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的新手段和新目标大全
探索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的新手段和新目标
曾小理
[摘要] 以深圳市罗湖中学信息教育实验班的实践为背景,探索
和研究在校园网络环境和国际互联网环境下,治校理念、师资培训、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等教育改革中的深层次、方向性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 基础教育手段目标
[注] 本论文在第二届中国中小学信息教育论坛与交流展示会上 做大会发言
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国已经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陈至立部长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教育思想、体制和结构甚至教育内容和方法,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节的矛盾,已经日益明显和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新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
深圳市罗湖中学,2000年4月开始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全面采用手提电脑学习的信息教育实验班。采用向纵深和规模并行发展的新思路,有效解决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常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逐步扩建的方式已经建成丁三个实验班并正在加建两个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上课不带课本,每人一台手提电脑,直接与校园网和INTERNET相连。设立校内教学资源库,在网络上实现教案无纸化、作业无纸化和考试无纸化。教师在网络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分层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和分析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完成教师指定的题目。这种源于新加坡某大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已经成功地移植和整合到我国中学基础教育环境
中,并不断地深入发展,已经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新的突破口。
通过教育信息化改革实验,把“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有效地融合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效能和基础教育中“教”与“学”的效率。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不但是基础教育手段的局部更新,更是基础教育目的内涵的整体扩充和调整,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通过两年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除了能很好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已经初步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认识“教育应用是教育技术包括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变“学习电脑知识”为“用电脑学习知识”。
只有正确处理好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关系,才能有效发挥校园网络环境的优势和效能,使教育技术有效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方面的效率。校园网络的建设是一个教育问题,技术的先进与否,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并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关键要看教育需求,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应用的最佳效果才是信息化技术的制高点,而不是信息化技术本身。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应用的内容不但包括探索教育应用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巧,更重要的内容是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本身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在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时,应该“以教育为本”。网络环境的“以教育为本”思想还突出表现如何使教师有效应用并适应网络技术,提升师资教学水平的焦点问题上。“以教育为本”的网络技术应用,应该使教育信息化改革程度与教师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并适当拔高,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拔苗助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样,是一个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过程,通常可以划分为初步、发展、高级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的目标是教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从最简单的应用开始,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增强教师能用、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采取有效的、甚至是强制性的措施使教师能迅速开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技术。例如:暂时取消黑板,使教师暂时告别常规教学手段并全面采用新型教学工具,要求教师能操作PowerPoint软件,使用投影仪。提供高效率网络环境,使教师在每一节课都在应用网络技术,从提高应用频率、增加应用次数的角度提高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方法,有效地消除信息网络技术的神秘感,使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化。
发展阶段的目标是教师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做好课件。没有网络环境就无法体验网络的威力,没有亲自做过课件就无法深入了解课件和利用课件的附加价值。教师亲自参与课件的制作是必要的。教师经过1—2个月的培训和实践,就可以独立操作网络系统,并应用网络系统进行课堂教学。要真正理解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不能停留在操作水平上,教师不但要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制作课件而且所制作的课件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发展阶段,教师应能在电教人员的辅导下完成课件制作。教师的网络操作和课件制作过程,不仅是知识更新的过程,而且也是观念更新的过程。
当教师掌握了课件的制作技术以后,就会发现完全由自己来设汁、制作课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技术应用的效果如果是加重教师的负担的话,就是技术应用的最大失败。通过“教学思想、学习过程、成品课件”三者互动,完成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思想,又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负担从而推进教育言息化应用深入发展,到达高级阶段。
罗湖中学信息化教育实验班能成功设立并获得相应的认可,主要原因在于实验班是顺应教育发展需要并在校园网络的环境中诞生,使网络环境与教学的过程直接沟通,从而有效地发挥了网络的功能。实验班的学生每人一台手提电脑,运用电脑学习文化知识和培养信息素养,抓住教育的本质,把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从简单地“学习电脑”升级为“用电脑学习”。
