is convergence affecting Sony? Kodak? Nokia? 3.What is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staining technology and disruptive technology? Briefly review Christensen’s five principles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4.What key issues must be addressed by global companies that engage in e-commerce? 5.Briefly outline Web design issues as they pertain to global marketing.6.Review the key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have emerged during the digital revolution.What are som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are not mentioned in the chapter?
本章参考文献:
1.Warren J.Keegan and Bodo B.Schlegelmilch,《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沈钺,《全球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菲利普 R.凯特奥拉,约翰 L.格雷厄姆,《国际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马萨基.科塔比,克里斯蒂安.赫尔森,《全球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闫国庆,沈哲,孙琪,陈林兴,《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王文举,张启明,《国际市场营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8.王海忠,《全球营销:规则、指南、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9.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怀特,董俊英,《国际营销错误案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第十四章 Overall review of course and Preparation of final exam 学时:1 周,共1 学时
教学内容: 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梳理各章节知识要点,准备期末考试。
第五篇:《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教学设计方案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定位
(一)授课对象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一年级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经济管理类课程,对营销比较陌生,只有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
(二)课程地位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面向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产品(服务)销售市场开发、客户服务,策划、组织、执行产品和品牌市场推广方案,进行渠道管理与维护等工作。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营销技术》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开专业课,也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营销能力作为专业核心能力就应该进行针对性培养。
(三)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产品(服务)销售市场开发、客户服务,策划、组织、执行产品和品牌市场推广方案,进行渠道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市场营销职业岗位主要为:市场调研、产品管理、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促销策划、渠道管理、店面管理、销售代表、客户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为:具有完成市场营销工作任务的整体思路,如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制定营销策划方案,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积极加以实施;根据活动进展,采取有效措施,对业务活动加以监控;能在完整的工作背景下对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如借助其企业相关部门如生产、运输与财务部门的支持,合作完成业务活动。同时从国家营销师职业标准以及从事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分析,职业能力需求为:市场调研能力、消费者心理及购物行为分析能力、目标市场选择能力、产品定价能力、营销渠道选择与管理能力、促销能力等。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54学时,4学分。
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目标
1.1 课程总体目标
序号 课 程 总 体 目 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学生能通过学习小组组建的模拟营销 1 公司,利用市场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市场调查、顾客选择、营销策划、商务 实战的能力。
1.2 课程职业能力目标 序号 课 程 职 业 能 力 目 标 “懂技术”:能初步掌握新产品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价格定价、市场定 1 位、渠道选择与管理、促销技巧; “会调研”:能根据不同的调查背景和要求,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 2 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有效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2 “会营销”:能运用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3 课程基础能力目标
