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带着问题查资料》教学设计
《带着问题查资料》教学设计
宁波市镇海中学 曾昊溟
一、设计思想
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从生活中来,“做中学”的特点,从同学做课题时可能碰到的问题入手,寻找可提供课题研究相关信息的文献来源,学会查阅与检索相关文献,并学会整理和分析文献,启发研究思路或直接运用到课题研究中去。
二、教材分析
1.文献的来源和图书馆查阅文献,要求学生知道文献的来源和文献的作用,初步了解利用图书馆查阅文献的常识及查找一份文献资料的基本流程。初步了解通过网络检索信息。
2.“网络检索”这一部分在高一的《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有专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介绍。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1中也有“发现与明确问题”的专章讨论,宜整合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减少重复,取长补短。
3.对教材的处理有两个建议,第一,做课题不能让停留在传统的文献概念,宜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入手来讲,讲“带着问题检索信息”比较合适。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掌握更多的搜索技巧对于我们进行快速有效的利用信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二,从普通散文与课题研究论文的区别入手,初步了解科学研究文献的特征与学生常见的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平实、准确、严谨、科学)。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把同学带到电子阅览室上课,以“任务驱动”方式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上图书馆和网络查阅文献的基本常识。2.能利用图书馆搜集需要的文献资料。3.能运用网络工具搜集需要的文献资料。
4.掌握文献的阅读的三种常见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文献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图书馆的实地操作,掌握上图书馆检索资料的技能。2.过网络工具的具体操作,掌握上网检索资料的方法。
3.通过文献阅读及相关活动,掌握整理、分析与运用文献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细致认真和求真务实的探究精神。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3.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事物、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科研能力。
五、重点难点
带着问题查资料的重点在掌握图书馆电子检索系统,掌握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和主要学术期刊网的检索方法,并借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懂得在合适的地方查找合适的信息,并把相关信息运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甚至从信息中酝酿出新的有价值的课题。难点在提高查找信息的效率,找的信息适用,找得快,找得准,找得(齐)全,并予以有效整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讨论法,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师生一起解决问题。直到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图书馆电子检索系统和主要网络搜索引擎的方法。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任务驱动,学生自学; 2.教师PPT课件;
3.联系学校电子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场所。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带着问题查资料,其实也是带着问题查信息。这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老师最近看到新浪旅游论坛的一个帖子:《老爸老妈去旅游——一对退休夫妻的欧洲自助游》(读帖子内容,详见附件1)。[1] 这相当于两个人在作个人旅游项目设计。为了做好项目设计,他们化半年做“功课”——文献研究,我们从这个例子也知道做文献研究中的文献不局限于印刷类,只要是记录了知识的一切载体,都可以叫文献(课件显示),帖子中提到了哪些类型的文献(课件展示帖子内容)?
(见教材P13,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子网络型。)涉及印刷型(地图)、视听型(特别是有点播功能的数字电视)和电子网络型(旅行专家网等)等。
良好的文献研究意识,形成了较高的信息素养,遍访网络让老杨老张居然找到了从巴塞罗那到巴黎的一欧元的飞机票。(课件显示:文献研究得来的一欧元飞机票)这次去欧洲前做文献研究这种“苯鸟功课”的时候,老杨老张在网络查到了一个实惠机票网站,打开界面全部英文,茫然望去,只有一个0.99后面是欧元符号,看懂了。他们在MSN请教一个在美国的老同学,他仔细查看后告诉他们:这是一家运营在欧洲的航空公司,号称飞机票只卖一欧元,但是附带不少规定,但总体上比坐火车的总成本便宜五倍左右„„经过文献研究、个别访谈、邮件沟通,他们终于订到了一欧元的飞机票。