二、超越“课件制作”低级水平,完成“教学思想、学习过程、成品课件”三者互动,重视教学课程与网络技术的有机整合。对于电教教师做课件还是任课教师做课件的问题,从“以教育为本”的基本观点分析,电教教师虽然最了解教育技术的内容,做出的课件比较生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教育技术,但其在教育应用的地位是辅助性和技术性的;任课教师最了解教学课程的需要,做出的课件比较专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教育应用,其在教育应用的地位应该是主导性和功能性的。只有任课教师制作课件,才能真正符合其主导地位。任课教师独立制作课件的繁重程度决定了这种做法不适合也不可能在广大学校中进行推广。但是,市场上出售或其他途径可以利用的成品课件往往不符合每个教师的教学要求。为了使用课件而修改 教学需求的做法是削足适履的错误行为。因此必须采用“教学思想、学习过程、成品课件”三者互动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课件应用与教学实践的矛盾。
“三者互动”首先要求教师有效利用网络环境,获取丰富的课件素材库。由于教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件需求的缺口很大。教育 信息素材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网络资源的使用效果。等待教育服务机构的发展、等待教育资源库的完善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只有保持对高新技术的敏感、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认同当前教育服务机构提供的成品素材库,允许教师修改和整合,从而节省探索素材的时间。有效获取课件素材资源的方法包括三类:一是通过互联网搜索各种资源 开把有用的资料下载到校内局域网资源库,供下载者和其他教师共同 使用;二是把校内各个教师自制的课件汇总、整理并加入校园局域网
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共享;三是从市场上选择购买有用的课件资源,整理并加入校园局域网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共享。用网络技术把免费共享资源、校内集体成果、市场商品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素材,为进一步发挥网络的效能奠定基础。
“三者互动”其次要求课件应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进行修改,使课件应用充分适应教学思想的个性特征。“教无定法”,不能用课件来统一和限制教师的个性和风格。统一的、机械的教案是不可实现的,应对半成品教案和半成品课件进行再加工。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库,选择适合个体特征的课件,并在多个课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汇总,使得课件充分符合各自的教学思想。通过互动,使教学思想与成品课件同步发展,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进步。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更快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只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者互动”也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征,通过网络环境在制作、使用、修改课件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教学思想结合起来。在崭新的网络化教育工具的环境中,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因为陈旧的教育观念一旦与崭新的教育工具相结合,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例如,用网络环境和信息工具去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大学生的学习强度;只能培养出更强大的考试机器,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时代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内容,“信息素养”已经提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网络环境下的“三者互动”,可以使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整个学习的过程。当教师的教学过程使用了网络技术,学生的学习过程应用了网络平台,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调用信息、搜索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采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课程互相整合的方法,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学习基本技能,而是贯彻“以教育为本”的基本思想,把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教学课程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分三个方面:
一是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和学习信息化网络技术。例如:在学习几何课程中,使电脑辅助绘图与尺规手工绘图相结合,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操作。这个课程的设计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几何知识、同时又学习了电脑绘制图形的知识,了解应用电脑为辅助工具进行主体应用(CAD)的基本原理。同样的学习时间,比常规学习方法多了一倍以上的学习容量,是一种高效率的学法。
二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在教授学生上网操作的同时,也教授学生上网的规范,演示不良网络行为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培养学生应有的网络道德。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讲解网络知识的同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而这种无形的教育是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比空洞讲解的效果要好很多,是一种高效率的教法。
三是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例如:上几何课讲解“两圆相切”时,数学教师直接从网络上调用地理教师的“日食、月食”课件,用动画的形式以自然现象讲解了“两圆相切”的抽象知识。这样,通过网络技术使数学课程与地理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统一时间内学习了两种不同学科的知识,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学法。
通过网络应用实现教案的无纸化,可以深刻地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使教师在课堂设计和备课方式等方面发生彻底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从“教”、“学”等各方位全面应用网络这个信息载体,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技术的性能。实现全校范围内的教案无纸化,可以促进教师从网络上获取参考资料等素材,素材涉及的面广、量多、新颖,是传统手工抄写方式无法比拟的。
通过网络共享,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可以做到真正集体备课。把网络的共享资源进行改造,可以在保留各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提高整个科组、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的备课水平。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其他学校特别是网校的资料,可以使本校的备课水平与全国先进学校的备课水平同步。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上研究学校资源网站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网站开设了妙笔生花、教案交流、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网上考试、成绩管理、制作技巧、心海聆听、鸿雁传书等栏目,其中,网上考试、成绩管理将成为下一步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头戏。人手一部手提电脑,从公共题库中提取到试题,答完后再提交到数据库去,由电脑自动评分,这就是网络考试的一种过程。这种考试与传统的考试方式相比有其很大的优越性,其一,教师不仅省去了评分的环节,而且马上能掌握到学生的分数及水平,效率大大提高了。其二,对学生而言,新的考试方式代表着一种尊重。以前教师改完的试卷一发下来,个人的成