序号 课 程 基 础 能 力 目 标 正确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能根据实际任务,了解营销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企业的经营理念理解消费者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整个决策过程深刻理解市场细分的概念、依据、原则和方法懂得如何进行目标市场选择,掌握目标市场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深刻理解产品整体概念及层次构成,弄清品牌与商标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产品组合策略、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品牌策略和包装策略 7 准确理解营销定价目标,掌握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 8 弄清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和分销策略,掌握设计和管理分销渠道的方法 9 深刻理解促销的的概念、作用与原则 10 掌握促销组合的基本策略、常用方法和技巧 11 掌握营业推广的手段和方法 12 1.4 课程社会能力目标
序号 课 程 社 会 能 力 目 标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1
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 2 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2.课程内容设计 2.1教学模块和学时分配表
教 学 模 块(项目、任务)和 学 时 分 配 表 序号 模块名称 对应的能力训练项目 学时 1 认识市场营销 形成营销理念,创建营销团队 6 2 寻找目标市场 市场状况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 8 3 选择目标顾客 客户细分、客户选择与市场定位 6 产品、定价、渠道、广告、营业推广、公 4 确定营销策略 30 共关系策划 5 营销综合实训 制定访客计划、推销产品达成交易 4 2.2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职 业 能 力 训 练 项 目 序项目 任务 拟实现的 训练方式、结果(可名称 名称 能力目标 手段及步骤 展示)号 感悟形成正确说出各种企业营销理首先由学生谈自己做营销的经历;实例分析 念;分析不同理念指导然后对此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教营销 的市场营 1 销观念 下的企业营销案例 师点评。分析背景 市场及竞能根据市场及竞争者首先展示案例分析;然后学生讨提交调查市场争者,设分析设计调查问卷,能论、分析;然后老师归纳点评;最问卷及调 2 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后学生设计问卷。研报告 调查 计调查问卷,撰写报告 调研报告 收集消费者在购产品的心理活动 客户细能对客户进行较为准及购买行为,在授课教师指导下,提交市场顾客分、选择确的市场定位 先分组根据情景模拟题展开讨论,定位报告 3 进行构思,最后推选代表进行角色选择 与定位 扮演,在课堂上模拟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基本知识的正确运用。先在授课老师指导下,精心进行产 4 品、定价、广告、渠道等方面的实 2
践准备,然后利用双休日,选择某 产品、定 小商品市场,最好是服装市场进行 营销实践,然后写出这一过程及心得体提交策划价、广告、能进行产品、定价、广方案 策划 渠道等策告、渠道等方面的策划 会。在授课教师指导下,先分组根据情划 景模拟题展开讨论,进行构思,最后推选代表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模拟产品、定价、广告、渠道策略基本知识的正确运用。营销推销产品 能制定访客计划、推销学生在授课教师指导下,先分组根提交访客演练 产品并达成交易 据任务展开讨论,进行构思,最后计划书;制定访客计划书、推销产品,正确签订销售处理顾客异议并签订销售合同 合同 3.课程教学进度表设计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能力课 周学 训次 次 时 练单元考核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其他内容(课程主要内容)项标题 内容 目编号 明确会填写营销活动中正确理解市首先由学生谈自己做营销的掌握营销要素营的基本要素与流程 1 1 2 1-1 场营销的基经历;然后对此进行讨论、分及流程;区别销表;能区分营销与本概念、特点 析;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营销与推销 内推销 涵 形教师为学生提供5个案例,每说出各种企业成能正确运用现代市树立科学的个案例中的企业营销实践都营销理念;分营
1 2 场营销观念分析问1-1 市场营销基代表一种营销理念。然后对此析不同理念指销题、解决问题 本理念 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教师归导下的企业营理纳点评。销案例 念 创了解营销公组建项目团队;创各模拟公司根据自己的任务建
2 1-1 司的组织内模拟公司成立 设模拟公司 确定组织结构 营容和结构 销市能够运用一定掌握分析背场的方法,按照基本景行业及其分析背景行业、分析背景行业行业状况分析状流程对背景行业及 2 4 2 2-1 竞争者的方的竞争者 报告 况其竞争者进行分法和流程。分析。析 3
市运用一种市场调查场了解市场调各小组根据市场调查的程序方法,由项目团队提交市场调查调 5 3 2 2-2 查的程序和与方法制定市场调查策划方共同策划市场调查策划方案 查方法 案 活动。策划 设计能根据市场调查的掌握问卷中各小组根据学习的市场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调 6 3 2 目标设计符合要求2-3 常见问题的问卷中问题的类型及答案设计 查的调查问题及答案 类型 计的技巧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 撰了解资料分写析及数据统能够根据数据分析各小组通过讨论起草调查报提交撰写的市调
