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样例5]

时间:2019-05-12 22:1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

卢士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新版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铅笔偶数枝。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体“1”

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几张图片吗? 生1:“1”

师:对,这四张图片都可以用“1”来表示。师:你能分别表示出每张图的1/2吗?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1/2.师:说的不错,早在两年前的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活动一:画3/4 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3/4。

生1: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三份可以用3/4表示。生2:把四个三角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可以用3/4表示。生3:把12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可以用3/4表示。师:说的真好,谁能来总结一句?

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活动二:拿铅笔

1、拿铅笔:

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注:铅笔总枝数是偶数枝)

师:想一想应该怎么拿?

生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

师: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的呢?„„ 生1:我觉得大家都一样多吧。生2:我认为不一样多。要看全部的枝数。师: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师:请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你们小组是怎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 组1:我们把总枝数除以2,拿出了一半是2枝。组2:我们把总枝数除以2,拿出了一半是4枝。„„ „„

2、提出问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发现拿的都是1/2,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3、猜测:

师: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生:我认为每组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

师:大家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师:现在每组的代表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组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4支,全部铅笔的1/2是2支。组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支。组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支。„„

师: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生:共有10枝,它的1/2是5枝,共有100枝,它的1/2是50枝。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说什么在变?而什么没有变呢?)

生1:我发现都是拿出的1/2,总枝数在变,拿出的枝数也在变。生2:我发现了如果总枝数相等时,拿出的枝数也是相等的。

5、小结:

师: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也就是“整体”不一样。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四、活动三:画一画 师: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 学生画,老师展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大家画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由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生2: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师:1/3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生1:把版报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可以用1/3表示。生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可以用1/3表示。

2、选一选:

师:第一题根据一根圆木的1/3,你能判断这根圆木有多长吗?(出示课件)

生:选C,因为他的1/3是这么长,这跟圆木应该是3个这么长,所以我选C.师:表述的很完整,请坐,来看第二题:第二题根据一个圆的1/4,这个圆的3/4是多大呢?(出示课件)

生:选B,因为他的1/4是这么大,他的3/4应该有3个这么大。

3、想一想:

师: 想一想下列各图的2/3,他们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大,因为他们的大小就不一样,他们的2/3当然不一样大。

4、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 师:想一想,小组交流(师巡视,生小组讨论)生1:不确定。

师:“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他们整体没有明确地说出来,整体不确定,那么捐的钱数也就不能确定了。

师追问:能举例说明吗? 生1:假如奇思有10元钱,平均分成5份,捐了其中的1份就是2元,假如妙想有10元钱,也平均分成5份,捐出其中的3份就是6元钱,那么奇思捐的钱就比妙想少。

生2:如果妙想有5元钱,她捐了3份,就是3元钱,如果奇思有20元钱,尽管他只捐了1份,但他捐了4元钱。那么奇思捐的钱就比妙想多。师:他们说得太精彩了!生1的例子是他们零花钱一样多,因为妙想捐的份数多,所以捐的钱就多。而生2的举的例子更有意思,他认为如果他们的零花钱不一样多,奇思的零花钱比妙想多,尽管捐的份量少,但还是比妙想多。这里的“尽管”一词用得精彩,说明他对“不确定”是很有认识的。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结本课知识。生:我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整体不一样的时候,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意义。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并体会部分的分数相同,整体的个数也相同。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画3/4”、“拿铅笔”、“画一画”等多个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形状不一定相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分数的再认识,再认识的内容有两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思考一:这里的“进一步”、“体会”两词就属于模糊词语,对于老师而言,比较难以把握,到底“进到哪一步”?“体会到哪一层”?