绩就得不到保密,一些考得差的学生,觉得抬不起头来。现在,要看自己的成绩,必须在数据库里输入自己的密码,别的同学无法得知,学生的压力因此得到缓解。
三、重视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实践证明:校园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也离不开校园网络。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的态度,逐步构建起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新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在实施和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常见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形:
一是“主动出击型”,学生或从互联网下载不良信息,私下传播、观看;或将游戏存盘,随时玩耍;或拷贝(抄袭)他人作业;或沉迷于网上聊天;或模仿电脑黑客,攻击、控制其他学生电脑。
二是“被动受害型”,学生电子信箱常收到来路不明的广告、商业信息甚至反动材料;学生电脑常受到攻击,有时正在学习、做作业,突然电脑被黑屏、关机,尚未存盘的资料全部被报废。经统计,1/2以上同学的电脑曾受到过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次数的攻击,教师用机也有过同样的遭遇。三是“反击尝试型”,有学生电脑受到他人的攻击后,“以牙还牙”转而攻击别人。有学生学了一点“黑客”技术,便拿他人的电脑当靶子闹着玩。
针对实际情况,除了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等防护性对策外,更重视在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等领域采取引导性的对策,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在实践中精心设计文化课学习和网上活动,为学生提供能发挥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宽广健康的舞台。
在管理上,制定学校和班级两级网络使用管理制度,不定时检查学生电脑的使用记录,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网站及时教育引导,对不良信息及时清除。倡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学生购置电脑并联网,杜绝或减少学生到营业性网吧、游戏机室活动,使学生的网上行为在校在家都得到规范和指引。
在思想教育上,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德育网站占领网络上的思想教育阵地,网上网下相结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责任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逐步树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从小培育正直、真诚、理解、宽容、仁爱等基本的人格素养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养。把课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变“书本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书本”,在网络环境下,将各学科的要求进行整合,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形成科 学的整体综合认识,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在实践中,让每个信息班的同学制作个人网页,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成长进步的历程;选择名言警句,制作成内容健康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电子《今日格言》;编制电子《班级日志》、电子小报、制作电子贺卡;参与教学资料库建设;开展“每周一绝招”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能者为师,轮流执教,每周学习一项电脑小技巧;学校成立学生“Pc高手俱乐部”,主要学习程序设计及网页制作。通过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同学们不仅初步掌握了Power 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软件的应用技术,感受成功的乐趣,思想也从中受到熏陶,不再迷于游戏、聊天或浏览无聊的信息,不是“生活在网络中”,而是“网络在生活中”,真正把精力用在了学习上面。
四、丰富基本能力内涵,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时代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基础教学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目标,使信息素养成为“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基础学科的学习中,通过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过程。逐步地、有层次性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按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分成三个层次培养。
第一阶段学生初步接触、了解网络。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大坝”一节时,发现有的学生对大坝的种类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大坝的发展历史感兴趣,有的学生对著名的大坝想有更多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在网上从不同的角度查找出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满足了个人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阶段,随着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进一步熟练掌握,对学生提出了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综合、改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创建自己的文学网站。学生将自己或他人的优秀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筛选,培养了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为使自己的网站能吸引更多的同学注意,在优化网页效果,充实网站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达到了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第三阶段,学生能发挥信息的效益,能运用接受信息解决问题,并通过信息协作,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如地理教师在一节深圳旅游的课程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深圳旅游业的信息资料,根据个人的兴趣,对深圳旅游业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信息收集,并制作出了自己的网页,在网页上,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对与深圳旅游业相关的交通、饮食、卫生、特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甚至对深圳旅游信息网提出了尖锐的意见和改进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整合,学生培养出了较高的信息素养。
六、结束语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知识经济时代下,提出了基础教育的新目标:“培养具有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人”。也要求采取新的教育手段:“更新‘教’的观念和方法,改革‘学’的环境和工具”。通过二年多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我们搭起了“移动电脑学习的平台”;构建了“互动教学策略”;整合了“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打造出了“师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总之,把教育应用作为网络技术的制高点、促进“教学思想、学习过程、成品课件”三者互动,把教学课程与网络技术有机整合,推动