读到这样一篇文献,针对不同的查询目的,我们会摘录不同的内容。我们做一个《不懂外语的老杨老游欧洲的方法研究》的课题。有许多旅游小窍门可能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可能会摘录下来。如在外国地图上标出中文名字,制定好出行路线,并且把外文名字用中文相似的发音说出来。
1、什么是文献?在《老爸老妈去旅游——一对退休夫妻的欧洲自助游》的例子串讲中引出,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研究中的常见文献种类。[教材P13,重点讲媒体类型,加工类型,从一次文献(原始文献)到三次文献,是知识从无序到有序,由分散到集中,由博而精的不断提炼与浓缩的过程,特别提醒二次文献中的书录、题名和索引查不到原始文献的内容,但有文献检索的作用。]从学生研究结题报告的形式来看,主要分为课题研究文献和项目设计文献两类。《老爸老妈去旅游》的例子中涉及到书刊、网络等各种文献,还接触到了电视等信息媒体。
引导学生注意科学研究文献与同学接触较多的普通议论文的区别。(本部分可穿插到同学查到资料读原文时,让同学讲阅读印象。此为选讲内容。)
A议论文的写作先有观点,再寻找“材料”来支撑自已的观点。研究报告的写作应该是先有材料,然后对材料所显示出来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进而提出某些观点。结果和结论的得出必须来自于材料。
当然,研究报告也允许有假设,但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证实与证伪的可能。同学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可能会碰到,在课题研究中推翻自己某些想法的情况。
B避免在研究报告写作过程中发生观点先行的错误,在报告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结论是否来自于调查或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是否围绕结果进行的。
与学生一起分析科学研究文献的语言特点:(视教学班现场教学情况而定,可讲可不讲)A平实:研究报告的语言不宜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
B准确:遣词造句要力求准确,关键的术语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时间、数量等证据材料尽量少用“大约”“有些”等模糊词语。特别是题目中出现的概念,正文中要界定准确。
C严谨:行文讲逻辑,报告推理严谨,不随意下结论,遣词造句使用严肃、正规的语言。D科学:研究报告中的观点、概念必须是科学的,道听途说的观点、错误的概念等不能作为论证的材料。
(二)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怎样查找到自己想要资料,并且查得快、准、全。
(三)研究讨论
1.引导同学了解图书馆电子检索系统。
师:有同学要到图书馆找一本美国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写的小说《在路上》,同学们帮他想想办法?
生A:问老师,到文学类的书架去找。
师:挺好,有分类意识。知道图书馆的书分为多少类吗?你能说出几类呀? 同学问答,老师小结并明确:
其实了解图书分类号相当于掌握了了解图书馆的罗盘,找书更有针对性。因为一般的图书馆都是按图书分类来上架,排架的。
分类号是反映图书资料所属学科内容的分类标识符号,图书馆的书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每本书都有一个分类号。二十二大类分别是: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哲学、宗教;C 社会科学总论;D 政治、法律;E 军事;F 经济;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 语言、文字;I 文学;J 艺术;K 历史、地理;N 自然科学总论;O 数理科学和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Q 生物科学;R 医药、卫生;S 农业科学;T 工业技术;U 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 综合性图书。
师:在图书馆找书还有哪些方法? 生B:还可以到图书馆的电脑上检索。
师:B提到的方法其实就是通过电子检索系统进行检索。随着各中学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广泛运用,大部分图书馆都在使用这种方法。
比如,我校图书馆网页可帮助师生在办公室和教室查询图书馆有什么书。
如我们要查“在路上”这本书,请点击镇海中学校园网主页右下“镇中图书馆”栏,进入镇海中学图书馆主页。在主菜单栏先点击“资料查询”,再点击“书目查询”,在“书目查询”的“查询类型”项选择“正题名(即文献的主要题名)”,“查询模式”项可选“模糊查询”。“查询内容”项可填入被查询书的关键词,一定要准确,如查询《在路上》,输入“在路上”三字。“图书分类查询”项可选图书二十二大类分类中的相应一类,不清楚分类,可选“所有类”。再点击“确定”即可查询 3 我校图书馆所有输入电脑的馆藏图书。如“在路上”的查询结果(点击“查询结果”的“分布”可了解该书的馆藏布情况):
总共查到3条记录
编号 正题名 责任者 出版社 ISBN 分类号 馆藏情况.在路上(美)杰克 7-80506 7-80506-91 I712.45/27 分布(即分布在哪一库室,是否出借等情况)2.在路上(美)凯鲁 7-5407 7-5407-226 I712.45/27 分布 3.死在路上
王彬彬著 7-208 7-208-0223 I267/1044 分布
为了培养发散性思维,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多角度检索,校图书馆提供了正题名、索书号、ISBN号、出版日期、作者、出版社和分类查询,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等多元化检索途径。
师: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进行查询。现在请大家登陆到浙江图书馆的主页。有什么方法登陆到这个图书馆的主页吗?