思考二: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他是否进到那一步了,是否真正体会到了。评价标准是什么?仅仅是那几道题?教学过程中,拿铅笔环节进行的很顺畅,几乎异口同声说出“因为总枝数不同,它们的1/2当然不同”。是不是这样就算是体会了呢?特别在上了第二课时带分数、假分数后我发现有大部分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实分数的再认识是第二课时学带分数假分数的铺垫。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后才会理解例如四分之九这些假分数,否则学生用三年级学的分数的知识来理解这些假分数是想不通的。才会理解整体不同,(即单位”1”不同)可能写出的分数就不同。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颍州区三合镇三合小学 郭宝玉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P34—36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水笔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师板书:

6支 1/2 3支 8支 1/2 4支 8支 1/2 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师: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为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如果是同样的书,书的厚薄相同,也就是总页数相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一样多;如果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师:(演示课件)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为什么?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游戏:请1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画一画:国庆阅兵式上,群众演员在天安门广场排出了各种不同的方阵,现在这个正方形是其中一个方阵的四分之一,你能猜测出这个方阵的完整形状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发挥想象,独立创作,板演到黑板)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看来下次再有大型的表演,导演一定要来参考咱们的意见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

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

辩一辩:为帮助我校患重病的一位同学,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分数的再认识

12片

1/2

6片

8片

1/2

4片

1/2

3片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教后反思: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上完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我认为以下方面做得还可以:

1、预习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课之前,我设计了预习题。(1)看书34页—55页,说说本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每个内容下有哪些知识?试着写一写,画一画。

(2)你对分数都有哪些了解?

(3)重点看书34页前两幅图,对图中提出的问题你能说出理由吗?

第一个预习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对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点加以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在课堂上,我又及时的表扬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把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补充完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构建知识的体系的一个全过程,更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

第二个预习题我采用了练习题检测的方式,有意的提问了好、中及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但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而且还唤起学生脑中的知识储备区来同化新知。

第三个预习题实际上是本课的新知,之所以提前布置给学生是因为我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进行解答,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自学课本也能解答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他们或许无法解答出来,但通过翻看书本对新知识也有了感受和思考。这样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教师在课堂上的“导”也能更好的放在最需要处。

2、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

3、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此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现在预习的基础上已经懂得出了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多物

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还可以把许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只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还感受不到整体“1”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

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相同整体“1”5 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这样学生会深刻的体会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

当然,自己上完课后,对如何在课堂中实施自主教学也有一定的困惑:(1)如何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

(2)对预习的检查环节必须在课堂上体现吗?

(3)学生在预习时达到的程度肯定有所不同,如何处理通过预习已经学会的学生和自己预习后仍然处于迷惑的学生这两个矛盾体。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Fpg

分数の再认识

(一)西街小学 程国林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3-64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の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の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の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の关系。

3、在解决问题の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の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の关系。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の“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の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整体”,不同分数表示の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塑料棒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猜一猜:用分数怎么表示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七上八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の再认识

(一)”(板书课题)。

Fpg

Fpg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看书63页)

a、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b、自己动手利用学具说说1/4表示什么? c、利用老师收集の图片说一说?

2、分数の意义

在表示1/4 和 3/4时有什么相同の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什么叫做分数?

把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の一份或者几份の数,叫作分数。其中の一份叫这个分数の分数单位。活动一:在课本最后方格纸上画一画。知部分画整体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の画法 活动二:分一分

拿出手中小棒の1/2,教师统计 板书

质疑:同学们,刚才都拿出了每捆小棒の几分之几?但是,他们拿の根数一样多吗?这好像是一个很有趣の现象,三个人都拿出了总数の1/2,可是拿出の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の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反馈小结:

结论1:一个分数对应の“整体”不同,所表示の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Fpg

Fpg 结论2:“整体”一样,各“部分”所占の分数不同,那么各个“部分”の具体数量也就不相同。

(三)检测练习(课件出示)

1、课本2、3题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课本64页第4题,小组说一说集体分享

(四)拓展训练

1、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了零花钱の1∕4,小芳捐了零花钱の3∕4,小芳捐の钱一定比小明多吗?

2、智力大闯关

3、考思维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1.“整体”相同,各个“部分”所占の分数不同,那么各个“部分”所表示の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2.同一个分数对应の“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の具体数量就不同。3.一个分数所对应の整体图形不同,各部分の形状和大小也不同。4.分数具有相对性,要分情况分析问题。

Fpg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一)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3-64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整体”,不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中性笔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猪八戒吃西瓜; 孙悟空变出小猴子。

2、猜一猜:用分数怎么表示

十拿九稳()七上八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看书63页)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2、分数的意义 什么叫做分数?