网络环境下的教案无纸化和考试无纸化,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质高效地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使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新时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领导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l、《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陈 至立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0年 10月25日
2、《网络时代走出“异化的洞穴”——当代教育的新使命》 鲁浩 《北京教育》 2001年第2期
3、《网络教育负面效应解析》 宋德如 《教育发展研究》 2001年第l期
4、《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 吴万波 《中国教育报》 2001年4月4日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探索
(荣昌县盘龙初级中学 何义君)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多媒体等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到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网络应用的日益发展、普及,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校园网、城域网的建设,使学校的教育走向多元化,它既对我们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面临这一新领域的新情况,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利用网络这一新生的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使青少年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健康、充实、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育教学
探索
校园网、城域网的建设,Internet网的接入,使学校的教育走向了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多媒化、远程化,一方面为我们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式、新的挑战,怎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落伍呢?网络环境不仅要求教师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能通过材料的选择,辅助时机的恰当选择,以及创新情境的创设,使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成为解决课堂教学增效减负,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具有时代特色,必须明白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方式,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
第 1 页 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上的教学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
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促使教师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前高涨,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浏览、上网冲浪成了时尚,参与网上讨论、软件编制比赛、编发电子邮件成了最热衷的事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开拓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活动空间。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上网浏览的随意性,使青少年学生受到更复杂、更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影响,包括文化侵略、心理障碍、黄色流毒、黑色信息、网络犯罪等,严重腐蚀人们的心灵。新的机遇产生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有新的举措和新的理念。
陶行知先生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这为我们指出了网络培养创新思维的新途径,也使德育内容脱离传统的说教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具体、生动,更具趣味性。例如,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德育处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利用每周班会课、自修课等时间,让同学们观看了“农远”资源上百部爱国影片中的大部分影片及各类常规管理安全教育片并及时写了观后感,其次在“学脉”网上设立了多种主题的网络社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如设立”从小事做起”、”让雷锋精神在盘中扎根”、”文明校园,由我做起”为主题的网络社区,着力塑造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建立“中学生道德论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网上的不良现象进行争辩,提高学生鉴别真伪、美丑的能力,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再次,青少年在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青少年在网上迷恋游戏、网恋、犯罪等趋于低龄化、恶性化和集团化。因此,校园网上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测试和自我心理保健。设立网上心理电子邮箱,开设心理聊天室,通过网上对话,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才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电教媒体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静图象集成在一起,构成网络教学软件,存放在Web服务器中或上传到一个免费的网站空间上,课件设计的交互性强,屏幕可以移动分割,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大量增加相关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和能力,利用超文体的结构形式,在各内容间实现交叉跳转,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等级,使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设立课堂聊天室,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在讨论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看法,使教学更具有交互性,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认知的发展。
第 2 页
1、网络教学模式: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提供化难释疑。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份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网络教学的八种方式:
(1)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2)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
(3)视频会议:音视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
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4)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
