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 倔强的小红教案
倔强的小红
一、知识训练目标
1、能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区别多音字“强”。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
1、指导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情感训练
让学生从陈赓与小红军感人的故事中,体会人物行动之培养,心灵之高尚。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四、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了解小红军和陈庚的品质及其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及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动画的长征路线图,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 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最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但是有的则倒在长征途中,再也没有起来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以为小红军(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怎样倔强的小红军呢,答案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自由朗读课文,介绍这是怎样一个故事?(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
三、初识小红军
【课件出示外貌描写: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同学们,看这儿,这是故事的主人公,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年龄小、饥饿、寒冷、疲惫)指名读。
过渡: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瘦弱、如此饥寒交迫的孩子却是陈赓同志眼中倔强的小红军呢?让我们走近小红军,从他的言行中进一步了解他。
四、深入了解小红军(学习第二至十自然段)。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找一找:
【课件出示:
1、陈赓同志几次想帮助小红军?他怎么说的?小红军又是怎么说的?怎么表现的?(请找出来,陈赓同志说的话用“~~~~”,小红军说的话用“――-”,动作用“*”。)
2、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学习
(二)、理解重点句子:
1、朗读第2~10自然段,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陈赓被小红军说服了?指名答
【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到马背,朝前走去。】学生齐读
抓着此话理解陈赓的品质。
A、“只好爬到马背,朝前走去”说明了什么?(说明陈赓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好爬上马背。)
B、句中还有哪个词也可以看出来呢?(引导学生从“终于”理解陈赓费了很大劲还是说服不了小红军,只好爬到马背,朝前走去。)
C、那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体会到陈赓是想了许多办法、费了好大劲想说服小红军的?(引导学生讨论后,从陈赓的言行理 解)【逐步课件出示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陈赓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想说服饥饿、虚弱、疲惫的小红军骑马、吃青稞面,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陈赓的品质――关爱小红军)
D、指导朗读描写陈赓的有关语句。
2、课件返回到: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到马背,朝前走去。
A、这句话能换个说法吗?怎么说?
【课件出示: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B、师生讨论换话后有什么不同(这里的意思成了小红军很不容易才把陈赓说服了。
C、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小红军好不容易才说服陈赓的?
【逐步出示课件:
(一)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吧。”
(二)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挺一挺,做出准备赛跑的姿势。
(三)“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四)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D、小红军为什么要想出这么多办法“骗”陈赓呢?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学生抓住描写小红军言行的语句,细心体会他的品质)
E、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三)想象:小红军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骑上马走远了。那么小红军会这样呢?那我们下节课再分解。
五、作业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板书:
倔强的小红军陈赓
快上马
一起走
送青稞面
小红军
体力强 等同伴 干粮多 6
小
学
语
文
四
年
级
第 25 课 第 一 课 时 教 案
英德市水边中心小学
上
册黄秀丽
第二篇:德育教案(小红)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五年级数学科德育教案
执笔人:王小红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一)——归一问题
教学内容:P32例
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6/0.07 5.2/0.2 6.9/0.3 5.5/1 0.8*90 2.5*0.2 1.25*80 7.4*0.1
二、导入
1.教学例11: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 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73.5÷7=10.5(千克)31.5÷3=10.5(千克)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2)观察对比:
德育教育资料1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P34第3题: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2.独立完成P34第1、2: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课后小记: 其实有关解决总是的思路分析, 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本课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而言是计算的巩固练习课,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是一大难点。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德育教育资料2
第三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
3、训练在了解课文各段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2、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理解并基本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长征》这部电视剧吗?那知道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点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内容)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了许多艰险,牺牲了很多同志。陈赓同志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时,曾经深情的谈起他在过草地时的一件往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件什么事。
二、范读课文
三、预习课文
1、通读课文,用“——?”划出疑难的地方,用“~~~”划出好词句。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把陈赓和小红军对话的几个自然段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把这些对话读几遍。
四、组织交流。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
陈赓: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教师在课堂上做简要介绍)
曾经: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倔强:刚强不屈。
终于: 副词。到底;终究;毕竟:试验终于成功了|终于回来了|终于,我们又见面了。
荒无人烟:荒凉而无人居住。
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讲解)
注:以上几个词仅做简单讲解,在阅读课文时再做进一步训练。
香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青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成熟后稃壳容易脱落。种子可供食用或,也可作饲料。(教师讲解:看图讲解)
硬邦邦:形容坚硬结实。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和生活实际讲解)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学生觉得回答有困难,则改为“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3、在黑板上划出自己还没弄懂的字、词、句。
有学生懂的,则由该学生讲解:
都不懂的,属于常识性的内容,也在本节课给予答案:
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留到下堂课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生字新词
曾经 荒无人烟 无可奈何 青稞面 香港 硬邦邦
二、讲读课文
(一)自渎课文,思考:
1、陈赓同志遇见的那个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分析:
陈赓同志因为饥饿、疲劳掉队了。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见小红军也是忍饥挨饿,非常虚弱。
2、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分析: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首先想到这个小鬼肯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却“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
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我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
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小鬼,好让他充饥,但小红军却拍拍自己的干粮袋,说:“你看,鼓鼓的,我比你还多呢”,再一次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就这样,陈赓同志被小红军说服了。(二)、对话练习:
点名反复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
三、作业
1、抄写课文一遍
2、熟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回答:
小红军说服陈赓同志的四点理由是什么?