生C:我们可以利用谷歌,键入“浙江图书馆”几个字,就能查到它的网址。师:好的,现在请大家以C的方法试试。
登陆到浙江图书馆的页面后,请大家查查浙江图书馆有多少“在路上”。生D:我通过关键词查询,发现有39条,有的并不是我要找的书。
师:哪一种方法可以准确查到自己要找的书?浙江图书馆还可以通过题名、索书号、责任者、主题等检索。
中文图书索书号确定一本图书所在架位的依据,通常制作标签贴在书脊上。(PPT展示校图书馆实际排架的图景。)它由分类号和著者号组成。分类号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确定的,著者号是由著者姓名的每一个字的第一位四角号码构成。排架的一般规则是先按分类号,再按著者号。
责任者主要指书的编著者。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检索方法,去找一下《在路上》这本小说,看看哪种方法查得准而全。
检查结果(略)。检索期刊的方法基本相同。
2、引导同学学习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师:搜索引擎是一个为我们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它是一种在因特网上用于查询万维网、新闻组、Gopher和FTP文档中文件与文档中关键字的程序。它一般包括两大核心技术:自动网页搜索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
刚才说到如何准确查到一本书,有一种增强检索准确性的方法,常用的是布尔检索法。它是数据库检索最基本的方法,是用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等算符在数据库中对相关文献的定性选择的方法。
(1)逻辑“或”(+、OR):用来组配相同概念的词,文献中凡含有“A”或 者“B”检索词或者同时含有检索词“A”和“B”的文献均为命中文献。组配方式:A+B,表示检索含有“A”词,或含有“B”词,或同时包含“A”、“B”两词的文章。这样的组配可以放宽范围,扩增检索结果,提高查全率。
(2)逻辑“与”(*、AND):检索时,数据库中同时含有检索词“A”和检索词“B”的文献才是命中文献。组配方式:A×B,表示检索必须同时含有“A”、“B”两词的文章。这样的组配增加了限制条件,即增加检索的专指性,以缩小范围,减少文献输出量,提高检准率。
4(3)逻辑“非”(-、NOT):数据库中凡含有检索词“A”而不要检索词“B”的文献,为命中文献,是用来检索中排除某些词的。组配方式:A-B,表示检索出含有“A”词而不含有“B”词的文章,用于排除不希望出现的检索词,能够缩小命中文献范围,增强检索的准确性。
同学们这次再尝试一下,如何通过布尔检索法提高检索的准确率。
3、引导同学就模拟课题,带着“问题”查资料。
查找课题“圣诞节等洋节趋热和中国传统节日趋冷的原因探究”需要的资料。
生D:在百度中键入“圣诞节等洋节趋热和中国传统节日趋冷的原因探究”,找到相关网页约1,630篇。
师:你打算如何从1630篇文章中找到你想要的资料(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整理)? 生D:一个个网页看?太费时。从标题中挑选相关度较高的文章。如《现在的小孩儿们热衷于过洋节,什么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可是却把中国很多传统节日给淡忘了,很多传统风俗也淡忘了》 《我不认为过圣诞节就一定会丢失掉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帖子。
师:你说的涉及文献整理的基本步骤,它主要有两道程序:一分类,二排序。
生E:既然这个课题在探究洋节趋热,中国传统节日趋冷,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把相关资料归类。便于分析。
生F:结合网上的观点,我整理出圣诞节在中国越来越火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商家与媒体的推波助澜;
2、青少年追求新奇时尚、崇尚外国文化;
3、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需求;
4、人们对内心理想、过节方式的一种创造;
5、有大量的文化载体。
生G:春节趋于冷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由于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其节日形式和内涵不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要求;缺少文化载体。
师:这两位同学都很善于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析。他们表现出了对文献归纳能力,还对不同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
生H:我在文献查阅中,发现在中国流行的洋节加入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我觉得自己对这点特别感兴趣。
师:是啊,你想想通过张艺谋的电影,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在文献查阅中是可以诞生出新问题,新想法。因为我们接触的信息越多,越能触发思考,拓展研究思路。
师:同学中除了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还有别的方式吗。
生I:我通过浙江图书馆的主页链接,在万方数据库里也查到一些论文资料。
师:好的我们键入万方数据库的网址http://。如其中有北京大学社会学 人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高丙中的相关论文《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节日》等。
生L:其实有的付费论文,知道它的主要观点、摘要和关键词,也可以在百度等网站里再搜索,也可能搜索到它的全文。如张之俭《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在百度里能全文搜出,在青岛新闻网等网页里都能读到全文。
师:L的方法可以针对部分共享文章,同学们可以试试。
同学们带着问题查资料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作问卷调查与统计,还可以通过影视、专家、教师、家长等各种途径获得你想要的信息。但是在信息的来源上,要注意信息的出处,是否权威,是否真实,是否客观,对信息质量要进行评估判断,特别是网上的海量信息要有所鉴别。
我们都知道网络上转载的帖子和文章很多,因此我们查资料时,怎么做可以提高搜索到的资料准确而全面呢?