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5)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6)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7)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8)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课堂容量问题——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关人员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网络是开放的,信息是多元的。利用网上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创设自己的网络文化主流,建设网络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已经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共识,但是,这一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资料„„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对课堂教学容量的认识走进了误区。我们知道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应
第 3 页 该作为网络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是目标。作为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网络知识如果局限于现有教材,它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知识如果完全脱离了教材,它又变成了无源之水。网络只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重点、难点,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而随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好课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问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学生随意阅读该不该干涉呢? 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吗? 这是网络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又一个问题。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
比如在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个别同学调节阅读进度,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概念及时纠正,发现讨论过程中学生高质量的论证分析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在线指导解决同学的疑问等等。所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情感互动问题——传统手段的必要补充。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呢? 通过探讨,个人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没我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华就会在有声与无声之间潜滋暗涨。比如课始播放一段音像资料、课中穿插一段生动的讲述、课尾同学之间通过语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等等,都可以起到情感互动的作用。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做必要的补充。
(4)课件通用问题——课件模板的优化设计。一般情况下课件制作基本上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因此通用性很差。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标准。如果一个课件通用性很强,不仅制作它的老师用,全校都能用、全国都能用。
提高通用性最好的办法是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制作模板。教师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需要,或嵌入讨论系统或嵌入留言系统等,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另外,制作课件也可以发动学生,上网搜索资料等事情可以教给学生去做。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学习,并且是对主动性要求更高的学习。
(5)网络教学对设备、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难以推广的问题——循序渐进、明确分工。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没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没有互联网接入就无法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然而,我们对网络教学认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变革的,这种变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环境开始网络教学的探索。当然,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的物理条件会得到改善的。即便由于经济因素,无法大规模开展网络教学,只要我们在小规模网络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这同样可以视为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的有益效果。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相比,从学校层面来看,网络教学对技术的依赖不高。
真正的多媒体制作,涉及教学方案设计、文字脚本撰写、平面设计(美工)创意、2D、3D动画制作、视音频素材采集和编辑、编程等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对制作平台的硬件要求很高,对客户端设备有一定要求。而网络教学呢? 如果我们充分运
第 4 页 用已有的公网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权威机构专业网站、个人特色网站,充分运用通用软件,技术复杂的事情交给个别专业人员去做,只需要教师运用Word来写作一个学习活动方案。教师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更多地集中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辅导上。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戟峰,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3期 [2]、华建新,远程开放教育研究型学习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10期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4]、杨开城,李文光,胡学农,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2期
第 5 页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Practicing and Exploring Education in Network Surroundings 我校信息技术实验班,以德育作保障,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为辅的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利用网络资源、电脑工具和用网页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创建了自主学习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为寻找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供依据,探索教育变革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多功能网络教室
电子校本教材
网络实验综合课 引言