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
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
3、要等他的同伴。
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
二、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陈赓同志为什么说“我受骗了”? 分析:
陈赓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是说始终不放心,他担心小红军,小鬼的体力真的很好吗?小鬼真有那么多干粮吗?“突然喊了一声”,说明这时才醒悟过来,他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了一连串的孩子,这些穷苦的孩子积极参加革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身上又想到小红军的言行、神态,这才醒悟过来。
小红军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儿走,为什么不肯接受青稞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拖累别人,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给课文分段:
课文可以分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起一件往事。第二段(第二至第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了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说服,只好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至第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再回来时,小红军已经昏倒,最后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四、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三、作业:
背诵课文第4-10自然段。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就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二、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第7题。理清句子的顺序,并填写序号。6、3、2、5、1、4)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第三课。
第四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l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括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篇课文。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来针对这篇课文提出两个你认为重要的问题。
2.下发导学案。要求做完并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长征不仅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面对恶劣的条件,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患难与共,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但也有一部分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年代,走进红军战士高尚的心灵。(板题)《倔强的小红军》。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再现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自己所做的批注,梳理回答问题的思路。
2、组内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问题一: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的?
1、小组代表回答。
2、从课文的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请注意体会人物相应的语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3、小组班内展示朗读。
4、现场采访。问题预设:A、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骗陈赓?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B、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问题二:他为什么要这样倔强?
1、过渡:小红军又冷又饿,还这么疲惫,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预设:(1)他看出陈赓也很累(第二自然段的描写)
(2)他不想拖累陈赓。(在战争时期,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就是,聪明机智,懂事,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
2、过渡:为了不拖累陈赓,小红军编出各种各样的谎言,一次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陈赓终于被说服了。
(出示句子:陈赓同志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用心读,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终于”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只好”是不得不这样的意思。用了“终于”,表明小鬼说服陈赓同志是费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陈赓同志不管怎样想帮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绝,没办法,不得不离开他。这两个词,这里用了它们,把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设法拒绝帮助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3.帮助是因为爱。拒绝也是因为爱。阅读了这一段,我们进一步地理解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的疼爱和关怀,感受到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读出这份浓浓的爱。问题三
1、过渡:小红军费尽周折,终于说服了陈赓,所以陈赓“只好骑上马朝前走去”。可是心情却____,为什么?
2、为什么放心不下呢?
(因为一个只有十一二岁,而且____的孩子,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独自行走,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3.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浮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出现”?
(“浮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接触过的人,再次在脑海里显现,换句话说就是想起来的意思。“出现”,是实在地显现出来,所以不能用。)
4.当陈赓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连串各地的穷孩子。这时,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想起过去一连串的穷孩子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特点,联想到刚才的红小鬼的言行、神情,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
5.于是,陈赓同志“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为什么要狠踢马肚子奔跑起来?
(陈赓同志意识到小鬼有因疲乏饥饿而牺牲的危险。)
6、.结果,当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强地不肯骑马,倔强地不肯和陈赓同志一起走,不肯承受陈赓同志的青棵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
这种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高尚品质?