5 2 计的方法,调的资料撰写出调查2-4 告 场调查报告 研查报告的格报告 报式与内容 告 根据地理因能根据地理因素、首先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客素、人口、心人口、心理、行为 市场了解消费者购物心理、购户提交市场细分理、行为细分细分行业消费者 3-1 物行为等;然后将所获得的数 8 5 3 细表 行业消费者 据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最后归分 纳点评 掌握评估细首先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深入能评估细分市场;3-2 客分市场;选择市场了解消费者购物心理、购选择行业目标市场 户提交细分市场行业目标市物行为等;然后将所获得的数 9 6 2 选评估 场 据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最后教择 师归纳点评 行业主要目能进行行业主要目标市场分析;市标市场分析;确定确定各项目首先展示案例;然后学生讨场提交市场定位 10 6 2 各项目组选择产品3-3 组选择产品论、分析;在后老师点评;最定报告 的定位;确定企业的定位;确定后做训练项目 位 定位策略 企业定位策略 背景企业产学生熟悉老师提供的新产品能根据新产品的特4-1 产各小组提交讨品品牌策划 案例,然后讨论、分析;最后点和新产品经营目品 11 8 2 论形成的产品老师总结归纳;学生进行针对标设计合适的品牌 策策划的方案 性的练习划 教师展示包装案例;然后学生产能根据新产品的特4-2 背景企业产提交不同产品讨论、分析;再后老师归纳要品点和新产品经营目品包装策划 的包装策划方12 8 2 点;最后做训练项目 策标设计合适的包装 案 划 产能根据市场需求开4-3 背景企业新首先展示案例;然后学生讨提交新产品策品发新产品 产品开发创论、分析;再后老师总结归纳; 13 9 2 划方案 策意 最后做训练项目 划 定制定背景企教师提问并讲授定价策略;然能根据企业情况正4-4 提交小组讨论价业产品定价后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讨确确定营销定价目 14 9 2 后的定价方案 策策略 论、分析;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标与策略策略 划 学生修订方案 定为背景企业首先展示定价案例;然后学生能正确运用定价策4-5 提交讨论分析价的产品定价 讨论、分析;再后老师归纳点略去占领目标市 15 11 2 的记录 策评;最后做训练项目 场,实现企业经营划 目标 4
渠能根据企业情况确4-6 设计背景企展示产品渠道案例;经学生讨道定产品渠道方案 业产品渠道论、分析后老师进行归纳了总 16 11 2 提交渠道方案 策方案 结;学生进行训练 划 渠评估与确定能正确评估与确定4-7 首先学生讨论、分析;然后老道背景企业渠背景企业渠道方案 师归纳总结;最后做训练项目 17 12 2 提交讨论记录 策道方案 划 渠选择与评估能根据本公司的实4-8 首先学生讨论并确定本公司提交渠道成员道背景企业渠际情况确定合适的 的渠道成员;再后老师点评 18 12 2 名单 策道成员 渠道成员 背景企业广能根据本公司的实4-9 首先展示广告案例;然后让学广告内容创意 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生讨论、分析其广告创意的来告提交广告创意 19 13 2 广告内容创意 源;再后老师归纳总结;最后策方案 做训练项目 划 广能正确选择广告媒4-10 背景企业广首先展示广告媒体案例;然后提交广告媒体告体 告媒体选择 学生讨论、分析;再后老师点 20 13 2 选择的讨论记策 评总结要点;最后做训练项目 录 广能正确评价背景企4-11 背景企业广首先展示广告策划案例;然后提交各小组的告业的广告效果 告效果评价 学生讨论、分析;再后老师点 21 14 2 讨论记录 策 评总结;最后做训练项目 能为背景企业选择4-12 为背景企业首先展示营业推广案例;然后营营业推广方法 选择营业推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营业推业
广方法 广方法;再后老师归纳营业推推提交本公司营 22 14 2 广的要点;最后做训练项目 广业推广的方法 策划 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4-13 制定和实施学生演示自己小组所做的营业营业推广刺激消费营业推广 销推广方案;然后学生互评;提交营业推广 23 15 2 推需求,鼓励中间商 再后老师点评、归纳;最后学方案 广大批进货 生再次演示 策公能制定公共关系活首先展示公关促销策划案例;4-14 为背景企业关动方案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设计公关促提交公关策划 24 16 2 促析;再后老师归总结要点;最销方案 方案 销后做训练项目 策公4-15 实施与评估能实施与评价公关首先展示成功的公关促销案评价公关促销关公关促销方促销活动 例;然后学生讨论、分析;再 25 16 2 的结果 促案 后老师归纳公关促销的实施销与评估要点;最后做训练项目 营 客户寻找与
1、学生分组并明确职责;
2、提交营销计划销5-1 拜访 能够寻找与拜访客写营销计划书;
3、写访客计 26 17 2 书 演户 划书;4访问客户;
5、填写客练 户拜访记录。营 5-2 达成交易 能够达成交易 掌握处理客户反对意见的方销提交销售合同 27 18 2 法,掌握合同的标准格式。演练 4.第一次课设计梗概 《市场营销技术》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5
1.1明确营销内涵 第一步:说明课程的总体安排,介绍授课内容及考核要求;20分钟 第二步:项目描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5分钟 第三步:教师启发诱导20分钟 教学思路: 首先,首先通过走进营销案例,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学和主题,设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由学生谈自己购物经历或做营销的经历,然后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白营销无处不在进而喜欢营销; 其次,呈现不同的营销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分析训练,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学生的分析,初步确定营销基本要素及流程。第四步:学生分析训练:运用所学知识对下面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填写营销的基本要素与流程表,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25分钟 许多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推销,把产品卖出去,变成现金”。而彼得·德鲁克却说:“营销的真正内涵是使销售成为多余。” 第五步:学生成果展示(营销的基本要素与流程表)。10分钟 第六步:对作品成果进行评议,对集中存在问题进行讲解。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修改完善。15分钟 第七步: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设计要求布置相关作业,并提出注意事项。5分钟 5.考核方案设计 5.1 考核组成 1.考核原则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这一特点,该课程考核时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同时,也看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主观性表现的考核。2.考核项目 形成性考核项目:占50% ①学习过程常规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到课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职业行为养成等方面情况占20%。6