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以德育作保障,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为辅的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利用网络资源、电脑工具和用网页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创建了自主学习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题组的老师以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了灌输式、单科式的纯教学方式;学生有更充分的自由度、更广泛的学习空间,他们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 ——学习的能力”。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思维和判断。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探索教育变革的可能途径,为寻找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供依据。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2.1 自主学习策略
为增强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的意识,课题组贯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 交互式学习”为辅的核心思想,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加以培养,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以网页的形式将信息组织和管理制作成超文本(文本和图形、图像、声音等)。近期任务是初中3年,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考试技能,适应中考以及今后高考的需要。
2.2 学与教
(1)充分应用多功能网络教室,创建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由于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一间多功能网络教室以及各科的不同课时安排,我们将教材重新组合设计了下列教学模块如图1所示,各学科按需将它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利用BBS论坛提交作文,评价、讨论、追踪。电子举手分层教学 电子邮件网上求救 屏幕广播控制教学进程 网上影院 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各个模块 布置任务网上学习当堂练习联机讨论解决共同问题 用活动桌做小实验 图1 教学模块
(2)网络实验综合课,开辟课堂教学新途径如图2所示。动手做实验——由活动桌组成的操作平台;记录数据——笔记本、电脑;电脑查阅资料——网上、电子光盘;这种学习场所更像未来的实验室,集学习、实验、创作于一体。如果计算机再与外部设备连接,学生的学习环境就像在个人工作室、公司、工厂的技术部工作一样。为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我们还将教室延伸到大自然,如:到鳌园里上语文对联赏析课,圣诞节开英语游戏课,到万石植物园、南普陀、华侨历史博物馆上生物、地理、语文、历史综合课等。其中一组学生协作以鳌园里的对联为导入制作的“中华文化精髓”网页入选“2002年福建省科技活动周”作品。
图2 网络实验综合课
2.3 自主学习与电子校本教材的建设
引导学生善于应用网上资源进行各学科的自主学习,主要使用的资源有:华人教育网、中基网、台湾英语直通车、BBS论坛、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等。打字练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为使练习打字有兴趣及成就感,将练习打字的过程用来制作电子课本,既保证了汉字练习,又完成了电子课本的制作,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一举多得。让学生以探究问题为主线、以相关学科为发散点,自愿组成学科小组,分工、协作将网络上的相关文字、图片、学习资料和课本、读书笔记等组成学科式、问题式的课程资源库(图3),这就是学生主动探索完成“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这样发展了学生筛选、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各个学科综合再学习。现师生共建的初一年级语文电子课本已经制作完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中;英语建立网络评价网站,用于自我检查和测评。上述活动,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挑选、挖掘需要的知识,正如有一句教育名言所说的“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
图3 校本课程示意图
2.4 评价方式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肯定和赞誉,学生在学习不断得到“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学习氛围,我们发现学生们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
(1)逐步探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各个学科的单元考核,注重学习过程,记录平时的参与成绩,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利用网络或反馈系统进行自测,初步建立网络考试系统。考核评价个人网页、小组网页和评价能力(每人在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各小组及各科教师共同评定。采取两种监考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有人监考或无人监考的方式参加考试,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自信和自我约束的环境,培养诚信意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建立个人信誉。
(2)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会使用文字、图形、网页、动画等应用软件;基本掌握建立知识结构图的方法;逐步达到能用电脑作课堂笔记的水平。应考能力要求卷面考试成绩达到对照班的成绩(图4)。学科竞赛,在参加厦门市“信息港”杯网页制作竞赛中,有2人名列获奖学生的前十名;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探究 性学习,学生将发生在身边的事、图4 小学入学平均分与初一上平均分对照 网上搜索的资料,制作以探究学习为内容的网页,实验班96人有77人完成了制作,参赛的33件作品中有6件被“2002年福建省青少年暨科教工作者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展示会”选中。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3.1 德育管理模式和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建立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协作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的、主人翁式的德育教育。
(1)个人自主管理模式:指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以及人格特质等方面学会管理、成就自己,通过制作网页、照片、录像、写总结等方式建立成长档案和记录所有活动的资料,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历程。如义务导游活动让学生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图片,自制导游小册,其后建立导游专栏,将导游活动延续下去(图5)。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校园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感觉;开展自我、小组、教师、家长的一系列评价,强调学生的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在自主管理中“自我发展”的境界。
(2)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竞选班长分自我推荐、竞选演