(是一种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7、.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心情?(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8.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心情?(师范读)
(三)总结
只要你用心读课文,谁都可以把课文读好。当你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时,不仅证明你读懂了,而且证明你能把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当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畅,你说话就会正确流畅,你的作文就会正确、流利。所以你不能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把课文读好。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红军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说。注意引导从不同方面来评价---年龄:十一二岁;外貌:面黄肌瘦„;性格:倔强、坚强、善良„;思想: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连累别人)
是啊,多么令人尊敬的一个孩子啊。在长征路上,有太多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太多这样令我们震撼的红军战士。他们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正是他们的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一心想着别人的高尚品质,才使我们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一曲献给英雄的赞歌!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上马骑一会儿
体力强多了 骑一段路
同马比赛 一块儿走
等同伴 把它吃了
比你的还多
第五篇:倔强的贝多芬-教案
《倔强的贝多芬》教学设计
《倔强的贝多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理解贝多芬鄙视权贵自尊自爱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语言。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贝多芬倔强的性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小段钢琴曲。(《致爱丽丝》)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知道他是由谁创作的吗?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贝多芬和致爱丽丝》一文时,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贝多芬不仅才华横溢、善良、充满爱心,还是一个不畏权贵性格倔强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倔强的贝多芬》一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词正音:乐圣 伯爵 鄙视 侮辱 怒不可遏(理解并介绍乐圣和伯爵)
2、指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渗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感悟体会“倔强”
1、课文中哪段最能让你感受到贝多芬的倔强呢?
2、请同学们默读第4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处理)重点理解“旁若无人”; 伯爵的旁边真的是没有人吗?是呀,伯爵的旁边还有那些认真倾听的观众和用心弹琴的贝多芬呢,他居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如果你是用心弹琴的贝多芬,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的,贝多芬更加的气愤,于是,他站起来高声说道:(出示: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指导朗读:读出坚决、气愤的语气;)
4、学习第3段
(1)伯爵破坏了全场的气氛,那么当时全场的气氛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走进这场音乐会,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好吗?
(2)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大厅里回荡着沉静幽雅的旋律。这时的人们有什么表现呢?
(3)自己读第3段,划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陶醉、停止了、忘记了、不是„„而是)
(4)你也能用读书的方式,把同学们带到这场音乐会中吗?(指导朗读)
5、接着学习第4段
(1)就在这沉静幽雅的旋律中,就在这令人陶醉的音乐会中,伯爵却用他的傲慢无礼,激怒了贝多芬。
(2)如果你是主办这场音乐会的亲王,此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是呀,制止这种无礼的行为,这是对观众和演奏者最起码的尊重呀,可是,这位亲王呢,他不仅不„„反而„„(引读),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生答)再读这个词。
(3)什么是“怒不可遏”?在文中找到这个词,“遏”是阻止的意思。那么“怒不可遏”是说谁怎么样?
(4)贝多芬是怎么发怒的,谁来再现贝多芬的声音?(出示: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却只有一个。)从贝多芬的声音中,你听出什么了?
(5)你们知道“亲王”是什么样的人物吗?
亲王的成功靠的是——出身(生答),而贝多芬的成功靠的则是——自己的努力(生答),这二者,哪个更值得我们尊敬呢?为什么?
四、拓展升华主题
1、说完这番话,贝多芬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演奏大厅,迎着急风暴雨,快步离开了庄园。他这一走,将失去什么?又会赢得什么呢?
2、是的,贝多芬不管自己失去的是什么,这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受人尊敬的、倔强的贝多芬。
3、老师还搜集了一些资料,看看你从中又认识了怎样的贝多芬?(出示:贝多芬简介)(播放:命运交响曲)用“他是()的贝多芬。”的形式说一说。
4、是的,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面对权贵,他不卑不亢;面对自己热爱的音乐,他用一生去追求,他就是倔强的贝多芬!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阅读《月光曲》,并把它与《倔强的贝多芬》串联起来,讲给家长听,题目叫《两个贝多芬》。
六、板书设计:
7、倔强的贝多芬
人们
陶醉
贵族
旁若无人
贝多芬
停止演奏
怒不可遏
愤然离开
鄙视贵族
自尊自爱
刚强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