1、尽量读原文,转引怕出错。写论文尽量直接引用。
2、注意查任何资料,特别是网络检索,要注意把网址复制下来,注意文章的出处。可能在不同的网页上可以查到同样的内容,但要比较鉴别。选择出可信度高的内容来。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网络,尝试了图书馆电子文献检索的多元化检索方法和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初步了解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运用是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的。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通过查资料,可以了解课题提出的背景、现有的状况、已具备的条件等,因而要搜集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及时整理、筛选出有用的文献资料,舍弃不相关的材料。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在我们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同学们及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加以分类,做好记录。我们可以根据课题的特点设计一些卡片或记录表,整理成文。在结题阶段,要对搜集来的原始文献进行质量上的评价和核实,对材料进行一番筛选、取舍,寻找出课题所需要的材料。所有这些,都要注意及时注明文献出处。
查找到资料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摘录,摘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题、作者、发表处、关键词、研究方法和过程及结果等,以及与我们研究内容相关的摘录者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而进行分类,方便我们分析整理。(根据不同班级的教学现场,也可以以附件2:《数据(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作结。
九、作业设计
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做课堂作业。
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选一感兴趣的主题,选出五篇论文,并摘录摘要的部分内容,积累资料。
【参考资料】
[1] 帖子《主题:老杨&老张自游欧洲 前言——苯鸟的功课》
http://bbs6.sina.com.cn/cgi-bin/newsoul/soulview.cgi?id=1167129&fid=1076&postdate=2004-09-03,2007年4月5日访问
附件1:两个普通的退休老人,外文不通,想要出国,而且要去欧洲作自助旅游,能行吗?他们大约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做“功课”;大量查阅关于欧洲的书籍和杂志文章,有专门介绍某国某城市的旅游丛书小册子,也有过来之人写的游记散文,还有欧洲名人传记和艺术画册,当然每天更关心的是时事新闻,比如说2004年3月间马德里阿托卡火车站发生爆炸,这个城市和火车站正是 6 我们计划的路线必经之地。通过多种渠道,大致了解欧洲几个国家的概况,旅游名胜和风土人情等;虽然外语不会说,一些地名街名的单词渐渐都死记硬背下来了。用的是上海外语进行翻译。
学习资料的途径是:上图书馆、上书店、上网,还找到出国回来的人聊天。还国此学会了浏览因特网,让退休的老爸老妈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无限的资讯空间;学会了用MSN,使我们和天南海北的亲友,轻松地视频聊天,世界原来是这么大,又是如此近在眼前。
地图资料来源主要去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等处,购买中文版本的欧洲主要城市地图,借阅的旅游书籍上也有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地图,可以放大复印出来保存着。还有些是自己绘制的,比如说,我们在网络资料里发现巴塞罗那去杰路那小城的地图,便照样描绘下来,后来果然起到了参考作用。
在上海,将计划中游玩的国家的主要城市的地图,或买或打印,搜集起来,并对照着相关旅游文章仔细查阅,搞明白来龙去脉;将每个城市地图上的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博物馆、风景点的位置一一圈出来,预先便设想好转换车辆的时间、地点、方式,设计好步行参观名胜的主要线路图。
每个城市的计划做好,再做城市间的线路安排,最后是国家间的总路程设计,条理分明,丝毫不能马虎,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做“功课”一边也熟悉了情况,心中渐渐有了底。比如,我们自画了一幅马德里地图,用中文标明了风景点的名字、最佳参观路线等,所以人还未到西班牙,我们已经初步熟悉马德里市区从东边的阿卡拉门向西步行经过太阳门广场、马约尔广场直至王宫的行走路线了。
在欧洲旅途中,我们选择火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许多网上文章都介绍了欧洲火车的快速安全,线路遍布欧洲大陆各地。我们发现了在一家旅游专家网上,推荐亚洲旅行者可以购买省钱省事的欧洲火车通票,再进一步查证,得知在国内城市——北京和上海就可以买到欧洲火车通票。
经过讨论编排整个旅游线路后,我们决定;选择购买通行欧洲四个国家、期限为六十天之内双人任意乘坐六天的一种欧洲火车通票,价格744美元。
比较了多家航空公司的航线和价格,我们最终选择国航的上海--米兰的来回票,90天内期限,双人一万五人民币,如果是45天期限可能更便宜些。出入境国家口岸选定后,去意大利领事馆申请了旅游申根签证,3个月期限,领事馆实际签给我们100天。
旅游路线计划是抵达欧洲米兰机场—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米兰机场离开欧洲。后来,根据旅途的实际情况而做了一些调整,尼斯玩的高兴顺便弯到了摩纳哥小国,然后去了巴塞罗那,再折回了法国巴黎。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喜欢摒弃墨守成规的旅途体验。
在帖子后面,老杨老张还专门做了个小贴士:
TIPS:旅行专家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是个比较全面的资料库,各栏内容详细,他们觉得很有参考价值。
附件2:数据(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选讲)
1.选择搜索网站和数据库。选择数据库,一是要根据课题找针对性的数据库,二是要看是否易于获取原文,三是要看数据库的收录年限,四是要看数据库更新频率。
2.选择检索途径。数据库所设检索途径多少不一,较为常用的有:
题名:如果希望检索结果能“准”,那么可以利用篇名中的字、词或部分进行检索。检索出的结果是篇名中包含该字该词或该部分的所有文章。
主题/关键词:利用反映文献内容的主题词进行检索,其检索结果比较全,是包含该主题词(关键词)的所有文章。
作者: 利用作者姓名进行检索(全称或单字),检索结果是该作者的所有文章。分类: 在检索结果求“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分类名和分类号进行检索,检索出的结果是该类目所有文章。
出处: 利用原文献的刊载处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是该刊载处刊登的所有文章。
全文关键词: 利用文献题名和正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比较全,但有一定的误检率,是正文和标题中包含该关键词的所有文章(全文数据库设置)。
全文自由词(任意词): 利用任意字或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虽然全但误检率高,是包含任意字或词的所有文章(全文数据库设置)。