图5 为游客义务导游 说、民主投票3步进行,引导学生肯定自己、展现自我。采取链式管理模式,通过作业、目标测试、社会实践、班刊、电脑登机卡记录等项目,评选每周一星和优胜小组,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如向家长发表扬信,网上表扬,进行小型的参观活动,休息日开放网络教室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适当满足学生玩游戏的需求。学生自己创办班刊《寻梦之窗》《紫风铃》,每组每月一期,让学生自写、自编、自评,且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这一系列活动过程记录在实验班的网页里,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3)网络道德建设: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学生不经他人同意就复制、删除他人文件,“黑客事件”不断,“好学生”也会因好奇做出损害他人的事件。如使用黑客工具导致网络阻塞,竟敢在公开课前15分钟,让全部学生登录不了教师机,一节生物公开课险些失败。经过努力,大家认识到网络将许多个人资源公共化,电脑和资源有公共财产也有私人财物,每个学生既要使用它、也要建设它、维护它。教育学生必须有充分的主人翁意识、有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观念,简言之“利人即利己,损人也损己”。目前,网络教室的软、硬件维护工作由学生网络管理员负责,师生已进入共同爱护、维护网络环境的良性互动状态,初步建立了网络道德规范。4 存在问题
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实验方案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对某些措施有抵触,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这个实验班在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应试教育教学经验越丰富,改革传统教育的意识越淡薄,自然形成了对立面,不仅对实验班的实验方案起阻碍作用,甚至左右课题组的老师,使教学可能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家长重视学生素质的同时更关心分数,影响了孩子也造成了对实验方案的干扰。有些学生沉迷游戏甚至为了玩游戏欺骗师长,还需老师、家长的规范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上迷航”的危害性并学会自控。结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的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自教育事业诞生以来最富冲击的挑战。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是实践课题也是新生事物,在围绕学与教四个要素的转变上,还需要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建立在充分自主、协作基础上的德育教育,突破了传统的管理、监督的模式,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创造了条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学好课本的知识,还能拓宽知识面,与中、高考的大综合接轨;我们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打造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适应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这些终生有用的能力将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To aim at moral education as a guarantee, the Information Technical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Jimei Middle School are carrying out an experiment on the subject of ‘self-study’, ‘team work’ and ‘interactive study’.After a term of practice, by making use of network sources, computer tools and web pages, we have created a pattern of students study as center,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that students manage themselves, to explore various forms of examinations and find the best crunode between info-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search for all the possibilit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ation.
第五篇: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但最终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以及运用网络环境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学习,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空间进行努力。
关键词:网络 探究性学习尝试 正文:
随着今天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将冲击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1、探究生成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友好互动性。传统教学,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 1 却极为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去实施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
3、自主创新性。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习惯于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
探究型课程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网络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制订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是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这里仅以我班的教学实验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学习网络资料的检索方法。
如果没有条件到大型的图书馆,就难以查阅到各种各样的资料。但我校已经有了网络资源,许多 家庭也已拥有电脑,只要接入互联网络,就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资料性研究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熟识、利用、甚至参与创造网络资源。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各种特色网站、搜索引擎和在网络上检索资料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推荐的与学习目的有关的网站去检索资料,然后逐渐熟悉网络,从而学会根据学习目的迅速找到特色网站,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方法查找资料;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网站来预定自己所需的资料。
首先要明确目的任务,这是有效地收集资料的前提。在大量的信息资源面前,如果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就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信息,就如海中没有航向的小舟,随时会迷航,甚至会被“淹死”。因此,学生要学会分析资料性研究学习的问题的性质、目的,并据此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然后去查阅有关资料。
其次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例如,在我们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探究性学习《健康的杀手》的教学活动中,先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健康的杀手指的是什么,这样就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同学们要求了解人的健康和健康的杀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怎样危害人的健康,从而找到远离或制止健康杀手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在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中,组员们不但理解了人的健康和健康杀手的直接关系,而且理解危害人的健康的间接关系,还要理解这些杀手对人的生存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同学们在网上所收集的“资料”不是仅仅停留于文字资料,它还包括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