把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其中的一份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操作实践,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一:拿中性笔比赛

(1)拿中性笔:首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出示三盒中性笔)老师这里有3盒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笔总支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2)设疑:三个人都是拿出每盒中性笔的1/2,为什么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他们拿错了?)

(是不是每盒中性笔的支数不一样多?)

(3)检验与整理:那你们三个分别说说自己中性笔盒里的总支数是多少?拿出它的1/2又是多少支?

三位同学回答同时老师板书整理:总支数 拿出支数(4)再设疑:

同学们,刚才他们三个人都拿出每盒中性笔总支数的几分之几?但是,他们拿的支数一样多吗?这好像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个人都拿出了中性笔总数的1/2,可是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5)反馈小结:

当总支数是2支时,总支数的1/2是多少支?6支时呢?8支呢?每盒中性笔的总支数不同,它的1/2所对应的中性笔支数也不相同。

结论1: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活动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不同颜色小圆片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出示课件)(2)怎样变化可以使蓝色小圆片占总数的二分之一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启发得出结论。

结论2:“整体”一样,各“部分”所占的分数不同,那么各个“部分”的具体数量也就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说一说

2、课本64页第二题

3、分别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四)拓展训练

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1.“整体”相同,各个“部分”所占的分数不同,那么各个“部分”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2.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3.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图形不同,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4.分数具有相对性,要分情况分析问题。

七、布置作业

1.理解并熟记本节课的结论; 2.课堂练习册P44第4、5题。

第五篇:《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5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磁扣,彩笔。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

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

(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

(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老师来考考你们:下列成语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分数由那几部分组成呢?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自由说出已知分数)师:谁能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

(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圈磁扣

师:这儿有三堆磁扣,你们能从每一堆磁扣中分别圈出全部的1/2吗? 师:你们准备怎么圈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磁扣平均分成2份,圈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圈出的个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圈全部磁扣的1/2,圈出的个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都认为每堆的总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圈出磁扣的个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全部磁扣是6个,全部磁扣的1/2是3个。全部磁扣是8个,全部磁扣的1/2是4个。全部磁扣是8个,全部磁扣的1/2是4个。师板书:

整体 部分 6 1/2 3 8 1/2 4 8 1/2 4 师:假设共有20个磁扣,它的1/2是多少?100个呢? 师:观察这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生汇报)

师:我们把磁扣的总数叫一个整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相同)

(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师: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书多呢?为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也就是谁的书厚,谁看的书就多。(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找同学接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 游戏:请1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一个方块,画出这个图形。(发挥想象,独立创作)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

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

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画一画、选一选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填一填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

意义的理解;辩一辩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本课)

五、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1/2 3 8 1/2 4 1/2 10

分数相同,整体不同,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反思:

《分数的再认识》曾被作为许多教师公开教学的内容,也有许多成功的课例,对于这样一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课,在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力求设计的创意,以新颖的教学视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我在本课设计中思索的问题。北师大版这一内容教材编排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本节课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力求尊重

教材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重点体现在练习设计上运用有效的教学题材深化渗透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对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清晰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学生自己写分数、说意义的活动,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揭示课题。

2.在原有分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分数的意义,突出几个物体或图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激发学生斗志,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的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4.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是□,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符合条件,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练习的层次安排比较分明,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第一题是结合图形直观感受分数的意义,第二题是根据对分数的理解,在图形里画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题通过操作活动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表示的具体大小也不相同;第四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体会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下载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设计思想: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资料分数的简介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资料 分数的简介: 1. 数学名词。表示是一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 2.评定成绩或胜负时所记分的数目。 甘铁生《“现代派”茶馆》:“我......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李平丽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2.在动手操......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永城市第八小学 张华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不仅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也可以将一些物体当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并能正确平均分,从而理解单位“1”的含......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白厂门镇中心小学 王帅民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王帅民 白厂门镇中心小学) 一、教材分析 ·......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 张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