年份: 利用年份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可以求新且具有针对性和限制性,是该年份发表的所有文章(不能单独使用)。
3.选择检索词:
1)要准确理解检索课题内容,考虑能够确切反映课题内容的主题词,提炼出合适的检索词(关键词)。
2)选择检索词应注意选择同义词和相关词,并适当控制检索词的内涵和外延。3)根据课题需要(在使用高级检索时)选择检索项的组配及逻辑组配。
4、如果是收费文章,可以尝试把文章拿到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搜索,看是否能检索出全文。
第二篇:带着问题下基层
带着问题下基层
城东街道杉木社区村官何星
一个政党,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人民,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下基层、接地气,才能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响应党的号召,走出机关大楼,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厂矿车间,上千家门,访千家情,解千家难,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干部下基层,要带着感情、带着真诚,更要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党员干部不仅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善于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研究发展中的问题,还要“站在田埂上找思路”,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激发灵感、寻找对策、汲取智慧。
干部下基层,要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不能碰到问题“躲猫猫”、遇到矛盾“绕道走”。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为重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干部下基层,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走访一批群众、征求一批意见、调解一批矛盾纠纷、办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做到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
第三篇:带着问题去看材料
2010年国考申论技巧:带着问题去看材料
申论考试所给定的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集中反映一个有一定影响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这种资料一般是围绕一个主题客观叙述,把案例涉及的情况详细加以说明,以期让考生能“以小见大”,可以称为“一条线”。二是所给定的材料主要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热点问题综合方方面面的信息组编而成。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没有顺序可言,上一条和下一条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以期让考生能“杂中取精”,可以称之为“一锅粥”。专家提醒考生,申论考试是要求应试者按照特定的要求从这些杂乱无章的资料中找出其核心思想,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对应政策。
结合申论考试的特征,陈蓬老师建议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先读问题,带着问题去看材料。从操作层面上讲考生应注意两点,其一,要用铅笔在试卷上划出重点句,分清现状、原因、问题、对策;其二,要将核心的环节和观点在草稿纸上列出大纲,保证阅读过程中的思路清晰。
转换角色:国家、地方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是选拔官员,也就是未来的人民公仆。所以在强调知识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道德观、责任感、公仆心等方面的考核。考生应深刻认识到申论考试同时是对政治素质的水平测试,它考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都是政府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始终提醒自己从公务员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注意文体:申论考试不同于其他考试,一定要注意文体。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思维方式从内容上来说就是对于特定社会事实或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进行深入的阐述和论证。这决定了申论文章不是杂文评论,也不是学术论文,在风格上强调内敛和沉稳。在准备考试和答题过程中考生切忌把申论文章写成杂文评论和学术论文。重视标点符:申论阅卷在计数的时是将标点符号、空格计算在内的。有的考生担心标点符号占格,影响正文的字数,从而造成论证说明不充分,影响成绩。专家介绍在申论考试中,标点符号必须要占格,否则是不合乎写作规范,需要扣分的。标点符号不仅要占格写,而且占几格也是有规范的。总的来说,逗号、分号、句号、冒号、顿号、引号、书名号等都分别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需要占两格。
在标点符号的书写上考生还要注意,单元行的开头不能出现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单元行末尾不能出现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在书写过程中遇到前一种情况,可以把标点符号写在上一行的末尾格线上或者格线外;遇到后一种情况,则需要挪到下一行书写。
专家提醒考生注意,往年申论的平均分在30-40分之间,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生只注意了材料的积累却忽略了申论的答题技巧。本文为考生提供了申论考试的四大技巧,望广大考生实战、技巧相结合,全方位提高成绩。
第四篇:带着问题学担保法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依法应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的生效时间为()。√
A 抵押交付之日
B 登记之日
C 签订之日
D 当事人协商之日
正确答案: B 2.下列财产中,不得抵押的是()。√
A 土地所有权
B 抵押人所有的房屋
C 抵押人所有的机器
D 在建工程
正确答案: A 3.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合同中,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的是()A 运输合同
B 借款合同
C 委托合同
D 合伙合同
正确答案: B 4.依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
A 某大学的小汽车
B 自留山
C 某大学的教学楼
D 宅基地使用权
正确答案: A