二、学会加工、处理搜集到的资料
首先是鉴别和评价资料。这是要求学生学会判断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尤其是网络资料,它是宝藏与垃圾共存的信息源,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成了资料性研究学习的重要任务。鉴别和评价的内容包括:一是判断资料的真实、可靠和准确的程度;二是判断资料的价值的大小;三是判断资料的作用,即与学习专题关系的密切程度等。也就是分辨资料的正确与谬误、主要与次要、新颖与陈旧、深刻与肤浅的差异,以便对信息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其次是筛选和摘录资料。这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资料,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选取资料中精华部分、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辑录或概括。要根据材料的重要性、特点、将来可能的用途来决定摘录的方法。例如,在《太阳》这一课中,学生们通过学习课文,提出了关于太阳系的不少疑问。于是,我让学生链接了关于宇宙星空的网站,通过检索,搜集到了不少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再次是分类和分析资料。这是要求学生对网络上收集来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分类(分专题)和分析研究。学生针对自己的质疑的问题,把资料分类,便于分析研究关于太阳的资料。他们把全部资料查看一遍,看资料是否足够。如果资料尚有缺漏的或不完整的,则需要进一步充实。在分析资料时,把整体资料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提高认识。在学习《太阳》这一课时,同学们将网络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同学针对自己的提出的问题研究“太阳黑子”、“太阳的危害”,、“太阳系的奥秘”等资料复制粘贴到了word文档上,有的同学还制作成了电子小报。要弄清资料包含的“是什么”“怎么样”,还要深究“为什么”,以便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
三、合作学习——分享和评议资料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搜集到的最有价值的资料供大家分享,也可以介绍对资料的综述或评价,还可以宣读自己的读书报告或小论文。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幻灯片或网页,使交流更形象具体,范围更广。在分享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可以弥补个人学习的不足,进一步深化学习。
在研究性活动《健康的杀手》中,组员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作汇报式的资料展示和交流。大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将自己在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有的提出了杀手种种猜测和所支持的科学依据,并以小报的方式提出了自己小组的“保持健康远离诱惑”的倡议活动方案,供大家评议和讨论。
在学习《健康的杀手》这一课时,同学们将网络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同学针对自己的提出的问题研究“吸烟的危害”、“吸毒的危害”,、“迷恋电子游戏的危害”等资料复制粘贴到了word文档上,有的同学还制作成了电子小报。要弄清资料包含的“是什么”“怎么样”,还要深究“为什么”,以便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分享和讨论的方式,可以通过收发电子邮件、BBS论坛、留言等形式进行,也可以在班级教室中开展活动的方法,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也可以是学生自由的活动。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能够学习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能够感受到自己学习所获得的成就感、喜悦感,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四、把握网络切入教学的时机,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科探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需要更为充足的交流与研讨的时空。学习者既需要同步的集中交流,也需要随时随地的异步沟通,既需要与身边的人合作,也需要更大范围内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讨论式、演示汇报式和模拟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将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师生直面交流的时空,在这类学习、探讨基础上的研究汇报总结,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安排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到网络实验室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加工。从教学的时效性看,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低效的,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学生的收获也不多。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更适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种训练课程。因为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理解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可“为网络而网络”。网络只是作为一种学习的辅助工具,对于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时机,更多地适用于课余时间(非实时性的),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资料和问题进行理解与消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在教育中的 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但是学生运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却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若能充分挖掘各学科探究性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把探究性学习与当前的教与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获取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提供给他们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清楚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生活以及社会的联系。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探究性学习模式一定会更加科学、更加实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一定会有更深入的感悟、更快乐的成长。
作者:杨绍敏 滕州市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 手机:*** 邮编:277500 工作单位:滕州市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单位: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
作者: 杨
绍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