②单项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考核:其中项目方案的设计占10%。项目的实施占20% 终结性考核项目:占50% 该考核主要是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考核主要包括:综合训练实训项目的设计20%、综合训练项目方案的实施10%、综合训练项目的调查报告的撰写及提交20%。课程考核标准 模块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 认识市营销要素、流程、营销参与、讨论、团队是否积极思考、分析是否准确、合作 能否有效合作 场营销 理念 市场机会把握是否准确、分析是寻找目市场状况分析、调研报告 分析报告 否到位、调研报告是否完整 标市场 调研报告 创意是否新颖、可操作性是否较选择目客户细分、客户选择与市客户细分、选择及强、方案是否完整 市场定位方案 标顾客 场定位 方案是否完整、是否具有可操作确定营产品、定价、渠道、广告、营销策划方案 性 销策略 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策划 计划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营销综制定访客计划、推销产品访客计划、达成交推销技巧是否娴熟、能否达成交易 合实训 达成交易 易 具体项目评价标准 项目名称 组别: 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优 良 中 差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5)
2、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不断进步(10)
3、是否能独立地获取信息,资料收集是否完善(10)
4、是否独立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营销方案(20)
5、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及时解决问题(10)
6、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何(20)
7、职业整体素养的确立与表现(5)
8、是否能认真总结、正确评价完成项目情况(5)
9、团队合作精神表现(10)7
10、每一项任务是否及时、认真完成(5)
总 评 改进意见 3.考核方式 该课程综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实际操作、作业评价、成果展示、分组评价等。
三、教学组织形式 该课程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 班级授课就是学生以集体的形式与教师发生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在同一时间里教授多个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因此对于《市场营销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建议使用集体多媒体授课,教师在课堂通过屏幕演示的手段讲解必须的知识环节,使学生有初步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营销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分为由6-8人组成的几个小组。提前一周将营销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营销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小组成员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员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地点应该彼此分开。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培训者不应该进行干涉。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老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8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老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可以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总结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老师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总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课程的网络助教课件内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课件。
4.网络助学课件 本课程的网络助学课件内容,主要内容采用视音频同步多媒体教学模式。5.营销案例
四、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教学重点:市场状况分析;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解决办法:讲授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首先为学生提供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的方法,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讨论、分析,形成市场分析报告;根据市场分析报告进行市场调查策划,进而确定市场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最终形成市场调查报告。教学难点:资料搜集与数据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 解决办法: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及调查报告的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并促其展开竞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