。√ 5.甲因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汽车抵押与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因向丙借款,又将自己的汽车出质给丙。现甲无力还款,对该车,乙欲行使抵押权,丙欲行使质权,并引起纠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 乙的抵押权优于丙的质权受偿
丙的质权优于乙的抵押权受偿
乙的抵押权与丙的质权按比例同时受偿
乙的抵押权与丙的质权谁先受偿应由他们抓阄决定
正确答案: B 6.甲向乙借款并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抵押后甲又将该房屋出租给丙,因甲无力还款,乙欲行使抵押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不具有效力,因为该房已抵押给乙
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具有效力,抵押权行使后租赁合同对新的受让人具有效力
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具有效力,但抵押权行使后租赁合同对新的受让人不具有效力
甲与丙之间的租赁合同效力未定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7.下列不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有()√
A B C D 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公民
国家机关
医院
企业的分支机构
正确答案: B C D 8.下列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财产()。√
A B C D 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的土地使用权
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
土地所有权 正确答案: A B C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下列哪种清偿顺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按照起诉时间先后清偿
按债权比例清偿
正确答案: B C D 10.在保证合同中,什么情况下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A B C D 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
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知道属借新还旧贷款的
企业为内部股东提供担保,只有董事会同意的
正确答案: A B C D 11.设定抵押权对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是什么?()√
A B C D 注意税收优先权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
抵押物是否已经租赁
抵押物主从物现状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2.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3个月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3.当事人以《担保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4.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单独抵押。√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5.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抵押权人应在诉讼时效期限届满后的两年内行使抵押物权。√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第五篇:带着问题学 针对问题改
带着问题学 针对问题改
——三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09日
01 版)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一条成功经验。确保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际成效,关键是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的,“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
这几年,我们党集中发力抓作风、严纪律、强制度,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要看到,党员队伍中松垮散漫、名不副实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纪律涣散等问题也不是个别现象。同时,党内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员教育管理还有待改进完善,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还需要加以整顿。“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不解决问题,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学习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就看问题解决得如何。
带着问题学,才能学得深入;针对问题改,才能改得到位。对于“两学一做”要重点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央印发的学习教育方案用“五个着力”作了归纳。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学习安排具体方案,分别明确了全体党员和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这些问题还是一个总体概括,还需要结合各自实际再对照、再细化,这样才能更精准对焦,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带着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去学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就能不断解开思想扣子、纠 1 正认识偏差。针对自身问题边学边改、即知即改,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好一件件具体事情,就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学得怎么样、问题解决得如何,最根本的要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有没有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有没有切实解决好“不看齐”“看不齐”的问题。“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中心工作、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体现在推动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体现在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上。各级党组织务必以解决问题为牵引来开展学习教育,以取得实效为取向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